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抗炎保肝药的合理用药

合集下载

保肝药选择

保肝药选择

护肝药,即用于保护肝脏功能的一类药品,指具有改善肝脏功能、促进受损肝细胞再生、 增强肝脏解毒功能等作用的药物。

护肝药因其种类不同、副作用不同,适应证也不尽相同。

因此,在保肝治疗中,首先应去除 引起肝细胞损伤的病因,其次再选择适宜的保肝药进行治疗。

1.抗炎类保肝药抗炎类保肝药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甘草酸制剂和双环醇,其中甘草酸制剂根据结构不同又分为 四代。

目前临床常用的抗炎类护肝药品种及特点见表Io 表1抗炎类保肝药甘草酸制剂的应用原则:代表药物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复方甘草酸首(第二代) 抗炎、 保护 甘草酸二镂 (第三代) 异甘草酸镁 肝细胞、改 善肝功能、 有激素样作 用、利胆、 抗纤维化、 增强细胞免 疫及抗过敏 作用 肝功能异常的 病毒性肝炎(Ia )、药物性肝损(I a )、酒精性肝病(Il b )、非酒精性脂肪肝 病(Il b )、自身免疫性肝病(IIb )、伴有肝功能异常的肝硬化与肝癌患者(II(第四代)b )、肝衰竭(I b )、围手术期肝 功能异常(H b ) 等双环醇慢性肝炎所致的氨基转移酶升高成人常用剂量 一次25mg (1 片),必要时可 增至50mg (2 片),一日3次, 最少服用6个月 或遵医嘱,应及 渐减量过敏、假性醛固酮、心悸、头晕、皮疹、呕吐等。

严重低钾血症、⅛钠血症、高1肝功能好 转后应逐渐 减量;②合 并高血压的 患者应慎 血压、心衰、肾衰患者禁用 用;3复方 甘草甜素在 肝性脑病时 慎用,因含 疏基可能增 加硫醇含量不良反应少,个别患 者可能出现 的不良反应均为轻、中 度,一般无 需停药、或 短暂停药、或对症治疗 即可缓解肝功能失代偿者慎用(1)甘草酸制剂是在病因治疗基础上的辅助治疗,只要存在肝脏炎症表现(即ALT、AST 异常)即可应用。

(2)鉴于甘草酸制剂品种繁多,剂型各异,具体应用的剂量和用法应以各自药物说明书标注为准。

(3)根据不同肝病的特点,应用疗程可长可短,具体停药标准建议以肝脏炎症消失,即ALT、AST恢复正常再巩固应用4〜12周并逐渐减量为妥。

2021常用保肝用药汇总(全文)

2021常用保肝用药汇总(全文)

2021常用保肝用药汇总(全文)临床上将具有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增强肝脏解毒功能等作用的药物归为保肝药物。

引起肝细胞损伤的原因有很多,因此,在保肝治疗中,首先应去除病因,然后再进行保肝治疗,方可奏效。

保肝药物通常分为维生素及辅酶类;解毒保肝药;抗炎保肝药物;必需磷脂类;利胆保肝药;降酶药物;肝性脑病用药;其他药物等八类。

现对临床常用保肝药特点及药学监护要点进行梳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维生素及辅酶类促进能量代谢,保持代谢所需各种酶的正常活性。

主要包括各种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以及辅酶A 等。

脂溶性维生素剂量大时可能加重肝脏负担,肝功受损时一般尽量避免使用。

2解毒保肝药可提供巯基或葡萄糖醛酸,增强解毒功能。

包括肝泰乐、谷胱甘肽、硫普罗宁、青霉胺等。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由谷氨酸、半胱氨酸、甘氨酸组成的含活性巯基的三肽组成。

还原型谷胱甘肽与体内过氧化物和自由基结合,对抗氧化剂对巯基的破坏,保护细胞中含巯基的蛋白和酶,对抗其对脏器的损伤。

适应症:(1)肝脏疾病:包括病毒性、药物、酒精及其他化学物质引起的肝脏损害。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GSH对酒精性肝病及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的“二次打击”学说认为氧应激和脂质过氧化是脂肪肝及肝纤维化发生的基础机制。

