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用)

合集下载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一) 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有许多特征。最重要的特征是 名词后面还有名词或者名词短语,这个名词或 者名词短语就是活用动词的宾语。如: 1、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 之以应陈涉。(《陈涉》) 2、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 、臣之妻私 臣,皆以美于徐公。(《邹忌》) 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 、吾词一般是不能做状语,做了状语就意味着带 了副词的性质。在文言文当中,这也是一种 很普遍的现象,所以名词做状语也是一种词 类活用的现象。如: 1、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 、大喜,笼 也。(《促织》)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3、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 、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 不释。(《促织》) 4、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 入以攻其后也。(《狼》)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词类 现代汉语 实词:名、动、形、数、量、代 虚词:介、副、连、助、叹、拟声 古代汉语 实词:名、动、形、数、量 虚词:介、副、连、助、代 在文言文当中,词类活用是一个十分显著的现 象。现代汉语也有词类活用的现象,不过没有 文言文那么显著。下面分类列举一些词类活用 的例子。
一、 名词的活用
四、数词活用
数词活用为名词 如: 1、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 、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论》(一个整体) 2、吾对曰:“定于一。”(统一) 、吾对曰:“定于一 数词活用为动词 如: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统一)
五、使动用法
一个动词或者形容词, 一个动词或者形容词 , 产生了使宾语发生某个 动作的意思,宾语成了动作的主题, 动作的意思,宾语成了动作的主题,这个动词 或者形容词便有了使动意义, 或者形容词便有了使动意义,活用为使动动词 了。如: (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 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捕蛇》) (动词使动) (2)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令辱之, 以激怒其众。(《陈涉》)(形容词使动) 以激怒其众。(《陈涉》)(形容词使动)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词类及其活用形式:
1. 动词(动作的词):
-走:走、走了、走向、走出、走来
-读:读、读书、读了、读到、读来
2. 形容词(描述事物特征的词):
-美:美、美丽、美好、美人、美丽的
-大:大、大的、大人、大了、大起来
3. 名词(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的词):
-人:人、人们、人的、人家、人们的
-山:山、山上、山下、山水、山的
4. 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等的词):
-很:很、很美、很大、很好、很远
-忽然:忽然、忽然间、忽然起来、忽然间的、忽然变化
5. 介词(表示事物之间关系的词):
-在:在、在里面、在外面、在前面、在后面
-为:为、为了、为人、为什么、为着
6. 连词(连接词语、句子之间关系的词):
-和:和、和他、和平、和谐、和睦
-若:若、若是、若非、若不、若然
这只是一小部分古代汉语中常见词类的活用形式,古代汉语的用法相对复杂,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理解和运用。

古代汉语的文献和古籍中有大量丰富多样的词类活用形式,需要通过学习和阅读来更好地掌握。

文言文常见词类活用(全)

文言文常见词类活用(全)

文言文常见词类活用(一)主要包括:①名词作动词;②名词作状语;③形容词作动词;④形容词作名词;⑤使动用法;⑥意动用法;⑦数词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1.后有宾语或补语“朝服衣冠”。

服,穿戴。

“沛公军霸上”“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军,驻军。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二白衣冠,穿白衣,戴白帽。

2.前有副词或能愿动词“一觞一咏”。

觞,喝酒。

“映带左右”。

带,环绕“二月草已芽”。

芽,发芽。

“三岁贯汝,莫我肯德”。

德,感激。

3.用“而”连接,一端是动词,另一端的名词常活用“蹄而杀之”,蹄,用脚踢。

“项王复引兵而东”。

东,向东进发。

“男耕而食,女织而衣”。

衣,穿衣。

4.两个名词连用,其中一个通常活用“面山而居”,面,面对着。

“春风风人,夏雨雨人”。

风,吹拂。

雨,滋润。

5.事物名词活用为动词“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赐福,保佑。

“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目:用眼睛看。

6.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前为谢曰”“樊於期乃前曰"。

前,走上前。

二、名词作状语1.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译为“像……一样”“有狼当道,人立而啼”,人,像人一样。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犬,像狗一样地坐。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箕畚:用箕畚。

