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乳酸与运动
运动训练中的血乳酸探析-运动生物化学论文-体育论文

运动训练中的血乳酸探析-运动生物化学论文-体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自1908 年英国剑桥大学Berelius 首次研究乳酸以来,许多研究者都在不断深入研究运动和乳酸,以及乳酸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许多研究表明,测试乳酸能帮助我们阐明和了解运动训练的原理,制订和修改运动训练计划,调节和控制运动训练强度,评定和预测运动训练水平,故乳酸有训练标尺之美称。
随着血乳酸测试方法的不断改进,特别是乳酸分析仪的普及,血乳酸在运动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1 血乳酸的生成与正常值血乳酸是糖酵解的最终产物。
当运动员进行短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主要通过糖酵解来获取能量。
在安静条件下,体内一些组织和细胞,如皮肤上皮细胞、视网膜、睾丸、肾上腺髓质、成熟红细胞、白细胞等均进行强烈的糖酵解,其中尤以皮肤中的糖酵解速度最快;而成熟红细胞几乎全靠糖酵解获得能量。
这些组织、细胞以及运动时骨骼肌内的乳酸,均可迅速进入血液成为血乳酸,所以,在安静状态下,血乳酸总保持一定的水平。
据文献报告:正常人在空腹、休息时动脉血乳酸值为0.4 ~ 0.8 mmol/L ;空腹、休息时静脉血乳酸为0.45 ~1.30 mmol/L.运动训练中经常测试运动员手指末梢或耳垂血乳酸,其正常值为2 mmol/L 左右。
运动员在比赛期、赛前或大运动训练期,血乳酸的安静值比平常训练时高,这是由于赛前紧张,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多,使糖酵解加强的结果。
研究表明,大运动量训练或比赛后,运动员机能下降时血乳酸的安静值也明显高于平时安静值,且与疲劳程度有关。
所以,乳酸的安静值也可反映运动员的机能水平及赛前竞技状态等。
在运动开始时,机体主要利用肌肉内ATP(三磷酸腺苷)、CP (磷酸肌酸)进行供能。
由于ATP(三磷酸腺苷)、CP(磷酸肌酸)贮量少,消耗快,当肌肉中ADP(二磷酸腺苷)、Pi(磷酸)、C(肌酸)增加时,即激活磷酸化酶,使糖酵解过程酶系活性提高,生成乳酸速度加快,以维持ATP 浓度的相对稳定。
[整编连载]血乳酸与现代训练(下)
![[整编连载]血乳酸与现代训练(下)](https://img.taocdn.com/s3/m/bbe7ae0c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55.png)
[整编连载]血乳酸与现代训练(下)速度、耐力训练与血乳酸1 血乳酸耐受能力的训练在400米和800米跑中,提高运动员耐受能力对取得良好的成绩非常重要。
在1500米以上的距离,也需要良好的耐受乳酸的能力。
在训练中进行专项耐力训练时,要使运动员血乳酸值达到较高水平,一般以达到12毫摩尔 /升左右为宜。
在重复训练跑时要维持在这个水平上,采用60秒左右的全力运动,大约可使血乳酸值达到12毫摩尔/升,间歇4-5分钟,使血乳酸从肌肉中转运到血液,消除一部分乳酸,如休息时间不足,则会使乳酸积累而使运动能力减低。
从图2-20中看出,运动员1分30秒的休息时间过短,反复2 -4次运动后,因血乳酸超过12毫摩尔/升,引起酸中毒以致不能持续原来的强度训练;当休息时间增加到4分钟时,乳酸从肌肉转移到血液中并部分消除,血乳酸保持在12毫摩尔/升水平上,这样即可持续原来的训练强度以完成训练。
2 最高乳酸训练与间歇跑进行1分钟左右的超极限量强度间歇跑,或超极限量强度间歇运动,可以使身体获得最大的乳酸刺激,是提高最大乳酸耐受力的有效训练方法。
在训练只由于间歇时间不同,相同的运动量会出现不同的训练效果。
通过对比反复性训练中休息对训练效果的影响,在400Χ4米跑中,恒定的4分钟休息时间最后2次跑的血乳酸下降,而递减休息时间后血乳酸则升高。
3 完成不同距离跑血乳酸测定结果通过对同一运动员完成100-10000米各种段落跑的血乳酸等数值测试来看,100米跑时无氧代谢供能占96%,而血乳酸为32%,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供能占主要成分。
