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献作业

中国历史文献作业
中国历史文献作业

少数民族历史文献学研究浅析

摘要:文章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族文献研究论文从研究主题、作者及登载报刊几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整理这一阶段民族文献研究的概况和特点,并对这一领域研究的发展脉络及变化趋势进行了探讨。文章根据当代目录学的发展趋势,结合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目录学历史发展和研究现状,提出未来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目录学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民族文献研究概况;民族文献研究特点;民族文献研究发展趋势

少数民族文献记载了各民族创造的优秀文化传统,包含着丰富的文化、社会、科技价值,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运用价值和文献价值。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缺乏从文献学角度对少数民族众多文献的研究,特别是对少数民族文献的构成、类型、特征、价值、功能及其历史演变过程既缺乏理论分析,又缺乏实际运用技能的说明。这在中国文献学研究中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同时对实际工作的运用也带来了极大不便。令人欣慰的是,这一现状近年来有所改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从文献学的角度来研究少数民族文献学。

一、民族文献研究概况及分析

我国55 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文献,这些文献是各少数民族在不同时期、不同学科、不同地域,以不同方式进行社会实践的知识记录和经验总结的载体。是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研究不可缺乏的资源。本文借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至2005 年这一时间段,报刊上登载的民族文献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力求勾勒出民族文献研究的概貌和特征,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提供较为完整的参考资料。

1、材料来源和方法

本应用其他学者统计结果。该研究选用《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为资料来源库,该数据库收集了全国学术性期刊6000多种,报纸200余种,基本覆盖了全国邮发和非邮发报刊,而且时间跨度长,为目前国内特大型数据库之一。考虑到我国民族众多、民族文献载体的多样化,确定检索式为:族3 文献+ 族3 古籍+ 族3 典籍+ 族3 史籍+ 族3 档案,进行主题检索。也考虑到民族文献文种的复杂性,再以各民族古文字为检索点逐个进行检索,最后又以作者进行补充检索。把检索到的相关数据下载,合并后剔除重复数据,共检出论文2587篇,进行统计分析。限于资料来源和检索方式的局限,论文检出难免遗漏,但基本能反映出民族文献研究状况。

2、统计结果分析

(1)、论文发表的年代变化分析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前期有零星论文发表,文革十年几乎没有发表的论文,70年代后期论文发表开始增多,每年20 余篇,进入80年代论文大量增长,每年近100 余篇,到本世纪初论文发表出现高峰。究其原因,民族文献研究论文的产出与我国民族研究事业的发展密切关联,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研究工作经历了起始初创、曲折前进、停滞倒退、恢复发展和开拓创新五个阶段。在前二个阶段中,党和政府组织开展了对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和语言文字使用等情况的大规模调查,为民族学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珍贵资料。进入第三阶段,历经“十年动乱”,

民族学研究全面瘫痪。直到第四阶段,民族学研究才恢复生机,各研究机构、学术团体不断建立和充实,研究队伍日益壮大,新研究领域继续拓展,学术交流开展频繁,众多期刊复刊和创办,学术成果大量涌现。随着民族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民族学工作者搜集、整理、翻译出版大量民族文献,内容涵盖了民族研究领域的方方面面,因而民族文献研究论文呈现阶段性增长的趋势。

(2)、论文研究内容分析

民族文献研究论文涉及的研究领域较广泛,按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可归为12 大类,其中绝大部分属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

B 类(哲学):民族文献中有许多哲学著作,记录了各民族的哲学观。关于少数民族哲学研究论文有《从〈西南彝志〉看彝族先民哲学思想和文化观念》等,该类论文通过对民族文献的研究,探索少数民族哲学思想及其形成过程。美学研究则有《少数民族文字古籍中的美学资料》。

我国少数民族都有各自的宗教信仰,因而民族文献中宗教典籍和佛经写本较多。有关少数民族宗教文献研究的论文有百余篇。包括宗教史研究和神话研究,如:《从文献资料看南方民族感生神话的内涵》等。原始宗教研究有《彝文经典和彝族的原始宗教》。佛教研究则包括:《回鹘藏传佛教文献》。伊斯兰教研究有《伊斯兰教义学三部早期文献》。基督教传记研究有《敦煌、吐鲁番文献所记突厥和粟特基督徒》等。

C 类(社会科学):关于民族学研究论文有《民族学文献分析》等等。民族人口学研究有《史籍上对蒙古族人口状况的记载》。这些论文从不同角度开展了对民族学的研究。

D 类(政治法律):民族工作研究论文包括《毕节地区民委重视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组织力量抢救,整理彝文文献》。古代人事制度和中国对外关系史研究有《民族档案〈土官底簿〉简析》。法律类有《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法律文献概述》等。

E 类(军事):该类论文较少,如西夏军事著作研究论文《〈贞观将玉镜〉正文译考》共4 篇。

F 类(经济):利用民族文献研究少数民族农业经济和旅游经济的论文有《西部民族地方文献资源开发对旅游业的影响》。贸易史研究包括《满文档案和清代日中贸易》等等。

G类(文化事业):论文最多,共766 篇,是民族文献的主要研究领域。该类论文涉及到民族文化、新闻和出版事业、民族文献学研究、图书馆民族文献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民族档案的收集与整理、民族文献工作中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和情报提供服务等多项内容。

各种文献工作研究方面的论文有200余篇,包括藏文经籍、新疆地方文献、西夏文佛经、蒙文古籍善本、满族宗谱、朝鲜族古籍、彝族毕摩古籍、纳西族东巴古籍、傣族文献、白族古籍文献、苗族医药文献、湘西民族地方文献、畲族文献、回族伊斯兰教文献、外文民族文献等各类型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等研究。文献学研究是一重要课题,相关论文有100多篇,如《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文献沿革述略》等文章探讨了民族文献的定义、界定、分类、特点、历史文化价值、在民族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了民族文字古籍与中华文化、版本异同比较、校勘出版工作、满文写本和刻本、注文的考辨等。《民族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民族古籍与民族古籍学》等文章则从多方面论述了民族文献学建立的依据,探讨了民族文献学的学科体系建立等内容。

H类(语言文字):我国各民族古籍所记录的语言,分属于不同语系,这些不同类型或具有诸多不同特点的古代语言,对语言学研究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而文字学则是文献研究的基础。因而民族语言文字类研究论文也较多。研究内容包括民族古文字溯源、文字结构的分析、文字资料的整理、文字释读和辨析、古文字文献的翻译和校勘、古文书的选注、相关古文字的比较研究、古文字文献的考证及历史价值探讨、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民族古文字文献进行信息处理。如:《古代维吾尔族文字和文献概述》等600余篇。

I 类(文学):民族文献中文学作品占很大比重,该类研究论文包括对各民族文学的评论、文学史和文学思想史研究、民族诗歌起源考述、韵律研究、史诗剖析、叙事诗思想倾向和社会文化历史价值及艺术特点的研究。相关论文有《关于西夏文〈月月乐诗〉》等200余篇。

J 类(艺术):艺术作品评论研究论文有《纳西象形文字画》。宗教艺术绘画有《浅论彝族古代毕摩绘画》。书法、篆刻包括《敦煌回鹘文书法艺术》。民族音乐研究有《朝鲜古乐谱文字》。舞蹈评论和欣赏则有《水书图像与水族舞蹈关系浅析》。戏剧艺术史研究有《吐火罗文A (焉耆文) 〈弥勒会见记剧本〉与中国戏剧发生之关系》。

