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机电一体化导论第10章 微机电系统技术
合集下载
《微机电系统》PPT课件

2> Commonly used MEMS materials
Category
Material
Property or application
Metal
Au,Al,Cu,Ni,Cr
Conductor
Silicon
Structure, semiconductor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Semicondu
1) Thermal oxidation
2) --growSiniOg 2 on Si
3) Dry oxidatioSn:iO2Si2O <1150°C,
4hr>
S 2 iH 2 O ( g ) S2 i 2 O 2H
4) Wet oxidation:
5)
<
800°C~1200°C > d
o.44d Si
3> Sputtering --A momentum-exchange process <not heating> --Low temperature process --We can sputter anything onto substrate
7> Semiconductor Devices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 basic devices used ICs operate is useful, because it provides some understanding of the objectives we have for IC technology. The most commonly used IC devices are: 1> PN Diodes 2> 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s 3> MOS Transistors
《微机电系统概论》课件

表面微加工技术
表面微加工技术包括物理沉积、化学沉积、电 化学沉积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能够制造出具
有优异性能的薄膜材料。
表面微加工技术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制造出大面积、高 精度和低成本的微纳器件,因此在微机电系统中得到
了广泛应用。
表面微加工技术是一种制造微机电系统的技术 ,它通过在衬底表面上的薄膜上进行加工,制 造出各种微结构和功能器件。
01
微机电系统的未来 展望
微纳融合技术
总结词
微纳融合技术是微机电系统未来的重 要发展方向,它将微纳尺度下的器件 、电路和系统进行融合,实现更小尺 寸、更高性能的集成。
详细描述
随着微纳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微电子 和纳电子进行融合,可以进一步缩小 器件尺寸,提高集成度,降低能耗, 为未来的智能化和微型化提供有力支 持。
01
微机电系统的应用 实例
微型飞行器
总结词
微型飞行器是微机电系统的重要应用之 一,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灵活性高等 特点。
VS
详细描述
微型飞行器可以在狭小空间内进行飞行和 侦查,广泛应用于军事侦察、环境监测、 灾难救援等领域。其制造需要精密的微加 工技术和先进的控制算法,以确保稳定性 和精度。
微型机器人
总结词
微型机器人是微机电系统的另一重要应用,具有高效、精准、灵活等优点。
详细描述
微型机器人可以执行各种复杂任务,如医疗手术、工业制造、环境治理等。通 过微机电系统技术,可以实现微型机器人的小型化、智能化和自主化,提高工 作效率和精度。
微型医疗器械
总结词
微型医疗器械是微机电系统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具有体积小、操作简便、创伤小 等优点。
自组装和自修复技术
总结词
自组装和自修复技术是实现微机电系统自主适应环境变化的重要手段,通过自组装和自修复,微机电系统能够更 好地适应复杂环境,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
《机电一体化》课件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原理与特性
介绍常见传感器的原理、特性 及应用范围。
传感器信号处理
研究如何将传感器信号转换为 可处理的信息。
智能传感器与MEMS技术
介绍智能传感器和MEMS技术 的最新发展。
传感器在机电一体化中的 应用实例
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传感器在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03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方法
02
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
机械技术
机械系统设计
研究如何根据功能需求,设计 出合理的机械结构、传动方式
和机构。
材料力学
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为机械 设计提供材料依据。
制造工艺
涉及机械零件的加工、装配和 检测,确保机械系统的制造精 度。
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