400米和800米跑时无氧代谢供能分别为92%和77%,血乳酸接近。
5000米和10000米跑有氧代谢占主要地位,血乳酸明显下降。
在间歇跑训练中,每次跑少于30秒,肌肉主要通过磷酸原-糖酵解系统供能,如nΧ60米到nΧ300米属于这一类。
在短时间超极限强度训练后,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最佳恢复时间为25秒左右,也有研究资料认为时间会再长一些。
试验一-大强度运动后血乳酸变化

[试验成果纪录]
1min最大负荷前后血乳酸值(mmol/L)
平静血 运动后 运动后 乳酸值 3min值 5min值
运动后7min 值
[试验成果分析]
结合受试者试验前后血乳酸水平旳变化分析 血乳酸指标在评价运动强度及机体旳无氧糖酵解 代谢能力中旳作用。
[试验目旳] 1、学会Lactate-scout便携式乳酸盐分析仪测定血乳 酸旳措施 2、掌握血乳酸旳运动生物化学评估措施及意义
[试验原理] 根据生物电化学分析法进行血乳酸分析
[主要试验设备及试剂] Lactate-scout便携式乳酸盐分析仪、Lactatescout便携式乳酸盐分析仪测试专用试剂条、 Monark-894型功率自行车。
血乳酸测定在运动机能监测与评价中旳作用:在训练时 可经过测血乳酸峰值旳变化掌握运动强度以及运动员代谢 能力旳变化。一定范围内,血乳酸值与运动强度呈正有关, 在以糖酵解供能为主旳运动,运动后血乳酸所到达旳峰值 越高表白糖酵解供能能力越好。
不同运动后血乳酸测定时间 (1)平静时应在上午起床前平静时采样; (2)运动后血乳酸测定应根据不同运动项目而定. ①一般运动强度较低旳运动在运动后20 s左右取样; ②中档强度运动在1—6min取样; ③大强度运动在3—12min取样。在实际测试时,可多选 几次采血时间(如1、3、5、……分钟)间隔采样。
试验一 大强度运动后血乳酸旳变化
[血乳酸简介]
平静及不同运动时血乳酸值:乳酸是糖酵解代谢旳产物, 正常人平静时血乳酸浓度保持在l一2mM,运动时血乳酸旳 变化与所动用旳能量系统有关。以磷酸原系统供能为主旳运 动.血乳酸一般不超出4mM;以糖酵解系统供能为主旳运 动,血乳酸可达15 mM以上;而以有氧氧化系统供能为主 旳运动.血乳酸在4mM左右。
血乳酸在运动训练中的运用与测定-贺戎

大学体育学院《运动生物化学》课程小论文题目: 血乳酸在运动训练中的运用与测定学号:1215090229:雨彪摘要本文通过对从2005年来国体育期刊刊载有关血乳酸在运动训练的应用与测定的论文进行了研究与归纳,分析了血乳酸的概念,乳酸的产生与消除及其意义,血乳酸与运动强度的关系。
训练水平可影响运动后血乳酸浓度。
速度耐力性运动项目的高水平运动员,运动成绩好,同时血乳酸最大浓度值也高;耐力性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在完成相同亚极量运动负荷时,优秀运动员血乳酸值相对较低。
这一特点可用以评定运动员训练水平或选材。
关键词:血乳酸中长跑竞技体育综述前言据研究证明,血液乳酸的含量与运动强度关系密切,血乳酸可作为评定运动强度的生化指标,而且高乳酸的训练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速度耐力素质,增强运动员的耐酸能力。
因此,血乳酸含量的测定,对于从事体育工作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1有关血乳酸的相关理论1.乳酸的产生乳酸是机体进行无氧代时糖醇解的产物,但在不同的运动情况下,都有不同程度的乳酸的生成.[2.]1.1 安静状态下乳酸的生成在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肌细胞糖原或葡萄糖酵解过程生成丙酮酸和还原型辅酶I。
其部分丙酮酸和NADH能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再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只有少量丙酮酸和NADH在细胞质的乳酸脱氢酶(肌型LDHS)催化下,生成乳酸再生的NAD+重新参加糖酵解过程。
所以,安静时正常人体肌乳酸含量约为1毫摩尔/千克湿肌。
1.2短时间极量运动时乳酸的生成在极量运动时.ATP的利用速率最大值可达安静时的几百倍甚至近千倍,大大超过有氧代生成ATP的最大速率。
此时,氧气缺乏,血液供应少,Ⅱ型肌纤维儿乎全被募集,运动时所需的ATP只能通过磷酸原和糖酵解系统供给。
