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A 及答案

合集下载

食品化学试题库(含参考答案)

食品化学试题库(含参考答案)

食品化学试题库(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1、糖醇的甜度除了()的甜度和蔗糖相近外,其他糖醇的甜度均比蔗糖低。

A、山梨醇B、乳糖醇C、木糖醇D、甘露醇正确答案:C2、不是鉴定蛋白质变性的方法有:()。

A、测定蛋白质的旋光性和等电点B、测定蛋白质的比活性C、测定溶解度是否改变D、测定紫外差光谱是否改变正确答案:D3、油脂的化学特征值中,()的大小可直接说明油脂的新鲜度和质量好坏。

A、碘值B、酸值C、二烯值D、皂化值正确答案:B4、植物细胞被破坏后,()就大量侵入,造成醌的形成和还原之间的不平衡,于是发生了醌的积累,醌再进一步氧化聚合形成褐色色素。

A、氧B、光C、水分D、细菌正确答案:A5、对食品冻结过程中出现的浓缩效应描述有误的是()。

A、形成低共熔混合物。

B、会使非结冰相的pH、离子强度等发生显著变化C、降低了反应速率D、溶液中可能有氧和二氧化碳逸出正确答案:C6、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属于下列哪种氨基酸()。

A、L-α氨基酸B、L-β氨基酸C、D-α氨基酸D、D-β氨基酸正确答案:A7、下列食品中,哪类食品的吸着等温线呈S型?()A、咖啡提取物B、水果C、糖制品D、肉类正确答案:D8、“在西瓜上撒上少量的食盐会感到甜度提高了”属于呈味物质的()。

A、对比作用B、变调作用C、消杀作用D、相乘作用正确答案:A9、维生素E按其结构分为生育酚和()两大类,每类又可分为α、β、γ、δ4种不同的构型,共计8种化合物。

A、生育烯酚B、生育二烯酚C、生育一烯酚D、生育三烯酚正确答案:D10、下列哪个因素妨碍蛋白质形成α-螺旋结构()。

A、异性氨基酸集中的区域B、脯氨酸的存在C、肽键平面通过α-碳原子旋转D、链内氢键的形成正确答案:B11、引起核黄素降解的主要因素是()。

A、加热C、烹调D、光照正确答案:D12、关于冰的结构及性质描述有误的是()。

A、冰是由水分子有序排列形成的结晶B、冰结晶并非完整的晶体,通常是有方向性或离子型缺陷的。

食品化学试题及答案3

食品化学试题及答案3

食品化学试题及答案3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食品添加剂?A. 防腐剂B. 色素C. 维生素D. 盐答案:D2. 食品中的哪种成分与食品的腐败有关?A. 水分B. 蛋白质C. 脂肪D. 矿物质答案:A3. 食品中的哪种成分是人体必需的?A. 碳水化合物B. 脂肪C. 维生素D. 所有选项答案:D4. 哪种类型的食品添加剂可以增加食品的稳定性?A. 防腐剂B. 乳化剂C. 增稠剂D. 抗氧化剂答案:B5. 下列哪种物质是食品中的天然抗氧化剂?A. 维生素CB. 维生素DC. 维生素ED. 维生素K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食品中常见的碳水化合物?A. 葡萄糖B. 果糖C. 蔗糖D. 淀粉答案:A、B、C、D2. 食品中常见的防腐剂有哪些?A. 苯甲酸钠B. 山梨酸钾C. 亚硝酸钠D. 柠檬酸答案:A、B、C3. 哪些因素会影响食品的氧化稳定性?A. 光照B. 温度C. 湿度D. 氧气答案:A、B、C、D4. 食品中添加维生素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营养价值B. 改善口感C. 延长保质期D. 提高食品色泽答案:A、C5. 下列哪些是食品中常见的矿物质?A. 钙B. 铁C. 锌D. 碘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所有食品添加剂都是对人体有害的。

答案:错误2. 食品中的水分含量越高,食品的保质期越长。

答案:错误3. 食品中的脂肪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之一。

答案:正确4. 食品中的维生素通常不能通过人体自身合成。

答案:正确5. 食品中的矿物质对人体的健康没有影响。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答案:食品添加剂主要用于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以及提高食品的加工性能。

