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

一、辨析题

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1)这个观点正确。

(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3)对立统一规律是贯串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4)建立在对立统一规律基础之上的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5)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2、实践在认识中具有决定作用。

答:(1)这个观点正确。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

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没有反作用

答:(1)这个观点错误。

(2)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同时,也承认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3)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毫无关系

答:(1)这个观点错误。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二者是统一的,它们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并不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或两次劳动。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是矛盾的,存在着差别。

5、当代资本主义没有新变化

答:(1)这个观点错误。

(2)当代资本主义有以下新变化: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第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第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第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的变化。第五,政治制度的变化。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答:(1)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

(2)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第三,坚持一切从实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第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主要内容:一是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的,是思维产生存在还是存在产生思维;二是思维与存

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

(3)意义:根据对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被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根据对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认识论可划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两种基本观点。

3、简述意识的本质。

答:(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意识是反映客观物质存在的主观映象;

(3)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4)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4、简述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答:(1)一事物的内部矛盾是该事物发展的内因,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矛盾是该事物发展的外因。

(2)内外因的辩证关系:一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第一位的原因;二是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是事物发展第二位的原因;三是外因一般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5、简述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答:(1)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中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3)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特点、地位和作用。

6、简述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

答:(1)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因此,一种认识只要是真理,就会或迟或早地显示出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即显示出自身的价值。

(3)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4)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7、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1)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2)因为:一是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二是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3)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

8、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吗?为什么?

答:(1)经济基础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经济基础并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3)经济基础是在生产力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是被生产力决定的。

(4)生产力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它决定了经济基础并通过经济基础决定着全部社会生活。

9、有人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答:(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历史是人的有意义有目的的活动,思想因素在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历史包含思想史,研究思想史对于深人认识人类历史及其发展有重要意义。

(3)唯物史观认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在阶级社会中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4)把一切历史归结为思想史的观点本质上是唯心史观。

10、为什么说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答:劳动在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形成中起了决定作用。

(1)劳动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

(2)生产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全部社会关系的物质根源,它孕育着社会有机体未来发展的一切萌芽。

(3)因此,恩格斯说: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11、简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

答:(1)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3)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1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

答:(1)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又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过程。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具体劳动在性质上不同,量上无法比较;抽象劳动在质上没有差别,量上可以相互比较。

(3)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着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体现着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

13、简述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学说的重要意义。

答:(1)剩余价值学说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2)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

(3)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14、简述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答:(1)生产全球化。

(2)贸易全球化。

(3)金融全球化。

(4)企业经营全球化。

15、什么是垄断?垄断产生有哪几个原因?

答: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 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垄断产生的原因是:

(1)生产、资本集中到一定程度,使大企业越来越少,垄断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2)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

(3)激烈竞争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避免两败俱伤,企业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16、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最高类型的民主?(或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具体体现?)

答:(1)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2)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3)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4)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历史联系。

(5)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需要一个历史过程。

三、论述题

1、论述普遍联系观点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意义。

答:(1) 原理及方法论:普遍联系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和现象。具体表现在:

第一,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第二, 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第三,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2)原因:普遍联系观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第一,联系观点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根据。只有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同全球发展趋势

联系起来制定发展战略,才能加速我国经济的发展。

第二,从联系观点出发,必须树立全局观点,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发展;注意事物的系统性,注意系统与系统,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就是运用联系的观点,从中国经济建设的整体出发所做出的重大决策。

第三,在现代化建设中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联系起来,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第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与此相联系的再分配领域也是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协调好各种所有制经济和各种分配方式的相互关系,对于深化改革、繁荣经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

2、说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立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哲学依据及重要意义。

答:(1)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哲学依据是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2)原理及方法论: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3)分析:我国的社会发展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4)途径: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我们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积极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以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3、试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

答:(1)各自含义: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对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2)原理及方法论:辩证关系: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重要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普遍性)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特殊性)相结合,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理论依据。

(4)途径:我们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又必须注意中国的特点,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只有这们,才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4、试述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并说明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答:(1)各自含义:量变是指事物量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质变是指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2)辩证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3)指导意义。把我国建设成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搞建设,不能急于求成,必须稳步前进,只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等方面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实现质的飞跃。如果急躁冒进,片面追求高速增长,就会欲速则不达。同时也要克服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以免贻误时机,影响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5、运用绝对真理性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

