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仔牛奶广告被指误导儿童
旺仔牛奶广告词是什么

旺仔牛奶广告词是什么旺仔牛奶广告词广告情节回放“三年级六班李子明同学,你妈妈给你送来了两瓶旺仔牛奶……”小学的喇叭大声播报。
叫李子明的男孩激动又自豪,眼泪狂飞(夸张的动画效果),飞扑到妈妈怀里,亲了一口牛奶罐子,说:“妈妈我爱你!”身后的小同学满眼羡慕地说:“哇,你的妈妈好爱你哦!”观众批评母爱就是一罐牛奶?一名观众看完广告后质疑说:“母爱是什么,母爱难道就是一罐牛奶?还是旺仔的?”不少观众都批评这一广告“歪曲”了母爱。
一个网名叫“十色梅”的观众在网上说,广告利用母爱来夸张宣传一罐牛奶,误导小孩以为母亲的爱就寄托在牛奶上。
尤其广告里同学羡慕的感慨,给没有多少分辨能力的孩子这样的暗示:妈妈买旺仔牛奶就是爱他。
那如果不买旺仔牛奶呢,难道就不爱孩子了?一位家长告诉记者,3岁的儿子看了广告后问他,小男孩为什么哭了?“我都不知道怎么解释,难道说因为他妈妈给他买了旺仔牛奶就激动成这样?那儿子就会跟我要旺仔牛奶。
如果不买给他,他可能会觉得我不爱他。
”这位家长认为,商家用这样的手段暗示孩子,“逼迫”家长买他们的产品是不道德的。
另一名观众则质疑说,广告的场景设在学校,妈妈来了,学校拿大喇叭通知小学生,显然是支持妈妈送旺仔牛奶这件事,“学校和学校的喇叭在孩子心目中都是很权威的、要听从的,这是利用学校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来误导孩子,不符合学校的公益定位。
”广告效应在各大电视台热播的“旺仔牛奶”最新广告遭遇如潮恶评,众多观众指责其“歪曲母爱”,误导小孩以为父母只有买了牛奶才是真正爱他。
对此,旺旺集团相关人士表示,广告绝非对小孩有这种暗示。
家庭教育专家则指出,这则广告是在用母爱推销商品,对孩子有诸多误导。
沈经理表示,每名消费者对同样的广告都有不同的反应,这并非企业可以控制。
他认为广告不存在“逼迫”一说。
虽然产品针对的消费者是小孩,但小孩的消费主导权在家长手里,而家长是有辨别力的。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父母也应有相应的对孩子的价值观培养。
旺仔牛奶广告分析

旺仔牛奶广告分析旺仔牛奶广告作为国内知名的饮料品牌广告,其主要目的是宣传和推广牛奶品牌,吸引消费者购买。
本文就对旺仔牛奶广告进行分析。
广告语旺旺旺仔牛奶,似乎感觉到生命的味道广告诉求旺仔牛奶广告主要通过强调其品牌饮料是“生命的味道”传达了产品的卓越品质,对于消费者健康、营养的需求也做了明确的强调。
同时,广告中还强调了旺仔牛奶的便捷性、适合性以及品牌口碑,并且通过宣传旺仔牛奶的制造过程,使消费者对其品牌的信任度得到提升。
广告内容在广告的开头,一名长发少年身穿白衬衫出现在房间里,步履轻盈地向窗户走去,他从窗户看到外面的风景,脸上露出了灿烂的表情。
接着画面转换,他拧开了旺仔牛奶瓶盖,静静地欣赏着牛奶的味道。
这一幕画面强调了旺仔牛奶对于消费者情感诉求的满足,牛奶的味道使其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之处。
随后,广告介绍了旺仔牛奶的制作过程,倡导牛奶的优良品质。
广告强调了牛奶的便捷性和适合性,宣扬旺仔牛奶品牌的口碑并鼓励消费者购买。
整个广告拍摄效果简洁明了,有情感的背景音乐使画面更加生动。
广告特点1. 强调生命的味道:对于“生命的味道”这一概念的强调是旺仔牛奶广告的显著特点,这种宣传手法直接瞄准了消费者对于健康、营养的需求,增强了旺仔牛奶的产品印象与品牌形象。
2. 突出便捷性:广告还突出了旺仔牛奶的便捷性,通过强调喝牛奶的方便性来展示品牌的价值,提升消费者购买意愿。
3. 倡导牛奶品质:旺仔牛奶广告成功的倡导了牛奶的优良品质,并且在广告中使用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
总结通过对旺仔牛奶广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旺仔牛奶广告在品牌宣传和产品宣传上都非常成功。
