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生物 专题 初生演替每日一题 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第4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 练习(教师版)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第4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 练习(教师版) Word版含答案

必修3第4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练)1.农田被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群落演替的类型和起点分别是( )A.次生演替、从一年生草本植物开始B.初生演替、从一年生草本植物开始C.次生演替、从多年生草本植物开始D.初生演替、从多年生草本植物开始【答案】A【解析】该演替为典型的次生演替,最先出现的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然后才出现多年生草本植物。

2.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一般不会发生变化C.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过程D.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答案】B【解析】由群落演替的定义知A正确。

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B错误。

依据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定义知C正确。

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正确。

3.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答案】B【解析】该岛屿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故最初发生在该岛屿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B错误;初生演替需要经过漫长的历程,故D正确。

人为影响可使演替以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故C正确。

4.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B.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答案】D【解析】对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样方法,A项正确;森林恢复后,群落的结构变复杂,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其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提高,B项正确;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与自然恢复林相比,人工恢复林植物种类少,丰富度低,C项正确;题中两块林地的恢复方式都是在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的情况下形成的,属于次生演替,D项错误。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 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 同步练习

群落的演替1.初生演替。

从一个未被生物占领过的原始裸地或湖泊开始的演替称为初生演替。

初生演替一般说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包括很多阶段。

(1)地衣阶段。

这是最早的阶段,在没有任何生物的地方,地衣可以生活,它极耐干旱,可长在岩石上,并能溶解岩石,从岩石中摄取矿物质(无机离子),也能吸收雨水中溶解的矿物质。

地衣中的藻类或蓝藻部分在有雨水时还能进行光合作用。

地衣死后,它的残体为细菌所分解,残体中的矿物质又可为别的地衣所用。

岩石风化而成的碎屑,如果没有地衣存在,则被风雨吹洗而失去。

有了地衣,碎屑为地衣所阻留,碎屑和矿物质、地衣死后生成的腐殖质以及细菌等,日积月累而形成岩石表层的土壤。

有了土壤,就可以把雨水留住,这样就为苔藓一类植物创造了生存的条件。

地衣的这种“开创”作用使它获得了“自然群落的先驱者”的美称。

(2)苔藓阶段。

地衣为苔藓的生存创造了条件。

苔藓在雨水充足时可进行光合作用,大量生长,在天气干旱时以耐旱的孢子度过这一不良季节。

苔藓植物比地衣能更好地利用日光,繁殖力也强,因而它们终于顶替了地衣而居于主导地位,而岩石风化产生的颗粒也被更有效地保存于原地。

苔藓死后的残体为细菌、真菌等分解而产生腐植酸类物质和各种矿物质。

前者有分解岩石的作用,后者被保存于土壤中或被新一代植物所吸收。

所以这一阶段是含有细茵、真菌、腐植酸、无机盐等物质的土壤逐步形成的阶段。

同时一些动物如螨、蚂蚁以及蜘蛛等也逐渐出现。

(3)草本植物阶段。

当土壤厚度增加到足够保持湿度的时候,草本植物的幼苗就能够存活,并逐渐发展而取代苔藓。

这时,昆虫、蜗牛等低等动物以及小型的哺乳动物开始侵入并各自找到自己的生态位。

土中的营养物也逐渐丰富起来。

(4)灌木阶段。

首先出现喜光的灌木,灌木大量发展,而草本植物逐渐衰败下来。

随着草类的衰败,昆虫种类也将略有减少,而鸟类则由于树木提供了浆果及掩蔽所而增多。

(5)树林阶段。

在灌木丛中,乔木生长起来,最终占有优势。

乔木的树冠连成一片,其下荫蔽而缺少日光,一些耐阴的灌木和草本植物继续生存下去。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群落的演替》教材习题点拨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群落的演替》教材习题点拨

教材习题点拨
一、基础题
1.(1)×点拨:如果气候适宜,弃耕的农田就会演替成树林。

(2)√点拨:演替中最先出现的是植物,所以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2.D 点拨:灌木比草本植物更为高大,“剥夺”了草本植物的阳光,逐渐取代了部分草本植物。

