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潢川七中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练(5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潢川七中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练(5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潢川七中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练(5

河南省信阳市潢川七中2016届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练(5

月月考)(解析版)

1.为了检验某化合物中是否含有+4NH 、-24SO 、Fe 2+和结晶水,设计了下列操作步骤:①

取少量该化合物加热,发现试管口处有液体,该液体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②另取少量该化合物溶于水中,滴加少量的氯水,再加入KSCN 溶液,有血红色出现;③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盐酸,没有现象,再加入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④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浓的NaOH 溶液,微热有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产生,同时也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②中的现象说明一定有Fe 2+

B.为了检验-24SO ,可以将③中的试剂换为HNO 3酸化的Ba(NO 3)2

C.通过上述实验可确定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H 4)2Fe(SO 4)2·6H 2O

D.④中的沉淀长时间放置会变成红褐色沉淀

【答案】D

【解析】①中的现象只能说明该化合物含有结晶水;②中的现象则只能说明该化合物中含有

Fe 2+或Fe 3+;③中的现象说明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24SO 但如果用HNO 3酸化的Ba(NO 3)2,则

-23SO 也会产生此现象,不能说明该化合物中含-24

SO ;④中的现象说明该化合物中含Fe 2+、+4

NH ,沉淀应为Fe(OH)2,Fe(OH)2极易被空气中的O 2氧化成红褐色沉淀Fe(OH)3。通过以上现象,只能确定该化合物中含Fe 2+、+4NH 、-24SO 和结晶水,不能确定其化学式。故只有D

正确。

2.物质的量相同的下列溶液中,含粒子种类最多的是()

A.CuSO 4

B.Mg(NO 3)2

C.KH 2PO 4

D.NaCl

【答案】C

【解析】KH 2PO 4====K ++-42PO H -42PO H +H 2O====H 3PO 4+OH -,-42PO H

H +

+-2

4HPO -24HPO H ++-

34PO 3.比较MnO 2和CuO 对H 2O 2分解反应的催化能力大小的实验中若催化剂的质量均控制在0.1g ,6%

的H 2O 2溶液均取5 mL ,可选择的实验装置是( )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B中长颈漏斗的下端太短容易造成产生的气体逸出,C装置中的量筒的体积太小,不方便实验,所以答案选D。

考点:考查对实验装置的判断

4.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清洁、廉价、强劲、可再生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3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

①温室效应②二氧化硫的排放③白色污染④碳氢化合物的排放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煤的燃烧的减少,可大大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气体的排放,所以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但不能减少白色污染和碳氢化合物的污染。答案选A。

考点:大气污染

5.某有机物化学式为C5H10O,它能发生银镜反应和加成反应,若将它与H2加成,所得产物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A.(CH3)3CCH2OH B.(CH3CH2)2CHOH

C.CH3(CH2)2CH(CH3)OH D.CH3CH2C(CH3)2OH

【答案】A

【解析】由题意知该物质的饱和的一元醛,—CHO加氢后为—CH2OH,只有A项符合要求6.盐酸与过量铁粉的反应,若有CH3COONa(s,适量)介入,则有

A. 反应速率减缓

B. 产生氢气的总量不变

C. 溶液的pH减小

D. 溶液中c(OH-)减小

【答案】AB

【解析】

试题分析:Fe与盐酸反应的实质为Fe+2H+═Fe2++H2↑,CH3COONa固体与盐酸反应生成弱电解质CH3COOH,溶液H+离子浓度降低,但不改变氢离子的物质的量A.溶液H+离子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缓,故A正确;B.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不改变,所以产生氢气的总量不变,故B 正确;C.溶液H+离子浓度降低,溶液的pH增大,故C错误;D.溶液H+离子浓度降低,溶液中c(OH-)增大,故D错误;故选:AB.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明确反应的实质及氢离子的浓度减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温度下,1mol/L氨水溶液与0.5mol/L氨水溶液中C(OH-)之比是2:1

B.0.1mol/LNH4Cl溶液中C(Cl-)=C(NH4+)

C.向0.1mol/LNaN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使溶液PH=5,此时混合液中C(Na+)=C(NO3-)