答:(1)原理及方法论: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一是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首先,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反映,都包含着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二是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首先,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的正确的反映。其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三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它们既有区别,又是辩证统一的。表现在:第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绝对真理的成分和颗粒;绝对之中有相对,绝对真理通过具体的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之和构成绝对真理。第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转化。人类认识是不断扩展、深化和发展的,它永远处在由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转化和发展中,任何一个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2) 分析: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客观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因而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坚持又发展。

一方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在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中产生的,它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经过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反复证明了的客观真理,它的基本原理具有普遍性和绝对性,因而我们必须坚持,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

另一方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没有也不可能穷尽一切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没有解决也不可能解决人类认识的一切问题,它的许多具体观点、具体结论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做出的,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针对性,并不是任何条件都适用,它要随着客观历史的变化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扩展、深化和完善,因而它又是相对真理,又必须发展。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只有坚持,才谈得上发展;只有发展,才是真正的坚持。

(3)反对的错误观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要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僵死不变的教条的教条主义倾向;二是要反对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否认它的指导作用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

6、试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

答:(1)原理及方法论(辩证关系):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第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分析(原因-必然性):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革除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某些部分或环节,以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分析(重要性):即指导意义:

第一,我国原有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起过一定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变,它已逐步变得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我国原有的单一公有制的经济体制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7、论述价值规律在商品-市场经济活动中必然发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以及国家应该采取的措施。

答:(1)价值规律的作用:一是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分的分配;二是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三是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2)辩证地看待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一方面,由于充分发挥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可以实现资源优化、合理、高效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价值规律调节作用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会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的浪费。

(3)采取切实措施克服价值规律作用的消极后果。一方面,国家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措施,克服价值规律消极作用;另一方面,商品生产者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把握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方式,提高商品经济活动的预见性,尽量避免价值规律的消极作用。

8、经济危机为什么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

答:(1)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即生产的商品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的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不是生产的商品绝对超过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2)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一是货币作为流通手段会产生买卖脱节,造成商品积压;二是货币作为支付

手段可能造成整个债务链条的破坏,从而存在经济危机在形式上的可能性。

(3)经济危机的原因: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个基本矛盾一是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二是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尖锐激化,便会造成大量商品无法销售,生产相对过剩,从而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9、论述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张的原因和基本方式

答:(1)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经济动因:一是将国内过剩的资本输出,以便在国外谋求高额利润;二是将部分非要害的技术转移到国外,以取得在别国的垄断优势,攫取高额利润;三是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四是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

(2)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一是借贷资本输出,即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银行、企业把资本贷给其他国家的政府、银行或企业。二是生产资本输出,即在国外直接投资,独立创办企业,与外国资本合营,或者收购外国已有的企业等。三是商品资本输出。

10、论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原因及表现形式

答:(1)形成原因: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在更大范围内被支配,从而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二是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三是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2)表现形式:一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二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三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四是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11、社会主义道路多样性的原因及如何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答:(1)多样性的原因: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解决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第三,时代和时间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时代是不断前进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也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2)探索的途径:第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第二,必须以当地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坚持“走自己的路”;第三,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四、材料分析题

1、[材料1]韩非提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材料2]古代《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日风动,一僧日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材料3]列宁指出把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源泉上;只有对立统一的观点才提供理解一切显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才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

问题①: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有何异同?

问题②:材料2和材料3的主要分歧是什么?并加以评述。

答:(1)材料1和材料2都承认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但是材料1认为运动变化是客观事物自身具有的,世界发生变化,事物就要变化,事物变了,各种规律、办法、功能也就会发生变化。材料2慧能的观点则不是从事物自身来谈变化,而是认为人的心理、人的思想、意志是变化发展的源泉、动力,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运动观,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2)材料2和材料3的主要分歧在于是否认为事物因内在的矛盾,引起运动变化。材料3强调事物内在的矛盾性,事物内在的对立统——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而材料2否认事物自身存在运动变化的源泉,而把运动变化看作是由精神因素,特别是由人的主观因素作用的结果,这样就否认了事物运动变化的客观性,因而不能正确地把握运动,不能科学地说明运动变化。

2、马克思指出:“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表须为这样的普遍性,它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材料)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身体。人靠着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地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问题:分析这段话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我们在改造世界时如何去做?