灌木的生长起到了遮阴、避风等作用,同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食物。

3.C 点拨:人类活动可以对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产生影响并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关系,影响群落的演替。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破坏,如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以及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建立人工群落等,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4.略
二、拓展题
略。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3练习第4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含答案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3练习第4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含答案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3练习第4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含答案第4节群落的演替目标导航1.结合材料分析,描述群落的演替过程。

2.结合实际事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一、演替的类型(阅读P78-80)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类型(1)初生演替①概念: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②裸岩上的演替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2)次生演替①概念: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②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小灌木→灌木丛→乔木。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阅读P81)1.人类活动不合理的方式: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不合理的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引入等均会使生物群落退化。

2.人类活动合理方式: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等;人类还可以建立人工群落。

3.影响结果: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阅读P82)为了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国明确提出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以提高林草覆盖率。

判断正误:(1)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森林。

()(2)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最终能演替成森林。

()(3)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4)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5)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人类活动不会改变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 答案(1)×(2)×(3)√(4)√(5)×一、群落演替1.群落演替的类型(1)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具有可预见或可预测性。

(2)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可逆的变化。

高中生物专题初生演替每日一题新人教必修3

高中生物专题初生演替每日一题新人教必修3

初生演替高考频度:★★★☆☆难易程度:★★★☆☆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灌木阶段生物群落的丰富度高于草本阶段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C.灌木能获得更多的阳光是取代草本植物的重要因素D.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比草本阶段的空间结构复杂【参考答案】B1.下列群落演替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A.某地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一个新岛,后来又逐渐长出了很多植物B.河流因为堵塞而成为沼泽,上面长出了新的植物C.弃耕后的农田长出杂草,几年后又长出多年生植物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很快又长出新的植物2.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3.根据群落演替的理论,在光裸的岩地上经过一定的时间就会演替出森林。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光裸的岩地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存在群落的依次取代现象B.光裸的岩地演替出森林的过程属于原生演替,它所经历的时间比较长C.森林中不同生长型的植物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光裸的岩地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生物种类增加、数量减少4.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各种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生物群落的阶段是A.地衣阶段B.苔藓阶段C.草本阶段D.灌木阶段5.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群落演替过程先出现次生演替,后出现初生演替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经过裸岩→苔藓→草本植物→灌木→森林五个阶段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1.【答案】A【解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来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故A项正确,B项、C项、D项错误。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 练习与解析2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 练习与解析2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

群落的演替练习与解析21.植被随纬度(从南到北)和海拔(从平原到高山)的增加而发生的演替变化是()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阔混交林→针叶林→苔原荒漠B.苔原荒漠→针叶林→针叶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C.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叶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D.苔原荒漠→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叶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解析: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群落的演替,随纬度从南向北,海拔从平原到高山,气温逐渐降低,所以其植被的变化也应与此相适应,纬度最低的地方应是常绿阔叶林,再升高应为落叶阔叶林,依次为针叶阔混交林、针叶林、苔原荒漠。

答案:A2.下列对群落的稳定性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的稳定性是指群落的自我维持能力B.一般来讲,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了同环境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了C.如果一个群落能够抵抗住干扰,那么它就不会发生演替D.一个群落的抵抗能力强,那么它的恢复能力也很强解析:该题考查群落的稳定性的基础知识。

演替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但不会无休止地延续下去。

一般来讲,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了同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演替就不再进行了。

这时群落的结构最复杂、最稳定,只要不受外力干扰,群落就会保持原状。

群落的稳定性是指群落的自我维持能力,包括对干扰的抵抗能力和恢复能力两个方面。

如果一个群落能抵抗住干扰,那么它就不会发生演替。

如果一个群落具有恢复力,那么在受到干扰后,它就会借助于演替过程恢复稳定,从此可以看出两种能力是成负相关的。

答案:D3.在裸岩上发生的演替过程中,苔藓之所以能代替地衣,是因为()A.苔藓能进一步使岩石分解,使土层加厚,有机物增多B.苔藓比地衣的进化地位高,适应性比地衣强C.苔藓比地衣长得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D.苔藓比地衣需要的有机物少,更适合于在裸岩上生存解析:在裸岩上首先定居的是地衣,它分泌的有机酸可加速岩石的风化形成土壤的过程,这样,使土壤颗粒和有机物逐渐增多。

