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的角度看待社会公平

从哲学的角度看待社会公平
从哲学的角度看待社会公平

从哲学角度看待社会公平正义

一、社会公平正义需要坚持矛盾分析法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能回避矛盾。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党的十七届一次会议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各种矛盾是客观的事实,也是合乎规律的现象。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包含的利益关系,不在于人们之间有没有利益矛盾或冲突,而在于如何认识、纳和化解这些矛盾。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解决好主要矛盾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大家切实地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甜蜜果实。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社会利益急剧分化,已经到了一个关节点,如果不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努力推进公平正义,使利益分配更多地向困难群体和贫困地区倾斜,就会背离共同富裕的长远目标。为此,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解决这一矛盾,不但在指导思想上确立了公平正义的发展原则,而且采取各种重大的有力措施去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二、建设公平正义社会要遵循客观规律

公平正义是有条件的、公平正义的制度和公平正义感分别属于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任何公平都不是无条件的。在中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产力还不发达的生现实情况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必须从现阶段的实际出发来提要求,防止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去追求公平,搞超越阶段的急于求成。公平正义是相对的,它总是相对于某种规则和某种不公平状况而言的,它不否认差别。在人们对自己利益追求的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原因,利益占有的多少是不同的,也是正常的。

三、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公平正义问题

建设一个公平和正义的社会,是一个需要全社会长期努力的工程。需要提高全体公民的文化、德、制等素质,使道法他们有渴求公平正义的意识、与公平正义的能力和依法追参求公平正义的行为。而满足公民对社会公平的要求,必须具备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较好的物质条件。因此,在新世纪新阶段,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根本途径,仍然是努力发展社会经济,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物质生活水平,为实现更高水准的社会公平正义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

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哲学社会科学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具体要求,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认真学习领会并贯彻落实到科研工作中。 积极推进学科建设、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 学科体系创新是科研创新的基础性工作。科研创新是以学科体系的不断创新为基础的。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学科体系需要不断加以完善。完善学科体系,应遵循学科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既注重基础理论进步,又注重为实践服务;既注重历史继承性,又注重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而不断创新;既注重不断调整和充实传统学科的内容,又注重不断增设新兴学科、边缘学科。 学术观点创新是科学研究的内在要求。学术观点创新是科研取得成果的根本要求。应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积极营造生动活泼、求真务实的学术环境,倡导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和切磋。广大科研人员应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检验真理。为了鼓励学术观点创新,要注意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把学术探索中出现的问题当作政治问题,也不把政治倾向性问题当作一般学术问题。 科研方法创新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的创新有赖于科研方法的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创新有多种途径。就目前情况看,应改变基础研究偏重于逻辑推理、应用对策研究偏重于数据说话的单一研究方式,在保持原有侧重点的同时,推动这两种研究的交融和借鉴。也就是说,基础研究不要排斥实证研究,应用对策研究也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作支撑。 准确判断优秀成果、优秀人才、走向世界三个问题 哲学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是一个比较概念,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性质,二是水平。从性质来讲,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必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实际出发、借鉴世界同类先进成果的产物,是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成果。只有这样的成果,才是我们所需要的。从水平上看,由于目前全国还没有统一、规范、权威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因此优秀成果应具有公认的高水平特点,如转载、引用和同行专家公认,或者经有关方面采用直接转化为重大经济社会效益。 哲学社会科学的优秀人才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成果和人才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能出优秀成果是成为优秀人才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优秀人才的标准应当是多方面的,能出获得同行认可和推崇的成果是一个基本条件,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也是一个基本条件。简要地说,优秀人才应该德才兼备,政治强、业务精、品德好、作风硬。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是就学术交流的层次而言的。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学术成果、学术人才要走向世界,要求学术成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点,要求学术人才能站在本学科的前沿、与其他国家处于同一等次的学者开展交流、共同提高。此外,哲学社会科学的优秀人才走向世界,还需要有外语这个基本条件。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科研人员甚至成为学贯中西的大师,不掌握一两门通行外国语肯定是不可能的。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复习题纲 张丽梅 指定教材: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其他参考教材: [美]纽曼:《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郝大海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基础》,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2002。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四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水延凯:《社会调查教程》(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考试题型与分值分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20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15分)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4 分,共20 分)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 小题,每小题5 分,共20 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 小题,每小题5 分,共15 分)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 小题,共10 分) 第1章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与过程 一、社会研究及其特点 社会研究则是指以一种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二、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

