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SMA-13).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SMA-13).

沥青SMA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SMA-13)一、基本情况杭浦高速公路,拟采用改性沥青SMA-13作为面层。

原材料产地如下:二、设计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4.《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规范化施工与质量管理指导意见》 5.《杭浦高速公路道路养护工程招标文件》 三、设计过程 1、原材料本次室内目标配合比设计所用集料产地为湖州西园坞(辉绿岩)和闲林(石灰岩),沥青采用韩国SK 生产的SBS-改性沥青,外加剂为木质素纤维,密度为0.6g/cm 3表1 集料及沥青密度试验结果,掺量比例为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0.3%,试验所用原材料均由委托方提供。

各档集料、矿粉及SBS 改性沥青的密度试验结果见表1。

各档集料及矿粉的筛分结果见表2。

表2 各种矿料的筛分结果2、混合料级配根据委托要求,SMA-13型沥青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见表3。

表3 SMA-13沥青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3、矿料配合比设计计算根据各档集料的筛分结果,结合混合料级配要求,首先调试选出粗、中、细三个级配,根据工程经验确定三个级配的初始油石比为6.2%,然后用初始油石比成型试件。

表4为三种级配的设计组成结果,表5为初试级配的体积分析结果。

表4 三种级配的设计组成结果)的质量百分率(%)1.18 0.6 0.3 0.15 0.075表5 初试级配的沥青混合料性能指标分析结果根据各组级配体积指标结果分析,结合以往工程经验选择级配3为设计级配,级配曲线见图1所示。

0.075 0.15 0.3 0.6 1.18 2.36 4.75 9.5 13.2 161.000 1.5002.000 2.5003.000筛孔尺寸(mm)图1 SMA-13设计级配曲线图4、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按设计的矿料比例配料,采用三种油石比,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试验结果见表6,设计级配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2.705,级配合成表观相对密度2.751。

沥青混合料SMA-13生产配合设计报告

沥青混合料SMA-13生产配合设计报告

沥青混合料SMA-13生产配合设计报告改性沥青混合料(SMA-13)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一、概述四川攀峰路桥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南渝高速公路LM2合同段工地试验室根据该合同段的施工进度、结合施工设计及工程实际情况,进行了SMA-13型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内容:配合比室内体积指标、验证试验等。

二、设计依据1、《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98)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40—2004)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4、《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5、《国道212线南充至武胜(川渝界)高速公路路面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三、目标设计过程1、原材料试验。

(1)、沥青选择壳牌(泸州)SBS改性沥青,其主要技术指标按JTJ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试验如表附后所列,结果符合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及《国道212线南充至武胜(川渝界)高速公路路面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要求,可以使用。

(2)、集料采用四川华蓥山玄武岩扎制而成的9.5~13.2mm、4.75~9.5mm、2.36~4.75mm三级粗集料及广安桂兴灰岩扎制而成的0~2.36 mm 机制砂。

各级材料的筛分、密度、压碎值、针片状等指标及母材玄武岩的技术指标按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试验如表附后所列,其质量符合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及《国道212线南充至武胜(川渝界)高速公路路面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的技术要求,可以使用。

(3)、填料采用(合川盐井矿粉)石灰石加工形成,其质量按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试验如表附后所列,结果符合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及《国道212线南充至武胜(川渝界)高速公路路面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的技术要求,可以使用。

SMA-13生产配合比总结

SMA-13生产配合比总结

贵州省开阳至息烽高速公路第 KXLM 合同段路面工程沥青混凝土上边层(SMA-13)生产配合比设计报告项目名称 : 开息高速公路KXLM合同段施工单位 : 贵州省公路工程企业有限企业监理单位 : 重庆市交通工程监理咨询有限责任企业沥青混凝土上边层SMA-13生产配合比设计一、设计依照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2、《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淆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42-20055、《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 E40-20076、《公路工程质量查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7、《两阶段施工图设计》路面专册二、原资料1、沥青为贵州塔里木有限企业生产的SBS改性沥青,沥青的三大指标以下:沥青的主要技术性质试验结果表一试验项目规范要求试验结果针入度( 0.1mm)( 25℃、 100g 、 5s)40~60 51.5 延度( 5℃、 5cm/min ) (cm) >20 31 融化点(℃)(全球法)≥60 76.0 与矿料的粘附性≥ 5 级 5 级相对密度实测 1.0222、细集料采纳中心料场生产的砂(0-3mm)、碎石( 3-5mm),3、粗集料采纳息烽永胜玄武岩路料有限企业生产的玄武岩(5-10mm)、玄武岩(10-15mm),4、填料采纳贵州省清镇市川江建材有限企业生产的矿粉,纤维是由上海葵非国际贸易有限企业代理的德国入口CFF路用木质纤维(用量为矿料总质量的0.35%),以上资料的各项试验结果见表二、表三、表四、表五、表六。

