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七首虞美人雨霖铃念奴娇一剪梅永遇乐扬州慢鹊桥仙

合集下载

《雨淋铃》《念奴娇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

《雨淋铃》《念奴娇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 岩石壁立,怒涛汹涌,浪花千叠。“卷”,壮波涛翻滚,“雪”, 写波涛颜色,真是有声有色。 “江山如画”,这句承上,“一时多少豪杰”,这句启下,由描 写过渡到写人,十分自然 ,且又照应了开头的“千古风流人物” 也为下阕写周瑜作了铺垫。 下榷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遥想当年,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 谈笑处,强虏灰飞烟灭。” 集中写周瑜形象,新婚不久,年轻有为,英气不凡,春风的得意 以戴纶巾摇羽扇的儒将风度,指挥若定,以弱胜强,打败曹军, 具有多么豪迈的气概和非凡的胆略!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从历史回到现实从怀古 回到伤今,
至日: 即冬至日.
维杨: 即扬州.<尚书>中“淮海维扬州”的句子,后来就截 取“维扬”两字来代表扬州. 霁( ji ): 雨 雪停止,天晴. 戍( shu )角: 驻军的号角(声).
因自度此曲: 因,于是. 自度( duo ),自己制作.
<黍离>: <诗经.王风>中的一篇,因为首句是“彼黍离 离”,其诗的内容是悲叹宫室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因此,后来 常用“黍离”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下阕,写别后的痛苦。按时间顺序写古,今,将来。
“多情自古伤离别。” 就是说,自古以来多情的人都会因离 别而感伤,更何况我们正处在 冷落的清秋时节呢?这就更叫人 难忍受啊!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妙在景中有情:“昔我 往矣,杨柳依依 。”(《诗经.采薇》)古人写离别之情往往要 写到杨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别的的习俗。“留”又与 “柳”谐音,离别的人一见到杨柳就会想起赠柳惜别的情景, 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秋天的晓风是凉的,“残”字,透 露出凄清冷落之感。这句是柳永的名句,通过“杨柳岸”晓风 残月“写出了万千依依不舍的离愁别绪。这是推想: 扁舟夜发, 酒消人醒,已是晓风轻拂,残月微明,只身异地,不见恋人, 对景伤情, 悲凉难忍。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 说。”你这一去,肯定将长久不能相见,那么,即使有最美好 的良辰美景也只是形同虚设,一旦有万千情语,又对谁人去诉 说?

宋词名篇鉴赏

宋词名篇鉴赏

宋词名篇鉴赏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长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衩头凤陆游红酥手,黄藤酒。

满城春色宫强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浣溪纱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声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古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十大经典宋词

十大经典宋词

十大经典宋词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十大经典宋词10.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1037-1101)此词也许是这十首中最缺乏文采,最朴实无华的。

但确是感情最真挚的,千百年里,不知有多少人为此感动得流泪。

的确,作者把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成为了千年悼亡词之首,堪称千古绝唱。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9.青玉案元夕(辛弃疾1140-1207)此词是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名作,上片都是场景烘托,最后一句才是关键,手法上颇象《破阵子》。

此词表面写的是作者寻意中人,写出了她的忧愁,孤独。

实际上此人就暗指作者自己,表达了自己孤独,壮志难酬的苦闷心理。

全词含而不露,极富哲理,读来令人深思,是不可多得的好词。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8.一剪梅(李清照1084-1155)此词是宋词婉约派的名作,写的细腻深情,在写作手法上颇为人称道。

该词表达了作者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尤其是最后一句,既是对偶句,又浅白易懂,读之琅琅上口,声韵和谐。

极尽了相思之苦。

历来为人所称道。

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

将其排到第八应该没有争议。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1140-1207)这是辛弃疾豪放词的代表作,全词写的慷慨激昂,最后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

最著名的宋词50首

最著名的宋词50首

最著名的宋词50首1. 《望海潮·东南形胜》 - 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2. 《雨霖铃·寒蝉凄切》 - 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3.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 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4.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 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5.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7.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虞美人》《鹊桥仙》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解析(统编版)