K类(历史):民族文献保留了大量汉文典籍无法提供的人文史地资料,有些文献可以与汉文史料相印证。此类论文从史学角度利用民族文献资料研究民族历史,以文献为依据进行史实考释。史学理论研究论文有《试论藏族的史学和藏文史籍》。民族史志和地方史志研究论文中关于南方诸民族史研究有《从象形文东巴经看纳西族社会历史发展的几个问题》等;北方诸民族则有《西夏文字典〈文海〉的史料价值》、《藏文古籍所述于阗王谱系迄始年代研究》等400余篇。

P类(天文):《北方渔猎民族物候历的人类学阐释》探讨了古代北方民族对天文历法的研究。

R类(医学):对我国现存最早的藏文医药学古典名著研究《对〈月王药珍〉的研究概论》等等。

(3)、论文作者及登载报刊分析

民族文献研究论文共2587篇,署名文章2556篇,其中单位署名26篇。国内作者人数共计1613人,外籍作者71人,分属苏、日、美、德、法、英、韩等国,译者64人,少数民族译文的译者38人,是一只强大的研究队伍。其中作者独立撰写论文2209篇,合作论文226篇。论文合著率为10123% ,与1988 - 1997 年中国社会科学期刊论文合著率16192 %相比,低了6169 个百分点。说明在民族文献研究中,个人独立研究较多,合作研究较少,显示了民族文献研究方法独立性的特点。民族文献研究领域范围广,涉及到多种民族文献。高产作者50人,撰写论文658 篇,占论文总数的1/ 4强。高产作者们在各自专门研究领域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研究成果丰富,除论文外,绝大多数作者有著作问世,是该研究领域的专家。如:王静如先生是国内外著名的西夏文专家,我国西夏学奠基者,其出版的著作代表当时研究的最高水平,论文检出虽然不多,但该领域研究专家的权威地位是肯定的。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民族存世文献较少,研究论文相应也少。

刊登的民族文献研究论文数量较多的刊物有《民族语文》、各地民族研究杂志、各民族地区社会科学刊物、各民族学院和民族地区大学学报以及文献、文物、考古、部分地方图书情报和档案杂志。其中绝大部分是西部地区刊物,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这与我国绝大部分少数民族居住于西部地区广大区域有关。例如:藏文文献研究多集中在《西藏研究》、《中国藏学》上,突厥语族文献研究则刊

登于《西域研究》和《敦煌研究》中,西夏文研究多在《宁夏社会科学》、《宁夏大学学报》上,《内蒙古大学学报》多刊登契丹、女真和八思巴字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有关彝族、藏族研究较多,《广西民族研究》刊登壮族文献研究、《贵州民族研究》多登彝、水、苗族文献研究,《思想战线》则登载纳西、傣、白等民族文献的研究。而民族文献的管理、文献资源开发和信息服务研究方面的内容集中在图书情报和档案刊物中。民族文献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文献中所体现的语言现象研究,所以《民族语文》和《语言与翻译》成为刊登论文较多的杂志。文物和考古发现为民族文献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因而《文物》和《考古》登载的论文也多。

二、民族文献研究特点

1、论文数量大,作者人数多

仅报纸和期刊上刊登的论文就多达2 000余篇。若加上研究专著、论文集、会议和学位论文,民族文献研究的论文还会更多。但文献研究论文散发于386 种报刊中,没有专门的研究性刊物。虽然有上千人的研究队伍,但大多数研究者分属于社会学、民族学、图书档案学、语言文字学、文学、历史学等研究领域,研究重点在各自的专门学科,民族文献研究只是其中的内容之一,并非其专题研究。这与我国辽阔的地域、众多的民族、复杂的文种和丰富的民族文献资源相比,这支研究队伍显得力量薄弱,亟待加强。

2、涉及多种民族,各民族研究不均衡

藏族历史悠久,文化独特,文献典籍非常丰富,藏族文献研究论文最多。在南方各少数民族中彝族现存文献较多,研究较成熟,彝文献研究论文相应也多。随着收集、收藏、研究纳西东巴文的热潮,东巴文的研究也校多。苗文出现时间短,苗语文献较少,整理研究也相对少。尔苏沙巴文已发现的书籍仅有5 种,所以研究仅限于其文字。使用年代最早的卢、于阗和粟特文文献研究论文较少,而后期创制对北方民族文化发展影响较大的回鹘文研究较多。西夏文、契丹、女真和八思巴字研究随考古发现研究论文增加。满文在清代作为官方正式文字使用,保留文献极丰富,因而研究论文也较多。

3、研究领域广泛,各民族有所侧重

包括宗教哲学、社会、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科技等内容。藏族、突厥语族文献记录的宗教经典较多,研究焦点集中在宗教史、宗教思想和宗教关系方面;西北地区几种现已不用的古老文字文献,文献流失严重,研究局限于它记录的语言文字。而西南地区的纳西族东巴文是至今仍使用的惟一象形文字,在文字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相关的文字学研究也多;傣、藏、蒙古等族长篇叙事诗和史诗最为丰富,所以研究者较为关注这些民族的文学研究;《满文老档》记录满族早期历史,傣族、蒙古族的编年史《泐史》和《蒙古秘史》是研究其社会历史的重要史料,这些民族的历史研究成为重点。

4、文种复杂,载体多样

中国民族古文字有20 多种,现行民族文字逾30 种,二者相加共50 余种。民族文献研究论文都包涵着相关文种的研究。民族文献载体包括纸质、皮书、帛书、木简、石刻、金铭等等。契丹、女真、八思巴字的载体多为金石、碑刻、古钱币、印章、牌符,民族文献研究论文也包涵着相关载体的研究。

5、地域性、交互性

藏族居住在我国广袤的西部,西南地区是彝、傣、纳西、白等民族的聚居区,西北居住着维吾尔等少数民族,东北则分布蒙、满、锡伯等族。统计分析发现,民族文献研究论文从作者到登载论文的报刊都表现出与之相关的地域性。但并非某地作者和某种刊物只研究某个特定的民族,如:方国瑜先生研究东巴文也研究傣文,王元鹿同时研究东巴文、水书和玛丽玛莎文。《敦煌研究》刊登藏文、回鹘文、西夏文等文献研究。有关彝族文献研究的论文,除发表于云、贵、川等地报刊外,全国性刊物也有刊登。

6、研究国际化

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我国民族古文献流失国外十分严重,大量西夏文献、突厥语族文献、藏文文献、东巴经典、彝文古籍被进入中国的传教士、探险家、军事人员、学者带到国外,收藏于国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和研究机构。我国少数民族典籍成为国际学术界西夏学、敦煌学、藏学的研究对象,国外的研究机构拥有丰富的资料,某些研究领先于国内,民族文献研究论文的国外译文占一定比例。我国民族文献研究论文也发表在国外刊物上。伴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增强,研究的国际化特征会更加明显。

三、民族文献研究发展趋势

民族文献研究论文发表数量与国家文化事业发展进程紧密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随着民族工作的开展,为民族文献研究积累了资料,但早期研究论文数量不多,文化大革命期间,研究工作停顿。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事业迅速发展,党和政府对民族古籍整理工作十分关心和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1980 年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成立,民族古籍的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1982 年3 月,国务院召开了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会议,开始了有计划、有步骤,全面地搜集、整理、出版民族古籍文献工作。1997 年正式立项,编纂出版《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计划于2008 年完成。在这样的形势下,民族文献研究论文大量涌现。随着我国文化事业蓬勃发展,预计民族文献研究工作将有更大的发展。