4 .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

译为“按照“予分当引决二分,按照道理。

“其势必不敢留君”。

势,按照那情势。

5 .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趋向。

译为“在、从、向、往“东连吴会,西通巴蜀”。

东西:向东、向西。

“卒廷见相如"。

廷,在朝廷上三、形容词作动词译法是:换成动词或动词短语。

1 .后面有宾语“亲贤臣,远小人”,亲,亲近。

远,疏远。

“山多石,少土多,有许多。

少,少有。

“素善留侯张良”。

善,善待。

“大王必欲急臣”。

急,逼迫。

“秦王善为秦声”。

善,擅长,善于。

“商人重利轻别离”。

重,看重;轻,看轻。

2 .前面有能愿动词“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到尽头。

常识(5) 词类的活用

常识(5) 词类的活用

(四)为动用法 为动用法,表示“为宾语而动” 夫人将启之。 邴夏御齐侯。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五)于动用法 表示对(向)宾语而动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
(六)名词用作状语
名词用作状语,就是将普通名词直接放在 动词谓语之前作状语。 臣请剑斩之。 臣请以剑斩之。 掌声欢迎。 以掌声欢迎。 严格说来,名词用作状语不属于古代汉语 的词类活用,因为在古代汉语中,名词用作状 语是很普遍而正常的语法现象,不是临时的灵 活运用。教材把它列入“词类活用”,是因为 这个语法规则在现代汉语中不是正常的规则。
(兄,名词用作状语,表态度,意为“当作兄长”)
3.表处所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 蜀太守以下郊迎。(到郊外) 大月氏复西走。(往西边) 风餐露宿 南征北战
4.表工具(方式) 秦王车裂商君以徇。(用车牵引)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口诛笔伐
言传身教
笔谈
状告
5.表依据
失期,法皆斩。(依据法律) 鲁仲连义不帝秦 义不容辞
东,名词用如动词,意为“往东进发”。
2.数词用如动词
大都不过三国之一。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二)使动用法
1.名词的使动用法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肉,名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长肉”。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 3.动词的使动用法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难,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为“不以„为难”。 (“不把„当作难事”)

词类活用常见类型

词类活用常见类型

词类活用常见类型:1.名词活用为动词(1)(名词+宾语)例如: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2)(副词作状语+名词)例如:汉水又东。

《水经注·江水》(3)(能源动词+名词):例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4)(名词+补语)例如:今王鼓乐于此。

《孟子·梁惠王下》(5)(所+名词)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6)名词充当联合式或连动式谓语的组成部分之一)例如: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陈涉世家》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动词,例如:、(1)楚左伊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屈原列传》3.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

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例如: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游褒禅山记》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例如:(1)将军身披坚执锐。

《陈涉世家》(2)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芙蕖》4.名词作状语: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1)(表示比喻),例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祀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陈涉世家》(2)(表示对待人的态度)例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3)(表示处所)例如: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指南录》后序(4)(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例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5)(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例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5.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词的活用(全面)

词的活用(全面)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类型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㈠判断方法在汉语中,名词不能带宾语,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如果名词带宾语了,说明它临时具有动词的性质,就是词类活用。

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又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㈡活用形式1.名词十名词(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其中一个名词用作动词。

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属于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后一个名词作动词的,属于主谓结构)例1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廉颇蔺相如列传》)例2 晋军函陵(军,驻扎.驻军)(《烛之武退秦师》)分析例1中“舍”本是名词,用在宾语“相如”前,活用为动词,是“安置(相如)住宿”的意思,“舍相如”是动宾结构;例2中“军”本是名词,用“函陵”前,活用为动词,是“驻扎”的意思,“军函陵”是动补结构。

2.副词作状语十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例3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模仿)(《屈原列传》)例4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寡人之于国也》)分析例3中“祖”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皆”后,活用为动词,是“效法.模仿”的意思。