研究如何减小机械系统运行中 的振动和噪声。
电子技术
智能化
机电一体化设备能够根据预设程序或外部信号进 行自主决策和控制。
跨学科性
机电一体化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需要多方面的 知识和技能。
高效化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 能耗和减少人力成本。
机电一体化的应用领域
工业自动化
在制造业中,机电一体化设备能够实现自动 化生产线、机器人焊接、智能仓储等。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焊接、 装配、搬运、喷涂等领域。
自动化生产线
自动化生产线是将多个机电一体化产品集成在一起,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 化。
自动化生产线通常由输送带、提升机、分拣机、检测设备等组成,其中输送带是主 线,负责将工件从一个工序传输到下一个工序。
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食品、饮料、制药、电子等制造业领域。
《机电一体化技术》PPT课件

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
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
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
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
2021/6/10
33
1.7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2 模块化
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 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 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 复杂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这需要制定各项标准, 以便各部件、单元的匹配和接口。由于利益冲突, 近期很难制定国际或国内这方面的标准,但可以 通过组建一些大企业逐渐形成。显然,从电气产 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带来的好处可以肯定,无论 是对生产标准机电一体化单元的企业还是对生产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业,规模化将给机电一体化 企业带来美好的前程。
3. 可编程序控制器、”电力电子“等的发展为”机 电一体化“提供了坚强基础。
4. 激光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使” 机电一体化“跃上新台阶。
2021/6/10
11
1.3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
CNC
位置,速 度反馈
位置,速度 检测单元
电机
2021/6/10
数控机床伺服系统组成
机械 部件
12
1.3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
品设计和制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后,即可投入大
批量生产。
2021/6/10
27
1.6 机电一体化对机械工业的影响
1 提高性能、扩展功能
今日的数控机床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威力,运用 时间序列分析和精度创成等理论建立数学模型。 已有可能实时预报包括随机误差在内的机床误 差,然后自动校正,从而达到前所未有的精度。 采用对阻尼进行预报,一旦接近临界值时就自动 调整切削用量,这又可能出现永不颤振的机床, 保证很高的生产率和良好的加工表面。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件

伺服系统
总结词
伺服系统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实现精确控制的重要部 分。
详细描述
伺服系统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实现精确控制的关键部 分之一,它能够根据控制信号调整执行机构的运动轨 迹和位置,实现高精度的位置控制和速度控制。伺服 系统通常由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和控制器等组成, 具有快速响应、高精度和高稳定性的特点。在机电一 体化系统中,伺服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精确控制 的场合,如数控机床、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
0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 未来展望
人工智能与机电一体化的结合
01
人工智能技术为机电一体化系统提供智能化决策和 控制能力,提高系统的自主性和适应性。