民族文献研究早期多为资料介绍性文章、文献资料的零星整理和文献字义解读、史料排比。随着研究工作不断深化,文献研究进入实质性阶段,开展了各专题的文献内容研究,研究的内容题材广、内涵深,发展为对其进行各学科深入而系统的研究。针对文献群体的研究,图书档案学界的民族文献管理工作不在于对某种文献的深入研究,而注重于对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并提供情报信息服务。进一步加强了文献的深加工和揭示,文献整理研究趋势于系统化,并引入现代化技术手段开展研究。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研究,论文研究的数量和质量有很大的飞跃,民族文献总体研究呈上升趋势。

少数民族文献卷帙浩繁, 种类众多, 从内容看, 涉及政治、哲学、法律、历史、宗教、军事、文学、美术、语言、地理、经济、天文历算、医药、生物、冶金等多方面。从文献形式看,有结绳记事、说唱口碑、碑铭、石刻、贝叶经文、竹木简册、丝帛素书到线装典籍; 从文献文字看,有蒙、藏、维、满等近20 种文字文献; 从文献版本看,有刻本、印本、抄本、写本等; 从文献品类看, 有史集、文集、诗集、经集、文献、档案、小说、丛刊、戏曲、格言、谚语、目录、拓片、岩画、壁画等。全国56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献资料是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历史地理作业 (2)

中国历史地理作业 1.简述黄河下游湖泊演变的特点。 答:(1)从演变的过程来看,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由大变小,甚至完全消失,如荥泽、圃田泽、孟诸泽、菏泽、雷夏泽等;一种是湖区有移动,如大陆泽等;一种是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如南四湖、洪泽湖等。(2)从湖泊演变的动力来看,湖泊的演变一方面受黄河河道的改变、泥沙的淤积有关,一方面与人为的垦殖有很大的关系。 2. 简述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森林植被的变迁。 答:(1)黄河流域的森林植被 A、平原地区的森林植被破坏殆尽。到公元6世纪时,关中平原、汾涑河平原、伊洛河谷、黄河下游平原等平原地区的天然森林已被彻底破坏,只是局部地区还有一些人工栽培的经济林和风景林 B、山地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在两晋南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山地森林逐渐遭到破坏。 1、吕梁山、横山森林资源的开发 这一时期为修筑洛阳城,曾到山西吕梁山、陕北横山等山脉砍伐木材。 2、阴山山脉森林资源的开发 阴山山脉的林木也遭到砍伐,如北魏为讨伐夏国,曾到阴山砍伐木材制造武器。

总的来说两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山地森林的破坏还只刚刚开始,广大的山地森林仍然茂密。 (2)长江流域的森林植被 这一时期自永嘉南渡以后,黄河中下游的汉族居民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至长江流域从事农业生产,长江流域的局部地区随着农业经济区的形成,森林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森林植被破坏较大的区域: 太湖平原 洞庭湖平原 成都平原 长江流域的其他区域森林植被仍保持良好。 3.简述传统历史地理学的特点。 答:(1)研究内容主要是沿革地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文化地理方面的内容少。 (2)研究的切入点主要是对各种地理现象的简单记载和描述,缺乏规律探讨。 (3)研究资料主要是来源于历史文献,资料来源比较单一。 (4)典型的地理著作少,大多数地理著作都要追溯历史,学科的独立性不明显。 4、论述历史时期气候变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答:(1)第四纪气候的变化对人类产生的影响

中国近代文学

《中国近代文学》客观题作业我的成绩76分 单项选择题 1、在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的文学家是( )。(2 分)A.龚自珍B.康有为C.黄遵宪D.梁启超我的答案:D 得分:2分 2、( )宣传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它的传入不仅推动了中国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而且也对文学发生反响。(2 分)A.唯意志论B.天赋人权论C.天演论D.救亡决论我的答案:B 得分:0分 3、提倡“义理、考究、辞章”,外加“经济之学”的古文理论文学思想的是( )。(2 分)A.包世臣、蒋湘南B.龚自珍、魏源C.桐城湘乡派D.冯桂芬、王韬我的答案:C 得分:2分 4、梁启超于1902年在日本东京创办的我国第一小说刊物是( )。(2 分)A.《月月小说》B.《小说林》C.《新小说》D.《新新小说》我的答案:C 得分:2分 5、《屈子文学之精神》一文的作者是( )。(2 分)A.梁启超B.裘廷梁C.谭嗣同D.王国维我的答案:D 得分:2分 6、“四万万人齐下之日,天涯何处是神州”两句诗的作者为( )。(2 分)A.张维屏B.丘逢甲C.谭嗣同D.康有为我的答案:C 得分:2分 7、《宋元戏曲考》一书的作者是()。(2 分)A.黄遵宪B.王国维C.林纾D.吴趼人我的答案:B 得分:2分 8、中国近代文艺翻译的兴起,是在( )前后。(2 分)A.太平天国前后B.鸦片战争前后C.维新思潮兴起前后D.五四运动前后我的答案:C 得分:2分 9、近代词人辈出,词又出现了一时之盛。《云起轩钞》就是一部著名的词集。它的作者是近代杰出词家( )。(2 分)A.龚自珍B.蒋春霖C.况周颐D.文廷式我的答案:D 得分:2分 10、我国自宋元以来小说章回体这一平铺直叙而又呆板的固定形式,是林纾将( )译介到中国之后才打破的。(2 分)A.《笑面人》B.《心狱》C.《威尔退尔》D.《巴黎茶花女遗事我的答案:D 得分:2分 11、《文学小言》的作者是( )。(2 分)A.黄遵宪B.王国维C.林纾D.吴趼人我的答案:B 得分:2分 12、自1904年至1912年间,王国维撰写的三部文学理论批评代表作是( )。(2 分)A.《红楼梦评论》、《屈子文学之精神》、《文学小言》B.《文学小言》、《红楼梦评论》、《宋元戏 曲考》C.《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D.《人间词话》、《文学小言》、《屈子文学之精神》我的答案:C 得分:2分 13、《屈原研究》一文的作者是( )。(2 分)A.梁启超B.王国维C.谭嗣同D.裘廷梁我的答案:A 得分:2分 14、写下“译才并世数严林”这一赞美之句的作者是( )。(2 分)A.康有为B.梁启超C.柳亚子D.苏曼殊我的答案:A 得分:0分 15、宋诗派诗人标榜宋诗,以( )为宗,反对崇唐,反对复古,开始时有一股要革新诗风的锐气。(2 分)A.苏(轼)黄(庭坚)B.欧(阳修)苏(轼)C.苏(轼)王(安石)D.陆(游)杨(万里)我的答案:A 得分:2分 16、进化的文学发展观表达得最为明确系统的,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最末一位杰出学者和文艺批评家()(2 分)A.龚自珍B.魏源C.王国维D.严复我的答案:C 得分:2分 17、1897年在《苏报》上发表《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论文,正式提出“崇白话废文言”的口号的作者是( )。(2 分)A.梁启超B.裘廷梁C.谭嗣同D.黄遵宪我的答案:B 得

中国古典文献学(精简版)

