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2005年中考语文试卷-中考语文试题、初中语文中考试卷、模拟题-初中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温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温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温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温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7分)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把尘封的心胸chǎng (1) 开,让狭隘自私淡去;把自由的心灵放飞,让豁达kuān (2) 容回归。

这样, 一个多zī (3)多彩的世界就会在你的眼前层层打开:蓝天,白云,小桥,流水……一路过去,鲜花的芳香就会在你的鼻间醉人地萦rào (4),华丽的彩蝶就会在你的身边曼妙地起舞。

2、根据下面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将序号填在空格处。

(4分)她 (1) ,孕育了瑰丽的传统文化,广袤的土地上悠远的文明仍然熠熠生辉;她 (2) ,浩荡的洪流冲过历史翻卷的漩涡,激流勇进,洗刷了百年的污浊;她(3),雄伟的山峰俯瞰历史的风狂雨骤,挺起不屈的脊梁;她(4),灼灼的光华穿透重重阴霾,熔铸了新的辉煌。

A.巍然屹立 B、蒸蒸日上 C、激流勇进 D、地大物博3、古诗词名句默写。

(8分)(1)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诗经﹒蒹葭》)(2),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3)共看明月应垂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白居易《望月有感》)(4)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陆游《卜算子﹒咏梅》)(5)苏轼《水调歌头》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他在中秋月圆之时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

(6)在前不久的温州经济高峰论坛上,一位企业家在发言结束时说到:“转危为机,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让我们用李白《行路难》中的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激励自己,勇敢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

”4、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在空格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2005年中考语文实践活动试题集锦

2005年中考语文实践活动试题集锦

2005年中考语文实践活动试题集锦1、(2005年浙江省)浙江乃人文荟萃之地,人物俊雅,文章风流,素为海内瞩目。

凭借丰厚的文化积淀,我省人民正致力于将浙江打造成文化大省。

现在请你协助制作一份宣传“文化浙江”的小册子,相信你一定能够完成以下任务。

(6分,每小题2分)(1)这份宣传小册子已拟有两个栏目,请你仿照它们再拟两个栏目,可以从历史、艺术、名胜、民俗等角度来拟写。

要求结构相同,字数相同。

栏目一:点击文化名人栏目二:遍数名优特产栏目三:栏目四:(2)在“栏目一”中,需要介绍浙江籍的文化名人。

请从下列备选的浙江籍文化名人中选择一位(示例所选人物除外),介绍他(她)所取得的成就,可以从文化地位、代表作、影响等角度来介绍。

(50字左右)备选文化名人:骆宾王、陆游、张岱、龚自珍、鲁迅、郁达夫、徐志摩、丰子恺、艾青、琦君、余华、王旭烽、余秋雨示例:余华,当代著名小说家,代表作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其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活着》还被拍成了电影。

(3)在“栏目二”中,需要宣传浙江的名优特产,如杭州的龙井、金华的火腿、宁波的汤圆等。

请选择你所熟悉的浙江的一种名优特产,为其拟写一则宣传语。

(不超过20字)参考答案(1)例:追寻历史渊源,欣赏地方艺术,探访名胜古迹,品味民俗风情等(2分,每栏1分)(2)略(2分,内容须与文化成就有关。

可以选择题干提供的角度,也可以自选角度,写出一个角度即可)(3)略(2分,表述合理即可)2、(2005年盐城市)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培养综合能力。

请你参加下面的活动,并根据情境和要求答题。

(5分)盐海中学准备在初三年级学生中举行一次“三年来我最满意的作文”交流展示活动,要求参与者将自己在初中阶段写作的最满意的一篇作文当众朗诵展示。

(1) 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

(不超过80字)(3分)(2)你班钟华同学作文很好,但他性格内向,不好意思当众朗诵,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劝说他参加这次活动。

2005年(课改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大全(14份)[下学期]-10

2005年(课改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大全(14份)[下学期]-10

新世纪教育网 精品资料 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答题开始,细心哟!祝你成功!资阳市2005年初中课改毕业年级学业考试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 文说明:1、全卷共10页,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试卷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用黑色或蓝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一、积累与运用(22分)1.根据提示用楷体按原文填写。

(6分) (1)予独爱莲之,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2)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3)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4),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雪》)2.理解与运用性填空。

