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曲线定义的运用

合集下载

圆锥曲线定值问题及解题技巧

圆锥曲线定值问题及解题技巧

圆锥曲线定值问题及解题技巧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圆锥曲线是解析几何学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了圆锥曲线的定值问题和解题技巧。

在学习和解题过程中,掌握了圆锥曲线的特点和性质,能够更好地理解问题并进行解决。

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三种类型,它们都具有一些共同的性质:椭圆的离心率小于1,双曲线的离心率大于1,而抛物线的离心率等于1。

根据这些性质,我们可以对圆锥曲线进行定值问题的分析与解题。

解决圆锥曲线的定值问题,一般需要掌握以下几点技巧:1. 了解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椭圆的标准方程为:\frac{x^2}{a^2} + \frac{y^2}{b^2} = 1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y^2 = 2px通过掌握这些标准方程,可以更好地理解圆锥曲线的形状和特性,从而解决相关的定值问题。

2. 利用几何性质解题圆锥曲线的性质包括焦点、准线、离心率等,可以通过这些性质来解决定值问题。

我们可以利用椭圆的焦点性质,求解一些与焦点距离有关的问题;或者通过双曲线的准线性质,解决与准线位置有关的问题。

3. 运用变换解题在解决圆锥曲线的定值问题时,有时也可以通过适当的变换来简化问题。

可以通过平移或旋转坐标系,将原先复杂的问题简化成更容易处理的形式,从而更快地找到解答。

4. 注意特殊情况在解题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圆锥曲线的特殊情况。

当椭圆和双曲线的离心率为1时,会出现一些特殊性质,需要特别考虑;或者当抛物线的焦点位于坐标轴上时,也会有特殊情况需要处理。

在解决圆锥曲线的定值问题时,需要灵活运用以上技巧,结合几何性质和数学方法,深入分析问题并找到正确的解答。

圆锥曲线的定值问题涉及到了许多几何性质和数学方法,需要我们在学习和解题过程中保持耐心和细心,灵活运用各种技巧,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希望通过这些技巧的学习和运用,读者能够更好地掌握圆锥曲线的相关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并取得好成绩。

【这段话大致加了750字,总字数300左右,如有不满意之处请您告知】第二篇示例:圆锥曲线是解析几何中的重要概念,其定值问题是解析几何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有需要我们掌握的技巧。

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

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

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1. 什么是圆锥曲线:圆锥曲线是指满足特定条件的曲线,它利用三角函数与立体几何图形结合生成。

简言之,当一条曲线贯穿一个圆孤和一个平面,并在圆上和平面上满足有关关系时,它就是圆锥曲线。

2. 圆锥曲线的数学特征:圆锥曲线是一种曲线,它满足特定的约束关系,可以由方程组表示:r=z/cosθ或r=1/sinθ。

其中,r为曲线上任意点到圆锥的拱顶的距离,z为曲线上任意点到圆锥的中心的距离,θ为曲线上任意点到拱顶的夹角。

3. 圆锥曲线的物理应用:圆锥曲线是多方面用途,在工程应用中有着重要地位,主要是因为圆锥曲线可用来表示周向和纵向的形变,它们也经常用于航空、船舶和汽车的设计。

例如,它可以用来表示飞机机翼的形状。

4. 圆锥曲线的构成:圆锥曲线由一个圆锥和一个平面构成,所以它也常被称为圆锥-平面曲线,是指当一条曲线贯穿一个圆锥和一个平面,并在圆锥上和平面上满足有关关系(且这两个关系上的函数要满足l次可积方程)时,它就称为圆锥曲线。

5. 相关几何定义:圆锥曲线通过以下几何定义确定:它可以由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平面构成,其中圆柱体由一条等流线和一条垂直于它的矢量组成,平面由它的法线矢量和一条曲线组成。

该曲线(椭圆或双曲线)的一条切线扫描等流线,而另一条切线与平面的法线构成的平面垂直;这两条切线将圆柱体分成两个由圆盘和一段圆锥组成的元件。

6. 解析表达式:可以使用两个方程描述圆锥曲线:r=z/cosθ或r=1/sinθ,其中,r为曲线上任意点到圆锥的拱顶的距离;z为曲线上任意点到圆锥的中心的距离;θ为曲线上任意点到拱顶的夹角。