中国古代文献学 主讲金小栋 导论文献与文献学 一、文献的含义的历史演变 文指文章、典籍,即书面材料; 献指贤人、贤才,实质指贤人所讲述的口头材料。 文献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即文献是知识信息与载体的统一体。 文献的载体 一、龟甲文 二、金石 三、竹木 四、帛 五、纸(四)古代纸书的装帧形式 卷轴装 旋风装 梵夹装 经折装 蝴蝶装 包背装 线装 古书版面及线装书的有关术语 1、卷轴装 初期纸书在形式上效法帛书,将写好的长条纸书,用木或竹作轴,粘于最后一幅纸上,从尾向前卷起,卷成一束。这种书籍装帧形式称为卷轴装。 采用卷轴装的手写纸书,一般称为卷子。故卷轴装又叫卷子装。 卷轴装所流行的时代是南朝到五代时期。 2、旋风装 又叫龙鳞装。它大约起于唐代而盛于北宋。旋风装有两个特点:一是纸的正反两面都书写,可发节省纸张缩小卷轴的体积,也就是扩大了书的容量;二是逐页错开一定距离粘在卷底上。以一长条卷纸作底,除首页因单面书写,全幅裱于卷端外,其余因双面书写,以每页右边无字空处,逐页向左鳞次相错地粘在首页末尾的卷底上,看去好似龙鳞。收藏时从首至尾卷起,外表完全是卷轴的装式;但打开时,除首页全裱在卷底,不能翻阅外,其余均能逐页翻转。 3、梵夹装 梵夹装原本不是中国古代书籍的装帧形制,而是古代中国人对古印度用梵文书写在贝多树叶上佛教经典装帧形式的一种称呼。梵夹装的具体装订方式是,将写好经文的贝多树叶,依次摞成一摞,在摞的上、下各夹配一块与经叶大小长短相同的经过刮削加工的竹片或木板。然后连板带经穿一个(在中间)或两个(居两端靠里)洞,穿绳绕捆或打扣,一部梵夹装的书籍就算装帧完毕。它有两个特点:一是以板夹之,一是所夹为散叶。

2015春《中国近代文学作品导读》作业

2015春《中国近代文学作品导读》作业

1.第1题 “散原老人”是近代一位著名作家的别号,这位作家是( )。 A.蔡元培 B.黄摩西 C.陈三立 D.王钟麟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2.第2题 “仙根”是近代一位著名作家的字,这位作家是( )。 A.蔡元培 B.黄摩西 C.丘逢甲 D.王钟麟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3.第3题 《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一词的作者是() A.刘熙载 B.王国维 C.柳亚子 D.苏曼殊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4.第4题 “复生”是近代一位著名作家的字,这位作家是( )。 A.谭嗣同 B.黄摩西

D.张维屏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5.第5题 《水龙吟[落花飞絮茫茫]》一词的作者是() A.文廷式 B.冯熙 C.郑文焯 D.梁启超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6.第6题 《江南好[咏梅]》一词的作者是() A.周济 B.魏源 C.况周颐 D.王鹏运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7.第7题 《满江红[感怀]》一词的作者是() A.康有为 B.徐自华 C.柳亚子 D.苏曼殊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苏曼殊是近代一位著名作家,这位作家是什么地方人( )。 A.广东 B.广西 C.湖南 D.江西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9.第9题 《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一词的作者是() A.龚自珍 B.魏源 C.王国维 D.严复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10.第10题 《点绛唇[饯春]》一词的作者是() A.周济 B.冯熙 C.马君武 D.王鹏运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11.第11题 《玉楼春[梅花过了仍风雨]》一词的作者是() A.冯熙 B.魏源

中国历史地理作业答案

[单选题]3、《尚书?禹贡》所列九州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以今天行政区划来看,以下()是《禹贡》中梁州的地域范围。 A:今湖南、湖北两省的大部分和江西的西部B:今山西、河北西北部、河南北部、辽宁西部C:今四川、重庆及陕西、甘肃及其以西D:今江苏和安徽南部、河南东部、湖北东部、江西北部参考答案:C [单选题]2、现代历史地理学在研究思维和方法上的最显著的两个特点是()。 A:归纳和演绎B:抽象思维和逆向思维C:尽全时空和人地互动D:动态和静态参考答案:C [单选题]1、从目前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及研究所涉及的领域来看,历史地理已逐渐成为一门()。A:交叉学科B:综合性很强的独立学科C:辅助学科D:交叉学科参考答案:B [单选题]4、在历史时期我国的()具有“善淤、善决、善徙”的特点。 A:长江B:黄河C:珠江D:澜沧江参考答案:B [论述题]历史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曾发生变化,请简要叙述经济重心变化的过程,并分析经济重心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变化过程:自东汉以后,由于黄河流域战乱频仍,在我国便形成了人口由北向南流动和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历史趋势。 东汉末至三国时期,南方开始得到开发;东晋至南朝,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方几 无差距;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南宋至元朝,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完全超过北方 主要原因::①北方战祸多,南方相对安定。 ②北民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先进技术和劳动力。 ③南方政权统治者大多比较重视经济发展。 ④都城南迁,政治重心南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的开发。 ⑤南方自然环境、海外贸易优于北方。 [填空题] 现代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及其与()发展关系的学科。参考答案:人类及人类社会;[填空题]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湖泊主要有弦蒲薮、阳华薮、焦获薮、(参考答案:昭余祁 [填空题]明代时对黄河下游河道进行了治理,其中提出“塞绝筑堤,束水攻沙”策略的人是()。参考答案:潘季驯[填空题]清朝咸丰五年(1855)6月,黄河在兰阳()决口,又重新注入渤海。参考答案:铜瓦厢 [填空题]南宋建炎二年(1128)黄河在()决口,由泗水入淮注入黄海,改变了黄河东注渤海的历史。参考答案:李固渡 [填空题]元代后期、明代至清代末(1300-1900)在我国气候变化史上是一个气候()时期。参考答案:寒冷 [填空题]在我国气候变迁史上,仰韶文化时期是我国气候史上的一个气候()时期。参考答案:温暖 [填空题]中国历史地理学经历了()、近代历史地理学和现代历史地理学三个发展阶段。参考答案:传统历史地理学 [论述题]1、简要叙述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过程? 参考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网上作业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网上作业答案 形考1答案 题目1 文学研究会重要的小说家,除由新潮社而来的叶绍钧和俞平伯外,还有冰心、落华生等,其中,落华生是指()。 选择一项: a. 许地山 b. 许杰 c. 庐隐 d. 王统照 正确答案是:许地山 题目2 在《沉沦》问世十余年后,有人说“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万年的背甲里面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为什么?就因为有这样露骨的真率,使他们感受着作假的困难。”这人是()。 选择一项: a. 苏雪林 b. 郭沫若 c. 郑伯奇 d. 周作人 正确答案是:郭沫若 题目3 正确 1929年11月,率先提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的是沈端先、郑伯奇等人发起成立的()。选择一项: a. 上海戏剧协社 b. 民众戏剧社 c. 上海艺术剧社 d. 南国社 正确答案是:上海艺术剧社 题目4 文学研究会丛书中的第一部个人诗集《将来的花园》的作者、文学研究会诗人中最受推崇的诗人是()。 选择一项: a. 朱自清 b. 徐玉诺 c. 郑振铎 d. 叶绍钧 正确答案是:徐玉诺 题目5 30年代中期,郁达夫移居杭州之后,是他游记散文创作的高峰期,除《达夫游记》外,还创作有()等。