GSH可通过巯基与体内的自由基相结合清除自由基抗氧化。

(2)肿瘤化疗:尤其是大剂量化疗,可减轻化疗副作用,对化疗效果无明显影响。

(3)放疗:可减轻放射线产生的自由基所造成的组织损伤,尤其是消化道损伤引起的腹泻。

常用剂量:病毒性肝炎:1.2g,qd,疗程30日;活动性肝硬化:1.2g,qd,疗程30日;重症肝炎:1.2-2.4g,qd,疗程30日;脂肪肝:1.8g,qd,疗程30日;酒精性肝炎:1.8g,qd,疗程14-30日;药物性肝炎:1.2-1.8g,qd,疗程14-30日。

不良反应: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异常、皮疹、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胃痛等。

保肝药物的分类及临床合理应用

保肝药物的分类及临床合理应用

保肝药物的分类及临床合理应用保肝药物的分类及临床合理应用一、保肝药物的分类1.肝保护剂1.1 乙酰半胱氨酸:通过提供免疫调节剂和抗氧化剂的作用,减轻肝脏受损程度,促进肝细胞再生。

1.2 硫辛酸: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通过清除自由基和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肝脏免受损害。

1.3 谷胱甘肽:增强肝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减轻氧化应激对肝脏的损伤。

1.4 维生素E:有保护肝细胞膜完整性的作用,减轻肝脏损伤程度。

2.解毒剂2.1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MT)抑制剂:通过抑制AMT的活性,减少毒性代谢产物对肝脏的损害。

2.2 解毒酶激活剂:通过激活肝脏内部的解毒酶,增强肝脏解毒的能力。

2.3 解毒剂合成剂:通过补充体内缺乏的解毒剂,增强肝脏解毒的能力。

3.保肝护肝剂3.1 肝细胞再生促进剂:通过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加速肝脏损伤的修复。

3.2 肝专一性药物:具有针对性地保护肝脏,减轻药物对肝脏的损伤。

3.3 肝功能调节剂:通过调节肝脏的功能,优化肝脏的代谢和解毒能力。

二、保肝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1.根据病因确定药物选择根据疾病引起的肝损伤类型,选择相应的保肝药物。

例如,对于酒精性肝炎引起的肝损伤,应优先选用肝功能调节剂和肝细胞再生促进剂。

2.根据患者情况确定药物剂量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肝功能状态等因素,调整保肝药物的剂量。

对于肝功能受损的患者,应减少药物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

3.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些保肝药物可能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影响其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需要仔细评估患者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并避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4.监测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对于使用保肝药物的患者,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评估治疗效果和药物的安全性。

必要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其他药物。

5.合理的治疗期限根据患者的肝损伤程度和病情发展,合理确定保肝药物的治疗期限。

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在症状缓解后逐渐停用保肝药物。

附件:本文档未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药物:根据《药品管理法》的定义,指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化学或生物制剂。

医生推荐:保肝药物的临床应用心得

医生推荐:保肝药物的临床应用心得

医生推荐:保肝药物的临床应用心得作为一名医生,我一直在关注保肝药物的临床应用,因为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保护肝脏就是保护生命。

在我的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关于保肝药物应用的心得,希望对这些药物的合理使用有所帮助。

1. 早期应用:肝损伤早期,及时使用保肝药物,可以有效减轻肝细胞损伤,防止病情恶化。

2. 针对性地选择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具有针对性的保肝药物。

例如,对于酒精性肝病,可以选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作用的药物;对于病毒性肝炎,可以选择具有抗病毒、抗炎、保护肝细胞作用的药物。

3. 联合应用:针对肝损伤的不同机制,联合使用多种保肝药物,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4. 长期应用:保肝药物需要长期使用,以达到最佳疗效。

在治疗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适时调整药物剂量。

1. 维生素及辅酶类:如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E、辅酶A 等,这些药物可以促进肝细胞代谢,提高肝细胞的解毒能力。

2. 保肝降酶药物:如双环醇、联苯双酯、甘胱胺酸等,这些药物可以降低血清转氨酶水平,减轻肝细胞损伤。

3. 抗炎药物:如甘草酸制剂、丹参、水飞蓟等,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作用,可以保护肝细胞。