《虞美人》《鹊桥仙》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解析(统编版)

《虞美人》《鹊桥仙》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一、知识点汇总《虞美人》1、原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五代〕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译文: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什么时候结束的,以前的事情还记得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滚滚东流的春江之水没有尽头。

3、课下注释:春花秋月:指季节的更替。

了:了结,完结。

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砌:台阶。

雕栏玉砌:即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砌成的台阶,这里泛指南唐宫殿。

阑,一作“栏”。

砌,台阶。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几多:多少。

4、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

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得阔大雄伟。

《鹊桥仙》1、原文:鹊桥仙·纤云弄巧〔宋代〕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译文: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

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初中生古诗词积累

初中生古诗词积累

初中生古诗词积累初中生古诗词积累是非常重要的,这些诗词包括了一些著名的诗人和词人的作品,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之涣、李清照等。

以下是一些初中生需要掌握的古诗词:1. 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6.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7. 陆游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8. 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9.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0.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1.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12. 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3. 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4. 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5. 曹操的《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些诗词都是经典之作,对于初中生的文学素养和古文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除了这些诗词之外,初中生还应该不断扩大自己的阅读范围,涉猎更多的文学形式和作品。

词七首《雨霖铃》《虞美人》《鹊桥...

词七首《雨霖铃》《虞美人》《鹊桥...

词七首《雨霖铃》《虞美人》《鹊桥仙》《一剪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扬州慢》(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育目标1.初步了解词的章法和句法特点。

2.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3.了解不同时期词作者的创作风格。

4.训练学生初步掌握读词诵词的能力。

5.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6.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树立爱国、报国的宏大志向。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熟读成诵。

2.品赏意境。

(二)整体感知词是诗歌的一种。

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故名“长短句”,又都会乐歌唱,又叫“曲子词”,还有诗余、乐府等别称。

由于音乐上的要求,句子的长短须依照曲调的节拍,韵脚字要读得短促而又清晰。

词的风格大致可分为两派,一为婉约,二为豪放。

明张挺说:“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

”本课时四首词均属婉约派作品。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精读《雨霖铃》。

教师范读,学生划出节拍,按教师范读的提示标出韵脚,然后诵读。

韵脚:切、歇、发、噎、阔、别、节、月、设、说。

2.思考、讨论:(l)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2)怎样体现“虚实相济”的特点?明确:(l)上片写恋人离别,下片写别后心情。

起头“寒蝉”三句交代离别的节令(寒蝉)。

时间(晚)、地点(长亭)、气候(骤雨初歇),这三句不只是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是情景,融凄苦之情入景,暗寓离别之意。

“都门”二句是清事,一边是因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将人物置于矛盾这样集中的情境之中。

进出“执手”一句,语言极为通俗,感情也极真挚,伤极痛绝之情态毕现。

至此,写的是实景实事实情,“念去去”二句是他的内心独白,“念去去”三句读时要一字一顿,声断气不断,这二句是别后想象之景,茫茫辽远的空间充满了浓密深沉的烟思,在半虚半实间突出了离愁的深切。

下片是虚写。

下片开头“多情”一句承接巧妙,是对上片的归结,写人间离别伤感是普遍现象,“更那堪”又转入现实,“冷落清秋节”既照应首三句,又以景寓情,更深地开拓了诗境。

词七首:雨霖铃、虞美人、鹊桥仙、声声慢、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人教版高二必修)

词七首:雨霖铃、虞美人、鹊桥仙、声声慢、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人教版高二必修)

词七首:雨霖铃、虞美人、鹊桥仙、声声慢、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词这种文学体式。

