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元素在地质岩石矿物中的赋存状态
矿石中元素赋存状态研究

四、元素赋存状态研究的常用方法
1、矿物分离法(重砂分析法)
重矿物分析方法是一种较经典而有效的传统精确 方法,直到目前该方法仍不适为最精确的方法。
2、扫描电镜结合能谱、波谱法
该方法将会成为我院在工艺矿物学研究中首选方法 。 本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快速、能大量减少人工工作量, 能完成工艺矿物学研究的矿物种类、百分含量、粒度、 解离度等多项工作,但扫描电镜做工艺矿物研究不能完 全替代偏反光显微镜的观察和鉴定。
例如:将来我们的扫描电镜+能谱来了以后,我 们很容易在某种矿物的不同颗粒或同一颗矿物的不 同测点上测得大于5组以上主元素x和寄生元素y的 值,然后就可进行数理统计。
方法和步骤:
化学分析和物理方法,获得x和y(可能还有z元素)
大于5组以上的实测值。
用 x
x1i
公式分别计算出X和y平均值
矿物进行扫描看已知矿物中客体元素在主矿物中 分布是均一的还是很不均一的。均一的一般为类 质同象; 如果主矿物中某寄生有用有害元素在 矿物中分布是极不均匀的,则该元素多半是以细 微粒矿物包裹体形式存在。
A
B
黄铁矿的电子探针波谱砷La(A)、金La(B)成分扫描图像
激光显微光谱法:
其原理是依据主体矿物中某元素的激光特征谱 线,同时又出现另外一种寄生元素的谱线。 激光显微光谱仪可直接应用于光片、薄片、手标 本和砂状颗粒,所以它比电子探针、扫描电镜、 透线电镜对样品要求条件更宽更方便。
矿石中元素赋存状态研究
目录
前言 元素赋存状态的基本概念 元素赋存状态研究的主要内容 元素赋存状态研究的一般过程 元素赋存状态研究的常用方法
元素赋存状态概念及赋存形式

实例1:黑龙江省汤原县东风山金矿床产出于前寒武纪含铁建造中。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只作为铁矿床进行开采、选矿。
由于当时只片而地注重了其量的属性,认为该矿床的全铁(TFe)平均品位己达32. 56%,可开采利用。
因而投资很多,自日建设了铁矿选矿厂。
但实际上铁矿石中60%以上的铁是以硅酸铁的形式存在,致使矿石选冶试验后铁的回收率很低,大部分铁不能为工业所利用,铁矿选矿厂未能开工既被废弃,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实例2:矿床中的金在1976年既被发现,但由于对金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未搞清楚,直至1987年才开始开发利用。
根据通‘常清况,开发者认为金也赋存于硫化物中,所以选矿试验设计为浮选工艺流程,结果两次矿石可选性试验效果均不理想,金的回收率均低于50%。
后通过研究查明,该矿床的自然金主要与造岩矿物锰铝榴石和铁锰闪石密切相关,大部分自然金主要赋存在锰铝榴石和铁锰闪石中,其次才赋存于硫化物中,据此研究成果,开发者设计了氰化法为主、浮选法为辅的选矿工艺流程,经可选性试验,金的回收率达到93. 66%。
一、元素赋存状态概念二、赋存形式1.独立矿物2.类质同象3.吸附形式元素赋存状态概念:人类对矿石的利用,除个别情况外,多数是从矿石中获取某种有用元素,直接将矿物拿来使用的情况非常少。
另一方面元素在矿石中多数都不以单质形式存在。
最主要的存在方式是几种元素结合成某种矿物,或者是“寄生”在某种矿物之中。
显然,为了使有用元素充分合理的利用,就必须掌握有用元素在矿石中的存在形式。
所以查清有用元素在矿石中的存在形式,以及他们在各组成矿物中的分配比例,就成为工艺矿物学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之一。
所有这些内容,即统称之为“有用元素赋存状态”考查。
一、独立矿物能够用肉眼或仪器进行矿物学研究的颗粒( 粒径大于0.001毫米),是元素的集中状态。
元素形成独立矿物的能力与其丰度有关。
常量元素在地壳中主要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
当矿物以独立矿物形式出现时,一般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矿石中元素赋存状态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矿石中元素赋存状态
矿石中有用和有害元素的赋存状态是拟订选矿试验方案的重要依据。