02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于优化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 和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03
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用于故障诊断和预测,提高机 电一体化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位、稳定运行以及节能降耗等目标。
系统总体技术
总结词
系统总体技术是实现机电一体化系统整体协 调和优化的关键,涉及系统总体设计、集成 与优化等方面的技术。
详细描述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系统总体技术主要用 于对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整体协调和优 化,以达到最佳的性能和效果。它涉及到系 统总体设计、模块化设计、可维护性设计、 可靠性设计等方面。通过系统总体技术,可 以实现系统的整体优化和协调,提高系统的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领域
总结词: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如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智能家居等 。
详细描述:在制造业中,数控机床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 典型应用,通过引入计算机数控系统,实现了高精度、 高效率的加工。在自动化生产线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用 于实现生产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 产品质量。此外,机器人技术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 用之一,可用于工业生产中的搬运、装配、检测等环节 ,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降低了人工成本。在智能家居领域 ,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家居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和管 理,提高生活品质和便利性。
《机电一体化》课件

空控制系统等。
计算机技术基础
计算机技术概述
介绍计算机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 和应用领域。
计算机组成结构
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如CPU、内存、外存等。
计算机软件基础
介绍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 ,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编程语言等。
计算机网络基础
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如互联网、局域网等。
建立行业标准与规范
政府应制定和完善机电一体化行业的 标准和规范,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培养专业人才
高校和企业应注重机电一体化人才的 培养,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引 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 身竞争力。
THANKS
数控技术是一种数字化控 制技术,通过计算机编程 实现对机床等设备的精确 控制。
应用领域
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航 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 广泛应用,提高了加工精 度和生产效率。
技术特点
数控技术具有高精度、高 效率、高柔性等特点,能 够满足复杂零件的加工需 求。
工业机器人及应用
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 设备,能够代替人工完成 危险、繁重、重复的工作 。
智能制造系统具有信息化、自动化、 智能化等特点,能够大幅提高生产效 率和产品质量。
应用领域
智能制造系统在机械制造、航空航天 、汽车制造等领域广泛应用,提高了 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05
机电一体化的未来发展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
模块化与集成化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 ,机电一体化产品将更加智能化,能够自 主完成更复杂的操作和任务。
详细设计
计算机技术基础
计算机技术概述
介绍计算机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 和应用领域。
计算机组成结构
