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上册描绘我们的校园教案
七年级美术上册 描绘我们的校园教案

描绘我们的校园第一课描绘我们的校园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
2、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3、指导学生运用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具:石膏正方体、长方体或纸盒等立方体;厚纸板;建筑物图片或挂图;本校校园环境和建筑物照片等。
学生准备学具:厚纸板;方开纸盒;画纸;铅笔、钢笔或其他画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导阶段1、选择在校园中进行教学。
教师带领学生游览校园环境,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校园的各个角落,注意从不同角度观察校园建筑物所得到的感受,对具有美感特征的场景、角度进行必要的观赏提示。
2、引导学生注意建筑物呈现的透视现象,并讨论怎样才能基本正确地表现校园场景和建筑的透视现象。
通过在室外结合校园场景、在室内结合石膏立方体、挂图或图片与学生共同研究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规律。
二、发展阶段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课前准备的纸盒,练习运用透视规律表现纸盒的立体形象。
三、收拾与整理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规律及不同。
四、课后拓展①提示学生留心观察乡村或社区环境的场景及建筑物,注意物象所呈现的透视现象,感受其美感特征并大胆进行写生表现。
②也可在家中进行立方体静物的写生练习,以巩固所学的透视知识。
③同学之间将平时所做的写生练习,集中在一起进行交流和欣赏评述,并在教室里开辟作品专栏进行展示。
④平时多做一些校园环境场景写生练习,为今后校园题材的绘画创作积累素材。
五、课后记第二课时一、引导阶段1、演示并指导学生用厚纸板制作取景框,用取景框或用双手组合手势代替取景框的方法观察校园场景和建筑物,提示选择最佳构图的方法。
2、引导学生在对透视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校园场景并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观察,自己确认校园中最具有美感特征、印象最深、最想表现的场景、建筑物及其角度。
二、发展阶段鼓励学生自由选择理想的位置和角度,大胆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知识,在校园中进行对景写生。
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四单元 1《描绘我们的校园》教案4 新人教版

《描绘我们的校园》教案学情分析:对校园生活充满好奇,但又感到陌生感到拘束。
因此,教师应该想方设法使学生感受到校园的美丽,感受生活充满无限乐趣,同时,要及时提醒他们应该注意的事项,引导学生在校园生活必须注意的安全。
教学总目标:1、认识学校的环境,了解学校设施的作用。
2、知道学校里要注意安全,能区分错误的行为。
3、能感受到学校环境的美丽并喜爱新学校。
4、能对发生在身边的危险行为进行劝阻。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学校的环境;感受学校环境的美丽并喜爱新学校。
2、难点:了解设施的作用;注意安全并区分错误的行为。
教学准备:调查学校里哪些地方要注意安全。
教学目标:1、认识学校的环境,感受学校环境的美丽2、了解学校各种设施的作用3、喜爱自己的新学校,为自己是其中的一员感到骄傲教学活动一、谈话导入作为学校大家庭中的一员,你认识我们美丽的校园吗?学生谈对学校的初步认识。
亲切自然,初步感知美丽的校园。
二、认识设施1、老师这儿有许多校园的图片,你能来说一说这是什么地方吗?出示图片。
2、你还知道学校的那些设施?(1)学生边看图边认识:学校大门、传达室、卫生室、普通教室、操场、厕所、阅览室、电脑教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游乐场……(2)学生凭印象深的一一讲述。
三、了解作用我们的校园真大、真美!学生们也非常能干,这么多的地方都能准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将所有图片都集中在一个画面上)。
可是,我们不仅要知道它们的名字,还要了解它们的作用。
你知道这些地方有什么用吗?(学生讲到的教师将图片点击放大。
)每位学生讲述一个地方设施的作用。
帮助学生具体认识学校设施的作用,从中也激发学生爱校的情感。
四、巩固演练今天,我们学校来了一位小客人——鼎鼎(出示一卡通人物)。
可他对咱们美丽的校园一点也不熟悉,你能作个校园小导游,向他作个介绍吗?看书本图片,同桌先互说,在书上加星。
五、亲身实践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校园!1、认一认我们刚才所了解的地方。
第四单元第一课描绘我们的校园教案-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四单元第一课描绘我们的校园教案-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四单元美丽的校园第一课描绘我们的校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