【提分必做】高中生物 专题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比较每日一题 新人教版必修3

【提分必做】高中生物 专题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比较每日一题 新人教版必修3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比较高考频度:★★★☆☆难易程度:★★★☆☆下表比较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特点,正确的是【参考答案】A1.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B.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C.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总数开始是逐渐增多而后趋于稳定2.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群落的自然演替无规律无方向可循B.光裸的岩石上最先出现的是地衣C.在弃耕的农田上不可能形成树林D.不论在什么条件下,群落的演替都能形成树林3.下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相同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4.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C.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1.【答案】B【解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因此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A项正确;群落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改变,因此演替受外界因素的影响,B项错误;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所以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C项正确;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通过种内或种间竞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劣势物种被排斥,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资源上达到相对平衡,使群落结构更加完善,即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总数开始是逐渐增多而后趋于稳定,D项正确。

高考生物总复习 4.4 群落的演替过关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生物总复习 4.4 群落的演替过关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生物总复习 4.4 群落的演替过关演练新人教版必修3 1.群落演替的一般过程是( )A.裸地形成→生物侵移、定居及繁殖→环境变化→物种竞争→群落稳定和平衡B.环境变化→裸地形成→生物侵移、定居及繁殖→物种竞争→群落稳定和平衡C.裸地形成→生物侵移、定居及繁殖→物种竞争→环境变化→群落稳定和平衡D.环境变化→裸地形成→物种竞争→生物侵移、定居及繁殖→群落稳定和平衡解析:选A。

本题从群落演替的方向、原因及过程三个方面进行考查。

环境变化是该群落演替的一个重要原因,使群落结构向复杂的方向进行,并依次经过了侵入定居阶段、竞争平衡阶段和相对稳定阶段。

2.下列哪项不.是群落演替的趋势( )A.生物种类越来越多B.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C.有些物种可能灭绝D.生物种类越来越少解析:选D。

群落演替过程是群落内部的动态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生物的生存条件都在发生变化,生物的生命活动也会改变环境,被改变了的环境反过来影响生物的变化,因此有些物种可能灭绝,但从总体趋势来看,生物种类会越来越多,种间关系也会越来越复杂。

3.群落不断地发展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着演替。

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初(原)生演替历程短、速度慢B.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是生物多样性降低C.在演替早期,群落中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显著的变化D.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是次生演替的一个例子解析:选D。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速度慢,历程长;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结果是群落复杂程度增加,生物种类增多;优势种群占有较大的优势,进化速度较慢,在一定时间内,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度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所以在森林遭受火灾后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生演替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灌木阶段生物群落的丰富度高于草本阶段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C.灌木能获得更多的阳光是取代草本植物的重要因素
D.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比草本阶段的空间结构复杂
【参考答案】B
1.下列群落演替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A.某地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一个新岛,后来又逐渐长出了很多植物
B.河流因为堵塞而成为沼泽,上面长出了新的植物
C.弃耕后的农田长出杂草,几年后又长出多年生植物
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很快又长出新的植物
2.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3.根据群落演替的理论,在光裸的岩地上经过一定的时间就会演替出森林。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光裸的岩地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存在群落的依次取代现象
B.光裸的岩地演替出森林的过程属于原生演替,它所经历的时间比较长
C.森林中不同生长型的植物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光裸的岩地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生物种类增加、数量减少
4.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各种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生物群落的阶段是
A.地衣阶段
B.苔藓阶段
C.草本阶段
D.灌木阶段
5.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过程先出现次生演替,后出现初生演替
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
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经过裸岩→苔藓→草本植物→灌木→森林五个阶段
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
1.【答案】A
【解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来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故A项正确,B项、C项、D项错误。

3.【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解题思路】群落演替存在群落的依次取代现象,A正确;光裸的岩地演替出森林的过程属于原生演替,它所经历的时间比较长,B正确;森林中不同生长型的植物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光裸的岩地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生物种类增加、数量增加,D错误。

5.【答案】B
【解析】初生演替先出现,然后才会有次生演替,A错误;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着更替,即优势取代的过程,B正确;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是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森林五个阶段,C错误;人类活动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