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如CPU、内存、外存等。
计算机软件基础
介绍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 ,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编程语言等。
计算机网络基础
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如互联网、局域网等。
建立行业标准与规范
政府应制定和完善机电一体化行业的 标准和规范,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培养专业人才
高校和企业应注重机电一体化人才的 培养,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引 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 身竞争力。
THANKS
数控技术是一种数字化控 制技术,通过计算机编程 实现对机床等设备的精确 控制。
应用领域
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航 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 广泛应用,提高了加工精 度和生产效率。
技术特点
数控技术具有高精度、高 效率、高柔性等特点,能 够满足复杂零件的加工需 求。
工业机器人及应用
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 设备,能够代替人工完成 危险、繁重、重复的工作 。
智能制造系统具有信息化、自动化、 智能化等特点,能够大幅提高生产效 率和产品质量。
应用领域
智能制造系统在机械制造、航空航天 、汽车制造等领域广泛应用,提高了 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05
机电一体化的未来发展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
模块化与集成化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 ,机电一体化产品将更加智能化,能够自 主完成更复杂的操作和任务。
详细设计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件

机电一体化产品实例介绍
机电一体化自动化设备
自动化生产线,可以通过机械臂、传送带、视觉系统等多种手段完成产品的加工、装配、检 测工作。
机电一体化物流设备
如机场行李传输设备、智能物流分拣设备等,在物流场景下发挥着异常重要的作用。
机电一体化医疗设备
如医疗机器人、机电一体化看护床等,为现代医学世界带来了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应用领域
机电一体化技术广泛应用于 汽车、机床、工业自动化设 备、机械制造等众多领域, 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更高效率、 更高精度、更低成本的解决 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组成部分
机械结构设计
机电一体化设计的基础,包括机 械元件的设计、结构设计和材料 选择。
电控系统设计
传动系统设计
控制机械系统运动和操作的核心, 包括传感器、执行器和微控制器 等关键元器件。
的结构和参数设计,并优化系统的控制策
略和运行效率。
5
产品概念分析
基于用户需求、市场调研、公司战略等因 素,对产品的基本特性、市场定位和业务 模式进行分析和确定。
传动系统设计
根据产品的应用特点和实际需求,设计出 传动系统的布局、选型和参数等详细信息, 并进行模拟仿真分析。
感知系统设计
根据传感器数据和产品应用需求,选型/制 造感应器,通过机器视觉技术进行边缘分 析,确保产出完美的产品。
《机电一体化技术》PPT 课件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现代工业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这项技术,将会在工 业领域带来巨大的吸引力和竞争优势。
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
定义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通过对机 械、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控 制技术的融合应用,实现机 械设备的高效、自动化的生 产过程。
发展历程
机电一体化技术(全套411页PPT课件)

1.3 機電一體化的發展概況
1.3.1國內外機電一體化發展狀況 • 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發展大體上可分為三個階段。 • 20世紀60年代以前為第一階段,也可稱其為“萌
芽階段”。 • 70年代至80年代為第二階段。稱其為“蓬勃發展
階段”。 • 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為第三階段,稱其為
“智能化階段”,機電一體化技術向智能化新階 段邁進。
1.1 機電一體化的基本概念