结合校园建筑物, 学习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交流等活动,指导学生运用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绘画实践中,让学生认识到透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会运用透视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表现校园的空间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难点:运用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下面这幅作品是如何表现景物空间的?”(分析、讨论)1.出示荷兰画家霍贝玛的作品《密德尔哈尼斯的林阴道》2. 展示带有透视线的作品《密德尔哈尼斯的林荫道》,教师总结并阐述这件作品是运用了透视规律来表达景物空间的。
[来源学科网]二、发展阶段提问:什么是透视画法?透视的分类是怎样的?教师讲解:透视是一种符合正常视觉感受的科学变形,根据透视的特点,可以将透视分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种。
1.展示PPT 课件:与学生分析学习平行透视的规律,教师讲解平行透视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探究平行透视的规律特点。
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通常看到物体的正面,而且这个面和我们的视角平行。
由于透视的视觉上的变形,产生了“近大远小”的感觉,透视线和消失点就应运而生。
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
因为近大远小的变形,所以形体产生了纵深感。
展示学生运用平行透视方法的绘画。
2.展示PPT 课件:教师与学生分析学习成角透视的规律,教师讲解成角透视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探究成角透视的规律特点。
成角透视又叫两点透视,看到物体两个面以上,相应的和视角成一定的角度。
成角透视所有垂直方向的线条都是垂直的,没有变化。
最新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描绘我们的校园》教案3

最新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描绘我们的校园》教案3《描绘我们的校园》教案教学目的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写法,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校园的景物,然后写出校园景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按一定的顺序写景,并写出景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写一写我们的学校吧。
(师板书课题:我们的学校或美丽的校园)师指导生写好题目。
二、指导开头师: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学校十分美丽。
(师板书:美丽)师指导生写好开头。
三、指导观察,写校园景色,一定要按顺序来写景物。
(一)出示幻灯片,指名说,大家评。
注意把话说通顺说连贯,尽量使用学过的好词好句,把校园的美说清楚。
1.出示幻灯片(1):柏树。
师:走进校园,我们就看见了什么?你觉得它美吗?生:(走进校园,我们就看见一棵棵翠绿的柏树,它们像一个个士兵挺立着,日日夜夜守护着我们的校园。
)师:柏树的下面有什么?生:(柏树的下面是绿茵茵的草地,像一块绿地毯似的。
)2.出示幻灯片(2):操场。
师:柏树的右边是什么?生:(柏树的右边是一个宽阔的大操场,操场的中央有一棵大树,就像撑起来的一把大伞,让我们在那里遮风避雨。
)师:操场的尽头又有什么?生:(操场的尽头有一群矮柏,像是大树妈妈的孩子,都穿着绿色的衣裳,让我们的校园充满生机。
)师:矮柏的旁边就是我们学校的什么?生:教学楼。
3.出示幻灯片(3):小树林。
生:(教学楼的对面是一片小树林。
树林里有龙爪槐、芭蕉树和芙蓉树。
芙蓉树上,粉红的芙蓉花挂满枝头,美丽极了!)4.出示幻灯片(4):花池。
师:绕过小树林,来到综合楼的门前,你发现了什么?生:(花池里,粉红的月季花正对我们笑哩,一棵小铁树站在花池的中央,花池周围的小树苗也羞红了脸。
)(二)(把校园的美景尽展屏幕)我们的校园很美,你爱校园吗?板书设计:柏树翠绿美丽操场宽阔花池美丽。
描绘我们的校园美术教案

描绘我们的校园美术教案美术教案:描绘我们的校园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 通过描绘校园美术风景,帮助学生了解校园文化、激发学生对校园环境的热爱与关注。
3. 练习学生的绘画技能,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
二、教学过程1. 导入家长和我们送学生来到学校,送学生回家,都会对校园周围的一些美景进行关注,对厕所、餐厅的环境进行评价。
你们想知道吗,我们走进校园后,我们可以观察到很多美景,用画笔将这些美景记录下来,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描绘我们的校园,你们有无热情参与呢?2. 教学第一步:学生听课,老师讲解向学生讲解怎样观察校园。
如何把校园的景象表现在画纸上。
同时讲授画线条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第二步:学生分组外出进行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从校内外依次寻找美景,记录在素描本和风景本上。
