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课堂教学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桃花心木优质课教学实录教案

统编版《桃花心木》优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句段。
2.学会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道理,并得到个人的启迪。
3.体会“借事喻理”的写作方法,并尝试用这种方法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
二、教学准备1.根据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按统一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师:这节课,让我们和林清玄一起走进他的散文-----桃花心木,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1、读课题2、师配乐读PPT出示: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已长成几丈高的一片树林。
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师:这就是作者笔下的桃花心木。
二、初读、梳理1、师:下面请同学们思考课文都写了哪些内容?请大家打开课本浏览课文。
(学生读课文)师:看来同学们读书是既投入又认真。
结合课前的预习,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呢?请一位同学来概括一下:指生概括师:那老师把你概括的整理了一下,也就是说,不仅仅写种树,还写了人的成长。
、三、默读,探究种树人“不确定”的做法1、师:看来大家对这个奇怪的种树人印象很深刻,他奇怪在哪呢?请同学们默读1到11段,边读边画出奇怪之处,在旁边简单地写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生:奇怪的是,他来的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师:这就是你找到的奇怪之处。
2、师:我们来看,这是大家找的第一处,看到了吗,这是一个长句子,奇怪的原因有几个呢?生:2个师:很好,能不能用非常简练的话来概括这奇怪之一是什么?生:他来的并没有规律,浇水的量也不一定师:你接着说第一分句,也就是上半句生:时间没规律师:大家一起读一读,有时生:隔三天师:有时生:隔五天师:有时生:十几天才来一次师:那是什么不定啊?生:时间师:好,我们暂时认为是时间,下面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什么不定啊?生:水量不定师:前面我总觉得有点不太对,我们再往下看吧。
最新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 桃花心木-(教案+课堂实录+说课稿+相关资料)

3桃花心木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6个生字,掌握“枯萎”“汲水”“依赖”“一旦”“一番”“锻炼”“优雅”“勃勃生机”等词语。
2.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重点悟出课文是借种树喻育人。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课文范读录音、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基本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教师:生活的大海并非永远风平浪静,人生的旅途也绝非平原纵马,永远一路顺风。
人的一生总要经历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与磨难。
在不幸与磨难中,有的人悲观消沉,最后被困难所击倒。
而有的人却不甘沉沦,将腰杆挺得更直,从而成为杰出的人才。
正如种桃花心木的人不定期地照看桃花心木一样,有的桃花心木在自然界的考验中枯萎了,有的却能长成百年的大树。
这节课我们将要欣赏和学习台湾当代名家林清玄的《桃花心木》。
二、教师范读,初步理解课文想想桃花心木是怎样的一种树?三、自读课文,加深理解1.学生自由读课文。
2.那么,在这些桃花心木还是小树苗的时候,这位种树人是怎样培育它们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读课文,画出有关句段。
3.读着读着,你们有什么发现吗?这个高个子种树人种桃花心木和我们通常种花有什么不一样呢?四、产生质疑1.如果这个种树人就生活在你的身边,你发现他是这样种树的,你对他的表现会有什么看法或疑问?(设计意图:让学生由好奇而读文,因读文而发现,因发现而生疑。
让学生渐渐走进课文,与文中人物、事件开始初步对话。
)2.小结过渡。
作者和你们一样,他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当他发现高个子种树人种树有许多奇怪的表现时,心中产生了许多疑问,而且也一股脑儿地向种树人倒了来。
第二课时一、读中深究,交流感悟1.当作者向种树人提疑问时,种树人是怎么回答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他的话找出来。