(任选两题填写)(4分)(1)成语“一鼓作气”出自春秋时鲁国史官 所写的《 》 其原句是:“一鼓作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蕴含着人生哲理的佳句,读来耐人寻味。

请按下列提示写出相关的句子。

(要求:上下句相连,意思完整)正确对待生死的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正确对待挫折的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古诗大多是诗人感情的抒发,志向的表达。

如: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诗句“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表达了诗人自己年迈体弱,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心愿。

3.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答题。

(7分)①我自1986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惟一的消遣。

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浙江省200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doc

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浙江省200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doc

浙江省200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语文考生须知:1.全卷满分为150分(含书写分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共6页,有四大题,26小题。

2.本卷答案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做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答卷共4页。

3.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细心答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4分)本想(z èng )⑴送你一座山、一片海,可我只有一滴水、一枝叶、一(l ǚ)⑵阳光、一弯素月和在心中积聚了多年的一句殷殷的话语、一份浓浓的企盼——朋友,揣着一(k ē)⑶自信的心上路,目标就不再(y áo )⑷远。

2.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3分)自然界的物体,多数呈曲线状。

崇山峻岭,是⑴着的曲线;江河溪流,是⑵着的曲线;大海汪洋,是⑶着的曲线。

A 、流动B 、屹立C 、翻腾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我国正考虑在最近的20至30年内建造5条跨海隧道。

B、大气污染影响了农作物的播种、培育、收获。

C、在首个国家湿地公园终于撩开了神秘的面纱。

D、连战、宋楚瑜对大陆的访问,在台湾引起了巨大反响。

4.古诗文名句默写。

(⑴—⑸题必做,⑹⑺两题任选一题....)(8分)⑴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⑵▲,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⑶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⑷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⑸什么是心系天下的情怀?早在北宋年间,范仲淹就在《岳阳楼记》中告诉我们:“▲,▲。

”⑹请写出古诗文中表现自然美景的句子。

(写出连续的两句)⑺请选择你喜爱的古诗文中的名句作为座右铭,提醒自己正确对待困境。

(写出连续的两句)5.《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

温州中招语文试题及答案

温州中招语文试题及答案

温州中招语文试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与运用(共30分)1. 根据题目所给的古诗文,选择正确的字词填空。

(每题2分,共10分)-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A. 晓B. 朝C. 暮-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A. 倍B. 背C. 备2. 根据题目所给的成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每题2分,共10分) - 画龙点睛:A. 形容文章或演讲到了高潮 B. 形容做事恰到好处C. 形容画得栩栩如生- 一叶障目:A. 形容人很固执 B. 形容人很聪明 C. 形容视野狭窄3. 阅读理解题。

(共10分)- 阅读以下短文,回答以下问题:- 短文内容:(此处省略短文内容)- 问题:请根据短文内容,解释“滴水穿石”这个成语的含义。

二、现代文阅读(共40分)1. 阅读以下现代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每题5分,共20分)- 现代文内容:(此处省略现代文内容)- 问题:-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些与“时间”有关的观点?- 文中“时间”一词在不同段落中承载了怎样不同的意义?2. 根据所给的现代文,完成以下任务。

(每题10分,共20分)- 任务一:请概括文章的主旨。

- 任务二:请分析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并说明其效果。

三、古诗文阅读(共30分)1. 阅读以下古诗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每题5分,共15分)- 古诗文内容:(此处省略古诗文内容)- 问题:- 请解释诗中的“明月几时有”一句的含义。

- 诗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 翻译以下古诗文段落,并回答文后的问题。

(共15分)- 古诗文段落:(此处省略古诗文段落)- 问题:- 请将古诗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 翻译中,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风”的象征意义的?四、作文(60分)1. 请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60分) - 要求:内容要真实,有情感,语言流畅,结构完整。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 答案:AB2. 答案:BC3. 答案:根据短文内容,“滴水穿石”这个成语在文中比喻了持之以恒的精神,即使力量微小,只要坚持不懈,也能取得显著的成效。

2005年最新中考50套语文试卷(二)(WORD版)[下学期]-2

2005年最新中考50套语文试卷(二)(WORD版)[下学期]-2

2005年河北省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第一部分(1——3题12分)1.在下面的横线上把唐朝诗人杜牧的《赤壁》补写完整。

(每空1分,共2分)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

2.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

(每空1分,共4分)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

②请你从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一个与“大海”有关的完整诗句:,。

3.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题。

(每题3分,共6分)①运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诗句,写一段完整的话,表现一个人的奉献精神。

