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竹篱笆和牵牛花》教学设计及反思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竹篱笆和牵牛花》教案

幼儿园中班《竹篱笆和牵牛花》教案

幼儿园中班《竹篱笆和牵牛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竹篱笆和牵牛花的特点,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幼儿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竹篱笆和牵牛花,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 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牵牛花爬竹篱笆的过程。

3. 学习用废物材料制作牵牛花和竹篱笆。

4. 进行牵牛花爬竹篱笆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实物、视频等。

2. 材料:废旧报纸、彩纸、剪刀、胶水等。

3. 环境:户外花园或阳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实物,引导幼儿认识竹篱笆和牵牛花,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关系。

2. 讲解:讲解牵牛花爬竹篱笆的过程,让幼儿了解牵牛花的生长习性。

3. 操作:引导幼儿用废旧报纸、彩纸等材料制作牵牛花和竹篱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4. 实验:让幼儿在户外花园或阳台上进行牵牛花爬竹篱笆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制作牵牛花和竹篱笆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观察幼儿在实验中的观察力和合作精神。

3. 收集幼儿制作的牵牛花和竹篱笆,评价其美观性和创意性。

4. 调查幼儿对牵牛花和竹篱笆的认识程度,了解教学效果。

六、教学活动1. 户外观察:带领幼儿到户外花园或阳台,观察真实的竹篱笆和牵牛花,让幼儿亲身体验,增强对自然环境的感知。

2. 创作时间:给每个幼儿发放制作材料,引导他们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牵牛花和竹篱笆,鼓励幼儿发挥创意,装饰自己的作品。

3. 实验观察:让幼儿将自己制作的牵牛花放置在竹篱笆旁边,观察牵牛花是否真的能爬上竹篱笆,并记录观察结果。

七、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思考能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2. 实践操作: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和实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境创设:创设真实的户外环境,让幼儿在自然情境中观察和学习,增强学习体验。

竹篱笆和牵牛花中班语言教案

竹篱笆和牵牛花中班语言教案

中班语言教案《竹篱笆和牵牛花》一、教学目标:1. 感受散文诗优美的语言,体验散文诗带来的想象意境。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理解散文诗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3. 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表现散文诗的意境美。

二、教学重点: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

2. 理解散文诗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三、教学难点:1. 散文诗中比喻和拟人手法的理解。

2. 创造性地表现散文诗的意境美。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图片。

2. 散文诗文本。

3. 画笔、画纸等绘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散文诗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图片有什么联系?”2. 散文诗欣赏: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读散文诗,引导幼儿感受散文诗优美的语言。

3. 理解散文诗内容:教师逐句讲解散文诗,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4. 感受散文诗意境: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体验散文诗的意境美。

5. 创作活动:教师鼓励幼儿用画笔和画纸表现散文诗的意境,创作自己的画作。

6. 展示和分享: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想法。

7.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强调散文诗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以及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

8. 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幼儿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散文诗《竹篱笆和牵牛花》的内容和意境。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通过家长群或家访形式,与家长沟通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并鼓励家长在家中引导幼儿继续阅读类似的散文诗,培养幼儿对文学的兴趣。

2. 环境创设:教师在班级环境中布置散文诗《竹篱笆和牵牛花》的相关主题,如挂出幼儿的作品,摆放相关的绘画材料,营造浓郁的文学氛围。

七、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回答问题和创作活动的积极性。

2. 教师评估幼儿对散文诗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喻和拟人手法的掌握情况。

3. 教师收集幼儿的画作,评价幼儿在创作活动中表现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园中班语言:竹篱笆与牵牛花教案

幼儿园中班语言:竹篱笆与牵牛花教案

幼儿园中班语言:竹篱笆与牵牛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和认识竹篱笆和牵牛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以及手工制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故事《竹篱笆与牵牛花》:让幼儿通过故事了解竹篱笆和牵牛花之间的相互关系。

2. 观察和描述:让幼儿观察牵牛花和竹篱笆,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3. 手工制作: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小篱笆和牵牛花,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竹篱笆与牵牛花》的故事,引发幼儿的兴趣。

2. 观察法:带领幼儿观察牵牛花和竹篱笆,引导幼儿用语言进行描述。

3. 实践操作法: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小篱笆和牵牛花,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竹篱笆与牵牛花》的PPT或视频。

2. 实物:牵牛花和竹篱笆的图片或实物。

3. 手工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讲述《竹篱笆与牵牛花》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故事内容,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观察:展示牵牛花和竹篱笆的图片或实物,让幼儿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