SMA-13 型沥青砼上边层粗集料试验结果表二指标 规范要求 试验结果备注 级配切合设计合格/碎石( 3-5mm )≥ 2.6 表观相对密度 2.706 毛体积相对密度 /2.652 玄武岩( 5-10mm ) ≥ 2.6表观相对密度 2.918 密度毛体积相对密度 /2.828 玄武岩( 10-15mm )≥ 2.6 表观相对密度2.916/毛体积相对密度2.828碎石( 3-5mm )≤ 2.0 0.75 / 吸水率(%)玄武岩( 5-10mm ) ≤ 2.0 1.10 /玄武岩( 10-15mm )≤ 2.0 1.06 /压碎值(%) 玄武岩( 9.5-13.2mm ) ≤ 26 12.8水洗法小于碎石( 3-5mm )≤ 1.0 0.6 / 0.075mm 颗粒含 玄武岩( 5-10mm )≤ 1.0 0.5 / 量( %) 玄武岩( 10-15mm )≤ 1.00.4/细集料试验结果表表三指标 规范要求 试验结果 筛分 切合设计 合格 表观相对密度 ≥ 2.52.710毛体积相对密度 2.616砂当量不小于 (%) ≥ 6066 小于 0.075mm 含量 (%)2.4填料矿粉试验结果表表四指标规范要求 试验结果 表观相对度 ≥ 2.50 2.720 亲水系数(%) < 1 0.7 塑性指数 ﹤ 4 3.1外观无团粒结块无团粒结块粒度范围< 0.60 (mm ) (%) 100 100 < 0.15 ( mm ) (%) 90-100 91.6 < 0.075 (mm ) (%)75-10080.0木质素纤维表五名 称密度 木质素纤维 *0.75* 注:纤维密度由厂家供给。

SMA-13配合比设计

SMA-13配合比设计

VCAmix
SMA混合料设计步骤
①SMA材料选择; ②确定具有良好嵌挤的矿料级配; ③确认所选级配的最小VMA及最小沥青用量; ④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确认混合料的空隙率; ⑤评价SMA的性能;
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过程问题与调整方案
SMA混合料设计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某些指标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就需要对原设计进 行必要的调整,重新进行试验和设计。下表是就SMA混合料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的调 整方法。
针入度25℃
延度5℃≮ 软化点≮
0.1mm
cm ℃
>100
50 45
80-100
40 50
60-80
30 55
40-60
20 60
56
55.4 76.9
密度
弹性恢复≮
-% 55
实测记录
60 RTFOT 65 75
1.020
76
质量变化≯ 针入度比25℃≮ 延度5℃≮
% % cm 50 30 55 25
在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必 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 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 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 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 质应除净。矿粉应干 燥、洁净。
矿粉产地:崇州怀远 指标 表观 密度 含水量 外观 亲水 系数 加热 安定性 塑性 指数 单位 t/m2 % ---% 技术 要求 ≮ ≯ 无团粒 结块 <1 实测 记录 <4 实测值 2.667 0.2 无团粒 结块 0.7 无明显 颜色变化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组成
Asphalt bitumen
SMA的组成特点
1 、SMA是一种间断级配的沥青混合料。
2、粗集料多,细集料少,矿粉用量多,同时使用纤维作为稳定剂。
3、沥青结合料用量多,粘结性要求高,希望针入度小,软化点 高,温度稳定性好的沥青,最好采用改性沥青,以改善高低温变 形性能及与矿料的粘附性。