选择一项: a. 《漂泊杂记》 b. 《屐痕处处》 c. 《西湖漫拾》 d. 《湖上散记》 正确答案是:《屐痕处处》 题目6 小说《湖畔儿语》以儿童的视线和体验,讲述一个苦难家庭的故事。其作者是()。 选择一项: a. 冰心 b. 冯文炳 c. 鲁迅 d. 王统照 正确答案是:王统照 题目7 受《玩偶之家》影响而创作的独幕话剧《终身大事》,是中国话剧史上第一部在刊物上公开发表的剧作。其作者是()。 选择一项: a. 胡适 b. 欧阳予倩 c. 田汉 d. 丁西林 正确答案是:胡适 题目8 “只要你听着我的歌声落了泪,/就不必打开窗门问我,‘你是谁?’”以这样的发问开篇的诗作是()。 选择一项: a. 《我是一条小河》 b. 《帷幔》 c. 《吹箫人的故事》 d. 《蚕马》 正确答案是:《蚕马》 题目9 叶绍钧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是写于1928年的()。 选择一项: a. 《隔膜》 b. 《潘先生在难中》 c. 《倪焕之》 d. 《火灾》 正确答案是:《倪焕之》 题目10

《历史文献学》复习题

《历史文献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古代“文献”概念中,“文”指文章典籍,“献”指贤人贤才。(第一章) 2、请阅读下面给出的材料,然后根据提问回答问题。 1)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皞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雎鸠氏,司马也;鸤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淫者也。自颛顼以来,不能纪远,乃纪于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既而告人曰:“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左传·昭公十七年》 (1)请你根据历史文献学知识,说出古代“文献”的概念。 (2)请你用所掌握文献学知识,评评郯子在这个对话体现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3)郯子所说的凤鸟等各种鸟,包括“五鸠”、“五雉”、“九扈”,都是不同的鸟名。你根据郯子所作的阐释,你可以知道郯子是一个么样的人。 2)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评论,以及名流之燕谈,稗官之纪录,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马端临《文献通考·自序》 (1)马端临在这里给“文献”作出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2)马端临在这里给“文献”作出的含义体现了我国古代“文献”概念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这里的“献”还有没有古代文献中的“献”的含义? 3)“夫经籍也者,机神之妙旨,圣哲之能事。所以经天地,纬阴阳,正纪纲,弘道德,显仁足以利物,藏用足以独善。学之者将殖焉,不学者将落焉。大业崇之,则成钦明之德;匹夫克念,则有王公之重。其王者之所以树风声,流显号,美教化,移风俗,何莫由乎斯道。

中国历史地理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历史地理学 【名词解释】 1, 什么是历史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它是地理学的年轻分支学科,又与传统的沿革地理研究有密切关系。沿革地理主要研究历代政区和疆域的变迁,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内容十分丰富,在西方也有类似的研究。然而,历史地理学作为现代地理学的组成部分首先是在西方发展起来的。2,现代历史地理学研究方法? 一是文献逻辑推证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定性的个别历史文献材料进行归纳和演绎推理,是一种最传统的方法。 二是统计计量法。这是历史地理学研究最有生命力和影响的方法。 三是数理模型法。 区域研究是现代历史地理学研究的一个最重要的切入点。 -2、历史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地理环境变化,以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科学。从时间上讲,历史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产生以来的地理环境变化以及与人类发展关系的问题。 -1、「禹贡」学会 1934年2月,顾颉刚正式发起成立了「禹贡」学会,创办「禹贡」半月刊。意味着「中国历史地理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0、顾颉刚 江苏吴县人。原名诵坤,字铭坚,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在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学者。 1、明清宇宙期{P60} 16世纪至17世纪这个小冰期是受整个银河系、太阳系、行星处于不同位置而引起的引力、电磁场、宇宙线、宇宙空间物质密度变化等变化而来的,故又称这个时期为「明清宇宙期」。 2、皇木采办{P73} 主要指明清两朝为修建宫殿、陵寝大量在南方地区采办皇木,主要采伐的对象是南方高大笔直的楠木和杉木,用于建筑的栋梁、立柱等关键部位。明永乐帝建都北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大兴土木,重建京城,兴修故宫,是皇木采办的一个重要原因。以后历朝更是营造不断,大木采办纷繁。 3、食物链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在生态系统中层层传导,通俗地讲,是各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 4、荆江河曲 荆江单一河床形成后,由于下游壅水和洞庭湖的顶托,河曲活动亦随之发展。明中叶时,监利东南典型的河曲弯道已发育形成。以后又有自下游向上推移的明显趋势。清一代下荆江河床曲流活动全面发展,监利境内河床有八曲之多,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阶段作业1

小说《湖畔儿语》以儿童的视线和体验,讲述一个苦难家庭的故事。其 作者是()。 选择一项: a. 冰心 b. 冯文炳 c. 鲁迅 d. 王统照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题目2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1921年诗集《女神》出版,宣告了新诗的最终形成。《女神》的作者是 ()。 选择一项: a. 郭沫若 b. 胡适 c. 刘半农 d. 鲁迅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题目3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在《沉沦》问世十余年后,有人说“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 万年的背甲里面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 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为什么?就因为有这样露骨的真率, 使他们感受着作假的困难。”这人是()。 选择一项: a. 苏雪林 b. 郭沫若 c. 郑伯奇 d. 周作人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题目4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发表于1917年1月《新青年》的《文学改良刍议》,其作者是()。 选择一项: a. 鲁迅 b. 陈独秀 c. 胡适 d. 李大钊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题目5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30年代中期,郁达夫移居杭州之后,是他游记散文创作的高峰期,除《达 夫游记》外,还创作有()等。

选择一项: a. 《漂泊杂记》 b. 《屐痕处处》 c. 《西湖漫拾》 d. 《湖上散记》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题目6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文学研究会丛书中的第一部个人诗集《将来的花园》的作者、文学研究 会诗人中最受推崇的诗人是()。 选择一项:

中国历史文献大一下重点C

1、《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 五、语句翻译题 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道,为民者宣之使言。 2、《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一、名词解释 1.《战国策》 三、字词注音释义题 1.(蘇秦)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納。 2.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 五、语句翻译题 1.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3、《水经注·三峡(节选)》 一、名词解释 1. 《水经注》 三、字词注音释义题 1.重岩叠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氵公泝阻絶。 4、《洛阳伽蓝记·永宁寺》

五、语句翻译题 1.装饰毕功,明帝与太后共登之。视宫内如掌中,临京师若家庭。以其目见宫中,禁人不听升之。 5、《史通·二体》 二、论述题 1.論述《史通》的主要內容 四、段落断句解读题 1. 史記者紀以包舉大端傳以委曲 細事表以譜列年爵志以總括遺漏逮于天文地理國典朝章顯隱必該洪纖靡失此其所以為長也若乃同為一事分在數篇斷續相離前後屢出於高紀則雲語在項傳於項傳則雲事具高紀又編次同類不求年月後生擢居首帙先輩而抑歸末章遂使漢之賈誼將楚屈原同列魯之曹沫與燕荊軻並編此其所以為短也 6、《文史通义·书教下》

二、问答题 1. 试述《文史通义》的主要内容及史学价值。 三、注音释义 1. 遷史不可爲定法,固書因遷之體,而爲一成之義例,遂爲後世不祧之宗焉。 四、断句解读题 遷史不可為定法固書因遷之體而為一成之義例遂為後世不祧之宗焉三代以下史才不世出而謹守繩墨待其人而後行勢之不得不然也然而固書本撰述而非記注則于近方近智之中仍有圓且神者以為之裁制是以能成家而可以傳世行遠也後史失班史之意而以紀表志傳同於科舉之程式官府之簿書則於記注撰述兩無所似而古人著書之宗旨不可復言矣史不成家而事文皆晦而猶拘守成法以謂其書固祖馬而宗班也而史學之失傳也久矣 五、语句翻译题 3.纪传实为三代以后之良法,而演习既久,