1. 方法论 主要探讨社会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 学科方法论与基本假设;社会研究中两种基本的、相互对立的方法论倾向: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文主义方法论 2. 研究方式 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是社会研究方法体系的中间层次。它是贯穿于社会研究全过程的程序和方式,表明社会研究的主要手段和步骤。 3. 具体方法与技术 处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体系的最低层次,具有专业性,技术性,可操作性的特点。 1)资料收集方法: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实验法和文献法。 2)资料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法,数理分析和模型法;理论分析法(功能分析,阶级分析,历史分析,结构分析),比较法,类型构造法 3)具体技术:包括问卷与观察表格的制作技术,调查指标的设计方法,观测仪器,实验设备,计算机的操作技术,资料审核与整理的方法技术等。 4. 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三个层次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关联性。不同的方法论观点影响着研究者对研究方式的选择;不同的方法论倾向及与之相适应的研究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研究者对研究领域和研究问题的选择;一定的研究方式通常也规定了一套与其相应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讲座)PPT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提要,2hrs) 浙江大学马庆国 引言:为什么要关注研究方法? 方法(在相当程度上)决定成果 我们的课题:人文社会科学方法创新研究 我国人文社会成果现状(存在一个不相称) 自然科学有显赫成果 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者,缺少与之相当的特大成果 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少研究方法创新 一、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范围)(研究选题) 1. 对人文社会科学提法的议论,对这一问题的处置(主与辅) 2.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 社会科学包括: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政治学、宗教学、历史学等。或者说,自然科学、数学、哲学、文学、艺术以外的所有科学。 3. 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层次: 宏观层次:国家和国际层面的群体行为的相关问题。 微观层次:个体行为的相关问题。 中观层次:国家内部的法人(如企业、事业单位)、群体、团体层面的行为的相关问题。 4. 选题(以管理科学为例) 管理科学的研究三个关键方面 1)在新的空间和时间上,认识管理对象特征现状 2)在新的空间和时间上,认识管理对象的变化规律,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3)基于前两点,产生与高效达成目标的新的理论、方法和对策。 对策的表达形式: 重要的是基于第二点: 症状(C↑)→反症状(要↓C)→反症状措施 成本高→成本高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对策。 (运犯人例,应收款例) 二、社会科学理论的构建: 1.社会科学理论(规律)的表达结构: ?什么条件下, ?什么群体的

?什么行为 ?会(将,已)导致什么结果。 ?如何控制、引导这些行为,得到对于多数人(什么群体的人)更有利的结果。 2.概念:概念是构造理论的基石,例,技术单元,物联网, 概念创新,是方法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概念的名称问题 没有新内容的新名称,是学术上的不正之风 有新内容,用旧的名称,是制造混乱 3.变量:概念的一种。 严格化的概念,例,技术跨越----技术跨越度,技术成熟度 社会科学的理论(规律)的表述方式,就进一步抽象成了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构。 4.变量值:对象特征的具体数值,反映了对象特征所处于的状态。 研究对象的特征和变化规律,本质上是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变化规律。 5.变量间的关系: 1)相关关系(正负相关,简单相关、等级相关、偏相关、自相关、非独立:品质相关、φ相关,点双列相关point biserial correlation)。 两个相关的变量,可能的因果关系,也可能不是。 2)因果关系 定性判别:一因一果 一因多果 多因一果 多因多果 互为因果 定量判别:在定性基础上,回归分析,研究变量在数量层次上的因果关系(决定关系、解释关系) 3)无关系,不相关 6.社会科学的命题的类型: 社会科学的命题是对某个社会问题的判断。这个判断,有四种形态: 1)公理(axiom), 2)定理(形式逻辑,演绎的结果,如正常的人都是理性的,…), 3)假设(依据局部现象的推测)在感觉和经验基础上产生的,但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它是正确的。 假设(经验概括)是学术研究的一个阶段 4)定律(被实际数据证明是成立的,统计分析的地位), (4)定律。 只有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是正确命题,才能够构成社会科学的理论。 一定概率 命题,被实践证明正确后,通常被称为定律(law)。 例如,信息产业里的摩尔定律。