• 1.1.1機電一體化系統的功能構成及定義 “ 機電一體化”一詞(Mecharonics)在20世紀 70年代起源於日本。它取英語Mechanics(機 械學)的前半部和Electronics(電子學)的後 半部分拼成一個新詞,即機械電子學或機 電一體化。
1、機電一體化的定義:
5.機電一體化的特點
• 1)、體積小、重量輕; • 2)、速度快、精度高; • 3)、可靠性高; • 4)、柔性好(由於可編程,容易增加新的
功能具有很好的擴展性)。
6.機電一體化系統的組成
• 機電一體化系統由資訊處理與控制部分(計 算機)、能源(動力源)與執行元件(如電 動機)部分、機械本體(機構)、檢測部分 (感測器)等四個子系統組成。
按照指令將電信號轉換成流體或機械能, 驅動機械部分進行運動。執行裝置可分為 電動、液壓和氣動執行裝置三大類。 • 電動執行裝置:各種電機; • 液壓執行裝置:液壓油缸、液壓馬達; • 氣動執行裝置:氣缸、氣動馬達。
(3)、感測器(檢測要素)
• 將被測對象的狀態、性質等轉化為一定的 物理量或者化學量的裝置。近年來傳感器 幾乎都是將被測量轉換為電信號,主要用 於回饋控制。
• 因此,系統必須具有以下三大“目的功能”: 變換(加工、處理)功能、傳遞(移動、輸送)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 10.5.5 在微光学方面的应用 • 利用微米和纳米制造技术,现已开发出许多用于传感器、通
信及显示系统的分立式或阵列式微型光学器件,它们可以实 现传统光学设备所能实现的如折射、衍射、反射及致偏等功 能,而且实现了小体积、轻质量及低功耗。 • 这些微器件包括光纤传感器、光开关、光显示器、光调制器、 光学对准器、变焦距反射镜、集成光编码器、微光谱仪及微 干涉器等。
• (4)射频MEMS技术传统上分为固定的和可移动的两类。固 定的MEMS器件包括本体微机械加工传输线、滤波器和耦合器, 可移动的MEMS器件包括开关、调谐器和可变电容。按技术层 面又分为由微机械开关、可变电容器和电感谐振器组成的基 本器件层面;由移相器、滤波器和VCO等组成的组件层面; 由单片接收机、变波束雷达、相控阵雷达天线组成的应用系 统层面。
• 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就是利 用探针和被测表面之间微弱力的相互作用这一物理现象,对 被测样件表面进行扫描测量,得知纳米形貌。AFM的探测力 极其微弱,形成与被测表面轻微接触或接近于非接触(相互 作用力仅为几N)的模式。这种程度的接触模式是不会使样 件表面产生形变和损伤的。
图10.2
分布式大气数据计算机
18
• 现代飞机和飞行器的结构更多地采用复合材料,已成为发展 趋势。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复合材料内分布嵌入微机电系统 功能单元(微传感器+微执行器+微电子线路),便可得到期 望的、程序可控的材料和结构组态。这些材料和结构被称为 Smart(机敏)材料和Smart结构,这种Smart结构具有自我 监测和检测的功能,能连续地对结构的应力、振动、声、加 速度、气动阻力及结构完好性(或损伤)等多种状态实施监 测和检测。
5
• 人们泛称的是微机械电子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它是以微传感器、微执行器以及驱动和 控制电路为基本元器件组成的、自动性能高的、可以活动和 控制的、机电合一的微机械装置。其基本特点是体积小、质 量轻、功耗低。
• 传统(宏观)机械的最小构成单元通常是毫米量级,而微机 械的最小零件尺寸要下降3~6个数量级,即进入到微米和纳 米的尺度范畴。
• 学习难点: 1.微机电系统的特征和分类; 2.微机电系统的测量和应用。
3
本章主要内容
10.1 微机电系统概述 10.2 微机电系统的特征与分类 10.3 微机电系统的材料和制造技术 10.4 微机电系统的测量技术
10.5 微机电系统的应用
10.6 微机电系统的发展
小结
思考题
4
10.1 微机电系统概述 微米和纳米均是长度单位,1微米为百万分之一米,1 纳米为十亿分之一米。微米尺度是指1um-100um,纳米尺度是 指 1nm-100nm 。 一 般 来 说 , 微 纳 米 技 术 研 究 的 尺 度 范 围 是 指 1nm-1mm。 微纳米技术是通过在微纳米尺度范围内对物质的控制 来创造并使用新的材料、装置和系统。微机械、微系统或微机 械电子系统(微机电系统)是大意相同的3个名词,其含义十 分广泛,一般可定义为由微米(10-6m)和纳米(10-9m)加工 技术制作而成的,融机、电、光、磁以及其他相关技术群为一 体的,可以活动和控制的微工程系统。
• 对于如此微弱信号的检测,目前还缺少标准化的测量方法和 设备,因此,研究和开发微弱信号的测量技术和相应的设备, 是保证微机电系统取得成功的另一项关键技木。
• 微机电系统器件的制造,涉及到nm量级的加工精度。如何测 量微器件的尺寸和结构的误差,如何评价器件表面的原子和 分子的几何结构;如何评价薄膜表面的平整度和起伏等,都 是摆在测量技术面前的重要课题。
19
• 微机电系统也推动了无人驾驶 微 型 飞 机 的 实 现 。 图 l0.4 给 出 的是利用微、纳米制造技术制 造出来的微型飞机样机。可以 放在手掌上的这种微型飞机的 翼展仅有 15 cm,靠体积仅有 纽扣大小(直径<1cm)的涡轮 喷气发动机或微型马达来驱动, 这种微型飞机可用于常规军用 侦察机监观不到的巷道和阴山的应用
• 微机电系统在飞行器的电子 设备、飞行器设计及微小卫 星等技术方面都有重要的应 用 。 图 10.2 所 示 为 机 载 分 布 式大气数据计算机,由全压静压-攻角为一体的多功能微 型大气数据探头(或称组合 式空速管)、微型压力传感 器(静压、差压及动压)以 及信号处理单元直接组成, 并封装在壳体内,形成一个 微机电系统。
10
10.3 微机电系统的材料和制造技术
