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作业小组展示:装置与行为艺术

合集下载

关于互动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及各种主义

关于互动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及各种主义

关于互动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及各种主义发信人: pythia (苜蓿◎忽忽岁云暮), 信区: ARTS标题: 什么是装置艺术(1)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Mon Jan 22 23:10:09 2001)什么是装置艺术徐淦装置艺术始于60年代,也称为“环境艺术”。

作为一种艺术,它与六七十年代的“波普艺术”、“极少主义”,“观念艺术”等有联系。

在短短几十年中,装置艺术已经成为当代艺术中的时髦,许多画家、雕塑家都给自己新添了“装置艺术家”的头衔。

在西方已经有专门的装置艺术美术馆,例如英国伦敦的装置艺术博物馆,美国旧金山的卡帕街装置艺术中心由1983年的一栋楼发展到2000年的四栋楼。

纽约新兴的当代艺术中心PS1几乎就是一个装置艺术展览馆,在它的庭院中,修筑了露天装置艺术的专用隔间。

美术院校也开始开设装置艺术课程。

在英国,哈德斯费尔得大学已经设有专门的装置艺术学士学位。

在西方当代美术馆的展览中,装置艺术也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以美国圣地亚哥当代艺术博物馆为例,在1969年至1996年期间,就举办了67次装置艺术展览。

近年在美国美术院校毕业的硕士生很多人都成了装置艺术家。

例如,美国缅因美术学院2000年10个硕士生的毕业展,有9个是装置作品。

美国艺术批评家安东尼·强森(AnthonyJanson)对后现代主义时期装置艺术如此引人注目是这样解释的,“按照解构主义艺术家的观点,世界就是…文本‟(text),装置艺术可以被看做是这种观念的完美宣示,但装置的意象,就连创作它的艺术家也无法完全把握,因此,…读者‟能自由地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解读。

装置艺术家创造一个另外的世界,它是一个自我的宇宙,既陌生,又似曾相识。

观众不得不自己寻找走出这微缩的宇宙的途径。

装置所创造的新奇的环境,引发观众的记忆,产生以记忆形式出现的经验,观众借助于自己的理解,又进一步强化这种经验。

其结果是,…文本‟的写作,得到了观众的帮助。

美术装置展览活动方案策划

美术装置展览活动方案策划

美术装置展览活动方案策划一、背景介绍美术装置是一种将艺术作品与空间、环境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和情感表达,给人们带来视觉和心灵上的愉悦。

为了促进当代艺术的发展和推动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对话,我们计划举办一场美术装置展览活动。

二、活动目标1. 创造一个展示当代艺术装置作品的平台,展示艺术家们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观念。

2. 为广大观众提供一个艺术欣赏的环境,激发观众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3. 推动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成艺术与生活的结合。

三、活动内容1. 展览主题:以“美与环境”为主题,展示艺术家们对环境和自然的思考和表达。

通过艺术装置作品,传达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2. 参展作品:邀请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及优秀年轻艺术家提交与主题相关的作品,包括装置、雕塑、绘画、摄影等多种形式。

作品风格和材料多样,旨在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观念和创作方法。

3. 展览形式:将展览场地规划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展示不同风格和形式的艺术装置作品。

观众可以在相对独立的展览空间中沉浸式地欣赏和思考艺术作品。

同时,设置一个互动区域,让观众能够与艺术家进行面对面的对话和交流。

4. 展览时间:为期一个月,方便观众有足够的时间参观和思考艺术作品。

四、活动策划1. 确定展览地点:选择一个具有艺术氛围和较大空间的地方作为展览场地,如艺术馆、画廊或创意园区。

确保场地能够满足展示艺术装置作品的需求,并且便于观众流动和欣赏。

2. 确定参展艺术家:通过艺术行业的专业人士和机构,寻找合适的艺术家参展。

考虑到艺术家的知名度和作品风格,以满足观众对艺术的多样化需求。

3. 协调展览设计:与展览设计师合作,根据展览主题和参展作品的特点,进行展览空间的规划和设计。

考虑到观众的观赏体验,注重展览道路的引导和展品的可视性。

4. 确定展览宣传计划:制定综合的宣传计划,包括线上和线下渠道的宣传方式。

线上渠道包括建立展览网站、社交媒体宣传和媒体合作等。

装置艺术的概念及特征

装置艺术的概念及特征

装置艺术的概念及特征装置艺术是一种现代艺术形式,它通过创造三维立体的装置作品来呈现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和表达方式。