浅谈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摘要:和谐社会的提出拥有极其深厚的哲学基础,这要求我们从哲学的角度来对和谐社会进行深刻的理解,以便使我们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积极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章在对和谐社会进行剖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关键词:和谐社会;哲学基础;理论创新 一、和谐社会的概述 (一)和谐社会的含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实现个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内部各系统、各阶层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以及整个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和谐。和谐构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它关系着我国思想道德体系的构建和文化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目的即在于对中国自古所崇尚的和为贵、和谐为美等和谐社会理想的弘扬。 (二)和谐社会的特征 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必须要对和谐社会的特征进行准确的理解。具体而言,和谐社会的特征具有以下几点:首先,民主法治。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将民主法治加以充分发扬,在此基础上,促使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得以确切落实,从而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其次,公平正义。所谓公平正义,即指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准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与其他社会矛盾之间的关系,促使社会公平和正义得以确切维护及实现。再者,诚信友爱。即和谐社会要求整个社会能够相互帮助、诚实守信,实现全体人民之间的平等友爱与和谐相处。 二、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一)辩证唯物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本质上世界应当是物质的。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83页)物质的第一性,意识的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反应。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进而为实践服务。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循环,以至无穷,这构成了人们准确认识世界并能动地改造世界认识过程。基于该认识过程,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角度来看,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应当唯物的,而且也应当是辨证的。社会主义社会应当是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统一。世界普遍联系于一体,是永恒发展的。这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两条最基本的原则。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辩证法分析可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揭示了社会的结构、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自身的辨证关系。 (二)矛盾观 1.矛盾观 矛盾是对立统一体,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矛盾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且贯穿于事物的整个发展过程之中。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不同,同一事物不同期间的矛盾不同。矛盾是普遍性与特殊性辨证统一。社会的基本矛盾,构成了一切社会矛盾的总根源,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社会的性质不同,其基本矛盾也不同。 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制度和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新的,社会的机构、内涵、构成也是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其生产关系与经济基础,并不是私有制,其社会的经济基础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上层建筑方面,构建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在这种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基本矛盾,不应当是对抗性的,而应当是非对抗性的,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

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

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为贯彻“挑战杯”竞赛的宗旨,帮助参赛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更好地进行参赛作品选题制作,特请有关专家拟定了本参考题目。 总体要求: 鼓励参赛学生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全 会重要精神,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要求,用建设性的态度和改革发展的眼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典型调查,以小见大,独立思考,了解新情况,反映新问题,体认新实践,研究新经验,深刻认识国情,拓展时代视野,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理解和把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以人为本、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和科学严谨的精神,锻炼运用科学理论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赛的作品,论文类每篇在8000 字以内,调查报告类每篇在15000 字以内。为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所作的各类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和咨询报告,已被采用者亦可申报参赛,同时附上原件和采用单位证明的复印件和鉴定材料等。 本届组委会不接受没有列为竞赛学科的作品参赛。

哲学类 1.从改革开放40年经验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 2.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实践,推进改革开放的典型调查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和经验典型调查 4.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调查 5.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6.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和经验典型调查 7.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与经验调查研究 8.新的时代条件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调查研究 9.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典型调查 10.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研究 11.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调查和研究 12.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的典型调查和研究 13.提高战略思维、里斯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推进工作进展的典型调查研究 经济类 1.农村“精准扶贫”典型与经验调查研究

