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关于通信的论文解析
武汉大学光纤通信

武汉大学光纤通信论文浅谈光纤通信在各学科的应用卢庆亮国际软件学院2010302580233指导教师: 何对燕专业名称: 光纤通信完成日期: 武汉大学2011年11月目录1 引言 (1)1.1 科技名词定义 (1)1.2 光纤通信简介 (1)1.3 光纤通信特点 (1)1.4光纤通信原理 (2)1.5 光纤通信发展 (2)1.6 光纤通信应用领域 (2)2 光纤通信在配电网自动化上的应用 (2)2.1 前言 (2)2.2 配电网自动化对通信的要求 (3)2.3 正文 (3)2.4 光纤通信在配电网上的实现方案 (4)3 新一代光纤通信——光波分复用技术 (5)3.1 光波分复用技术 (5)3.2 WDM系统基本构成 (6)3.3 双纤单向WDM系统组成 (6)3.4 光波分复用器和解复用器 (6)3.5 WDM技术的主要技术特点 (7)4 结论和建议 (7)4.1 结论及认识 (7)4.2 结语 (7)致谢 (8)主要参考文献 (8)1 引言1.1 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光纤通信英文名称:optic-fiber communication;fiber-optic communications定义1:以光导纤维为传输介质的通信方式。
应用学科:电力(一级学科);调度与通信、电力市场(二级学科)定义2:以光纤作为光信号传输媒介的通信。
应用学科:通信科技(一级学科);光纤传输与接入(二级学科)1.2 光纤通信简介光纤通信是以光波作为信息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的一种通信方式。
从原理上看,构成光纤通信的基本物质要素是光纤、光源和光检测器。
光纤除了按制造工艺、材料组成以及光学特性进行分类外,在应用中,光纤常按用途进行分类,可分为通信用光纤和传感用光纤。
传输介质光纤又分为通用与专用两种,而功能器件光纤则指用于完成光波的放大、整形、分频、倍频、调制以及光振荡等功能的光纤,并常以某种功能器件的形式出现。
1.3 光纤通信特点(1)通信容量大、传输距离远;一根光纤的潜在带宽可达20THz。
通信工程导论论文

通信工程导论论文细心的你是否留意到,十年前港台电影中黑帮大佬手里可以用来砸人的“大哥大”,早已变得如此纤细轻巧、色彩缤纷,并且飞入寻常百姓之手;从前只有数月飞鸽传书才能联系的国外亲友可以用简单方便快捷的伊妹儿(E-mail)互致问候、即时聊天,甚至装上摄像头开个网络会议!这一切都应该归功于通信工程(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技术的迅猛发展.如果让科学家们选出近十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技术,恐怕也是非通信技术莫属。
那么让我们来多了解一下这个年轻而又略显“神奇”的专业吧.1。
通信工程专业简介:1988年,教育部本科专业调整正式命名了通信工程(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专业,并定义了该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内容,涉及通信技术、各种媒体处理、通信系统与通信网以及各种信息的传输、储存、变换、处理、检测与显示技术与系统等。
通信工程(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专业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并极具活力的一个领域,尤其是数字移动通信、光纤通信、Internet网络通信使人们在传递信息和获得信息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程度。
通信工程具有极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是人才严重短缺的专业之一.本专业学习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
毕业后可从事无线通信、电视、大规模集成电路、智能仪器及应用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设计和通信工程的研究、设计、技术引进和技术开发工作。
近年来的毕业生集中在通信系统、高科技开发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金融系统、民航、铁路及政府和大专院校等.本专业本着加强基础、拓宽专业、跟踪前沿、注重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开拓创新精神,能够在电子信息技术、通信与通信技术通信与系统和通信网络等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运营、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
通信工程导论结课论文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通信工程导论结课报告课程名称《通信工程导论》任课教师董占奇班级通信工程二班题目学号姓名当我进入大学,我选择了通信工程这一专业进行学习,个人深知现代通信已经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了,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然而在高中我们注重于各门基础学科的学习,对通信工程专业知识知之甚少。