结合几何定义及数学特征,可以更容易地理解两个方程。

圆锥曲线在高考数学中的应用

圆锥曲线在高考数学中的应用

圆锥曲线在高考数学中的应用圆锥曲线在高考数学中的应用是一个广为人知的话题。

圆锥曲线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在几何、代数、物理等多个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在高考中,圆锥曲线不仅是数学选择题中常出现的题型,而且在解析几何中也有重要的应用和指导意义。

一、圆锥曲线的定义和分类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任意给定的两个定点 F1 和 F2 ,以及一个正实数 e(离心率),设点 P(x, y,z) 在平面 F1PF2 上,且点 P 到 F1、F2 两点的距离之比为 e,则称 P(x, y,z) 所在的曲线为椭圆,当 e=1 时,称为双曲线。

以直角坐标系中的 x 轴为对称轴,离心率为 e 的曲线称为扁平椭圆,离心率为 1 的曲线称为各向同性圆;以直角坐标系中的 y 轴为对称轴,离心率为 e 的曲线称为长圆,离心率为 1 的曲线称为抛物线;直角坐标系中过 y 轴的某一条直线称为对称轴,离心率为 e 的曲线称为双曲线,当 e=1 时,曲线即为平行于对称轴的两条渐进线的双曲线。

二、圆锥曲线在高考中的应用1. 选择题中的圆锥曲线圆锥曲线作为数学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也是高考数学试卷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题型之一。

在选择题中,考生通常需要根据所给出的条件来确定所求函数方程的类型,根据曲线的性质推算出符合条件的答案。

例如:已知点 A(2,0)、B(0,1) 和抛物线 C:y=mx^2+mx-1 的顶点在直线AB 上,且交点为 D。

则一个满足 D(-2,-3) 的曲线方程式为(A)双曲线(B)椭圆(C)抛物线(D)圆这道问题主要考察考生对于曲线类型的判断能力和对于直线方程、抛物线特征等知识点的掌握能力。

2. 解析几何中的圆锥曲线在解析几何中,圆锥曲线是几何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其中,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最为常见,它们的数学模型、特征方程以及轨迹方程等知识点在高考中都有一定的出现概率。

例如: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长轴为 10,短轴为 6,曲线经过点(8,0)和(-8,0),则该椭圆的方程是:(A)x^2/25+y^2/9=1(B)x^2/100+y^2/36=1(C)x^2/36+y^2/100=1(D)x^2 /9+y^2/25=1这个问题主要考察考生通过已知条件推导出椭圆的方程的能力,需要对于椭圆的中心、坐标轴长度等特征有较为准确的掌握。

圆锥曲线知识点总结6篇

圆锥曲线知识点总结6篇

圆锥曲线知识点总结6篇第1篇示例:圆锥曲线是解析几何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分为三种: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

在数学中,圆锥曲线具有丰富的性质和应用,掌握其基本知识对于理解其在几何、物理、工程等多个领域的应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圆锥曲线的基本性质和特点进行详细总结。

我们从圆锥曲线的定义入手。

圆锥曲线是平面上一点到一个固定点(焦点)和一条直线(准线)的距离之比为常数的点的轨迹。

根据这个定义,椭圆的准线是实直线,双曲线的准线是虚直线,而抛物线的准线是平行于其自身的直线。

椭圆是圆锥曲线中最简单的一种。

椭圆的定义是到焦点和准线的距离之比小于1的点构成的轨迹。

椭圆具有对称性,其焦点到准线的垂直距离之和恒等于两焦距之和,这个性质被称为焦点定理。

椭圆还有面积、周长等重要性质,在几何中有重要的应用。

抛物线是圆锥曲线中最特殊的一种,其定义是到焦点和准线的距离相等的点构成的轨迹。

抛物线具有对称性,其焦点到准线的垂直距离恰好等于焦距。

抛物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曲线,常见于物理学和工程学中的抛物线运动、光学、无线电通信等领域。