因此,研究元素的赋存状态是矿石物质组成特性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项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
有用和有害元素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可分为如下三种形式:独立矿物、类质同象、吸附形式。
1、独立矿物形式指有用和有害元素组成独立矿物存在于矿石中,包括以三两种情况:
(1) 同种元素自相结合成自然元素矿物,称为单质矿物。
常见单质矿物如自然金、自然铜、自然银、自然铋等。
(2) 呈化合物形式存在矿石中。
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互相结合而成的矿物赋存于矿石中,这是金属元素赋存的主要形式,是选矿的主要对象,如铁和氧组成磁铁矿和赤铁矿;铅和硫组成方铅矿;铜、铁、硫组成的黄铜矿等。
同一种元素可以以一种矿物形式存在,也可以不同矿物形式存在。
这种形式存在的矿物,有时呈微小珠滴或叶片状的细小包裹体赋存于另一种成分的矿物中,如闪锌矿中的黄铜矿,磁铁矿中的钛铁矿,磁黄铁矿中的镍黄铁矿等。
元素以这种方式赋存时,对选矿工艺有直接影响,如某铜锌矿石中,部分黄铜矿呈细小珠滴状包裹体存在于闪锌矿中,要使这部分铜单体解离,就需要提高磨矿细度,但这又易造成过粉碎。
当黄铜矿包裹体中的粒度小于2μm 时,目前还无法选别,从而使铜的回收率降低。
(3)呈胶状沉积的细分散状态存在于矿石中。
胶体是一种高度细分散的物质,带有相同的电荷,所以能以悬浮状态存在于胶体溶液中。
由于自然界的胶体溶液中总是存有多重胶体物质,因此当胶体溶液产生沉淀时,在一种主要胶体物。
石头中的砷元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石头中的砷元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砷(A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地壳中的元素,被称为石头中的砷元素。
砷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多种形式存在,常见的有无机砷和有机砷两种形式。
无机砷通常以砷酸盐或砷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矿石、土壤、岩石和地下水等介质中,而有机砷则主要存在于生物体内,如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
石头中的砷元素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因为它在一定情况下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尽管砷元素广泛存在于地球上,但高浓度的砷元素污染通常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
工业废水、煤矿和冶金等工业过程以及农业化肥的使用等都可能导致砷元素的释放和累积。
砷元素的毒性和危害不容忽视。
无机砷是一种强有毒的物质,其毒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化学形态。
砷元素在人体内可以积累,并且与多种健康问题有关,如皮肤病、癌症、神经系统损害等。
此外,砷元素对环境生物多样性和水生生态系统也具有潜在的危害,对水生生物和陆地生态系统产生毒性影响,破坏生态平衡。
为了管理和控制砷元素的危害,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
他们在砷元素的来源、迁移转化和影响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寻找有效的治理和防控方法。
由于砷元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砷元素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工业控制、土壤修复、水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探讨砷元素在石头中的来源和分布特征,以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同时,我们还将讨论砷元素在石头中的意义,并探索对砷元素的管理和控制方法。