广告以“生命的味道”为核心,将牛奶的营养和人生的美好进行了巧妙的转化,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
同时,广告注重宣传旺仔牛奶的制造过程,使消费者对其品牌的信任度得到了提升。
在广告创意、品牌价值、品牌宣传等方面都有着不俗的表现,是一则非常成功而且具有影响力的广告。
儿童广告中的恶魔——案例分析儿童电视广告给儿童带来的不良影响

儿童广告中的恶魔——案例分析儿童电视广告给儿童带来的不良影响作者:宁丹丹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2年第5期宁丹丹(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运输与经济管理系,广西柳州 545007)摘要:儿童电视广告是指儿童使用的产品或有儿童参加演示内容的广告。
广告中塑造的儿童消费形象所代表的符号意义,给没有分辨力的儿童带来不良的影响,容易引起模仿和道德标准模糊,造成儿童过度追求物质,产生不正确的自卑感和优越感,过度依赖某些产品和早熟。
因此,应立法禁止针对儿童的商业广告。
关键词:儿童广告;不良影响;禁止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2)09-0125-02引言铺天盖地的电视广告中随处可见儿童的身影,97.8%(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2011年统计公报)的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更是将数量庞大的儿童暴露在儿童电视广告面前。
根据霍夫兰等人在《传播与劝服》(1953 年)、《个性与劝服可能性》(1959 年)等著作中所下的结论:“想象力丰富,对周围事情比较敏感的人,较容易被人劝服、接受影响”,而这正是儿童的特点。
电视上出现的五花八门的广告,对没有分辨力的儿童来说,是毫无抵抗能力的。
我国《广告审查标准》第37条规定:“儿童广告是指儿童使用的产品或有儿童参加演示内容的广告。
”本文所研究的儿童电视广告是指以电视媒体为载体,其产品以儿童为消费对象的广告。
此类儿童电视广告会产生什么样的不良影响?儿童又是如何被电视广告所影响?应该如何避免儿童免受不良广告的侵害?这将是本文接下来将要探讨的方向。
一、儿童与电视广告施拉姆的《儿童生活里的电视》认为:儿童对于电视节目绝对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地选择他们想要观看的电视节目。
但是他同时也认为:正是由于儿童自身的这种特点,儿童的行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儿童的可塑性很强,对外界环境充满好奇心,在自身没有分析、思考能力的情况下,收看儿童电视广告所播放的内容,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生理、语言动作、行为、意识等的发展。
国内经典的失败的广告案例

国内经典的失败的广告案例广告在商业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帮助企业提升品牌知名度、推广产品和服务,引导消费者购买决策。
然而,不是每个广告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有时候一些广告案例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制作不当、目标受众错误或者信息传递不清晰。
本文将介绍国内经典的一些失败的广告案例,并分析其失败原因。
1. 红牛-“顺风顺水,翱翔天空”红牛是一款广为人知的能量饮料品牌,它在世界范围内非常受欢迎。
然而,在中国市场推出的红牛广告却引起了争议。
广告中,一位跳伞运动员从飞机上高空跳伞,在落地的一瞬间成功成为了一条鱼。
这个广告引发了一场舆论风暴,许多人质疑广告是否具有欺骗性,甚至有人指责广告违背了现实和科学常识。
最终,红牛不得不撤下广告并向公众道歉。
失败原因分析:这则广告没有能够清晰地传递产品信息和品牌理念,反而让观众感到困惑和被欺骗。