出于人体骨骼肌纤维贮存的ATP,c晗量很少,只能维持最大功率运动10秒钟之久。
所以,在109:钟以上极量运动中.随着ATP、CP的消耗,细胞ADP,AMP,Pi和肌酸的含量逐渐增多,从而激活糖原分解,加快糖酵解速度。
血乳酸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血乳酸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1 前言骨骼肌是人体的主要运动器官,是运动时乳酸生成的主要部位。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氧的供应不足,糖经过无氧酵解生成乳酸,释放出能量,这些能量也正是肌肉运动的直接能源。
运动时,肌肉是生成乳酸最多的地方,通过长时间或大强度的运动,可能使血乳酸因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或组织损伤而升高。
在现代体育运动训练中,血乳酸通常被看成反映运动能力的一种指标,被认为是掌握运动强度、评定身体对训练的适应和预测运动能力等得一个标杆,尤其是在评价耐力素质的最有效的指标。
因此,血乳酸逐渐步入研究者的研究范畴之中,对血乳酸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对当代运动训练,尤其是在耐力素质训练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乳酸的产生与消除2.1 运动时乳酸的产生运动时体内乳酸的增加主要是由骨骼肌产生的。
剧烈的运动消耗大量的ATP,同时产生大量的ADP,造成胞内ATP/ADP比值倒置,使己糖激酶、1,6-二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的活性增加,加快糖生成丙酮酸并伴随NADH的大量产生,导致NAD+/NADH降低,而由于剧烈运动,运动肌肉局部相对缺氧,因此,剧烈运动的肌肉一方面大量产生丙酮酸、NADH,而另一方面又由于胞内相对缺氧,不能及时地氧化产生的丙酮酸,于是丙酮酸的底物作用,NAD+/NADH 比值降低均可使胞内LDH5活性增强,加快催化丙酮酸还原成乳酸,导致运动时体内乳酸的大量增加。
2.2 运动后乳酸的消除运动后的血乳酸水平与运动的强度、持续时间等有关。
而大多数的研究者认为人体内乳酸的消除主要有三种途径:1、在骨骼肌、心肌等组织中转换成二氧化碳和水;2、在肝脏和骨骼肌中重新合成成葡萄糖和糖元;3、在肝脏内合成成脂肪丙氨酸等。
但要注意的是,血乳酸的转换和消除并不是只在运动后产生,而是以不同的方式和转换量贯穿于运动中和运动后。
血乳酸消除的半时反应大约为10-15分钟,恢复到安静时水平为30分钟左右,体能高者比体能低者恢复快。
血乳酸指标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限度地动用糖酵解供能 系统供能的能力 。 随着运 动水平的不断提高 , 界纪录的不断刷新 , 世 体育 运动领 423乳酸耐受 能力训练 :乳酸耐 受能力一般可以通过提高缓 .. 训 域的竞争越来越激 烈。 如今 的运动训练 , 不仅需要科学的训练方法 、 冲能力和肌 肉中乳酸脱氢酶活性来获得 。因此 , 练中要求 血乳酸 合理 的营养保证 , 还需要 良好的心理训练 与训练辅导 。作为训练的 在 1mnl 2r / o L左右 , 重复训练 , 刺激机 体对这一血乳 酸水平适应 , 提 辅助手段 , 生理、 生化指标 的测定与监控得到了广泛重视和应用 , 高缓 冲能力和肌肉中乳 酸脱氢酶活性 。 并 不断显示 出它 的重要作用 。血乳酸是体育科学研究中历史 最长 、 应 43评价运动负荷 . 用最广泛 的指标之一 , 血乳酸指标 的应用 为运 动训练过程提供 了科 运 动后血乳 酸值 升高幅度大 , 表示运 动强度大 ; 通过 一段时 间 学的判断依据和指导。 的训 练, 血乳 酸升高的幅度减少 , 则表明机体对此训练量适应。 黎 郭 2 运动时乳酸 的生成 等人的研究指 出运动后血乳 酸浓 度与无氧耐力运 动成绩有密切 的 乳酸的生成不仅发生在剧烈运动肌 肉缺氧时 , 也发生在氧充足 联系 ; 动后 心率的恢复与乳酸清 除率相 比较 , 运 心率 恢复率可更 确 的状态下 。