2.抓住要点,细细品味。
教师:点名某个学生提问“你能不能用一句话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样种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出示:句1:种树是百年的基业,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
《桃花心木》教学实录

《桃花心木》教学实录课前,大屏幕打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一、导入师:中国有句古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老师读了这句话总在想,什么缘故把树和人放在一起说呢?你有没有摸索过那个问题?生:我觉得种一棵树离不开人的辛勤灌溉,有人的辛勤和心血,人也是一样。
师:种树需要花许多心血,育人也要花许多心血。
生:树在成长的过程中要经历风雨,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要经历挫折。
师:你专门会摸索。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台湾作家林清玄写树的散文,它不但有一个专门美的名字(出示课题:桃花心木),还有一个专门有意思的故事。
一起读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出示桃花心木的图片,介绍:这确实是桃花心木。
再出示知识卡片:常绿乔木,树干挺立,树冠强壮,树高可达15公尺以上,常用做行道树、庭院树。
师:……一层楼高3米,15米有5层楼那么高……台湾地区专门多,那个地点不常见到。
课文里是如何描写桃花心木呢?请同学自己读读课文。
二、初读1、要求:师:两个要求,课文要紧写了一件什么事?有哪些语句直截了当描写了桃花心木,用笔把它划下来。
学生自读。
师:读完了能够想一想,划一划,自己组织语言说一说。
2、交流:⑴课文要紧写了一件什么事呢?你能用比较概括的语言说说吗?生:要紧讲我老家屋旁有一个人在上面种桃花心木的树苗,他不按规律给桃花心木浇水……我内心产生了疑问……明白了是让树木在不确定中生长就不成问题了。
师:我是如何明白的,能够用一个句子来说──听了种树人的话,我明白了那个道理。
谁能再用简练的语言来说一说,把明白的道理用几个词语来概括。
生2:……种桃花心木树苗……不按规律……疑问……听了种树人的话……明白了……都一样,都要……不能依靠别人。
夸奖。
⑵课文中哪几句话是直截了当描写桃花心木的呢?生1:第二自然段。
师:还有没有补充?生2:第十五自然段,现在……勃勃生气。
也是直截了当写桃花心木的,没划好的把它补上。
三、学习3~11自然段1、读找出来的两个句子,体会高大:出示这两个句子,自己读读,看看你能读出什么样的感受来?生1:桃花心木高大而优美。
《桃花心木》优秀教案(通用5篇)

《桃花心木》优秀教案《桃花心木》优秀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桃花心木》优秀教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桃花心木》优秀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锻炼、枯萎、插秧”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体会文中“不确定”等含义,理解种树人隔三差五浇水的原因,了解借物喻人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所要阐释的:只有经历磨练才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知道并理解生活中的不易对于我们成长的作用。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所要阐释的道理,并能够将这些道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讨论法四、教学手段PPT展示关于桃花新木的图片五、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师展示关于桃花心木的图片导入语:同学们,大屏幕上展示出这样一棵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勇敢地站起向大家描绘一下这棵树的外形特点。
你能猜到它的名字吗?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课题——桃花心木过渡语:大家对于这棵树的外形特点总结的很好,可以看到很多同学在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工作。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听听发生在这棵树上的故事。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师强调易错字:“锻、萎”。