经过一学期的通信工程导论的学习,我对通信工程这一专业有了一些了解,这为我在以后专业知识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下面对此做简要总结:一、通信工程的概念通信工程(也作电信工程,旧称远距离通信工程、弱电工程)是电子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
本专业学习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
该学科尤其是在数字移动通信、光纤通信、Internet网络通信等方面使人们在传递信息和获得信息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程度。
通信工程同时也具有极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是人才严重短缺的专业之一。
通信工程研究的是以电磁波、声波或光波的形式把信息通过电脉冲,从发送端(信源)传输到一个或多个接受端(信宿)。
接受端能否正确辨认信息,取决于传输中的损耗高低。
信号处理是通信工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其包括过滤,编码和解码等。
二、通信工程的发展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上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初级通信阶段(以1839年电报发明为标志)近代通信阶段(以1948年香农提出的信息论为标志)现代通信阶段(以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互联网、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等技术为标志)从1838年莫尔斯发明电报开始,通信技术经历了从架空明线、同轴电缆到光导纤维,从步进展、纵横制导数字程控交换机,从固定电话、卫星通信到移动电话、从模拟通信技术到数字通信技术的演进。
通信技术每一次的重大进步,都极大地提升了通信网的能力和扩展了通信业务,如从过去的电报、传真、电话到现在的可视电话、即时通信(QQ&MSN)和电子邮件(E-mail)等,给通信行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推动了社会通信服务水平的提高。
小论光通信的发展历程

小论光通信的发展历程【摘要】众所周之,光通信的发展历经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它们分为光纤、光源、和光纤通信系统三个方面。
而由于光通信的迅速发展,在如今的通讯领域,光通信已经成为了被广泛使用而且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和发展价值的一类信息方面的学科。
下面,笔者带领大家从光通信的历史,对这一发展力强盛的学科做简要的概括和预想。
【关键词】光信;光纤;通信系统一、光通信的简介光通信是一种以光波为传输媒质的通信方式。
光波和无线电波同属电磁波,但光波的频率比无线电波的频率高,波长比无线电波的波长短。
因此,它具有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和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光波按其波长长短,依次可分为红外线光、可见光和紫外线光。
红外线光和紫外线光属不可见光,它们同可见光一样都可用来传输信息。
光通信按光源特性可分为激光通信和非激光通信;按传输媒介的不同,可分为有线光通信和无线光通信(也叫大气光通信)。
常用的光通信有:大气激光通信、光纤通信、蓝绿光通信、红外线通信、紫外线通信。
在光通信出现之前的历史,电通信是主角。
电通信伴随人们走过了一段很长的发展历程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科技是进步的,电通信技术的逐步成熟,使得人们研究出了光通信。
换句话说,光通信是从电通信中进步发展得来的。
回顾光通信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即光通信与电通信相比,其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和便捷性。
其一:光通信抗电磁干扰性能好,能更好的完成传输任务,加之它的重量轻,体积小等优势,使得它的传输容量加大,更加符合现代科技的需要。
其二:与电通信相比较,光通信的耗费更小,误码率更小而且中继距离更长。
这就决定了光通信更高更强的保密性能。
其三:光通信是电通信与光子技术的有机结合,其发展更利于资源的整合与成本的节约。
二、光通信的发现与初步形成早在19世纪初叶,科学家们就在设想,可否用光波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息。
而由于技术的限制与科学的不发达,这一设想一直没能实现。
到了1880年,贝尔发明了一种“光电话”,可以利用光波作为载体传递语音信息。
5g通信技术的大学生论文