浅谈学习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

浅谈学习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 在《医学的哲学理念和人文修养》一文中,有段话令我感触颇深:“作医生,要做到‘通天理、近人情、达国法’。通天理,就是要掌握自然规律,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近人情,是要了解并知晓人的思想、意识、情感、意愿;达国法,是要符合诊治原则、规范,以及技术路线、方法技巧,也要包括有关法令、政策。”联系自身,作为今后无论是走向学术研究,还是工作岗位的我们,是否也应做到“通天理、近人情、达国法”呢?答案无用质疑。正如文章中提到的,专业和技能的学习固然很重要,但是人文修养和哲学则具有根本性、终身性,所以不要把自己限定在一个狭窄的领域内,我们要学习的很多。 有人以为,我们处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竞争主要是科技的竞争,哲学社会科学不那么重要了。 毫无疑问,我们继承发展自然科学和技术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但自然科学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这两者的重要性不是相互排斥而是互相补充的。而且我可以说,就重要性而言,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毫不逊色。自然科学面对的是自然,它的任务是单一的,发现自然规律;可哲学社会科学不仅要研究社会,而且要研究由于自然科学和技术应用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要研究社会和自然的相互关系,可以说,自然科学技术越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越重要。根本的原因在于,自然科学技术发展所引发的问题超出了自然科学范围,绝大部分是社会问题,它不可能单纯依靠自然科学技术本身来解决,必须哲学社会科学的参与。而且从社会形态发展来说,社会发展的程度越高,人的主体作用越大,越要求对社会规律认识的自觉性。没有对人类社会性发展规律的认识,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当然我们可以在实践中摸索,但摸索只是通向规律性认识的道路。我们不可能永远摸索,而必然要

哲学社会科学前沿问题研究报告

?哲学社会科学前沿问题研究 导论 哲学社会科学是关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 哲学属于人文科学。 人文科学(humanities)是由研究人类情感、道德和理智的各门学科组成的科学体系,如哲学、历史、文学、语言、艺术等都属于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体系。它的任务是研究与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社会科学所涵盖的学科: 政治学 经济学 法学 社会学 …… 社会科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科学包含人文科学在,狭义的社会科学则不包括人文科学。 哲学社会科学其实就是指广义的社会科学。 今天主要讲以下问题: 一、何谓哲学社会科学前沿问题 二、我国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的新思潮 三、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前沿研究的几个重大问题介绍 四、如何进行哲学社会科学前沿问题研究 ?一、何谓哲学社会科学前沿问题 哲学社会科学前沿问题就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新思潮、新方法、新理论、新观点。前沿问题多指学术发展中的新领域、新探索。 热点问题是一段时间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在一定时期会有一定的重合。 所谓前沿,应该是由学术本身的逻辑发展出来的,并且能够在后来的学术发展史中,成为人类知识积累过程的一个

阶石;所谓热点,是因应一时一地人们的社会需要引出的兴奋点。 ?大学2003年5月出版、由韦伟撰写的《当代哲学社会科学 理论前沿若干重大问题》。 ?还有各个专业领域前沿问题研究的著作也很多。 ?这些著作所介绍的前沿问题大体有以下几类: 1.哲学社会科学的新思潮 哲学社会科学的新思潮既有国的、也有国外的。有些所谓新思潮并非真正是“新”的,有的在国外已经发展几十年了,但刚刚在国兴起;有的原来就有,但目前又成为人们研究和关注的热点。 如:新儒学、西方马克思主义、新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第三条道路、后现代主义等等。 2.哲学社会科学的新方法 有哲学社会科学新方法所引起的哲学社会科学的进步、革命。 如由系统科学方法论所引起的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新认识、新解释。 系统科学、信息科学、控制论、自组织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博弈理论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引起革命性的变革。 3.哲学社会科学的新观点 哲学社会科学的新观点是最近人们在学术研究中提出的一些新的观点、畴。 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以人为本、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生态文明、中国公民社会建设,等等。 4.哲学社会科学的新视野

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和谐社会,既是一种社会理想,又是一种社会实践。从哲学的视域与维度出发理解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首先,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内蕴着的价值目标,对这一价值目标的“意义”表达是“社会理想”的实质所在。其次,“和谐社会”是评价“现实”、导引“现实”的标准,一方面它是对现存状况的“否定和批判”,另一方面它又是对“未来”状况的“揭示和确立”。 和谐的本质是发展中的平衡,和谐社会的发展是矛盾统一的动态过程。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关键是如何解决好矛盾,使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之间的冲突得到恰当的处理,从而保持和谐。和谐社会不等于人与人之间没有矛盾,恰恰是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和谐。 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一种联系和趋势。具体表现为:第一,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赖性,矛盾双方各自以对方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互为媒介,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第二,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性,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存在相互渗透的渠道和桥梁,相互转化的趋势和可能。矛盾的对立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主要任务等,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

