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吉林事业单位通用知识:毛概之“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
毛概第三章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 期的人民民 主统一战线
目录 前页 后页
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 第一, 第一,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统一战 线中的独立自主的原则。 线中的独立自主的原则。 第二,必须坚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第二,必须坚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利用 矛盾、团结多数的原则。 矛盾、团结多数的原则。 第三, 第三,必须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 结合起来, 结合起来,这是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又一条基 本原则。 本原则。
关于“工农武装割据” 三位一体” 2. 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三位一体”关 系 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三者是相 土地革命、 辅相成、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辅相成、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只有进行土地 革命,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 革命,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才能广泛动员和组 织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 织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 固和扩大农村根据地革命;只有建立革命武装, 固和扩大农村根据地革命;只有建立革命武装, 并进行武装斗争,才能有效地开展土地革命,保 并进行武装斗争,才能有效地开展土地革命, 卫根据地的发展; 卫根据地的发展;只有建设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 才能使土地革命有坚实的基础, 地,才能使土地革命有坚实的基础,武装斗争才 有可靠的依托。 有可靠的依托。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工农武装割据” (三) “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 工农武装割据 城市的必由之路
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主要内容就是 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 土地革命、 结合,就是“工农武装割据” 结合,就是“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 城市的必由之路。 城市的必由之路。
最新毛概期末考试辨析题

最新毛概期末考试辨析题1、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答:错误。
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杰出贡献和党的集体智慧的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共同构成的理论大厦。
1)在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工程的建设中,毛泽东的贡献最大、创造最多、水平最高,因此,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主要是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毛泽东的科学菱是它的集中概括。
2)毛泽东思想又不是毛泽东同志的个人独创,党的许多领导人都对它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党的许多重要会议和文献都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
因此,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独创。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实践自发的产物。
答:错误。
毛泽东思想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绝不是偶然的。
它的产生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民展的客观需要和历史产物。
具体地说,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有1)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决生和形成的历史背景。
2)近代中国社会和民族民主革命的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源泉。
3)新的社会生产力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4)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引进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
可见,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并不是中国革命自发的决物,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3、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答:正确。
1)由于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生产方式的代表,具有狭隘、保守等弱点,他们看不清斗争的前途,提不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正确地总结经验教训,也难以抵制封建主义的影响,不能始终保持革命队伍的团结和巩固,因而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2)中国农民阶级有较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历史证明,中国农民阶级只有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工农武装割据知识点总结