• 传统的机电系统,用得最多的是金属材料,采用传统的机械 制造工艺制作而成,而微机电系统最常用的则是硅及其化合 物材料。
• 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包括版图设计、刻蚀工艺、薄膜工艺以 及模拟技术等已发展得较为成熟。
11
表10-1 MEMS技术的不同加工方法
加工方法
材料
金属 金属 金属 金属 金属 陶瓷 金属、塑料、陶瓷 金属、塑料、陶瓷 金属、塑料、陶瓷 金属 塑料 金属 陶瓷 金属、塑料、陶瓷 金属、陶瓷
特性
高粗糙度 低粗糙度 低粗糙度 结构化 结构化 高粗糙度 结构化 结构化 高粗糙度 低粗糙度 高粗糙度 高粗糙度 高粗糙度 低粗糙度 低粗糙度
12
10.4 微机电系统的测量技术
21
图10.5 颅内压力监测系统 22
• 10.5.3 在微流量系统方面的应用 • 微流量系统由微阀、微泵及微型流量传感器等器件组成,经
微机械加工,将这些微器件制作在同一块硅衬底上,形成微 流量共同体,微流量通道(含孔和沟渠)刻蚀在与硅衬底键 合在一起的硼硅酸玻璃片上。如图10.6所示为以种微流量化 学分析的原理结构,其整体尺寸只有0.9cm2,含2个压电驱 动膜片泵、2个热电式微型流量传感器、1个化学反应室,具 有体积小,所需样品量少的优点,在性能上还能确保被分析、 化验及检验的流量,感受同样的温度分布、吸热反应、清洁 的反应过程及精确的流量控制。
26
10.6 微机电系统的发展
• 10.6.1 微机电系统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 1982 年,K. E. Peterson 在Hilton Head Workshop上发表
了“Silicon as a mechanical material”的文章,从此 “微机械”名词应运而生。 1988 年, 第1 个MEMS 的会议 “MEMS , MST , Microsystems ,Micromaching”在美国举 行,1992 年,第1 期MEMS 的专业期刊“微电子机械系 统”(JMEMS) 发行。 从此,MEMS 技术使人们眼前霍然开朗。
图10.4 微型飞机样件 20
• 10.5.2 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 • 微传感器、微执行器及微系统在生物医学和工程方面的应用,
对促进医疗器械的改善,加速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都有 重要作用。主要应用场合有:腔内压力监测、微型手术、生 物芯片、细胞操作、仿生器件等。 • 腔室压力测量己应用于临床,如颅内压力、胸腔压力、心脏 房室及其他血管等部位的压力监测等。图l0.5所示为用于颅 内压力监测的微系统,它由微型压力传感器(如硅电容式压 力微传感器)和遥测单元组成。
第10章 微机电系统技术 1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微纳米技术及微纳米材料的三大效应; 2.微机电系统的概念、特征、分类及测量等。 能力目标: 1.概括总结所学知识的能力; 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习重、难点
• 学习重点: 1.微纳米技术及材料的三种效应 ; 2.微机电系统的概念、特征和测量。
8
• 10.2.2 微机电系统分类 • (1)传感MEMS技术是指用微电子微机械加工出来的、用敏
感元件如电容、压电、压阻、热电耦、谐振、隧道电流等来 感受转换电信号的器件和系统。它包括速度、压力、湿度、 加速度、气体、磁、光、声、生物、化学等各种传感器, 按 种类分主要有: 面阵触觉传感器、谐振力敏感传感器、微型 加速度传感器、真空微电子传感器等。 • (2)生物MEMS技术是用MEMS技术制造的化学/生物微型分析 和检测芯片或仪器, 有一种在衬底上制造出的微型驱动泵、 微控制阀、通道网络、样品处理器、混合池、计量、增扩器、 反应器、分离器以及检测器等元器件并集成为多功能芯片。
13
• 能够在nm范围内进行测量的仪器,是20世纪80年代中前期基 于量子隧道效应创造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STM)或称扫描探针显微镜。其工 作原理是利用超细的金属纳米探针(纳米尖)和被测样件表 面的2个电极,当探针尖与样件表面非常接近(如 1nm)时, 在探针与表面形成的电场作用下,将产生隧道电流效应,即 电子会穿过二者之间的空隙从一个电极流向另一个电极,隧 道电流的大小与空隙大小有关。当空隙增大时,电流指数形 式衰减,灵敏度极高。测出探针在非常接近的被测样件表面 上扫描产生的隧道电流变化,即可得知样件表面在nm尺度内 各点位置的微细变化,即表面的三维空间形貌。 14
15
• 如图10.1所示,是用 AFM扫描测量出的多晶 硅芯片的表面粗糙度。 尽管有21nm的凹凸不 平度,但给人的直观 感觉仍是非常光滑的 表面。
图10.1 AFM扫描测量结果示例
16
10.5 微机电系统的应用
• 微机电系统及微器件在各种工程和科学领域的应用大有发展 前途,可用它实现信息获取(微传感器)、信息处理(微电 子技术)乃至信息执行(微执行器)等多种多样的功能。优 先应用的主要领域包括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微流量控制、 微探头和显微技术、信息科学、微光学技术、微机器人及环 境监测等。
6
10.2 微机电系统的特征及分类 • 10.2.1 微机电系统的特征