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a9824416.html, 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 作者: 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17年第06期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必修课,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加强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创新成果的学习研究,不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学习。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学术评价等各环节。 《意见》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基础地位,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马克思主义相关学科建设,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努力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加快完善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重点布局一批对文明传承有重大影响、同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支持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濒危学科、冷门学科。加强教材建设规划,建立健全高校教材编审机制,创新教材编写、推广、使用的体制机制,调动学者、学校、出版机构积极性。 《意见》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建立激发科研活力的体制机制,落实社会科学领域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改革政策,统筹管理好重要人才、重要阵地、重大研究规划、重大研究项目、重大资金分配,加强学术共同体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鼓励社会资金通过捐赠、设立学术基金会等方式支持科研工作。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术评价体系,坚持正确的学术导向,以学术质量、社会影响、实际效果为衡量标准,建立科研信用管理、评价结果公布等制度,建立健全分类评价机制,科学设置考核周期,引导教学研究人员潜心钻研、铸造精品。 《意见》指出,要建设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规范完善职称评定制度、岗位聘用制度,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完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推动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教育引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树立良好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

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巨大作用

2002年第5期理论观察NO .5,2002 (总第17期) TH EOR Y OB SERV E General .N o .17 收稿日期:2002—08—06 作者简介:王兴运(1947—),男,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人,现为齐齐哈尔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齐齐哈尔市社会科学院院长。 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巨大作用 王兴运 (齐齐哈尔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摘 要:江泽民总书记自2001年8月7日至今,连续三次就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 表了重要讲话,这些讲话从治党兴国、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战略高度深刻地揭示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巨大作用,对于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与繁荣,提高治党治国水平,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治党治国;作用 中图分类号:D 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2)05—0010—02 江泽民同志自2001年8月7日接见国防科技和社科 专家并发表关于哲学社会科学问题讲话以来,今年4月28日、7月16日在视察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又进一步地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的极端重要性。这些讲话从治党兴国、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战略高度,深刻地揭示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真学习这三次讲话精神,把握精神实质,抓好落实,对于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与繁荣,提高我们治党治国水平,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进步,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给予方向上的保证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认识上存在着重自然科学,轻哲学社会科学的倾向。这种认识是极端错误的。我们承认,自然科学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科学,赶上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是我们必须长期面对的重要任务。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随着经济一体化、科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哲学社会科学并不逊色于自然科学。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志曾经说过,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哲学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还要重要。为什么这么说,这是因为: 一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为自然科学澄明价值上的前提。众所周知,自然科学是以自然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一般来说,搞自然科学研究不应受研究者的价值取向的干扰。然而,从实践上看,任何自然科学的研究,包括课题的选定、研究意义的阐发,以及研究成果的应用,无不与研究 者的价值取向紧密相联。而哲学社会科学恰恰是把价值取 向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社会科学处于更基础的层面上,它能为全部自然科学的研究、发展方向等澄明价值上的前提。 二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通过对人们的社会关系,尤其是生产关系的调整,制约着科学技术的应用。在生产力三要素中,生产工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生产工具的发展又取决技术,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实践转化与应用。但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无论是生产还是生产力,都不可能以抽象的方法存在并发生作用,是人们在进行生产中,相互间发生了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种联系或关系的范围之中,才会对自然界发生影响,才会有生产。而对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的研究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任务。如果没有哲学社会科学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给予保证,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就不可想象了。 三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就一般情况而言,自然科学的研究只注重事实,不问其意义,它的使命就是发现自然现象的规律。至于这一发现会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正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点范围。当今,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理论界指出,对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哲学社会科学专家要先行地做出意义的“诊断”。如果一项科学研究利大于弊,那么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就要提出采取什么措施去利用有利的一面而又限制不利的一面。如果研究的结果弊大于利,就应当把这项科学研究先放起来。此外,自然科学家也是一个社会 — 01—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的运用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的运用 ——以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为例【内容摘要】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两种相对立的范式。尽管他们之间在哲学层面和技术层面都存在着区别,但是这两种方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增加研究过程和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所以,在社会工作研究和工作中,只有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方法并用才是科学的做法。 【关键词】定量研究定性研究社会工作方法论 社会工作是是助人自助的专业行为,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社工经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的案例,需要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而在解决问题之前,对于社工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全面的分析案主,帮助案主挖掘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即隐藏在某些表面现象后面的本质问题。在寻找问题根源,最求真理的过程中,社工的认识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地建立一打破一重新建立的循环中逐渐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真理。这个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社工往往会走很多弯路,甚至失败,走入“绝境”。因此,作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就必须使用科学合理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有很多,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其中的两种方法,在本文中,笔者将围绕这两种方法谈谈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的运用。 一、概念的界定 定性研究也称质化研究,是指通过发掘问题、理解事件现象、分析人类的行为与观点以及回答提问来获取敏锐的洞察力1。定性研究起源于西方的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出现,让大部分学者认识到“思维”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定性研究的主旨是掌握并设法理解当事人对事件的主观意义及建构,为把握个人的主观意义及经验,就需要展现、了解并理解当事人生活的背景,从这个意义讲,定性研究可以称之为脉络、描述或解释性研究2。也就是说定性研究是依靠研究者的经验、敏感以及有关的技术,有效地洞察被研究者的行为和动机,以及行为所带来的硬性。定性研究希望透过被研究者的眼光去看待问1百度百科,https://www.360docs.net/doc/1a9824416.html,/view/446672.htm#5 2梁丽萍,《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歧义与整合》,《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一期