例4中“王”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不”后,活用为动词,是“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的意思。

3.能愿动词+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例5 左右欲刃相如(忍,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例6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劝学》)分析例5中“刃”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欲”之后,宾语“相如”之前,活用为动词,含有“杀”的意思,“欲刃相如”就是“想用刀杀掉相如”的意思。

词语的活用(通论11)

词语的活用(通论11)

这都是兼类,不是活用(活用属临时变用) 但是活用与兼类又有联系,当一种活用经常 化、约定俗成、被认可,就变成了兼类。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语义的变 化比较特殊,只是偶然这样用,没有经常化,这算 是临时‘活用’,不同于永久性的词类转 变……‘别这么近视眼’里面的‘近视眼’也是临 时活用作动词。这种活用如果经常化了,就成了词 类转变。例如‘别废话’里面的‘废话’就应算是 正式动词。”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副词 助动词 介词结构 动词性成分+而 名词 所
名词
代词“之”
介词结构 而+动词性成分 名词
(二)使动用法: 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不是主语施行的,
而是主语使宾语施行的,主语对宾语含有“使它 怎样”的意思。(包括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 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是动词本身的一种特殊法, 指的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代 表的人物发出,而是在主语的影响下使宾语所代 表的人物发出。动词的使动用法并不改变动词本 身的词性,但是使动宾之间的语义关系发生了变 化,主谓之间的语义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因而使
古汉语中用为使动的及物动词,常见的有: (A)“行、走、进、退、出、入、归、反(返)、
来、往”等表“行走”义的动词: 吾欲辅重耳而入之晋。(《韩非子·十过》) 卫人出其君,不亦甚乎?(《左传·襄公十四
年》) 成王发府,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史
记·鲁世家》) (B)“起、立、坐、伏、居、寝”等表起居义的
2.名词的意动用法: 外黄富人女甚美,庸奴其夫。(《史记·张耳 陈馀列传》) 今我在也,而人皆藉我弟。令我百岁后,皆鱼 肉之矣。(《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四)名词作状语 陈涉首难,豪杰蜂起。(《汉书·陈胜传》) 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

古代汉语名词用作动词的现象相当普遍,这在成语中同样保留,如:能文能武、门可罗雀、人皆可夫2.名词用作状语这里所讨论的用作状语的名词,是指普通名词来说的,普通名词用作状语,有的表示比喻,有的表示对人的态度,有的表示处所或工具。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1)表示比喻这是拿用作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的行动特征,来描绘动词所表示的行动的方式或状态,例如:虎居龙潭、狼吞虎咽、烟消云散、风驰电掣、狼心狗肺、龙争虎斗、花容月貌、土崩瓦解等等此类成语中的名词可翻译为“像……一样”。

(2)表示处所或工具,如:东张西望、道听途说、风餐露宿、南征北战、拳打脚踢3.名词的使动用法上面我们已经叙述过名词用如一般动词的情况,名词偶然也用如使动,如:深根固蒂,“深”和“固”均用作使动。

4.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如意动,意思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