4. 抗病毒药物:如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等,对于病毒性肝炎患者,联合使用这类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细胞损伤。

5. 肝细胞再生药物:如谷胱甘肽、硫普罗宁等,这些药物可以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功能。

再次,要注意保肝药物的副作用。

虽然保肝药物的副作用相对较小,但在应用过程中仍需密切关注。

如维生素类药物过量可能导致过敏、肝功能异常等;甘胱胺酸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肝功能异常等。

在应用保肝药物时,要严格遵循医嘱,切勿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1. 戒酒:酒精是导致肝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戒酒可以减轻肝负担,有利于肝细胞修复。

2. 饮食调理: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油腻、辛辣、高热量食物。

3.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有助于肝细胞的修复。

常用保肝护肝药物课件

常用保肝护肝药物课件
基因检测与肝脏疾病
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有助于根据患 者的基因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精准医疗与肝脏疾病
精准医疗的理念在肝脏疾病治疗中逐渐得到应用,通过精准诊断和 精准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
未来发展前景
创新药物的研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将有 更多创新药物问世,为肝脏疾病

主要针对肝脏解毒功能,通 过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来降 低毒素对肝脏的损伤。常见 的解毒保肝药有葡醛内酯等

主要针对肝脏氧化应激反应 ,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氧 化反应来减轻肝脏损伤。常 见的抗氧化保肝药有维生素E
、还原型谷胱甘肽等。
主要针对肝脏胆汁分泌功能 ,通过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 来减轻肝脏损伤。常见的利 胆保肝药有熊去氧胆酸等。
遵循医嘱用药
联合用药时应遵循医生的 建议和指导,确保用药剂 量和时间合理,不可自行 增减或停用药物。
监测肝功能
联合用药期间应密切监测 肝功能,以便及时发现和 处理药物性肝损伤。
长期用药的监测与管理
定期复查
长期使用保肝护肝药物的患者应定期 复查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 ,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药物的副 作用。
肝功能分级治疗
根据肝功能损害程度,选用不同强度的保肝护肝药物。轻度肝功能损害 者可选用较为温和的药物,而重度肝功能损害者则需选用强效药物。
03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以及是否有其他疾病或用药史,
选用适合患者的保肝护肝药物。
联合用药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当需要联合使用多种保肝 护肝药物时,应注意药物 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产 生不良反应或降低药效。

常用保肝药物分类及应用

常用保肝药物分类及应用

免疫调节作用。苦参素对机体免疫力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从而有利于肝炎患者的恢复
抑制乙肝病毒的作用。
2、苦参素类
五、利胆护肝药物
PART 04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通过使细胞膜磷脂甲基化功能的增强,活化了细胞膜磷脂的生物转移反应,恢复了胞质膜动力学特征和胞质膜的流动性,使Na+/K+-ATP酶泵功能的恢复,对于肝细胞摄入和分泌胆盐起着重要作用。
01
初始治疗:每日500~1000mg,肌肉或静脉注射,共2~4周。
02
维持治疗:每日1~2次,每次口服1片。
03
腺甘蛋氨酸(思美泰)
03
02
01
是正常胆汁成份的异构体,它可以增加胆汁的分泌,抑制肝脏胆固醇的合成,减少脂肪肝的形成,松驰Oddi括约肌,促进胆汁排出。
成人口服:每日8~10mg/kg,早、晚进餐时分次给予。
因为含有苯甲醇,故新生儿和妊娠前3个月孕妇禁用。大剂量口服可导致腹泻,极少数有过敏反应。
01
02
03
为肝脏提供巯基或葡萄糖醛酸;
增强肝脏的氧化、还原、水解、合成等一系列化学反应;
将有毒物质转变成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并通过尿和胆汁排泄出体外,从而减轻有害因素对肝脏的持续损害。
三、解毒保肝药物
其他:中药制剂、合成制剂
保肝药物的分类
一、基础代谢类药物
PART 01
主要包括维生素及辅酶类
主要是各种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烟酰胺、泛酸钙)、维生素E。
01
维生素C具有可逆的还原性,在体内形成单独的还原系统,起到递氢作用,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减轻肝细胞的脂肪变性、促进肝细胞再生及肝糖原合成。

