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第十章极地地区》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第十章极地地区》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第十章极地地区》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第十章《极地地区》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一次重要拓展。

本章主要介绍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极地地区的独特之处,增强对地球环境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地球、气候、地形等基本地理知识。

但他们对极地地区的了解相对较少,对于极地地区的特殊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可能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逐步深入理解极地地区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球环境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培养关爱地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极地地区的特殊环境对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极地地区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极地地区的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极地地区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学用具:地球仪、地图等教学用具。

3.案例素材:收集极地地区的相关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极地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极地地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极地地区的特殊环境对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十章 极地地区》教案_24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十章 极地地区》教案_24

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极地区的范围,归纳比较南极地区、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异同点。

2、认识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学会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难点: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称人类急待开发的三大领域为太空、海洋,还有一大领域是什么?展示极地地区的代表性图片,引出极地地区。

【学前回顾】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_2、地球上南北极圈以内的地区由于太阳的斜射,会出现_____和______现象。

【合作探究】假如同学们将要随科学家到极地地区进行科学考察,那么需要了解哪些有关问题呢?学生讨论(位置、气候、考察时间、考察目的、注意事项等等。

)老师展示学习目标一、独特的自然环境看课本P92-P93页的图10.1和图10.2,并阅读相关内容,小组自主完成下面的内容:(1)请同学们从极地图中找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并能快速的指出。

(2)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学法指导:在极点周围判别方向分两步:先根据极点判断南北,再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东西。

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转;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转。

)(3)分析课本P93-P95页有关材料,及P95页图10.5探究:呈现表格,归纳总结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独特性。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师提问:极地地区自然环境那么恶劣,为什么每年有大批科学家去考察、研究?学生阅读自学P96—P97页教材内容,自主完成下面的内容:(1)南极地区为什么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2)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3)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三个科学考察站,并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极地地区思维导图课标内容1.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课标分解同课异构【教学设计一】目标与策略重点与难点重点:独特的自然环境及成因,科学考察的意义及极地环境的保护。

难点:极地投影图的阅读。

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材和学案进行教学。

过程与方法1.教学思路:本节课根据课标和学情确定教学目标,通过图释导学,让学生体会地理位置对极地独特自然环境的决定作用,尝试通过图文资料对比分析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对图文资料进行分析,逐步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在感受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精神的同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流程如下图:2.教学流程教学环节一:情景导入,激趣质疑情境导入:播放纪录片《冰冻星球》节选。

问题引领:看完《冰冻星球》,你认为极地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什么?为什么会形成不同于其他区域的独特的自然环境?设计意图:极地地区距离我们的生活遥远,对其独特的环境,学生缺乏了解和感知,通过视频,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在真实的环境、唯美的画面、完美的音乐和解说中感受自然界的神奇与壮美,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获得具体而深刻的感知,并激发学生对极地地区深入了解的兴趣。

教学评价:通过问题直接切入本课的教学重点——独特的自然环境及成因,可以看出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是否正确。

教学环节二:图释导学,寻果探因学习过程:学生通过读图、析图、讨论和完成学案,归纳出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及成因。

学生活动1:在图中找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找出重要的经线和纬线,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问题引领:在地球上是不是所有的地点都只有一条经线和一条纬线相交?有没有几条经线同时经过的地点?北冰洋和南极洲跨越多大的经度X围?它们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黄河站位于亚洲大陆的什么方向?某某站位于长城站的什么方向?教学评价:考查学生对经纬网的理解和对极地投影图方向判读的掌握情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十章 极地地区》教案_11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十章 极地地区》教案_11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册第十单元《极地地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极地地区二、设计理念通过创设情境、读图分析、合作探究和游戏竞答等方式组织教学,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化解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1、运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图,说出两极地区的位置及范围,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运用图文资料,对比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让学生初步形成求真求实、热爱科学的态度3、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学情分析极地地区是本册课本的最后一章,学生通过前面区域地理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基本的地理现象,并且明白了区域地理的基本学习方法,明白了各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的联系,这是有利于学习的方面。

但由于极地地区离我们较远,我们对极地地区的了解不是太多,加上七年级的学生求知欲望比较强烈,思维活跃,积极性高,所以教师可以提供充足的图文资料,创设情境,降低难度,必要时加以正确的引导。

五、重难点和关键重点:两极的位置及范围;极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难点: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关键:通过读图对比分析,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有效攻克重难点知识。

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学生准备:做好课前预习八、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展示有关南北极的照片,让学生对极地的神秘与美丽产生向往,有想亲自去体验的冲动,从而设计极地游,导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旅行前准备教师讲述:旅行前,要先确定路线,就要知道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

学生活动:参考课本第92~93页地图,自主完成学案练习,从而认识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

【让学生利用学案进行自主学习,锻炼了读图能力以及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新人教版

《极地地区》一、课标要求1.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七年级地理的最后一课,是《世界地理》的终结篇章。

其主旨是通过了解极地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理解两极地区是科学考察宝地,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具备相应的知识背景,但仍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手段进行教学。