2. 什么是食品的腐败?请举例说明。

答案:食品的腐败是指食品在微生物作用下发生的变质过程,导致食品的感官品质和营养价值下降。

食品化学及答案

食品化学及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食品化学(A)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水分子通过_______的作用可与另4个水分子配位结合形成正四面体结构。

(A)范德华力(B)氢键(C)盐键( D)二硫键2 关于冰的结构及性质描述有误的是_______。

(A)冰是由水分子有序排列形成的结晶(B)冰结晶并非完整的晶体,通常是有方向性或离子型缺陷的。

(C)食品中的冰是由纯水形成的,其冰结晶形式为六方形。

(D)食品中的冰晶因溶质的数量和种类等不同,可呈现不同形式的结晶。

3 稀盐溶液中的各种离子对水的结构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下述阳离子中,会破坏水的网状结构效应的是_______。

(A)Rb+(B)Na+(C)Mg+(D)Al3+4 若稀盐溶液中含有阴离子_______,会有助于水形成网状结构。

(A)Cl-(B)IO3 -(C)ClO4- (D)F-5 食品中有机成分上极性基团不同,与水形成氢键的键合作用也有所区别。

在下面这些有机分子的基团中,_______与水形成的氢键比较牢固。

(A)蛋白质中的酰胺基(B)淀粉中的羟基(C)果胶中的羟基(D)果胶中未酯化的羧基6 食品中的水分分类很多,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同一类_______。

(A)多层水(B)化合水(C)结合水(D)毛细管水7 下列食品中,哪类食品的吸着等温线呈S型?_______(A)糖制品(B)肉类(C)咖啡提取物(D)水果8 关于等温线划分区间内水的主要特性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

(A)等温线区间Ⅲ中的水,是食品中吸附最牢固和最不容易移动的水。

(B)等温线区间Ⅱ中的水可靠氢键键合作用形成多分子结合水。

(C)等温线区间Ⅰ中的水,是食品中吸附最不牢固和最容易流动的水。

(D)食品的稳定性主要与区间Ⅰ中的水有着密切的关系。

9 关于水分活度描述有误的是_______。

(A)αW能反应水与各种非水成分缔合的强度。

(B)αW比水分含量更能可靠的预示食品的稳定性、安全性等性质。

食品化学试题及答案

食品化学试题及答案

食品化学一、单项选择题1. 从食品的吸湿等温线上看,影响食品稳定性最明显的水存在于()。

A、 I区B、 I区与II区之间C、II区D、 II区与III区之间2. 食品中水分缔结的根本原因是()。

A、范德华力B、盐键C、氢键D、分子间引力3. 研究冷藏食品稳定性更有效的方法是()。

A、awB、MmC、TgD、f4. 下列果品加工条件,()有助于果品去皮:A、弱酸B、碱液C、高浓度糖D、加热5. 下列哪一项不是食品中单糖与低聚糖的功能特性()。

A、产生甜味B、结合有风味的物质C、亲水性 D有助于食品成型6. 下列哪项不属于海洋多糖()。

A、琼脂B、阿拉伯胶C、壳聚糖D、卡拉胶7. 三酰甘油表现出的烃类的同质多晶型中,哪一种最稳定()。

A、αB、βC、α′D、β′8. POV值宜于衡量()。

A、有丙二醛存在的脂类的氧化程度B、油脂氧化末期的氧化程度C、含有双键的油脂吸收碘的克数D、油脂氧化初期的氧化程度9. 下列油脂自动氧化速度最快的是()。

A、牛油B、猪油C、玉米胚油D、棕榈油10. 在稳定蛋白质结构的作用力中,()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加强。

A、疏水相互作用B、双硫键C、氢键D、静电相互作用11. 决定小麦面团粘合性质的蛋白质成分是()。

A、麦谷蛋白B、酪蛋白C、麦醇溶蛋白D、清蛋白12. 蛋白质-水分散体系中加入少量的食盐,则一个结果将是()。

A、降低蛋白质溶解度B、无变化C、蛋白质胶凝D、增加蛋白质溶解度13. VC的稳定性比较差,而它对哪一项的稳定性比较强()。

A、酸B、加热C、氧气D、光14. 亚硫酸盐作为还原剂可以保护哪种维生素()。

A、VAB、VB1C、VCD、VD15. 对食品中的维生素B1破坏作用较小的因素是()。

A、加热B、光照 C 、SO2 D、中性溶液16. 下列金属元素中属于有害的重金属的是()。

A、 FeB、AlC、MnD、Cd17. 、下列色素中,属于人工合成色素的是()。

A、红曲B、柠檬黄C、姜黄D、儿茶素18. 叶绿素属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996-1997期末考试第二学期《食品化学》A卷一.名词解释: (20 分)1.食品化学2.功能属性3.同质多晶现象4.泡沫膨胀率5.油脂的起酥性二.判断正误,冰扼要说明理由(30 分)1.当采用数值相等而方向相反的温差时,水冻结的速度比解冻的速度高。