保肝药物分类及临床合理应用

保肝药物分类及临床合理应用

保肝药物分类及临床合理应用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包括代谢、解毒、合成蛋白质等。

然而,肝脏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药物、酒精、病毒等,导致肝炎、肝硬化等疾病。

保肝药物是治疗这些肝脏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将介绍保肝药物的分类及临床合理应用。

抗炎保肝药物:这类药物主要针对炎症性肝病,如急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常见的抗炎保肝药物包括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类、双环醇等。

解毒保肝药物:这类药物具有解毒功能,可以清除体内的有毒物质,如重金属离子、药物残留等。

常见的解毒保肝药物包括N-乙酰半胱氨酸、硫普罗宁等。

促进能量代谢的保肝药物:这类药物可以促进肝脏的能量代谢,提高肝脏的功能,如维生素B族、辅酶A等。

抗纤维化保肝药物:这类药物主要针对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可以抑制肝脏纤维化的进展,如秋水仙碱、干扰素等。

明确诊断:在使用保肝药物前,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明确诊断,确定肝脏疾病的原因和类型。

选择合适的药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选择合适的保肝药物进行治疗。

同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

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经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包括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给药途径等。

监测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肝功能和其他相关指标,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药物的副作用。

调整治疗方案:根据监测结果和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保肝药物的分类及临床合理应用对于治疗肝脏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使用保肝药物时,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共同促进肝脏健康的恢复。

保肝药是临床广泛应用于防治肝脏疾病的药物,它们能够不同程度地保护肝脏功能,改善肝脏病理状态,促进肝脏损伤修复。

然而,如何评价保肝药的临床疗效以及如何合理应用保肝药,是临床实践中需要和解决的问题。

常见护肝药物的使用

常见护肝药物的使用

常见护肝药物的使用
一、临床应用
1、抗病毒性肝炎护肝药物
(1)强力免疫抑制剂:他拉西坦、拉嗪酯、利巴韦林和西替利嗪等,其有效的是抑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

(2)肝炎病毒抑制剂:如小分子抑制剂、核苷类似物类、多肽类、
抗病毒蛋白等,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和增强机体免疫力。

(3)肝炎病毒抗体:可以有效抑制病毒感染,减少病毒的复制,延
缓病毒传播,改善病症。

2、肝硬化肝损伤
肝硬化损伤的护肝药物有:
(1)抗凝血剂:可以减轻肝细胞损伤,防止细胞死亡后血小板凝聚,促进肝细胞再生及抗炎作用;
(2)抗炎药物:如抗病毒性药物、抗氧化剂和抗炎药物,可以减轻
肝病的炎症反应;
(3)抗胆碱能药物:可以抑制胆汁囊溢血所导致的肝纤维化,减轻
胆汁囊炎及其他损伤;
(4)抗肝纤维化药物:可以抑制肝纤维化,减轻肝硬化的损伤,从
而减轻肝硬化患者的症状。

3、肝硬变的护肝药物
(1)抗凝血剂:可以减轻肝细胞损伤,防止细胞死亡后血小板凝聚,促进肝细胞再生及抗炎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性肝损伤
病毒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
抗炎;
抗纤维化; 减轻细胞的损伤坏死; 对治疗和预防呼吸道感染有一定作用。
抗炎类药物

注意事项


口服吸收不完全,不受食物影响;
主要经胆汁排出; 常见副作用有低钾、水钠潴留、浮肿; 严重低钾或高钠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者禁用,妊娠 妇女和新生儿慎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不可与碱性液体、含钙离子的 溶液及高渗溶液(如10%葡萄糖
溶液)配伍。注射剂溶解后,保
存时间不应超过6小时。肠溶片 剂必须整片吞服,不得嚼碎, 建议在两餐之间服用。
抗氧化剂

代表药物:双环醇、水飞蓟素

特点

抗氧化、稳定肝细胞膜; 促进蛋白合成、减少细胞凋亡;
抗氧化剂
双环醇 作用机制 抗氧化、抗线粒体损伤、抗 凋亡 临床应用 治疗慢性肝炎所致的氨基转 移酶升高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自身免疫性肝炎

