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课时 用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优质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优质课件.ppt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0/12/172020/12/17Thursday, December 17, 2020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2020/12/172020/12/172020/12/1712/17/2020 8:22:43 PM •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20/12/172020/12/172020/12/17Dec-2017-Dec-20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0/12/172020/12/172020/12/17Thursday, December 17, 2020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20/12/172020/12/172020/12/172020/12/1712/17/2020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五年级数学下册(RJ) 教学课件
第 6 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 3 课时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一、互动新授
1. 云梦森林公园地貌情况对比

《用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分数的加法和减法PPT-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PPT课件

《用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分数的加法和减法PPT-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PPT课件

1 水是 4 杯。
水 一共喝的纯牛奶是:

1 2
+1= 4
3 4
(杯)
水:
1 4
(杯)
回顾与反思
1. 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是什 么? 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是求出第二次喝了多少
资料下载:www. 1ppt.co m/zilia o/
个人简历:www.1ppt. co m/jia nli/
试卷下载:/shiti /
教案下载:www.1ppt. co m/jia oan/
手抄报:/shouc haobao/
PPT课件:www.1ppt. co m/ ke jian/
PPT素材:/s ucai/ PPT图表:www.1ppt .co m/tu 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个人简历:www.1ppt. co m/jia nli/ 教案下载:www.1ppt. co m/jia oan/ PPT课件:www.1ppt. co m/ ke jian/ 数学课件:www.1ppt.c om/keji an/shuxue/ 美术课件:www.1ppt.c om/keji an/mei shu/ 物理课件:www.1ppt.c om/keji an/wuli / 生物课件:www.1ppt.c om/keji an/sheng wu/ 历史课件:www.1ppt.c om/keji an/lishi /
第一次:一杯纯牛奶, 喝了 半 杯。 第二次:兑满水, 又喝了 半 杯。 问题: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
分析与解答
第一次喝
了 1 杯。 2
加满水,水是
1 杯,纯牛奶
2
还是
1
杯。
2
又喝了 1 杯,这
1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课时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课时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第6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第3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材第97~98页的例1及第100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4题。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以及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带小括号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练习。

2.算一算。

学生计算,完成后提问计算的顺序。

3.揭示课题。

我们学过了分数加、减法,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二、新课讲授1.出示教材第97页例1的表格。

(1)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3)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板书:(4)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让学生将这两种计算方法进行比较,看出哪一种更简单,确定自己喜欢的方法。

(5)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6)即时练习。

计算下列各题:2.出示例1的第二个问题:“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1)先让学生看懂表格内容,然后老师提问:在这个问题中,是什么意思?把什么看作单位“1”?720(2)请学生列出算式:(3)请学生试着计算,并指名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没有括号的: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带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数。

3.小结。

提问:你能说一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吗?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带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 用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 用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教案与反思

第3课时用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出自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教学内容教科书P99例3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1.体会图示在理解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学习用几何直观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

2.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策略和方法。

3.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分析数量关系,运用几何直观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运用几何直观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识,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混合运算,今天我们就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大家还记得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吗?【学情预设】这是学生多次学习过的内容,学生对于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已经很熟知了,所以很容易记起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按照这样的步骤来解决一些新的生活问题。

(板书课题:用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设计意图】新课伊始,引导学生回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激活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为新课的展开提供方法支持,同时,也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增强后续学习的实效性。

二、探究问题,建立模型师:你们喜欢喝牛奶吗?乐乐也很喜欢喝牛奶,他在喝牛奶时遇到了数学问题。

课件呈现教科书P99例3。

【教学提示】收集和整理信息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数据整理出来,如“半杯”就是“12杯”。

1.收集、理解信息。

师:你从中读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情预设】由于学生经历过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对于信息的整理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

因此,学生基本上可以借助列表、画图等方法进行信息整理,如发现“喝了两次牛奶”。

对此,教师要追问:第一次喝的牛奶和第二次喝的一样吗?哪里不◎教学笔记一样?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及时点拨,帮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题意。

集体交流,全班展示。

师追问:喝了几次牛奶?第一次喝了多少?第二次呢?两次喝的纯牛奶一样吗?加了多少水?水全喝完了吗?2.自主分析,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分数的加减法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分数的加减法