电大文学现代作业答案

电大《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平时作业一及答案 1.发表于1917年1月《新青年》的《文学改良刍议》,其作者是(C)。 A.鲁迅B.陈独秀 C.胡适D.李大钊 2.体力劳动和人生磨难没有摧垮她,关于地狱之有无,是否会在死后被两个男人用大锯锯开,以及作为再嫁的寡妇是否有资格参加祭祖祝福,才是她的精神支柱。这个人物是(D)。A.阿Q B.孔乙己C.闰土D.祥林嫂 3.1919年初,北京大学傅斯年?罗家伦等学生创立了(B)。 A.青年杂志社B.新潮社 C.文学研究会D.创造社 4.诗界第一位发难者就是被称为“中国新诗的第一人”的(B)。 A.郭沫若B.胡适 C.刘半农D.鲁迅 5.在众多小诗的作者中,最重要的诗人是深受泰戈尔《飞鸟集》影响的(D)。 A.汪静之B.胡适C.朱自清D.冰心 6.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散文诗集,并开“独语体”散文之先河的是(C)。 A.《呐喊》B.《朝花夕拾》C.《野草》D.《坟》 7.与冰心同为“小诗运动”重要诗人的是(B)。 A.汪静之B.宗白华C.徐志摩D.郭沫若 8.1929年11月,率先提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的是沈端先、郑伯奇等人发起成立的(C)。A.上海戏剧协社B.民众戏剧社C.上海艺术剧社D.南国社 9.1923年,丁西林因独幕剧《一只马蜂》而一举成名,而他早期话剧的代表作则是创作于1925年的(C)。 A.《酒后》B.《亲爱的丈夫》C.《压迫》D.《北京的空气》 10.标志着夏衍的话剧创作成熟的代表作是(D)。

A.《赛金花》B.《法西斯细菌》C.《秋瑾传》D.《上海屋檐下》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1.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孽海花》和(ABC)。 A.《官场现形记》 B.《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C.《老残游记》D.《新中国未来记》 12.《新潮》的小说作者主要有汪敬熙、罗家伦、欧阳予倩和(BCD)等。 A.郁达夫B.俞平伯 C.杨振声D.叶绍钧 13.以鲁迅为领路人的乡土文学作家群,主要有王鲁彦、许钦文(ABC)等。 A.彭家煌B.许杰 C.蹇先艾D.茅盾 14.张资平的早期小说,多从日本留学时期接触的年轻女性的心理写起,主要有(ABD)等。 A.《木马》B.《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C.《新生》 D.《梅岭之春》15.五四小说创作重要的小说家群,主要有文学研究会小说家群和(ABC)等。 A.创造社小说家群B.《新潮》小说家群C.乡土文学作家群 D.《新青年》作家群16.小诗是五四初期最为风行的诗体,其代名词主要有(ABD)等。 A.冰心体B.繁星体 C.飞鸟体D.春水体 17.冯至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下卷的四首叙事诗是《寺门之外》和(BCD)等。A.《我是一条小河》B.《帷幔》C.《吹箫人的故事》D.《蚕马》18.1923年,在北京组织新月社的主要成员有胡适、余上沅、林徽音和(ABC)等。A.梁启超B.徐志摩 C.丁西林D.闻一多 19.诗歌合集《汉园集》的作者是(ACD)。 A.何其芳B.俞平伯 C.卞之琳D.李广田

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历史文献学是一门以历史文献及其整理研究工作为研究对象的,以复原、求真和致用为主要任务的专科文献学。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学科基本理论、历史文献及其产生发展过程、研究和整理历史文献的方法以及中国历史文献学发展史。他从属于历史学,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和实践性的突出特点。作为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中国历史文献学面临着加强学科理论建设、实现研究手段现代化等多重任务和发展趋向。 一、文献与历史文献 文献二字联成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篇》。该篇记载:“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气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汉宋学者注疏时都把“文”释为典籍,“献”释为贤人或贤人言论。最早以“文献”名书的是宋末元初的马端临,他写了一部贯通历代典章制度的著作,取名为《文献通考》。在《自叙》中他解释说:“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言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从孔子到马端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术的进步,特别是书写工具的改进与印刷术的发明和广泛运用,贤者的言谈高见很容易见诸笔

端,各种口头传说和议论也逐渐通过各种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于是人们越来越重视典籍而轻视传闻,相应地“文献”也由一个联合式的合成词逐渐向偏义复合词的方向演变。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马端临将文献的内容区分为“叙事”和“论事”两大类,并且将两者并重,对我们是有启发意义的。白寿彝先生认为历史文献有记注和撰述之别,记注即历史记录,而撰述要有史识。,在发现一件不经常见的文献,往往表现得相当激动,而对于历史的撰述的重要性,往往估计不足。这是带有片面性的。 今人对“文献”的理解,,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文史学界的文献概念,如郑鹤声、郑鹤春称:“结集、翻译、编纂诸端,谓之文,审订、讲习、印刻诸端谓之献。”王欣夫认为:“文献指一切历史性的材料。 张舜徽先生认为:“‘文献’既是一个旧名词,自有它原来的含义和范围。我们今天既要借用这一名词,便不应抛弃它的含义而填入别的内容。近人却把具有历史价值的古迹、古物、模型、绘画,概称为历史文献,这便推广了它的含义和范围,和‘文献’二字的原意是不相符合的。当然,古代实物上载有文字的,如龟甲、金石上面的刻辞,竹简缯帛上面的文字,便是古代的书籍,是研究、整理历史文献的重要内容,必须加以重视。至于地下发现了远古人类的头盖骨或牙齿,那是古生物学的研究范围;在某一墓葬中出土了大批没有文字的陶器、铜器、漆器等实物,有必要考明其形制、时代和手工艺的发展情况,那是古器物学的研究范围。这些都是考古学家的职志,和文献学

(0563)《中国历史地理》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563)《中国历史地理》网上作业题及 答案 1:第一批次 2:第二批次 3:第三批次 4:第四批次 5:第五批次 6:第六批次 1:[论述题] 1、简述我国丝织业的发展过程? 2、简述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三次人口南迁的过程及其迁徙路线? 参考答案: 1、大约在5000多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都已经开始了丝织业生产。 丝织业起源以后,直到殷商和西周时期才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个时期丝织业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上游地区以及淮河流域。 春秋战国时期丝织业生产遍及黄河流域,各诸侯国都把发展农桑生产放在经济生活中的首要位置,蚕丝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丝织业的重要产地有齐、鲁、卫、郑、魏、秦等国,齐、鲁、卫是全国的丝织业中心,齐纨、鲁缟、卫锦被誉为最珍贵的丝织品。 秦汉时期黄河流域作为全国丝织业的中心地位得到巩固,丝织业生产基本上都在黄河流域进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主要生产麻织品。西汉丝织品的主要产地是临淄、襄邑、长安、洛阳。东汉时,成都也成为丝织业中心。 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丝织业生产收到战乱破坏较大,直到北魏统一北方后,丝织业才逐渐恢复起来。位于黄河下游地区的定州是北齐的丝织业中心。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丝织业得到迅速发展。 隋代和唐代前期黄河流域丝织业得到恢复和发展,河南、河北二道是主要产地,巴蜀地区的丝织业也比较发达。安史之乱后,长江中下游地区丝织业迅速发展起来。越州(今浙江会稽)是丝织业中心,荆州(今湖北江陵)和宣州(今安徽宣城)的丝织业也很发达。黄河中下游地区丝织业逐渐衰落,关中地区尤为严重。北宋时期,开封、洛阳、真定(今河北正定)、成都、江宁(今江苏南京)润州(今江苏镇江)等地设有规模巨大的官营丝织工场。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丝织业十分发达,京东东路、京东西路和河北东路是其主要产地。宋室南渡以后,南方丝