运动时乳酸生成 的原 因有两种 : 一是短 时间激烈运动 的 切地反 映无氧耐力运动员运动后恢复 的程度 , 李金珠等人指出运 动 开始和结束 , 以亚及量运动的开始 和加速 阶段 , 肉缺 氧使肌糖原 员完成相应 负荷强度后 即刻 至次 日晨 (2小 时后 )血乳 酸和血 尿 肌 1 , 被无氧酵解为乳酸 , 导致乳酸生成增多 ; 二是肌 肉补缺氧时 , 糖酵解 素水平均 高于运动前安 静值 ( 00 )表现 出与负荷强度 和负荷 量 < .1 , 率和有氧氧化速率的不平衡 。少数运动员赛前紧张 , 导致安静时乳 的高度相关 I和个体差异。依 据上述指标及 时更正训 练方案 , 生 结果 酸水平较平时高 , 是由于儿茶芬胺分 泌增加 , 导致糖无氧代谢加强 。 表明 : 血乳酸与血尿素指标 的联合应用能较准确地监测运动员的机 3乳酸的消除 能状态和训练水平 , 从而科学地指导训练 。 人体 内乳酸消除有三条 主要途径 :. a 在骨骼肌 、 心肌等组织 内氧 5训练后恢 复方法对血乳酸浓度恢复的影响 化成二氧化碳 和水 .. 和骨骼肌 内重新合成葡萄糖和糖元 ;. b在肝 c 在 短时间内快速消除疲 劳有 主动性方法和被 动性方法 。被动性方 肝 内合成脂肪 、 氨酸等 。乳酸清除的生物学意义在于 :. 酸在快 法有安静休息 、 丙 a 乳 按摩及物理疗法等 , 主动性方法有整理活动等。 同 不 肌纤维生 成后 , 转移到临近 的慢 肌纤维进行氧化 ;. b通过糖 的异生 方法各有利弊 在优 秀运动员短时间 内快速消 除疲劳方法 的研 究 作用转变为葡萄糖 , 以维持血糖 的水平 ;肌乳 酸不 断释放 入血 , 中,有报道采用 吸高浓 度氧结合按摩能够在短 时间 内快速 消除疲 用 c . 可以改善 肌细胞 内环境和维持糖酵解的供 能速率 。 劳。在次最大运动负荷中 , 吸高浓度氧时血乳酸浓度要 比吸正常空 4血乳酸指标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气明显下降。在 比赛后恢 复期 如何采用有效 的方法消 除乳 酸 , 使机 在运动训练 中,需要结合乳 酸和心率指标共 同评价训练强度。 体快速恢复 的研究被人们所 注 目。许多研究者 采用积极性恢 复手 因为在主要以 A P C T 、P和有 氧氧化供能为主的运动中 , 运动强度 的 段 , 例如运动后按摩 、 桑拿蒸 汽浴 、 运动后补醋等都对乳酸的消除有 增大与血乳酸含量之间并不存在 明显 的线性关系 , 酸的产生量 十 很好的效果 。 乳 分有 限; 而在无氧代谢供能 的大强度运 动中 , 随着运 动强度的逐渐 参考 文 献 增大 , 血乳酸含量也相应提高 , 尤其是运动强度达 到次极限强度 以 [】 1肖国强, 洪友兼 , 梁健. 运动后 过量氧耗 与血 乳酸血糖及 丙氨酸代 上时 , 心率作为评定运动强度 的生 理学 指标 将受 到很大限制 , 时 谢的关 系『. 此 J现代临床 医学生物 工程学杂志,0 0 ( : 5 1 20,3 1 . 6 )7 利用血乳酸含量评定运动强 度是十分有价值 的生理学指标。 教练员 【] 2胡永欣 , 肖国强. 高氧对赛艇运动 员大强度运动后血乳 酸、 吸 酸碱 可针对不同项 目的供能特点 , 应用乳酸和心率指标进行 不同供能 系 度的影响『. J体育学刊 ,0 296: 1 ] 20 , 1 3 . ( 1 统 的针 对 性训 练 。 【】 3 肖国强 , 黄佳 , 卓君 , 吸氧对 大强度运动后红细胞形 态、 邱 等. 血液 41 .评定有氧运动能力 流 变特性的影响f . J 中国运动 医学杂志, 0 ,113 — 0 1 2 22 ( : 4 . 0 )7 我们把个体在渐增负荷 中乳酸拐点定义为“ 个体乳酸阀” 评定 [】 。 4蔡秋. 不同强度恒 负荷运动时的血乳酸变化研 究[. 东教 育学院 J广 ] 无氧能力:A T P c P供能系统能力 的评定循宜于 ( a — . 举重 和田赛 中 学报 ,0 5 5 2 ) . 2 0 ,( 1 : 2 的投跳项 目) : 做功大而乳酸值低 者 , 说明 A T — P C P系统储备高 , 【】 宝爱 , 人 卫 , 佑 子 . 醋 对 力 竭 运 动 后 血 乳 酸 、 氨 、 气 做 5武 王 内藤 补 血 血 功小乳酸值高 , 明 A r — P系统储 备低;. 说 T c I P b糖酵解 能力的主要是 等指标的影响『 . J武汉体 育学院学报, 0 ,12 )1. 1 2 7 1( 1 :1 0 测定最大 血乳 酸值 , 高水平运 动员 的血乳 酸值 越高 , 明运动员机 说 体耐受乳酸能力越高 , 糖酵解动员快 , 多, 供能 肌肉适于参 与剧烈运 动, 即无氧能力较好 ; 反之 , 最大乳酸能力较差 , 即无氧能力较差 。 