5g通信技术的大学生论文5G通信是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当前这种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处于探索和研发阶段。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5g通信技术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5g通信技术论文篇一:《5G无线通信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摘要:5G无线通信是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当前这种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处于探索和研发阶段。
笔者在对5G无线通信技术系统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之上,重点针对了5G无线通信系统的大规模MIMO 技术、超密集异构网络技术和全双工技术进行论述。
关键词:5G无线通信大规模MIMO 技术全双工技术超密集异构网络引言: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移动通信使得人们生活和工作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今已进入了信息化发展的新时代,由于移动终端越来越普及,使得多媒体数据业务的需求量极具增长。
可以预测到,移动通信网络将在2020年增长1000倍的容量和100倍的连接数,众多的用户接入以及很低的营运成本的需求也会随之出现。
因此,对5G无线网络技术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
鉴于此,笔者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对5G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5G无线通信系统概述5G无线通信和4G相比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其覆盖性能、传输时延以及用户体验方面比4G更加良好,5G通信和4G通信之间有效的结合将贵构成一个全新的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促进其进一步扩展。
当前国内外对5G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已经进入到了深入时期,如2013年欧盟建立的5G研研发项目METIS(mobil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nablers for the 2020 information society)项目,中国和韩国共同建立的5G技术论坛以及我国的813计划研发工程的启动。
由此可以看出5G无线通信是移动互联网在外来发展的最为重要的驱动力,将对移动互联网作为未来新兴业务的基础平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而当前在互联网进行的各种业务大多都是通过无线传播的方式进行,而5G技术对这种传输的效率和传输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集美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三、移动通信的网络体系结构
图3: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体系结构
新一代移动通信在宽带移动通信系统中,为了满是不同用户对不同业务的需求,将各种针对不同业务的接入系统通过多媒体接入系统连接到基于IP的核心网中,形成一个公共的、灵活的、可扩展的平台,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系统的网络体系分为三层:物理层(接入层)、网络层(承载层)以及应用层。物理层提供接入和选路功能,网络层作为桥接层提供QoS映射、地址转换、即插即用、安全管理、有源网络。物理层与网络业务执行技术层提供开放式IP接口。物理层与网络业务执行技术层提供开放式IP接口,用于第三方开发和提供新业务。结合移动通信市场发展和用户需求,宽带无线移动网络的根本任务是能够接收、获取到终端的呼叫,在多个运行网络(平台)之间或者多个无线接口之间,建立其最有效的通信路径,并对其进行实时的定位和跟踪。在移动通信过程中,移动网络还要保持良好的无缝连接能力,保证数据传输的高质量、高速率。此移动网络将基于多层蜂窝结构,通过多个无线接口,由多个业务提供者和众多网络运营者提供多媒体业务。应用层与网络业务执行技术层之间也是开放式接口,用于第三方开发和提供新业务。如下图所示。
图4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分层结构
(一)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特征。
1、高速率,高容量
对于高速移动用户数据速率为2 Mbit/s,对于中速移动用户数据速率为20 Mbit/s,对于低速移动用户(室内或步行者),数据速率为100 Mbit/s;
2、兼容性更加平滑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应该接口开放、能够跟多种网络互联,并且具备很强的2G、3G手机的兼容性,以完成对多种用户的融合。在不同系统间无缝切换,传送高速多媒体业务数据;
(三)TCP/IP协议 …………………………………………………………………………8
哈工程通信原理范文

哈工程通信原理范文
通信原理是指在信息传输过程中涉及到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哈工程通信原理主要包括信源、信道、调制与解调等内容。
其次,信道是信息传输的媒介。
信道可以是导线、光纤、电磁波等。