SMA-1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

SMA-1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

. . .严谨求实科学管理精益求精质量至上编号:LQHHL-2010-003 试验报告样品名称:SMA-13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检验类别:委托试验委托单位: 路桥建设贵都高速路面合同项目经理部试验单位: 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批准日期:2010年7月15日地址:省市芙蓉中路三段472# 邮政编码:410015 :03 传真:03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试验报告主检: 审核:审批: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试验报告主检: 审核:审批:设计说明1.沥青混合料的级配采用SMA-13型级配。

根据委托要求,工程级配围采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JTG F40-2004)》中的SMA-13级配围。

2.SMA-13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均为委托单位来样,其组成为:(1)粗集料:清镇市万隆达矿产开发生产的玄武岩碎石。

(2)细集料:清镇市万隆达矿产开发生产的石灰石机制砂。

(3)沥青:华特生产的SBS改性沥青。

(4)矿粉:茫顶石场生产的石灰石矿粉。

(5)水泥:贵定海螺盘江水泥生产的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6)纤维:优尼克工程纤维生产的絮状木质素纤维,用量为混合料质量的3‰。

3.按规要求,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采用理论计算法。

4.混合料拌和时沥青的加热温度为180℃,集料的加热温度为190℃,试件的击实成型温度为170℃。

5.原材料和混合料的技术要求采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JTG F40-2004)》之规定。

6.配合比设计试验及计算参数均以“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中附录C 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中的程序及公式计算。

7.试验结果:经室配合比设计试验与相关验证,确定SBS改性沥青SMA-13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油石比为6.0%,在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与试验时,其合成级配应尽可能与目标配合比级配曲线接近。

目标配合比的各级集料比例见有关设计图表。

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2010年7月15日一.原材料试验矿料筛分曲线图如下:二. SMA-13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三.SMA-13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试验1.设计矿料级配的确定(1)根据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要求,在工程设计级配围,调整各种矿料比例设计3组不同粗细的初试级配,3组级配的粗集料骨架分界筛孔的通过率处于级配围的中值、中值±3%附近,矿粉数量均为10%左右。

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XXX路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XXXX路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注意事项:1.本报告未加盖检测单位报告专用章、缺页、添页或涂改均无效;无相关人员及签发人签字无效;未经检测单位许可复印无效;2.对检测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检测单位提出;3.试验检测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执行,无标准的按双方协议执行。

XXXX检测中心设计报告1.0 概述受XXXX委托,XXXX检测中心承担了XXXX路工程上面层SMA-13型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工作。

本次改性沥青混合料SMA-13的目标配合比设计方法依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进行设计。

2.0 设计依据上面层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依据以下标准规范、规程: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3.0 原材料试验本次试验所用集料、矿粉、沥青均为委托方送样,各原材料规格及产地如下:1、沥青:XXX产SBS改性沥青;2、集料:XXX产玄武岩(碎石1:9.5~13.2mm、碎石2:4.75~9.5mm)3、细集料:XXX产石灰岩(碎石4:0-2.36mm)4、矿粉:XXX矿粉厂;5、木质素纤维:XXX(用量为混合料总质量的0.35%)。

4、抗剥落剂:XXX(用量为沥青质量的0.35%)沥青、矿粉、粗集料、细集料、纤维试验结果如表3.0-1至表3.0-5。

注:(1)因沥青、矿粉相同,故本报告试验结果取自XXX 市XXX 路XX 标 下面层Sup-20设计报告。

4.0矿料级配的选择4.1矿料的级配范围SMA-13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见表4.1-1。

表4.1-1 SMA-13沥青混合料级配范围4.2初选级配确定SMA-13的三组级配1、2、3,4.75mm筛孔通过率分别为24.1%、26.9%、29.7%,各档集料筛分结果及三组级配组成见表 4.2-1。

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XXX路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XXXX路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注意事项:1.本报告未加盖检测单位报告专用章、缺页、添页或涂改均无效;无相关人员及签发人签字无效;未经检测单位许可复印无效;2.对检测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向检测单位提出;3.试验检测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执行,无标准的按双方协议执行。

