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过年为何要迎接财神
春节的迎财神

春节的迎财神春节,又被称为中国的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在这个喜庆的时刻,迎财神成为了人们的焦点。
迎财神是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传统,它象征着财富、繁荣和好运。
本文将深入探讨迎财神的起源、传统、习俗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一、迎财神的起源迎财神作为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传说。
相传在古代的一个寒冷冬夜,有一只名叫“财”的神奇生物来到人们的家门口。
人们发现这只生物身上有许多财宝,于是纷纷欢迎它,并开始了一年的丰收和繁荣。
从此以后,人们便将“财”称为财神,将其视为带来财富和好运的象征。
二、迎财神的传统习俗在春节期间,迎财神这一传统习俗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首先,人们会在家中设置财神殿,供奉财神像。
财神像通常由金黄色的纸张折叠而成,寓意财运亨通。
家人们合力将财神像吊挂在家中的显著位置,以示尊敬和欢迎。
其次,人们会在财神像旁放置一些金银纸钱和食物,以示对财神的供养。
这被认为是向财神表达感激和祈求财富的方式,同时也是对过去一年的辛勤劳动的回顾。
此外,家人们还会点燃香烛,祈求财神保佑全家人平安幸福。
三、迎财神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迎财神作为一项古老而传统的习俗,虽然在现代化的社会中有了一些变化,但其重要意义依然不减。
首先,迎财神的习俗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现代社会中,财富与福气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通过迎财神,人们表达了对财富、繁荣和生活幸福的渴望。
其次,迎财神鼓励人们勤劳努力,奋发向上。
人们相信只有通过辛勤的工作和努力,才能获得财富和成功。
迎财神的习俗激励了人们在新的一年里更加努力地追寻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最后,迎财神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它连接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通过传承和发展迎财神的习俗,人们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联系在一起,保护和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总结起来,迎财神是中国春节期间一项重要的传统习俗。
它代表着财富、繁荣和好运的象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迎财神的重要意义都不可忽视。
中国传统节日拜财神

中国传统节日拜财神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拥有众多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
其中,拜财神作为一项重要的传统活动,深受人们喜爱和重视。
拜财神不仅是对财富的追求,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信仰体现。
本文将从拜财神的起源与意义、拜财神的方式与习俗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拜财神的起源与意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财富的重要性一直被强调和追求。
拜财神,最初起源于古代民间,是人们希望获得财富和好运的一种祈祷仪式。
最早的拜财神可以追溯到元代,此后逐渐演变并发展成为一项具有广泛参与度的传统活动。
拜财神的意义不仅仅停留在追求物质财富上,更多的是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平衡发展的追求。
财神被视为财富的象征,拜财神就像一种祈福的仪式,人们希望通过拜财神获得好的经济状况和家庭幸福,也期盼社会和谐与繁荣。
二、拜财神的方式与习俗1.选择拜财神的时间与地点拜财神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五或正月初九举行,这两天被认为是最为吉利的时候。
此外,一些富有地方也有自己特定的拜财神日期,比如福建的拜财神日期是农历正月初八。
至于地点,通常选择在庙宇、家中或商铺附近的财神像前进行拜财神的仪式。
2.准备齐全的祭品拜财神的仪式离不开一些特定的祭品,用于向财神祈求和表示敬意。
