中国传统雕塑艺术欣赏

中国传统雕塑艺术欣赏

上饶县七中图文结构式备课单审核人:审批人:

浅谈雕塑艺术创作中的观念与形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a7758522.html, 浅谈雕塑艺术创作中的观念与形式 作者:王凯 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第04期 摘要:雕塑艺术,作为造型艺术的一种,是指用各种可塑、可雕、或可刻的材料创造出 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同时雕塑艺术也作为一种表达手段,是将艺术家的创作观念通过具体的形式内容展现出来,借由多样的创作形式揭示传达艺术家隐匿在其作品中的时代精神与文化观念的艺术方式。由此可见,雕塑艺术创作中的“观念”与“形式”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本文将通过笔者的自身创作体会,浅谈笔者眼中的“观念”与“形式”的关系。 关键词:观念;形式;结合 中图分类号:J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1-0029-01 观念是内在的,起引导作用;形式是外在的,起承载观念的作用。没有观念的形式只是虚有其表,没有内容和分量。没有形式的观念苍白乏味,缺乏艺术美感。 雕塑艺术是一种视觉艺术,雕塑作品首先需要在视觉上给观众一种震撼,这是基础。从感官上给人一种感受,这是前提。只有在视觉观赏的基础上,才能再谈思想层面的东西。因此,一个好的表现形式对于一件雕塑作品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在创作的初始阶段,可以通过接触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从中得到灵感,并发掘适合自己观念表达的形式。 在雕塑创作的起始阶段,通常需要常规性的搜集资料。在搜集资料之前,我一般不习惯草率的先确定一个中心主题,过早的确定主题会限制自己的创作思路,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形式上想有所突破就很困难。我会选择漫无目的的浏览各式各样的图片影像资料,内容形式不限,我始终认为,在创作的初期,对雕塑直接相关的资料的接触是没有好处的,过多地接触已有的作品资料会让我们在创作时不自觉的带上别人作品的影子,这样作品既缺乏新意,还容易被扣上抄袭的帽子,我想这是每个创作者都不愿看到的。接触与专业没有直接联系的资料反而可以给我带来意外的收获,让我从中得到很多创作灵感。 创作的初期,应当“多看”“多想”“多发现”、“多联系”。“多看”即要看的泛,看的杂。“多想”就是要带这想象力去看我们所看到的最平常、最简单不过的东西,并从中发现可以用于创作的元素。“多发现”、“多联系”就是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细节,提炼生活中的艺术元素,并将其与艺术创作相联系,观念和形式在不断协调和磨合的过程中,都达到了更高的境界,雕塑作品也因此丰满起来。观念和形式相互服务,相互促进,才能成就一件让人欣赏后印象深刻,意味深长的作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雕塑的表现形式趋于多元化。现代雕塑艺术中出现了反传统的四维雕塑、五维雕塑、声光雕塑、动态雕塑和软雕塑等。视觉与听觉的结

外国近现代雕塑

外国近现代雕塑 外国近现代雕塑 外国雕塑艺术欣赏 课时结构:1课时 教学目的:1、了解外国古代、近代雕塑的艺术成就。2、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审美和欣赏能力,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3、提高学生对艺术品的语言表达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1、介绍古代希腊、罗马雕塑的艺术特点和近代罗丹雕塑。2、我们对雕塑艺术的看法。 教学难点:如何欣赏分析雕塑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https://www.360docs.net/doc/1a7758522.html,):复习上节课内容,请C同学提问。(一)、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有同学知道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有哪些吗?学生:回答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古埃及、古印度、古代希腊、罗马、两河流域等。教师:古文明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就有雕塑艺术,引入课题。(二)、介绍古希腊、罗马雕塑艺术。学生: A同学介绍古代希腊雕塑艺术的特点。多媒体:介绍希腊雕塑图片欣赏。教师:补充介绍希腊雕塑艺术。强调希腊神话雕塑的情节性、表现力。 2、希腊雕塑裸体特点。 3、希腊雕塑创造了理想的典型的美的’形象。学生:B 同学介绍罗马雕塑艺术的特点。教师:补充介绍罗马雕塑艺术。罗马雕塑的继承性。罗马雕塑生动的个性特点。多媒体:介绍罗马雕塑艺术图片。小结:希腊雕塑和罗马雕塑比较:学生:谈谈感受 (三)、文艺复兴雕塑《大卫》欣赏。

(四)、介绍近代外国雕塑艺术。1、图片欣赏:《伏尔泰坐像》、《马赛曲》2、教师:罗丹介绍多媒体:罗丹作品欣赏,重点是〈加莱义民〉学生:谈谈感受介绍布郎库西、摩尔等雕塑家作品。学生:谈谈对西方现代抽象雕塑的认识。 (五)、D同学谈谈秦始皇兵马俑与希腊、罗马雕塑的不同特色。(六)、C同学提问。 下节课安排:一部分同学动手制作泥塑,一部分同学写生活动。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摘要】:西方雕塑发源于古代希腊,古希腊人重视人体,将神塑造成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文化、哲学与宗教,都不同于古代希腊。中国远古时期重礼教,尊鬼神,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艺术天才,并形成传统,影响深远。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发展出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实用性雕塑,曾占有主流地位。 【关键词】:古希腊雕塑、中国古代雕塑、装饰性、绘画性、意象性、语言精练、古代哲学精神、 中国古代雕塑题材主要是陵墓雕塑、宗教雕塑和劳动生活及民俗雕塑。艺术门类有圆雕、浮雕、纪念性雕塑、案头雕塑、建筑及器物装饰雕塑等,雕刻材料也丰富多彩,除了青铜、石、砖、泥、陶等材料外,还有玉雕、牙雕、木雕、竹雕等。 中国原始雕塑主要以人和各种动物形象的陶塑为主,形象大多随意性很强,形象粗简、稚拙。商周时期的雕塑作品以青铜器铸造为主,青铜器上的纹案,主要有动物纹、几何纹。商代青铜礼器造型奇特,充满威严而神秘,崇高而怪异的美感。西周以后,其风格趋于写实而富于理性。至春秋战国时期则变得繁丽、华美。秦汉雕塑的粗浑、雄大,这个时期的雕塑空前繁盛,最具典型意义的是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群。魏晋的雕塑健朗和潇洒。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雕塑的鼎盛期,雕塑呈现丰富、端丽的风格,其成就首先表现在石窟雕塑上,如龙门石窟奉先寺石刻造像。世俗题材的增多和写实风格的发展是宋、辽、金时期雕塑艺术的主要特点,山西晋祠、山东长清灵岩寺、江苏直保圣寺彩塑,都生动传神地表现了世人情态,有很强的写实性。辽代大同下华严寺的菩萨造像体态优美,神情含蓄,衣饰华美,大有唐塑遗风。此外小型泥塑,在写实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国古代艺术精华,中国古代雕塑在题材内容、形式风格、雕塑技法,以及所使用的材质上都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相当突出。 装饰性是中国古代雕塑孕育于工艺美术所带来的胎记,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也无论是明器艺术、宗教造像还是建筑装饰雕刻,都普遍反映着传统悠久的装饰趣味。最显著的例子是欣赏教材中云岗北魏露天坐佛,南朝的辟邪和唐代的石狮。佛像的对称式坐姿和图案化的袈裟衣纹处理,使之显出浓厚的装饰性。和写实的西方宗教神像相比,中国佛像因装饰性的虚拟成分,更带有一种非人间性的神秘,但又包含一种亲切,因为装饰性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却又是中国人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司空见惯的艺术真实,所以有此效果。同时,装饰性对于增强佛像