广告在追求视觉冲击力的同时,忽视了与目标受众的共鸣和连贯性,导致了严重的反效果。
2. 乐视-“乐视手机,值得拥有”乐视手机曾是国内市场上备受瞩目的品牌之一,然而,由于一系列的管理和财务问题,该品牌陷入了困境。
在它面临困境时,乐视推出了一款广告,力图挽回消费者的信心。
广告中,一位年轻人通过使用乐视手机解决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支付、导航等。
然而,此广告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乐视手机在市场上的销量继续下滑。
失败原因分析:这则广告虽然试图恢复品牌形象和吸引消费者,但没有直接回应市场对于品质问题的质疑,反而给人一种漠视和回避的印象。
乐视在此广告中没有真诚地向消费者承认并解决问题,导致广告失去了信服力。
3. 雪佛兰-“爸爸去哪儿”在中国市场,许多汽车品牌会选择与综艺节目合作以提升品牌曝光度。
然而,雪佛兰与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的合作却被人们广为诟病。
广告中,参与节目的爸爸们开着雪佛兰汽车带着孩子去玩耍。
然而,这个广告被批评为过度商业化,丧失了家庭和亲子关系的真实性。
失败原因分析:这则广告过于强调产品的功能和形象,忽视了目标受众的真实需求和价值观。
十大侵犯消费者权益案例

十大侵犯消费者权益案例案例一:“三鹿”奶粉引起幼儿双肾结石2008年9月15日,玉屏消费者刘某向玉屏自治县消协投诉,反映其女儿自2008年以来一直食用三鹿U+系列1-3段900克/听成长奶粉,每月食量为3听,均是在玉屏某超市购买,2008年9月13日当获悉三鹿婴幼儿奶粉含三聚氰氨一事后,刘某将女儿送到了当地医院进行检查,经双肾B超检查,发现女儿已患有双肾结石。
接到投诉后,玉屏县消协经调查得知,刘某夫妇2008年初以来,共在玉屏某超市购买了13听“三鹿”婴幼儿奶粉,共计1501元,经调解由超市双倍退还刘某购货款,共计3002元。
案例二:不合格化肥“烧”死百亩西瓜2008年7月3日,镇宁自治县消协接到镇宁县丁旗镇下午村村民张某、欧某等7户瓜农的投诉,称他们当年种植的100余亩西瓜在使用了四川自贡某某化肥有限公司生产的某品牌复合肥后,西瓜不仅长势差且死亡率高。
经调查,瓜农们使用的复合肥是从丁旗镇街上一化肥经营户处购买的,经贵州省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的两次检验,该品牌复合肥为不合格产品,在消协调解下,化肥经营户一次性赔偿7户受害瓜农损失费5万元。
案例三:化妆品美容不成反“毁”人2008年6月24日,贵阳市消费者尹女士在使用了从贵阳某商场购买的化妆品后,脸部出现了严重的过敏及身体不适现象,虽多次与经营者协商赔偿,却一直未果,遂采取跳楼这一过激行为讨说法。
经查,商家销售的化妆品属于不合格产品,导致消费者出现了严重的皮肤过敏及尿汞严重超标等现象,后经调解,商场和经销商先支付5000元作为尹女士治疗期间的生活费,其余治疗费用则由商场及经销商共同承担。
案例四:18位消费者浴室洗浴被盗2008年5月26日,兴仁县消协接到王某某等18位消费者的投诉,称2008年5月24日晚他们在兴仁县某酒店洗浴中心洗浴,5月25日清晨,大家准备离开该洗浴中心时,发现存物箱被撬、贵重物品及现金失窃,经调解,由洗浴中心全额赔偿18位消费者被盗的物品及现金,共计16800元。
儿童广告中的问题及建议

儿童广告中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探讨一、国内有关儿童广告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自律概述1、《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1995 年2 月1 日起施行的)第8 条规定,“广告不得损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2、《广告审查标准》(1993 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布的)第11 条:广告不得损害未成年人的形象和利益,不得对其产生不良后果和影响;第38 条:儿童广告必须有益于儿童的心理健康,有利于培养儿童优秀的思想品质和高尚品德。