(不少于50字)答:②请你根据《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阅读名著,在下面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

读《》(名著名称),我了解到(内容):第二部分(4——25题5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

”4.文章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人名)。

(1分)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2分)答:,。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3分)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嶂:②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溯: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疾: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8.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

{4分}答: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温州市中考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温州市中考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温州市中考语文考试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共30分)1.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每空1分,共5分) - 他_(A. 虽然 B. 尽管)_很努力,但成绩还是不理想。

- 这道题_(A. 既 B. 既然)_难,你_(A. 也 B. 就)_要认真思考。

答案:B A B2. 根据题目所给的成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每题1分,共5分)- “画龙点睛”指的是(A. 画蛇添足 B. 锦上添花 C. 点石成金) - “对牛弹琴”形容的是(A. 徒劳无功 B. 知音难觅 C. 曲高和寡)答案:B A3. 根据题目所给的古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句2分,共10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为: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危险。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为:复习旧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理解,这样的人可以成为老师。

4. 根据题目所给的古诗文,默写诗句。

(每句2分,共10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出自李白的《静夜思》。

-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出自孟浩然的《春晓》。

二、阅读理解(共40分)1. 文章主旨大意题。

(每题2分,共10分)-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文章的主旨大意。

- 答案:文章通过讲述主人公的故事,表达了坚持梦想的重要性。

2. 细节理解题。

(每题2分,共10分)- 文章中提到了哪些具体的事件来支持文章的主旨?- 答案:文章通过主人公面对困难不放弃,最终实现梦想的事件来支持主旨。

3. 推理判断题。

(每题2分,共10分)- 根据文章内容,推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 答案:主人公具有坚韧不拔、勇于追梦的性格特点。

4. 词义猜测题。

(每题2分,共10分)- 文章中“破茧成蝶”一词,指的是什么?- 答案:指的是主人公经历重重困难后,最终实现自我超越,获得成功。

三、作文(共30分)题目: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评分标准:- 内容充实,符合题意(10分)- 语言流畅,表达清晰(10分)- 结构合理,层次分明(10分)范文: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医生,因为医生可以救治病人,带给人们健康和希望。

温州中招语文试题及答案

温州中招语文试题及答案

温州中招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徜徉(cháng yáng)B. 稽首(jī shǒu)C. 蹉跎(cuō tuó) D. 恣意(zì y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比赛,我们班级的团结精神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B.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能力很强。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D. 我们不能因为一点小挫折就放弃追求梦想。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松间照。

C. 独在异乡为异客。

D. 落红不是无情物。

4. 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不拘一格,让人难以捉摸。

B. 他说话总是添油加醋,让人不信。

C. 他做事总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D. 他做事总是一视同仁,公平公正。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熟了,秋天的落叶黄了,冬天的雪花飘了。

B. 他勤奋好学,乐于助人,诚实守信。

C.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品德高尚。

D. 他总是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开。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望岳》。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______的《春晓》中的名句。

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词人______的《水调歌头》中的名句。

4.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宋代诗人______的《游山西村》。

5.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是元代诗人______的《雁丘词》中的名句。

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市2005年中考语文试卷-中考语文试题、初中语文中考试卷、模拟题、复习资料-初中语文试卷-试卷下载温州市2005年中考语文试卷一、书写(全卷书写3分;第1题3分,共6分)1.将下面句子抄写在答题卷相应的格子里。

(要求:正确、端正、整齐)温州,山川秀美,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经济繁荣。

,二、语言积累和运用(第2题15分,每横线1分;其余每题3分,共30分)2.填空(1)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抖,听起来似乎,似乎柔和而又铿锵。

(叶君健《看戏》)(2)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3),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4)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白日放歌须纵酒,。

(杜甫《闻官军送收河南河北》)(6)莫等闲、,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7)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8)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陶渊明《桃花源记》)(9)苔痕上阶绿,。

谈笑有鸿儒,。

(刘禹锡《陋室铭》)(10)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并体现他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词句是:,。

(11)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来自台湾的国民党主席连战时,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表达了他见到远道而来的朋友的喜悦之情。