中国优秀雕塑作品(美术欣赏)

中国优秀雕塑作品(美术欣赏) 一、授课时间(一课时) 二、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我国古今优秀雕塑作品,漫步历史,开阔眼界,提高审美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重点和难点: 1、了解祖国悠久的美术传统,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2、让学生了解一些雕塑基本知识,认识雕塑是雕和塑的 总称,并认识和区分圆雕与浮雕。 四、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机。 2、挂图、圆雕、浮雕原作一两件。 五、教学过程: 一、出示精美的雕塑作品,(圆雕、浮雕),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认识雕塑是雕和塑的总称,以可塑的(如粘土 油泥)或可雕刻的的(如金属、木、石等)材料,制 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一般分为圆雕和浮雕 两类。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重点欣赏《说唱俑》《艰苦岁月》。 2、教师介绍《说唱俑》是四川东汉墓中出土的陶塑,引

导学生讲出唱俑的特点。 ⑴.设问:作品表现了这艺人什么动作? 教师归纳学生讨论进行小节:这件生动的《说唱俑》将古代说书艺人的形象,用夸张的手法(手舞足蹈,眉开眼笑,一副谐趣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显示了古代艺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制陶技巧,给我们带来形象美的享受。 ⑵赏折《艰苦岁月》。 教师简述内容:在革命战争年代,一老一少的两位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仍保持乐观精神,他们衣衫破烂,双足赤裸,面容消瘦,老战士悠然自得革命战士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对革命终将胜利的坚定信念,是一件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的雕塑作品。 设问:①为什么红军战士穿得那么破烂? ②老战士和小战士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教师归纳:衣衫褴褛、面容消瘦的老战士和小战士形象反映了中国革命战争环境的艰苦,他们为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坚定而乐观地经受艰苦岁月的考验,让我们永远记住那悠扬的笛声,沿着他们斗争的道理奋勇前进。 3.欣赏反映近代革命斗争的雕塑。 教师用简单的语言介绍作品: 《虎门销烟》是浮雕作品,刻画了广州虎门人民销毁鸦片,进行反英斗争的伟大壮举。

我看中国雕塑艺术的风格特质——论中国古代雕塑的八大类型

2我看中国雕塑艺术的风格特质——论中国古代雕塑的八大类型 吴为山 我之所以要谈中国传统雕塑的艺术风格特质,乃在于近现代以来,西方雕塑的介入,导致了雕塑价值标准的偏离与混乱。原本优秀的中国雕塑传统在本土被排斥于主流之外。这“主流”指官方大型展览、重要的学术策展、学院的主干教学以及艺术的评价体系。与雕塑同样受西方影响的绘画则命运不同,因为绘画严格地分类为西洋画与中国画,且绘画有自身品评尺度并各循其道发展。按理,中国雕塑与西洋雕塑恰如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关系,中国雕塑也应循其自身规律发展。只不过近百年来,随着造“菩萨”的渐衰,“塑人”的兴起,导致写实的功用性要求愈高,西洋法价值凸显,又上个世纪50年代后苏联革命现实主义的一统天下,文革的新偶像塑造,80年代的西方现代主义热和90年代至今的后现代风潮,使得中国传统雕塑一直处于边缘的、民间的、非正统的境地,甚至被斥为封建落后余絮。 纵观中国雕塑发展,就其精神性,受政治、宗教、哲学影响;就其造型,受绘画的影响,并在意象、抽象、写意、写实诸方面显示出其道、其智、其美,有着迥异于西方传统的独立体系、独特价值。我们不能满足于中国雕塑只存在于博物馆、石窟、墓道,应当提炼出影响着现在于未来的绝伦之底蕴、超拔之意志、高远之境界。这不仅在于弘扬民族传统,保持华夏独特韵致,更在于促进人类文化生态的多元发展。数年来,笔者在对中国雕塑的直觉感受和理性分析中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将中国雕塑归纳为八种类型的风格特征。并将风格的阐释诉诸于对中国雕塑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的思考。 中国传统雕塑风格大致分为八种风格类型:原始朴拙意象风、商代诡魅抽象风、秦俑装饰写实风、汉代雄浑写意风、佛教理想造型风、宋代俗情写真风、帝陵程式夸张风和民间朴素表现风。以下,就上述风格加以一一阐释。 一、原始朴拙意象风 原始的意象风,是原始人生命自然状态的发散表现,是直觉感受的表达。通过鲜明、夸张的表现与外貌特征的塑造,直截了当地表达心灵。原始意象风的生成基于原始人主客未分的混沌心理状态。雕塑的外型特征按基本形分类,眼睛的塑造或是两个凸球,或是阴刻线纹,或是凹洞。泛神论与空间恐惧在此演化为造型手法的稚拙与朴野,这种意象反映了原始人对事物的模糊直觉,在造型上体现为把对象归纳为简单、不规则的几何形,是盛行于后世写意风与抽象风的基础。 谢榛云:“至于拙,则浑然天成,工巧不足言矣。”(《四溟诗话》)由此中国雕塑走上或拙或巧,或宁拙勿巧,或拙中见巧,最后达至由巧入拙之路。 二.商代诡魅抽象风 “虽不该备形妙,颇得壮气,陵跨群雄,旷代绝笔。”(谢赫《古画品录》) 与原始意象风呼应的是商代始大行其道的抽象风,东方的抽象,带着神秘主义色彩,它是万物有灵与抽象本能的结合。其神秘,富于图腾意味;其抽象,乃视复杂事物为简单之概念。三星堆青铜雕塑的特征集中体现了诡魅的抽象之风。它有别于根据美的原则简化组合、表达审美理想于意蕴的现代主义抽象构成。它像文字的生成一样,有象形、会意、形声,有天象、地脉,有不可知的虚无。因此,弧、曲、直、圆、方等线面体概括了对风、雨、雷、电、阴、阳、向、背的认识,此中有许多令人费解的密码。但从云纹图案、鸟头纹、倒置的饕餮,可以显而易见抽象风形成的原型。