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希望读者能对砷元素及其在石头中的存在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为砷元素的管理和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点: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第一部分: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石头中的砷元素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第二部分:正文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小节。
首先,我们将详细讨论砷元素的来源和分布。
我们将介绍砷元素在地壳中的普遍存在情况,以及其在不同类型石头中的含量和分布情况。
典型富硒区岩石土壤植物中硒的赋存状态及环境行为研究

典型富硒区岩石土壤植物中硒的赋存状态及环境行为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典型富硒区岩石、土壤和植物中硒的赋存状态及其环境行为。
硒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营养元素。
然而,硒的过量或不足都可能对人体和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了解硒在自然环境中的赋存状态及其环境行为对于合理开发和利用硒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选择典型富硒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岩石、土壤和植物中硒的含量、形态分布及其迁移转化规律进行系统分析,揭示硒在这些环境介质中的赋存状态及其环境行为。
研究内容包括:岩石中硒的地球化学特征,土壤中硒的形态分布、迁移转化及影响因素,植物对硒的吸收、转运和富集机制,以及硒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环境行为。
通过对典型富硒区岩石、土壤和植物中硒的赋存状态及环境行为的深入研究,可以为合理开发和利用硒资源,提高农产品硒含量,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的研究结果也有助于丰富和发展硒元素地球化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的理论体系。
二、研究区域概况本研究选取了中国典型的富硒区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地区因地质背景特殊,土壤中硒元素含量丰富,形成了独特的富硒生态环境。
研究区域地理位置分布广泛,包括南方湿润气候区和北方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涵盖了多种土壤类型和植被类型,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在地理位置上,研究区域主要位于我国的一些硒资源丰富的地区,如湖南、湖北、陕西、四川等地。
这些地区的硒含量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硒元素的生态地球化学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气候方面,研究区域的气候类型多样,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干旱半干旱气候等。
这些不同的气候条件对土壤中硒的赋存状态和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具有重要影响。
土壤类型上,研究区域内的土壤类型丰富多样,包括黄壤、红壤、棕壤、黑土等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硒的吸附、解吸和迁移转化等环境行为具有不同的影响。
元素赋存状态概念及赋存形式

实例1:黑龙江省汤原县东风山金矿床产出于前寒武纪含铁建造中。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只作为铁矿床进行开采、选矿。
由于当时只片而地注重了其量的属性,认为该矿床的全铁(TFe)平均品位己达32. 56%,可开采利用。