在信道中,信息会受到各种干扰和噪声的影响。
因此,在通信原理中,需要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来抵抗干扰和降低噪声。
在通信原理中,我们通常将信号调制为与信道特性相适应的形式进行传输。
调制是将信源信号转换为与之对应的调制信号的过程。
调制有很多种方法,常见的有调幅、调频、调相等。
调制后的信号可以更好地适应信道特性,并且能够提高传输的可靠性。
在接收端,需要对传输过程中的信号进行解调操作,将调制信号还原为原始信源信号。
解调是调制的逆过程,需要根据调制信号的特性,将其还原为原始信号。
解调技术的选择对通信系统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除了信源、信道、调制与解调外,通信原理中还涉及到编码、解码、差错控制等内容。
编码是将原始信号转换为编码信号的过程,可以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解码是将编码信号恢复为原始信号的过程。
差错控制是在传输过程中对误码进行检测和纠正的技术,可以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总结起来,哈工程通信原理涉及到信源、信道、调制与解调等核心内容。
了解并掌握通信原理对于设计和实现通信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深入理解通信原理,并灵活运用其中的技术手段,才能提高通信系统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量子通信论文

量子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分析摘要:量子通信技术近年来取得突破性进展,由于其具有严格意义上的信息安全传输特性,。
从传统通信研究者的角度,回顾了量子理论及量子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综述了国内外量子通信技术发展的现状和水平;并讨论了量子通信的定义和理想量子通信系统模型;基于现有技术水平和应用需求,提出了量子通信技术现实应用的设想和未来应用的展望。
关键词:量子通信系统模型安全性通信能力应用An Analysis of State-of-the-art and Foreground of Quantum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Abstract: Quantum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which achieved many unprecedented breakthroughs in the past several years, is arousing the attentions from related authoritative bodies and the field of communication research with its particular characteristic of perfect security i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Firstly, in this paper,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and milestones of quantum communication theory and technologies are reviewed. And the state-of-the-art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quantum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re summarized, with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technology tends to be mature, and China stands in the front row of the world both in quantum communication theory and experiments. Then, the definition and model of the ideal quantum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 discussed and engineering. Finally, realistic application scenarios and futur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quantum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re presented,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requirements and current technology levels.Key words: quantum communication; system model; security; communication ability; application一、量子通信技术简介1基本量子理论量子态是指原子、中子、质子等粒子的状态,它可表征粒子的能量、旋转、运动、磁场以及其他的物理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电子战系统现状及应对自海湾战争以来,电子战的威力已被世界所公认。