微纳米材料具有:(1)微尺寸效应:当粒子尺寸 与光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投射深度 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粒子的声、光、电、磁、热、 力学等特性均会呈现新的尺寸效应。如光吸收显著、磁有序 态向无序态转变等;(2)表面与界面效应:纳米粒子的直 径减小时,表面积则迅速增大,使表面的原子数急剧增加, 增强了粒子的活性;(3)量子尺寸效应:当粒子尺寸降到 最低值时,费米能级附件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 的现象。
• 10.5.5 在微光学方面的应用 • 利用微米和纳米制造技术,现已开发出许多用于传感器、通
信及显示系统的分立式或阵列式微型光学器件,它们可以实 现传统光学设备所能实现的如折射、衍射、反射及致偏等功 能,而且实现了小体积、轻质量及低功耗。 • 这些微器件包括光纤传感器、光开关、光显示器、光调制器、 光学对准器、变焦距反射镜、集成光编码器、微光谱仪及微 干涉器等。
• (4)射频MEMS技术传统上分为固定的和可移动的两类。固 定的MEMS器件包括本体微机械加工传输线、滤波器和耦合器, 可移动的MEMS器件包括开关、调谐器和可变电容。按技术层 面又分为由微机械开关、可变电容器和电感谐振器组成的基 本器件层面;由移相器、滤波器和VCO等组成的组件层面; 由单片接收机、变波束雷达、相控阵雷达天线组成的应用系 统层面。
• 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就是利 用探针和被测表面之间微弱力的相互作用这一物理现象,对 被测样件表面进行扫描测量,得知纳米形貌。AFM的探测力 极其微弱,形成与被测表面轻微接触或接近于非接触(相互 作用力仅为几N)的模式。这种程度的接触模式是不会使样 件表面产生形变和损伤的。
图10.2
分布式大气数据计算机
18
• 现代飞机和飞行器的结构更多地采用复合材料,已成为发展 趋势。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复合材料内分布嵌入微机电系统 功能单元(微传感器+微执行器+微电子线路),便可得到期 望的、程序可控的材料和结构组态。这些材料和结构被称为 Smart(机敏)材料和Smart结构,这种Smart结构具有自我 监测和检测的功能,能连续地对结构的应力、振动、声、加 速度、气动阻力及结构完好性(或损伤)等多种状态实施监 测和检测。
5
• 人们泛称的是微机械电子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它是以微传感器、微执行器以及驱动和 控制电路为基本元器件组成的、自动性能高的、可以活动和 控制的、机电合一的微机械装置。其基本特点是体积小、质 量轻、功耗低。
• 传统(宏观)机械的最小构成单元通常是毫米量级,而微机 械的最小零件尺寸要下降3~6个数量级,即进入到微米和纳 米的尺度范畴。
• 学习难点: 1.微机电系统的特征和分类; 2.微机电系统的测量和应用。
3
本章主要内容
10.1 微机电系统概述 10.2 微机电系统的特征与分类 10.3 微机电系统的材料和制造技术 10.4 微机电系统的测量技术
10.5 微机电系统的应用
10.6 微机电系统的发展
小结
思考题
4
10.1 微机电系统概述 微米和纳米均是长度单位,1微米为百万分之一米,1 纳米为十亿分之一米。微米尺度是指1um-100um,纳米尺度是 指 1nm-100nm 。 一 般 来 说 , 微 纳 米 技 术 研 究 的 尺 度 范 围 是 指 1nm-1mm。 微纳米技术是通过在微纳米尺度范围内对物质的控制 来创造并使用新的材料、装置和系统。微机械、微系统或微机 械电子系统(微机电系统)是大意相同的3个名词,其含义十 分广泛,一般可定义为由微米(10-6m)和纳米(10-9m)加工 技术制作而成的,融机、电、光、磁以及其他相关技术群为一 体的,可以活动和控制的微工程系统。
• 对于如此微弱信号的检测,目前还缺少标准化的测量方法和 设备,因此,研究和开发微弱信号的测量技术和相应的设备, 是保证微机电系统取得成功的另一项关键技木。
• 微机电系统器件的制造,涉及到nm量级的加工精度。如何测 量微器件的尺寸和结构的误差,如何评价器件表面的原子和 分子的几何结构;如何评价薄膜表面的平整度和起伏等,都 是摆在测量技术面前的重要课题。
19
• 微机电系统也推动了无人驾驶 微 型 飞 机 的 实 现 。 图 l0.4 给 出 的是利用微、纳米制造技术制 造出来的微型飞机样机。可以 放在手掌上的这种微型飞机的 翼展仅有 15 cm,靠体积仅有 纽扣大小(直径<1cm)的涡轮 喷气发动机或微型马达来驱动, 这种微型飞机可用于常规军用 侦察机监观不到的巷道和阴山的应用
• 微机电系统在飞行器的电子 设备、飞行器设计及微小卫 星等技术方面都有重要的应 用 。 图 10.2 所 示 为 机 载 分 布 式大气数据计算机,由全压静压-攻角为一体的多功能微 型大气数据探头(或称组合 式空速管)、微型压力传感 器(静压、差压及动压)以 及信号处理单元直接组成, 并封装在壳体内,形成一个 微机电系统。
10
10.3 微机电系统的材料和制造技术
• 传统的机电系统,用得最多的是金属材料,采用传统的机械 制造工艺制作而成,而微机电系统最常用的则是硅及其化合 物材料。
• 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包括版图设计、刻蚀工艺、薄膜工艺以 及模拟技术等已发展得较为成熟。
11
表10-1 MEMS技术的不同加工方法
加工方法
材料
金属 金属 金属 金属 金属 陶瓷 金属、塑料、陶瓷 金属、塑料、陶瓷 金属、塑料、陶瓷 金属 塑料 金属 陶瓷 金属、塑料、陶瓷 金属、陶瓷
特性
高粗糙度 低粗糙度 低粗糙度 结构化 结构化 高粗糙度 结构化 结构化 高粗糙度 低粗糙度 高粗糙度 高粗糙度 高粗糙度 低粗糙度 低粗糙度