如:鱼肉百姓、草菅人命、幕天席地(二)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施行这个动作。

在古汉语中,这种情况很多,成语中也较多,如:飞沙走石、惊天动地、打草惊蛇、破釜沉舟、沉鱼落雁、兴风作浪(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用作使动,即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如:富国强兵、厚古薄今、精兵简政2.形容词用作意动所谓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不是说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而是主观上认为他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如:自高自大、重男轻女、不远万里、目空一切、兵贵神速、安贫乐道、重理轻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B、翻译方法:“为……怎么样”。 ▪ 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2、祭祀必祝之 ▪ 3、既泣之三日 ▪ 规律总结: 动+名(代)
▪ ①“动词”是不及物动词,不能直接带宾语,那
么该动词一定活用成特殊动词(使动或为动) ▪ ②否则活用为名词。
▪ 三、形容词活用
▪ (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 A、活用为名词的形容词一般位于主语和宾语的位置上,有 时它前面有“其”字、“之”字或数词。活用的词在句中
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名词 + 介词结 构 名词+ 代词
▪ 3、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并说明其用法。 ▪ (1)吾师道也…… ▪ (2)藉吏民,封府库。 ▪ 规律三:名词与名词连用,前面没有动词,其中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
词。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
▪ 4、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并说明其用法。 ▪ (1)范增数目项王。 ▪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3)江水又东 ▪ 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 B、翻译方法: “把……当作……”
▪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2、吾从而师之。
▪ 3、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五)名词的为动用法 ▪ A、有些名词带宾语后,表示“主语为宾语做什
么”,这就叫做“名词的为动用法”。
▪ B、翻译方法:“为(替、给)……怎么样(名 词换为动词)”。
名,邓愈)幕府赞军事。
▪ 13、兄为君则君之,已为君则兄之可也。 ▪ 14、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 ▪ 15、序足下未已之文,固不可也 。
▪ 16、及得召见(等到获得皇帝召见),遂见亲信。
▪ 17、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 可。”于是速归之。
▪ 18、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
▪ 6、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 也。
▪ 7、数延见(熊鼎 ),奇其才。
▪ 8、(狐狸)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 郭异之,持以白王(王,指王生)。
▪ 9、晦(人名,谢晦)喜,不设备,悉精锐 蔽江(长江)下。
▪ 10、当时京师才彦(有才学的人)雾会, 各以所长自见。
▪ 11、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 ▪ 12、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人
▪ ①项伯杀人,臣活之
②李牧连却之
▪ ③则修文德以来之 归之
④卒廷见相如,毕礼而
▪ 2、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 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 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③序八州而朝同列。
▪ (三)动词的为动用法 ▪ A、文言文中,有些动词不是直接支配宾语而是
表示为宾语或对宾语施行某一动作,即“主语为 宾语怎样”,这就是“动词的为动用法”。
词类活用
▪ 词类活用分类:
▪ 名词:(1)名词活用为动词(2)名词活用为状 语 (3)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
▪ 动词:(1)动词活用为名词(2)动词的使动用 法/为动用法
▪ 形容词:(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2)形容词活 用为动词(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 数词:(1)数词活用为动词(2)数词活用为形 容词 (3) 数词活用为名词
▪ 19、购仰(人名,田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 (人名,沈通明)家。
▪ 20、于是鲁君乃不杀(管仲),遂生束缚而柙以 予齐。
▪ 21、李勣(人名)入朝,(张)文瓘与属 僚二人皆饯。
▪ 22、(申甫)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 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 23、帝善其言,赐缯锦百匹。
▪ 24、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池, 池塘)呼鱼。
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或使宾语具有名词的性 质)],这就叫做“名词的使动用法”。
▪ B、翻译方法:“使……怎么样(名词换成动 词)”“让……怎么样”
▪ 1、齐威王欲将孙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3、阙秦以利晋
4、越国以鄙远
▪ (四)名词的意动用法
▪ A、有些名词带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 是什么”[主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 物(或认为宾语具有名词的性质)],这就叫做 “名词的意动用法”。
▪ 一、名词活用 ▪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 翻译方法:一般情况下名词原意加动作。 ▪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并说明其用法。 ▪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2)左右欲刃相如。 ▪ 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能愿动词 +名词
( ★“能、欲、愿、足、可”)
▪ 2、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并说明其用法。 ▪ (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 (2)今王鼓乐于此。 ▪ 规律二: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译横线部分), 注意词类活用文言现象。