2.食品中的还原性双糖和非还原性双糖在同样条件下发生异构化或发生美拉德反应的程度有较大差别。

3.肌肉宰后pH 下降的程度和速度越高和越快越有利。

、4.油脂的自动氧化作用和任何催化作用无关。

5.亚硫酸盐不可用为植物性食品材料加工中的护色剂。

三.填空(20 分)1.肌原纤维的肌节中,细丝主要由__、__和___三种蛋白质构成。

2.脂肪的亚晶胞的晶格类型主要可分为__、__和__型,其中__型在制造起酥油和人造奶油时是需要的。

3.中性多糖的水解(酸作用)速度比较中,一般__喃糖比__喃糖易水解,__糖苷键比__糖苷键易水解,__区比__易水解。

4.在测定果蔬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的实验中,酶的底物使用了__,但用碘酸钾滴定时却测定的是__的剩余量。

因为酶的作用产物__被重新转为底物。

5.在利用蛋白质为乳化剂,并利用搅打方法制备油∕水乳状液时控制加油速度的一般要领是:__。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997-1998食品化学期末考试第二学期《食品化学》课程A卷一.填空题(15分,任选5题)1.结合水包括__、__和多层水。

2.起酥性、__和乳化性均良好的油脂被用为起酥油。

3.能对人们希望的食品形状和感官特征作出贡献的理化性质常被称为__。

4.脂肪的亚晶格类型主要可分为__、__、和__型,其中__型的结构排列相对最不规则。

5.肌肉蛋白质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它们分别是__、__和__蛋白。

6.山梨糖醇,葡萄糖和蔗糖分别与蛋白质水解物共煮,发生美拉德反应最快和最慢的碳水化合物分别是__和__。

7.环状糊精的内腔是__水性的。

二.简答题(15分,任选三题)1.淀粉糊化受不受小分子糖的影响?为什么?2.为什么湿果胶的保存应采用pH3.5-4.0而不采用中性和更强的酸性?3.含有短支链的瓜尔豆胶和黄原胶(黄杆菌胶)是典型的增稠剂,但却不是凝胶剂,请以其结构特点说明为什么?4.油脂精炼时主要分为哪四步完成?三.选择题(20分)1.在一食品的水分含量不变化及非水物质含量及性质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提高该食品的温度时,水分活度的值将如何?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不确定2.下列哪种物质吸潮最慢。

食品化学试题及答案

食品化学试题及答案

食品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食品添加剂?A. 防腐剂B. 着色剂C. 增稠剂D. 天然香料答案:D2. 食品中添加食盐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增加风味B. 增加营养C. 增加体积D. 增加颜色答案:A3. 食品中常见的抗氧化物质是?A. 维生素AB. 维生素CC. 维生素ED. 维生素B答案:C4. 哪种维生素在高温下最易被破坏?A. 维生素AB. 维生素BC. 维生素CD. 维生素D答案:C5. 食品中添加的色素必须符合哪些条件?A. 必须是天然的B. 必须是合成的C. 必须符合食品安全标准D. 必须添加大量答案:C6. 哪种物质是食品中常用的防腐剂?A. 柠檬酸B. 亚硝酸钠C. 硫酸钠D. 碳酸钠答案:B7. 食品中的水分活度对食品的保质期有何影响?A. 无关B. 影响不大C. 影响显著D. 完全决定答案:C8. 食品中添加的甜味剂必须满足哪些条件?A. 必须是天然的B. 必须是合成的C. 必须符合食品安全标准D. 必须添加大量答案:C9. 食品中添加的乳化剂的作用是什么?A. 增加风味B. 增加营养C. 改善食品的稳定性D. 增加颜色答案:C10. 哪种维生素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A. 维生素AB. 维生素BC. 维生素CD. 维生素D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食品中的_______是影响食品口感和风味的重要因素。