答:(1)实践使人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人的社会性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如果离开了社会实践,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变成了动物和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同一的,而不是统一的辩证关系了。

(2)只有通过劳动实践才可能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如果人类不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那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3)我们在改造世界时,要把握度,使我们的实践规律与人类不断自觉遵循物质世界的规律相一致,在实践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3、[材料1]: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制造出正确的概念和理论来。

[材料2]:要完全地反映整个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

问题:材料1、2 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什么基本原理及其内容。

答:(1)材料1说明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获得认识的必不可少基础;

材料2说明人的认识最终是获得理性认识,只有通过理性认识,人们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客观规律。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需要。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

(3)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第二,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4、[材料1]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诗中写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宋代文学家沈括讥讽既然“四月芳菲尽”,怎么会“桃花始盛开”。后来有一次沈括在春夏之交季节游山,发现山下的花虽已经凋谢,但山上的桃花却开得正艳,才知道是自己错怪了白居易。这是由于海拔高度对气候的影响,山上气温低,所以春天来得晚一些。

[材料2] 恩格斯说:“资产阶级为了发展它的工业生产,需要有探索自然物体的物理特征和自然力的活动方式的科学”“近代工业不仅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而且自身也提供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实验手段,并使新的工具的制造成为可能”。

[材料3] 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是单独的自然界本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无止境的接近。自然界在人的思想中的反映,要理解为不是‘僵死的’不是‘抽象的’不是没有运动的,不是没有矛盾的。而是处在运动的永恒过程中,处在矛盾的发生和解决的永恒过程中。”

问题:材料1、2、3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什么基本原理及其内容。

答:(1)材料1说明了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正确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真实的反映。

(2)材料2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为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着现实的材料和工具;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3)材料3说明了认识是无限发展的。造成认识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是第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第二,对于认识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运动始终处于变化发展中,因为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人的认识的任务,就在于不断地克服主观和客观、认识

和实践之间的矛盾,求得它们之间的具体和历史的统一,而不是企图去发现所谓的“永恒真理”、“终极真理”。

5、[材料1]:马克思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恩格斯说“17世纪和18世纪从事制造蒸汽机的人们也没有料到,他们所制作的工具,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使全世界的社会状态革命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活动范围越来越扩大,各民族的交往越来越多,人类历史逐渐由“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

[材料2]:一切历史冲突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

问题①:材料1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什么基本原理?材料2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什么基本原理。

问题②:根据材料1、2简要阐述相关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答:(1)材料1说明了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材料2说明了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是决定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2)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能任意选择的物质力量和历史活动的前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进而决定其他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决定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第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是决定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一基本矛盾的运动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产生和发展。当旧的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生产力就必然要求改变或变革生产关系,而一旦生产关系或经济基础状况发生变化,就会同原有的上层建筑发生矛盾,并要求改变旧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也会制约和影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第三,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6、[材料1]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首次提出了一切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观点。

[材料2]江泽民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全党同志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观点,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群众的呼声没,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得一切工作符合实际和群众的要求。

[材料3]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指出,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

问题:材料1、2、3的理论依据及其内容和意义。

答:(1)理论依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2)内容: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意义:中国共产党在群众观点的指导下形成了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宝”之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宝”。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必须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7、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在私人劳动产品的偶然的不断变动的交换比例中,生产这些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起调节作用的自然规律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就像房屋倒在人的头上时重力定律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一样。因此,价值量由劳动时间决定是一个隐藏在商品相对价值的表面运动后面的秘密。

――引自《马恩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92-93页材料2:价格和价值量之间的量的不一致的可能性,或者价格偏离价值量的可能性,已经包含在价格

形式本身中。但这并不是这种这种形式的缺点,相反地,却使这种形式成为这样一种生产方式的适当形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下,规则只能作为没有规则性的盲目起作用的平均数规律来为自己开辟道路。

――引自《马恩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23页请回答: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作用。

答:(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a、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作用:

A、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的分配比例。

B、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8、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在分析级差地租时,我们是从最坏的土地不支付地租这一前提出发的;或者用更一般的说法就是:只有这样一种土地才支付地租,这种土地的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调节市场的生产价格,因此,就产生了超额利润,超额利润就转化为地租。首先必须指出,级差地租本身的规律和这个前提的正确与否完全无关。

――引自《资本论》第3卷请回答:这段话说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什么原理?并分析其存在的原因。