中国现代文学平时作业一

中国现代文学平时作业一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1.---------------年,政治上“戊戌变法”的失败,为文学的变法提供了转机,中国文学也由此进入了“前五四文学时期”。 2.1915年9月15日,---------------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3.新文化运动包括“思想革命”和“---------------”两个部分。4.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即1917年至---------------年,习惯上又称“五四时期”。5.1918年3月,《新青年》刊登了---------------化名“王敬轩”的《给〈新青年〉编者的一封信》,同时刊登刘半农的《复王敬轩书》,痛加驳斥,上演了一出“双簧戏”。6.1919年5月,---------------将由他轮职主编的《新青年》6卷5期,办成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 7.1921年3月出版的---------------的《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个人诗集。8.诗合集《---------------》是朱自清、周作人、徐玉诺、俞平伯、郭绍虞、叶圣陶、刘延陵和郑振铎八位文学研究会诗人的集体亮相。9.1924年,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和---------------在杭州成立了湖畔诗社。10.1926年4月,主编《晨报副刊》的---------------与闻一多在副刊上开辟了“诗镌”专栏,新月诗派(格律诗派)正式形成。11.1907年,在日本的留学生李叔同、欧阳予倩等组织的“---------------”,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话剧团体。 12.最先在话剧创作上掀起问题剧热潮的是---------------。1919年3月,他模仿《玩偶之家》创作的独幕剧《终身大事》,体现出五四时

中国古典文献介绍

中国历史文选与历史典籍 第四單元隋唐史學發展概述 隋唐時期尤其是唐代,是我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發展階段,在學術界通常漢唐並稱或唐宋聯稱,被公認為是我國傳統文化發展史上之隆盛時代,同時也是傳統史學重要的發展變革期。這一時期所取得的史學成就,對後世史學的進一步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值得認真學習瞭解與深入研究。 隋唐史學發展主要成就,如:第一,注重修史,確立官修史書之制。唐初即沿北齊之制,設史館,命宰相監修史書。唐貞觀三年太宗命把史館自秘書省著作局北魏始設秘書著作局,別置修史局。北齊改修史局為史館,移入禁中先隸門下省,後改隸中書省,使之成為獨立機構。太宗曾督促完成兩大修史工程:一是修前五朝史即梁、陳、齊、周、隋史;二是重修晉史。史稱自“貞觀以后,多以宰相監修國史,遂成故事也。”即最終確立宰相監修國史之制,對後代官修史書之制發展影響頗大。第二,史學批評理論趨於成熟。如劉知幾的《史通》,作為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史學批評理論專著,對唐代以前的古代史學進行了系統地分析與批判,作出了全面的總結,這對推動我國傳統史學的發展貢獻巨大後面再作介紹。故近代著名學者梁啟超說:“有了左丘明、司馬遷,才有了歷史,有了劉知幾,才有了史學。”第三,典制史的撰修。最早記載古代典章制度的是《尚書》。唐代学者劉秩曾編撰《政典》,專記古代以來的政治制度,初具典制體規模。杜佑繼之,编撰了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制度通史《通典》,這對此後政書體文獻之編著頗具開創之功,對後世史學發展影響巨大後面專門介紹。唐代編纂的其他政書文獻還有《唐六典》、《唐律疏議》、《唐開元禮》等,皆為治唐史之基本參考文獻。 正史文獻簡介。正史是傳統史部文獻中最基本的一類文獻。如清修《四庫全書》史部文獻分類名目:1.正史,2.編年,3.紀事本末,4.別史,5.雜史,6.詔令奏議,7.傳記,8.史鈔,9.載記,10.時令,11.地理,12.職官,13.政書,14.目錄,15.史評。《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云:正史,大綱也。唐劉知幾《史通》把《尚書》《春秋》及後之編年、紀傳體史書均視之為正史。《明史藝文志》把紀傳、編年二體並稱之為正史。至修《四庫全書》始正式把紀傳體史籍《史記》以下至《明史》24種史籍定列為正史,遂有二十四史之名。老一代史學家多讀正史並視之為史學研究的基本文獻。 政書文獻簡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政書類序云:志藝文者,有“故事”一類。其間祖宗創法,奕葉愼守者,為一朝之故事。後鑒前師,與時損益者,是為前代之故事。史家著錄,大抵前代事也。《隋志》載《漢武故事》,濫及稗官。《唐志》載《魏文貞故事》,橫牽家傳。循名誤列,義例殊乖不合理。今總核遺文,惟以國政朝章、六官所職者,入於斯類,以符《周官》故府之遺。至儀注、條格,舊皆別出。然均為成憲,義可同歸。惟我皇上制作日新,垂模冊府,業已恭登新笈,未可仍襲舊名。考錢溥《秘閣書目》有政書一類,謹據以標目,見綜括古今之義焉。今文獻學上所指政書,即是指記載歷代典章制度的文獻。 政書文獻是研究中國政治制度史需要參考的一類基本文獻。傳世數量也較多。如《四庫全書》所著錄的共169部、存目112部。根據文獻內容與體例,可把政書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通制體的。這以“十通”為代表。《通典》唐杜佑編著、《通志》南宋鄭樵編著。從文獻性質來說,《通志》實非政書而是一部紀傳體通史,《文獻通考》宋元之際馬端臨編著,並稱為“三通” 。清乾隆年間設三通館位於紫禁城內武英殿西,舊為國史館,敕修“三通”續編,成《續通典》《續通志》《續文獻通考》,稱“續三通”。後再修《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獻通考》,習稱“清三通”。三通、續三通、清三通合稱“九通”。1921年劉錦藻編纂《清朝續文獻通考》,遂有“十通”之稱,併合刻出版。另一類是斷代體如會要、會典等。會要是

2015中国历史地理练习题

《中国历史地理》作业 绪论: 一、填空 1.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以及其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发展关系的学科。 2.中国历史地理学经历了(传统中国历史地理学)、(近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三个发展阶段。 3.1923年就已有人提出“历史地理学”一词,但中国开始正式使用这个名词是到 ( 1935 )年。 4.现代历史地理学在研究思维和方法上的两个特点是()和() 5.现代历史地理学的资料主要是通过历史地理传世文献、()和( )三种形式获得。 6.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主要有:()、()和()三种。 二、选择 1.现代历史地理学在研究思维和方法上的两个特点是:( B ) A.归纳和演绎 B.尽全时空和人地互动C.抽象思维和逆向思维 2.从目前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及研究所涉及的领域来看,历史地理已逐渐成为一门 (A ) A.综合性很强的独立学科B.交叉学科C.辅助学科 三、名词解释 1.尽全是空 2.人地互动 第一章历史地理文献 一、填空 1.()是我国最古老的地理文献之一,它概述了当时中国地理上的重要内容,把天下分为九州。 2.我国最早的旅游地理著作是先秦时期的() 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王朝疆域、政区为纲的地理著作是() 4.我国现存最早的地理总志是()朝李吉甫所著的《》 5.我国古代的军事历史地理著述最有影响的是宋代的《》和明末清初的《》。