一般而言,供奉财神的祭品包括水果、糖果、糕点、鲜花、红包等。
这些祭品用于供奉、燃香和祈祷,寓意着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像水果一样甜蜜,像糕点一样丰盛,像鲜花一样美丽。
3.燃香祈福在进行拜财神仪式时,燃香祈福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
人们点燃香烛,燃烧中的香烟袅袅升起,将自己诚挚的祈愿和祈祷献给财神,表达对财富和好运的向往。
4.红包递送在拜财神仪式结束后,一些地方还会有红包递送的传统习俗。
人们会将一定金额的红包送给亲友,祝愿他们在新的一年里事业顺利、财源广进。
这不仅是一种亲情和友情的表达,也是希望亲友们享受到幸福和财富。
三、拜财神的文化传承与现代意义拜财神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活动,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精神意义。
财神送福 民俗活动

财神送福民俗活动春节期间,各地民俗活动丰富多彩,热闹非凡。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财神送福民俗活动更是寓意着吉祥如意、财运亨通,深受民众喜爱。
本文将为您介绍财神送福民俗活动的由来、习俗及现代意义。
一、财神送福的由来财神送福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最早可追溯至商朝。
当时,人们相信神灵可以保佑家庭平安、五谷丰收,于是开始祭祀各种神灵。
其中,财神是掌管财运的神祇,受到人们的虔诚供奉。
随着历史的发展,财神信仰逐渐普及,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财神送福民俗活动。
二、财神送福的习俗1.贴财神像: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墙上贴上财神像,以祈求财运亨通。
财神像有文武财神之分,文财神为福禄寿三星,武财神为关羽、赵公明等。
2.放鞭炮:除夕夜,人们会放鞭炮迎接财神,寓意驱邪避凶,迎接祥瑞。
3.拜财神:正月初五日是财神的生日,俗称“破五”,家家户户会举行拜财神仪式,焚香祷告,祈求财神保佑新的一年财运亨通。
4.抢财神:在一些地区,春节期间会有抢财神的习俗。
人们把装有钱币、糖果、鲜花等财物的“财神包”放在社区公共场所,大家在规定时间内抢夺,寓意着抢到财神包的人在新的一年里会财运亨通。
5.吃饺子:正月初五晚上,家家户户包饺子,寓意财源滚滚。
此外,饺子里还会放入一枚硬币,谁吃到带硬币的饺子,预示着新的一年财运旺盛。
6.送财神:春节期间,各地会举行送财神活动。
艺人们装扮成财神,敲锣打鼓,走街串巷,为民众送福送财。
民众则会给财神献上红包,以示感谢。
7.挂红灯笼:春节期间,各地会挂起红灯笼,象征着喜庆、繁荣。
红灯笼不仅装点了节日氛围,也寓意着财源滚滚,祈求财运亨通。
8.吃财源滚滚美食:春节期间,各地会推出寓意财源滚滚的美食,如年糕、鱼、饺子等。
这些美食不仅美味可口,还寓意着新的一年财运亨通、生活美满。
三、财神送福的现代意义1.传承文化:财神送福民俗活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民俗传统。
通过参与财神送福活动,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春节为什么要迎财神

春节为什么要迎财神文章目录*一、春节为什么要迎财神*二、关于迎财神的传说*三、财神节和迎财神是一个节日吗春节为什么要迎财神1、春节为什么要迎财神春节接财神是古老的传统节日习俗。
因为中国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
初五“迎财神”只是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习俗,反映了人们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2、过年怎么接财神如果家中供奉了财神像。
直接面对神像,摆好香案,吉时到,点燃香烛,焚化元宝,焚化疏文,默念恭请财神归位即可,家中没有供奉财神像,可以在吉时打开大门,向东南排列供品,点燃香烛、焚化元宝,手持五枝檀香,向正南方向三拜奉请,在心中默念,接财神回家,邀请财神与你一起回家,接着缓步返家,将疏文连同元宝(纸钱)焚化于香炉内请圣,迎接财神降临、赐福赐财、祈求平安吉祥。
3、迎新年接财神注意事项3.1、日常镇宅用的八卦镜、狮子、貔貅等戾气重,不利接财神,接财神时应适当规避。
3.2、接财神时可于大门、神位贴五行八卦福镇宅,催动五行流通生旺气、五行流通生财气。
3.3、财神忌污。
财神要保持神位及香案整洁接,应该沐浴净身,穿上整洁的衣着。
3.4、财神不入暗堂。
环境要灯火通明,等吉时一到,便开始燃烛点香,诚心参拜。
3.5、注意接财神疏文的规范性。
疏文的焚化必须从文首开始向着尾端焚化。
3.6、干干净净接财神。
年底应该适时对家中供奉的财神像进行清洁。