3. 讨论:引导幼儿讨论竹篱笆和牵牛花之间的关系,让幼儿理解相互依存的概念。

4. 制作:发放手工材料,指导幼儿制作小篱笆和牵牛花,鼓励幼儿发挥创意。

5. 展示: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乐趣。

6. 总结: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了解竹篱笆和牵牛花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描述和动手能力,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增强环保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故事聆听过程中的兴趣和参与度,评估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幼儿在观察和描述环节中是否能准确地用语言表达出竹篱笆和牵牛花的特点。

3. 考察幼儿在手工制作环节中的动手能力和创意表现。

4. 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以及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和表达。

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公开课教案《竹篱笆和牵牛花》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公开课教案《竹篱笆和牵牛花》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公开课教案《竹篱笆和牵牛花》含反思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竹篱笆和牵牛花之间的美好情感。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3.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竹篱笆和牵牛花之间的美好情感。

2.活动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活动准备1.教具准备:故事课件、竹篱笆和牵牛花图片、画纸、画笔。

2.环境准备:整洁的教室、舒适的座位。

四、活动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竹篱笆和牵牛花吗?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今天,老师就来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竹篱笆和牵牛花的故事。

2.讲述故事师:请小朋友们仔细听,故事的名字叫《竹篱笆和牵牛花》。

故事讲述了一个竹篱笆和牵牛花相互陪伴、共同成长的过程。

在故事中,竹篱笆为了让牵牛花更好地生长,不惜牺牲自己,为牵牛花提供支持。

而牵牛花也不负所望,为竹篱笆增添了美丽的色彩。

3.故事讨论幼儿1:我觉得竹篱笆很有爱心,它为了牵牛花的生长,不惜牺牲自己。

幼儿2:我觉得牵牛花也很棒,它为了让竹篱笆不那么单调,为它增添了美丽的色彩。

师:说得很好!竹篱笆和牵牛花之间的情感就是相互关爱、共同成长。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关爱他人,共同成长。

4.观察竹篱笆和牵牛花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竹篱笆和牵牛花的图片,观察它们的特点。

看看竹篱笆的形状、颜色,以及牵牛花的花瓣、颜色。

幼儿观察并分享观察结果。

5.绘画活动师:请小朋友们用画笔和画纸,画出你们心中的竹篱笆和牵牛花。

可以画一株牵牛花,也可以画一片竹篱笆。

画完后,可以跟小伙伴们分享你们的画作。

幼儿绘画并分享作品。

师:今天,我们通过故事《竹篱笆和牵牛花》,学会了关爱他人,共同成长。

希望小朋友们能够在生活中,像竹篱笆和牵牛花一样,相互关爱,共同成长。

五、活动反思1.本次活动中,孩子们对故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幼儿园中班语言:竹篱笆与牵牛花教案

幼儿园中班语言:竹篱笆与牵牛花教案

幼儿园中班语言——竹篱笆与牵牛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篱笆、牵牛花和各种小动物的特点。

2. 学会正确运用“伸、长、爬、越、乐”等词语。

3. 能够参与角色扮演,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竹篱笆与牵牛花》:讲述了一堵篱笆墙上各种小动物的活动,以及牵牛花给它们带来的快乐。

2. 生词:伸、长、爬、越、乐等。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或图片。

2. 生词卡片。

3. 角色头饰。

4. 画有篱笆、牵牛花和小动物的图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孩子们观察课件或图片,引导他们注意篱笆、牵牛花和各种小动物。

2. 讲述故事,引导孩子们关注故事中篱笆、牵牛花和各种小动物的特点。

3. 学习生词:通过生词卡片,让孩子们认读、跟读、拼读,巩固记忆。

4.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现故事情节。

五、作业设计:1. 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周围的篱笆、牵牛花和小动物,分享故事中的快乐。

2. 家长协助孩子用词语“伸、长、爬、越、乐”进行家庭小故事创作。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倾听、表达、互动等。

2. 评估孩子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包括篱笆、牵牛花和各种小动物的特点。

3. 检测孩子们对生词的掌握情况,包括词语的认读、拼读和运用。

4. 搜集家长反馈,了解孩子们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以及家长对教学活动的看法。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孩子们进行户外观察,寻找现实生活中的篱笆、牵牛花和小动物,增强他们的直观感受。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活动,共同进行角色扮演,增进亲子关系。

