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祖父的园子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优质教案

2祖父的园子【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语言运用:通过图片理解四个与现实生活距离较远的词语。

思维能力: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和对祖父的思念。

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审美创造:默读课文,能说出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课前解析】关注文章结构:课文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可引导学生从对昆虫、草木的描写中体会思想感情。

第二部分可以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展开想象,体会思想感情。

第三部分可以引导学生聚焦描写景物的抒情化的语言,融入想象,体会思想感情。

关注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在之前的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抓住关键语句,借助具体事物,关注场景、细节描写等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本节课可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并注重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以读促悟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关注课后“阅读链接”:“阅读链接”是《呼兰河传》这部小说的结尾,表达了对祖父、对园子、对已逝去事物深切的怀念之情。

可以帮助学生从整本书的视角反观课文,初步体会这部小说的悲剧意味,也能更深入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学会文中的“蚱、啃”等10个会认字,会写“蝴、蚱”等15个会写字,会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说说园子里有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3.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和对祖父的思念。

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2《祖父的园子》说课稿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2《祖父的园子》说课稿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2《祖父的园子》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祖父的园子》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萧红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讲述作者童年时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诗意,充满了浓厚的乡村风情。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理解。

但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生字词、成语和表达方式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和成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祖父的敬爱之情,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和成语。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乡村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乡村的美好时光,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可以举手请教同学或老师。

3.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课文进行讲解,重点讲解生字词、成语和表达方式。

4.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祖父的园子》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祖父的园子》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导语】《祖⽗的园⼦》⼀⽂通过描写祖⽗的园⼦⾥的景物以及作者在园⼦⾥⼲活、游戏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快乐、⾃由、幸福的童年⽣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活的眷恋和对亲⼈的怀念。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第⼆课《祖⽗的园⼦》课⽂原⽂ 我家有⼀个⼤花园,这花园⾥蜜蜂、蝴蝶、蜻蜒、蚂蚱,样样都有。

蝴蝶有⽩蝴蝶、黄蝴蝶。

这种蝴蝶⼩,不太好看。

好看的是⼤红蝴蝶,满⾝带着⾦粉。

蜻蜓是⾦的,蚂蚱是绿的。

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绒⽑,落到⼀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个⼩⽑球,停在上⾯⼀动不动了。

花园⾥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个果园。

祖母喜欢养⽺,⽺把果树给啃了,果树渐渐地都死了。

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还有⼀棵樱桃树、⼀棵李⼦树,因为樱桃和李⼦都不⼤结果⼦,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

⼩的时候,只觉得园⼦⾥边就有⼀棵⼤榆树。

这榆树在园⼦的西北⾓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榆树先冒烟。

太阳⼀出来,榆树的叶⼦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样。

祖⽗整天都在园⼦⾥,我也跟着他在⾥⾯转。

祖⽗戴⼀顶⼤草帽,我戴⼀顶⼩草帽;祖⽗栽花,我就栽花;祖⽗拔草,我就拔草。

祖⽗种⼩⽩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脚把那下了种的⼟窝⼀个⼀个地溜平。

其实,不过是东⼀脚西⼀脚地瞎闹。

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把它踢飞了。

祖⽗铲地,我也铲地。

因为我太⼩,拿不动锄头杆,祖⽗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其实哪⾥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锄头乱钩⼀阵。

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穗留着。

祖⽗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

” 祖⽗⼤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 我看祖⽗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拿来给你看。

” 我跑到屋⾥拿了⼀个⾕穗,远远地抛给祖⽗,说:“这不是⼀样的吗?” 祖⽗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祖父的园子》优秀教案(通用6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祖父的园子》优秀教案(通用6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祖父的园子》优秀教案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祖父的园子》优秀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祖父的园子》优秀教案(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祖父的园子》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晃”,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

3、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从具体生活情景表现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作手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同学们,一个普普通通的园子,对你我而言,或许印象模糊,或者压根就留不下印象,但是,对于著名作家萧红来说,这个园子深深烙印在她心中,让她久久挥之不去。