答案:水分2.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遵循_______原则。

答案:适量3. 食品中的_______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答案:防腐剂4. 食品中的_______是影响食品颜色的重要因素。

答案:色素5. 食品中的_______是影响食品营养价值的重要因素。

答案:维生素6. 食品中的_______可以增加食品的粘稠度。

答案:增稠剂7. 食品中的_______可以防止食品氧化变质。

答案:抗氧化剂8. 食品中的_______可以增加食品的甜度。

食品化学试题及答案

食品化学试题及答案

⾷品化学试题及答案⾷品化学试题-蛋⽩质A卷⼀.名词解释1.蛋⽩质的胶凝作⽤:变性的蛋⽩质分⼦聚集并形成有序的蛋⽩质⽹络结构的过程。

2.乳化能⼒(EC):⼜叫乳化容量,是指在乳状液相转变前每克蛋⽩质所能乳化的油的体积(ml)。

3.蛋⽩质变性:蛋⽩质⼆级结构及其以上的⾼级结构在酸碱,盐,热,有机溶剂等的作⽤下发⽣的变化。

4.氨基酸的等电点:氨基酸在溶液中净电荷为零是的pH值称为氨基酸的等电点。

⼆.选择题1.下列那⼀项不是对蛋⽩质⽔合作⽤和溶解度同时具有影响的因素(C)A.蛋⽩质浓度B.离⼦强度C.氨基酸的组成D.温度2.在等电点以上的pH溶液中氨基酸带(B)A.正电荷B.负电荷C.不带电荷D.以上都有可能3.以下属于影响蛋⽩质变性的物理因素是(C)A.pH值B.B.B.有机溶剂C.C.C.加热处理D.D.D.有机化合物⽔溶液 4.下列不能显著吸收紫外线的氨基酸是(C)A.TyrB.TryC.LysD.Phe5.对于⾁类脱⽔最好的脱⽔⼲燥⽅法是(B)A.真空⼲燥B冷冻⼲燥C喷雾⼲燥D⿎膜⼲燥6.蛋⽩质织构化的⽅法不包括(B)A.纤维的形成B.结构重整C.热凝结和形成薄膜D.热塑性挤压7.以下⽅法能导致蛋⽩质不可逆变性的是(C)A.使蛋⽩质处于极端碱性的pH值环境B.加⼊尿素C.加⼊⼗⼆烷基硫酸钠(SPS)D.压⼒诱导蛋⽩质变性8.下列的蛋⽩质中,具有抑制微⽣物⽣长的特性的是(B)A.基质蛋⽩质B.鸡蛋清蛋⽩质C.乳清蛋⽩质D.⼤⾖蛋⽩质9.冷冻保藏⾷品时,冻结速度越快,⾷品的变性速度(C)A.与冷冻速度成反⽐B.越⼤C.越⼩D.⽆关10.在相同离⼦强度时,哪⼀种离⼦提⾼蛋⽩质溶解度的能⼒最强(C)A.Cl-B.I-C.SO42-D.ClO4-11.此图是pH值对⾖奶(PI=4.6)稳定性的影响,根据下列的图⽰,哪⼀个推断是对的(B)■沉淀时间▲脂肪分层时间A.随时间的增加,⾖奶越不稳定B.越是远离⾖奶的等电点,溶液的性质越稳定C.⾖奶发⽣沉淀和脂肪分层⽆关D.⽣产⾖奶最佳的pH值是8.512.对蛋⽩质进⾏氧化处理,氨基酸残基易氧化程度的排列顺序(C)A.半胱氨酸>蛋氨酸>⾊氨酸B.半胱氨酸>⾊氨酸>蛋氨酸C.蛋氨酸>半胱氨酸>⾊氨酸D.⾊氨酸>蛋氨酸>半胱氨酸13.以下哪⼀种⾦属离⼦对蛋⽩质变性影响最⼤(D)A.Ca2+B.Mg2+C.K+D.Cu2+14.影响蛋⽩质热稳定性的因素有(ABCD)A.氨基酸组成B.蛋⽩质-蛋⽩质接触C.蛋⽩质浓度15.下列措施中,哪⼀项是不能使鸡⾁嫩化的(C)A.⽤⽊⽠汁腌渍⼀段时间B.⽤盐⽔和磷酸盐腌渍⼀段时间C.⽤⽜奶腌渍⼀段时间D.把⼤块的⾁挂吊⼀段时间三.是⾮题1.蛋⽩质的持⽔能⼒和结合⽔的能⼒是⼀样的。