因而投资很多,自日建设了铁矿选矿厂。
但实际上铁矿石中60%以上的铁是以硅酸铁的形式存在,致使矿石选冶试验后铁的回收率很低,大部分铁不能为工业所利用,铁矿选矿厂未能开工既被废弃,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实例2:矿床中的金在1976年既被发现,但由于对金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未搞清楚,直至1987年才开始开发利用。
根据通‘常清况,开发者认为金也赋存于硫化物中,所以选矿试验设计为浮选工艺流程,结果两次矿石可选性试验效果均不理想,金的回收率均低于50%。
后通过研究查明,该矿床的自然金主要与造岩矿物锰铝榴石和铁锰闪石密切相关,大部分自然金主要赋存在锰铝榴石和铁锰闪石中,其次才赋存于硫化物中,据此研究成果,开发者设计了氰化法为主、浮选法为辅的选矿工艺流程,经可选性试验,金的回收率达到93. 66%。
一、元素赋存状态概念二、赋存形式1.独立矿物2.类质同象3.吸附形式元素赋存状态概念:人类对矿石的利用,除个别情况外,多数是从矿石中获取某种有用元素,直接将矿物拿来使用的情况非常少。
另一方面元素在矿石中多数都不以单质形式存在。
最主要的存在方式是几种元素结合成某种矿物,或者是“寄生”在某种矿物之中。
显然,为了使有用元素充分合理的利用,就必须掌握有用元素在矿石中的存在形式。
所以查清有用元素在矿石中的存在形式,以及他们在各组成矿物中的分配比例,就成为工艺矿物学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之一。
所有这些内容,即统称之为“有用元素赋存状态”考查。
一、独立矿物能够用肉眼或仪器进行矿物学研究的颗粒( 粒径大于0.001毫米),是元素的集中状态。
元素形成独立矿物的能力与其丰度有关。
常量元素在地壳中主要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
当矿物以独立矿物形式出现时,一般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元素的赋存形态

元素赋存状态
元素赋存状态是指元素在其地球化学迁移历史的某个阶段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及与共生元素的结合特征。
包括该元素所处的物态、形成化合物的种类和形式、价态、键态、配位位置等多方面的物理化学特征。
元素赋存状态是化学反应的结果,与作用条件有关。
已观测到的元素在自然固结相中的赋存状态,大多能反映其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
因此,元素赋存状态有地质成因意义。
元素的主要赋存状态有:①元素的集中状态。
元素形成独立矿物的能力与其丰度有关。
常量元素在地壳中主要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
②类质同象状态。
元素以离子或原子置换形式进入其他元素的晶格,构成固溶体。
是元素的分散状态。
③超显微包体。
元素呈极细小颗粒(粒径小于0.001毫米)的独立化合物或其原子和分子存在。
又称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物。
主要特征是不进入主要矿物晶格,但又不形成可以进行矿物学研究的颗粒化合物。
④吸附状态。
元素以离子或化合物分子形式被胶体颗粒表面、矿物晶面、解理面所吸附,是一种非独立化合物形式。
⑤与有机质结合的形式。
主要有金属有机化合物、金属有机络合物或螯合物、以及有机胶体吸附态离子等。
以上为元素在凝固相中的赋存状态。
当元素处于流体相迁移时,其活动形式有气体状态、溶解状态、熔融状态、各种胶体态、悬浮态等。
安徽庐枞矿集区沙溪斑岩型铜金矿床中硒、碲的赋存状态及富集规律研究

2024/040(02):0663 0676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doi:10.18654/1000 0569/2024.02.19张亮,王世伟,范裕等.2024.安徽庐枞矿集区沙溪斑岩型铜金矿床中硒、碲的赋存状态及富集规律研究.