浅谈西方艺术精品欣赏课后的收获

浅谈西方艺术精品欣赏课后的收获 人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异界文化的 交流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停息,这种交流不仅避免了文化近亲繁殖导 致的基因退化或畸形,从而优化提升了本土文化,而且给世界文化 带来了丰富的新品种和蓬勃的新活力。我们出生于东方,沐浴在东 方本土文化的光泽下,从而黯淡了西方艺术的色彩,但通过西方艺 术精品欣赏这门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来自西方的璀璨光芒。 艺术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像文学、音乐、美术、建筑,甚至 演讲、体育等等。但我们在有限的上课时间里无法全部涉猎,因此 周正平老师帮助我们系统的学习了一些西方雕塑、绘画、建筑的精品。下面,则是我对印象深刻的作品的一个了解与认识。 艺术来源于文化,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通过学习我们知道, 西方艺术最早体现在古希腊文化中,而古希腊的艺术则具体的体现 在雕塑上。在一座名叫《克雷提奥斯少年》的雕像上,人们终于看 到了人的生命,这是古希腊的雕塑艺术取得突破的关键一步。而米 隆的《掷铁饼者》则是另一个巨大的进步,这座雕像不仅不再沿袭 传统的大理石雕塑,改用青铜雕塑,而且是第一个把将运动作为表 现重心的雕塑作品,它的产生标志着古希腊艺术正式进入了它最光 荣的时代——古典期来临了。 但是《掷铁饼者》表现的是掷铁饼的大力士正处在将铁饼往前 一掷的瞬间,我们从他身上看到的与其说是运动,不如说是稳定; 雕像充满的与其说是动态之美,不如说是静态之美。而相比之下, 坡力克里特的《持矛者》则相当完美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持矛者》雕像所表现的就是他一步走过后,正要迈开另一步的刹那间,虽然 他的运动幅度明显不如《掷铁饼者》,但如果我们仔细看,尤其是 看侧面像的话,会发现他的全身好像都在动,这就是所谓的动态之 美了。 通过查阅资料,我还知道了整个古希腊雕刻艺术的天鹅之歌, 绝望之歌——《拉奥孔》,一个以绝望为主题的完美雕塑,似乎预 示着古希腊的雕塑走向绝望,再也无法雕琢出伟大的作品来了。在 古希腊的雕刻作品中还有一个大的特点,那就是以女神维纳斯为主 题雕刻女性雕塑,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如堪称美丽之最的《米洛 斯的维纳斯》、《尼多斯的阿芙洛狄忒》(阿芙洛狄忒即维纳斯的 另一个名称)和《卡普亚的维纳斯》等等。女神维纳斯是古希腊爱 与美的象征,古希腊雕刻家对于刻画维纳斯的形象有着特殊的偏爱,

外国雕塑艺术欣赏

外国雕塑艺术欣赏 课时结构: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外国古代、近代雕塑的艺术成就。 2、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审美和欣赏能力,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3、提高学生对艺术品的语言表达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1、介绍古代希腊、罗马雕塑的艺术特点和近代罗丹雕塑。 2、我们对雕塑艺术的看法。 教学难点: 如何欣赏分析雕塑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复习上节课内容,请C同学提问。 (一)、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有同学知道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有哪些吗? 学生:回答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古埃及、古印度、古代希腊、罗马、两河流域等。 教师:古文明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就有雕塑艺术,引入课题。 (二)、介绍古希腊、罗马雕塑艺术。 学生: A同学介绍古代希腊雕塑艺术的特点。 多媒体:介绍希腊雕塑图片欣赏。 教师:补充介绍希腊雕塑艺术。 强调希腊神话雕塑的情节性、表现力。 2、希腊雕塑裸体特点。 3、希腊雕塑创造了理想的典型的美的形象。 学生:B同学介绍罗马雕塑艺术的特点。 教师:补充介绍罗马雕塑艺术。 罗马雕塑的继承性。 罗马雕塑生动的个性特点。 多媒体:介绍罗马雕塑艺术图片。 小结:希腊雕塑和罗马雕塑比较: 学生:谈谈感受 (三)、文艺复兴雕塑《大卫》欣赏。

(四)、介绍近代外国雕塑艺术。 1、图片欣赏:《伏尔泰坐像》、《马赛曲》 2、教师:罗丹介绍 多媒体:罗丹作品欣赏,重点是〈加莱义民〉 学生:谈谈感受 介绍布郎库西、摩尔等雕塑家作品。 学生:谈谈对西方现代抽象雕塑的认识。 (五)、D同学谈谈秦始皇兵马俑与希腊、罗马雕塑的不同特色。(六)、C同学提问。 下节课安排:

2外国雕塑作品欣赏.doc

课题外国雕塑作品欣赏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 美术与人类 课文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以欣赏、分析、评述外国雕塑作品为学习内容,让学生对雕塑作品展开探索、分析、讨论与评述,增进学生对雕塑艺术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提高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雕塑是一种立体的、空间的造型艺术,是用实际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三维空间的造型艺术,表现了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观念,它是必须有实体存在于我们空间之中,以占有一定空间体量的方式存在,是一种可以实际触摸到长、宽、高、凹凸、卷曲折叠的外形变化的造型艺术。 一般来说,雕塑是单一颜色的。雕塑用的材料,无论是石头、泥巴,还是金属,都有单一性,故而形成雕塑在色彩方面的单纯性。雕塑形式的单纯性,决定了它在艺术表现上的象征性特点。雕塑的长处主要不是刻画动作细节,描绘丰富的情节和表现非常个性的情感状态,而是集中地表现某种概括性的情感,以单纯简洁的形式来象征某种纯粹性的精神观念,使之具有概括、宽泛、深刻而多义的艺术意蕴。 雕塑作品的审美语言主要有体量美、材质美和光影美。在雕塑作品中,特定的体量对于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十分重要,因此与主题相匹配的体量和材质就构成雕塑美的重要环节。材质的选择在雕塑艺术中极其重要。青铜、铸铁稳重凝厚,常被用于铸造纪念碑;大理石洁白柔润,常被用来雕琢优美的人体;木材的质朴厚实、不锈钢的闪亮,呈现出各自的材质之美,均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课本为学生提供了远古时期两河流域的雕塑《人首翼牛》、古埃及的《阿 布辛贝勒神庙巨型雕像》、古罗马时期的《奥古斯都像》、古希腊的《萨摩德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https://www.360docs.net/doc/1a7758522.html,2006-09-08 15:50来源: 一、中国古代较少纯粹的雕塑艺术品,这是一般人不重视中国古代雕塑的主要原因。西方雕塑发源于古代希腊,古希腊人重视人体,将神塑造成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他们崇拜神,也崇拜和神一般完美的英雄——战士与运动家。为他们塑造供人膜拜瞻仰的偶像和纪念像。如此形成传统,在西方世代相传,成为一种纯粹的雕塑艺术。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文化、哲学与宗教,都不同于古代希腊。中国远古时期重礼教,尊鬼神,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艺术天才,并且同样也形成传统,影响深远。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发展出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实用性雕塑,在历代都占有主流地位。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纯粹的工艺品,例如象形器皿和供摆设的小型工艺雕刻。一类为建筑(包括陵墓)装饰雕刻,例如一般欣赏教材中都会列举的南朝王陵石刻辟邪和唐代顺陵石狮。实用性除反映在装饰雕刻上以外,还反映在明器艺术与宗教造像上。明器是随葬用品,其中雕塑品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是俑和动物雕塑,一般教材都举秦始皇陵陪葬坑兵马俑和唐三彩俑、马为例。俑是人殉的取代物,动物雕塑也用来代替活体陪葬,它们的实用性很强,并非纯粹的雕塑艺术品。宗教造像也是如此,它们是供信徒顶礼膜拜所用的,以佛教造像最有代表性。欣赏教材多以南北朝和唐代的作品为例,因为这些时代的佛教造像艺术水平普遍较高。宋元和明清也有好作品。佛教造像有宗教上特殊的造型要求,它们和古希腊那种以人为范本的真实自然的神象有所区别,在欣赏时需要了解经规仪轨的种种规定,如佛象两耳垂肩,手长过膝等等,否则很容易认为比例不准确,解剖有错误而加以否定。纯粹的雕塑一般以纪念性雕塑为代表。中国古代重视绘画艺术,纪念性人物和事件,通常以绘画来表现而极少使用雕塑,例如汉唐功臣和历代帝王像,都是画在壁画和卷轴画里。纪念性雕刻在帝王上大夫染指绘画之前的西汉时代偶有创作,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欣赏教材都有介绍的霍去病墓石刻“马踏匈奴”。此外,东汉四川都江堰李冰像和五代前蜀主王建坐像,也是现存的古代纪念性雕刻,实属凤毛麟角。中国有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特殊性,也有其艺术的特殊性。我们不能因为纯雕塑品少就不承认带实用性的雕塑品,也属于雕塑艺术而拒绝认识它们、理解它们和欣赏它们。 二、出于上述原因,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相当突出。这是它孕育于工艺美术所带来的胎记,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也无论是明器艺术、宗教造像还是建筑装饰雕刻,都普遍反映着传统悠久的装饰趣味。最显著的例子是欣赏教材中云岗北魏露天坐佛,南朝的辟邪和唐代的石狮。佛像的对称式坐姿和图案化的袈裟衣纹处理,使之显出浓厚的装饰性。和写实的西方宗教神像相比,中国佛像因装饰性的虚拟成分,更带有一种非人间性的神秘,但又包含一种蔼人的亲切,因为装饰性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却又是中国人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司空见惯的艺术真实,所以有此效果。同时,装饰性对于增强佛像所要求表现的庄严肃穆气氛,也十分有效。辟邪石狮的整体造形,完全经过装饰化变形,犹如青铜器或玉器上的某个装饰部件。身上更有线刻图案来加强这种装饰品格。装饰性的变形处理是夸张概括的手法之一。经过这样处理过的石兽,往往比写实的雕刻石兽更威风、更勇猛,且更神圣不可侵犯,能更好地发挥它们作为建筑装饰的功能。(辟邪和石狮多为陵墓的仪卫性装饰品,用途在于显示墓主的权威。) 三、中国古代雕塑具有明显的绘画性。中国古代雕塑和绘画是一对同胞兄弟,都孕育于原始工艺美术。从彩陶时代起,塑绘便互相补充、紧密结合。到二者都成熟之后,仍然“塑形绘质”,在雕塑上加彩(专业术语称作“妆銮”)以提高雕塑的表现能力。现存的历代雕塑,有许多就是妆銮过的泥塑、石刻和木雕。今天的雕塑艺术完全西化了,不再加彩,但民间雕塑仍保持妆銮传统。西方古代雕塑也有加彩,到文艺复兴以后,除宗教神像为求逼真效果,大多继续加彩外,一般雕塑不再加彩。中国塑绘不分家,导致了雕塑与绘画审美要求的一致性。在中国古代,绘画受到比雕塑高得多的重视。雕塑始终由工匠从事,文人士大夫极少参与。早期绘画的作者也只有工匠,但从东汉晚期开始,文人士大夫乃至帝王参与了绘画创作,从此成为中国古代绘画创作队伍的骨干力量。他们是国家、社会及文化的统治者,自然也统治了绘画,使绘画地位高高凌驾在雕塑之上,并以其艺术观念影响雕塑,因而雕塑染上了明显的绘画性。其绘画性表现为不是注意雕塑的体积、空间和块面,而是注意轮廓线与身体衣纹线条的节奏和韵律。这些线条都象绘画线条一样,经过高度推敲概括提练加工而成,和西方古典雕塑以块面和空间的丰富变化来体现轮廓与衣纹的形状完全异趣。后者体积感强,前者只有大的体积关系,局部大多平面性很强。有时在平面上运用阴刻线条来表现肌肤和衣服的皱褶,仍然没有立体感,只有绘画的平面效果。因此,通常雕塑表面光滑,没有西方雕塑那么多明暗起伏的细微变化。