第39条不适于儿童使用的产品的广告,不得有儿童参加演示。
第40 条:针对儿童宣传的广告,应当进行浅显的,能够为儿童正确理解的描述;第41 条:广告中出现的儿童或家长,应当表现为具有良好行为或态度的典范;第42 条:不得发布下列儿童广告:(1)有损儿童身心健康或道德品质的;(2)利用儿童给家长施加购买压力的;(3)影响儿童对长辈和他人尊重或友善的;(4)影响父母、长辈对儿童的言行进行正确教育的;(5)以是否拥有某种商品使儿童产生优越感或自卑感的;(6)儿童模特对宣传的商品的演示超出一般儿童行为能力的;(7)表现不应由儿童单独从事的某种活动的;(8)可能引发儿童任何不良事故或行为的;(9)利用超出儿童判断力的描述,使儿童误解,或者变相欺骗儿童的;(10)利用教师或儿童教育家、儿童文艺作家、儿童表演艺术家等名义、身份或形象的。
第91条:酒类广告及利用非禁止媒介发布烟草制品广告,不得出现以下内容:(一)有鼓动、倡导、引诱人们吸烟、饮酒的文字、语言和画面;(二)有吸烟和饮酒形象;(三)有未成年人形象。
另外我国在1997 年12 月16 号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布的《广告活动道德规范》中也指出,广告经营者在广告创意中使用儿童形象应当恰当,“有利于维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培养儿童良好的思想品德”。
3、《广告宣传精神文明自律规则》(国内的行业自律中国广告协会于1997 年制定)第8条特别提及广告应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儿童使用的产品或者儿童参加演示的广告,必须注意儿童优秀思想品德的树立和培养;广告中出现的儿童和家长形象应表现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不得出现下列内容:(1)利用儿童给家长施加压力;(2)儿童对长辈和他人不尊重、不友善或有不文明举止;(3)以是否拥有某种商品而使儿童产生优越感或自豪感;(4)利用超出儿童判断力的描述,使儿童误解或变相欺骗儿童或其他消费者;(5)表现不应由儿童单独从事的某种活动;(6)画面出现青少年及儿童吸烟、饮酒形象。
旺仔牛奶广告策划

旺仔牛奶广告策划篇一:旺仔牛奶创意广告全部变成了泡沫剧,时光会带走的不仅仅是那些单纯的梦想和悸动,时光会留下的也不仅仅只有残缺的回忆,有些东西会越来越重。
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发现,自己并不是最重要的,那些珍贵的东西正在时光里闪闪发光。
——致青春三.正文时光流转我们在不经意间成长在成长中遗忘。
慢慢的我们喜欢的东西开始怀念,怀念他们在我们的成长路上带来的一连串的欢喜和忧愁。
当我们习惯了用另类的方式表达对一种事物的喜爱时,文化温床里孕育出了高端黑。
回首庆春路,我们把曾经的最爱狠狠地黑了一把,借此来表达我们的喜爱之情。
葫芦娃是一个关于七个怪异的葫芦仔勇斗蛇精、蝎子精就出一个孱弱老头的感人故事。
小时候对于七兄弟的崇拜和妖精的憎恨盈满我们小学的整个时期,现在细细想来如果那个孱弱的老头可以变得强壮,那么我们的葫芦兄弟也就不会受尽磨难,费劲千般的才救出老头。
于是乎,孱弱的老头现今变得这般强壮有魅力。
同时,通过我们对这位老头的包装改变劝诫各位朋友:强身健体、莫要孱弱遭人欺!哆啦a梦原名机器猫。
这个动画片讲述的是一个来自未来世界的机器猫和笨小孩大雄的欢乐故事。
少年时代的我们总是梦想身边也有一个万能的机器猫来帮助我们度过难关,在我们失意伤心时可以不离不弃的陪伴。
在成年后我们知道小时候的梦想仅仅是一个存在在儿时记忆里的幻想,不可能实现。
而我们仍旧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它的喜爱以及它对我们儿时的鼓励予以缅怀与传承。
于是乎,一直鲜活快乐的机器猫被我们搞得成了这样萎靡不振,满脸倦容的大烟鬼。