答:(1)说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绝对地租”的理论。所谓绝对地租是指由于土地所有权的存在,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原因在于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9、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世界著名的飞机制造商波音公司在西雅图的雇员设计了波音767飞机,并制造了机翼和驾驶舱,而飞机的机头和机翼的某些部分在意大利制造,飞机的后部在加拿大生产,前挡风屏和发动机在英国制造,而面身和高科技部件在日本制造。总之,一共有29个国家参与了这种型号飞机的制造。

材料2:总部设在德国的麦德龙集团于1995年来到中国,与锦江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锦江麦德龙现购自运有限公司。1996年,麦德龙在上海开设了它在中国的第一家现购自运制商场,给中国带来了全新的商业理念。截至目前,麦德龙在中国的29个城市开张了34家商场,拥有8500多名全职员工和超过300万的专业顾客,2006年年销售额达到93.67亿元人民币。麦德龙的到来填补了中国在仓储业态上的空白,优化了当地的经济环境,为上海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请回答:(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有哪些?

(2)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性质及其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答:(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样的: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的性质是二重的:一方面它是生产社会化及经济国际化高度发展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多维度拓展,因而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和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又是当代资本主义主导下进行的,是由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积极推动起来的。

(3)经济全球化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首先,积极影响

第一,有利于各国优化资源配置,发挥比较优势。

第二,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

第三,有利于发挥世界市场的竞争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第四,促进国际分工的发展和世界产业结构的升级。

第五,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制度改革和创新。

其次,消极影响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

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

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变成一种全球行为,它既为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存在着对别国形成依赖的危险。

10、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引自《共产党宣言》请回答: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哪些巨大的历史进步性?

答:(1)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

(2)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3)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11、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最后必然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证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会有曲折和反复,但是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社会主义必将通过各国人民自愿选择的、适合本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取得胜利。

――引自《中国共产党党章》材料2 :“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引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693页。

请回答:社会主义自我发展与完善的途径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要在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第一,要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第二,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第三,要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和步骤。第四,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马原辨析题以及答案

辨析题参考答案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 1、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参考答案: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凡是主张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与此相反则属于唯心主义阵营。第二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即凡是主张我们的思维能正确反映现实世界的是可知论,与此相反的则是不可知论。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把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归结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不全面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它是“科学之科学”。 参考答案: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对哲学性质和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一种错误看法。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和人们认识能力不高,各门具体科学都还处于未分化的状态而包含在哲学之中,这时的哲学也就带有一种知识总汇的性质。到了近代,具体科学纷纷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了出来,成为专门的独立学科。一些哲学家由于未能理解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一般与个别、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把哲学当做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一种特殊科学,提出了“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命题,这个命题本身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的观点,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性质的规定。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但不能由此就说它是“科学之科学”。 3、意识是特殊物质的功能和属性,因而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参考答案:这是一种从正确前提导出错误结论的观点。意识依赖于物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种物质的功能,但它又是与物质有本质区别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是具有主观特性的精神现象。意识的本质在于,它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把意识等同于物质,是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其错误在于抹杀物质与意识的本质区别,歪曲了意识的本质。 4、世界统一于存在 参考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而物质是最根本性的存在,世界除了物质的存在,其他的什么也不存在。存在的本意是有,世界上存在着两者基本现象即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存在有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两种基本形式,但物质存在是基础。把世界的统一性笼统地表述为存在性,没有明确世界到底是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存在着调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企图,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只有在哲学基本问题的表述中存在才专门指物质存在,在其他哲学语境中存在既指物质存在也指精神存在。 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参考答案: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意识本质问题特别是对意识能动性特征的科学论述。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利用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并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它既表现在意