工农武装割据知识点总结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革命运动中,工人、农民以及其他被压迫阶层组成的武装力量,在一定地区内建立起政权,与现存政府形成对抗关系,对当地进行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不仅仅是一种暴力行动,更意味着被压迫阶层在争取权利和利益方面的一种有组织的行动。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武装斗争:工农武装割据的基础是武装斗争。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需依赖武装力量,通过暴力手段夺取政权,并以武装力量维护原已夺取的政权。
2. 地方性质:工农武装割据常常局限于特定地区内,形成局部的政治权力。
3. 平民武装: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力量来自工人、农民等被压迫阶层,通常采取平民武装组织。
4. 对抗现存政府:工农武装割据在政治上与原有统治者形成对抗关系,其主要任务是推翻原有政府,建立自己的政权。
5. 联合斗争:工农武装割据常需与其他革命势力相互配合,进行联合斗争。
二、工农武装割据的历史背景:工农武装割据的出现往往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地区,都有过被压迫阶层组织武装割据的案例。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历史背景:1. 中国工农武装割据的历史背景: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农民在中国社会是重要的阶层,而农民长期以来受到地主的压迫。
在中国辛亥革命后,各地农民纷纷组织武装起义,建立工农武装割据。
2. 俄国革命的历史背景:在十月革命之前,俄国工人和农民就经常组织起义和暴动,形成了若干武装割据。
3. 西班牙内战的历史背景:1936年西班牙爆发内战,许多工人、农民和其他受压迫阶层组织武装力量,形成了许多工农武装割据。
4. 毛泽东时代中国农村的历史背景:在中国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建立了许多农村武装割据。
三、工农武装割据的形式:工农武装割据的形式多种多样,它们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各自的特点。
以下是几种典型的形式:1. 农村武装割据:农村武装割据是最常见的形式。
很多国家的农民在遭受压迫后,常常组织武装割据,通过游击战等方式对抗地主或者政府的军队。
专升本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模拟题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总分:14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A.工农武装割据 B.统一战线 C.人民民主专政 D.武装斗争(分数:2.00)A. √B.C.D.解析:2.毛泽东否定“城市中心论”,提出“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著作是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分数:2.00)A.B.C. √D.解析:3.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初步形成的著作是A.《井冈山的斗争》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共产党人)发刊词》 D.《新民主主义论》(分数:2.00)A.B. √C.D.解析:4.冲国新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是A.开展武装斗争 B.进行土地革命C.建立农村根据地 D.建立统一战线(分数:2.00)A.B. √C.D.解析:5.毛泽东提出的人民军队的宗旨是A.打仗 B.生产C.做群众工作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分数:2.00)A.B.C.D. √解析:6.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A.议会斗争 B.经济斗争 C.武装斗争 D.文化斗争(分数:2.00)A.B.C. √D.解析:7.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是在A.遵义会议 B.中共六大 C.古田会议 D.八七会议(分数:2.00)A.B.C.D. √解析:8.毛泽东提出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A.党指挥枪 B.官兵一致 C.民主建军 D.军民一致(分数:2.00)A. √B.C.D.解析:9.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开始于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百色起义(分数:2.00)A. √B.C.解析:10.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具有历史性转折意义的会议是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分数:2.00)A.B. √C.D.解析:11.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是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中共“七大” D.“八七”会议(分数:2.00)A. √B.C.D.解析:12.纠正并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是在A.中共六大 B.遵义会议 C.“八七”会议 D.古田会议(分数:2.00)A.B.C. √D.解析:13.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于A.瑞金 B.兴国 C.遵义 D.延安(分数:2.00)A. √B.C.D.解析:14.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中,最先从城市向农村转移的是A.八一南昌起义 B.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百色起义(分数:2.00)A.B. √D.解析:1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实质上就是A.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B.农村包围城市C.中心城市武装起义 D.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分数:2.00)A. √B.C.D.解析:16.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中冲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的方针是A.既统一又独立 B.只联合不斗争 C.又联合又斗争 D.只斗争不联合(分数:2.00)A.B.C. √D.解析:17.正式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思想的会议是A.中共二大 B.冲共三大 C.中共四大D.中共五大(分数:2.00)A.B.C. √D.解析:18.我国建立的第一个民族区域自治区是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C.广西壮族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分数:2.00)A.B. √C.D.解析:19.中国共产党提出“党指挥枪”新型人民军队建设根本原则的会议是A.遵义会议 B.中共六大 C.古田会议 D.八七会议(分数:2.00)A.B.C. √D.解析:20.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的核心是A.声东击西的战术 B.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C.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D.多种作战形式,适时转变(分数:2.00)A.B. √C.D.解析:21.讨论并确定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问题的会议是A.八七会议 B.中共五大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七届中全会(分数:2.00)A.B.C. √D.解析:22.讨论并确定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乡村问题的会议是A.八七会议 B.中共五大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D.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分数:2.00)A. √B.C.D.解析:23.“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是A.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 C.党的领导 D.根据地建设(分数:2.00)A. √B.C.D.解析:24.遵义会议结束了A.王明“左”倾冒险主义 B.陈独秀“左”倾冒险主义C.王明右倾投降主义 D.陈独秀右倾保守主义(分数:2.00)A. √B.C.D.解析:25.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制定的第一个土地法是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土地法》C.《兴国土地法》 D.《井冈山土地法》(分数:2.00)A.B.C.D. √解析:二、辨析题(总题数:3,分数:30.00)2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既可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也可以走城市武装起义的道路。
《毛概》复习题名词解释部分

一、名词解释:1.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4.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自相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5.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
6.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为什么说“工农武装割据”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二者不能等同?