关于迎财神的传说关于财神,民间有诸多传说:宋朝蔡京富有,民间传说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于正月初五,所以民间把他当作财神来祭把。
民间还有“偏财神”五显财神、“文财神”财帛星君和“武财神”关圣帝君的说法。
五显财神信在江西德兴婪源一带广为流传,兄弟五人封号首字都是“显”,他们生前劫富济贫,死后仍惩恶扬善,保佑穷苦百姓。
文财神是财帛星君脸白发长,手捧一个宝盆,“招财进宝”四字由此而来。
春节的迎神仪式

春节的迎神仪式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华人世界里最具代表性的节日。
在这个充满喜庆气氛的节日里,除了亲朋好友的团聚和互赠祝福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春节的迎神仪式。
迎神仪式是为了祈求新的一年家庭幸福、事事顺利,吸引祥瑞福运降临。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春节的迎神仪式。
一、祭拜祖先春节迎神仪式的第一个环节就是祭拜祖先。
在这个环节里,家人们会在家中准备一块供桌,上面摆放着祖先的照片、鲜花、香烛以及供品。
全家人身着节日盛装,整齐排队,依次向祖先行三鞠躬,然后献上供品,最后点燃香烛,表达对祖先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这个环节旨在向祖先祈福,感恩祖先的栽培和保佑,同时也传承着家族的血脉与文化传统。
二、迎接财神在春节迎神仪式中,迎接财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财神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一个神灵,被视为财富、财源的象征。
为了迎接财神的到来,人们会在大门口贴上春联,大门口的两旁悬挂红色的灯笼,寓意着喜庆和红红火火的来临。
同时,人们还会摆放一些与财富有关的物品,比如金银锭、元宝等,以吸引财神的青睐。
迎接财神的目的在于希望新的一年财运亨通,获得丰盈的财富和好运。
三、点燃鞭炮春节迎神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就是点燃鞭炮。
鞭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认为可以驱除邪恶、辟邪纳吉。
在迎神仪式中,人们通过点燃鞭炮来祈求一年平平安安、吉祥如意。
此外,鞭炮的声音也代表着炒股的声响,寓意着发财和赢利,带来财富的同时也象征着破除一年的霉运。
四、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春节迎神仪式中非常引人注目的一环。
舞龙舞狮的历史悠久,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
人们会化身成龙或狮子的形象,表演威武、灵动的舞蹈动作。
这个环节代表着喜庆和祥瑞,寓意着迎接新的一年,希望带来好运和福气。
人们还会在舞龙舞狮的表演中夹杂着爆竹声和锣鼓声,以营造热闹喜庆的氛围。
五、开财神之门为了让财神光临,春节迎神仪式中的最后一环就是开财神之门。
这个环节通常在正月初一进行,家里的家长会在家门口用红纸剪出财神爷的形象,然后在家门上贴上以示迎接。
【五年级】迎财神

【五年级】迎财神迎财神中国人有一个传统习俗,就是在农历新年的时候迎接财神。
财神是一位神仙,据说他背着一个袋子,里面装满了财富。
人们相信,如果能够迎接财神,就会带来好运和财富。
为了迎接财神,家家户户都会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人们要打扫房子,把家里的一切都变得干净整洁。
这是因为财神喜欢干净的环境,他只会去那些整洁的家庭。
人们会在家里贴春联和挂灯笼。
春联上写着吉祥的话语,比如“福”、“寿”、“财”等等。
挂灯笼是为了给财神引路,让他能够轻易找到家门口。
人们还会摆放一些财神喜爱的东西,比如橘子、糖果和糕点。
这些都是象征着财富的东西,人们希望通过这些东西来吸引财神的到来。
在迎接财神的日子里,人们会做一顿丰盛的晚餐。
这顿晚餐叫做“年夜饭”,是全年最重要的一顿饭。
人们会做很多好吃的菜肴,比如鱼、鸡、虾等等。
这些食物都有寓意,人们相信吃了这些食物会带来好运。
吃鱼在中文里音同“余”,象征着年年有余;吃鸡在中文里音同“吉”,意味着好运连连;吃虾在中文里音同“笑”,象征着笑口常开。
人们还会做一些汤圆,这是中国新年传统的美食。
汤圆是一种圆形的小吃,象征着团圆和和睦。
人们通常会用黄豆粉和糖水来制作汤圆,然后放在一个大碗里,一家人围在一起分享这个美味的甜点。
除了在家迎接财神,人们还会走亲访友,互相拜年。
这是一种尊敬长辈和交流感情的方式。
当人们见面的时候,会互相问候,祝福对方“新年快乐”,然后送上红包。
红包是一种古老的礼物,里面装着一定金额的钱。
人们相信送红包可以带来好运和富贵。
孩子们最喜欢收到红包,因为他们可以用这些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迎财神是中国人民独特的新年习俗之一。
通过迎财神,人们寄托了对来年好运和财富的期望。