2.学生简要概述文中讲了怎样的一件事——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过渡语,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以及刚才我们这两位同学的简要概述,大家知道种树人是如何种树的吗?他与别的种树人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板书:隔三差五、不规律)(三)研读词句,深入体会1.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在刚看到种树人总是隔三差五的来浇水时,“我”是怎么想的?2.当“我”了解到种树人如此种树的原因之后,“我”为什么会感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3.文中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师总结)。
《桃花心木》教学实录2篇

《桃花心木》教学实录2篇Teaching record of peach blossom and heart wood《桃花心木》教学实录2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桃花心木》教学实录2、篇章2:《桃花心木》教学设计篇章1:《桃花心木》教学实录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一支笔,准备好了。
(学生都拿着笔)现在还没有开始,笔放下。
每个人都看着我,看着我的脸。
要注意看我的眼睛,我的眼睛会说话。
(提醒一名学生看着自己)我看到每一个同学的眼睛都很有神,很有精神。
你们还长着两只耳朵,要学会听,薛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话,这段话有几句?在不确定中,我们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会依赖;在不确定中,我们会深化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在不确定中,我们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你说。
生:一共有三句。
(见老师还在等待,又加上)因为在这段话中一共有三个“在不确定中”,所以应该有三句。
师:说得多好啊!三个“在不确定中”,这段话的含义非常深刻。
这样的句子文质兼美,我们要把它记下来。
拿笔,听写这三句话。
(分三个学生到黑板上听写)师:在不确定中,我们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会依赖;在不确定中,我们会深化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在不确定中,我们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提醒学生,听写之前要听完整,记住了要写的话,然后再写。
《桃花心木》教案【优秀10篇】

《桃花心木》教案【优秀 10 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为大伙儿带来的 10 篇《《桃花心木》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我给您的好友哦。
同学们,你们认识桃花心木吗?它是怎样的一种树? (学生根据查阅资料汇报。
)1、自由读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1、自读课文,把握重点:桃花心木是一种名贵的树种,培育它一定要用尽心思使其成材,而文中这位与子众不同的种树人是怎样培育桃花心木的?请同学们读课文,把写种树人种植培育树苗的词语或句子画下来,并写写你的感受。
2、汇报交流,感受种树人的“奇怪”行为:⑴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讨论。
如:“他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一样。
”“他来的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
”“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说明种树人给树苗浇水没有规律,看似漫不经心。
⑵读了这些句子,你想提什么问题?面对种树人的做法同学们心中有许多不解,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读后讨论流。
1、你怎样理解下面种树人说的话?⑴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联系上文“ 不确定”是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
让树木生活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就会拼命把根扎进土壤深处寻找水源,这样的树根基很深,一定能够经受风雨,长成大树。
⑵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理,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
侥幸存活下来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依赖的心”指树苗依赖定时定量的浇水,根不会深入地下,找不到水源,就会枯竭而死,即使侥幸存活的树,不能牢牢的扎根,也会被狂风暴雨吹倒。
2、小组讨论:种树人的做法是不是有道理?3、导读:种树人是营造一种自然的生长环境,让桃花心木学会适应环境,寻找到最合适的存活办法。