食品化学常识试题及答案

食品化学常识试题及答案

食品化学常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食品添加剂?A. 防腐剂B. 着色剂C. 甜味剂D. 维生素答案:D2. 食品中的哪种成分可以提供能量?A. 蛋白质B. 脂肪C. 碳水化合物D. 以上都是答案:D3. 食品中的哪种成分主要负责提供细胞结构?A. 蛋白质B. 脂肪C. 碳水化合物D. 维生素答案:A4. 哪种维生素是水溶性的?A. 维生素AB. 维生素DC. 维生素ED. 维生素C5. 哪种矿物质是人体必需的?A. 钙B. 铁C. 钠D. 以上都是答案:D6. 食品中的哪种成分可以提供抗氧化作用?A. 蛋白质B. 脂肪C. 碳水化合物D. 维生素E答案:D7. 哪种物质不是食品中的天然色素?A. 胡萝卜素B. 花青素C. 叶绿素D. 人工色素答案:D8. 食品中的哪种成分可以促进肠道健康?A. 蛋白质B. 脂肪C. 碳水化合物D. 膳食纤维答案:D9. 哪种物质可以作为食品的乳化剂?B. 脂肪C. 碳水化合物D. 矿物质答案:A10. 哪种物质是食品中常见的防腐剂?A. 盐B. 糖C. 醋D. 苯甲酸钠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食品中常见的碳水化合物?A. 葡萄糖B. 果糖C. 蔗糖D. 淀粉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是食品中常见的蛋白质?A. 乳清蛋白B. 酪蛋白C. 胶原蛋白D. 血红蛋白答案:ABCD3. 以下哪些是食品中常见的脂肪?A. 饱和脂肪B. 不饱和脂肪C. 反式脂肪D. 胆固醇答案:ABCD4. 以下哪些是食品中常见的矿物质?A. 钙B. 铁C. 锌D. 碘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食品中常见的维生素?A. 维生素AB. 维生素B群C. 维生素CD. 维生素D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害。

()答案:错误2. 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

()答案:正确3. 所有维生素都是水溶性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食品化学(A)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水分子通过_______的作用可与另4个水分子配位结合形成正四面体结构。

(A)范德华力(B)氢键(C)盐键( D)二硫键2 关于冰的结构及性质描述有误的是_______。

(A)冰是由水分子有序排列形成的结晶(B)冰结晶并非完整的晶体,通常是有方向性或离子型缺陷的。

(C)食品中的冰是由纯水形成的,其冰结晶形式为六方形。

(D)食品中的冰晶因溶质的数量和种类等不同,可呈现不同形式的结晶。

3 稀盐溶液中的各种离子对水的结构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下述阳离子中,会破坏水的网状结构效应的是_______。

(A)Rb+(B)Na+(C)Mg+(D)Al3+4 若稀盐溶液中含有阴离子_______,会有助于水形成网状结构。

(A)Cl-(B)IO3 -(C)ClO4- (D)F-5 食品中有机成分上极性基团不同,与水形成氢键的键合作用也有所区别。

在下面这些有机分子的基团中,_______与水形成的氢键比较牢固。

(A)蛋白质中的酰胺基(B)淀粉中的羟基(C)果胶中的羟基(D)果胶中未酯化的羧基6 食品中的水分分类很多,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同一类_______。

(A)多层水(B)化合水(C)结合水(D)毛细管水7 下列食品中,哪类食品的吸着等温线呈S型?_______(A)糖制品(B)肉类(C)咖啡提取物(D)水果8 关于等温线划分区间内水的主要特性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