电子战是现代高技术战争中的一个攻防兼备的双刃“杀手锏”,其作战目的是降低或削弱敌方战斗力并保持和增强己方战斗力。
电子战要“消灭”的不是敌人的有生力量,而是通过攻击或瘫痪敌方的,军事信息系统和降低敌方精确制导武器系统的攻击效率,使其丧失战斗力。
电子战使用的武器不是枪炮、飞机、军舰、导弹等有形的硬杀伤武器,而是一种无形且有声的电磁能和定向能。
电子战往往是在明火执仗的战争之前发起,战争尚未打响,电子战已先期进行。
因此电子战是一种先机制敌、不见“刀光剑影”的特殊战争。
电子战发展的历史虽不到百年,但其成功的战例却充满着不同时期战争的历史舞台,从日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末的英美联军诺曼底登陆战役,越南战争和中东战争,直至海湾战争,电子战都充分显示了其巨大的威力。
人们从这些成功的战例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并根据现代战争的发展和高技术进步的推动,不断地深化对电子战理论、作战思想、作战方法和新技术、新装备的研究,把电子战这一新的军事科学技术推向一个新的历史台阶。
从电子战发展现状、电子战发展趋势、电子战发展对策等几方面进行全面综述,并对我军电子战研究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电子战主要包括:即电子支援措施(ESM、电子对抗措施(ECM、电子反对抗措施;通信对抗措施既是电子对抗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通信的伴生物,它的主要任务是:截收、检测、测向定位和识别敌方的通信信号,进而采取通信干扰措施,达到阻止破坏或削弱敌人C4I系统,同时又要保护己方通信畅通是双方在通信领域内为争夺制电磁权而展开的电子对抗,专家认为:未来战争,交战双方谁赢得了制电磁权,谁就赢得战争的主动权,乃至整个战争。
一、外军通信干扰系统现状外军通讯干扰系统主要包括固定、载式、和便携式三种,由于载式(车载、机载、舰载系统良好的机动性,能够尽可能的靠近被干扰的通信系统,因此应用的比较广泛。
(一车载式系统:典型设备的主要品种有现在北约许多国家装备的“犀牛”机动式高频波段探测器干扰系统,其频率范围为1.5-30兆赫,输出功率1000瓦,它采用分时技术,具有多信道干扰能力,可对付频率捷变猝发或每秒数十跳的跳频通信系统;戴勒姆—克莱斯勒宇航公司最新开发的干扰系统可干扰卫星、移动电话、无人机载数据链路。
GPS和Glonass卫星导航系统。
其输出功率1000瓦,可对付现代通信链路;以色列塔迪兰公司研制的战术通信自动干扰系统(TACJS可装载到装甲运输车或高机动车辆的方仓内,频率范围为2—1000兆赫,输出功率0.5—2千瓦可调。
(二舰载通信干扰系统:作战舰艇也可以装备通信干扰系统来破坏敌军的通信,沙特阿拉伯海军的三艘F3000S护卫舰装备的电子战系统包括泰利斯公司生产的Altesse通信波段电子支援系统和TRC281通信干扰系统,Altesse系统还能够与泰利斯公司的RRC274HF/VHF/UHF波段数字通信干扰机进行连接。
(三机载通信干扰系统:它分为有人机载干扰系统和无人机载干扰系统AN/USQ—113是EA—6B“徘徊者”电战飞机上的专用通信干扰系统,90年代末进行了升级,安装有新的接收机、功放器和发射机,扩大了系统的频率覆盖范围。
AN/ALQ—99干扰系统不仅可对付30兆赫—1吉赫的雷达,还带有专门对付俄罗斯的VHF和UHF雷达,也能够有效干扰在VHF和UHF频段工作的通信系统。
此外还可以进入战场上空干扰定向通信链路。
美空军第41电子战中队目前使用的标准型为BLOCK30型,2000年以来有6架EC—130H改进为BLOCK35型,采用数字系统代替原有的模拟系统,并加装战术无线电对抗系统和数字压缩机。
无人机载通信干扰系统尤以美国、俄罗斯等一些发达国家装备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美军现已在500余架BQM—147A“敢死蜂”无人机安装了通信干扰机;其陆军对RQ—5A“猎手”无人机也进行了通信干扰机有效载荷试验。
俄罗斯雅科夫列夫公司正在研制:“蜜蜂”无人机的专用机型。
它使用GPS导航技术通过一个地面控制站能同时控制多达32架无人机。
二、通信抗干扰主要技术(一扩展频谱抗干扰技术1、跳频扩频技术(FH—SS:跳频技术是用扩频码去进行频移键控,使载波频率不断跳变而扩展频谱的一种方法,因技术比较成熟,抗干扰能力较强,已在战术通信中得到广泛应用。
国外自60年代起开始研究,到了80年代,跳频电台已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的重要通信装备,到了90年代更融入了DSP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目前正向着适应、高速,变数率和宽带的方向发展。
(1自适应跳频,使得适应带宽和速率调整更加灵活。
典型设备美国的Milstar军事星在EHF 频段因频谱资源丰富,可在1GHz的频带内实现快速宽带跳频,使得现有的干扰技术无法对它实施有效的干扰。
英国Racal公司生产的Panther-H高频电台有通用定频、自适应定频和智能跳频三种方式。
在智能跳频方式中可对128个频率扫描,从中选出一组静噪频率据称这种智能跳频方式在传输质量上优于传统方式。
采用跳速多变的方式,可不断打乱敌方的侦察和跟踪部署,是有效的抗跟踪干扰措施之一。
美国Litlon公司早在80年代中期就推出多速率的7680抗干扰通信设备。
法国Thomson-CSF公司1996年推出的海军电台ERM-9000(VHF/UHF亦具有低速和快速跳频能力。