这个园子带给她快乐,带给她自由,带给她美好的回忆,带给她无限的遐想,这就是——《祖父的园子》,今天,我们就走进园子,一同感受她那美好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学生讨论、交流初读情况,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并点拨。

(1)根据检查情况,教师指导难点、易错点。

字音:瞎xiā铲chǎn拴shuān瓢piáo逛guàng(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指导。

易错字:拔、瞎、承、瓢。

(3)主要内容:本文写了作者回忆童年跟随外祖父在园子里“劳动”和玩耍时的无拘无束的生活场景。

3、文中的园子具有怎样的特点?(丰富多彩、生机勃勃、自由自在……)4、文中写了园中发生的哪些趣事?(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追蜻蜓、浇水等)从发生的这些趣事中初步感悟“我”和祖父的性格。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祖父的园子》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祖父的园子》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祖父的园子》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祖父的园子》通过描写祖父的园子里的景物以及作者在园子里干活、游戏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快乐、自由、幸福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

以下是WTT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蜒、蚂蚱,样样都有。

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

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

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

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

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果树渐渐地都死了。

至賊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还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

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

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

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说课稿第1篇】《祖父的园子》说课稿一、说教材《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

主要写了祖父园子中各种美好的景物,以及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言语新鲜自然、率真稚拙,充满自由想象的表达方式,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犹如一幅清新和谐、富有童话色彩的画。

是一篇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朗读训练、言语训练的范本。

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孩子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验。

对于作者来说,祖父的园子是她童年时候的乐园,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着或向往着这样的一方天地。

祖父园子里面的各种趣事,很多都是学生们亲身经历过的,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在文章中获得感知,加以模仿,发展想象力,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我在园中的趣事及描写园中景物自由与快乐的语段;2.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

借助电教手段,创设情境,补白、仿写精彩语句;3、体会祖父对我的呵护和关爱。

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进而初步感悟园子对于作者的精神意义。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借助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在读中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感受祖父的慈爱和对我的关怀。

难点: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进而初步感悟园子对于作者的精神意义。

五、说教法学法1.结合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方法,分析本班学生的学情,我主要采用以趣激情,以读悟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读文、赏文,在读中理解、感悟、想象,在补白、仿写中提高学生对言语形式的迁移、运用能力。

这节课重点、难点的突破上,我充分使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

1、根据文本需要,加入昆虫的,声音,变抽象为具体,变单一为丰富,听、看、说相结合,激发学生想象;2.在充分调动学生想象力的基础上,尝试补白、仿写,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使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景,烘托气氛,调动学生情绪,深化感受,体会“园子的精神意义”,有效地解决突破教学难点。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祖父的园子》优秀课件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祖父的园子》优秀课件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认
zhà
huǎng
kěn
yīng
蚱 蜢 明晃 晃 啃


割掉 毛嘟嘟 倭瓜
shuān
拴着
luō
啰嗦
guàng
逛街
多音字
huǎng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
晃 新鲜漂亮。
huàng
风一吹,湖里的水晃动起来。
我会写
hú mà zhà wēng yīng bá xiā
蝴蚂蚱嗡樱 拔瞎
chú chǎn gē chéng shuān piáo guàng
锄 铲割 承拴 瓢 逛
生字归类 蝴 蚂 蚱 嗡 樱 拔瞎 锄 铲 割 承拴 瓢逛
左右 结构
独体字
半包围结构
识字方法
字谜识字: 口头答应 看图识字:


承 字理识字: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甲骨文字形,上面像跪着的人,下面像两只 手。合起来表示人被双手捧着或接着。
明晃晃
互动课堂
默读课文,说说“我” 在园子 里做了什么。(课后第1题)
祖父栽花、拔草……,我就跟着祖父干活;“我” 还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等。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 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 窝一个一个地溜平……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于是丢下黄瓜又 去追蜻蜓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 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 了力气……
作者表面上写倭瓜、黄瓜等动植物自由自在,
实际是通过拟人化的描写,寄托了自己自由快乐的
心情,这种将人的情感寄托在某一物上,通过拟人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祖父的园子》教案一等奖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祖父的园子》教案一等奖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祖父的园子》教案一等奖《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祖父的园子》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祖父的园子》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资料,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好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点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情绪。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作手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童年记忆中冬日下的一对对骆驼,给林海音留下了难忘的记忆,那么这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念念不忘呢?下面,我们一齐走近萧红的《祖父的园子》,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2、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资料。

2、勾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透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同桌交流等方法理解文中部分词语。

3、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哪些场景?4、全班交流:记忆中的园子(1—3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自然段),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16—17自然段),在园中玩累了,能够快乐地入梦(18—20自然段)。

5、交流课文主要资料:记忆中祖父的院子色彩鲜艳,景物众多,祖父经常在园子里劳作,“我”也经常在园子里“乱闹”、玩耍,园中的景物的自由的,“我”也是自由的快乐的。

三、细读品味,体会文意。

(一)走进“园子”,感受童年的趣事。

1、在祖父的园子里,有一位小女孩,她顽皮可爱,读文章相关段落,标出她做的哪些趣事,认真体会。

2、交流:你觉得哪件事最搞笑?预设一:“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祖父的园子备课素材【教材分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色彩明丽、富有童话色彩的画,这里是“我”童年生活的地方,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不只是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我”心灵的自由,放飞了“我”的心灵,舒展了“我”的人生。

文章用独特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艳、动感十足的画面。

第一、二自然段是由白的、黄的、大红的、金粉的蝴蝶、金的蜻蜓、绿的蚂蚱、各色鲜艳的花组成的一幅色彩丰富绚丽而富于生气的画。

第十三自然段则是一幅流动的画,“我”看见黄瓜摘来吃,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随着作者文字的描述,一个个画面一一展现,在画面自然转换中,读者能够充分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自在的嬉戏生活。

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我”跟随祖父做着看似相同实则完全不一样的游戏的内容,祖父是劳作,而“我”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

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

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

“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自由的,祖父没有批评,甚至没有一丝责怪,是完全理解甚至是赞同的。

祖父给予“我”足够的宽松氛围,让“我”自由快乐的,慈爱的祖父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

祖父给了“我”心灵的自由,他的爱放飞了“我”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我”自由、快乐而又幸福的童年。

本文善用寄情于景,寄情于物。

如:“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

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这段话表面上描写倭瓜上架上房、黄瓜开花结瓜、玉米生长和蝴蝶飞舞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实际却是作者把自己自由快乐的心情寄托在它们身上,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自己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寄情言外,清新自然。

作者语言选择很有意思,大量使用短句表达情感。

文中选择短句营造出轻松欢快的氛围,表达了自由快乐的感情,读来流畅自然,轻快灵动,亲切感人。

再则,语言儿童化、口语化,更显童年的稚气和童言的天真无忌。

【作者介绍】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女作家,原名张迺莹,曾用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县人。

幼年丧母。

1927年在哈尔滨市第一女中学读书,开始爱好文学和绘画。

1930年,为反对封建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开始过流浪生活。

1933年写了《跋涉》、《旋风》等短篇。

1935年她的代表作中篇小说《生死场》出版,这是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作品之一。

它引起当时文坛的重视,鲁迅为之作序,给予热情鼓励。

1936年去日本养病,写了短篇小说《牛车上》、《家族以外的人》、《孤独的生活》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回国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写了散文集《旷野里的呼喊》。