42 . 制定运动强度 421乳酸阈强度 :个体乳酸阈强度是发展有 氧耐力 的最佳强 .. 度, 其理论依据是 , 用个体乳 酸阈强度进行训练 , 既能使 呼吸和循环 系统机能达到较 高水 平 , 最大 限度地利用有 氧功 能 , 同时又能在能 量代谢中使无氧代谢的 比 例减少到最低程度 。 4. . 2最大乳酸训练 :机体生成乳酸的最 大能力和 机体对它 的 2 耐受能力直接与运动成绩相关 。研究 表明 , 血乳酸在 1—0 m U 22m oL 是最大无 氧代谢训练所 敏感 的范围。 为使运动 中能产生高浓度的乳 酸, 强度和密度要大 , 间歇时间要短 , 练习时间一般要大 于 3 , 0秒 以 12分钟为宜 。以这种练习强 度和时间及 间歇时 间的组合 ,  ̄ 能最大
血乳酸指标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32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0年第4期训练与科研血乳酸指标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 邱 俊运动补糖影响体重的基本要素是热能摄入量与热能消耗量,要想减轻或保持体重,就要控制热能摄入量,使之不超过热能的消耗量。
众所周知,每日摄入的营养素中,能为人体提供热能的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3类,只有这3类营养素提供的总热能大于热能消耗量时,人才会发胖。
因此,吃糖会增加体重的说法是片面的。
由于对糖的认识存在误解,运动员的补糖普遍不足,主食及含糖运动饮料摄入不足是主要原因。
要保证运动员顺利完成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合理、及时的补糖十分重要。
运动前补糖能增加运动员体内肌糖原、肝糖原的储备和血糖的来源,延迟运动衰竭的出现时间。
早餐是运动员上午训练的重要能量基础,若早餐未摄入足够的能量甚至空腹训练,就极易发生疲劳,影响训练质量。
运动中补糖可补充大脑能量供应的不足,提高机体的血糖水平,减少肌糖原的耗损。
训练时,可每隔30-60min补充一次含糖饮料或容易吸收的含糖食物,如面包、蛋糕等。
摄入运动饮料时要少量多次,避免温度过低对胃肠道的刺激。
运动中补糖量一般不大于1g/min。
运动后补糖能加速肌糖原的恢复。
在恢复期,运动员对营养的迫切需求仅仅是运动后的几小时而不是几天,故运动后补糖越早越好,6h内补糖的效果最佳。
建议运动后即刻补糖50g,以后每隔2h补充50-100g,24h内补糖达到9-16g/kg。
此外,运动员应尽量避免进行离心性运动,离心性运动引起的肌纤维损伤会使肌糖原的合成能力受到抑制。
有研究指出,在做离心和向心运动的腿中,运动后即刻补糖,肌糖原的合成速度较为相近;而2天后补糖时,做离心运动的腿中糖原的合成速度明显低于向心运动的腿。
为更好地进行糖的补充,且避免因补糖导致的胃肠道反应,以及由于血糖升高而引起的胰岛素反应,运动营养品越来越偏向于补充FDP(1,6-二磷酸果糖)和低聚糖以及含有它们及一些复合无机盐的运动饮料。
血乳酸与运动训练

血乳酸与运动训练摘要:本文从乳酸的生成机制、血乳酸与运动强度的关系、血乳酸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和乳酸的清除等方面进行阐述,目的在于为训练方法的制定和训练效果的评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血乳酸运动训练乳酸在供能系统中占重要作用,它是糖酵解供能系统的终产物,又是有氧代谢供能系统中重要的氧化基质,还可以在肝内经糖异生途径转变为葡萄糖。
与此同时,乳酸过多对内环境酸碱平衡的影响为负面效应,导致疲劳产生。
因此,运动时乳酸的生成运动后乳酸的消除以及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中血乳酸指标应用成为运动生物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1、运动时乳酸生成机制1.1人体安静时的血乳酸水平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大多数组织依靠有氧代谢途径供能,只有少数组织如表皮、神经、视网膜、肾上腺髓质和血细胞等在有氧时也能进行强烈的糖无氧代谢。