(A)等温线区间Ⅲ中的水,是食品中吸附最牢固和最不容易移动的水。

(B)等温线区间Ⅱ中的水可靠氢键键合作用形成多分子结合水。

(C)等温线区间Ⅰ中的水,是食品中吸附最不牢固和最容易流动的水。

(D)食品的稳定性主要与区间Ⅰ中的水有着密切的关系。

9 关于水分活度描述有误的是_______。

(A)αW能反应水与各种非水成分缔合的强度。

(B)αW比水分含量更能可靠的预示食品的稳定性、安全性等性质。

(C)食品的αW值总在0~1之间。

(D)不同温度下αW 均能用P/P来表示。

10 关于BET(单分子层水)描述有误的是_______。

(A)BET在区间Ⅱ的高水分末端位置。

(B)BET值可以准确的预测干燥产品最大稳定性时的含水量。

(C)该水分下除氧化反应外,其它反应仍可保持最小的速率。

(D)单分子层水概念由Brunauer、Emett及Teller提出的单分子层吸附理论。

11 当食品中的αW值为0.40时,下面哪种情形一般不会发生?_______ (A)脂质氧化速率会增大。

(B)多数食品会发生美拉德反应。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C)微生物能有效繁殖(D)酶促反应速率高于α值为0.25下的反应速率。

W12 对食品冻结过程中出现的浓缩效应描述有误的是_______(A)会使非结冰相的pH、离子强度等发生显著变化。

(B)形成低共熔混合物。

(C)溶液中可能有氧和二氧化碳逸出。

(D)降低了反应速率13 下面对体系自由体积与分子流动性二者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

(A)当温度高于Tg时,体系自由体积小,分子流动性较好。

(B)通过添加小分子质量的溶剂来改变体系自由体积,可提高食品的稳定性。

(C)自由体积与Mm呈正相关,故可采用其作为预测食品稳定性的定量指标。

(D)当温度低于Tg时,食品的限制扩散性质的稳定性较好。

14 对Tg描述有误的是_______。

(A)对于低水分食品而言,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一般高于0℃。

(B)高水分食品或中等水分食品来说,更容易实现完全玻璃化。

(C)在无其它因素影响下,水分含量是影响玻璃化转变温度的主要因素。

(D)食品中有些碳水化合物及可溶性蛋白质对Tg有着重要的影响。

15 下面关于食品稳定性描述有误的是_______(A)食品在低于Tg温度下贮藏,对于受扩散限制影响的食品有利。

(B)食品在低于Tgˊ温度下贮藏,对于受扩散限制影响的食品有利。

(C)食品在高于Tg 和Tgˊ温度下贮藏,可提高食品的货架期。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多糖复合物;2环状糊精;3衍生脂类;4甘油磷脂;5烟点;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三、填空(每空0.5,共21分)1.从水分子结构来看,水分子中氧的_______个价电子参与杂化,形成_______个_______杂化轨道,有_______的结构。

2.冰在转变成水时,净密度_______,当继续升温至_______时密度可达到_______,继续升温密度逐渐_______。

3.液体纯水的结构并不是单纯的由_______构成的_______形状,通过_______的作用,形成短暂存在的_______结构。

4.离子效应对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方面。

5.在生物大分子的两个部位或两个大分子之间,由于存在可产生_______作用的基团,生物大分子之间可形成由几个水分子所构成的_______。

6.当蛋白质的非极性基团暴露在水中时,会促使疏水基团_______或发生_______,引起_______;若降低温度,会使疏水相互作用_______,而氢键_______。

7.食品体系中的双亲分子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特征是_______。

当水与双亲分子亲水部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基团缔合后,会导致双亲分子的表观_______。

8.一般来说,食品中的水分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大类。

其中,前者可根据被结合的牢固程度细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后者可根据其食品中的物理作用方式细分为_______、_______。

9.食品中通常所说的水分含量,一般是指_______。

三、简答(共34分)1 脂类的功能特性有哪些?(7分)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2 试述蛋白质变性及其影响因素,举出几个食品加工过程中利用蛋白质变性的例子。

(7分)3 比较冰点以上和冰点以下温度的αW差异。

(10分)4 MSI在食品工业上的意义。

(10分)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答案食品化学答案A一、选择:1 B;2 C;3 A;4 D;5 D;6 D;7 B;8 B;9 D;10 A 11 C;12 D;13 D;14 B15 C;二、名词解释1 多糖复合物多糖上有许多羟基,这些羟基可与肽链结合,形成糖蛋白或蛋白多糖,与脂类结合可形成脂多糖,与硫酸结合而含有硫酸基,形成硫酸酯化多糖;多糖上的羟基还能与一些过渡金属元素结合,形成金属元素结合多糖,一般把上述这些多糖衍生物称为多糖复合物。