装置艺术作品通常由各种材料和媒介构成,包括但不限于物体、声音、视频、灯光、投影等等。

与传统的绘画或雕塑艺术形式相比,装置艺术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装置艺术突破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和空间限制。

传统的绘画和雕塑作品通常是二维的,而装置艺术则是三维立体的,它可以占据整个展览空间,不仅可以占据地面和墙壁,还可以悬挂在空中或利用整个房间的空间进行展示。

装置艺术的形式自由度较高,可以根据艺术家的创意和需要进行个性化的创作。

其次,装置艺术强调观众与作品之间的互动和参与感。

观众在观赏装置艺术作品时,不仅仅是被动地欣赏,还可以主动地与作品进行互动。

艺术家通过创造特殊的环境和氛围,引导观众与作品产生互动,使观众成为艺术作品的一部分。

观众可以通过触摸、亲身体验、穿越作品等方式与装置艺术产生身临其境的互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重新思考和感受艺术的含义和作品所传达的信息。

再次,装置艺术的创作关注社会和环境议题。

装置艺术不仅仅是对美学的探索,更注重对当代社会和环境问题的反思和关注。

装置艺术作品常常通过具体的物质和形象表达艺术家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问题的独立见解。

这些作品可以是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等等。

艺术家通过装置艺术作品传递自己的思想和关注度,激起观众的思考和讨论。

最后,装置艺术可以具有临时性和可转移性。

由于装置艺术作品通常具有较大的规模和空间限制,它们往往是临时性的,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展出,展览结束后可能会被拆除或转移到其他地方。

这种特点使得装置艺术与展览场地和现场条件紧密相关,同时也增加了作品的珍贵性和独特性。

装置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在表达方式、空间利用、观众参与和社会关注等方面与传统艺术有所不同。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思想内涵,引领着当代艺术的发展方向。

装置艺术作品的观赏不再是纯粹的审美体验,而是促使观众思考、反思和参与的全新体验。

交互装置艺术作品案例及其介绍

交互装置艺术作品案例及其介绍

交互装置艺术作品案例及其介绍交互装置艺术作品是通过创造与观众互动的方式,使艺术作品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和参与性强。

下面是十个交互装置艺术作品的案例及其介绍:1.《电子迷宫》电子迷宫是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交互装置艺术作品。

观众可以戴上VR眼镜,进入一个虚拟的迷宫世界,并通过手柄进行操作,寻找迷宫的出口。

这个作品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迷宫的探险过程,增加了互动性和参与感。

2.《互动音乐墙》互动音乐墙是一种通过触摸感应技术与音乐结合的交互装置艺术作品。

墙壁上装有感应器,当观众触摸感应区域时,墙壁上的灯光会跟随触摸的位置变化,并发出对应的音乐声音。

这个作品可以让观众通过触摸墙壁与音乐互动,创造出独特的音乐体验。

3.《交互投影地板》交互投影地板是一种通过投影技术在地板上创建交互效果的装置艺术作品。

观众可以在地板上行走或跳跃,地板上的投影图像会随着触摸和运动的变化而变化,形成一种与观众互动的效果。

这个作品可以创造出一个充满趣味和刺激性的互动空间。

4.《互动雕塑》互动雕塑是一种通过触摸或声音感应技术与雕塑艺术结合的交互装置艺术作品。

当观众触摸或发出声音时,雕塑的形状或颜色会发生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这个作品可以让观众通过与雕塑的互动,参与到艺术创作中,体验艺术与科技的结合。