除了上述基本性质外,圆锥曲线还有许多重要的定理和性质。

焦点、准线、焦距、离心率等概念是理解圆锥曲线的重要基础。

圆锥曲线的方程形式也是研究和应用圆锥曲线的关键,椭圆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分别为x^2/a^2 + y^2/b^2 = 1和x^2/a^2 - y^2/b^2 = 1,而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y^2 = 2px。

圆锥曲线是解析几何学中的重要内容,掌握其基本性质和定理对于理解几何学、物理学和工程学中的问题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圆锥曲线的学习,我们不仅可以深入理解几何形体的性质,还可以应用圆锥曲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建模和问题求解的能力。

加强对圆锥曲线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第2篇示例:圆锥曲线是解析几何中最重要的一类曲线,它包括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这三种。

这些曲线在数学和物理学等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是我们熟悉的常见数学概念之一。

圆锥曲线的三种定义

圆锥曲线的三种定义

圆锥曲线的三种定义
圆锥曲线可以通过多种定义来描述,下面我将从三种不同的角度来回答你的问题。

1. 几何定义:
圆锥曲线是通过圆锥和平面的交点集合而成的曲线。

当平面与圆锥的两个母线夹角小于圆锥的夹角时,交点为椭圆;当平面与圆锥的两个母线夹角等于圆锥的夹角时,交点为圆;当平面与圆锥的两个母线夹角大于圆锥的夹角时,交点为双曲线。

2. 代数定义:
圆锥曲线也可以通过代数方程来定义。

例如,椭圆的代数方程为x^2/a^2 + y^2/b^2 = 1,圆的代数方程为x^2 + y^2 = r^2,双曲线的代数方程为x^2/a^2 y^2/b^2 = 1。

这些方程描述了平面上的点满足的条件,从而定义了不同类型的圆锥曲线。

3. 参数方程定义:
圆锥曲线还可以通过参数方程来定义。

以椭圆为例,其参数方程可以写为x = acos(t),y = bsin(t),其中t为参数,a和b分别为椭圆在x轴和y轴上的半轴长。

通过不同的参数取值,可以得到椭圆上的各个点的坐标,从而描述了整个椭圆曲线。

综上所述,圆锥曲线可以通过几何、代数和参数方程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定义,每种定义方式都能够全面而准确地描述圆锥曲线的特性和性质。

圆锥曲线定义的应用

圆锥曲线定义的应用

圆锥曲线定义的应用圆锥曲线是数学中一个的重要的几何概念,它是由一个平面和一个圆锥相交而得到的一类曲线。

圆锥曲线通常包含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曲线: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

每一种曲线都有其独特的数学特性和应用场景。

椭圆椭圆是一种圆锥曲线,它由一个平面和一个圆锥相交而得到。

在平面上,椭圆通常被定义为到两个焦点之和的距离等于到两个焦点之差的距离的所有点的集合。

椭圆具有许多非常重要的数学性质和应用。

例如:椭圆的几何特性•椭圆的中心:与两个焦点重合的点。

•椭圆的长半轴和短半轴:分别为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和椭圆中心到椭圆边缘的距离。

•椭圆的离心率:代表两个焦点之间距离与椭圆长轴长度之比。

椭圆的应用椭圆在自然界和工程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天体运动:椭圆是描述行星、卫星、彗星等天体运动的理想模型。

•工程设计:椭圆管道和椭圆轨道在工程中可以达到和圆形相同的效果,同时又具有更大的面积和更好的稳定性。

•电子工程:椭圆滤波器在电子信号处理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实现比标准低通滤波器更陡峭的滤波特性。

抛物线抛物线是一种圆锥曲线,它由一个平面和一个横截面角为90度的圆锥相交而得到。

在平面上,抛物线通常被定义为到其焦点距离等于到其直线准线的距离的所有点的集合。

抛物线也有很多应用场景,例如:抛物线的几何特性•抛物线的焦点和直线准线:分别为抛物线上的一个点和与对称轴平行的一条直线。

•抛物线的顶点:在对称轴上,也是抛物线的最高点。

•抛物线的离心率:为1。

抛物线的应用抛物线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建筑设计:抛物线在设计拱形结构、拱桥等建筑上非常常见。