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执笔:罗文东《人民日报》 2004年06月03日第九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内容提要 ●哲学社会科学为人们提供关于世界总体特别是人类社会的知识和理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一个兴盛的民族和强大的国家,应该有发达的自然科学,也应该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不仅需要自觉地进行实践探索,更需要大胆地进行理论探索,这就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进一步提高对哲学社会科学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增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思维;人类社会要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必须有高度发达的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知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科学以自然界为主要研究对象,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社会科学以人类社会为主要研究对象,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哲学作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果的总结,以世界总体为研究对象,认识和把握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虽然哲学社会科学要运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与自然科学相同的研究方法,但哲学社会科学要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研究看不见、摸不着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就不能单纯依靠感性直观和科学实验,还要依靠抽象思维。哲学社会科学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与自然科学共同构成了人类的知识体系。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推动人类自身发展的思想武器。哲学社会科学为人们提供关于世界总体特别是人类社会的知识和理论,在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进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状况如何,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道德风尚,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会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甚至关系国家的盛衰和民族的兴亡。一个民族要顺应世界进步的潮流,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就必须有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指导。历史已经证明,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价值是难以从经济的角度来计算的,有些划时代的理论甚至会极大地推动社会历史和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其作用决不可低估。 哲学社会科学以特殊的方式对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发挥积极的作用。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要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进行;人类认识自然的成果,最终也要服务于人类自身。哲学社会科学在自然科学研究的组织管理及其成果的合理应用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还为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帮助自然科学战胜理论和实践上的困难。 总之,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哲学社会科学

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本做63分

课件名称: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本做63分 测试题目共:30 ,总分值:100 ,测试时间:60分钟 第1题、斗争哲学讲的是矛盾斗争性,和谐哲学讲的是矛盾统一性或同一性。(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2题、加强管理就会失去和谐。(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3题、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补充。(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4题、以人为本就是人人和谐,做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5题、建立和谐社会,就不能讲矛盾,不能讲斗争。(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6题、孔子的中庸之道就是现阶段中国的和谐哲学。(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7题、和谐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区别就在于后者只提倡阶级斗争。(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8题、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使中国发展和进步。(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9题、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10题、革命不能直接解决国家发展的问题,只是为国家发展创造一个前提。(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11题、和谐哲学的提出反映了我国社会状况目前发展的()。(单选题)(分值:3) A.斗争性 B.知识经济时代 C.阶段性 D.实用性 第12题、“好事要办好,实事要办实”是()的具体表现。(单选题)(分值:3) A.自然科学 B.人文科学 C.社会科学