这种特点,在教材最常引用的汉唐陶俑、敦煌莫高窟唐塑和麦积山石窟宋塑佛教造像,以及太原晋祠宋塑侍女,大同下华严寺辽塑菩萨、平遥双林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陵墓雕塑教案 般阳中学席代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伟大成就和艺术特点,掌握赏析我国古代雕塑的方法,并对我国古代雕塑艺术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讲解分析秦汉时期陵墓雕塑群的艺术特色,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艺术价值和欣赏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欣赏古代陵墓雕塑作品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作品所独具的魅力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1、什么是陵墓雕塑? 2、秦陵兵马俑与霍去病墓石雕群的艺术手法有何不同? 教具准备:本课教学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我们的祖国有着灿烂的历史和文化,雕塑在我国古代美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说起雕塑我想大家都并不陌生,在我们的生活中都可以随处可见。现代很多中国雕塑系学生去西方学习雕塑艺术,可一位美国雕塑家这样说:“你们不要捧着金饭碗要饭”。这句话说明什么呢?说明中国古代雕塑也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也有西方雕塑不可及的地方。但是大家是否了解我们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呢?我国古代的雕塑艺术历史悠久,特别是在陵墓雕塑和石窟雕塑方面有着非同凡响的艺术成就。今天咱们这节课就来重点学习一下中国古代的陵墓雕塑艺术。一、教学过程: (一)出示教学目标 自主探究:阅读课本63-64页 1、什么是陵墓雕塑? 2、秦陵兵马俑与霍去病墓石雕群的艺术手法有何不同? (二)出示乾陵神道、萧景墓前辟邪、昭陵六骏之一的图片然后引出唐代乾陵的简介和无头人雕像,辟邪、天禄、麒麟,圆雕和浮雕的定义。 设计意图:补充雕塑的基本知识,扩大学生们的知识面,为下面的课堂练习打下伏笔。 教师总结:统治阶级希望自己死后能够灵魂升天并继续拥有权利和享受豪华生活,因而在陵墓前设置大型的石人石兽等雕刻群表示威严。在墓中还放置大量精美的作为陪葬的各种陶俑。这些属于陵墓雕塑。 (三)什么是俑?俑有什么用处? 俑是古代用于陪葬的偶人,佣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的变革有直接的关系。 佣是陵墓的地下雕塑 设计意图:为下面要讲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做铺垫 (四)1、出示秦始皇陵兵马俑图片 2、秦陵兵马俑简介视频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普通美术教育欣赏课教学参考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6-10-13 14:27:00 ] 作者:未知编辑:studa20 一、中国古代较少纯粹的雕塑艺术品,这是一般人不重视中国古代雕塑的主要原因。西方雕塑发源于古代希腊,古希腊人重视人体,将神塑造成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他们崇拜神,也崇拜和神一般完美的英雄——战士与运动家。为他们塑造供人膜拜瞻仰的偶像和纪念像。如此形成传统,在西方世代相传,成为一种纯粹的雕塑艺术。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文化、哲学与宗教,都不同于古代希腊。中国远古时期重礼教,尊鬼神,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艺术天才,并且同样也形成传统,影响深远。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发展出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实用性雕塑,在历代都占有主流地位。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纯粹的工艺品,例如象形器皿和供摆设的小型工艺雕刻。一类为建筑(包括陵墓)装饰雕刻,例如一般欣赏教材中都会列举的南朝王陵石刻辟邪和唐代顺陵石狮。实用性除反映在装饰雕刻上以外,还反映在明器艺术与宗教造像上。明器是随葬用品,其中雕塑品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是俑和动物雕塑,一般教材都举秦始皇陵陪葬坑兵马俑和唐三彩俑、马为例。俑是人殉的取代物,动物雕塑也用来代替活体陪葬,它们的实用性很强,并非纯粹的雕塑艺术品。宗教造像也是如此,它们是供信徒顶礼膜拜所用的,以佛教造像最有代表性。欣赏教材多以南北朝和唐代的作品为例,因为这些时代的佛教造像艺术水平普遍较高。宋元和明清也有好作品。佛教造像有宗教上特殊的造型要求,它们和古希腊那种以人为范本的真实自然的神象有所区别,在欣赏时需要了解经规仪轨的种种规定,如佛象两耳垂肩,手长过膝等等,否则很容易认为比例不准确,解剖有错误而加以否定。纯粹的雕塑一般以纪念性雕塑为代表。中国古代重视绘画艺术,纪念性人物和事件,通常以绘画来表现而极少使用雕塑,例如汉唐功臣和历代帝王像,都是画在壁画和卷轴画里。纪念性雕刻在帝王上大夫染指绘画之前的西汉时代偶有创作,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欣赏教材都有介绍的霍去病墓石刻“马踏匈奴”。此外,东汉四川都江堰李冰像和五代前蜀主王建坐像,也是现存的古代纪念性雕刻,实属凤毛麟角。中国有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特殊性,也有其艺术的特殊性。我们不能因为纯雕塑品少就不承认带实用性的雕塑品,也属于雕塑艺术而拒绝认识它们、理解它们和欣赏它们。 二、出于上述原因,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相当突出。这是它孕育于工艺美术所带来的胎记,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也无论是明器艺术、宗教造像还是建筑装饰雕刻,都普遍反映着传统悠久的装饰趣味。最显著的例子是欣赏教材中云岗北魏露天坐佛,南朝的辟邪和唐代的石狮。佛像的对称式坐姿和图案化的袈裟衣纹处理,使之显出浓厚的装饰性。和写实的西方宗教神像相比,中国佛像因装饰性的虚拟成分,更带有一种非人间性的神秘,但又包含一种蔼人的亲切,因为装饰性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却又是中国人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司空见惯的艺术真实,所以有此效果。同时,装饰性对于增强佛像所要求表现的庄严肃穆气氛,也十分有效。辟邪石狮的整体造形,完全经过装饰化变形,犹如青铜器或玉器上的某个装饰部件。身上更有线刻图案来加强这种装饰品格。装饰性的变形处理是夸张概括的手法之一。经过这样处理过的石兽,往往比写实的雕刻石兽更威风、更勇猛,且更神圣不可侵犯,能更好地发挥它们作为建筑装饰的功能。(辟邪和石狮多为陵墓的仪卫性装饰品,用途在于显示墓主的权威。)三、中国古代雕塑具有明显的绘画性。中国古代雕塑和绘画是一对同胞兄弟,都孕育于原始工艺美术。从彩陶时代起,塑绘便互相补充、紧密结合。到二者都成熟之后,仍然“塑形绘质”,在雕塑上加彩(专业术语称作“妆銮”)以提高雕塑的表现能力。现存的历代雕塑,有许多就是妆銮过的泥塑、石刻和木雕。今天的雕塑艺术完全西化了,不再加彩,但民间雕塑