2 环状糊精环状糊精是由6~8个D-吡喃葡萄糖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低聚物。

由6个糖单位组成的称为α-环状糊精,由7个糖单位组成的称为β-环状糊精,由8个糖单位组成的称为γ-环状糊精。

3 衍生脂类是具有脂类一般性质的简单脂类或复合脂类的衍生物,包括脂肪酸、固醇类、碳氢化合物、类胡萝卜素、脂溶性维生素等。

4 甘油磷脂甘油磷脂即磷酸甘油酯,所含甘油的1位和2位的两个羟基被脂肪酸酯化,3位羟基被磷酸酯化,称为磷脂酸。

5 烟点是指在不通风的条件下加热,观察到样品发烟时的温度。

三、填空题1 6;4;SP3;近似四面体2 增大;3.98℃;最大值;下降3 氢键;四面体;H-桥;多变形4 改变水的结构;影响水的介电常数;影响水对其他非水溶质和悬浮物质的相容程度5 氢键;水桥6 缔合;疏水相互作用;蛋白质折叠;变弱;增强7 脂肪酸盐;蛋白脂质;糖脂;极性脂类;核酸;同一分子中同时存在亲水和疏水基团;羧基;羟基;磷酸基;羰基;含氮基团;增溶 8 自由水;结合水;化合水;邻近水;多层水;滞化水;毛细管水 9 常压下,100~105℃条件下恒重后受试食品的减少量四、简答:1 脂类的功能特性有哪些?脂类化合物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量储存形式,体内每克脂肪可产生大约39.7kJ的热量。

机体内的脂肪组织具有防止机械损伤和防止热量散发的作用。

磷脂、糖脂、固醇等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

脂类化合物是脂溶性维生素的载体和许多活性物质(前列腺素、性激素、肾上腺素等)的合成前体物质,并提供必需脂肪酸。

在食品中脂类化合物可以为食品提供滑润的口感,光洁的外观,赋予加工食品特殊的风味。

脂类化合物在食品的加工或储存过程中所发生的氧化、水解等反应,还会给食品的品质带来需宜的和不需宜的影响。

此外,过高的脂肪摄入量也会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例如增加了患肥胖症、心血管疾病、癌症的风险。

2 试述蛋白质变性及其影响因素,举出几个食品加工过程中利用蛋白质变性的例子。

蛋白质分子受到某些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时,发生生物活性丧失,溶解度降低等性质改变,但是不涉及一级结构改变,而是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改变,这类变化称为变性作用。

变性的实质是蛋白质分子次级键的破坏引起二级、三级、四级结构的变化。

蛋白质变性的影响因素有:热、辐射、超声波、剧烈震荡等物理因素,还有酸、碱、化学试剂、金属盐等化学因素。

例如,压力和热结合处理使牛肉中蛋白质变性可提高牛肉的嫩度和强化灭菌效果的同时,可以使肌肉的构成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制品的功能性质,如颜色、组织结构、脂肪氧化和风味等。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3 比较冰点以上和冰点以下温度的αW差异。

在比较冰点以上和冰点以下温度的αW时,应注意以下三点:⑴在冰点温度以上,αW是样品成分和温度的函数,成分是影响αW的主要因素。

但在冰点温度以下时,αW与样品的成分无关,只取决于温度,也就是说在有冰相存在时,αW不受体系中所含溶质种类和比例的影响,因此不能根据αW值来准确地预测在冰点以下温度时的体系中溶质的种类及其含量对体系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所以,在低于冰点温度时用αW值作为食品体系中可能发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理变化的指标,远不如在高于冰点温度时更有应用价值;⑵食品冰点温度以上和冰点温度以下时的αW值的大小对食品稳定性的影响是不同的;⑶低于食品冰点温度时的αW不能用来预测冰点温度以上的同一种食品的αW。

4 MSI在食品工业上的意义MSI即水分吸着等温线,其含义为在恒温条件下,食品的含水量(每单位干物质质量中水的质量表示)与αW 的关系曲线。

它在食品工业上的意义在于:⑴在浓缩和干燥过程中样品脱水的难易程度与αW有关;⑵配制混合食品必须避免水分在配料之间的转移;⑶测定包装材料的阻湿性的必要性;⑷测定什么样的水分含量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⑸预测食品的化学和物理稳定性与水分的含量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