这个传统习俗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也增进了亲朋好友之间的情谊。
让我们一起迎接财神,共享新年的快乐吧!。
春节迎接财神

春节迎接财神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人们庆祝新年的时刻。
在春节期间,人们迎接财神已成为一项独特的传统习俗。
财神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富贵和好运,人们相信迎接财神能够带来新的一年的财富和好运。
本文将从财神的来历、财神信仰的具体仪式和传统习俗以及对财神的祈福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财神的来历财神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一位重要神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财神被视为财富和好运的象征,是人们追求富裕和幸福生活的信仰对象之一。
财神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在多个地区都有不同的财神形象。
最为人们熟知的有五路财神(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及中央地方的龙战、赵王),以及关公、财神爷等。
二、财神信仰的具体仪式和传统习俗1.摆放财神像或财神招财物品在迎接财神的时候,人们通常会摆放财神像或者一些寓意招财的物品。
例如,财神爷通常被描绘为一位胖胖的笑容可掬的老者,人们会在家中摆放财神爷的像,或者用红纸剪纸制作贴在窗户上,以表示对财富的向往和祈福。
2.焚香烧纸人们在迎接财神的时候,会点燃香火,向财神献上虔诚的祭祀。
同时,人们还会烧纸钱或者其他纸质物品供奉给财神,以表示对财神的敬意和祈福。
3.祭祀仪式有些地区会举行盛大的财神迎神仪式,人们集结在一起,共同祭祀财神。
这些仪式通常包括舞狮、舞龙、击鼓等庆祝活动,以及传统习俗化身为财神的表演等。
三、对财神的祈福在迎接财神的同时,人们也会祈福自己和家人在新的一年里财源滚滚,生活富足,事业顺利。
人们可能会进行一些特殊的祈福仪式,包括念经、诵经、默念寄语,向财神表达自己对财富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四、春节迎接财神的意义春节迎接财神的传统习俗不仅仅是一种民间信仰和文化传统,更是人们对幸福、富裕、顺利的向往和追求。
迎接财神代表着迎接新一年的希望和美好,它让人们保持乐观的态度,对未来充满信心。
总结迎接财神是中国春节期间的重要传统习俗之一,它承载着人们对财富和好运的向往和期待。
通过特定的仪式和祭祀献祭活动,人们向财神祈福,祈求新的一年财源滚滚,生活幸福美满。
春节的迎财神与破晦气

春节的迎财神与破晦气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全球华人热烈庆祝的时刻。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庆祝新春的到来,互赠红包,品尝美食,祭拜祖先,踏上新的一年。
然而,除了庆祝和喜庆的传统,春节还有一些特殊的习俗,其中之一就是迎财神与破晦气。
这个习俗旨在招财进宝,驱逐厄运,为新的一年带来好运和繁荣。
迎财神是春节期间最重要和受欢迎的传统之一。
财神被认为是财富和好运的象征,人们相信通过迎财神可以招来财富和幸福。
一般来说,家庭会在春节的前一天准备一张凳子,并在凳子上放上红布,再放上一座财神像。
在除夕夜,财神会被庄重地移开,以示他来到家庭,带来财富和好运。
此外,人们还会在迎财神时燃放鞭炮,以驱散霉运,迎接新年的好运气。
除了迎财神,破晦气也是春节期间非常重要的传统活动。
晦气被认为是不幸和厄运的象征,人们相信通过破晦气可以消除厄运,招来好运。
破晦气的主要方式是放鞭炮。
在除夕夜和大年初一早晨,人们会齐聚一堂,燃放鞭炮,希望通过声音和火花来驱散晦气,迎接新一年的好运。
烟花和爆竹的声音也被认为可以将厄运吓跑,为大家带来好运和安全。
除了迎财神和破晦气,春节还有其他象征着幸福和好运的习俗。
红包是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礼物之一,象征着财富和好运。
人们通常将红包内装有压岁钱,并给年轻一代亲友,以示祝福和祝贺。
此外,春联也是春节期间的重要习俗,人们会在门上贴上对联,以祈求吉祥和繁荣。
综上所述,春节的迎财神与破晦气是中国传统节日重要的习俗之一。
通过迎财神,人们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招来财富和好运;而通过破晦气,人们希望摆脱厄运,迎接幸福和繁荣。
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春节的内涵,也使人们在新的一年里充满希望和憧憬。
愿每一个人在春节期间都能迎财神、破晦气,迎接新一年的幸福和好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國人過年為何要迎接財神?