因此,在教学中创设“快乐的大脚企鹅波波极地求学记”这一情境主线,把教材中“独特的地理环境”“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三个框题转化为科普、科考、环保三个主题活动,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感性的认识转化为理性的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论证等方法来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学习目标1.通过模拟科普、科考和环保课等教学方式,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了解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状况。

掌握运用极地地区相关地图和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2.学会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运用右手定则辨别三大洋的位置和方向。

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及差异。

3.通过创设“快乐的大脚企鹅波波极地求学记”这一情境主线,预设科普、实践、环保三个主题活动,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感性的认识转化为理性的知识。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提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享受思维美和发现美,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5.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通过对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讨论,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

(二)教学难点1.在两极地区的极地投影地图上判断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10章 极地地区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10章 极地地区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精品教案极地地区可编辑精品教案年级_ 七__ 学科地理时间_ 6.3课题第十章极地地区第 1 教时地点办公室成员主备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并能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2.理解人类对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合作探索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综合分析气候、水、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形成的区域自然环境特殊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认识极地地区,初步形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以及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材分析重点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我国两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名称和位置。

难点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用“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辨别方向。

3.两极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学一. 自主学习(自学课本尝试解决重点基本问题)探讨小结: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讨论列举(教师注意启发或提示)交流后,教师评价第三,需要确定去两极地区考察的时间。

第五,需要考虑人类考察的最终目的。

集体交精品教案可编辑教 学 过 程三.教师点拨、师生互动(重、难点突破)1、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P 104活动2中图10.5“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的数据,并与人体体温以及水的冰点来对比,突出极地地区环境的恶劣程度。

然后再让学生列举出南、北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和平均风速等数据进行比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尤其是气候状况)的异同,以及南极地区的环境更加恶劣。

2、分组讨论:先指导学生分组观察课本P 103图10.3“南极的暖季”和图10.4“北极景观”景观上的差异。

再让各组1名同学模拟企鹅和北极熊作自我介绍。

然后就两极地区各自的生物资源状况、极地地区寒冷的气候对当地生物造成的影响等问题展开讨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设计

极地地域【教课要点和难点】要点:极地地域的范围;独到的自然环境。

难点:为何南极地域均匀气温比北极地域低得多。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同学供给南极和北极的图片并制成演示文稿;由8位同学编写小品《八仙过海到南极》。

教课器械:多媒体设施、南北极地图教课课件:反应南极和北极自然景观的图片。

【教课方案】复习议论1、极地地域的范围、包1、小品:介绍南极的括地域。

自然环境。

2、极点上判断方向。

2、图片:领会南北极3、察看南极和北极地的独到自然环境。

区地形的不一样。

3、议论:南北极自然环境特色(填表)研究为何南极地域比北极地域均匀气温低得多。

(教师指引学生研究)【教课过程】一、教课活动从复习原有知识下手,在教材供给的北极地域地图和南极地域地图上描出南北极圈,这样极地的范围、包含的地域就了如指掌了。

需要学生仔细察看的是:1.让学生找出南北极圈的纬度(南北纬66.5°)。

2.站在北极点、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不一样的。

3.在北极点的前后左右方向都是南方,而南极点的前后左右方向都是北方。

4.北极地域中心为大海—北冰洋,南极地域中心为陆地—南极大陆。

二、在小品《八仙过海到南极》中,学生主要介绍南极地域独到的自然环境,如:天气特色—严寒、烈风、暴雪;冰雪高原;白色荒漠等。

在表演时学生尽可能用风趣的语言来表达,使同学对南极的自然环境有初步的认识。

同时利用学生收集到的南北极图片、教材中的阅读资料“穿越南极”,把这类认识引向深入。

在组织学生议论时,让学生把对南北极的自然环境特色总结并填表使学生对南北极地域自然环境特色有一完好的认识南北极地域自然环境特色南极地域北极地域范围海陆情况天气特色代表动物三、学生阅读教材图“南、北极地域气温比较”,比较南、北极地域的年平均气平和最低气温,得出结论:南极地域的气温比北极地域低得多。

教师提出探究课题,请同学们依据认识的知识,剖析为何南极地域的气温比北极地域低得多?教师把学生研究的结论概括并总结:其主要原由是北极地域为大海—北冰洋,南极地域为高原大陆,大海散热慢,对阳光的反射率小。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第十章极地地区复习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第十章极地地区复习教案

第十章极地地区课题极地地区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能够在南北极地区图上辨别极地地区的范围、位置及经纬线特点和地球自转方向。

2、了解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差异。

3、了解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难点:南北极地区两地的自然差异。

教学过程一、考点梳理1.南极气候特征:(1)酷寒: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被称为“冰雪高原”。