3.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嗜好(hào)破绽(dìng)迸流(bèng)随声附和(hé)B.惬意(xiá)澎湃(bài)赫然(hè)泰然处之(chǚ)C.绮丽(qǐ)贮藏(zhù)枢纽(qū)茅塞顿开(sāi)D.肇事(zhào)歹徒(dǎi)荡涤(dí)鲜为人道(xiǎn)4.中国的成语言简意赅,生动传神,请写出带十二生肖中动物名称的三个成语。

5.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应该从小培养诚实守信的美德。

B.经过努力,使我市评为“2004年中国十大经济活力城市”。

C.听了李学生英雄事迹报告后,我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D.在音乐会上,张张笑脸沉浸在欢乐之中。

6.欣赏比较下面两首古诗,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是()【甲】【乙】绝句宋·志南渭城曲唐·王维古木阴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A.甲乙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都写了春天的景象。

B.甲诗“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沾”字点出了纯雨的细小迷蒙。

C.乙诗中的“客舍”是旅店的意思,古人又有折柳赠别的习惯,所以诗中“客舍”、“柳色”点出送别的题旨。

D.甲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游春时的喜悦之情。

7.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留心观察街上的店名,细细品味,你会发现它们语言简洁,内涵丰富。

请你说说下面店名的含义。

(1)“好又多”(超市名)(2)“长寿店”(药店名)(3)“文乐书店”(书店名)三、现代文阅读(32分)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第8题至17题(一)(14分)多好的草地也有瘦马①曾经有这样一幅漫画:碧草如茵的原野上,远处一匹匹膘肥体健的骏马正悠闲自得地吃着草。

然而就在近处,一匹瘦骨嶙峋横卧在地面上的马打破了这美好的画面。

我不觉一惊;多好的草地也会有瘦马。

看来,要有所作为,光有优越的条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须自己努力。

②当然,我承认有优越的条件确实很好,但它还必须加上自己努力才会有意义。

古今中外,贫困潦倒或有失天缺陷者,凭借努力而成名成家之人,比比皆是。

③古希腊的德摩斯梯尼,小时候口吃,但他苦加练习,终于成为著名的演说家。

法国作家大仲马出身微贱,但他毫不在乎,在贫苦中坚持写作,终成为文坛巨子。

我国古代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天生反应迟钝,但他付出了常人无法想像的努力,终成博学之士。

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宵达旦忘我地研究,终摘数学桂冠。

够了,够了,不必再例举了——我无非是想通过这些例子说明,一个人若要有所成就,努力奋斗是必不可少的。

④也许有人会认为努力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拥有天时地利,仔细解析一下,便会发现其中的漏洞。

⑤其一,外界条件过于优越,人不一定就会成才,相反,也许倒会沉醉于纸醉金迷之中。

譬如,十六、七岁世纪的欧洲,贵族们奢侈成风,这难道不是不会正确利用优越条件的典型吗?⑥其二,先天的条件优越,但后天不努力,同样会碌碌无为。

宋代方仲永天资聪慧,但不知后天加以努力,最终落得个“泯然众人矣”。

另外,爱迪生所说的“成功就是百分之一的天才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不也证实了这一点吗?⑦如果你的条件优越,那么好好利用它吧!如果你的条件太一般,那么就用努力来弥补它吧!否则,无论处于什么样的草地,你都将是匹瘦马。

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3分)A.要有所作为,光有优越的条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须自己努力。

B.贫困潦倒或有先天缺陷者,凭借自己努力而成名成家之人,比比皆是。

C.努力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拥有天时地利。

D.成功就是百分之一的天才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

9.第③段中的事例论证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列举四个事例进行论证?(3分)10.第④段中“其中的漏洞”是指什么?(2分)11.第⑦段中的“草地”比喻,“瘦马”比喻。

(2分)12.阅读第⑦段中画线句子,请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谈谈你是如何“利用”或“弥补”原有条件的。

(4分)(二)(18分)母亲的诗①母亲不是诗人,母亲不会写诗,但是今天,当我坐在宽敞明亮的写字楼里,打开电脑写这篇文章时,竟忽然觉得,母亲似乎写过一首诗——②十多年前,我上小学。

冬天,家乡铺天盖地下了一场雪。

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着田野村庄,摇撼着古树的躯干,把我家的门窗撞得哗啦啦地响。

吃罢早饭,我背上书包上学去。

打开房门,一股袭人的寒气迎面扑来,顿时让我打个寒噤。

我赶紧把门撞上,哆哆嗦嗦地说:“哎呀,好吓人的风雪哟!”母亲从里屋出来,见我缩头缩尾的样子,瞥我一眼,深情地说:“孩子,风雪吓人吗?不,冬天的门就是风雪推开的呢。

