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年体

一.概述

1. 编年体:按年月日时间顺序编排记载史实的史书体裁。它可以给人以完整的时间概念并有利于考察各事件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因果关系。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先秦时各国的编年体史书都叫“春秋”,孔子写的《春秋》是据鲁国的改编而来。

2. 编年体史书的起源:1)编年体是先秦时期的主要的史书体裁2)编年体史书是上古记载史事所普遍使用的一种体裁3)《春秋》之后,出现“春秋三传”,特别是其中的《左传》,对《春秋》的编年体裁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4)至战国时期,出现了《竹书纪年》,记载从夏朝到战国魏国的史事,此书今有辑本

3. 编年体史书的发展:

汉魏南北朝时期编年体取得长足发展

1)出现大量编年体史书前所未有,如:荀悦《汉纪》袁宏《后汉记》今仍存世;今以亡佚的有:张番《后汉纪》干宝《晋纪》裴子野《宋略》等2)体例的新突破荀悦《汉纪》在编年体例上又有进一步的发展:首先,预先确立编书的凡例(编写时所要遵循的规则方法)《序言》集中明确阐述写作原则和条例,不同于《春秋》《左传》意例散见书中;其次,改纪传为编年创立断代编年史书。《汉纪》约编《汉书》将史事归于十二帝纪中,仅相当于原本四分之一,开缎带编年史书之先河,影响深远后继者很多(汉纪创作原因:给皇帝编一本简明历史教科书,汉献帝命荀悦给他编一本简编教材,是根据《汉书》改编;再次,《汉纪》以前的史论,多随文而发文辞简略,《汉纪》有许多长篇大论,评人评事议论得失,表现作者历史哲学思想,把史论推向一个新高度。司马光《资治通鉴》的史论实源于此。3)编年体类型日趋增多出现了起居注和实录等新的编年体史书,起居注是以时间为顺序的帝王言行录;实录是一代帝王的编年大事记。二者都是修国史的重要材料

隋唐时期编年体进入一个低谷

1)数量少隋唐开始禁止个人修史,魏晋以来的私家修史的风气骤然衰落,官修史书以纪传体为主,因此这个时期所产生的编年体史书数量较少2)质量差未出现卓越的编年体史家和具有特色的编年体史书,所产生的几部编年体史书也没有流传下来

两宋至清明复兴繁荣时期

1)数量空前丰富各朝都有以编年体形式编纂的史书,卷浩繁数量庞大,以往无法比拟2)出现具有典范意义的巨著,北宋时期出现了第一步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从编纂体例、叙事方法、编修凡例、工作程序等多方面都为后世树立了榜样,继承之作丰富,该书起到振兴编年体的作用3)使编年体足以与纪传体相提并论如:刘赎《通鉴外论》司马光《资治通鉴》毕远《续资治通鉴》夏燮《明

通鉴》,记事从上古到明朝,形成了一套与纪传体并行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中国古代历史

《左传》评介

1关于《春秋》

作者: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为孔子

体例:编年体,按鲁国十二国君编排,依次为: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

内容:起于鲁隐公元年(BC722)止于鲁哀公十四年(BC481),共242年史事。内容简略,只记结果、结论,无过程。讲究笔法,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左传》重在史事《公羊》《谷梁》阐发义理

2关于《左传》

作者:据《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记载为左丘明

体例:编年体,按鲁国十二国君编排,依次为: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

内容:起于鲁隐公元年(BC722)止于鲁悼公十四年(BC454年)共269年史事发展:与《春秋》相比,内容体例都有很大发展1)取材广泛《春秋》取材以鲁史为主;《左传》则广彩各国典制、训、令等各种材料2)叙事完整《春秋》标题记事,《左传》则详细记述时间原委并采用本末叙事方法,以弥补编年体叙事分散缺点3)创立史论在许多叙事文字以后加上评论文字,形式多样并冠以“君子曰”作为标志,并对后世史书产生了很大影响

《资治通鉴》评介

1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宋陕州夏县人。《宋史》卷336有传。

宋仁宗时进士;宋英宗是任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居洛阳15年编纂《资治通鉴》。哲宗时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尽废新法。数月而卒。其编书的目的:一为便于皇帝了解历代治乱;二为反对新法。

2编写过程:英宗时,司马光编《通志》八卷,记战国至秦二世史事,皇帝命设立史局,自选助手,编纂《历代君臣事迹》;神宗时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资治通鉴》,并为作序。(历19年完成,哲宗时刊印)

3编写人员:司马光:提纲、总纂、定稿刘攽:负责周秦两汉部分刘恕:负责围巾南北朝、五代十国部分范祖禹:负责唐代部分司马康:校阅文字4编写步骤:从目(根据提纲按年月日排比材料)

长编(逐条修订整理材料,“宁失于繁,无失于略”)

定稿(司马光亲自润色,一丝不苟,草稿盈两屋,数百卷无一草字)

5材料来源:“其在正史外,……唐以来的稗官野史,暨百家谱录,正集、别集、墓志、行状、别传、亦不敢乎也。”“正史之外,其用杂史诸书凡322家”。

6体例: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23年(BC403)下止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共1362年历史。正文294卷:《考异》30卷,辨证各种不同记载《目录》30卷,全书提纲

7史学价值:《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它的产生,适应宽时代的需要,促进了新的世俗体裁的产生,起到了振兴编年体史书的作用。《资治通鉴》出现之后,仿效续写之作不断,形成了“通鉴体”史著体系。使编年体与纪传体史书并驾齐驱。

《资治通鉴》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史料,且博彩善择,因而史料翔实,是一部颇有价值的信史。同时,其叙事简明流畅,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名著,死文史结合的典范。

《资治通鉴》为集体编纂史书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分工明确,步骤清楚,主编切实负责,助手各尽所长。

8,注本:1)宋末明初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是最好的注本。《资治通鉴音注》对《资治通鉴》名物、制度、地理、史实都详加注释,尤其死对地理的注释最为突出。同时,注文中表现出很高的民族气节。《资治通鉴音注》与《史记》三家注,《三国志》裴注,《后汉书》李贤注等并称优秀注本。

《通鉴纪事本末》评介

1作者:南宋?袁枢(1311~1205),南宋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宋史》卷389有传。

十七岁入太岁,三十三岁进士,曾任礼部试官,严州教授,国史院编修官。曾与朱熹、杨万里等探讨学术。为人正直,不阿权贵。(拒绝北宋奸臣章惊子孙之请,说:“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负乡人,不可负天下后世公议。”)

2 编写过程

《宋史》本传:“枢常喜诵司马光《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区分其事而通之,号《通鉴纪事本末》。”

袁枢将《资治通鉴》史事分239个专题,分别列目编排,开创纪事本末体。

3体例:

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中心,将史事分别列目,叙述事体始末。这种体裁开创于南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

4史学价值

课弥补纪传体和编年体记事分散的不足,能够集中展现事件过程,叙事完整。便于探讨事件原委,利于初学。

在编纂学上,本书开创了一种新的体裁,后世出现许多续作,使纪事本末体与编年体、纪传体并驾齐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