桃花心木教案(优秀7篇)

桃花心木教案(优秀7篇)桃花心木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3、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了解种树人奇怪的种树方法,自读课第3~7节,说说种树人是怎么浇水的?板书:时间不定浇水量不定2、对此,你最想了解什么?(为什么不像栽培盆花那样每天定时浇水?)作者观察到这种现象后感到。
导读,读出奇怪的语气,按作者的想法该怎么浇水泥?让我们一起推断种树人浇水没有规律的原因。
品读,读好反问句。
3、懒人怎么会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映现:……4、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引导体会作者百思不得其解的情感。
二、导读种树人的话看来真是得问问他,究竟为什么这样做。
自读第12节,用自己的话说说种树人这样做的原因。
理解“不确定”(板书)。
学生回答后,接读第4、5节部分语句。
小结:种树人是想让树苗在“不确定”中生长。
想象:假如你是一棵桃花心木,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想,怎么做?相机映现课文内容所表现的两种情况:1、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
2、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指导读出脆弱,坚强两种情感。
填空:这样浇水,浇出了树苗的___(适应能力,顽强精神,克服困难的本领)。
从这里看出,种树人的话是经验之谈。
事实有没有证明这一点呢?导读第15、16节。
(他们已经学会了找到水源,拼命扎根。
)三、导读作者的感悟自读第14节。
作者从桃花心木苗生长的道理联想到了什么?引导读出作者的感受之深。
由作者的感悟你想到了些什么?理解“不确定”,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根据学生回答点拨:不确定指环境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
)我之所以感动,是因为从种树人的一番话,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能举例说说受到的启发吗?(学习方面:如什么都由他人帮助,自己不独立思考,能不能取得好成绩?生活方面:如家长一切包办代替,学生一切依赖父母,能否成才?)回读作者的感悟,进一步读出感情。
《桃花心木》课堂教学计划与实录

《桃花心木》课堂教学计划与实录【教材简析】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课文《桃花心木》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撰写的一篇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的散文。
文章先写“我”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苗时显得不按规律,漫不经心,于是心中生出许多疑团。
后来通过与种树人的交流才明白原来种树人貌似不懂规律、缺乏爱心的种种举动恰恰是为了让树木自己学会适应不确定的环境,以便更茁壮、更坚强地成长。
种树人的言行使“我”深受感动,并从中感悟到人的成长其实也是如此:唯有经得起各种不确定因素磨练与考验的人,才能在生活中练就独立自主的心,才能更顽强、更灿烂地生活与成长。
全文借种树喻育人,清新平淡之中饱含深远的意味。
【设计理念】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该关注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课文教材要“告诉”我们的知识结论。
对学生的发展而言,更具价值的是学习过程的展开以及这些过程展开中学生的经验唤起、情感参与,学生的方法运用、体验感悟,学生的智慧生成、精神启迪等。
因此,本课教学最重要的责任不在于“教教材”──让学生理解和领悟作者的感悟,而在于以教材为凭借,让学生在阅读与交流中经历“发现奇怪现象→产生见解与疑惑→深究内在原因→产生自己的体验感悟→提升认识水平和精神世界”的过程,即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及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去发现、去思索、去感受、去体验、去建构起他们自己的认识。
【教学目标】1、以教材为凭借,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引发深入思考,产生独特体验,发表独到见解。
2、在对种树现象及缘由的学习探讨过程中,领会种树人语重心长的话语,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唤醒经验1、谈话交流:同学们,你们都有养过花、种过树吗?你们通常是怎么照料它们的?今天,我们也要来认识一位种树的人,可是他种树的方法和我们都不一样。
他种的树有个很好听的名字。
2、揭题读题:谁能把课题读一读,指名生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心木》课堂教学实录师:我们学过很多的古诗。
下面,我要请同学们用打节拍的方式把一首古诗打给我听,不是用你们唱英语歌这样。