活动时间为2小时左右,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较、交流和总结。
第三步:画图交流互评学生将描绘出的校园美景进行展示,展示的同时进行交流互评。
全新的角度帮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校园美景。
3. 教学总结本课程主要是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帮助他们熟悉校园的美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绘画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描绘校园美景,帮助学生认识校园文化和发现校园美景。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观察校园美景,并用画笔准确地表现在画纸上。
四、教学方法及要求1. 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的讲解、演示在现场投影到大屏幕上,随时给学生讲解,方便学生跟随。
2.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3. 教学要求:学生需要依靠自己的观察去思考,寻找校园的美景,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张力敏:《美术教育方法论与教学实践》严社华:《美术教学》六、教学评价1. 教学成果: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校园,发现和描绘出校园的美景。
2. 学生评价:学生对此次活动给予行之有效、有趣有意义等评价。
初中美术《描绘我们的校园》教案范例

初中美术《描绘我们的校园》教案范例初中美术《描绘我们的校园》优秀教案范例一、引导阶段师:片中是哪里的景物?生:我们育才的校园今日我们共同来学习描绘我们的校园。
(出示课题)我们在育才的校园里已经生活了将近七年的时间。
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我们都特别的熟识,你最喜爱校园那一处的景物,你能用最简练的线条快速的将它描绘出来吗?让我们动手来试一试。
展现学生小练习并请学生说说在描绘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学生通过今日的学习同学们就会很轻松的将校园中的景物表现在画面上。
二、进展阶段1、出示课件:具有平行透视规律的桌椅。
我们可以将桌椅概括成立方体。
这个立方体有一个面正对着我们。
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深入细致的讨论它,观看立方体的面与画面的关系?再看一看将红色的线延长发生了什么现象?从中我们能发觉哪些规律,小组讨论争论。
提示学生用直尺进展连线。
并将争论的结果记录整理。
之后随机选择某个小组的代表发言。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像这样的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并有一个消逝点的透视现象叫平行透视。
演示:过消逝点做一条与画面平行的线,我们称之为视平线。
让学生站起来坐下去体验视平线的位置与画者所处的位置有关。
观赏运用平行透视的美术作品。
《最终的晚餐》是世界上最闻名的宗教画。
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坛三杰之一的达芬奇。
是那个画中?许多人会认为它是油画其实它是一幅用油彩和蛋彩两种材料混合而做的画。
他利用了墙面有限的空间运用了平行透视的方法表现出画面的深远感。
荷兰画家霍贝玛的《林间小道》透视消逝点运用的心情带向了远方。
呈现了一种乡野风光的平行透视美。
2、出示课件:具有成角透视规律的校园景物。
我们可以将教学楼概括成立方体。
这个立方体的面与画面构成角度。
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别将红色、绿色的线延长观看其发生的现象。
请小组的成员讨论争论。
并将争论的结果记录整理。
请小组代表说出你们观看到的现象总结出来的规律。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像这样的立方体的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肯定的角度,并在两侧产生消逝点的透视现象称为成角透视。
初中美术《描绘我们的校园》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描绘我们的校园
我从目标达成两方面进行反思:
教后
一、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在于学会透视知识、取景与构图知识,对于知反思
识的探究与讲解在课堂中占得比重大,应该说已经达成了该目标。
在用线描表现校园这一目标时要求的比较宽泛,重在对校园的热爱之情和初步感受,从课堂的作业来看已经达到了该目标。
二、对于情感目标的达成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中,从开始制作的PPT,直
到后面的创作,时刻引导学生往情感方面去思考、感受,也确实引起了学生的
共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描绘我们的校园》教案-推荐.doc