瑞典Shadow技术公司于1995年推出的SFH-41型CHAMELEON跳频VHF手持电台有3个跳频速率(分别为12.5、20、50跳、秒,且跳速在任何频率上的驻留时间都很短。
现有扫描器还很难锁定这样的信号,因此其防窃听、抗干扰能力更强。
(2功率自适应跳频是通信方对每个有效频率自适应地调整发射功率,使功率输出在满足收端正常接收的情况下达到最低,提高信号的隐蔽性,从而达到抗干扰目的,其关键技术是宽带、大动态范围的可变增益功率放大器。
以色列Yadiran通信公司的HF-6000自适应HF/SSB跳频电台,可在全频段自适应跳频,其跳速在15-20跳/秒范围可变。
具有自适应射频功率输出,自动化信道频率选择,机内自动建立链路等功能。
(3跳频空闲信道搜索跳频(跳频FCS是一种新的跳频自适应技术。
法国Thomson-CSF公司的新型战术通信系列电台PR4G在1996年的改进中增加了跳频空闲信道搜索功能,这种方式在每次通话前对全部信道进行空闲信道检测,即使大部分频率被干扰,仍可保持通信。
(4差分跳频(DFH技术是一种新的跳频技术,美国Lockheed Sanders公司1995出品的HF 增强型相关跳频电台(CHESS是一种能保障低截收和检测概率及高抗干扰能力的高速短波跳频系统。
它是新一代短波扩展频谱技术的代表。
跳速5000跳/秒,信道探测每秒开销200个频率,其余4800个频率用于传数据。
2、直接序列扩频(DS:直接序列扩频是一种真正对抗的抗干扰体制,它将有用信号在很宽的频带上进行扩展,使单位频带内的功率变小,即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变低,通信可在信道噪声和热噪声的背景下,用很低的信号功率谱进行通信,使信号淹没的噪声里,敌方不容易发现信号。
该技术的特点是信号隐蔽性好,截获概率低,并能抗多径干扰,而且容易实现码分多址(CDMA体制。
典型的产品有美国SICOM公司1995年在美国95年联合武士互通性演示验证(JWID'95演示会上演示它开发的宽带短波收发信机。
3、跳时扩频(TH:由于简单的跳时抗干扰性不强,很少单独使用,常与其它方式组合使用。
此外还有将以上各种方式集成后混合扩频技术,进一步增强了系统抗干扰性。
限于篇幅限制,不做详细讨论。
(二非扩频类的通信抗干扰技术1、自适应天线技术对于空间不同方向来的各种干扰,自适应天线可以通过调整其各单元上的振幅和相位分布,波瓣在这些干扰方向上形成零点,从而减小或避免干扰信号的影响,如果干扰源在空间不断运动,自适应天线则可以相应改变波瓣零点的位置,继续对干扰信号进行抑制。
如果干扰信号是宽带的,自适应天线还可以在对应的方向处,形成较宽角度的凹口,以对抗宽频带干扰。
美军的第三代国防卫星通信系统(DSCS-Ⅲ就使用了抗干扰的自适应调零天线。
2、猝发通信技术猝发通信技术是先将信息存储起来,然后在某一瞬间以正常时10-100倍或更高速率猝发。
一方面可使用较大的脉冲功率来抵御有意干扰,另一方面由于发射时间的随机性和短暂性使侦收概率大大降低。
国外一些数据通信设备如美国Racal公司的6288型数据终端,以色列TADIRAN 公司生产的配有TMD—326猝发通信终端的PRC—174电台都具有信息猝发能力。
3、纠错编码和交织编码采用数字技术和纠错编码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抗干扰性。
纠错编码能纠正因受干扰而产生的错误,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性ECCM措施。
4、分集技术分集技术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通过分离与合并,提高接收端的信噪比,从而获得分集增益。
分集技术在对抗多径传输引起的包络衰落和时延方面,其作用十分明显。
美、俄等国的散射通信设备中都采用了分集技术,包括隐分集技术。
三、我军现状和应对思路我军现有的通信电子战设备,由于起步较晚,及经费投入不足等诸多原因,因此不论在科技含量上、装备质量上,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均有很大的差距,现在的装备水平甚至仅仅停留在6 0-70年代的水平,如我军现装备的某型跳频电台功率只有几百瓦,频跳/秒只有20次,类似这样的通信装备并不少见。
伴随着世界局势的不断变化,和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入,更重要的是美国军事战略越来越倾向亚洲周边,还有牵涉国家切身利益和根本利益的台海问题的解决。
都促使装备的更新,特别是高新技术在新型武器装备上的应用和创新,来有效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局。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增强对国防装备经费的投入。
一定会极大改善现有装备的性能、技术、战术水平。
(一进一步改革军事专业技术高级人才的发展制度。
通过严格选拔,把确实有丰富知识和科研能力的人才大批量的送到技术发达国家深造,力争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并尽快转化成科研成果;(二加大国防科研经费的投入,建立健全经费的使用和监督审核机制,最大限度的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
力争在师团以上的单位建立装备科研革新的分支机构,以促进本单位的技术交流,提高装备的技术和战术水平。
(三重奖那些对我军技术装备革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四在全军范围内进行横向技术交流;在本单位范围内进行岗位交流,以便及早发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