XXXX检测中心设计报告1.0 概述受XXXX委托,XXXX检测中心承担了XXXX路工程上面层SMA-13型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工作。

本次改性沥青混合料SMA-13的目标配合比设计方法依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JTG F40—2004)进行设计。

2.0 设计依据上面层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依据以下标准规、规程: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JTG F40-200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3.0 原材料试验本次试验所用集料、矿粉、沥青均为委托方送样,各原材料规格及产地如下:1、沥青:XXX产SBS改性沥青;2、集料:XXX产玄武岩(碎石1:9.5~13.2mm、碎石2:4.75~9.5mm)3、细集料:XXX产石灰岩(碎石4:0-2.36mm)4、矿粉:XXX矿粉厂;5、木质素纤维:XXX(用量为混合料总质量的0.35%)。

4、抗剥落剂:XXX(用量为沥青质量的0.35%)沥青、矿粉、粗集料、细集料、纤维试验结果如表3.0-1至表3.0-5。

注:(1)因沥青、矿粉相同,故本报告试验结果取自XXX市XXX路XX标下面层Sup-20设计报告。

4.0矿料级配的选择4.1矿料的级配围SMA-13混合料矿料级配围见表4.1-1。

表4.1-1 SMA-13沥青混合料级配围4.2初选级配确定SMA-13的三组级配1、2、3,4.75mm 筛孔通过率分别为24.1%、26.9%、29.7%,各档集料筛分结果及三组级配组成见表4.2-1。

SMA-1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SMA-1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O 4
1 2
l 0





颗 粒 含量 < 9 5mm / . 水 洗 法 < 0 0 5rr . 7 nn
颗粒含量 /


_ '

_


_ '
1 号

















\ 斛 圈
’ 一 ] 寝…
_ ^

_
石料压碎值 /
洛杉矶磨耗值 /
1 . 22
l . 34
3 3 级 配 ( 图 1 进 行 比 较 , 4 7 号 种 见 ) 其 . 5mm 通 过
率 分别 为 4 、7 、3 , 3种 级 配混 合 料 进行 4 3 3 对
吸水 率 /
表 观 相对 密 度 针 片状 > 9 5mm / .
设 置 朴 里 服 务 区 , 止 点 桩 号 为 K4 7+ 5 0~ 起 0 0 K4 3 6 7 8 1 全 长 2 . 3 m, 工 结 构 为新 旧 3+ 3. 9 , 6 1 9k 施
由表 1 可见,B S S成品改性沥青 的各项技术指
标 符 合 《 路 沥 青 路 面 施 工 技 术 规 范 )TG F 0 公 ) 4— J 20 0 4中聚合 物改 性沥青 的技术 要 求 , 以在 该 工 程 可 中使 用 。
2 4 填 料 .
用 于沥青 混合 料 的矿 粉必须 采 用石 灰岩 或岩 浆 岩 中的强 基 性 岩 石 等 憎 水 性 石 料 经 磨 细 得 到 的 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路
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XXXX路
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
设计报告
注意事项:
1.本报告未加盖检测单位报告专用章、缺页、添页或涂改均无效;无相关人员及签发人签字无效;未经检测单位许可复印无效;
2.对检测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向检测单位提出;
3.试验检测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执行,无标准的按双方协议执行。

XXXX检测中心设计报告
1.0 概述
受XXXX委托,XXXX检测中心承担了XXXX路工程上面层SMA-13型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工作。

本次改性沥青混合料SMA-13的目标配合比设计方法依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JTG F40—2004)进行设计。

2.0 设计依据
上面层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依据以下标准规、规程:
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JTG F40-2004);
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
3.0 原材料试验
本次试验所用集料、矿粉、沥青均为委托方送样,各原材料规格及产地如下:
1、沥青:XXX产SBS改性沥青;
2、集料:XXX产玄武岩(碎石1:9.5~13.2mm、碎石2:4.75~9.5mm)
3、细集料:XXX产石灰岩(碎石4:0-2.36mm)
4、矿粉:XXX矿粉厂;
5、木质素纤维:XXX(用量为混合料总质量的0.35%)。