粗知一些格律,并能读出词的韵律美。

熟读成诵,丰富积累。

2.了解不同时期词作者的创作风格。

感受、品味词的意境、词的情韵,初步掌握鉴赏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鉴赏能力。

3.诵读、感悟、理解、鉴赏、熟读成诵。

4.感受作者情感,接受艺术熏陶,提升自身人格,陶冶自己情操。

重点、难点把握词的章法,鉴赏词的意境。

解决办法1.强化背诵。

学生课前熟读成诵,教师课上可作范读范背,课后要求学生熟背熟默。

2.从词的章法人手领会内容;从词的句法人手领会句意。

品味层次之美、语言之美。

3.以名句为主兼及全篇。

精读课在篇中讲析名句;自读课重点讲析名句带动全篇。

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学习、鉴赏柳永《雨霖铃》教学目标:(1)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2)深刻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体会欣赏景中见情,情景交融,尽情铺写的表现手法。

2、难点:词中所体现的离别情绪。

一、词的常识:词,诗歌的一种,起源于南北朝,成于唐,盛于宋。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句子长短不一)、“诗余”、“曲”、“曲子词”(合乐歌唱)、“曲词”、“乐府”、“乐章”、“歌词”等。

词按字数的多少分类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至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大类。

按词的段落的多少分类又分成几种:全词只有一段的叫“单调”,二段的叫“双调”,三段的叫“三叠”,四段的叫“四叠”。

词的段落叫“阕”或“片”,从上片到下片讲究衔接贯穿,意思前后相承,叫“过片”。

下片的首句句式不同的叫“换头”或“过变”。

依照已有的词调写的叫“填词”或“依声填词”,自己谱曲自己写词的叫“自度曲”。

词常见有“令”、“引”、“近”、“慢”的分别,“令”即小令,“引”是正歌之前引歌,“近”又称“近拍”,相当于“引”,“慢”是慢曲子的省称,指节拍较慢,声调延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七首虞美人雨霖铃念奴娇一剪梅永遇乐扬州慢鹊桥仙教学目标1、理解七首词各不同的表现特点,体会婉约、豪放派各异的风格。

2、分析掌握含义深刻的词句。

品味词中含蓄精警,形象而富于表现力的词句。

3、理解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景中见情、层层铺叙;用典化句,借古喻今等表现手法的作用。

4、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方法。

评价其对历史和人生的认识。

5、了解《雨霖铃》一词中景中见情、以情带景、尽情铺叙的写作特点。

6、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7、了解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8、了解《扬州慢》了词寓情于景、化用杜牧诗句含蓄婉曲的风格。

重点难点1、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了解宋词豪放派的风格特点。

2、体会婉约派词的风格,学会鉴别和扬弃哀伤缠绵的情感。

3、能熟练背诵七首词。

教学过程虞美人一、背景材料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被俘,软禁宋都汴京,春花秋月使他触景伤情,回想昔日南唐的宫廷生活,愁苦万分,写下的一首词。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等,五代时南唐中主李王景的第六子,史称南唐后主,在位十五年。

李煜政治无能,文艺上却以史诗文无所不通,擅长书画,精于鉴赏,妙解音律,尤工于词。

早期词作以反映自己帝王、宫廷生活为主,思想意义不大,被俘后,词作抒发亡国之痛,及其对屈辱的囚徙生活的愤懑、感伤,有动人的艺术力量,语音清新,形象丰满,意境深沉。

《虞美人》,唐玄宗是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小令,双调。

二、谋篇立意此词相传是李煜的绝笔。

这首词通过不堪回首故国的景物情事以及前后生活的对比,抒发了李煜对囚居宋朝的屈辱生活的无比深长的悉恨和悲痛心情。

三、层次结构上阕一句写眼前实景,春花秋月并不因为人事变迁而有丝毫变化,面对依旧美好的自然景色,不由得想起故国美好生活,因而无数往事无数愁苦涌上心头,因而怕见眼前现实——东风吹指的月夜转入想象,设想同样春风吹拂的故国该是如何呢?下阕起始两句是想象中的故国的样子: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不由勾起万端愁绪,因而用“一江春水”来比喻愁苦,跟南唐故国金陵在长江边相合,道出对故国的怀念和亡国之苦。