5.《互动绘画墙》互动绘画墙是一种通过触摸感应技术与绘画艺术结合的交互装置艺术作品。

观众可以在墙上进行绘画,绘画的痕迹会通过感应器捕捉,并在墙上显示出来。

这个作品可以让观众参与到绘画创作中,创造出个性化的艺术作品。

6.《交互光影装置》交互光影装置是一种通过光影效果与观众互动的装置艺术作品。

当观众进入装置空间时,光线和投影会随着观众的移动和互动而变化,创造出多样的光影效果。

这个作品可以让观众在光影中探索、感受和参与艺术创作。

7.《互动投影幕布》互动投影幕布是一种通过投影技术与观众互动的装置艺术作品。

观众可以在幕布上进行触摸或书写,幕布上的投影图像会与触摸或书写的位置相对应,创造出互动效果。

“行为”与“装置”的畸形秀

“行为”与“装置”的畸形秀

“行为”与“装置”的畸形秀林云柯装置与行为艺术的“时间政治”2015年在上海先后有三个令人瞩目的装置艺术及行为艺术展,分别是民生美术馆的《物体系》、龙美术馆的《15个房间》,以及余德耀美术馆的《雨屋》。

和前两者相比,《雨屋》相对“另类”,这样说是因为它太“天真”也太好懂了,以至于有些批评者更倾向于把它归为主题乐园式的纯商业策划,认为这个大型装置似乎更适合置于市中心的大商场中。

确实,从吸引观众的角度来说,《雨屋》在这方面的难度简直不值一提,一句“让你在雨中行走而不必淋湿”就足以撬动很多人的热情。

但是对于其他的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展来说,其宣传难度通常会达到哲学的量级。

自阿瑟·丹托把安迪·沃霍的作品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艺术作品本身大幅削减的制作难度被转移到了论说层面:如果说在卢浮宫这样的地方,我们是去获得知识,那么在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的场所,我们则是来聆听先知式的教诲的。

诸如民生美术馆《物体系》这样典型的装置艺术展,以“理论家座谈会”的形式作为开幕形式,成了一种当代艺术展特有的惯例。

当然,我们可以从积极的角度理解这种现在的“理论灌输”,这种“理论先导”的当下艺术惯例确实是一种脱离“传统博物馆”式展览体制的努力。

在传统的艺术展中,解说词里关于“背景知识”内容的比例要大大高于对作品本身“意义”的讲解,作为一个有明确“作者”的传统作品来说,“为什么要创作”是一个比“他创作的是什么”更为重要的问题。

当代艺术把这种凌驾于作品之上的“历史性”作为一种附庸品而拒斥掉了,它们立志于让艺术发生的原初性体现在“15个房间”里,发生在室内体系里,发生在“屋子”当中。

在去年的上海,我们能看到的是,当代艺术越来越向一个封闭的空间内部萎缩,这使得对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的策展本身就成为了一种“行为艺术”。

当代艺术家们强烈地希望表达作品的“意义”,因为技艺方面以及作品“日常性”方面的内容往往不值一提。

套用美国理论家詹姆逊的一本书名来说,当代装置艺术的策展越来越具有一种“未来考古学”的倾向,这是一种对贡布里希所谓“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粗暴的当代实践: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的当代策展,旨在建构一个室内的稍纵即逝的“未来艺术史”。