因此,正常人在空腹、休息时血乳酸为1—2mmol/l;运动员在安静时血乳酸水平和正常人并无差异。
但是,有些运动员在比赛或赛前安静时血乳酸可比平时训练高2-3倍,这是由于赛前紧张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多,使糖无氧代谢加强的结果。
1.2运动时乳酸的生成和运动后血乳酸水平骨骼肌是人体主要的运动器官,是运动时乳酸生成的主要部位。
剧烈运动时,体内供氧不足,糖经一系列反应生成乳酸。
运动后血乳酸水平与运动强度、持续时间、各器官的代谢机能有关。
根据能量代谢的特点,1-3min的高强度运动血乳酸可达到最高水平。
2、血乳酸与运动强度正常人安静状态时血乳酸浓度在2mmol/l以下,运动员血乳酸安静值与正常人无差异。
运动时血乳酸浓度的变化与运动强度有关。
在超过数秒的极限运动中,随着atp、cp的消耗,细胞内adp、amp、磷酸和肌酸的含量逐渐增多,它可以激活糖原分解,使糖酵解速度大大加快,约在运动30-60秒达最大速度。
肌乳酸的迅速增多,最高可达32mmol/l,直到运动结束。
长时间次最大强度运动时,运动肌的能量主要由糖、脂肪的有氧代谢提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乳酸与运动单梓松(广东第二师范学院,12体教C班)摘要: 根据有关资料就训练时不同运动强度时血乳酸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提高人体耐力最大血乳酸浓度能力的方法。
以提高抗疲劳能力和运动成绩,指导运动实践。
从乳酸与肌肉的能量代谢;血乳酸的测试方法;血乳酸在训练中的应用等方而,阐述了乳酸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为科学训练实践配置合理的运动处方,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运动;血乳酸;科学训练;运动强度血乳酸是体育科学研究中历史最长,应用最广泛的指标之一。
随着竞技体育水平的高速发展,运动成绩不断冲击人们所预计的“生理界限”除了运动技术的完善,运动器械、场地条件的改进因素外,人体运动能力的提高是造成这个现象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与运动有关的各器官系统中,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运动器官与运动能力的关系最为密切然而有研究表明,20年来世界优秀运动员每千克体重的心脏容积和最大吸氧量等指标并无明显变化。
显然,对于高水平的运动员来说,其竞技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循环呼吸系统功能的改善,而骨骼肌代谢能力的提高很可能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能反映骨骼肌代谢情况并能合理的制定训练方法,掌握适宜强度,评价训练效果和进行机能评定最适用的指标,仍然是血乳酸。
一、乳酸与肌肉的能量代谢1. 运动时乳酸的生成骨骼肌是人体主要的运动器官,是运动时乳酸生成的主要部位。
剧烈运动时,体内供氧不足,糖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乳酸。
在这个过程中,一分子葡萄糖可以转变为二分子乳酸,并释放能量,这些能量由ADP接受生成AT P, ATP是肌肉运动的直接能源。
乳酸在供能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是糖酵解供能系统的终产物,是有氧代谢供能系统的重要氧化基质,还可以在肝内经糖的异生途径转变为葡萄糖。
与此同时,乳酸过多对内环境酸碱平衡的影响又成为负而效应,导致疲劳发生。
2. 人体安静时和运动后血乳酸水平2.1 人体安静时的血乳酸水平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大多数组织依靠有氧代谢途径供能只有少数组织,如表皮、神经、视网膜、肾上腺髓质和血细胞等在有氧时也能进行强烈的糖无氧代谢。
因此,正常人在空腹、休息时静脉血乳酸为0.45~1.30mmol/L;运动员在安静时血乳酸水平和正常人并无差异。