D.向CH3COONa溶液中加入适量CH3COOH,使混合液的PH>7,此时混合液中C(CH3COOH) >C(CH3COO-)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NH3·H2O属于弱碱,溶液越稀,越促进电离,c(OH-)之比不等于2:1,故错误;B、NH4Cl属于强酸弱碱盐,NH4+水解,因此c(Cl-)>c(NH4+),故错误;C、两者不反应,c(Na+)=c(NO3-),故正确;D、CH3COOH少量,溶液的pH>7,此时溶液中C(CH3COO-)>c(CH3COOH),故错误。

考点: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等知识。

8.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的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A.装置①可用于验证Na与H2O反应是否放热

B.装置②可用于比较Na2CO3与NaHCO3的稳定性

C.装置③中X若为CCl4,可用于吸收NH3或HCl,并防止倒吸

D.装置④可用于干燥、收集NH3,并吸收多余的NH3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若Na与水反应放热,则则会使具支试管内的空气体积膨胀,是U型管内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因此装置①可用于验证Na与H2O反应是否放热,正确;B.若要证明二者的稳定性的大小,应该把NaHCO3放在外管,把Na2CO3放在内管,所以装置②不可用于比较Na2CO3与NaHCO3的稳定性,错误;C.由于HCl和NH3极容易溶于水,若直接通入水中,会由于气体在水中溶解,会导致导气管内的气体压强减小,从而引发倒吸现象,若直接通入CCl4,则NH3或HCl不能在该试剂溶解,气体上升,溶解在水中,同时也防止了倒吸现象的发生,因此装置③中X若为CCl4,可用于吸收NH3或HCl,并防止倒吸,正确;D.氨气密度比空气小,与碱不能发生反应,由于非常容易溶于水,所以在水面上导管末端安装应该倒扣的漏斗来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故装置④可用于干燥、收集NH3,并吸收多余的NH3,正确。

考点:考查实验装置和实验目的的关系的知识。

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SO2 2ClO-+SO2+H2O=2HClO+SO32-

B.向Fe2(SO4)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H2S Fe3++H2S=Fe2++S↓+2H+

C.向FeBr2中通入等量Cl2 2Fe2++2Br-+2Cl2=2Fe3++Br2+4Cl-

D.Fe(OH)3和HI的反应 Fe(OH)3+3H+=Fe3++3H2O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HClO能把SO32-氧化为SO42-,故A错误;向Fe2(SO4)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H2S 2Fe3

++3H

2S=2FeS↓+S↓+6H +,故B错误;氯气先氧化2

Fe+,再氧化Br-,向FeBr2中通入等量

Cl2 2Fe2++2Br-+2Cl2=2Fe3++Br2+4Cl-,故C正确;3

Fe+能氧化I-,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含有大量的游离态的硅,纯净的硅晶体可用于制作计算机芯片

B.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可用作木材防腐剂

C.水泥、玻璃、水晶都是硅酸盐制品

D.二氧化硅不与任何酸反应,可用石英制造耐酸容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自然界中的硅通常以二氧化硅和硅酸盐化合态的形式存在,没有游离态的硅,错误;B、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外观象水一样,具有防腐作用,正确;C、水晶是二氧化硅,属于氧化物,不是硅酸盐,错误;D、常温下二氧化硅可与氢氟酸反应,常用用氢氟酸雕刻玻璃,错误。

考点: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11.实验室用NaCl固体配400 mL 1.0 mol/L NaCl溶液,下列判断不对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取NaCl固体23.4 g

B.应选用500 mL的容量瓶来配制此溶液

C.在转移操作中不慎将溶液洒到容量瓶外面,应该重新配置溶液

D.加蒸馏水至离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定容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实验室没有400ML的容量瓶,所以不能称23.4g,所以A错误。

考点:试验。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入蒸馏烧瓶液体中

B.NH3溶于水能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

C.含有Mg2+、Cu2+、Fe2+和Na+的四种氯化物溶液,只用NaOH溶液不能鉴别开

D.标准状况下4.48 L CO2气体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经充分反应,剩余气体在相同条件下的体积是2.24 L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温度计水银球要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不能插入蒸馏烧瓶液体中,错误;B、氨气溶于水变成一水合氨,所以电解质是一水合氨不是氨气,错误;C、铜离子和亚铁离子有颜色,镁离子能生成沉淀,钠离子没反应,能鉴别开,错误;D、正确。