装置艺术介绍

装置艺术介绍
1.是一个能使人置身其中的、三度空间的“环境”,包括室内 和室外,但主要是室内。 2.是艺术家根据特定展览地点的室内外的地点、空间特地设计 和创作的艺术整体。 3.装置的整体性要求相应独立的空间,在视觉、听觉等方面, 不受其它作品的影响和干扰。 4.观众介入和参与是装置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装置艺术特点
二、创作方法
1. 装置艺术是多媒体艺术的一个部分,
多媒体艺术包括了:集成、装置、视像、照
相、观念、地景等艺术。 2.创作手法包括:错置、悬空、分割、集 合、叠加等,现成品挪用、人为的装配购置 是装置艺术显现的两种基本特质。
杜尚(1887~1968)
三、装置艺
5.装置艺术创造的环境,要求观众除了积极思维和肢体介入外,
还要使用它所有的感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甚至 味觉。 6.装置艺术不受艺术门类的限制,它自由地综合使用绘画、雕 塑、建筑、音乐、戏剧、诗歌、散文、电影、电视、录音、录 像、摄影等任何能够使用的手段。 7.为了激活观众,有时是为了扰乱观众的习惯性思维,那些刺 激感官的因素往往经过夸张、强化或异化。 8.一般说来,装置艺术供短期展览,不是供收藏的艺术。 9.装置艺术是可变的艺术
装置艺术的
三、装置艺术的分类——“感知派”
三、装置艺术的分类——“技术派”
1.装置艺术,就是“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展示艺术
2.装置艺术,装置艺术不受艺术门类的限制,是可变的艺术
3.装置艺术是多媒体艺术的一个部分,多媒体艺术包括了:集
成、装置、视像、照相、观念、地景等艺术
4.装置艺术的分类有物派、造梦派、感知派、技术派等
四、作业要求
1、了解装置艺术的基本原理与创作历史,阅读杜尚的艺术 理论即传记作品。 2、将具有某种意味,形式感的现成物品进行收集 3、进行装置的构成作业,具体的创作类型和方式不限

美术作业设计优秀案例

美术作业设计优秀案例

在美术教育领域,作业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优秀的美术作业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优秀的美术作业设计案例,探讨如何设计出富有创意、富有意义的美术作业,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艺术素养。

案例一:“创意面具制作”这是一个小学美术课的作业设计案例。

教师首先通过展示各种精美的面具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面具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

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颜料等,让学生自由发挥创意,设计并制作属于自己的面具。

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面具的形状、颜色和装饰元素,有的学生制作了动物面具,有的学生制作了人物面具,还有的学生制作了抽象面具。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拘泥于传统的模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教师还设置了一些评价标准,如创意性、美观性、完整性等。

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进行自评和互评,共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受,同时也学习到其他同学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展示,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通过这个“创意面具制作”的作业设计,学生不仅学会了面具的制作方法,还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他们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到了创作的乐趣,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学会了欣赏他人的作品,也提高了自己的评价能力和表达能力。

这个作业设计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为学生打开了一扇艺术之门,让他们更加热爱美术。

案例二:“主题绘画创作”这是一个初中美术课的作业设计案例。

教师给定了一个主题,如“家乡的美景”或“我的梦想”,让学生根据主题进行绘画创作。

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参考资料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主题,并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在作业设计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家乡的景色或自己的梦想,抓住其特点和细节,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高一美术行为艺术知识点

高一美术行为艺术知识点

高一美术行为艺术知识点在高一美术学习中,行为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强调行为和行动本身的艺术性。

行为艺术作为一种前卫的艺术形式,在20世纪后期兴起并发展至今。

本文将介绍高一美术学习中的行为艺术知识点,包括定义、特点以及具体的艺术家和作品。

一、行为艺术的定义行为艺术,又称为行动艺术、身体艺术,是艺术家利用身体、行为和行动等实际行为来表达和展示艺术创作的一种形式。

它摒弃了传统平面艺术作品的制约,突破了观念和形式的束缚,以实际行动作为艺术表达的主要手段。

二、行为艺术的特点1. 强调即时性和观众参与:行为艺术作品往往是即时发生的,并需要观众直接参与其中,通过身体和行动与观众进行互动,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体验。

2. 解构传统观念:行为艺术挑战常规的艺术形式,打破传统的审美观念,将艺术推向一个更加自由和开放的领域。

3. 强调过程和体验:行为艺术强调艺术创作的过程和观众的体验,不仅关注最终作品的呈现,更注重艺术行为本身所引发的思考和情感的共鸣。

4. 临时性和独特性:行为艺术往往只存在于片刻之间,艺术家的行为和行动无法被复制,因此具有强烈的临时性和独特性。

三、著名行为艺术家及其作品1. 马琳·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ć)马琳·阿布拉莫维奇是行为艺术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她的作品《耐心居住》将艺术家自身长时间的持续表演带入了行为艺术的顶峰。