”说着她快步上前,哗地一声,房门大开,“走,我们上学去!”③踏着洒满积雪的小路,母亲给我讲了许多有关季节的故事,而且全部和门有关。

走到学校的时候,母亲有关季节的故事也讲完了,连缀起采,竟成了这么几句:“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绿阴把夏天的门推开了/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风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④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诗。

但不知为何,母亲随口说的这些话,竟像母亲给我身上加的一件御寒的外衣,让我身子热乎乎的。

从此,我天天念着它去上学,再不畏惧风霜雪雨。

年年如母亲所说,飞雪送来了春,花朵盼来了夏,绿阴又迎来果实累累的秋……⑤岁月如流,人生如流,转眼十余年过去。

我从大学毕业了,正赶上就业艰难,许多单位下岗分流。

毫无门路的我,只得像一只无头小鸟似的在人才交流中心乱闯,结果半年过去后,依然没有找到一份工作。

⑥那天,我又碰了一鼻子灰,悻悻地走出人才交流中心。

抬头望,天空灰蒙蒙,弄得我的心情更加灰黯。

既然城市容不下我,我便想到了回家去。

于是,我搭上一辆便车,当天傍晚就来到乡下。

⑦乡村的夜说来就来,不一会儿,四周就拉起了黑色的帷幕。

我独立门前,仰望长空,星星闪烁。

可在我看来,那些星星却像在对我眨着嘲笑的眼。

我低头哀叹道:“唉,人倒霉连星星都生厌啊!”然后咚地撞上房门,坐在屋内唉声叹气。

⑧母亲从里屋出来,见我垂头丧气的样子,瞥我一眼,深情地说:“孩子,星星生厌吗?不,黑夜的门就是星星推开的呢。

”说着她快步上前,哗地一声,房门大开,“走,我们看星星去。

”⑨坐在满天星斗的院坝,母亲给我讲了许多有关人生的故事,而且全都和门有关。

天快亮的时候,母亲有关人生的故事也讲完了,连缀起来,竟成了这么几句:“星星把黑夜的门推开了/黑夜把坚韧的门推开了/坚韧把成功的门推开了/成功把生活的门推开了……”⑩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诗。

但不知为何,母亲随口说的这些话,竟像母亲给我的心加了一件御寒的外衣,让我心里热乎乎的,我虽然未置一词,但是我却知道了自己应该怎样去做。

13.文章两处写了母亲给“我”以力量,请分别写出是在什么时候给的。

(4分)第一次:第二次:14.第⑦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属于描写,作用是:15.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⑩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深刻含义。

(3分)16.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写出四点)(4分)17.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用“把的门推开了”的句式,写四行句子,连缀成一首题为“把门推开”的小诗。

(不能抄文中的诗句)(4分)把门推开四、文言文阅读(23分)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第18题至第25题。

(一)(13分)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败攸之、祎、允之任也。

18.第①段中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是。

(1分)1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1)先帝不以臣卑鄙(2)恐托付不效(3)以伤先帝之明2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与“败军之际”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咨臣以当世之事B.吾欲之南海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D.永之人争奔走焉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2.你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2分)(二)(9分)某山隅有一老圃,早失偶,惟一女远适他乡。

猎者怜其孤,赠以猴。

老这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而不离不逸。

如是这五年。

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

曰:“父死乎?”颔之,乃俱归。

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养,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

姐引之去,猴揖谢之,仍牢守故宅,撷果自食。

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养之五年,哀伤殊甚。

未三月而偃卧坟间。

乡人怜之,乃葬于老者之侧,勒石其上,曰:“义猴之墓”。

2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惟一女远适他乡B.老者暴卒惟吾德馨士卒亡者过半C.乃俱归D.仍牢守故宅吾谁与归彼竭我盈,故克之。

24.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猴子从家里一直哭到乡里,乡里人也跟着掩面哭泣。

B.猴子在乡里哭了一遍又一遍,乡里人帮它一起哭。

C.猴子在乡里到处哭着(求别人帮助),乡里人于是资助掩埋了(老者)D.猴子一遍又一遍的哭声惊动了乡里人,大家竟然资助掩埋了(老者)25.读了本文后,你有何感想?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