4、抗剥落剂:XXX(用量为沥青质量的0.35%)
沥青、矿粉、粗集料、细集料、纤维试验结果如表3.0-1至表3.0-5。

注:(1)因沥青、矿粉相同,故本报告试验结果取自XXX市XXX路XX标下面层Sup-20设计报告。

4.0矿料级配的选择
4.1矿料的级配围
SMA-13混合料矿料级配围见表4.1-1。

表4.1-1 SMA-13沥青混合料级配围
4.2初选级配
确定SMA-13的三组级配1、2、3,4.75mm 筛孔通过率分别为24.1%、26.9%、29.7%,各档集料筛分结果及三组级配组成见表4.2-1。

分别测定三组级配的VCA DRC ,
根据经验选择油石比6.3%制作试件,测定γsb、VCA
mix 及VMA等指标,在满足VCA
mix
小于VCA
DRC
和VMA大于17.0%的基础上确定级配,测试结果见表4.2-2、表4.2-3、表4.2-4。

表4.2-3 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设计级配试验结果
表4.2-4 初试级配的体积分析(纤维用量为混合料总质量的0.35%)
级配类型油石比
(%)
理论最大
相对密度
毛体积相
对密度
空隙率
VV(%)
矿料间隙
率VMA(%)
饱和度
VFA(%)
粗集料骨架
间隙率VCA mix
(%)
级配1 6.3 2.578 2.460 4.617.473.737.94
级配2 6.3 2.574 2.477 3.816.677.339.81
级配3 6.3 2.571 2.493 3.015.981.041.77
技术要求/ / / 3.0~4.5≥16.5 75~85 ≤VCA DRC 由表4.2-2、表4.2-4得出级配1不满足空隙率的要求,级配3不满足矿料间隙率、VCA mix的要求。

级配2满足全部技术要求,根据经验综合考虑,选取级配2为设计级配。

级配曲线如图4.2所示。

图4.2 SMA-13级配曲线图
5.0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按设计级配2称取矿料,成型3组马歇尔试件(油石比分别为:6.0%、6.3%、6.6%),进行马歇尔试验,试验结果列于表5.0-1。

根据表5.0-1的数据,油石比为6.0%时,马歇尔试件的空隙率不满足设计要求,油石比为6.3%、6.6%时,马歇尔试件的空隙率分别为4.0%、3.0%,且其它指标(VMA 、VCA
、稳定度、饱和度等)均满足设计要求,根据目标空隙率4.0%,确定6.3%为最佳油石比。

6.0 配合比性能验证
6.1伦堡析漏试验
试验条件:试验温度185℃;保温60min ±1min 后进行析漏测试。

试验结果如表6.1-1所示。

6.2肯特堡飞散试验
试验条件:将SMA-13的马歇尔试件在20±0.5℃下浸泡20小时;然后采用洛杉矶磨耗试验机旋转300次进行飞散试验。

试验结果见表6.2-1。

6.3抗水损害试验
以最佳油石比拌制SMA-13沥青混合料试件,进行水损害性能试验。

(1)浸水马歇尔试验,试验结果见表6.3-1。

(2)冻融劈裂试验,试验结果见表6.3-2。

表6.3-2 冻融劈裂试验结果
6.4高温稳定性试验
采用最佳油石比成型试件进行车辙试验,以验证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车辙试验结果见表6.4-1。

表6.4-1 车辙试验结果汇总表
6.5低温稳定性试验
在最佳油石比下进行-10℃小梁弯曲试验,小梁弯曲试验结果见表6.5-1。

表6.5 -10℃小梁弯曲试验结果
7.0 目标配合比结论及建议
7.1结论
对XX市XX路XXX标上面层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木质素纤维)进行了目标配合比设计,得出结论见表7.0-1、表7.0-2。

表7.0-1 矿料配合比及油石比
通过混合料级配调试和相关试验验证,表明所设计的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纤维用量为混合料总质量的0.35%)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以及析漏、飞散均满足技术要求,室目标配合比设计所得结果可用于生产配合比的调试。

以下无正文
声明:本报告未加盖报告专用章、缺页、添页、复印或数据涂改均无效。

本次测试报告仅对送检样品负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