毛概辨析题及参考答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辨析题 1.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的全部思想的总和。错(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的全部思想,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包括他青年学生时代的思想和晚年思想,毛泽东个人思想中有些是不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这些思想观点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是有区别的。(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同时,毛泽东之外的党的其他许多卓越的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3)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的思想,是既有联系又有严格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三个代表”的三句话,并不构成一个体系。错(1)“三个代表”的三句话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决不仅仅是三句简单的表述,它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有着丰富的内涵。(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3.解放思想意味着放飞思想,也就是意志自由。错(1)从解放思想的含义上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必须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破除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的束缚,解放思想必须敢于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把实践当作最高权威,不做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奴隶。(2)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上看,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规定了解放思想的出发点、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从不断变化的“事实”中“求”到“是”,即认识到事物的规律,用于指导实践。因此,解放思想不是主观臆想,也不是胡思乱想,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想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4.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与时俱进。错(1)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其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一方面,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另一方面,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故而我们常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2)与时俱进,虽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本身内涵的东西,而从严格意义上说,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要求,并非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本身。 5.解放思想意味着放飞思想,也就是自由意志。错。从解放思想的含义上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必须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破除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的束缚;解放思想必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上看,实事求是规定了解放思想的出发点、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从不断变化的“事实”中“求”到“是”,即认识到事物的规律,用于指导实践。因此,解放思想不是主观臆想,也不是胡思乱想,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6.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论断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正确。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强调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二是突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对于社会主义来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基础,是建成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离开了这个目标,也不能建成社会主义。 7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就是社会主义。不完全正确。其中前一句是正确的,后一句是不正确的。从前一句来看,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要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是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所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是正确的。从后一句来看,当今世界,由于历史等原因,最富裕的是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众多国家和少数社会主义国家并不富裕,特别是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状态,还不富裕,而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所以,后一句不准确。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社会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起誓阶段。错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错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贯穿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明确并且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就能迎刃而解。由于国际和国内的因素,阶级矛盾仍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对词,我们一定要有清醒地认识,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去解决。但是,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支配和影响其他矛盾的重要矛盾。

马原--判断题--辨析题题简答题

绪论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全、彻底地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不容许一丝一毫的修改。 2、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不是科学的。 四、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好它我们就能永不犯错误。 2、马克思恩格斯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与他们个人的主观条件是分不开的。 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已经过时了。 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体系,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总是一帆风顺的。 五、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材料1: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的经验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95年版) 材料2:恩格斯在1895年时指出: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995年版) 材料3:“决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91页。

毛概辨析题参考答案

31.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的全部思想的总和。 本命题错误。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的全部思想,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包括他青年学生时代的思想和晚年思想,毛泽东个人思想中有些是不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这些思想观点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是有区别的。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同时,毛泽东之外的党的其他许多卓越的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的思想,是既有联系又有严格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 3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三个代表”的三句话,并不构成一个体系。 本命题错误。 (1)“三个代表”的三句话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决不仅仅是三句简单的表述,它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有着丰富的内涵。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33.解放思想意味着放飞思想,也就是意志自由。 本命题错误。 (1)从解放思想的含义上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必须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破除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的束缚,解放思想必须敢于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把实践当作最高权威,不做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奴隶。 (2)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上看,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规定了解放思想的出发点、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从不断变化的“事实”中“求”到“是”,即认识到事物的规律,用于指导实践。因此,解放思想不是主观臆想,也不是胡思乱想,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想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34.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中国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本命题错误。 (1)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历史任务,即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证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担当起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领导责任。这样,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就历史地落到了无产阶级的肩上。 (2)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方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敌人仍然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和消灭资本主义,相反,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一定的条件。因此,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而言,它仍然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3)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这个革命就不是一般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不是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为目标,而是要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并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特别提示:要清楚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相互之间的关联。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其性质而言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

政治辨析题答案

辨析题 1、只要积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就能得到快速发展。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①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②我国经济要快速发展,必须积极鼓励并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因为,非公有制经济对增强国民经济活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和扩大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③但我国经济要快速发展,还有大力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因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公有制经济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4、因此,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我们要全面看待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经济要快速发展,要鼓励并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还有大力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2、在思想品德课上,小红与小文就维护民族团结问题展开辩论: 小红:维护民族团结是国家的事,与我们中学生无关。 小文: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的义务,只要我们履行这个义务,就能维护民族团结。 答、①小红和小文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②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都应自觉履行这个义务,依法同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 ③维护民族团结,不仅需要我们履行这个义务,还需要我们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维护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3、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农村地区年收入低于温饱线的农民还有2000 多万人,与此同时,城镇贫困人口也大幅度上升。中国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已经超出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0。 请辨析: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违背了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 答:①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②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共同富裕的内涵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中国人多地广,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从内容来看,共同富裕既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从范围来看,共同富裕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之上的普遍富裕;从实现途径来看,共同富裕不可能是同时、同步、同等富裕,而是逐渐实现的共同富裕。 ③因此要实现共同富裕,国家应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词汇辨析的真题汇编及答案