借此,通过对机器猫的重新包装来劝诫各位朋友:远离烟草,珍爱生命!舒克和贝塔讲述的是两只老鼠通过勤劳奋斗改变命运的励志故事,同时帮助当时年少的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友谊观的亲情故事。
两只勤劳勇敢地老鼠伴随了我们的童年,是教育了我们朋友是一生的,是相互帮助共同努力缔造辉煌的道理的人生导师。
随着年龄的增长,交际范围的扩大和复杂,我们依旧坚守朋友的定义,信守兄弟的人生信条。
银鹭花生牛奶广告词

银鹭花生牛奶广告词对于企业将商场走丢孩子和送牛奶相提并论,闵乐夫表示明确反对,他认为,商场走丢了孩子用广播寻找,那是因为父母作为监护人失职了,必须要找到孩子;而孩子进校后,校方就是临时监护人,此时家长再跑来送牛奶,只是扰乱了校园秩序。
“说话是一门艺术”,作为一个业务员我由此真正了解到这句话的含义和功用。
记得刚来上班的第一天,经理就告诉我的工作,平时没事的时候就上网查查资料,打打电话跟客户聊聊天。
要想客户在咱们这里做宣传首先要让客户记住你。
另外,给客户的第一印象很重要。
我刚来上班的头一个星期穿的还是在学校里的学生装,之后刘姐就要求我要穿比较成熟一点的装束,因为随时都要去见客户或有客户来拜访。
所以我出去拜访客户都是一身正装打扮去拜见客户。
给客户送名片时还要必恭必敬的双手奉上,切记把名片倒过来,让客户看到广告词一:你看,你看,白里透红哦!广告词二:真材实料做自己!广告词三:一口香浓一口幸福行业背景从整个饮料行业的发展趋势看,由于植物蛋白饮料天生具备的“天然、绿色、营养、健康”的品类特征,符合饮料市场发展潮流和趋势,植物蛋白饮料极有可能成为下一轮饮料消费热点,成为饮料市场主流产品而爆发增长,植物蛋白饮料市场存在巨大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而且几个主要的植物蛋白饮料品牌近年也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
更为重要的是,与功能饮料、碳酸饮料等强势品类市场不同,现有植物蛋白饮料市场竞争相对平缓,竞争水平较低。
这一相对弱势品类市场的领导品牌与银鹭相比较,并不具备明显的优势。
它们已经暴露出弱点和破绽,使得市场存在被“颠覆”、“变革”的机会和可能。
银鹭有能力、有实力发动这场变革,完全有机会在植物蛋白饮料市场上反超竞争对手,成为这一品类市场的领导品牌,搭上品类成长的快车而实现品牌的突围。
植物蛋白饮料,成为银鹭饮料产业的突破口。
研究分析香港国家生育委员会——“好”字篇:只有男孩子,国家发展岂健康! “妙”字篇:只有女孩子,谈情乐趣再难读! “姓”字篇:没有女孩子,将来如何保家族? 香港尼尔普莱德游泳衣If your own skin isn’t protection enough, get another 译:如果您的皮肤不能给你足够的保护,就再找个保护层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旺仔牛奶广告被指误导儿童广告歪曲母爱
来源:北京晨报
旺仔牛奶广告被指误导儿童
观众质疑“妈妈校园送奶”情节“歪曲母爱”
近日,在各大电视台热播的“旺仔牛奶”最新广告遭遇如潮恶评,众多观众指责其“歪曲母爱”,误导小孩以为父母只有买了牛奶才是真正爱他。
对此,旺旺集团相关人士昨天表示,广告绝非对小孩有这种暗示。
家庭教育专家则指出,这则广告是在用母爱推销商品,对孩子有诸多误导。
●广告情节回放
“三年级六班李子明同学,你妈妈给你送来了两瓶旺仔牛奶……”小学的喇叭大声播报。
叫李子明的男孩激动又自豪,眼泪狂飞(夸张的动画效果),飞扑到妈妈怀里,亲了一口牛奶罐子,说:“妈妈我爱你!”身后的小同学满眼羡慕地说:“哇,你的妈妈好爱你哦!”
观众批评母爱就是一罐牛奶?
一名观众看完广告后质疑说:“母爱是什么,母爱难道就是一罐牛奶?还是旺仔的?”
记者发现,不少观众都批评这一广告“歪曲”了母爱。
一个网名叫“十色梅”的观众在网上说,广告利用母爱来夸张宣传一罐牛奶,误导小孩以为母亲的爱就寄托在牛奶上。
尤其广告里同学羡慕的感慨,给没有多少分辨能力的孩子这样的暗示:妈妈买旺仔牛奶就是爱他。
那如果不买旺仔牛奶呢,难道就不爱孩子了?