岩石学报,40(02):663-676,doi:10.18654/1000-0569/2024.02.19安徽庐枞矿集区沙溪斑岩型铜金矿床中硒、碲的赋存状态及富集规律研究张亮1,2 王世伟1,2 范裕1,2 周涛发1,2 许龙3 江涧3 王延明4 涂文传4ZHANGLiang1,2,WANGShiWei1,2 ,FANYu1,2,ZHOUTaoFa1,2,XULong3,JIANGJian3,WANGYanMing4andTUWenChuan41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矿床成因与勘查技术研究中心,合肥 2300092 安徽省矿产资源与矿山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肥 2300093 安徽铜冠(庐江)矿业有限公司,合肥 2315614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7地质队,合肥 2300111 OreDepositandExplorationCentre(ODEC),School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alEngineering,HefeiUniversityofTechnology,Hefei230009,China2 AnhuiProvinceEngineeringResearchCenterforMineralResourcesandMineEnvironments,Hefei230009,China3 AnhuiProvinceTongguan(Lujiang)MiningCo ,Ltd ,Hefei231561,China4 No 327GeologicalTeam,BureauofGeologyandMineralResourcesofAnhuiProvince,Hefei230011,China2023 08 06收稿,2023 10 22改回ZhangL,WangSW,FanY,ZhouTF,XuL,JiangJ,WangYMandTuWC 2024 OccurrencestatesandenrichmentregulationofseleniumandtelluriuminShaxiporphyrycopper golddepositinLuzongarea,AnhuiProvince,China.ActaPetrologicaSinica,40(2):663-676,doi:10.18654/1000 0569/2024.02.19Abstract Seleniumandtelluriumareimportantstrategickeymetals,whicharewidelyusedinmodernindustryandnationaldefenseconstruction Thesetwoelementsareusuallydifficulttoformindependentdeposits,andcurrentlymostofseleniumandtelluriumintheworldcomefromporphyrycopper golddeposits TheMiddle LowerYangtzeRiverValleyMetallogenicBeltisoneoftheimportantporphyryandskarncopper golddepositmetallogenicbeltsintheeasternChina Previousstudieshavebeencarriedoutontheassociatedkeymetalsintheskarndepositsinthemetallogenicbelt,buttheoccurrence,distributionandenrichmentmechanismofthekeymetalsintheporphyrydepositsinthemetallogenicbelthavenotbeenpaidmuchattention ThisworktakestheShaxiporphyrycopper golddepositinthemetallogenicbeltastheresearchobjecttodiscusstheseproblems Bysystematicallycollectingrockoresamplesofdifferentdepthsandtypesofthedeposit,andthrough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whole rockgeochemicalanalyses,TIMA,LA ICP MStracecompositiontestandotheranalyticaltechniques,systematicresearchesonitskeymetalsincludingseleniumandtelluriumwerecarriedoutinthispaper