D.管理科学 第13题、本质上说,管理就是搞()。(单选题)(分值:3) A.和谐 B.创新 C.变革 D.守旧 第14题、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来源应该包括()。(单选题)(分值:3) A.黑格尔文化 B.中国传统文化 C.现代文明 D.科学技术 第15题、在中国现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导原则是( )。(单选题)(分值:3) A.改革 B.和谐 C.开放 D.发展 第16题、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单选题)(分值:3) A.以人为本 B.改革开放 C.邓小平理论 D.统筹兼顾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

理论引领,思想起航,勇于担当——学习习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 话精神体会 灯塔中学 科学的理论能引领时代潮流;科学的理论能让人们的思想智慧闪光;科学的理论能指导实践。这是我学习习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引导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所以说哲学社会科学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需要;是我国现实国情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20世纪20年代马克思主义传播到我国,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运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引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之后经过几代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从中国实际出发创造性的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理论像一面旗帜指导我国社会主义道路。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如今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不断发展变化严峻形势,我国更需要有一个站在世界前沿高度,放眼世界的襟怀,更需要有一个丰富科学得理论作引导。而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它既丰富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有能从更深更广的触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我国社会实践。 二、哲学社会科学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实现中国梦任重路艰,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努力。要实现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共同理想,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需要有一个站在世界高度的理论帮助人们清洗大脑。无疑哲学社会科学就能帮助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成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因为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成长发展的深厚基础。例如:自强不息,诚信友善、平等公平正义

高校文科学报内外稿质量初探以教育部第3批名刊为例刘向宁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新闻与传媒·2014年第5期 高校文科学报内外稿质量初探 ———以教育部第3批名刊为例 刘向宁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编辑部,北京100089) 【摘要】以入选教育部第3批名刊工程中的8家学报为对象,统计分析2011年和2012年内稿和外稿的基金论文比、篇均被引频次和Web下载率,结 果显示专业性学报的外稿略优于内稿,而综合性学报的内稿比外稿的质量好得 多。高校学报长期以来的“窗口”定位及内向性,是造成高校学报内稿比外稿 总体质量高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高校学报内外稿内向性专业化 2013年11月,在教育部第三批名刊中期检查汇报会上,《政法论坛》的负责人谈到加强名刊建设的措施时特别强调:一些人指责我们自发率偏高,入选名刊后我们逐渐增大了外稿①比例。在随后的讨论中,《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负责人却表示:“我们对内外稿的比例并不在意,不管内稿外稿,只要是好稿件就行,有时我们一期杂志中超过一半的文章都是内稿。”实际上,内外稿的关系如何平衡一直是困扰高校学报的一个重要问题,被认为是高校学报当前发展面临的“十个两难选择”[1]或“三个矛盾”[2]之一,在期刊界和社会上颇受关注和争议。例如,中国法学创新网统计各法学院校和学者的论文发表情况时专门列明了他发文章数(在非本单位主办的法学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认为他发的文章更有分量;该网站还对各法学期刊的自发率进行盘点,一些自发率较高的刊物如《政法论坛》在网友中引起激烈争论:许多人认为这些期刊“不够大气”,质疑稿子是怎么发出来的,甚至有人把它们与“自甘堕落,期刊腐败”联系起来;也有人认为自发率与一个刊物的质量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中国政法大学本校的师生想在《政法论坛》发表文章也是非常难的”。 而在理论界,学者们普遍认为由于种种原因,高校学报的内稿不如外稿,内稿过多影响期刊整体质量的提升。有学者认为,内稿为主容易衍生学术不端;高校学报长期以来坚持为本校科研教学服务的定位和内向性的办刊机制,导致内稿作者往往降低自我要求,编辑也会降低内稿的准入条件,由此最终导致刊物质量的走低[3]。也有学者认为,许多高校鼓励本校教师把科研成果发表在校外更高级别的刊物上,高校教师在投稿时也希望自己的成果刊发在校外刊物上以证明自己的实力和水平,由此形成校内优秀稿件大量外流的局面,投给自己学报的多是外刊退 收稿日期:2014-06-09 作者简介:刘向宁,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副主编,法学博士,主要研究环境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①外稿是指来自刊物主办单位之外的作者的稿件,在此指该学报主办高校校外作者的稿件。 731