作者把即景抒怀和抚今追昔自然交织在一起,形成心潮的波澜起伏而抒发感情。

“何时了”充满哀怨;“知多少”感慨无穷;“又东风”织进复杂的心情;“回首”而“不堪”,沉痛已极;“应犹在”的推测,出自辛酸的眷恋;“朱颜改”的悲叹,满腹凄凉。

句句言愁,而无一个愁字。

直到最后,才取滔滔不尽的江水为喻,尽情地倾吐满腔的悲愁。

全词由写眼前之景,转入虚写故国明月再由虚写想象中故国图景,转入实写词人现实之愁。

整首词感情跌宕起伏,感人至深。

四、写作特点生动、贴切的比喻,使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李煜别有创意地从正面用波涛滚滚的长江比喻他无穷无尽的哀愁,生动贴切,写出愁恨的深长,浩渺,无边无际。

意境博大,感慨深沉,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五、重点难点讲析春花秋月本是两种美好的事物,指代一年中的良辰美景,而诗人为什么用“何时了”而生发感叹?春花秋月,本是美好景物,而对于亡国君主李煜却、勾起他对往事的伤心怀念,更更感到今天的无比凄凉。

这种美景反成为惹人的烦恼,甚至可诅咒的了。

因为他过去的那些快意的享乐生活,大都是同春花秋月联系在一起的。

现在春花秋月年年相似,而昔日欢乐却一去不回,所以他发出哀怨的感叹。

雨霖霖一、背景材料这是宋代词人柳永离开京城,作别恋人,在倾吐深深离愁时,抒发了对自身遭遇的感慨和压抑的愤懑。

柳永(987—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

排行老七,世称柳七,福建崇安人。

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曾以词诣宋相晏殊,因内容风格不为宴殊所喜,失意无聊,流连坊曲,乐工歌伎每得新腔,必求柳永作辞,始行于世,甚至传入禁中。

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戡低唱!”宋仁宗闻而使之落榜,曰:“何要浮名,且去填词。

”由是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改名后,方于景佑元年中进士,历余杭令、盐场大使,终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柳永目睹了都市繁华,熟悉偎红依翠生活,颇多描写太平,歌功颂德之作。

但因长期接触下层,身世穷愁,饱尝羁旅况味,身世之叹与现实的不满亦每融入词中,故作品亦有一定现实意义。

精通音律,善于口语、俗语入词,且工于铺叙,通过大量制作慢词而推动了词的发展,影响广泛,甚至在西夏亦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其词即事言情,融情入景,朴素清丽,音律谐调。

《雨霖霖》为唐教坊曲名。

据《太真外传》载,唐玄宗因安禄山之乱迁蜀,“上至斜谷口,属霖雨弥旬,于栈道中闻铃声,隔山相应。

上既悼贵妃,因采其声为雨霖霖曲以寄恨焉”。

宋人用此曲为新声,遂为词牌名。

二、谋篇立意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为衬托,表达和情人难分难舍的离愁别恨。

仕途失意的仰郁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情调凄恻,哀婉,意致绵密。

三、层次结构上阕:写恋人相别,依依不舍。

开头三句写别时景,地点,节序。

“都门”两句,写词人矛盾心情。

“执手”两句,写恋人的眷念之情,难舍难分。

“念去去”三句,写远别相见无期,离愁之深。

下阕:写别后痛苦,伤情无限。

开头两句,陈述离别情,点明主旨。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虚景实写,明写景,暗写情,名句绝妙。

后四句,写离愁之深,令人神伤,无穷意味。

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

通过不同侧面,层层刻画,步步深入,使得意境全出,出人意料。

四、写作特点1、结构主线分明,层次清晰,前后照应,自然流畅全词以“离情”为线,贯穿全篇,不管写时间和空间,都紧紧围绕它。

以时间而论,先点出“秋天”,后点出“傍晚”,再想到“今宵”,又遥想“经年”,不管时间怎样变化,处处都是只写“离情”。

以空间而论,从送别都门的“长亭”到执手相看泪眼的“兰舟”旁,从墓霭沉沉的“江上”,到晓月残风的“远方”,以及良辰好景虚设的“某地”,空间万变,“离情”不易。

抓住了主线,突出了主题。

将真挚的爱情写得淋漓尽致。

词人表现“离情”,写得层次井然,重点突出。

从离别之前到离别之时,再到离别之后,从环境勾勒到情态刻画再到描摹寂寞,层层刻画,步步深入。

不论勾勒环境,刻画情态,遐想未来,词人都注意把景物染上主观色彩。

或因情造景,借景抒情,或因情而设景,以景传情,从而使情景和谐统一,交相辉映。

全词表达的的离别之痛,作者选择冷落的秋景作衬托,情和景水乳交融,创造了富有诗意的境界。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由于主人公心情暗淡,天容水色便披上了阴影。