但是,有些运动员在比赛期或赛前,安静时血乳酸可比平时训练日高2}3倍,这是由于赛前紧张,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多,使糖无氧代谢加强的结果。
比如摔跤运动员在训练期安静血乳酸值为1 mmol/L。
2.2 运动后的血乳酸运动后的血乳酸水平与运动强度、持续时间、各器官的代谢机能有关。
根据能量代谢的特点,1~3 min的高强度运动血乳酸可达到最高水平。
如:湖北省赛艇运动员测试仪上累计时间相同的全力运动后的血乳酸值、不同距离赛跑后和不同距离自由泳比赛后的血乳酸值见表1~表3。
表1表2表32.3 体内乳酸的清除人体内乳酸转换有3条途径:①在骨骼肌、心肌等组织内氧化成CO2和水; ②在肝和骨骼肌内重新合成葡萄糖和糖元;③在肝内合成脂肪丙氨酸等。
乳酸清除的生物学意义在于①乳酸在快肌纤维生成后,转移到临近的慢肌纤维进行氧化;②通过糖的异生作用转变为葡萄糖,用以维持血糖的水平; ③肌乳酸不断释放入血,可以改善肌细胞内环境和维持糖酵解的供能速率。
血乳酸清除的半时反应大约为15-20min,恢复到安静水平为30min左右,体能高者比体能低者恢复快。
因此可测定运动后乳酸半时反应来评定运动机能状态和训练水平。
二、血乳酸的测试方法1. 运动中血乳酸浓度的变化人体运动时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血乳酸也逐渐增加,在轻负荷运动时血乳酸值不是很高,随着强度平缓上升,当负荷强度超过一定水平时血乳酸会急剧上升(约最大强度的80% ~90%)提示糖酵解活动明显加强有人在实验条件下用逐步增加强度的方法得出:当血乳酸浓度达到4mmol/ L时乳酸呈线性增加,这个非线性上升点的血乳酸值,称为无氧阂。
但是事实上,对于不同运动项口和不同的运动员个体,每个人都有血乳酸动力学变化特点,因此又有人提出了个体无氧阈的概念。
2.乳酸无氧闭的测试方法首先应选择运动员所从事的或符合本人运动动作特点的项目进行测试,这样有利于反映运动员的实际能力。
2.1多级递增负荷实验一般应有3~4级强度,起始负荷一般为80%最大强度,要求第一负荷强度的血乳酸在4mmol/L以下;然后逐级递增,血乳酸4~12mmol/L间有2级负荷;12mmol/L以上有1级负荷(即最后一级为全力)。
最后绘出乳酸速度曲线图。
具体方法:运动员可用:3 x400m跑(80%}85%), 2x400m跑(90%), 1x400m跑(95%), 1 x400m跑100%);游泳中短距离为:3x200m (80%}85%), 2x200m (90%),1 x200m (95%), 1 x200m (100%),游泳长距离为:1 x400m (80%}85%), 1 x400m (90%),1x400m (95%), 1x400m (100%)。
2.2 两点法实验要求在4} 12mmol/L之间选两极强度,测出血乳酸后,在血乳酸的速度曲线图上连接两点画出一条直线,通过两点之间的延长线找到4—12mmol/L所对应速度。
2.3一点法实验只测运动员完成某一强度后的血乳酸,也可以帮助选择训练强度和评定机能;一点法还常用于测验赛和比赛,它可反映运动员某个项目的最大血乳酸值,对诊断运动员的无氧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三、血乳酸值在训练中的运用1.机能诊断1.1评定有氧能力可通过多级负荷实验和两点法做出的血乳酸-速度曲线来评定运动员所具有的有氧能力。
当血乳酸达到4mmol/L时所对应的速度越高,说明有氧能力越强。
另外,通过同等条件的第二次测试,在记录成绩的同时,检查血乳酸的变化,如果4mmol/L时所对应的速度越高了,说明该运动员有氧能力提高了,如果4mmol/L时所对应的速度下降了,说明该运动员有氧能力下降了。
1.2评定无氧能力(包括两方面)(1)ATP-CP系统能力的评定(适宜于举重和田赛中的投跳项目):做功大而乳酸值低者,说明ATP-CP系统储备高,做功小乳酸值高,说明ATP-CP系统储备低。
(2)糖无氧代谢能力的评定:主要是测定最大血乳酸值,高水平的运动员,血乳酸值越高说明运动员机体耐受乳酸能力越高,肌肉适于参与剧烈运动,即无氧能力较好,反之,最大乳酸能力较差即无氧能力较差。
1.3预测成绩直线法。
运动员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血乳酸-速度曲线发生了变化(如:右移),要想知道该运动员此时所能创造的最好成绩,只需将该曲线延伸至本人以往的最大乳酸血乳酸处,其所对应的速度,即为该运动员具有的最大速度能力。