2009-1-29
【大公網訊】民俗學家、華東師範大學教授田兆元說,自宋元以來,中國人的財神信仰已有數百年歷史,不過,古今有所變化。
這是為什么?
「迎財神」風俗從哪里來
過春節迎財神的風俗來自哪里?
田兆元教授說,中國財神信仰是在宋元以後興起的一種民俗活動,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商品經濟不斷發展的時期,財神信仰一方面滿足人們對財富的願望,同時表達對財富追求規則的渴望。
「由於商品經濟活動帶來的人員流動,各地會出現地方會館,以及各種行業會館,在那里大都供奉財神。
那里的財神往往是裁決商業事務的監督者,財神被視為公正的化身。
違規商戶往往要罰款為財神演戲一場,因為他違背了財富的規則。
」田兆元說。
因此,過去的財神大多不是本身賺錢的人物,而是關公這樣的捧著《春秋》閱讀的崇尚信義的形象,或是比幹那樣的公正、無私心的人物。
「財神信仰」成民俗
據有關調查,個體商戶,尤其是飯店,不少會供奉財神。
中國人的文化傳統充滿了對財富的追求的意願,如拜年的第一句話往往是「恭喜發財」。
「曾有一度,財神民俗橫遭批評,這是沒有道理的。
而近年財
神信仰大興,不予疏導,也是不妥的。
」田兆元說。
「千千萬萬的普通民眾、創業者、企業老闆是財神民俗的積極參與者,他們的樂觀情緒,對我們走出經濟低谷,有正面意義」。
田兆元說:「隆隆的鞭炮聲,不就是民眾經濟發展的自我動員令嗎?老百姓養老,撫育兒童讀書,都是需要財富的。
所以,對宏大的財神民俗的場面,應該可以理解為一種積極的民俗活動。
」
財神「變臉」
有學者說:現在人們供奉的財神已「變臉」。
學者指出,財神形像本來是多元存在,過去是關公為主,崇尚信義。
而比幹財神也是「把元寶踩在腳下」,表示出人是財富的主人。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現在的財神多為趙公,抱著大元寶。
財神有文財神和武財神之區分。
當今道教宮觀中的財神神像,多為黑面濃須,騎黑虎,持元寶,是趙公元帥。
明代小說《封神演義》有姜子牙封神一節,封趙公明統管人世間一切金銀財寶。
其實,家喻戶曉的、以忠義正直著稱的關公,是中國人古代供奉的武財神之一。
文財神又稱「財帛星君」,文官模樣富貴相,白凈面色,五綹長髯,頭戴烏紗帽,身著大紅袍,手執玉如意,腳蹬金元寶,前置聚寶盆,書「招財進寶」。
文財神一說是商朝忠烈之臣比幹,他不避生死,屢屢勸諫商紂王勿聽妲己妖言,結果被紂王剖腹挖心。
由於比幹品節高尚,人們相信他手據財權不會肥私,願意他當財神。
田兆元說,「當前的財神民俗由於沒有過去那樣的行會組織、會館組織的
管理,有些唯利是圖的傾向,需要引導」。
專家認為,全社會應該積極正面地傳達財神民俗的動機,建立救助財富基金,建立創業財富基金,甚至可以開展財神民俗與財富論壇,把財神民俗提高到新境界。
新華社上海1月29日電
專家:初五民間有「送窮」習俗
2009-1-29
【大公網訊】1月30日,農歷正月初五。
在這一天我國民間有「送窮」習俗,主要活動是祭送窮鬼或者窮神。
據新華網天津1月29日電,天津市民俗專家趙之珩介紹說,窮鬼,又稱「窮子」,究竟為何人?無從考證,民間流傳的說法很多。
但不管怎麼說,都認為窮神是家門貧困的禍根。
所以,很多地方都興起一種叫做趕「五窮」的風俗。
「五窮」也叫「五鬼」,指「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5種窮鬼。
唐代開始盛行送「窮鬼」。
明清之後,「窮鬼」才被尊為「窮神」。
正月初五這天,人們黎明即起,家家戶戶放鞭炮、打掃衛生。
鞭炮從每間房屋里往外頭放,邊放邊往門外走。
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轟出去,越遠越好。
打掃衛生即掃垃圾、燒垃圾、倒垃圾、送垃圾,視垃圾為窮鬼的象徵。
從每間房屋里把垃圾掃出門外。