Theresultsshowthatasignificantenrichmentofseleniumandtelluriumhaveoccurredinthedeposit Thereisanobviouspositivecorrelationofthesetwoelementswiththemainore formingelementcopper Theestimatedreservesofassociatedseleniumandtelluriummetalsinthedepositareabout1196and96 6tonsrespectively,ofwhichtheseleniumreservereachesalargescalewithsomepotentialuse Comparedwithothertypicalporphyry skarndepositsinthemetallogenicbelt,thecontentsofSeandTeinShaxiporphyrydepositsaresignificantlylower,whichmaybecausedbythedifferencesintheevolutionprocessofdeepmetallogenicmagmas Inthisdeposit,over91 64%seleniumand87 48%telluriumexistasindependentminerals Theenrichmentrulesofseleniumandtelluriumincopper goldorebodiesinShaxidepositareconsistentwiththemainore formingelementscopperandgold ThechangeofoxygenfugacityduringfluidmixingmaybethemainprecipitationmechanismoftheseleniumandtelluriumKeywords Seleniumandtellurium;Occurrencestates;Enrichmentregulation;Porphyrycopper golddeposit;TheMiddle Lower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962218、41702071)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C2903503)联合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张亮,男,1998年生,博士生,地质学专业,E mail:1529255416@qq com通讯作者:王世伟,男,1985年生,副教授,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E mail:swwang87@hfut edu cnYangtzeRiverValleyMetallogenicBelt摘 要 硒和碲是重要的战略性关键金属,在现代工业和国防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元素在地质岩石矿物中的赋存状态(一)多金属矿石主要包括铜、铅、锌、砷、锑、铋、镉、钨、钼、锡、汞、镍、钴等元素,它们在矿石中或多或少地共生形成多金属矿床。
1、铜其主要矿物为:黄铁矿、斑铜矿、辉铜矿、铜蓝、黝铜矿、黑铜矿、赤铜矿、孔雀石、蓝铜矿、自然铜等。
其共生元素为硒、碲、锗、镓、铼、铊、金、银。
铜矿、黑铜矿、赤铜矿、孔雀石、蓝铜矿、自然铜等。
其共生元素为硒、碲、锗、镓、铼、铊、金、银。
是典型的亲硫性,在岩浆中Cu与Si的含量略成反比关系。
Cu的共生元素:以阴离子形式与铜结合的主要有:S、Se、As、Sb、Bi、O、Cl和Cu 一起成阳离子与其它阴离子结合的主要:Fe、Co、Ni、Ag、Zn、Sn、Pb、As、Sb、Bi和(UO2)2+。
与铜共生最主要的铁族三元素及Pd、Pt、铜族本身,亲硫元素和硫簇,半金属元素和Cl、C、P。
伴生元素各种类型铜矿伴生元素情况较为复杂,一般来讲较普遍的伴生元素有:Ag、Zn、Pb、As、Sb、Se、Au、Ni、Co 等。
指示元素为:S、Hg、As、Se、Ag、Zn、Pb、Ba、Mo、Bi、Au。
有些共生元素可以指示一定的主要成矿元素,如Cd2+指导示Zn2+(低温),In3+指示Zn2+(高温),Ge4+指示Fe3+,Zn2+指示Fe2+等等,因而这些元素的组合不同,可以综合指示相应的矿石、矿物。
2、铅铅多以硫化物石炭酸盐形态存在,硫化物占90%,主要矿物有方铅矿(Pb86.6%)、白铅矿(Pb77.6%)、铅矾(Pb68.3%)等。