3. 开展绘画活动,让孩子们绘制自己心中的篱笆、牵牛花和小动物,培养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孩子们关注故事中的细节,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2. 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角色扮演,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幼儿园中班教案《竹篱笆和牵牛花》含反思-幼儿园语言教案

幼儿园中班教案《竹篱笆和牵牛花》含反思-幼儿园语言教案

幼儿园中班教案《竹篱笆和牵牛花》含反思-幼儿园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能够听懂简单的中文话语,包括词语和简单的句子;2.能够理解故事情节,记忆故事主要人物和事件发生顺序;3.能够说出故事中简单的词语和短语。

(二)能力目标1.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听、说的活动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2.培养幼儿的情感沟通能力,通过参与交流和相互合作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三)情感目标1.能够体验故事中的情感,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和人物关系的变化;2.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二、教学内容(一)教学材料•《竹篱笆和牵牛花》绘本;•课堂教具:棕色纸板、彩色便签纸、颜色笔。

(二)教学策略•情感启发策略;•直观感知策略;•团体活动策略。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1. 故事导入(时间:10分钟)1.教师向幼儿们介绍绘本《竹篱笆和牵牛花》;2.请幼儿们谈论有关竹篱笆、牵牛花的事情和自己和朋友之间的事情。

2. 故事阅读(时间:15分钟)1.教师朗读绘本《竹篱笆和牵牛花》;2.教师呈现故事主要情节(竹篱笆们和牵牛花的故事,不断变幻的情感)。

3. 分组交流(时间:20分钟)1.教师组织分组活动,让同组幼儿合作完成一件任务;2.让小组挑选一段故事情节,选出重要的词语,表达这段故事情节;3.幼儿依据任务描述进行完成。

4. 情感延伸(时间:1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们品读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得出这个童话寓意的感悟;3.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运用课堂教具表达对故事的感悟。

5. 反思总结(时间:5分钟)1.教师与幼儿总结整节课程;2.采用幼儿园语言适用的点评方式,鼓励幼儿们表达自己,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自学能力;3.面向幼儿,让他们表达对今天课堂的感悟。

三、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教师尝试采用了“情感启发策略”、“直观感知策略” 和“团体活动策略”,结合具体实例让孩子们学会参与学习、思考、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感悟,尝试把学科内容与幼儿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学更加有趣、生动和实际。

中班语言故事教案竹篱笆和牵牛花

中班语言故事教案竹篱笆和牵牛花

中班语言故事教案竹篱笆和牵牛花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篱笆和牵牛花之间的互动关系。

2. 能够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学习词语:美丽、篱笆、牵牛花、互相、感谢、成长。

4.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善于观察和发现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能够讲述故事。

2. 学习词语:美丽、篱笆、牵牛花、互相、感谢、成长。

难点:1. 理解篱笆和牵牛花之间的互动关系,学会关爱和互相帮助。

2. 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或图书《竹篱笆和牵牛花》。

2. 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

3. 音乐CD《种花》。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发现美丽的牵牛花。

2. 故事分享:讲述故事《竹篱笆和牵牛花》,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篱笆和牵牛花之间的互动关系。

3. 活动一:角色扮演。

邀请幼儿扮演故事中的篱笆和牵牛花,通过动作和语言表现角色特点。

4. 活动二:创作环节。

引导幼儿用画笔、彩泥等材料创作篱笆和牵牛花,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5. 活动三:音乐欣赏。

播放音乐CD《种花》,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美妙,并结合故事内容进行舞蹈表演。

五、作业:1. 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故事《竹篱笆和牵牛花》的主要情节。

2. 观察周围的植物,发现它们的成长变化,并和家长一起记录下来。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幼儿兴趣。

2. 运用角色扮演法,增强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3. 创作环节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

4. 音乐欣赏法,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发言、主动参与活动。

2. 故事讲述:评估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能否流畅地讲述故事情节。

3. 创作作品:评价幼儿在创作环节的表现,作品的想象力、美观度以及表达能力。

4. 音乐舞蹈:观察幼儿在音乐欣赏和舞蹈表演中的表现,评估其艺术素养和协调能力。

中班语言《竹篱笆和牵牛花》(精选5篇)

中班语言《竹篱笆和牵牛花》(精选5篇)

中班语言《竹篱笆和牵牛花》(精选5篇)中班语言《竹篱笆和牵牛花》篇1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竹篱笆和牵牛花各自从难过到高兴的原因。