=
18 12
-
13 12
-
2 12
=
3 12
=
1 4
3 8
+ 6.12 +
5 8
+ 2.88
=(
3 8
+
5 8
) + ( 6.12 + 2.88 )
= 1+9
= 10
5 五(1)班采集树种,第一组采集89kg,比第二组
多采集了15 kg,第二组比第三组少采集了19 kg。第
三组采集树种多少千克?
你会用交换律和 结合律进行简便
5 6

1+1 23
= 5 - 3+2
6
66
= 5 -5 66
=0
2 填一填。
(1)a和b是两个不等于0的自然数,且a>b,那么
3 a

4 a
<⚪
3+4 bb
(2)一张彩纸,第一次用去它的38 ,第二次用去它的15 ,两 23
次一共用去这张彩纸的( 40 )。
(3)比35kg少12 kg是(
1 10)kg,
没有括号的,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分数加法的简算方法是什么?
整数运算定律在分数加法中同样适用。
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并不限制加数的 个数,可以同时运用。
试一试,计算。
3 +5 =4 14 14 7 1 +1= 7 3 4 12
3 7
-
1
=
1-
7 11
=
1 22
=
4 11
2 解方程。
x-
5 7
=1-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

方法1:
1

11 20

2 5

20 20

11 20

8 20
=9- 8 20 20
=1 20
方法2:
1-(
11 + 20
2 5

=1


11 20

8 20


1-
பைடு நூலகம்
19 20
=1 20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从左向右依次计算, 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有括号的,要先算 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作业1:完成教材相关练习题。 作业2:完成对应的练习题。
知识提炼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有括号的,要先算 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小试牛刀 计算。(选自教材P98 T1)
5 6
(-
1 2
+
1 3
)=
0
7 8
(- 5 12
+
1 6
)=
7 24
1 2
+(
1 4
-
1 6
)= 7 12
9 4
-(1 4
+
15)=
9 5
-
5 12
+
1 6
=
5 8
1 2
+
1 4
-
1 6
=
7 12
9 4

五年下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人教新课标

五年下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人教新课标

第三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97页例1及做一做1。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分数加减运算的发展,是解决现实中诸多问题的需要。

教材例题1安排两问,第一问教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第二问教学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同时体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

(二)核心能力结合实例,能运用迁移类比的方法推导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理算法的优化意识,提高运算能力。

(三)学习目标1.借助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读懂图表信息,并运用迁移类比的学习方法,明确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计算出正确结果,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与方法,体会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理算法的优化意识,提高运算能力。

(四)学习重点明确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计算。

(五)学习难点正确地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体会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理算法的优化意识。

(六)实施资源实施资源:《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名师教学课件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1)温故知新,利用已学知识快速解决下列问题:① 534-126+74 534-(126+74) 48+52-29② 53.4-1.26+7.4 53.4-(1.26+7.4) 4.8+52-2.9(2)请根据上述式子简要说明整数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3)计算下列各题,简要说明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异同。

235+28 12.6-5.26 17+3735-12(二)课堂设计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河南鹤壁云梦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区山雄、水秀、谷幽、洞奇。

四季如画,景色宜人。

一条白龙溪九瀑十八潭,素有“北方小九寨沟”之称。

森林里到处有高大的乔木林、低矮的灌木林,还有大片的草地。

这是云梦山森林公园地貌情况统计表(出示表格),从这张统计表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在这里我们是把公园的总面积当做单位“1”,乔木林占12,灌木林占310,草地占15。

五年级下第3课时用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五年级下第3课时用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五年级下第3课时用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在五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分数加减法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在第 3 课时,我们将重点学习如何运用分数加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能加深我们对分数加减法的理解,还能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我们先来看看一个常见的例子:小明有一袋糖果,其中红色糖果占总数的$\frac{2}{5}$,蓝色糖果占总数的$\frac{1}{5}$,请问红色糖果和蓝色糖果一共占总数的几分之几?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只需要将红色糖果所占的比例$\frac{2}{5}$和蓝色糖果所占的比例$\frac{1}{5}$相加,即:$\frac{2}{5} +\frac{1}{5} =\frac{3}{5}$所以,红色糖果和蓝色糖果一共占总数的$\frac{3}{5}$。