浅析罗丹雕塑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艺术文艺欣赏 课程名称浅析罗丹雕塑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姓名刘茜学号 2011101297 专业美术年级 2011级 院、所美术学院年月日 2012年3月6日星期二 研究生课程论文评价标准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制

浅析罗丹雕塑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学生姓名:刘茜学号:2011101297 美术学院油画专业 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位置,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上的位置。罗丹和他的两个先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琢“三大支柱”。作为一位天赋雕塑家,罗丹的秘诀在于擅长用雕塑的静态和姿态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外延,并注入了令人无法忘怀的理想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关于古代人来讲,他是旧时期的最初一位雕塑家,又是新时期最后一位雕塑家。他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内,另一只脚却已迈过古代派的门槛。可以讲,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锤炼得成熟而无力的大手,用他不为传统约束的发明肉体,为新时代翻开了古代雕塑的大门。罗丹深信“艺术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入地提醒了人类的丰厚情感。 自古以来,在艺术创作上人们就讲究“有感而发”,因此,情感是一切艺术形式的最根本起源。艺术作为情感的表现,不论从主体的精神心理来看,还是从艺术作品的内容来看,情感在艺术作品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没有感情就不会有艺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只有融入了情感,才能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艺术创作是在认识自然、研究自然的基础上,将人的感情、思想通过一定的形式和内容给予真情的流露。艺术创作并不是简单地描摹和再现客观对象,而是通过艺术的方式来表达情感。 在西方雕刻的传统与现代之间,罗丹以对世界的独特认识和深切感受作为创造的出发点。可以说,罗丹用他的雕塑语言向世人表达强烈的情感,对象的形体成了他恣意歌唱的工具,他的艺术作品无不充溢着形体内的生命感受与光影的特殊效果。 罗丹早期的作品是在边工作边自学的奋斗生涯中完成的。雇不起模特儿,他就请一个塌鼻的乞丐毕比给他当模特儿。乞丐的丑陋使罗丹看到了在其被磨损的脸上,有着人类所共有的愁苦和凄凉,同时他也想到了那位终生辛苦劳作而孤独的雕塑大师米开朗基罗。从而在罗丹的眼中生活的美丑和艺术的美丑有了不同意

中国雕塑艺术欣赏 01

,说课题目是《中国雕塑艺术欣赏》,我的说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参考: 本课程主要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十一课《中国雕塑艺术欣赏》。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雕塑的意义、类别,掌握其特点及发展史。 (2)、过程和方法目标:从中国雕塑发展史到其特点意义及类别的讲解,使学生能更深入的了解雕塑艺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雕塑的讲解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能够更深入的了解雕塑这一艺术,通过雕塑来体会艺术家们的情感,体会当时雕塑艺术的辉煌成就。 3、教学重点: (1)、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成就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由于中国雕塑成就集中在陶俑,陵墓雕刻和佛教造像这三个方面,其中秦始皇兵马俑尤为出名,还有中国佛教造像比如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也特为出名。 (2)、中国雕塑分类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由于在不同的形态和用途上,雕塑将会有不同的类型,本课要把不同类型种类的雕塑介绍给同学们认识。 4、教学难点: (1)、对雕塑发展进程的理解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由于只有了解了雕塑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2)、比较中西方的雕塑的不同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由于中西方的雕塑在题材、材料、人物塑像形体都有着不同的区别。 二、教学对象分析