6.西晋时期对我国地图学做出突出贡献的是(),他提出来编绘地图的六条原则,即() 二、选择 1.《谈史方舆纪要》的作者是() A、顾炎武 B、章学诚 C、顾祖禹 D、黄宗羲 2.我国现存最早而又最完整的一部区域性地方志是() A、《华阳国志》 B、《元和郡县志》 C、《汉书地理志》 D、《国语》 3.我国最早的自然地理著作是() A.《山海经》B。《水经注》3.《管子.地员篇》4.《穆天子传》 4.我国北宋时期全国性的地理总志有:() A.《元丰九域志》 B.《太平寰宇记》 C.《舆地纪胜》 D.《方舆胜览》 5.南宋时期全国性的地理总志有:() A.《舆地广记》 B.《舆地纪胜》 C.《方舆胜览》D《太平寰宇记》 6.唐代在我国地图学上贡献最大是:() A.裴秀 B.裴矩 C.贾耽 D.许敬宗 三、名词解释 《元和郡县图志》 第二章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 一、填空 1. 中国近2000年的气候,前1000年相对(),后1000年相对() 2. 五千年来,中国气候正从()转向(),冷暖变化的幅度随()呈现明显的差异,即:() 3.东汉到南北朝的寒冷期正对应着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和魏文帝迁都都洛阳。 4.通过对第四纪气候变化与人类产生关系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 ()和()共同创造了人类。()是猿从攀树转为地面说的主要原因,()是从猿到人转变的动力。 5.在距今8000年到5000年左右的温暖期,为冰后期的气候最适期,称(),又称()。 6. 1400年到1900年这个时期中国的气候十分寒冷,被称为(),又称() 二、选择

(完整版)2019年4月现代文学史自考实践作业

1.鲁迅在小说、散文、散文诗、杂文创作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请任意选取一个方面,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其成就的体会。 (1)鲁迅在小说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例如他的小说集《呐喊》、《彷徨》等等。 (2)题材开掘的深刻性,鲁迅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的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例如:《呐喊》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阿Q正传》,这部作品它“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阿Q 的性格极其复杂:他质朴而又愚蠢,受尽剥削欺凌而又不敢正视现实,他对权势者有着本能的不满。阿Q由于受剥削受压迫而要求革命,又因为受愚弄受毒害而落后,最后还是被迫害致死。阿Q其实只是旧中国的一个贫苦农民。在未庄,阿Q连姓赵的权利都没有。他专做短工,穷得只有一条“万不可脱”的裤子;他是弱者,受了他人欺负却又要欺负比他更弱小的小D;深重的愚弄毒害更使他愈发麻木愚昧。他的“革命行动”竟是去静修庵里胡闹。所以说,阿Q不能正视自己的地位并沉溺到更为屈辱的奴隶生活中去了。这部作品就表现出了鲁迅先生忧国忧民的民族责任感,表现了他对中华民族的深深热爱。他的言语犀利,他的作品也尖锐有力评击地评击了不合理的封建制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的作品也被誉为彻底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声春雷。 (3)情节、结构的独特性。鲁迅的小说结构形成了“看/被看”和“离去—归来—离去”的典型模式。

(4)叙事结构的独特性。鲁迅有意识的发展了“小说叙述者”艺术。例如:《孔乙己》的技巧之妙不仅在写出了孔乙己这一难忘的形象,还在于“小伙伴”这个不可信赖的叙述者。整个故事是由咸亨酒店一个小伙计用某种嘲讽的口吻叙述的。鲁迅的这一叙述结构大大深化了故事的浅层意义,使我们对启蒙文学的理解深化了。 2.张爱玲是一位拥有众多读者的作家。请结合具体作品,谈谈其艺术特点,并尝试指出其不足。 (1)艺术特点: ①张爱玲文笔冷静,小说常用第三人称即“他”来描写,以一种全知的视角来叙述,小说中虽然没有掺杂太多作者个人的情感,但是感情基调悲凉。如《金锁记》中一开头从月亮写起,“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比眼前的月亮大、白、圆;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来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带着凄凉。”小说中的曹七巧用“三十年来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然而'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人还没完——完不了。” ②喜用比喻反讽等手法。张爱玲小说的语言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大量的运用比喻,对照、反讽、色彩描写等手。如《金锁记》中借七巧的媳妇芝寿眼睛有段描写:“窗外还是那使人汗毛凛凛的反常的明月——漆黑的天上一个灼灼的小而白的太阳。屋里看得分明那玫瑰紫绣花椅披桌布,大红平金五凤齐飞的围屏,水红软缎对联,绣着盘花篆字。梳妆台上红绿丝网络着银粉缸,银漱盂,银花瓶,里面满满

中国历史文献学课程教学大纲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限定选修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历史文献学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本课是为历史文化学院历史专业本科生开设的限定选修课。 (二)教学目的 以中国古代文献的整理和研究为对象的学科就是中国历史文献学。通过本课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历史文献的各类载体形式的发展、历史文献的内容类别、总结整理利用历史文献的经验和方法,叙述和评价历史文献的历史发展和成果。 (三)教学内容 主要包括中国历史文献的载体类别、历史典籍文献的类别和编纂体例,历史文献的整理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四)教学时数 一学期14周,每周2课时,共28课时。 (五)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安排课堂讨论。 二、正文 第一章载体类别文献 教学要点: 从文献的载体和制作技术的角度,考察文献的产生、发展、传播和表现形式,开拓学生的文献视野,略知各类载体文献的制作过程。 教学时数: 共用四周8课时讲授。 教学内容: 一、印刷术通行以前的文献形式 1、甲骨文文献 2、金石文献 3、简牍文献 4、缣帛文献 5、抄本文献 二、印刷文献形式 1、雕版印刷的方法 2、册页制度的发展 3、书籍的几种演变形式 考核要求: 能够了解各种文献的特征,系统掌握文献发展的各个时期及步骤。 第二章中国历史文献的类别 教学要点: 通过系统介绍历史文献的类别、各类文献的编纂体例,揭示丰富多彩的历史文献内容。教学时数: 共用6周12课时讲授。 教学内容: 一、经、史、子、集四部典籍文献 二、类书、丛书文献 三、佛教、道教文献

考核要求: 了解四部最基本文献,知道这些书的作者、内容、版本流传情况、学术价值、如何利用它们研究历史。 第三章整理历史文献的基础知识 教学要点: 总结和概述历史文献整理的方法和经验,为当代的古籍整理和文献工作服务。它包括对传统文献目录、版本、校勘、考据、辨伪、辑佚、注释等各学科知识和经验的条理和运用。教学时数: 共用四周8课时。 教学内容: 一、古代对图书目录整理 二、古代版本学概况 三、古籍校勘知识 四、考据、辨伪、辑佚 考核要求: 大致了解整理历史文献所应具备的知识、古代对图书目录的整理情况、校勘四法的内容及运用。 三、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 1、谢玉杰主编《中国历史文献学》民族出版社1999年9月版1版 2、黄永年著《古籍整理概论》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1月版1版 3、黄永年著《古文献学四讲》鹭江出版社2003年9月1版 4、陈垣著《校勘学释例》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7月版1版 5、柴德赓著《史籍举要》北京出版社2002年1月版1版 6、刘国钧著《中国书史简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年10月版1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