一位家长告诉记者,3岁的儿子看了广告后问他,小男孩为什么哭了?“我都不知道怎么解释,难道说因为他妈妈给他买了旺仔牛奶就激动成这样?那儿子就会跟我要旺仔牛奶。
如果不买给他,他可能会觉得我不爱他。
”这位家长认为,商家用这样的手段暗示孩子,“逼迫”家长买他们的产品是不道德的。
另一名观众则质疑说,广告的场景设在学校,妈妈来了,学校拿大喇叭通知小学生,显然是支持妈妈送旺仔牛奶这件事,“学校和学校的喇叭在孩子心目中都是很权威的、要听从的,这是利用学校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来误导孩子,不符合学校的公益定位。
”
旺旺集团绝非对孩子有所暗示
虽然产品针对的消费者是小孩,但小孩的消费主导权在家长手里,而家长是有辨别力的。
记者随后联系上旺旺集团旺仔牛奶事业部,企划部的沈经理听记者转述了观众的质疑后表示:“这个广告绝非在暗示孩子没有牛奶喝就是妈妈不爱你”。
沈经理解释说,这支广告在一个多月前开始投放到电视台,主旨是说哪怕父母小小的关怀,都会令孩子非常开心。
这种情感交流是通过牛奶实现的,牛奶是父母关怀孩子的产品之一,并非暗示孩子“牛奶就等于母爱”。
沈经理表示,每名消费者对同样的广告都有不同的反应,这并非企业可以控制。
他认为广告不存在“逼迫”一说。
虽然产品针对的消费者是小孩,但小孩的消费主导权在家长手里,而家长是有辨别力的。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父母也应有相应的对孩子的价值观培养。
如果家长觉得不能购买旺仔牛奶,也可以用特别的方法劝说孩子。
对于利用学校这一场景的质疑,沈经理反驳说,学校在课间通知一个同学他妈妈来送东西,就跟商场里小孩丢了家长用广播找一样,“都是很正常的生活化场景”。
“我们的初衷是大家看了这个广告莞尔一笑,如果非要这样指责,未免有失公平。
”沈经理表示,这一广告没有夸大效果,也没有欺诈消费者,那就是没问题的。
但他也表示,会接受观众对表现方式的批评意见,列入以后新广告策划的考虑范围。
专家观点
拿母爱促销纯属误导儿童
“观众很敏锐,也很有责任感,我完全同意他们的意见。
”资深家庭教育专家闵乐夫昨天对记者表示。
闵乐夫认为,这则旺仔牛奶广告完全是在拿“母爱”推销产品,对孩子有诸多误导。
“未成年人思想未成熟,很容易被广告氛围打动,模拟广告主角的行为。
看了这个广告,他们很容易把牛奶和母爱等同起来。
”
“而且广告中设置的事件是妈妈送牛奶到学校,这叫过度保护和过度照顾,是学校反对、同学鄙视的,就是孩子自己,也不希望妈妈送牛奶来学校,会觉得讨嫌、多余,哪会是广告里激动的‘妈妈我爱你’呢?”
闵乐夫认为,广告一定要慎用儿童,如果用了儿童,就要考虑到教育、教化、导向的功能,广告的创意应对儿童负责。
他举例说,以前曾有一支奶糖广告,广告词是“你一口,我一口,酸酸甜甜小两口”,广告主角居然是孩子,“这是极端恶劣的,广告追求效益,不可与孩子的健康成长相违背。
”
对于企业将商场走丢孩子和送牛奶相提并论,闵乐夫表示明确反对,他认为,商场走丢了孩子用广播寻找,那是因为父母作为监护人失职了,必须要找到孩子;而孩
子进校后,校方就是临时监护人,此时家长再跑来送牛奶,只是扰乱了校园秩序。
公关传播专家、宣亚国际公关咨询顾问林景新表示,学校在广告中是敏感的场所,“父母、社会管理机构对下一代抱有保护和期望的心理,因此,相比大街、广场等,企业和策划者在广告中对学校这一场所的使用要更谨慎。
”
评论
广告遭“炮轰”源于责任缺失
从麦当劳的“下跪”广告,到肯德基的“高考门”,电视广告频频暴露出“道德阴暗面”。
公关传播专家林景新认为,在国内目前审查制度尚不完善的电视环境下,很少有企业能具备这样的责任心,在追求出彩创意的同时,将社会影响等各种因素全面考虑进来。
Br>
广告的核心其实就是“哗众取宠”,策划者大多只求创意出彩,较少顾及其他,因此会出现很多让人不太舒服的广告,甚至有些广告包含了道德的“阴暗面”,引发观者争议。
国内的电视节目并未分级,意味着任何电视广告都能落入儿童的眼中,而儿童是没有辨别能力的。
如同齐达内头撞马特拉齐后,他首先要对电视机前的孩子们道歉,告诉孩子们这样的暴力举动是错误的。
国内的企业在策划一支广告时能否也先考虑到,他们的第一个观众有可能就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