绝大多数情况下,Pb与Zn共存,其它共生元素为:铜、金、银、镉、锗、铋、锑、锡、铟、镓、黄铁矿、萤石等。
铅矿床一般均为多金属矿床与Zn、Cu、Ag、Bi等紧密相伴,此外还含有少量稀有元素。
3、锌主要矿物有闪锌矿(Zn67%)、红锌矿(Zn80.3%)、菱锌矿(Zn52%)、异极矿(Zn53.7%)、硅酸锌矿、水锌矿等,闪锌矿常与铅的硫化物共生,共生元素铅、镉、铜、金、银、锗、铊、铟、镓、锑、铋、锡、黄铁矿、萤石等形成多金属矿,锌精矿含Zn约50%,一般均形成多金属矿体与Pb、Cu、As、(Cd、Ag)等伴生。
4、镍镍黄铁矿、针硫镍矿、辉砷镍矿、红砷镍矿、暗镍蛇纹石等。
共生元素为:铜、钴、铁、铬、锰、金、银、铂族元素,硒、碲等。
Ni矿来源于超基性和基性岩中,具有强烈的亲S性。
镍和钴一样,集中于弱酸性环境中。
5、钴主要矿物有辉砷钴矿、砷钴矿、硫钴硫、硫镍钴矿,含钴黄铁矿、土状钴矿,其共生元素铁、镍、铜。
钴是色素离子之一,主要来源于基性和超基性岩石。
岩浆作用阶段Co和Ni一起潜藏于富镁的硅酸盐矿物中,Co与Fe紧密相伴,形成含钴褐铁矿。
来自超基性岩的水样中,Ni>Co,而来自酸性岩的水样中,结果恰相反,Mn对Co的吸附性特别显著。
6、砷大部分呈硫化物或硫代砷酸盐。
主要矿物有雄黄、雌黄、毒砂、次生的有臭葱石、砷化等。
它是集硫元素,主要以硫化物形式存在,火成岩中含As 1μg/g,花岗岩1.5μg/g,砂盐及碳酸盐中1μg/g,粘土15μg/g,在Au、Ag、Cu、Pb、Fe矿床地域的土壤中含(10~n·102)μg/g,天然水1~30μg/g,煤灰130μg/g。
7、锑锑的主要矿物为辉锑矿,含锑71.4%,锑的氧化物有:锑华,含锑83.3%,锑锗石,含锑78.9%,硫氧锑矿、黄锑华等。
它常与多金属矿床中以硫锑化合物出现,如:黝铜矿、车轮矿、磙锑铅矿、脆硫锑铅矿。
锑有时与汞、金、铅、锌、砷、铋、钨和萤石等共生。
有害组分为Pb、Bi、As、Zn。
锑:Sb和As、Bi同族,故性质相通,且往往有As和Bi间的过渡性质,如:As能形成三价和五价的自然化合物,Bi则不能,而Sb则介乎其间。
有五价的化合物,但自然界中以三价Sb占优势地位。
岩浆岩中的Sb的含量高低与岩石中Si的高低成一致关系。
它与低温的金、汞、白钨矿等共生。
8、铋单独矿床较少,主要以氧化物及硫化物存在于多金属矿石中,也有以硅酸盐、碳酸盐、钼酸盐、钒酸盐、砷酸盐和碲化物状态存在。
主要矿物有辉铋矿、泡铋矿、铋华、自然铋等。
共生元素有:钼、铅、钴、镍、钨、锡、砷等。
Bi与As、Sb同一族,因此很多性质与As、Sb相近,在酸性侵入岩中Bi含量较高,基性岩中Bi含量较低。
方铅矿中Bi的含量可达0.15~0.25%,甚至1%左右。
9、汞主要矿物有:辰砂、黑辰砂、硫汞锑矿、灰硒汞矿、碲汞矿、黝汞矿、橙红石、汞齐等。
共生元素为:铜、锌、铅、铋、锡、金、银、镍、钴、钼等。
汞:主要矿物为辰砂。
汞可作为找寻硫化矿床(Hg、Sb、As、W、Sn、Mo、Cu、Ag、Pb、Zn、FeS2)的指示。
同时As、Sb、Se、Cu、Ag、Ba则可作为找汞矿的指示元素。
重晶石也可作为找Hg矿的指示矿。
汞能溶解Au、Ag、Zn、Pb、Sn、Bi、Cd等元素形成汞齐。
自然界与Hg结合的元素有S、Se、Te、Sb、Cl等形成辰砂。
10、锡锡属于酸性岩浆元素和硫化矿元素。
锡容易与氧化合而成锡石,可以锡石的生成和富集与伟晶岩,花岗岩等酸性火成岩有密切的联系。
锡的主要矿物锡石(SnO2)含锡78.62%,黝锡石、圆柱锡矿、辉锑锡矿等。
共生元素为:钨、钼、铌、钽、砷、铍、铋、锑。
11、钼钼多数呈硫化物形态存在。
主要矿物有辉钼矿(MoS2),钼铅矿、铁钼华、钼钨钙矿、钨钼铅矿、蓝钼矿、钼铋矿、钼铜矿、针钼镁矿、黑钼钴矿。
共生元素:钨、锡、铜、铅、锌、金、银、铋、铍、锂、铼、硫等。
常与铜或钨伴生。
钼的氧化矿物有:钼铅矿、钼华、铁钼华、钼钨钙矿、钨钼铅矿、蓝钼矿、钼铋矿、钼铜矿、针钼镁矿和黑钼钴矿等。
钼矿中常含有W、Sn、Cu、Pb、Zn、Au、Ag、Bi、Li、Be、S、Re等元素。
钼:亲铁具有一定程度的亲硫性,在气成和热液作用中Mo与W、Sn、Bi、As、Cu等元素富集于溶液中,形成矽卡岩型与高温、中温型热液钼矿床。
在不同的情况下元素的共生关系:Mo-W-(Sn);Cu-Mo;Mo-Bi-Cu;Mo-Bi-Zn等。
12、钨主要存在于含硅高的岩石中,钨矿从经济价值中可分为两大类,一类:黑钨矿,其中包括:a.钨铁矿,含WO376.3%,MnO(0~4.6)%,FeO(23.7~18.9)%,b.钨锰铁矿含WO376.5%,MnO(4.6~18.7)%,FeO(4.8~18.9)%。
第二类白钨矿含WO3(76.6~80.6)%,MnO(18.7~23.4)%,FeO(4.8~0)%,CaO19.4%。