考点:试验。

13.某烃的结构简式为,分子中含有四面体结构的碳原

子数为a ,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碳原子数最多为b ,一定在同一平面内的碳原子数为c ,则a 、b 、c 分别是

A 、4、3、5

B 、 2、5、4

C 、4、3、6

D 、4、6、4

【答案】C

【解析】只有苯环碳原子才是四面体,所以a =4。碳碳三键是直线型结构,所以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氢原子有3个。碳碳双键是平面型结构,所以位于同一平面上的碳原子是6个,答案选C 。

14.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 2、N 2O 4、NO 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3.36 L O 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

加入5 mol·L -1NaOH 溶液至Cu 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是

A .60 mL

B .90 mL

C .120 mL

D .45 mL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NO 2、N 2O 4、NO 的混合气体,与3.36LO 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纵观整个过程,由电子转移守恒,可知Cu 提供电子等于氧气获得的电子,即Cu 提供电子为:

422.4L/mol 3.36L =0.6mol ,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至Cu 2+恰好完全沉淀,沉淀为Cu (OH )2,由电荷守恒可知,Cu 提供电子物质的量等于氢氧化铜中氢氧根的物质的量,故n (NaOH )=0.6mol ,因此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5mol/L

0.6mol =0.12L=120mL ,答案选C 。 考点:考查铜与硝酸反应的计算

15.某无色澄清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Na +、Cu 2+、Ba 2+、Fe 2+、SO 42-、Cl -、

Br -现取部分溶液依次进行如下实验:

①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加入CCl 4振荡,静置后CCl 4层呈橙红色,用分液漏斗分液; ②向分液后的水溶液中加入足量硫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③过滤后将滤液分为两份,向一份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大量沉淀;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 .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Ba 2+、Br -、Fe 2+

B .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存在Cl -、Na +、SO 42-

C .原溶液一定显中性

D .原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Ba 2+、Fe 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无色澄清溶液中一定不含Cu 2+、Fe 2+;①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加入CCl 4振荡,静

置后CCl 4层呈橙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Br -,氯气与Br -反应生成的溴单质在四氯化碳中为

橙红色;②向分液后的水溶液中加入足量硫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钡

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不含SO 42-;③过滤后将滤液分

为两份,向一份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大量沉淀,该白色沉淀为氯化银,但在①中加入的氯水中含有氯离子,所以不能判断原溶液中含有氯离子。A 、亚铁离子一定不存在,错误;B 、硫酸根离子一定不存在,氯离子、钠离子无法确定,错误;C 、一定存在的离子是钡离子、溴离子,可能存在氯离子、钠离子,都是强酸强碱的离子,所以溶液一定呈中

性,正确;D 、原溶液中一定存在钡离子,一定不存在亚铁离子,错误,答案选C 。 考点:考查溶液中离子的鉴定

16.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完成以下填空:

A . B. C . D .

属于阳离子结构的粒子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A 粒子的半径________B 粒子的半径(填“>”、“<”或“=”)。

(2)有机物M 经过太阳光光照可转化成N ,转化过程如下:

ΔH = +88.6 kJ ·mol -

1 则M 、N 相比,较稳定的是____________。

(3) 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 mol 水蒸气放出热量241.8 kJ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定温度下在某定容容器中发生反应:2A(g)+3B(g)2C(g),开始时,A 的浓度为2

mol ·L -1,B 的浓度为4 mol ·L -1,2 min 后,A 的浓度减少0.8 mol ·L -1,则

① v(B)=____________,v(C)=__________。

② 在2 min 末,C 的浓度是__________,B 的浓度是____________。

【答案】(1)B > (2) M (3)H 2(g)+12

O 2(g)===H 2O(g) ΔH =-241.8 kJ ·mol -1 (4)①v (B )=0.6mol/(L .min ),v (C )=0.4 mol/(L .min );②c (C )=0.8mol/L ,n (B )=2.8mol/L