2.懂得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出故事。

1.这是谁?你见过它吗?2.陈老师在公园的一个角落里看见一个伤心的竹篱笆,它为什么伤心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观察图片,在猜测中理解故事内容。

1.猜想故事第一段。

你看到竹篱笆是怎样的表情?你猜猜它为什么很伤心、难过?2.猜想故事第二段。

接着又发生了什么?我们一起来看。

提问:(1)竹篱笆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2)看到牵牛花在哭,竹篱笆会问它什么?牵牛花又会怎样回答?(请幼儿自由表述,大胆说出自己的猜想及看法。

)3.猜想故事第三段。

提问:竹篱笆会帮助牵牛花吗?是怎样帮助它的?是谁帮助了它?4.猜想故事第四段。

提问:看到了什么?他们开心吗?竹篱笆帮助了别人,它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幼儿说出帮助别人很快乐。

)三、完整欣赏故事。

1.边看图片边听录音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竹篱笆与牵牛花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和你猜的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吧。

2.通过提问,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并表演故事情节。

(1)讨论:牵牛花开始时为什么哭?是谁帮助了它?竹篱笆是怎样帮助它的?牵牛花的愿望实现了吗?(2)老师和幼儿一起表演竹篱笆与牵牛花的对话。

(3)竹篱笆开始时为什么不高兴?可以用什么词来表示?后来竹篱笆为什么会高兴?竹篱笆做了什么感觉自己很幸福?他是怎么说的?3.教师小结:哦,原来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帮助别人真快乐。

四、幼儿组织讨论,拓展经验。

你帮助过小伙伴吗?是怎样帮助他的?帮助他,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中班语言《竹篱笆和牵牛花》篇2一、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竹篱笆和牵牛花各自从难过到高兴的原因。

2.愿意帮助别人,知道帮助别人也能使自己快乐。

二、活动准备1.ppt “竹篱笆与牵牛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竹篱笆和牵牛花》教学设计及反思活动目标:
1、欣赏童话,了解故事内容。

理解词语:“孤零零”“寂寞”。

2、通过看课件和讨论,感知、理解故事中竹篱笆和牵牛花的情绪变化。

3、懂得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道理,体会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牵牛花与竹篱笆图片
2、PPT《竹篱笆和牵牛花》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教师:这是什么?你们见过吗?这个篱笆是用什么做成的?竹篱笆怎么了?你觉得它为什么难过呢?
讨论: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让他变得高兴起来吗?
“咦?竹篱笆听到了一阵哭声,是谁呢?”(牵牛花图片)
“牵牛花怎么哭啦?竹篱笆会和牵牛花说些什么呢?”(幼儿讨论)
“竹篱笆和牵牛花到底说了些什么,我们一起来听故事《竹篱笆和牵牛花》。


二、欣赏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完整欣赏。

提问:故事中有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牵牛花为什么哭?是谁帮助了它?
竹篱笆是怎么帮助牵牛花的呢?我们一边看图片一边听老师讲故事。

2、分段欣赏。

(1)播放前部分PPT。

提问:“竹篱笆一开始心情怎么样?为什么难过?”(引
导学习孤零零、寂寞)“牵牛花又为什么哭?它的愿望是什么?”“竹篱笆是怎么问牵牛花的?牵牛花又是怎么回答的?”(集体学习对话)“谁来帮助牵牛花呢?竹篱笆是怎样帮助它的呢?一起再听老师讲故事。


(2)播放后部分PPT。

提问:“牵牛花的愿望实现了吗?竹篱笆是怎么帮助牵牛花的?现在牵牛花的心情怎么样?竹篱笆还难过吗?它为什么感到幸福极了?它是怎么说的,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集体学说对话)
教师小结:哦,原来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别人快乐了,自己也快乐了。

就像竹篱笆一开始孤零零的,很寂寞,没有朋友,后来它帮助了牵牛花,让牵牛花得到了快乐,自己也感到幸福极了。

3、再次完整欣赏故事,掌握对话。

“小朋友,让我们一边看图片,一边学一学竹篱笆和牵牛花是怎么的对话的。


三、联系生活实际,讲一讲自己助人为乐的故事。

1、“竹篱笆帮助了牵牛花感到很幸福,懂得了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道理,那你帮助过别人吗?是怎样帮助他的?帮助他,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2、“今天我们听到的故事叫什么?小朋友想不想拿着图片自己表演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