该作品中,阿布拉莫维奇在一个艺术馆展厅内坐着,观众可以进入展厅与她进行面对面的沉默互动,从而探讨时间、空间和人类意识的关系。

2. 弗兰克·穆希诺(Franko B)弗兰克·穆希诺是意大利裔英国行为艺术家,他的作品以身体表演和血液作为主要元素。

穆希诺的作品《我不喜欢人们伤害我》以他自己的身体创作出鲜明的艺术形象,在探讨存在和自我身份的同时,引发观众对身体和性别的思考。

3. 雅克·迪伊布隆德(Yves Klein)雅克·迪伊布隆德是法国著名行为艺术家,他的作品被称为“活动着的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一处高六层的 墙上放了十余个人形 模特,头钻入像框内, 众多像框内的照片是 台湾历史上文化界的 前辈照片;下面则有 人在为各种物体按摩。 作品一方面力图唤醒 当代人回视历史的失 落感,另一方面借艺 术行为介入现场试图 造成一种人们无所适 从的尴尬。
集体创作《城市按摩》 2001年
丢 出 窗 外
火药画《往来的路》仿照古代地图的木刻做法,用火药炸 出了泉州到多哈的航海图,海路上有着多处蔡国强用毛笔 写下的感受。 (林毅/图)
《撞墙》中99只前仆后继撞墙的狼,展现着人类容易过度盲从 于集体观念和行动,有着不可思议重复错误的命运。
波依斯‧1985‧《困境》Plight‧裝置艺术:大钢琴、黑板、体 温计‧Pompidou Centre, Paris
1997年,旧金山艺术家戈根,房产主的支持下,完成了这件装置艺术。在这座L 形楼房的窗口、外墙、房顶,23件经过动画式扭曲变形的真正的床、桌椅、钢琴、 电视机、落地台灯、衣柜、沙发,出其不意地作出腾空欲飞或顽皮奔跑地姿态。 一楼当街地全部墙面被25名“涂鸦”艺术家颇为整齐划一地鲜艳图画所覆盖。
《锦囊妙计》
"艺术"就是哲学与科学的抽象实体。(英语: Art)有时被称为精致艺术或美术(英语: Fine Arts)指凭借技巧、意愿、想像力、经 验等综合人为因素的融合与平衡以创作隐含 美学的器物、环境、影像、动作或声音的表 达模式,以指和他人分享美的或有深意的情 感与意识的人类用以表达既有感知的且将个 人或群体体验沉淀与展现的过程
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特效设计总监艺术家蔡国强参与 创作的开幕式焰火表演已经让全世界的观众惊讶
2012年4月20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学员参观火药画《小百花》
蔡国强2005年作招财进宝
火药画《记忆》的画面,是九件穆斯林妇女穿的传统长 袍,为了创作这件作品,蔡国强专门去多哈瓦其夫老市 场购买传统服装。 (林毅/图)
蔡国强作品
蔡国强1957年出生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 舞台美术系,1986年至1995年旅居日本, 8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中 国发明的火药创作作品,是近几年在国际艺坛上最受瞩目的中国 人之一其重要的一件作品就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用 焰火组成了29个大脚印,沿着中轴线一路‘踏’进了奥运场馆
毛里兹奥· 卡特兰 (Maurizio Cattelan)
这位德国艺术界的精 神领袖在第7届文献 展开始了被命名为 《7000棵橡树行动》 (7000 oaks,1982 一1987)的环境 “行动”。 1982年 6月19日,7000棵橡 树中的第一棵橡被种 下。在1986年5月12 日波依斯去世后,橡 树仅种了5500棵, 为了坚持原计划,艺 术家的亲属 继续推 进这项工作,直至 1987年第8届文献展 开幕当天,第7000 棵树才被种下,这件 作品也终于得以完成。
《有至上主义格调的意大利狂想曲》 钢琴、圆木 2002年 巴黎音乐城
《中国绘画简史》和《现代绘画简史》在洗衣机里搅拌了两分钟