后应李公朴之邀到山西临汾,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

她于1940年去香港,抱病勤奋写作,完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作品。

1942年因患肺病逝世于香港。

她的作品还有《马伯乐》、《小城三月》,短篇集《牛车上》、《朦胧的期待》等。

1958年出版了《萧红选集》。

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火烧云》是她写的一篇散文。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呼兰河传》1940年12月20日,萧红在寂寞、苦闷怀旧的心情中,写完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作品通过对自己故乡的回忆,以朴素率直、凄婉细腻的笔调,真实而感人地再现了作者童年时代东北农村黑暗、落后、愚昧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旧的传统意识对人民的束缚和戕害,表达了她对家乡人民苦难境遇的深切同情。

同时,对旧风俗、旧习惯进行了无情地鞭挞。

《呼兰河传》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是萧红又一部有影响的代表作。

茅盾先生在序言中称“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传》的完成,标志着萧红文学创作已进入成熟时期。

继《呼兰河传》后,萧红在香港还写出了长篇小说《马伯乐》、小说《后花园》,散文《小城三月》、《北中国》,散文《骨架与灵魂》、《给流亡异地的东北同胞书》、《九一八致弟弟书》等作品。

萧红的文章呼兰河传(节选)除了念诗之外,还很喜欢吃。

记得大门洞子东边那家是养猪的,一个大猪在前边走,一群小猪跟在后边。

有一天一个小猪掉井了,人们用抬土的筐子把小猪从井吊了上来。

吊上来,那小猪早已死了。

井口旁边围了很多人看热闹,祖父和我也在旁边看热闹。

那小猪一被打上来,祖父就说他要那小猪。

祖父把那小猪抱到家里,用黄泥裹起来,放在灶坑里烧上了,烧好了给我吃。

我站在炕沿旁边,那整个的小猪,就摆在我的眼前,祖父把那小猪一撕开,立刻就冒了油,真香,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香的东西,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东西。

第二次,又有一只鸭子掉井了,祖父也用黄泥包起来,烧上给我吃了。

在祖父烧的时候,我也帮着忙,帮着祖父搅黄泥,一边喊着,一边叫着,好像拉拉队似的给祖父助兴。

鸭子比小猪更好吃,那肉是不怎样肥的。

所以我最喜欢吃鸭子。

我吃,祖父在旁边看着。

祖父不吃。

等我吃完了,祖父才吃。

他说我的牙齿小,怕我咬不动,先让我选嫩的吃,我吃剩了的他才吃。

祖父看我每咽下去一口,他就点一下头,而且高兴地说:“这小东西真馋,”或是“这小东西吃得真快。

”我的手满是油,随吃随在大襟上擦着,祖父看了也并不生气,只是说:“快蘸点盐吧,快蘸点韭菜花吧,空口吃不好,等会要反胃的……”说着就捏几个盐粒放在我手上拿着的鸭子肉上。

我一张嘴又进肚去了。

祖父越称赞我能吃,我越吃得多。

祖父看看不好了,怕我吃多了。

让我停下,我才停下来。

我明明白白的是吃不下去了,可是我嘴里还说着:“一个鸭子还不够呢!”自此吃鸭子的印象非常之深,等了好久,鸭子再不掉到井里,我看井沿有一群鸭子,我拿了秫秆就往井里边赶,可是鸭子不进去,围着井口转,而呱呱地叫着。