12
10.4 微机电系统的测量技术
21
图10.5 颅内压力监测系统 22
• 10.5.3 在微流量系统方面的应用 • 微流量系统由微阀、微泵及微型流量传感器等器件组成,经
微机械加工,将这些微器件制作在同一块硅衬底上,形成微 流量共同体,微流量通道(含孔和沟渠)刻蚀在与硅衬底键 合在一起的硼硅酸玻璃片上。如图10.6所示为以种微流量化 学分析的原理结构,其整体尺寸只有0.9cm2,含2个压电驱 动膜片泵、2个热电式微型流量传感器、1个化学反应室,具 有体积小,所需样品量少的优点,在性能上还能确保被分析、 化验及检验的流量,感受同样的温度分布、吸热反应、清洁 的反应过程及精确的流量控制。
26
10.6 微机电系统的发展
• 10.6.1 微机电系统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 1982 年,K. E. Peterson 在Hilton Head Workshop上发表
了“Silicon as a mechanical material”的文章,从此 “微机械”名词应运而生。 1988 年, 第1 个MEMS 的会议 “MEMS , MST , Microsystems ,Micromaching”在美国举 行,1992 年,第1 期MEMS 的专业期刊“微电子机械系 统”(JMEMS) 发行。 从此,MEMS 技术使人们眼前霍然开朗。
图10.4 微型飞机样件 20
• 10.5.2 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 • 微传感器、微执行器及微系统在生物医学和工程方面的应用,
对促进医疗器械的改善,加速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都有 重要作用。主要应用场合有:腔内压力监测、微型手术、生 物芯片、细胞操作、仿生器件等。 • 腔室压力测量己应用于临床,如颅内压力、胸腔压力、心脏 房室及其他血管等部位的压力监测等。图l0.5所示为用于颅 内压力监测的微系统,它由微型压力传感器(如硅电容式压 力微传感器)和遥测单元组成。
第10章 微机电系统技术 1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微纳米技术及微纳米材料的三大效应; 2.微机电系统的概念、特征、分类及测量等。 能力目标: 1.概括总结所学知识的能力; 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习重、难点
• 学习重点: 1.微纳米技术及材料的三种效应 ; 2.微机电系统的概念、特征和测量。
8
• 10.2.2 微机电系统分类 • (1)传感MEMS技术是指用微电子微机械加工出来的、用敏
感元件如电容、压电、压阻、热电耦、谐振、隧道电流等来 感受转换电信号的器件和系统。它包括速度、压力、湿度、 加速度、气体、磁、光、声、生物、化学等各种传感器, 按 种类分主要有: 面阵触觉传感器、谐振力敏感传感器、微型 加速度传感器、真空微电子传感器等。 • (2)生物MEMS技术是用MEMS技术制造的化学/生物微型分析 和检测芯片或仪器, 有一种在衬底上制造出的微型驱动泵、 微控制阀、通道网络、样品处理器、混合池、计量、增扩器、 反应器、分离器以及检测器等元器件并集成为多功能芯片。
13
• 能够在nm范围内进行测量的仪器,是20世纪80年代中前期基 于量子隧道效应创造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STM)或称扫描探针显微镜。其工 作原理是利用超细的金属纳米探针(纳米尖)和被测样件表 面的2个电极,当探针尖与样件表面非常接近(如 1nm)时, 在探针与表面形成的电场作用下,将产生隧道电流效应,即 电子会穿过二者之间的空隙从一个电极流向另一个电极,隧 道电流的大小与空隙大小有关。当空隙增大时,电流指数形 式衰减,灵敏度极高。测出探针在非常接近的被测样件表面 上扫描产生的隧道电流变化,即可得知样件表面在nm尺度内 各点位置的微细变化,即表面的三维空间形貌。 14
15
• 如图10.1所示,是用 AFM扫描测量出的多晶 硅芯片的表面粗糙度。 尽管有21nm的凹凸不 平度,但给人的直观 感觉仍是非常光滑的 表面。
图10.1 AFM扫描测量结果示例
16
10.5 微机电系统的应用
• 微机电系统及微器件在各种工程和科学领域的应用大有发展 前途,可用它实现信息获取(微传感器)、信息处理(微电 子技术)乃至信息执行(微执行器)等多种多样的功能。优 先应用的主要领域包括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微流量控制、 微探头和显微技术、信息科学、微光学技术、微机器人及环 境监测等。
6
10.2 微机电系统的特征及分类 • 10.2.1 微机电系统的特征
微纳米材料具有:(1)微尺寸效应:当粒子尺寸 与光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投射深度 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粒子的声、光、电、磁、热、 力学等特性均会呈现新的尺寸效应。如光吸收显著、磁有序 态向无序态转变等;(2)表面与界面效应:纳米粒子的直 径减小时,表面积则迅速增大,使表面的原子数急剧增加, 增强了粒子的活性;(3)量子尺寸效应:当粒子尺寸降到 最低值时,费米能级附件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 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