【解析】

试题分析:(1)A 表示F -,B 表示Mg 2+,C 表示Na 原子,D 表示Al 原子,故属于阳离子结构的离子是B ,A 和B 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因此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A 的半径>B 的半径;

(2)物质的能量越高,越不稳定。由于M 吸收热量生成N ,因此N 的能量高于M ,故M 更稳定;

(3)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 mol 水蒸气放出热量241.8 kJ ,对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 2(g)+12

O 2(g)===H 2O(g) ΔH =-241.8 kJ ·mol -1; (4)①

2A(g)+3B(g)2C(g)

起始浓度(mol ·L -1) 2 4 0

转化浓度(mol ·L -1) 0.8 1.2 0.8

2min 末浓度(mol ·L -1) 1.2 2.8 0.8

111

min 6.0min

22.1)(c B ---??=?==L mol L mol t B )(ν;

111

min 4.0min

28.0)(c C ---??=?==L mol L mol t C )(ν; ②2min 末,C 的浓度为0.8 mol ·L -1,B 的浓度为2.8 mol ·L -

1。

考点:考查核外电子排布,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化学速率的计算。

17.(12分)A 、B 、C 、D 、E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 元素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A 与C ,B 与D 分别同主族; B 、D 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是A 、C 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的2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上述元素组成的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填字母编号)。 a .A 2B b .DB 2 c .AE d .C 2DB 3

(2)D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化合物CBA 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 ;化合物C 2B 中两种离子的半径大小关系为 > (填离子符号)。

(3)实验室中欲选用下列装置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E 2气体。

①实验中应选用的装置为 (按由左到右的连接顺序填写); ②装置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2分)

(1)b (2分)

(2)第3周期ⅥA 族(2分) 离子键、共价键(2分,少一个只给1分)

O 2-、Na +(各1分,顺序错不给分)

(3)AFEB (2分,顺序错不给分)

MnO 2+4HCl (浓) △

MnCl 2+Cl 2↑+2H 2O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A 元素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则A 为H 元素,A 与C ,则C 为Na 元素,B 与D 分别同主族;B 、D 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是A 、C 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的2倍,则B 、D 分别为O 、S 元素,A 、B 、C 、D 、E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E 为Cl 元素。

(1)a 、A 2B 为H 2O ,属于弱电解质,错误;b 、DB 2为SO 2,属于非电解质,正确;c 、AE 为

HCl,属于电解质,错误;d、C2DB3为Na2SO3,属于电解质,错误。

(2)D元素为S,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3周期ⅥA族;化合物CBA为NaOH,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离子键、共价键;化合物C2B为Na2O,含有的两种离子为Na+、O2 ̄,电子排布相同,原子序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O2 ̄半径大于Na+半径。

(3)实验室用MnO2与浓盐酸加热制取Cl2,发生装置为A,制取的Cl2中含有HCl和水分,所以连接F除去HCl,再连接E除去水分,最后连接B,收集Cl2并处理尾气,故选用的装

置依次为:AFEB;装置A中MnO2与浓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

+Cl2↑+2H2O

考点:本题考查元素的推断、基本概念、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8.硼镁泥是硼镁矿生产硼砂(Na2B4O7·10H2O)时的废渣,其主要成分是MgO,还含有CaO、Al2O3、Fe2O3、FeO、MnO2、B2O3、SiO2等杂质。以硼镁泥为原料制取的七水硫酸镁在印染、造纸和医药等工业上都有广泛的应用。硼镁泥制取七水硫酸镁的工艺流程如下:

(1)滤渣A能溶于氢氟酸,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滤渣B中含有不溶于稀盐酸的黑色固体,则滤渣B含有的成分有,加MgO并煮沸的目的是

(3)写出加NaCl0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趁热过滤的目的是

(5)因B2O3溶于硫酸,所以此法制备的七水硫酸镁含有少量硼酸(H3BO3),硼酸与NaOH溶液反应可制得硼砂,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失去结晶水的硼砂与金属钠、氢气及石英砂一起反应可制备有机化学中的“万能还原剂—— NaBH4”和另一种钠盐,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SiO2 + 4HF =SiF4↑+ 2H2O;