• 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与硫唑嘌呤联用
对症治疗
抗炎保肝治疗
研究内容
• 抗炎保肝药物的
合理应用?
检索工具及方法
1、数据库:中文数据库:CNKI、万方、医脉通 外文数据库:PubMed
2、检索途径:高级检索、跨库检索,搜索
3、关键检索词:肝炎,肝损害 4、检索时间:各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17年
多烯磷脂酰胆碱、 双环醇、维生素E、熊 类、还原性谷胱甘肽、双环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专家委员会.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4,34(2):152-16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 杂志,2010,19(6):483-487.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1月修订)[J].中华内科杂志,49(4): 357-360.
用药 疗程 药物 选择
联合用药
保肝药物的应用原则

合理联合


避免加重肝脏负担
一般选择2~3种联用


甘草酸类制剂+抗氧化剂
甘草酸类/还原型谷胱甘肽+细胞膜保护剂 药物 选择 联合 用药
用药疗程
保肝药物的应用原则

长疗程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6~12个月以上;

用药4~12周后复查肝功能,调整用法、剂量及疗程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专家委员会.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4,34(2):152-162.
保肝药物的应用原则
药物选择
联合用药
用药疗程
保肝药物的应用原则

依据肝炎类型选药


避免同类药物重复给药
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熟知药物不良反应
PT及PTA 肝炎病毒学指标 肿瘤标志 影像学
包括腹部肝胆脾彩超,了解肝脏有无慢性损伤以及早期筛查肝癌, 必要时行腹部增强CT或MRI,以了解肝脏损伤程度
可用于肝炎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评估 是评估患者肝脏损害程度的金标准,包括炎症分级与纤维化分期 两个方面
肝脏瞬时弹性扫描
肝组织活检
研究背景:肝脏炎症的治疗 对因治疗
甘草酸类:类激素作用,可用 降低细胞内疏水胆酸的水平,保护细 于不能耐受肾上腺皮质激素或 胞膜;免疫调节。 (和)硫唑嘌呤或治疗无效者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专家委员会.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4,34(2):152-162.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8):556-559.
脂肪性肝病
2014肝脏炎症防 治专家共识 推荐药物 甘草酸制剂、还 原型谷胱甘肽、 双环醇、水飞蓟 素及熊去氧胆酸 推荐理由 2010非酒精性脂肪肝 病诊疗指南 多烯磷脂酰胆碱、水 腺苷蛋氨酸、多烯磷脂酰胆 2010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
飞蓟素 、甘草酸制剂、 碱、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 去氧胆酸、腺苷蛋氨 酸、还原型谷胱甘肽 存在争议,无证据推 荐常规使用 缓解症状,防止组织学恶化; 抗氧化、抗炎、保护肝细胞 膜及细胞器等作用 醇
片、双虎清肝颗粒…
抗炎保肝药物的合理应用

不同肝病的保肝药物选择

保肝药物的应用原则
不同肝病的保肝药物选择
病毒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 肝病
药物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 肪性肝病
酒精性肝病
病毒性肝炎

抗病毒+抗炎保肝治疗是作为病毒性肝炎治疗的重要选择;

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反应,提高疗效。
2014肝脏炎症防治专家共识
第一代 • 甘草甜素
第二代 • 复方甘草 酸苷(β 体)
第三代 • 甘草酸二 铵(α体 为主的α、
第四代 • 异甘草酸 镁(纯α 制剂)
β混合体)
抗炎类药物