我就招呼了在旁边看热闹的小孩子,我说:“帮我赶哪!”正在吵吵叫叫的时候,祖父奔到了,祖父说:“你在干什么?”我说:“赶鸭子,鸭子掉井,捞出来好烧吃。

”祖父说:“不用赶了,爷爷抓个鸭子给你烧着。

”我不听他的话,我还是追在鸭子的后边跑着。

祖父上前来把我拦住了,抱在怀里,一面给我擦着汗一面说:“跟爷爷回家,抓个鸭子烧上。

”我想:不掉井的鸭子,抓都抓不住,可怎么能规规矩矩贴起黄泥来让烧呢?于是我从祖父的身上往下挣扎着,喊着:“我要掉井的!我要掉井的!”祖父几乎抱不住我了。

呼兰河传(节选)祖母死了,我就跟祖父学诗。

因为祖父的屋子空着,我就闹着一定要睡在祖父那屋。

早晨念诗,晚上念诗,半夜醒了也是念诗。

念了一阵,念困了再睡去。

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祖父念一句,我就念一句。

祖父说:“少小离家老大回……”我也说:“少小离家老大回……”都是些什么字,什么意思,我不知道,只觉得念起来那声音很好听。

所以很高兴地跟着喊。

我喊的声音,比祖父的声音更大。

我一念起诗来,我家的五间房都可以听见,祖父怕我喊坏了喉咙,常常警告着我说:“房盖被你抬走了。

”听了这笑话,我略微笑了一会工夫,过不了多久,就又喊起来了。

夜里也是照样地喊,母亲吓唬我,说再喊她要打我。

祖父也说:“没有你这样念诗的,你这不叫念诗,你这叫乱叫。

”但我觉得这乱叫的习惯不能改,若不让我叫,我念它干什么。

每当祖父教我一个新诗,一开头我若听了不好听,我就说:“不学这个。

”祖父于是就换一个,换一个不好,我还是不要。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一首诗,我很喜欢,我一念到第二句,“处处闻啼鸟”那处处两字,我就高兴起来了。

觉得这首诗,实在是好,真好听,“处处”该多好听。

还有一首我更喜欢的:“重重叠叠上楼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又为明月送将来。

就这“几度呼童扫不开”,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就念成西沥忽通扫不开。

越念越觉得好听,越念越有趣味。

还当客人来了,祖父总是呼我念诗的,我就总喜念这一首。

那客人不知听懂了与否,只是点头说好。

就这样瞎念,到底不是久计。

念了几十首之后,祖父开讲了。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祖父说:“这是说小时候离开了家到外边去,老了回来了。

乡音无改鬓毛衰,这是说家乡的口音还没有改变,胡子可白了。

”我问祖父:“为什么小的时候离家?离家到哪里去?”祖父说:“好比爷像你那么大离家,现在老了回来了,谁还认识呢?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小孩子见了就招呼着说:你这个白胡老头,是从哪里来的?”我一听觉得不大好,赶快就问祖父:“我也要离家的吗?等我胡子白了回来,爷爷你也不认识我了吗?”心里很恐惧。

祖父一听就笑了:“等你老了还有爷爷吗?”祖父说完了,看我还是不很高兴,他又赶快说:“你不离家的,你哪里能够离家……快再念一首诗吧!念春眠不觉晓……”我一念起春眠不觉晓来,又是满口的大叫,得意极了。

完全高兴,什么都忘了。

但从此再读新诗,一定要先讲的,没有讲过的也要重讲。

似乎那大嚷大叫的习惯稍稍好了一点。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首诗本来我也很喜欢的,黄梨是很好吃的。

经祖父这一讲,说是两个鸟。

于是不喜欢了。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祖父讲了我也不明白,但是我喜欢这首。

因为其中有桃花。

桃树一开了花不就结桃吗?桃子不是好吃吗?所以每念完这首诗,我就接着问祖父:“今年咱们的樱桃树花开不开花?”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看拼音、写汉字。

húdiémà zha yīng táo bá cǎo xiā nào( ) ( ) ( ) ( ) ( )chǎn tǔgēdiào chéng rèn shuān zhùguàng jiē(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碟()飘()愉()啃()烁()蝶()漂()榆()肯()砾()谍()瓢()渝()恳()乐()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新鲜()存在()承认()存心()四、找出下列词语中不同类的词语,用“”标出来。

1.蝴蝶蜻蜓老虎蚱蜢蜜蜂2.杏树榆树松树杨树油桐3.倭瓜黄瓜玉米冬瓜西红柿4.追蜻蜓铲地拔草浇菜栽花五、读句子,加标点。

1.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2.我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雪啰下雨啰阅读能力大提升六、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一)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