▪ 1、天大雨,烈风雷电,槐(人名)起衣冠而坐。 ▪ 2、群(崔群)以是讽帝,故镈(皇甫镈)衔之,
帝卒相镈。 ▪ 3、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贫臣!
▪ 4、光武(皇帝)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 谁可使守河内(地点)者?
▪ 5、父友冯侍郎跻仲诸子没入勋卫家,先生赎而 归之。
▪ 7、是故圣益圣,愚亦愚 8、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 9、亦以明死生之大
▪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 A、形容词用在状语后或宾语前,句中又无其他动词作谓
语中心语(也即处在谓语的位置上),而又没有使动、 意动的意味,这个形容词就活用为动词 。
▪ B、活用规律总结: ▪ 1、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 ▪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2)复前行,欲穷其林。 ▪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2、形容词放在能愿动词之后。 ▪ (1)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 (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不是表示某一性质状态而是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 物。
▪ B、翻译方法: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 这个形容词作定语,“形容词+人或物”。
▪ 1、将军被坚执锐,伐无道。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4、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 子。
▪ 5、小学而大遗
6、不能容于远近
▪ A、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表示主语所表示 的人或物主观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 征,就是“形容词意动用法”。
▪ B、翻译方法: “认为(觉得)……怎么样”“对……感 到怎么样”
▪ 1、渔人甚异之。 我也
2、吾妻之美我者,私
▪ 3、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4、而耻学于师
▪ 总结:“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三者的区 别:
▪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
▪ A、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 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表示主语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 行为,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一
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但有些及物动词也可以活用为使 动。
▪ B、翻译方法:“使……怎样”“让……怎样”。
▪ 1、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态、方式。
▪ (1)常以身翼蔽沛公 ▪ (2)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 思考讨论:辨析古汉语中名词作动词与名 词作状语
▪ A名词用作动词,其后面没有其他谓语动 词。 B名词用作状语则其后面还有其他 谓语动词。
▪ ①合流屈曲而南。 ②斜削东下,与东山 夹溪南流。
▪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 A、有些名词带宾语后,表示“使(让)宾语怎 么样(做什么)”[主语使宾语成为(或产生)谓语
(2)既东封郑。
▪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2、表动作行为的根据、方法或工具
▪ (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事不目见耳闻 (2)间至军中。
▪ (3)辇来于秦
(4)失期,法皆斩
▪ 3、表示对人的态度 ▪ (1)吾得兄事之 ▪ (2)人皆得以隶使之 ▪ 4、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频率、趋向。 ▪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2)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 (3)复前行,欲穷其林。 ▪ 5、表示比喻,这往往是形容某些动作行为的情
副词+名词( ★“不、弗、数、皆、已、未”)
▪ 5、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并说明其用法。 ▪ (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规律五:所字结构,所字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所+
名词
▪ 6、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并说明其用法。 ▪ (1)或师焉 ▪ 规律六:名词处在谓语的位置。 主语+ 名词
▪ 1、使动:在客观上使宾语产生变化或造成某种结果。
▪ 例:(大木)匠人斫而小之——客观上使大木变小了。
▪ 2、意动:主观意念的感觉,只是主观上觉得(认为)宾语 怎样了。
▪ 例: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天下变小了”只是主观感受。
▪ 3、为动:为宾语而行动。
▪ 例:华佗脉之——有替宾语怎样的意味。
▪ 四、数词活用 ▪ (一)数词用作动词 ▪ 1、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 2、朝辉夕阴,气象万千。(变化万千) ▪ 3、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背离) ▪ 4、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不专一,有二心) ▪ 5、二三其德。(不专一,不忠诚,经常改变) ▪ (二)数词用作形容词 ▪ 1、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全、满) ▪ 2、用心一也。(专一) ▪ (三)数词用作名词 ▪ 1、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个人或一个团体) ▪ 2、庭中通南北为一。(一体)
▪ 3、形容词放在副词特别否定之后。 ▪ (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 (2)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 4、形容词处在谓语位置,与主语之间有助词
“之”。
▪ (1)邻之厚,君之薄也。 ▪ (2)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 ▪ 5、形容词在“所”字之后。 ▪ (1)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 (2)衣食所安。
▪ (二)名词活用为状语
▪ A、判定名词是否作状语: 名词与其后的动词不构成主谓 关系,即偏正则作状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