“杨柳岸,晓风残月”,主别之后的词人,孤寂冷落,所以选用的景物也孤单冷清,令人望而生寒。

在这些句子里,词人并未写自己如何苦闷。

但从这些景物里,我们已经深深地窥见词人心灵深处的沉痛哀伤。

这种写景,连词人的精神状态都写出来了。

是写景还是抒情?以词中简直不容易分辩出来,总起而论,上阕实写送别,所选景物多实景,是借景抒情;下阕是虚想别后,所选景物多是想象之景,是因情设景。

由此可知,词人写景,完全是为抒情服务的。

是本词达到情景交融的主要原因。

五、重点难点分析1、《雨霖霖》写别离之情,始终与写景交织,且有白描而传神,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寒蝉雨歇,效个送别,不仅捕捉了晚秋景物特色,写出所见、所闻、所感,而且酿造出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和情调。

试想:在树上寒蝉凄惨的叫声里,在暮色苍茫而又冷清的悬象中,送别时面对长亭,该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办。

就在此时,阵阵骤雨,刚刚停歇,心上人作彼此就在天各一方,这时节,动人愁思将如何抒发出来呢“2、烟波暮霭,写船开时的景,千里烟波,愁云弥漫,遥望远天,暮霭沉沉,这又是怎样一种令人肝肠寸断的情景呢?晓风残月,设想酒醒后岸边之景。

这里,“晓风残月”更是依依惜别之情。

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出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

试想,今夜酒醒之时,不见心上之人,只对着岸上的杨柳,晓风轻拂,残月如钩,这情景该是多么令人伤情?无怪有人以此句来代表柳词,就在于它集中了足以触动离愁的意象来淋漓尽致地表现这种无法排遣的愁怀。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指导预习1、朗读全词,疏通文字。

2、补充注音瑾jin樯qiang3、补充注释风流人物:此处指杰出的英雄人物。

念奴娇:词牌名。

后人还用《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作为《念奴娇》的代名词。

乱石:(1)陡峭不平的石壁。

(2)群山。

《释名》:山体曰石。

小乔:吴国乔玄有两个女儿,都美貌出众,人称“二乔”。

大乔嫁给了孙权的哥哥孙策,小乔嫁给周瑜。

唐代诗人杜牧有“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指的曹操筑铜雀台,打算灭吴后将“二乔”掳为已有的典故。

了:“初嫁了,就是刚嫁过去。

了,是衬词,填词时遇到文气不完整处,常加一、二字作衬,并没有实在的意义。

樯橹,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摇船的工具。

这里是以局部代整体的借代修辞方法,用樯橹代全部战船,再引申为整个水军。

有的本子作“强虏”或“狂虏”,那就直指曹操的军队了。

灰飞烟灭,被焚烧成灰和烟飞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军队遭火攻后的惨败。

江月,临照在大江之上的月亮。

4、思考问题(1)这首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怎样体现在词中的?(指导学生看课文提示)(2)应如何去评价苏轼“人生如梦”的感慨?(结合语境)(3)朗读过程注意体会豪放派的特点。

二、作者作品提示苏轼(1036~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地方官。

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执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

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

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健忘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量写的,这时作者47岁,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这首词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时游赤壁所作。

借古代英雄伟绩感叹自身失意,抒发了胸中的怨愤和对人生的感喟。

《念奴娇》,词牌名,念奴为唐天宝中著名歌女,因其音调高亢,遂取为调名,又名《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壶中天》等。

双调,一百字。

三、讲读上片(1)一、二、三句历来被人称道,有谁说说它的好处在哪里?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