(2)干燥:降水少,被称为“白色荒漠”;(3)烈风:风力大,被称为“风库”。

2.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原因:南极地势更高;南极地表冰层更厚。

3.对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暖季11月——次年3月,也就是北半球的冬季。

原因是:此时南极地区是暖季,气温较高,并且是极昼,便于采光。

▲北极地区图:⑴在北极点附近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逆时针。

⑵大洋: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北冰洋大洲:A 北美洲 B 欧洲 C 亚洲(3)AC的分界线:E 白令海峡。

▲南极地区图:(1)用箭头标明地球自转方向:顺时针。

(2)图中的海洋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印度洋。

(3)我国两个科学考察站A 长城站,B 中山站,(注:位于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其中,A 长城站位于极圈以外,无(有或者无)极昼极夜现象。

(4)A点在B点的西北方,C点在B点的东北方。

二、巩固练习2021年10月在北极圈论坛大会上,《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中所提出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再次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关注。

读图完成1~2题。

1.有关北极航道叙述正确的是( ) A .沿线地区可看到成群的企鹅 B .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C .最佳通航时间为每年的1月前后 D .提升了马六甲海峡的航运价值2.关于北极航线所联系的①②③大洲,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大洲地形分三大南北纵列带名称 地球自转方向范围 中心 代表动物特殊名称 科考站南极地区顺时针 南极圈以南的区域陆地 (南极洲)企鹅 “冰雪高原”“白色沙漠”“风库”长城站(极圈外)、中山站、昆仑站(纬度最高)、泰山站北极地区逆时针 北极圈以北的区域海洋 (北冰洋)北极熊气温比南极高 黄河站B.②大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著C.③大洲以白色人种为主,多信奉基督教D.①②③洲都地跨寒温热三带2022年4月26日中国南极科考队圆满完成了第38次科考任务,本次科考历时173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极地地区导学案
一.复习目标
1、熟读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明确两地区的位置、范围.
2、让生说出两极地区的气候特征.
3、能知道长城站和中山站的位置及方向。

二.复习重点、难点
1、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判别方向.
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判别大洲和大洋的位置.
三.中考预测
本章以南极和北极图的考查为重点,选择题中可能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南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主要生物、气候特点等.如2008年山东卷考查了南极和北极地区冰川消融的问题.2010年在南极考察及极地保护方面命题可能性较大.
四.知识结构
复习指导一:
读课文P109-----P117,填写下列表格:
名称纬度位置范围自然资源气候特征居
民我国科考站
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气温降水风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
复习指导二:
读课文P110图10.2南极地区,填写下列表格:
名称建站时间
(早或晚) 纬度
(以66.5°S为

温度带有或无极昼、极夜半球
长城站
中山站
五.合作探究
1.复习指导一的表格内容
2. 复习指导二的表格内容
3. 如何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判别方向
4. 如何判读北极地区周围的三个大洲; 如何判读南极地区周围的三个大洋.
5. 南极地区有哪些别称,分别的代表的含义是什么?
六.达标训练
1.(2008 山东东营)下列有关两极地区的叙述,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 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
B.两极地区都非常寒冷,多强风
C.在南极地区能见到可爱的企鹅,在北极地区能见到胖胖的北极熊
D.两极大部分地区都有极昼极夜现象
2.(2008 山东)2007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当前两极地区的冰层正在不断变薄,其原因可能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两极地区降水减少
C. 两极地区陆地增厚
D. 两极地区的风速增大
3.(2007 山东泰安)有关南极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1月至次年3月,是来南极洲科学考察的最佳季节
B.南极洲是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
C.南极洲是未来南半球各大洲间空中交通的唯一中间基地
D.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使南极洲生物资源相当贫乏
4.(2005 山东)有关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山站的建立早于长城站
B. 长城站不在南极圈内
C.中山站不属于南极地区
D.长城站和中山站都位于东半球
5.(2008 福建福州)南极的科考队员们要克服的恶劣天气是( )
A.倾盆大雨
B.酷寒烈风
C.烈日炎炎
D.阴雨绵绵
6(2007 吉林长春)读“南极洲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字母表示有极昼、极夜现象的中国南极
站,它位于洋沿岸.
(2)E点的经纬度是 .
(3)近年来南极地区上空出现的会给人类环境
带来极大危害.
(4)南极大陆煤炭丰富的事实为地壳运动的“”
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7.(2007 重庆)读“北极地区示意图”,根据所学的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J海峡是海峡,它是洲与洲
的分界线,该海峡东西两侧的国家分别是和
(2) 图中A国家和C国家均有广阔
的林,
两国的气候均以气候为主.
(3)图中F国家是国,
它位于 (东﹑西)半球.
(4)图中A在 C的方向,
若由A沿图中直线走到C处,其
前进方向是:先往方向,
后往方向。

七.课堂小结
第十章极地地区导学案参考答案
知识结构
复习指导一:
1. A
2.A
3.D
4.B
5.B
6(1) H 中山印度
(2)120°W 66.5°S
(3)臭氧层空洞
(4)板块构造 (或大陆漂移)
7(1)白令亚洲北美洲美国俄罗斯
(2)亚寒带针叶林温带大陆性
(3)英国东
(4)东南西北西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