其主要矿物有:主要存在于硅质高的岩石中,钨铁矿、钨锰铁矿、钨锰矿、钨酸钙矿、钨铅矿、辉钨矿、钨华、钨钼铅矿、钨锌矿、钨铋矿等。
共生元素为:铌、钽、锡、铜、钼、铅、锌、硫、砷、锑、氟、金、银等。
钨:是强烈亲石的也显示很弱的亲铁性,完全没有亲硫性。
在气化和热液阶段W与F、C、B等元素组成低沸点的易挥发性化合物,并与Sn、Mo、As、Bi、Li、Be等元素形成共生组合进入气化和热液产物中。
根据不同情况元素共生组合关系也不一样,Sn-W-S;Mo-W(Au);W-Sn-Mo-Bi-As-Be等。
13、镉它以硫化物或氧化物形式存在,含量很低,其主要矿物有硫镉矿矿、菱镉矿、方镉矿,但都不形成单独的矿床,一般与锌矿物有紧密的共生。
Cd与Pb、Zn等伴生。
根据其化学行为Cd只有在低温热液中富集成矿,而且总是成多金属矿床。
因而Cd矿床的成因类型与锌类似,可以Zn、Cd二元素紧密共生。
镉:锌与镉二元素有紧密的共生。
Cd与Pb、Zn等伴生。
根据其化学行为Cd只有在低温热液中富集成矿,而且总是成多金属矿床。
因而Cd矿床的成因类型与锌类似,可以Zn、Cd二元素紧密共生。
(二)岩石矿物中的分散元素矿石中的分散元素为:锗、镓、铟、铊、铼、镉、硒、碲、钪锗:主要赋存在锌精矿,赤铁矿、煤矿、铅锌矿、铜铅锌多金属矿和银铜矿石中。
主要矿物有锗石,含锗10%,硫锗铁铜矿,含锗7.7%,硫银锗矿,含锗6.7%,黑硫银锡矿,含锗1.8%,以及斜辉铅锑银矿中也有一定的含量。
常以同形混合晶等杂质形式赋存于硅酸盐矿物和一些氧化物矿石及煤矿中。
镓:主要赋存在闪锌矿、霞石、白云母、锂辉石、铝土矿及煤中。
含镓的矿物有:硫镓铜矿,含镓35%,锗石含镓(0.3~1)%,硫铜锗矿,含镓可达 1.85%,霞石含镓(0.01~0.1)%,长石、铝土矿、高岭土和某些煤烟尘含锗(0.04~1.58)%,镓多赋存在硫化物矿石中。
铟:主要以类质同象存在于铁闪锌矿、赤铁矿、方铅矿及多金属硫化物矿石中,此外锡石、黑钨矿、角闪石中也含有铟。
其主要矿物有:硫铟铜矿(47%),硫铟铁矿(38%),水铟矿含66%。
铟和镓同族,通常作为杂质存在于闪锌矿、锡矿中,在氧化物矿物中均含有微量铟。
铊:大部分赋存伟晶岩、钾长石及云母中。
主要矿物有:红铊矿(59~60)%,硒铊银铜矿(含铊16~19)%,硫砷铊铅矿(18~25)%。
辉铊锑矿(32%),但这些矿物很稀少,它主要在硅酸盐矿物及硫化矿物中。
铼:多以微量赋存在辉钼矿,辉铜矿、铌铁矿、铅锌矿、钽铁矿、重稀土和铂钯矿物中。
主要矿物有:铜铼硫化矿,含铼49%。
它主要分散于各种硫化矿物和硅酸盐矿物中。
辉钼矿含铼达0.x%,原生硫化矿含铼平均为2×10-6%;硅酸盐矿物含铼为(10-7~10-6)%,硫化物矿床含铼为(6~20)×10-6%,铂矿物,黄铜矿等含铼为(1~10)×10-6%。
镉:镉一般与锌的矿物伴生,主要赋存于锌矿、铅锌矿、多金属矿石中,闪锌矿中,镉含量一般为(0.1~0.5)%,最高可达5%。
主要矿物有:硫镉矿(77%),菱镉矿(74.5%),方镉矿(87%)等。
硒、碲:硒与碲往往共存,都是亲铜元素。
主要赋存于黄铁矿、黄铜矿等成因的硫化矿物中,硒还常存在于铀矿、辉钼矿、方铅矿中,碲常与闪锌矿等共生。
硒主要矿物有:硒铜矿,含硒38%,硒铜银矿,含硒18%,硒银铅矿含硒15%,辉汞矿,含硒25%。
碲主要矿物有碲铅矿,含碲38%,碲铋矿,含碲48%,碲辉铋矿,含碲36%。
钪:主要赋存于伟晶岩和气成热液矿床中,其次它以类质同象赋存于铌铁矿、水锆石、褐帘石、锂云母、白云母、锡石、黑钨矿、电气石等,贫铁矿、煤灰中有一定含量。
(三)矿石中稀有元素稀有元素主要由铍、锂、铷、铯、铌、钽、锆、铪、锶等组成。
铍:主要矿物有绿柱石,含氧化铍(9.26~!14.4)%,羟硅铍石含氧化铍(39.6~42.6)%,硅铍石含氧化铍(43.67~45.67)%,金绿宝石含氧化铍(19.5~21.15)%,日光榴石含氧化铍(8~14.5)%。
其共生矿物有铌、钽、锂、钨、锡、铅、锌及云母等。
锂、铷、铯:主要产于伟晶岩及云英岩中,最主要的矿物有:锂辉石含:LiO2(5.88.1)%,Rb2O(0.002~0.007)%,Cs2O(0.002~0.008)%,锂云母含Li2O(3.2~6.45)%,Rb2O(1.51~3.80)%,Cs2O(0.02~1.082)%,锂磷铝石含Li2O(7.1~10.1)%,透锂长石含Li2O(2.9~4.8)%,铁锂云母含Li2O(1.1~5)%,Rb2O(1.22~2.05)%,Cs2O(0.02~0.22)%,铯榴石含Li2O(0.13~0.25)%,Rb2O(0.22~1.62)%,Cs2O(23.5~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