1、本章课程针对的是高中同学,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求知欲望比较大,对新鲜事物很好奇,发现问题也比较多。 2、由于刚刚进入高中课程的学习,逐渐增加的课程带来了繁重的压力,所以美术课程大家在纪律方面相对松懈,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在讲课过程中在组织教学和课堂的控制力要求相对要高。 三、教学方法设计 1、教法设计:通过对新课内容的讲解、对中国雕塑的分析,加上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通过对图片的欣赏、师生间的互动与提问对课程进行学习,最后进行全课的总结和复习。 2、学法设计:对课本上的图片和教学多媒体的图片进行观察、分析和欣赏,对课本次要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学习、尝试让学生自己总结、做笔记,同时要加深对主要内容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师生间或学生间进行相互的评述与交流。 四、教学时间安排 本堂课所用时间为40分钟,在教学中,首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组织教学使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所用时间为2分钟,在导入新课中,用5分钟通过对前一课内容的复习和对新课的预习进行提问,循序渐进的进入对新课的学习;在教学本课主要内容中,由于是欣赏课,并且要对中国雕塑和中西方雕塑比较进行分析讲解所以用30分钟,在教学本课主要内容中,最后课堂总结3分钟,然后布置作业,讲课结束。 五、教学过程设计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检查课本、作业本、笔是否带齐,组织听讲情绪,组织课堂纪律。 2、导入新课:由于美术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雕塑承载着艺术、历史、文 化、政治、经济的综合体,如果让学生独自欣赏比较困难,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对课程导语的分析进入及提问的方式进入新课的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普通美术教育欣赏课教学参考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普通美术教育欣赏课教 学参考 二、出于上述原因,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相当突出。这是它孕育于工艺美术所带来的胎记,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也无论是明器艺术、宗教造像还是建筑装饰雕刻,都普遍反映着传统悠久的装饰趣味。最显著的例子是欣赏教材中云岗北魏露天坐佛,南朝的辟邪和唐代的石狮。佛像的对称式坐姿和图案化的袈裟衣纹处理,使之显出浓厚的装饰性。和写实的西方宗教神像相比,中国佛像因装饰性的虚拟成分,更带有一种非人间性的神秘,但又包含一种蔼人的亲切,因为装饰性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却又是中国人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司空见惯的艺术真实,所以有此效果。同时,装饰性对于增强佛像所要求表现的庄严肃穆气氛,也十分有效。辟邪石狮的整体造形,完全经过装饰化变形,犹如青铜器或玉器上的某个装饰部件。身上更有线刻图案来加强这种装饰品格。装饰性的变形处理是夸张概括的手法之一。经过这样处理过的石兽,往往比写实的雕刻石兽更威风、更勇猛,且更神圣不可侵犯,能更好地发挥它们作为建筑装饰的功能。(辟邪和石狮多为陵墓的仪卫性装饰品,用途在于显示墓主的权威。) 三、中国古代雕塑具有明显的绘画性。中国古代雕塑和绘画是一对同胞兄弟,都孕育于原始工艺美术。从彩陶时代起,塑绘便互相补充、紧密结合。到二者都成熟之后,仍然“塑形绘质”,在雕塑上加彩(专业术语称作“妆銮”)以提高雕塑的表现能力。现存的历代雕塑,有许多就是妆銮过的泥塑、石刻和木雕。今天的雕塑艺术完全西化了,不

再加彩,但民间雕塑仍保持妆銮传统。西方古代雕塑也有加彩,到文艺复兴以后,除宗教神像为求逼真效果,大多继续加彩外,一般雕塑不再加彩。中国塑绘不分家,导致了雕塑与绘画审美要求的一致性。在中国古代,绘画受到比雕塑高得多的重视。雕塑始终由工匠从事,文人士大夫极少参与。早期绘画的作者也只有工匠,但从东汉晚期开始,文人士大夫乃至帝王参与了绘画创作,从此成为中国古代绘画创作队伍的骨干力量。他们是国家、社会及文化的统治者,自然也统治了绘画,使绘画地位高高凌驾在雕塑之上,并以其艺术观念影响雕塑,因而雕塑染上了明显的绘画性。其绘画性表现为不是注意雕塑的体积、空间和块面,而是注意轮廓线与身体衣纹线条的节奏和韵律。这些线条都象绘画线条一样,经过高度推敲概括提练加工而成,和西方古典雕塑以块面和空间的丰富变化来体现轮廓与衣纹的形状完全异趣。后者体积感强,前者只有大的体积关系,局部大多平面性很强。有时在平面上运用阴刻线条来表现肌肤和衣服的皱褶,仍然没有立体感,只有绘画的平面效果。因此,通常雕塑表面光滑,没有西方雕塑那么多明暗起伏的细微变化。这种特点,在教材最常引用的汉唐陶俑、敦煌莫高窟唐塑和麦积山石窟宋塑佛教造像,以及太原晋祠宋塑侍女,大同下华严寺辽塑菩萨、平遥双林寺明塑和昆明筇竹寺清塑罗汉像等等作品上都可见到。中国雕塑从这一特点历代相沿,至今民间匠师仍然大都先勾人物线描草稿,象人物画白描一般,再复制成雕塑。也有人直接在硬质材料上勾线描稿,再雕而刻之。这样创作雕塑,带有绘画性就可以理解了。中国古代雕塑绘画性强,自有一种东方趣味,