哲学社会科学的意义世界

哲学社会科学的意义世界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乃是理论工作者在今后很长一个时期面临的伟大的历史使命。无庸讳言,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事实上,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哲学社会科学都发挥过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在当今时代,在中国社会从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型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的巨大作用比任何其他时期都显得更为突出。然而,与时代和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相比,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战略地位在实际生活中还没有受到普遍的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环境也亟需得到进一步的改善,理论队伍的建设,尤其是中青年人才的培养也相对滞后。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出发,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不用说,理论工作者要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要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伟大的历史意义和作用。 认识、改造自然环境的重要工具 人们通常认为,认识自然环境和改造自然环境乃是自然科学的事。诚然,我们也承认,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发现自然界的规律,从而促使人们以遵循自然规律的方式去改造自然界,是自然科学的基

本任务。然而,由于自然科学涉及的主要是“事实”(fact),而哲学社会科学涉及的则主要是“价值”(value),所以没有后者的共同参与,单纯的自然科学不但不能引导人们合理地认识并改造自然界,反而会导致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严重恶化。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哲学社会科学乃是人们认识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环境的不可或缺的工具。 一方面,哲学社会科学要求人们正确地理解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如果说,在古代社会中,由于人们还无法理解并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因而产生了对自然的崇拜的话,那么,从近代以降,人们凭借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以征服自然,自然已经下降为人们拷问和索取的对象。然而,使当代人感到极度震惊的是,人们对自然的征服也导致了自然对人们的报复,生态危机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已经普遍地意识到,要阻止生态危机的进一步演化,就必须遏制科学主义的蔓延,弘扬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人类只是自然界的守护者而非征服者!另一方面,哲学社会科学也要求我们正确地理解现代科学技术与人类及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正如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指出的,现代技术并不是一种中性的东西,它是使当代人控制自然界,使一部分人控制另一部分人的消极的力量。只有充分地意识到现代技术的这种消极的作用,我们才会在发展现代技术的同时,努力遏制它可能导致的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人性的异化,从而在实践中保持自己的清醒头脑,不被它牵着鼻子走。 理解、变革人类社会的理论武器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考题答案

窗体顶端 单项选择题 1、假设是由什么构成的?() 1. A. 命题 2.概念?? 3.关系 4.指标 2、研究对象外显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活动是指() 1.状态特征 2.行为特征?? 3.年龄特征 4.意向特征 3、重点访谈法所指的重点是() 1. B. 访问对象的代表性 2.访问对象的重点 3.访问所侧重的内容?? 4.访问内容在总体中的比重 4、社会调查研究中,当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因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 等的变动,这种相关关系是() 1.曲线相关 2.正相关?? 3.直线相关 4.负相关 5、使用两种以上的测量手段度量同一客体,以便相互验证,这种方式也称为() 1.比较测量 2.三角测量?? 3.准则测量 4.复本测量 6、文字资料可靠性审核是指()

1. F. 效度审核 2.资料校正 3.资料分类 4.信度审核?? 7、不属于思维加工的主要任务的是() 1.揭示有关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2.做出理性判断或结论 3.确保调查对象的真实情况?? 4.提出对实际工作的对策性建议 8、访问调查法的优点不包括() 1.随机应变的能力强 2.收集的资料客观公正?? 3.适用调查对象范围广 4.能深入探究各类社会问题 9、下列选项不符合实验调查原则的是() 1.自愿原则 2.知情原则 3.全面原则?? 4.法律原则 10、关于典型调查的表述错误的是() 1.典型调查要求调查者正确选择典型 2.典型调查有利于直接获取比较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3.典型调查无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4.典型的选择难以避免主观随意性 11、有关分析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1.分析法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 2.分析和综合互相依赖、互为前提 3.分析法一般包括分解和思考两个重要步骤?? 4.分析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