(2)Fe(OH)3、Al(OH)3、MnO2;调节溶液的pH,促进Al3+、Fe3+水解生成沉淀而除去;(3)Mn2++ClO-+H2O=MnO2↓+2H++Cl-、2Fe2++ClO-++2H+=2Fe3++Cl-+H2O;

(4)防止MgSO4在温度低时结晶析出;

(5)4H3BO3+2NaOH+3H2O=Na2B4O7·10H2O;Na2B4O7+16Na+8H2+7SiO2=4NaBH4+7Na2SiO3。【解析】

试题分析:向废渣M中加硫酸时SiO2不溶解,滤渣A为SiO2,NaClO具有氧化性,能将Fe2+氧化为Fe3+,加入氧化镁,调节pH可以查到Fe(OH)3、Al(OH)3生成沉淀,则沉淀B中除MnO2外还含有Fe(OH)3、Al(OH)3,加热煮沸的主要目的是促进Al3+、Fe3+水解,由于CaS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而MgSO4在温度较高时易溶于水,趁热过滤利于分离硫酸钙和硫酸镁,并防止MgSO4在温度低时结晶析出,所以过滤Ⅲ需趁热过滤,过滤得到的沉淀C为CaSO4?2H2O或CaSO4,滤液中主要含硫酸镁,然后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

MgSO 4?7H 2O 。

(1)滤渣A 中含有二氧化硅,能溶于氢氟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 2 + 4HF =SiF 4 ↑+ 2H 2O ,故答案为:SiO 2 + 4HF =SiF 4 ↑+ 2H 2O ;

(2)根据上述分析,滤渣B 中含有不溶于稀盐酸的黑色固体是二氧化锰,滤渣B 中含有Fe(OH)3、Al(OH)3、MnO 2;加MgO 并煮沸的目的是调节溶液的pH ,促进Al 3+、Fe 3+水解生成沉淀而除去,故答案为:Fe(OH)3、Al(OH)3、MnO 2;调节溶液的pH ,促进Al 3+、Fe 3+水解生成沉淀而除去;

(3)NaClO 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将溶液中的Mn 2+氧化成MnO 2,将Fe 2+氧化为Fe 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 2++ClO -+H 2O=MnO 2↓+2H ++Cl -,2Fe 2++ClO -++2H +=2Fe 3++Cl -+H 2O ,故答案为:Mn 2++ClO -+H 2O=MnO 2↓+2H ++Cl -、2Fe 2++ClO -++2H +=2Fe 3++Cl -+H 2O ;

(4)趁热过滤的目的是防止MgSO 4在温度低时结晶析出,故答案为:防止MgSO 4在温度低时结晶析出;

(5)硼酸与NaOH 溶液反应可制得硼砂(Na 2B 4O 7·10H 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 3BO 3+ 2NaOH + 3 H 2O = Na 2B 4O 7·10H 2O ,失去结晶水的硼砂与金属钠、氢气及石英砂一起反应可生成NaBH 4和另一种钠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另一种钠盐为硅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 2B 4O 7+16Na+8H 2+7SiO 2=4NaBH 4+7Na 2SiO 3,故答案为:4H 3BO 3+ 2NaOH + 3 H 2O = Na 2B 4O 7·10H 2O ;Na 2B 4O 7+16Na+8H 2+7SiO 2=4NaBH 4+7Na 2SiO 3。

考点:考查了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的相关知识。

19.为探究H 2O 2、SO 2、Br 2氧化性强弱,某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i .打开A 中分液漏斗活塞,滴加浓

硫酸

A 中有气泡产生,

B 中红棕色溴水褪色,

C 中有白色沉淀 ii .取C 中沉淀加入盐酸

C 中白色沉淀不溶解 iii .打开B 中分液漏斗活塞,逐滴

滴加H 2O 2 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H 2O 2溶液,一段时间后,混合液逐渐变成红棕色

(1)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甲同学通过C 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氧化性:H 2O 2>SO 2.

①乙同学认为不能得出此结论,认为在滴加浓硫酸之前应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 .

②丙同学认为还应该在B 和C 之间增加洗气瓶D ,D 中盛放的试剂是 .