一、选择题 1.He wrote his phone number ________ a piece paper. A.on B.for C.in D.from 2.— Mr. Wilson, can I ask you some questions about your speech? — Certainly, feel __________ to ask me. A.good B.patient C.free D.happy 3.Some animals carry seeds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________ plants can spread to new places. A.so B.or C.but D.for 4.He is wearing his sunglasses to himself from the strong sunlight. A.prevent B.stop C.keep D.protect 5.—Help yourselves! The drinks are ________ me. —Thank you. Yo u’re always so generous. A.above B.in C.on D.over 6.Gina didn’t study medicine. ________, she decided to become an actor. A.Instead B.Again C.Anyway D.Also 7.Mr. Smith gave us some________on how to improve our speaking skills. A.advice B.news C.knowledge D.information 8.World Book Day takes place ________ April 23rd every year. A.at B.in C.on 9.Wang Dong didn't go to school yesterday ________ he was ill. A.so B.if C.because 10.Kangkang usually does her homework ________ it is very late at night. A.until B.when C.before D.after 11.The next Olympic Games will be held in Japan________ 27th July 2020. A.on B.in C.at D.of 12.We’d better finish our work ________ one go. Don’t put it off till next time. A.in B.to C.on D.for 13.—Hardly any people believe that a(n) ________ meeting will lead to a lasting love. —I agree. A.familiar B.distant C.accidental D.present 14.—Do you like English? —Yes, I think it is difficult ________ interesting. A.and B.but C.because 15.I’d like to________the mall because it’s crowded and no isy. A.visit B.hang out C.walk D.go off 16.—Which country has the biggest population in the world?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能力辨析题答案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答案 1.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错误【答案要点】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处于基础地位,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势在必行。首先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其次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本题中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是不全面的,它只强调了加强学生的体育和美育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智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此外,素质教育还强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是知识直观。 正确【答案要点】知识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加工过程。: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许多不同的教材直观方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3.在当前,如果学校教育不能保证家长所期望的教学质量,家长就有权拒绝送学龄儿童上学。 错误【答案要点】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保障的公益事业。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究成义务教育。 4.教育调査法是了解教育情况、研究教育问题的基本方法。它对于制定教育规划、检查教育质量、总结教育经验,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正确【答案要点】教育调查法是了解教育情况、研究教育问题的基本方法。它对于制定教育规划、检査教育质量、总结教育经验,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调查分为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査。在运用调查法研究教育问题时,要确定好调查的目的,选择适当的调查对象,拟出调查提纲,计划好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5.动机属于人的认知过程。 错误【答案要点】动机属于人的个性心理。个性心理是指一个人的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由于每个人的遗传素质、所处环境不同,形成了人的个性心理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动机是个性心理倾向性的一种。认知过程则是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6.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正确【答案要点】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通过这种活动,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7.设计先行组织者的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定点,所以先行组织者一定呈现在要学习的材料之前。 错误【答案要点】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先行组织者一般呈现在要学习的材料之前,但也可以在学习材料之后早呈现。 资料

马原辨析题

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ABDE) 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C、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 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E、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CDE) A 世界是物质的 B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 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世界上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E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下列表述中能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有(ACE) A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 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C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D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E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它对认识活动具有激活和驱动作用 它在认识辩证运动过程中具有参与筛选对象的作用 它对认识辩证运动过程具有调节作用 它有助于认识辩证运动过程对善和美的价值追求 1、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B ) A 熟知即真知 B 熟知不等于真知 C 熟知起源于真知 D 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2、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B) A 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 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 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ACDE ) A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 人类已经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 C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 D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E 现代科学手段在认识宇宙中有着巨作用 4、真理具有(ABCDE ) A 具体性 B 全面性 C 过程性 D 客观性 E 普遍性 使用价值是( C ) A 商品经济社会存在的范畴 B 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范畴