臘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以前,一般是不允許搞衛生的,雖然可以掃地,但也只能在屋里掃,垃圾只能先放在屋里的拐角處。
特別
是大年初一,那是一掃帚也不能動的,說是動了就將好運氣弄掉了。
可到初五這一天,一定要徹底地搞一回大掃除。
「送窮出門」,就要把它送得遠遠的。
尤其放「二踢腳」,稱「崩窮」,把「晦氣」「窮氣」從家中崩走。
人們從初一至初四已經四天沒幹活了,日出之前放炮崩窮後,要努力幹一天活,稱「恨窮」。
人們甚至還用草或紙扎車、船,作為送窮鬼的「交通工具」。
初五這天家家戶戶還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發聲,認為這樣可以崩除窮氣,求得財運。
吃飯的時候,正月初五這天要吃得特別飽,俗稱「填窮坑」。
民俗專家表示,民間廣泛流行的送窮習俗,反映了老百姓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貧困苦難、迎接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民俗專家:初五是財神爺生日
2009-1-29
【大公網訊】1月30日是農歷正月初五。
民俗專家介紹說,正月初五是財神爺生日,財神爺最為「風光」的時候。
據新華社天津1月29日電,財神,俗稱財神爺,能保人發財。
家家戶戶在這一天都要迎財神。
那麼,「財神」究竟何許人也?
天津市民俗專家趙之珩介紹說,宋朝蔡京富有,人們都認為他是富神降生,他恰恰生在正月初五這一天,所以民間把他當做財神來祭拜。
後來,蔡京被貶,人們便另換財神爺。
當時宋朝的國姓為趙,便給財神起了一個趙玄壇的
名字加以敬拜。
初五接財神,趙玄壇最受尊拜,許多商店、住戶都供奉他的神像。
其尊容頗兇,烏面濃須,怒睜圓眼,頭戴鐵冠,一手執鋼鞭、一手捧元寶,身下還跨有黑虎,極其威武,故又有「黑虎玄壇」之稱。
民俗專家介紹說,除趙玄壇被尊為財神外,民間還有「文財神」財帛星君和「武財神」關聖帝君的說法。
崇文尚武的不同人家各有所司,崇文的人家供奉文財神,尚武的人家供奉武財神。
「文財神」在民間最受歡迎,又叫做「增福財神」,他的繪像經常與「福」「祿」「壽」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來為福、祿、壽、財、喜。
財帛星君畫像文雅非凡,錦衣玉帶,白臉長須,面帶笑容,左手執「如意」,右手執「聚寶盆」,寫著「招財進寶」四字。
「武財神」在中國是位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人物。
近代以來,越來越多的人把關公作為全能保護神、行業神和財神爺。
民俗專家:初五稱「破五」意為送年
2009-1-29
【大公網訊】1月30日是農歷正月初五,俗稱「破五」。
民俗專家解釋說,「破五」是送年的意思,過了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復到大年三十以前的常態了。
天津市民俗專家張東升介紹說,「破五」意為「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
一般說來,從除夕至初五期間,有許多節規和禁忌,如不能做新飯、
不能出門稱忌門、不能說不吉利的話、不能掃地灑水、商店不能開門等。
但到了初五,所有的禁忌都打破了。
天津市民俗專家趙之珩介紹說,初五這天,我國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但餃子不叫餃子,稱煮角。
「破五」吃餃子寄託了老百姓對幸福生活和美好明天的期盼。
民俗專家表示,正月初五是春節的尾聲,也是年假之後新生活的開始。
所有為過年而關門休息的大小商店,「破五」過後一般都要選擇吉日開張營業,通常是選擇大年初六。
新華網天津1月2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