再来看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例子:妈妈做了一个蛋糕,小明吃了这个蛋糕的$\frac{1}{4}$,爸爸吃了这个蛋糕的$\frac{1}{3}$,请问小明和爸爸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这道题我们同样需要将小明和爸爸吃的蛋糕比例相加,但是在相加之前,我们需要先找到两个分数的公分母。

4 和3 的最小公倍数是12,所以我们将两个分数通分:$\frac{1}{4} =\frac{3}{12}$,$\frac{1}{3} =\frac{4}{12}$然后相加:$\frac{3}{12} +\frac{4}{12} =\frac{7}{12}$因此,小明和爸爸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frac{7}{12}$。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个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学校组织植树活动,五年级一班完成了植树任务的$\frac{3}{8}$,五年级二班完成了植树任务的$\frac{2}{8}$,两个班一共完成了植树任务的几分之几?这道题和前面的例子思路是一样的,直接将两个班完成的任务比例相加:$\frac{3}{8} +\frac{2}{8} =\frac{5}{8}$所以,两个班一共完成了植树任务的$\frac{5}{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用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课题用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安排了应用分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问题,一方面进一步巩固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设计突出两个特点:
1.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的过程。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讨论等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解决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会用画图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能够用分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应用所学知识正确地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用画图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6分钟)
1.课件出示复习题:
(1)写出3个与
1
4
大小相
同,而分子分母不同的分数。

(2)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
么?
(3)先计算,再说说分数加
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
揭示课题:今天让我们用学过的
分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
一些问题!(板书课题)
1.独立思考完成后,全班交
流复习巩固旧知。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填空。

(1)计算
1
4

3
5
时,要通分,
通分时先求()和()的最
小公倍数,然后把这个最小公倍数作
为(),把
1
4

3
5
分别化成分母
相同的()和(),最后相加,
算出得数是()。

(2)一堆煤烧去
1
4
,还剩
()
()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20分钟)
1.课件出示例3:一杯纯牛
奶,乐乐喝了半杯后,觉得有些
凉,就兑满了热水。

他又喝了半
杯,就出去玩了。

他一共喝了多
少杯纯牛奶?多少杯水?
2.引导学生找出题中信息。

乐乐喝了()次纯牛奶。

第一次喝了()。

第二次喝了()。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解决
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并指名汇报。

4.引导学生画图分析,解决
问题。

(规范画图要求,用一个长
方形代表杯子,涂色部分代表纯
牛奶,空白部分代表水)
5.组织学生展示,汇报解题
思路。

6.乐乐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
奶?多少杯水?根据学生的回
答,板书。

7.回顾反思,明确解题方法。

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
关键步骤应用了什么知识?
1.先读题,明确题中信息。

2.理解题意,填写信息卡
片。

3.小组交流,汇报:解决问
题的关键是求出乐乐第二次喝
了多少杯纯牛奶。

4.小组合作画图。

5.展示并汇报解题思路。

生1:第一次喝了
1
2
杯纯牛
奶,剩下(1-
1
2
)杯。

生2:加满水,纯牛奶只有
原来的
1
2
杯。

生3:又喝了加满水后的
1
2
,也就是把
1
2
杯纯牛奶再平
均分成2份,喝的纯牛奶是其中
的1份。

6.列出算式,并汇报。

纯牛奶:
1
2

1
4

2
4

1
4

3
4
(杯)
水:1-
3
4

1
4
(杯)
7.交流后汇报:关键是乐乐
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纯牛奶;主要
应用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剩下的比烧去的多
()
()。

2.一根木头,第一次截去
2
3
m,
第二次截去
1
2
m,还剩下
3
4
m,这根
木头原来长多少米?
3.亮亮喝了一杯饮料的
2
3
,然后
加满水,又喝了这杯的
3
5
,再加满水,
最后把这杯都喝了,他喝的饮料多还
是水多?
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0分钟)
完成教材100页练习二十五
的第2、4题。

独立思考解答,并在小组内
交流,汇报解法,集体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