马原辨析题

六、材料分析题 (一) 1、从古到今的哲学家们都承认人们所感知的世界存在着千姿百态,复杂多样的事物和现象,并力求探索世界万物共同的本质、本原,作出了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这是因为万物都是以湿的东西为养料,热本身是从湿里产生、靠湿气维持,物的种子都有潮湿的本性,而水则是潮湿本性的来源。 材料2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的本原是一。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3 近代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认为,物质世界是一个大机器,是各种机械的集合,一个活生生的人也不过是一架完全按力学规律运动的机器而已,心脏不过是发条,神经不过是游丝,关节不过是些齿轮,甚至连欲望、愤怒、爱情、恐惧等情感活动,也是纯粹机械原因引起的。 材料4 19世纪德国人杜林认为,“包罗万象的存在是唯一的”即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存在。 材料5 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请回答: (1)材料1、材料2的不同哲学倾向和共同特点。 (2)材料3、材料5的共同哲学倾向和不同点。 (3)材料4、材料5的不同哲学倾向。 (4)材料5同材料1、材料3共同点与不同点。、 答案要点: (1)材料1的观点是唯物主义观点,材料2的观点是唯心主义观点。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直观性、猜测性,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2)材料3、材料5的共同哲学倾向是唯物主义,不同点是:前者是形而上学的,后者是辩证法的。 (3)材料4的观点是模棱两可的,掩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这一问题上的对立,材料5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4)材料1、3、5都是唯物主义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2、分析下列有关材料: 材料1陆九渊:“四方上下曰宇,往来古今曰宙。宇宙便吾心,吾心即宇宙”(《陆九渊集》) 王守仁:“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传习录》) 材料2朱熹认为:“理在气先”。宇宙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

历年高考英语名词辨析题及答案

历年高考名词辨析题 1.There is a in our office that when it’s somebody’s birthday, they bring in a cake for us all to share. A.tradition B. balance C. concern D. relationship 2.What’s the, in your opinion, of help ing him if he doesn’t make an effort to help himself A.Sympathy B. theme C. object D. point 3.Anyway, I can’t cheat him—it’s against all my. A.Emotions B. principles C. regulations D. opinions - 4.The lack of eco-friendly habits among the public is thought to be a major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Result B. cause C. warning D. reflection 5.The school advisers help you talk through your problems but they don’t give you any direct . A.Solution B. target C. measure D. function https://www.360docs.net/doc/1a9180983.html,st year the number of students who graduated with a driving license reached 200,000, a(n) of 40,000 per year. A.Average B. number C. amount D. quantity > 7.The doctor is skilled at treating heart trouble and never accepts any gift from his patients, so he has a very good . A.Expectation B. reputation C. contribution D. civilization 8.This restaurant has become popular for is wide of foods that suit all tastes and pockets. A.Division B. area C. range D. circle 9.After the earthquake, the first thing the government did was to provide for the homeless families. A.Accommodation B. occupation C. equipment D. furniture 10.> 11.I haven’t seen Sara since she was a little girl, and she has changed beyond . A.Hearing B. strength C. recognition D. measure 12.I am trying to break the of getting up too late.

学习指南辨析题参考答案

学习指南辨析题参考答案 1、行政法上的行政是公共行政。T 解释:行政法上的行政涉及到国家公共权力的行使,是公共行政。 2、作为公权力的行政权,具有任意性的特点。F 解释:作为公权力的行政权,具有受指令拘束性的特点。 3、行政法的法源一般是指实质意义上的渊源。F 解释:一般指形式意义上的渊源。 4、行政法往往具有统一法典。F 解释:往往不具有统一的法典。 5、《治安管理处罚法》是我国的基本法律。T 解释:它是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6、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不是我国行政法法源。F 解释:是我国行政法的特殊法源。 7、发达的行政法院体系是美国行政法主要特点。对 解释:这是法国行政法显著特点。 8、我国行政合法性原则要求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仅遵守宪法和法律。F 解释:我国行政合法性原则要求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不仅遵守宪法和法律,还要遵守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 9、行政机关的行为前后一致是行政合法性原则的要求。F 解释:这是行政合理性原则的要求。 10、不可处分性是行政权的重要特性。T 解释:行政权是国家公权力之一种,不可私自处分。 10、行政机关属于职权性行政组织。T 解释:行政机关职权来源于宪法与组织法的直接规定,属于职权性行政组织。 11、行政法主体就是行政主体。F 解释:行政法主体包括但不限于行政主体。 12、行政主体就是行政机关。F 解释:行政主体包括但不限于行政机关。 13、外国组织或外国人均不可以成为我国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相对人。F 解释:外国组织或外国人可以参与到我国行政法律关系中,成为我国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相对人。14、获得社会协助权是行政受益权的表现形式之一。F 解释:是行政优先权的表现形式之一。 15、公安派出所属于我国行政机关中的派出机关。F 解释:公安派出所属于派出机构,不属于派出机关。 16、行政授权性组织可以是行政机关。F 解释:行政授权性组织不可以是行政机关。 17、法官是我国的公务员。T 解释:符合我国现行公务员法的规定。 18、行政主体的所有行为都是行政行为。F 解释: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才是行政行为。 19、行政立法行为兼具有行政性和立法性双重性质。T 解释:行政立法行为主体、目的体现其行政性,程序体现其立法性。 20、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活动既是抽象行政行为,又是行政立法。F 解释:是抽象行政行为,但不是行政立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 一、辨析题 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1)这个观点正确。 (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3)对立统一规律是贯串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4)建立在对立统一规律基础之上的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5)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2、实践在认识中具有决定作用。 答:(1)这个观点正确。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 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没有反作用 答:(1)这个观点错误。 (2)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同时,也承认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3)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毫无关系 答:(1)这个观点错误。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二者是统一的,它们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并不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或两次劳动。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是矛盾的,存在着差别。 5、当代资本主义没有新变化 答:(1)这个观点错误。 (2)当代资本主义有以下新变化: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第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第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第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的变化。第五,政治制度的变化。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答:(1)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 (2)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第三,坚持一切从实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第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主要内容:一是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的,是思维产生存在还是存在产生思维;二是思维与存