谁背诵一首古诗给我听,随便什么诗。
(生背诵《望庐山瀑布》)师:请坐。
背得太好了。
我们首先要对他表示肯定。
我们也拍一下掌,怎么样?(师生齐鼓掌)师:紧接着,我不允许你再这样做了,我需要和他合作一下。
我们小时候玩过拍手歌没有?生:玩过。
师:我们把这首古诗拍出来。
师生合作。
师:两个同学一组试一下。
(生两人一组合作拍手)师:现在能够两个同学一组拍的同学举手。
师:下面注意,吴老师将和他演绎第一个版本,这个版本演绎完之后,其他同学不允许按这个版本来,不能做成雷同的。
(师生合作,拍手背古诗。
)师:好。
这个版本出来了,其他同学不许用这个版本。
生:我想出了一个版本。
(第一组表演)师:看他们的──(学生两人表演)停!师评:没有节奏感,没有音律美。
(第二组表演)师:好,好,好。
不错,不错。
同学们,实际上中国的很多的文字都可以用音乐来演绎。
师:但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不能够用音乐来演绎。
首先我要请个同学到前面来,不论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随便来一个都行。
这位同学,你来一下,请大家都看这里。
(cai投影出示:校园一角)师:这个地方是哪里呀?生:我们的校园。
师:我们的校园,正确。
我们的校园这有一棵树。
这是一棵什么树?生:桂花树。
师:桂花树。
真的是桂花树吗?生:是。
师:这棵树是不是也是桂花树呢?(指另一棵树)生:是。
师:这棵呢?生:也是。
师:这棵呢?生:铁树。
师:太感谢你了!我们给她以掌声。
生:鼓掌。
师:你们真行,吴老师能够把所有的树的名字说全的不超过十种。
今天,我们和大家学的这篇文章里的这种树,看到过的同学举手。
(生一,举手)师:一个。
请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生:xxx师:你在哪看到的?生:我去旅游的时候。
师:在哪个地方?生:在枝江。
师:在枝江。
枝江就有桃花心木。
请坐,我明天一定问一下我班上枝江的孩子是不是那个地方有桃花心木。
我确实没看到过。
同学们都没看到过。
下面,吴老师给大家投影几张图片,请看一下。
(投影出示桃花心木图)师:这就是桃花心木,这是从网上吴老师下载下来的。
好,你看到这些树之后,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不慌,不乱说,呆会儿再说。
对比看图:右图的树高大,左图的树矮小。
师:(看右图)这是第一次看到的树,已经怎么样?生:高师:这棵树呢?(看左图)师:这棵树长得很小,而且很细,还不是那么蛮挺拔,也不那么蛮高。
我已经把一些词说完了。
呆会你就不能说了。
(投影第二组图)师:好,再看一下,这是将中间的一棵拿出来后(投影出示其中一棵树)。
这是一棵非常小的。
好,看到这个时候,现在请你用我们课文中的词来跟我们说它是什么特点?师:在文中找,画上“﹏﹏”(生在文中勾画,师巡视指导)师:尽量找全,找不全的就不举手,一共只有三处,就是三、四个词可以概括。
生:第2自然段第一排师:读给同学们听。
生:读,再就是第2排。
师:恩。
生:朗读。
师:这是它的树苗。
好的,我要他给我们解释了这里面有树苗的“仅及膝盖”。
跟我们看到的一样。
还有呢?生:就是第15自然段。
师:第15自然段。
快点。
生:第1排。
师:等一下,我发现有些同学连自然段就没有标,是哪些同学没有标自然段,快点看一下,左右同学快看一下,到底是15段还是14段,快点标一下,都看一下。
好,给同学们念。
生:第一排“优雅自在”师:你把词说出来就可以了,不要你说它形容什么。
师:还有?没了?生:还有“勃勃生机”师:哦,还有“勃勃生机”,说完了?生:没有,还有。
师:还有?生:……师:也是。
及屋顶一般高。
那它一共在哪几个段落中说到了桃花心木长的样子的?生齐:第2段,第3段。
师:第2段,第3段。
还有?师生:第15段。
师:我们一起把这三段的内容读一遍。
做好准备。
生齐读2、3、15段师:现在吴老师问你们,虽然你一直没有看到过桃花心木这种树。
现在,吴老师把图片投影给你看了。
其中从小树长到高的、粗一点的时候,再长到参天大树。
然后又让你读了这几段文字。
今后你再看到一棵树,这棵树我说它是松树,你说它是桃花心木,你能不能判断出来?生:能。
师:非常感谢大家。
希望你能够判定出来。
听说你们都预习了是吗?生:是。
师:吴老师没怎么预习。
吴老师带了这个东西。
(出示字典)全班同学我要求你们都带着,带了没?生:带了。
师:没带的举手。
都没举手,都带了。
吴老师来考验一下,我们书的后面有几个字,就是发的这张纸的后面方框里的字,吴老师没有给它标拼音。
下面,吴老师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想一下,你说你预习了,肯定字词要过关吧!是吧?我再问一下,怎么样预习才是真正的预习到位了呢?说。
生:先得把它的字词找出来,再把不懂得词语把它的意思给写出来,再把课文多读几遍,再把它的主要意思给写出来。
师:说得太好了。
不仅说要把新字词给圈出来──(出示课件,怎样才能算是预习好呢?)师:在读的时候,我把这几项都弄出来,因为都说了,还打上省略号,表示一篇文章如果真的预习好了,必须是生字、生词都要读准字音,不仅读准字音,还要借助我们学习的好帮手──字典,如果你不懂,就要查出它的意思。
师:文章标了自然段吗?生:标了。
师:第三个(标准是)你读了几遍课文。
读了一遍的举手,只读了一遍的。
(生无人举手。
)师:哇,都读了很多遍。
读了两遍的举手,读了三遍的举手。
(生无人举手。
)师:读了四遍的举手。
(有几个学生举手)。
读了很多遍啊!读了n遍的举手。
(生纷纷举手。
)师:你们真是预习的太充分了。
我觉得这一课根本不需要讲了。
你读了几遍课文,不需要问了。