③iii中滴入少量H2O2没有明显变化.提出假设:

观点1:H2O2的量少不能氧化Br-

观点2:B中有未反应的H2SO3

为验证观点2,应进行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4)通过上述全部实验,得出结论:H2O2、SO2、Br2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答案】(1)Na2SO3(固)+H2SO4(浓)=Na2SO4+SO2↑+H2O.(2)①打开弹簧夹,通入N2,待排净装置内

空气后,关闭弹簧夹.②CCl4(苯或饱和NaHSO3溶液).(3)取少量滴加H2O2溶液前的B中溶液于试管中,加热,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4)H2O2>Br2>SO2.

【解析】

试题分析:(1)在A中浓硫酸与Na2SO3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S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SO3(固)+H2SO4(浓)=Na2SO4+SO2↑+H2O.①由于在装置中含有空气,空气中的氧气和SO2在溶液中也会发生反应将其氧化,所以乙同学认为不能得出此结论,认为在滴加浓硫酸之前应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打开弹簧夹,通入N2,待排净装置内空气后,关闭弹簧夹;

②由于溴单质有挥发性,溴单质也可以将SO2氧化产生同样的实验现象,所以丙同学认为还应该在B和C之间增加洗气瓶D来除去挥发的溴蒸气,D中盛放的试剂是CCl4或苯或饱和NaHSO3溶液;由于H2SO3不稳定,受热容易分解产生有漂白性的SO2,所以为验证观点2,应进行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取少量滴加H2O2溶液前的B中溶液于试管中,加热,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4)物质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强制弱规律.所以通过实验得出结论:H2O2、SO2、Br2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2O2>Br2>SO2.

考点:S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20.三氯化碘(ICl3)在药物合成中用途非常广泛,其熔点33℃,沸点:73℃。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制取ICl3。

(1)仪器a 的名称是_____。

(2)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漂白精固体[主要成分为Ca(ClO)2]和浓盐酸,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装置B可用于除杂,也是安全瓶,能监侧实验进行时装置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________。

(4)试剂X为___________

(5)氯气与单质碘需在温度稍低于70℃下反应.则装置D适宜的加热方式为__________。

【答案】(1)蒸馏烧瓶(2分);(2)Ca(ClO)2+4HCl(浓)=CaCl 2+2Cl 2↑+2H 2O (3分);

(3)吸滤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2分);(4)碱石灰(2分);(5)水浴加热(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图示可知仪器a 的名称是蒸馏烧瓶;(2)漂白精固体[主要成分为Ca(ClO)2]和浓盐酸混合发生反应制备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lO)2+4HCl(浓)=CaCl 2+2Cl 2↑+2H 2O ;(3)装置B 可用于除杂,也是安全瓶,能监侧实验进行时装置C 中是否发生堵塞,若装置C 发生堵塞,则在装置B 中气体压强增大,会把吸滤瓶中的液体压入长颈漏斗中,使吸滤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4)在装置D 中Cl 2与I 2发生反应产生ICl 3,Cl 2是有毒气体会造成大气污染,图示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D 也会影响ICl 3的制备,所以试剂X 可用于吸收氯气和水蒸气,该试剂为碱石灰;(5)氯气与单质碘需在温度稍低于70℃下反应。为便于控制反应温度,则装置D 适宜的加热方式为水浴加热。

【考点定位】考查物质制备的有关操作的知识。

【名师点睛】制取气体的反应或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在装入药品前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一般情况下,在实验室中是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加热制取氯气,反应方程式是:MnO 2+4HCl(浓) MnCl 2+Cl 2↑ +2H 2O ,本实验中利用次氯酸盐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与浓盐酸发生反应Ca(ClO)2+4HCl(浓)= CaCl 2+2Cl 2↑+2H 2O 制取氯气。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杂质HCl 和水蒸气,在用氯气与碘单质反应制取ICl3前为了防止杂质的干扰,要经过除杂、净化处理,一般是先除去其它杂质气体,最后干燥,除杂的原则是“不增不减”;由于氯气是有毒气体会污染环境,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也会与反应产生的ICl 3发生反应,为了防止制备的物质变质,同时保护环境,要在物质制取装置后连接一个装置,用来吸收氯气和水蒸气。该试剂是碱石灰。反应产生的三氯化碘是固体,容易导致导气管堵塞,若发生堵塞,则气体会在吸滤瓶中储存,由于气体增多,气体压强增大,将饱和食盐水压入长颈漏斗中,看到吸滤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故B 的作用是洗气和观察防止导管的作用。

21.在由铜锌组成的原电池(电解质是稀硫酸)中,有位同学在铜电极收集到了标准状况下22.4L 的气体,

(1) (1分)铜锌原电池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分)铜电极产生标准状况下22.4L 气体的过程中有多少克的锌溶解?