四、血乳酸和速度耐力训练1.血乳酸与有氧训练大量研究证明,有氧训练中训练强度必须使身体受到适当的刺激。
血乳酸达4mmol/L 稳态浓度最合适,比7-9mmol/L更有利于提高有氧能力。
训练实践中,普遍采用血乳酸为4mmol/L时的速度来进行有氧训练。
以此速度练习可使人体有氧功能系统处于最大的负荷状态。
实践也证明了它是有效的。
一般可采用较长时间的运动,或短间歇的反复运动。
由于血乳酸为4mmol/L时所对应的速度可发生变化,在训练期应经常测试血乳酸,以修正有氧训练速度。
2.血乳酸与有氧无氧混合训练有氧无氧混合训练适宜速度的确定:实际训练中,多采用一组有氧负荷(血乳酸达4mmol/L时的对应速度)和一组无氧负荷(血乳酸达10mmol/L时的对应速度)交替进行。
有氧、无氧混合训练有利于完成较大的负荷量加大训练密度。
并且在无氧训练后进行有氧练习,还可促进血乳酸在心、肝和肾的氧化利用,有利于进行下一组的无氧练习。
3. 血乳酸与无氧训练糖无氧代谢生成乳酸的最大能力和机体的最高耐受能力直接与运动成绩有关。
提高机体对乳酸的耐受力对400 -800m中长跑,100-400m游泳等项目的运动员尤为重要。
研究认为,血乳酸在12-20mmol/L是最大无氧代谢训练最敏感的范围,其主要方法是:1min左右的全力运动使血乳酸达12mmol/L休息4-5min待血乳酸有一定程度恢复后,又进行下一次训练,使血乳酸重新升至12mmol/L。
如此重复几次,机体在较长时间耐受高水平血乳酸刺激的同时能够提高机体对乳酸的耐受力。
五、血乳酸对运动强度的影响早在1976年前东德的M}l}就发表了血中乳酸与运动强度关系的研究成果,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日益深人,人们运用这一指标来指导运动训练,控制运动强度,进行机能评定等。
Hubbecrd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显迹实验表明乳酸的产生是由于运动强度而致。
C·Anabass 等认为,乳酸的产生和积累效率主要取决于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
本文对有氧耐力训练、亚极量强度训练和超极量强度训练对血乳酸动态的影响进行分析。
1. 有氧耐力训练对血乳酸指标的影响在耐力训练中,过去常用VO2 max来评定训练效果,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用血乳酸指标进行评价的精确性更高。
从表4中可见,一般受试者耐力训练4-16周后,VO2max变化为7%,血乳酸的变化为16%,而一个优秀运动员经14周耐力训练后,VO2max没有变化,但血乳酸变化为5%,因此耐力练的成绩同血乳酸有很大关系,表5也充分说明这个问题。
有人认为进行耐力训练的人与没有进行耐力训练的人最大差异在于乳酸开始积累时的运动强度。
表4表5Fox通过研究发现,非运动员在65 % VO2max时身体中就开始积累乳酸了,而长跑运动员则要到80%VO2max才开始积累乳酸,世界上跑得最快的男子马拉松运动员特莱克·克莱顿的成绩是2小时8分33秒,在运动负荷为86% VO2max时身体中也无很多的乳酸,而86% VO2max时正是他打破纪录的那次跑中的平均负荷。
研究表明,人体从安静状态到运动状态,当运动强度逐渐增加到某种强度时,血乳酸浓度急剧上升(无氧阈),关于乳酸阈值,近年来又有不同观点,首先血乳酸的增加是否有一个急剧增加的界限,其次,阈值大小客观上存在着测定困难、以及测定方法的不同得出不一致的结果问题,这些都是争论的焦点。
现已证明,乳酸阈浓度为4mmoL/L,这个指标是目前世界上流行的一种控制训练强度的科学指标。
一般说,运动中强度控制在血乳酸4mmoL/L以下时可以提高有氧氧化系统供能能力,称为乳酸无氧阈训练,近年来联邦德国的大量研究认为,在耐力训练中运动强度要使身体达到一个适当的刺激,虽然不同的个体无氧阈值不同,范围在血乳酸2.0-7 .5mmol/L,但在耐力训练中,认为血乳酸达到4mmL/L稳定的浓度最合适,比7-9mmL/L更有利于有氧耐力的提高。
因为在这样的强度水平运动20 - 20分钟血乳酸浓度不会进一步提高。
在进行耐力训练时还可找出个人最合适的乳酸水平,并将与此相对应的练习强度称为“个体无氧阈”,以此来掌握运动强度,人们发现用无氧阈强度训练的运动员,能以较少的生理代价获得更大的训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