作用机制


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无明显皮质激素样副作用;
退黄和解毒; 抗病毒及杀伤异常细胞; 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 抗过敏;
相关学习汇报
临床常用抗炎保肝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抗炎保肝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炎保肝药物:具有改善肝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和 增强肝脏解毒功能等作用的一类药物
1
2 3
• 抗炎类药物 • 肝细胞膜修复保护剂 • 解毒保肝药
4
5 6
• 利胆保肝药
• 抗氧化剂 • 其他(促能量代谢药、生物制剂、中药制剂)
抗炎保肝药物的合理应用
学生:马 迪
老师:李燕菊
研究背景及内容
相关学习汇报
结论
研究背景:前言
肝脏在机体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生物合成、生 物转化及解毒等作用,不仅参与蛋白质,脂类及糖类等物质 的代谢也参与酒精及毒物等的体内代谢过程。同时肝脏也是 各种致病因子或疾病常侵袭的器官。如异常代谢药物,微生 物等,均可造成肝脏损伤。 已证实多数肝损伤常伴有炎症反应,肝纤维化、肝硬化及癌 变是最常见肝病进展形式及转归
慢性乙型及丙型肝 炎 药物性(中毒性)
• 达到抗病毒用药指征的患者,应按照指南 对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主要为干扰素类、
核苷类似物)
• 立即停用可疑药物(毒物)
肝炎
酒精性肝病 非酒精性肝病
• 戒酒、营养支持治疗等 • 改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及加强运动等基 础治疗 • 对有免疫抑制指征的患者进行免疫抑制治
指南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9:对于各类急慢性肝脏炎症, 血清ALT水平显著升高或肝组织学有明显炎 症坏死者,在及时进行病因治疗的同时, 应给予适当的抗炎保肝治疗(Ⅰ)。 推荐意见10:对于慢性HBV感染者, 当首次出现血清ALT轻度升高时,为了准 确判断其是否进入免疫清除期及进行抗病 毒治疗,不建议过早进行抗炎保肝治疗, 而应监测1~3个月(Ⅲ)。
解毒保肝药
特别警示 使用本药可能出现过 敏性休克,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还原型谷胱甘肽 硫普罗宁
葡醛内酯
作用机制
内源性、促能量 修复改善肝功能、促进肝细胞再 形成无毒的葡萄
代谢、减毒 生、清除自由基、重金属和药物 糖醛酸结合物, 解毒 随尿排出体外
临床应用
酒精性、药物性、脂肪肝、酒精肝、药物性肝损伤、急慢性肝炎、药
研究背景:肝脏炎症常见类型
病毒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 肝病
药物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 肪性肝病
酒精性肝病
研究背景:肝脏炎症辅助检查
肝脏炎症辅助检查项目
肝功能
ALT、AST、胆红素、GGT、白蛋白、球蛋白、胆碱酯酶、 ALP等
PT凝血酶原时间是反映肝脏凝血因子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标,近 期内PTA凝血酶原活动度进行性降至40%以下为肝衰竭的重要诊 断标准之一,小于20%者提示预后不良 了解有无肝炎病毒感染 标志 如甲胎蛋白等,以早期发现肝癌
药物性肝病
2014肝脏炎症防治专家共识 推荐药物 2007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疗建议
甘草酸类、还原性谷胱甘肽、双 还原型谷胱甘肽、腺苷蛋氨酸、 环醇 甘草酸类、多烯磷脂酰胆碱
推荐理由
甘草酸类:护肝、抗过敏、抗炎、退黄、抗肝纤维化等作用,可有 效治疗药物性肝损伤(Ⅰ)。 还原性谷胱甘肽:非特异性解毒保肝(Ⅰ)。
推荐药物 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制剂、 多烯磷脂酰胆碱、双环醇 推荐理由
2012慢性乙肝防治专家共识
甘草酸类、水飞蓟素类、双 环醇
不同程度的抗炎、抗氧化、保护肝细胞膜及细胞器等作用, 临床应用可改善肝脏生化学指标; 临床研究的支持。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专家委员会.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4,34(2):152-162. 慢性乙型肝炎联合治疗专家委员会.慢性乙型肝炎联合治疗专家共识[J].中国肝脏病杂志,2012,4(1):39-46.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专家委员会.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4,34(2):152-16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胆疾病协作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疗建议(草案).2007,27(11):765-769.
自身免疫性肝病
2014肝脏炎症防治专家共识 推荐药物 推荐理由 甘草酸类、熊去氧胆酸 2011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和治疗指南 熊去氧胆酸
水飞蓟素类 稳定肝细胞膜,提高肝脏解毒能力, 避免肝细胞损伤 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损伤、脂肪 肝所致肝功异常 不良反应相对少而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