第四单元美丽的校园第1课描绘我们的校园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中学美术七年级第二单元第一课,新教材的整体结构是由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个领域组成,注重学习的主动参与,学生自主个性在各个领域都能得到很好的体现,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借助情景的创设,激发起学生的创作欲望。
教学课时为2课时,第一课时为讲授课,第二课时为校园写生课。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
结合建筑物,学习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2.通过观察、体验、交流等活动,指导学生运用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3.在绘画实践中,让学生认识到透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会运用透视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表现校园的空间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生认知到选择适合的角度来表现校园美感,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绘画构图和绘画透视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教具:多媒体,素描纸、彩色粉笔教学过程:一、观察与探讨(导入):情景创设与校园照片回放导入,引出构图和透视知识。
二、学习与研究(重难点突破):1.构图的取景方法和构图形式的讲解2.透视的概念和分类讲解(1)透视的一般规律(2)解释平行透视(图略);(3)解释成角透视(图略);三、巩固新知识:1.比较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不同。
2.判断校园风景是哪种透视现象3.赏析新八中鸟瞰图四、教师示范五、课堂作业六、小结:七、课后拓展下课后留心观察校园的各个角落,注意从不同角度观察校园建筑物,体会其呈现的透视现象:观察村子或小区里的房屋特征。
八、板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绘我们的校园
第一课
描绘我们的校园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
2、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3、指导学生运用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石膏正方体、长方体或纸盒等立方体;厚纸板;建筑物图片或挂图;本
校校园环境和建筑物照片等。
学生准备学具:厚纸板;方开纸盒;画纸;铅笔、钢笔或其他画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1、选择在校园中进行教学。
教师带领学生游览校园环境,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校园的各个角落,注意从不同角度观察校园建筑物所得到的感受,对具有美感特征的场景、角度进行必要的观赏提示。
2、引导学生注意建筑物呈现的透视现象,并讨论怎样才能基本正确地表现校园场景和建筑的透视现象。
通过在室外结合校园场景、在室内结合石膏立方体、挂图或图片与学生共同研究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规律。
二、发展阶段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课前准备的纸盒,练习运用透视规律表现纸盒的立体形象。
三、收拾与整理
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规律及不同。
四、课后拓展
①提示学生留心观察乡村或社区环境的场景及建筑物,注意物象所呈现的透视现象,感受其美感特征并大胆进行写生表现。
②也可在家中进行立方体静物的写生练习,以巩固所学的透视知识。
③同学之间将平时所做的写生练习,集中在一起进行交流和欣赏评述,并在教室里开辟作品专栏进行展示。
④平时多做一些校园环境场景写生练习,为今后校园题材的绘画创作积累素材。
五、课后记
第二课时
一、引导阶段
1、演示并指导学生用厚纸板制作取景框,用取景框或用双手组合手势代替取景框的方法观察校园场景和建筑物,提示选择最佳构图的方法。
2、引导学生在对透视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校园场景并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观察,自己确认校园中最具有美感特征、印象最深、最想表现的场景、建筑物及其角度。
二、发展阶段
鼓励学生自由选择理想的位置和角度,大胆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知识,在校园中进
行对景写生。
写生过程中应指导学生确定最佳构图、对物象主次的区别表现以及对物象简
繁的必要的取舍。
三、收拾与整理
在写生过程中,应提示学生注意爱护校园设施及花草树木,并随时保持环境卫生和个人安全。
四、课后拓展
1、同学之间将平时所做的写生练习,集中在一起进行交流和欣赏评述,并在教室里开辟作品专栏进行展示。
2、平时多做一些校园环境场景写生练习,为今后校园题材的绘画创作积累素材。
五、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