马原辨析题汇总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 3.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是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辨析题参考答案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这一说法是错误的。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而是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绝对观念”的反映。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现实联系完全被颠倒了。因而,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不彻底的。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作哲学的出发点,大胆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他认为,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宗教幻想创造出来的那些最高存在物只是人的本质的虚幻的反映。但是,由于他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离开了人的社会性和历史性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所以只能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察历史,在社会历史领域又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不是简单地加以拼凑,而是进行了彻底地改造。首先,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对他的体系和范畴进行了革命的改造。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改造了他的人本主义唯物论,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这一说法不正确。。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经济生活同自然界一样,都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他们提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马克思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那里继承了劳动价值理论、利润理论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方面的思想精华。同时又批判地改造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指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涉及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时暴露了阶级局限性和历史片面性,批判它们把资本看作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同时,又极力掩饰工业革命过程中就已初露端倪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冲突,断然否定资本主义存在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批判它们在历史和时代发展问题上所持的资产阶级的立场、所运用的非社会的和反历史的方法,得出的也只能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现实相悖的理论观点。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经济运行客观规律的科学,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着重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发展趋势。 3.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是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观点正确。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第一,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无情揭露和深刻批判,是其学说的最有价值和最有生命力的部分,它为后人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第二,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分析社会发展史的过程中,在猜测和论证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的过程中,萌发了许多进步的、引导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思想。但是,空想社会主义有很多局限性,主要在于:空想社会主义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苍白幸运的偶然性;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和谈论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意义在于:第一,科学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之上;第二,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即必须建立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

政治辨析题答案

辨析题 只要积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就能得到快速发展。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①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②我国经济要快速发展,必须积极鼓励并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因为,非公有制经济对增强国民经济活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和扩大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③但我国经济要快速发展,还有大力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因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公有制经济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4、因此,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我们要全面看待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经济要快速发展,要鼓励并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还有大力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在思想品德课上,小红与小文就维护民族团结问题展开辩论: 小红:维护民族团结是国家的事,与我们中学生无关。 小文: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的义务,只要我们履行这个义务,就能维护民族团结。 答、①小红和小文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②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都应自觉履行这个义务,依法同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 ③维护民族团结,不仅需要我们履行这个义务,还需要我们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维护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农村地区年收入低于温饱线的农民还有2000多万人,与此同时,城镇贫困人口也大幅度上升。中国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已经超出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0。 请辨析: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违背了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 答:①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②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共同富裕的内涵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中国人多地广,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从内容来看,共同富裕既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从范围来看,共同富裕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之上的普遍富裕;从实现途径来看,共同富裕不可能是同时、同步、同等富裕,而是逐渐实现的共同富裕。 ③因此要实现共同富裕,国家应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维护和平才能发展经济。发展经济就一定能维护和平。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二者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维护和平是发展经济的 前提条件。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才能保持正常的经济交往并顺利实现本国的发展计划。所以,只有维护和平才能发展经济。 发展经济是维护和平的坚实基础。有效地制止战争、维护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环境, 归根到底取决于和平力量的经济发展程度。只有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壮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