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赏析

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赏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17册第一课,课题为《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赏析》。属于欣赏·评述单元。教材选取了西方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基本反应了外国雕塑的演变与发展过程。通过赏析,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雕塑的特征,了解雕塑艺术品对生命的赞颂,雕塑作品所具有的恒久生命力。 雕塑艺术是人类情感外溢的物化形态,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古代还是现代,雕塑的创造都体现着时代的文化精神,是人类力量与生命的传达。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赏析,了解雕塑艺术评议的特点,了解外国雕塑的艺术成就。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讨论、陈述、评价,初步掌握雕塑的艺术评议和艺术物点。并结合雕塑本质特征,学会初步运用雕塑的基本欣赏方法去赏析具体的雕塑作品,提高学生对艺术节品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情感目标:雕塑的根本特点是立体造型。即用三维空间的体积,表现某种形象和节律,达到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通过赏析,感受艺术家赋予顽石的力量与生命,以及艺术家对生命的礼赞。 创造目标:雕塑既是提高的艺术,又是普通的艺术;既是古老的艺术,又是现代的艺术。通过赏析,打通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链接整合能力,用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表达出对作品新鲜的认识。 教学重点:通过对雕塑本质特征,立体造型的理解,能够初步运用雕塑的基本欣赏方法赏析优秀的雕塑作品,感受雕塑艺术品对力量与生命的礼赞。 教学难点:通过党析,理解雕塑作品的抒情与象征性。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学生对雕塑的相关知识在以往的教学中曾经接触过。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外国雕塑欣赏,学生对外国雕塑的演变与发展比较陌生,而且对外国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等都知之甚少。要读懂这些经典的外国雕塑对于学生来说的确有些难度。

浅谈雕塑艺术的精神

浅谈雕塑艺术的精神 [摘要]当代社会日新月异,艺术门类日渐繁多,让人目不暇接。雕塑做为最古老的艺术之一,至今仍散发着无限魅力。感情的表现是艺术创作的精髓,雕塑当然不例外,怎样把握雕塑的基本,怎样表现自身独到的感觉,专业做到“品格”,怎样不流于风格化而直穿人们的心灵便是艺术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雕塑艺术品格 艺术是一种精神性的展现,她确实充满魅力。科学、哲学或宗教都不能完全阐明这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属于精神的东西,而艺术却总能进入并参与这一隐秘的进程。我觉得艺术是人类心灵中非常特别的东西,她与物质本身和工艺技巧等等是有区别的。 雕塑这门艺术源远流长,贯穿于我们人类社会,在人类没有语言与文字的时候就有了这门艺术。雕塑是造型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形体与空间便是其基本表现语言,在拥有形体与空间的基本因素后,其精神性的延展便是其精髓。在我学习雕塑的过程中,这种感觉愈发强烈,这种精神层面上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件作品的好坏,精彩与平庸。我个人比较偏向于写实主义雕塑,在当代艺术发展正酣的时代,写实主义用他本身特有的纯粹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魅力,相比之下,写实主义较抽象雕塑有着更直接的表现艺术家精神性的优势,再加以夸张变形,就更具魅力了。 写实主义雕塑毋庸置疑,基本功很重要。雕塑的表现力,就是雕塑的基本形体与空间的把握,雕塑的塑造感,形体的空间状态等等,现在提出这些好像早已过时了,不合适宜了,但我认为雕塑的永久性恰恰需要最深的功力,哪怕是抽象雕塑的雕塑家。记得前先前我在美术馆看了中国留法雕塑家熊秉明先生的展览,早年的雕塑如同我们美院的老教授,功力十分扎实,晚年开始做抽象雕塑,用一根铁筋十分简洁地表现出各种动物形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其动作和神态已达到出境入化的程度,如果他没有中国线的基础,是达不到这个程度的,他的许多诗词、论点用毛笔写成条幅也十分精辟。事实就是如此,一件作品首先是要看其是美的,这是一个最起码的前提。中国古代石雕都是用线刻画上下眼皮,鼻子用线刻画鼻梁,嘴更是用微妙的线刻画嘴的轮廓线,其嘴角的微笑,嘴唇的薄厚,就在一线之差。商代出土的“石虎磬”,用凸起的线来表现,非常严谨,造型准确而饱满,一根线也不能移动,线外则臃肿,线内则干瘪。线的准确性需要在课堂上画素描时长期锻炼才能解决,观察的准确性丝毫不离。为什么美院雕塑系要学五年,就是要在基本功上过关。 我相信许多人注意到雕塑作品中很大部分是人体的塑造,表现以人为主,其体积感、机构感、空间感、雕塑感、永久性等,是其它艺术所不能比拟的。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其伟大人物是世界之最?选择人物应以正面为美的。中国许多

中国优秀雕塑作品

中国优秀雕塑作品(美术欣赏) 教学目的:通过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欣赏我国古代优秀雕塑作品,漫步历史,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开阔眼界,提高审美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难点:没有雕塑作品的挂图、幻灯片。 课前准备:搜集图片。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让学生认识雕塑是雕和塑的总称,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它一般分为圆雕和浮雕两类。 二、讲授新课: 1、教师介绍《说唱俑》是四川东汉墓中出土的陶塑,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并引导学生说出说唱俑的特点。设问:作品表现了这位艺人什么动作?俑人的面部表情怎样? 2、赏析《艰苦岁月》,教师简述内容,设问:为什么红军战士在做什么? 3、欣赏反映近代革命斗争史的雕塑。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①《虎门销烟》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②《收租院》 ③《武昌起义》 4、欣赏现代雕塑 ①《和平鸽》 ②《水族姑娘》 5、欣赏古代雕塑作品 ①《九龙壁》

②《卢舍那大佛》 ③《云冈石窟佛像》 三、教师小结:我国古代雕塑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雕塑技法水平高,艺术性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教学反思: 精美的邮票、火花和五彩缤纷的中国花鸟画(美术欣赏) 教学目的: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增长美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使学生认识中国花鸟有意笔和工笔两种不同的艺术特点,培养他们收集美术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认识邮票、火花,懂得中国花的两种不同风格。 教学难点:未有挂图或投影片。 课前准备:选取与教材有关的图片供学生欣赏。 教学过程:一、欣赏邮票:出示贴有邮票的信封,指出邮票是邮资的凭证,由于设计精致美观,又是实用美术中的一种精美的工艺品。 1、赏析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 2、欣赏第13届冬季奥运会邮票。 3、欣赏《故宫博物馆》。 4、欣赏1979年国际儿童年纪念邮票。 二、教师小结:邮票的票面包括国家名称、面值和票面纹样。它分为普通邮票和纪念邮票,由于邮票具有艺术性和知识性所以又是文化艺术知识的传播者,可供人们欣赏和收藏。 三、出示火柴盒,从色彩斑斓的火花图案中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 1、欣赏中国火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