为什么说“工农武装割据”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二者不能等同?
作者:暂无
来源:《党史文苑·纪实版》 2013年第6期
把工农武装割据与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二者等同起来是不妥当的。
从二者所包含的内容及含义看,它们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
所谓“工农武装割据”,就是指毛泽东关于“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思想。
概括地讲,就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的有机结合,它着重解决了如何在农村逐步锻炼、积累、发展革命力量的问题。
而所谓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指:中国革命在城市被强大的敌人击败,短期内无法在城市取得胜利的条件下,“将党的工作重点从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深入土地革命,打碎当地的白色政权,建立红色政权,把落后的农村变为先进的革命根据地;依托这样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去反对依靠城市进攻农村的凶恶的敌人,并进而以农村包围城市,以便在长期战斗中逐步锻炼、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逐步削弱敌人的力量;直到敌大我小、敌强我弱变成我大敌小、我强敌弱时,再攻占中心城市,夺取全国政权和全国革命的胜利”。
它比“割据”的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两个问题:一是党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哪里,是放在农村还是放在城市?二是对农村根据地在夺取全国政权中的作用如何认识,是把它视为决定的因素,还是仅仅当做辅助因素?
(本刊编辑部据《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0个为什么》)。
考研政治毛中特复习重点(12)

考研政治毛中特复习重点(12)怎样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提出:(一)从1928年10月到1930年5月,毛泽东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道路的问题作了初步论述。
(二)1929年周恩来等在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指出: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
(三)从1936年12月到1939年12月,毛泽东又发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战争和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论新阶段》等著作,标志着中国革命道路理论进一步完善与成熟。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内容:(一)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能性:(1)中国是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和客观条件。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影响,是客观条件。
(3)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是客观条件。
(4)相当力量正式红军存在,是主观条件。
(5)共产党组织有力量和政策正确,是主观条件。
(二)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无民主,外无独立,因此必须进行长期的革命战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农民不但是中国国民经济的主要力量,也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主力军。
农村是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
(3)大革命失败后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以及由此决定的革命长期性。
(三)“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1)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农村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
(2)“工农武装割据”实际上否定了照抄外国经验的“城市中心论”,体现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已经基本形成。
毛概论文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可能性,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可能性,必要性及重大意义摘要:当新生的红色政权处在强大的白色政权包围之中,当工农红军不断地遭到优势敌军的“围剿”,在敌众我寡的恶劣环境下,毛泽东率先提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观点。
这种观点抛弃了左倾主义的“城市中心论”,将俄共的战斗经验与中国的实际国情有机结合,从而创造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崭新的革命道路。
关键词:武装,可能性,必要性,重大意义正文: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起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旗帜,肩负起独立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面对军队数量、武器装备、粮草供给远胜于工农红军的敌人,毛泽东清楚的认识到革命形势的严峻性,创造性的提出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观点。
这种观点适合当时的革命形势,并且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可能性:1.中国共产党在广大农村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共产党是“一切为了人民”的政党。
他们铁的纪律和优良作风使其深受百姓爱戴。
广大劳动人民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因而拥护革命政权。
在当时中国经济极度落后的情况下,农村力量远远大于城市力量。
而且国民党势力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是他们的薄弱地带。
“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是工农联盟”,P1(211).在农村有广大的群众基础,所以很适合在未强大时在农村慢慢发展强大。
2.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社会性质决定中国革命适合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占优势,造成农村可以相对地脱离农村而存在,为建立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P2(69).各派军阀的封建割据与利害冲突,以及农村又是反动势力统治的薄弱环节,使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长期坚持和发展;中国是一个大国,为农村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广阔的回旋余地。
3.相当力量正规红军的存在发展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根据地政权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根本保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吉林事业单位通用知识:毛概之“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
毛泽东在阐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即在中共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的思想。
具体地说:
(1)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才能广泛动员和组织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
(2)只有建立革命武装,并进行武装斗争,才能有效地开展土地革命,保卫根据地的发展。
(3)只有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才能使土地革命有坚实的基础,武装斗争才有可靠的依托。
关于“工农武装割据”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毛泽东明确指出,那种“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建立政权的理论,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他特别强调:“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1929年9月,周恩来等在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也深刻指出:“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实际上否定了“城市中心论”,指明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
以上是吉林事业单位招聘网为考生做的知识点归纳整理,供大家参考借鉴!
了解更多公告,请登录吉林事业单位招聘网。
网址里将定期发布吉林省事业单位招聘、吉林省教师招聘、吉林省医院招聘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