第四,你可以复述它的内容吗?两个,第一个是全文复述,也就是一个字不落地把它复述下来。
第二个简要复述,就是一句话把它说清楚。
好,好。
但是,吴老师虽然知道你们都预习了,我还是要检测一下。
(投影出示:考考你)下面字的读音,你能猜出其中的规律吗?央──左边加“禾”字之后──秧(读?)师:“央”左边加“禾”字之后,这个字读什么?生:yānɡ。
师:读什么?是不是读“yānɡ”?怎么读“yānɡ”。
看一看注音标的是不是都读“yānɡ”。
好,我们一起把这个字读一遍,再读一遍。
(生读。
)师:连着读三遍。
(生读。
)师:我就不相信你们都搞的到。
投影:委──上面加“艹”头之后──萎(读?)师:“委”上面加个“艹”头生:wěi。
师:什么。
生:wěi。
师:也读“wěi”啊?不可能吧!是不是都读“wěi”啊?一起读三遍。
(生读)师:真的,我就不相信,我再找几个出来,我一起把它显示出来,看你能不能做对,请个同学读。
(投影:段──左面加上“金”字之后──锻(读?)牙──右边加上“隹”字之后──雅(读?))师:现在我们就是有一个字加上旁边的那个字之后不知道读什么是吗?这时候我们应该干什么呢?生:查字典师:字典拿出来查。
生动手查字典师:看谁先查出来,然后在前面给我标一下这个字的读音。
师板书:“隹”师:查出来的同学请到前面来标(一学生举行上前标音)师:谢谢你,查字典速度最快生演板:zhuī师:这字读“zhuī”是不是?一起来读一遍,两遍,三遍,在书的旁边标一下(生齐读)师:现在,吴老师给大家出一道题目,题目是:你能总结出它的规律吗?请问这么多字的规律。
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先答第一个问题,你能总结出它的规律吗?说!生:它的规律是:这几个字加上偏旁后还是这几个字的读音师:好,一个字加上另外一个字后还读这个字的音,这个字加上这个字后还是读这个字的音,是不是这样?生:不是。
师:不是?你说!生:牙(yá)加上那个隹(zhuī)后变成(yǎ)了师:那是声调发生了变化。
生:我觉得应该是一个字加上另一个字后声调发生了变化,它的读音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师:哦,一点小变化。
好的,你说!生:我认为它们都是形声字。
师:非常好。
你是什么时候知道,有谁告诉你它(形声字)的概念的,叫做什么形声字的?我还不是蛮懂。
板书:形声字师:你能不能跟同学们说一下什么样的字才叫形声字?生:形旁表字意,声旁表读音。
师:形旁表字意,声旁表读音。
所以这样的字叫做“形声字”,你看,所有的这些字是不是都是形声字。
对了,有些声调发生了变化,但是,它还是读那个音,是不是?生:是。
师:好,这样的字的确叫形声字。
大家都读了课文吧,在课文中找找除了这些以外的,其他字有没有形声字,只找一个。
师:找到以后请到黑板上来写,我这有很多粉笔,快点,快点,快点。
前十个人才有资格。
(生争相上台演板)师:同学们,我们看看对不对,对的话就打一个勾。
种停依浇倒样枯师:“喝”,这个我就有点不懂了,查一下是不是的?怎么写错了,改一下。
师:旦+亻=但这个同学做的最标准,任意找一个字,这样写一写。
(生改错)师:同学们,看看她改得对不对师:全班同学都对了,所以字的方面的检查我不管了。
我也不说了,下面我不想投影了,但是我还是要投影出来让你们看一看为什么。
(投影出示:“番”的变化)师:咦,你们发现这些字有一个变化,同学们认为是什么?怎么变的?有一个同学说是甲骨文,我这是不是甲骨文呢?请同学说一下。
生:是古代向我们现代文字演变的。
师:这种字叫做金文,金文向小篆演变过程中的,这种字叫隶书,这种叫楷体。
关于字词结实到此结束了,不说了,因为大家都懂了,其他的词,你觉得文章中的哪些词,我们应该掌握?用我觉得第几段中的第几个词我们应该掌握。
这个词的意思是,跟同学们说一下。
(投影:你还觉得文中的哪个词,我们应该掌握?请以“我觉得……自然段第……行的什么词我们应该掌握,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是……”的说话格式来发表你的见解。
)生:莫名其妙师:“莫名其妙”,下面我请个人不查字典,你依次地给我们说一下,这几个字什么意思。
莫:没有。
名:说。
其:他的。
妙:奥妙。
没有人能说出他的奥妙。
有些词,不查字典完全可以理解。
所以,有时候我们通过我们的大脑记忆、储存的东西也能够解决文章中的很多疑难。
时间关系,下面我要和大家一起问第三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你读懂了吗?这篇文章,首先问,你认为读懂了,什么叫读懂了?生:理解了它的含义。
师:理解了它的含义,也就是这篇文章写的内容是什么?写了什么。
板书:写了什么师:写了什么?这是第一个读懂了的标准?还有什么标准?你说。
生:读懂这篇文章它要表达的意思师:表达的意思,他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或者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
板书:写作目的师:还有没有?生:中心思想。
师:中心思想。
好的,我们用一个词,你们老师可能讲过,中心思想。
板书:中心思想生:还要弄明白,作者怎么写的。
师:怎么写的?板书:怎么写的?生:还要了解它的作者师:作者。
(板书)师:作者了解的同学举手,小组同学互相帮助没有了解作者的同学,下课后了解。
我们紧接着说说这篇文章写了什么?我们先说了写了什么就是完整复述它,(这项工作我们呆会儿做!)下面,首先请同位的同学两个人一组,互相听对方用最简洁的文字把它说出来写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