1987书、木箱、玻璃 长50cm 宽50cm 高80cm
在这件作品中,黄永砯按照字面意义打破传统的艺术史的观念。他将《中国绘画 简史》和《西方现代绘画简史》的汉语译本的复印本放在洗衣机里搅拌片刻,然后把 这些纸浆放在一只破旧的木箱上,并把它们作为艺术品展出。通过这个搅洗和破坏的 行为,黄永砯为他的观念和自由艺术创造了新的空间,他对中国艺术的意识形态和它 的负面影响提出批评和疑问。
《树琴》 1994
《一条关于河的书》 1993
《鸟飞了》
《圆桌》,在一个硕大的中国人常用的大圆桌(寓意国际会议经常使用的圆桌)边缘 放置了来自各个国家的座椅,桌子中央放着联合国有关反对差别、主张人权的基本理 念文字。而周围椅子不仅各不相同,与桌面相平地被嵌入大圆桌内,椅子全部四脚悬 空。寓意着虽然他们被强行拉成一个平面,但根深蒂固的不平等就像下面的椅脚不平 又无法安坐。
装置艺术与行为艺术
第三学习小组展示
一· 装置艺术
何谓装置艺术?
装置艺术,是指艺术家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将 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费或未消费过的物质文 化实体、进行艺术性地有效选择、利用、改造、 组合,以令其演绎出新的展示个体或群体丰富 的精神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简单地讲,装置 艺术,就是“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展示艺 术。
《7000棵橡树行动》
约瑟夫· 波依斯
《文化与传播》
2005年6月17日下 午 浙江温州市区五马 街头
一位高三女生的行 为艺术
溜白菜 北京迷笛音乐节上,行为艺术家韩冰现身,发起遛白菜活动,韩冰称,现代 人的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 没朋友可以倾诉,有个朋友也不见得能帮你清除寂寞,“遛白菜”真的没啥 可好奇的,大白菜寂寞,又有随时被丢弃的危险,人也如此,说白了,“遛 白菜”,其实“遛”的是自己。
因为我不能停止 ( 2002) 越来越多传统雕 刻材料被并列, 真正的苹果放在 一棵削去苹果的 树状的青铜铸件 上。 最终,苹果 将发酵并且腐坏, 标明时间的推移 - 一台水果提供动 力的钟。
二· 行为艺术Biblioteka 行为艺术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由个人或群 体行为构成的一门艺术。是20世纪五、六十 年代兴起于欧洲的现代艺术形态之一。行为 艺术必须包含以下4项基本元素,除此之外不 受任何其他限制:时间,地点,行为艺术者 的身体,以及与观众的交流。该艺术不同于 绘画、雕塑等仅由单个事物构成的艺术。
艺术中的革命 作品的媒介改变了,角色也进行了调换,作品针对的 是另一个作品,其意义也就有了变化。
野餐 Jamie 毕希顿 Tony Rinado 室外表演
行为艺术就像是没有情节的
戏剧,是把声音、姿势、动 作、肢体、语言……进行肢 解,以单独和纯粹的姿态进 行呈现,这是材料感的另一 种形式的存在,就像画家用 不同的颜料和画布作为材料, 雕塑家选择了石头、金属或 塑料。行为艺术则运用了上 述的形式作为创作材料,剥 除了原来附加的内容和暗示 进行重新组合或单独呈现, 并通过互动与现场感,以直 接的方式使人们去发现和感 受这些形式本身所承载的意 义。
谢谢观看!
大约是在70年代的美国艺术界,艺术史上正式 出现装置艺术名词。通常装置艺术利用空间呈 现作品,藉由这些大型作品,艺术家可以营造 出作品的主题氛围。这种艺术形式,有時也可 以包容部分的表演艺术。因此,这种艺术作品 具有強烈的戏剧效果;也正因如此,观赏者在 进入装置艺术的世界時,除了身历其境之外, 更有撼动人心之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