【答案】(1)(2分)Zn +2H + = Zn 2++H 2 ↑ (2)65g

(2)(3分)解:设)铜电极产生2g 气体的过程中有x 的锌溶解

Zn +2H + = Zn 2++H 2 ↑

65g 2g

X 2g

X=65g

y 2g

y=2mol

【解析】略

22.X、Y、Z、Q、R是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两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之和均为0;Q与X同主族;Z、R分别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

(2)五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写元素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QX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QX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X、Z两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5)由以上某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B、C、D有如下转化关系

其中C是溶于水显酸性的气体;D是淡黄色固体。写出C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_;

D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A、B均由三种元素组成,B为两性不溶物,

由A转化为B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二、IVA

(2)Na>Al>C>O>H

(3)Na+[:H]-、NaH+H2O=NaOH+H2↑

(4)

(5)O=C=O

【解析】

试题分析:Z、R分别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说明Z为O、R为Al;X、Y两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之和均为0,说明X、Y为IA族或IVA族元素,即X为H、Y 为C;Q与X同主族,则Q为Na;由此可知(1)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IVA 族;(2)五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a>Al>C>O>H;(3)QX为NaH,其电子式为Na+[:H]-;NaH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NaH+H2O=NaOH+H2↑;(4)X、Z两元素所形

成化合物为H2O或H2O2;(5)由转化关系且C是溶于水

显酸性的气体;D是淡黄色固体可知D为Na2O2,C为CO2;如果A、B均由三种元素组成,B 为两性不溶物即Al(OH)3则由A转化为B的离子方程式为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与性质、电子式书写、元素及其化合物等相关知识。

23.有X、Y、Z三种元素,其中Y、Z为短周期元素;X元素在周期表的第五周期,X的负价阴离子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氙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Z和X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Y有两种氧化物,其水溶液都呈碱性,其氧化物的摩尔质量分别是62g/mol和78g/mol。在X和Y化合生成物的水溶液中滴入淡黄绿色的Z单质的水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成深黄色。试回答:

(1)元素符号:X________,Y_________,Z__________。

(2)Y的两种氧化物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写出此两种氧化物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Z的单质溶于水,滴加到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中,可发生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Y和Z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Z单质分子的电子式:__________。【答案】(1) I 、Na、Cl(每空1分)(2)Na2O、Na2O2(每空1分)

Na2O+H2O=2NaOH(2分) 2Na2O2+2H2O=4NaOH+O2↑(2分)

(3)Cl2+2I—=2Cl— + I2 (2分)

(4);(每空2分)

【解析】

试题分析:X元素在周期表的第五周期,X的负价阴离子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氙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X和Y化合生成物的水溶液中滴入淡黄绿色的Z单质的水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成深黄色,则X为I;Z和X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均为ⅤⅡA族元素,Z为短周期元素,且与碘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Z为Cl;Y有两种氧化物,其水溶液都呈碱性,其氧化物的摩尔质量分别是62g/mol和78g/mol,氧化物分别为Na2O、Na2O2,则Y为Na。(1)X为I,Y为Na,Z为Cl;

(2)Na的两种氧化物分别为Na2O、Na2O2,分别与水反应的方程式Na2O+H2O=2NaOH、2Na2O2+2H2O =4NaOH+O2↑;

(3)氯气与NaI溶液反应置换出单质碘,离子反应为Cl2+2I—=2Cl— + I2;

(4)NaCl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氯气的电子式为。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名师点晴】该题的元素的推断较难,学生对第五周期的元素不熟悉,答题时注意利用元素及其单质的性质解答。“位—构—性”推断的核心是“结构”,即根据结构首先判断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然后根据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预测其可能的性质;也可以根据其具有的性质确定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进而推断出其结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