•物理学:抛物线是自由体运动的最基本模型之一。

在物体自由落下、抛体运动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导弹技术:抛物线导弹具有更大的射程、更好的稳定性和更高的准确性。

双曲线双曲线是由一个平面和一个截面角小于90度的圆锥相交而得到的一种曲线。

在平面上,双曲线通常被定义为到两个焦点之差的距离等于到直线准线的距离的所有点的集合。

圆锥曲线详解

圆锥曲线详解

解圆锥曲线问题常用以下方法:1、定义法(1)椭圆有两种定义。

第一定义中,r 1+r 2=2a 。

第二定义中,r 1=ed 1 r 2=ed 2。

(2)双曲线有两种定义。

第一定义中,a r r 221=-,当r 1>r 2时,注意r 2的最小值为c-a :第二定义中,r 1=ed 1,r 2=ed 2,尤其应注意第二定义的应用,常常将 半径与“点到准线距离”互相转化。

(3)抛物线只有一种定义,而此定义的作用较椭圆、双曲线更大,很多抛物线问题用定义解决更直接简明。

2、韦达定理法因直线的方程是一次的,圆锥曲线的方程是二次的,故直线与圆锥曲线的问题常转化为方程组关系问题,最终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问题,故用韦达定理及判别式是解决圆锥曲线问题的重点方法之一,尤其是弦中点问题,弦长问题,可用韦达定理直接解决,但应注意不要忽视判别式的作用。

3、解析几何的运算中,常设一些量而并不解解出这些量,利用这些量过渡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方法称为“设而不求法”。

设而不求法对于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而产生的弦中点问题,常用“点差法”,即设弦的两个端点A(x 1,y 1),B(x 2,y 2),弦AB 中点为M(x 0,y 0),将点A 、B 坐标代入圆锥曲线方程,作差后,产生弦中点与弦斜率的关系,这是一种常见的“设而不求”法,具体有:(1))0(12222>>=+b a b y a x 与直线相交于A 、B ,设弦AB 中点为M(x 0,y 0),则有02020=+k b y a x 。

(2))0,0(12222>>=-b a by a x 与直线l 相交于A 、B ,设弦AB 中点为M(x 0,y 0)则有02020=-k b y a x (3)y 2=2px (p>0)与直线l 相交于A 、B 设弦AB 中点为M(x 0,y 0),则有2y 0k=2p,即y 0k=p.【典型例题】例1、(1)抛物线C:y 2=4x 上一点P 到点A(3,42)与到准线的距离和最小, (2)抛物线C: y 2=4x 上一点Q 到点B(4,1)与到焦点F 的距离和最小,分析:(1)A 在抛物线外,如图,连PF ,则PF PH =A 、P 、F 三点共线时,距离和最小。

圆锥曲线的定义与性质及其应用

圆锥曲线的定义与性质及其应用

圆锥曲线的定义与性质及其应用圆锥曲线是数学中研究的一类平面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

它们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以及一些实际应用进行介绍。

1. 圆锥曲线的定义圆锥曲线是在一个平面上,以一点为焦点,一条直线为准线,到该直线上各点的距离与到焦点的距离之比等于一个常数的点构成的曲线。

根据准线与焦点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可以分为三类: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

2. 椭圆的性质与应用椭圆是一种闭合的曲线,其定义为到两个焦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集合。

椭圆具有以下性质:- 椭圆的长轴和短轴:椭圆的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等于椭圆的长轴,而通过椭圆中心且垂直于长轴的线段称为椭圆的短轴。

- 焦点定理:对于椭圆上的任意一点P,其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等于椭圆的长轴的长度。

- 在物理学和天文学中,椭圆常用来描述行星、彗星和卫星的轨道。

3. 双曲线的性质与应用双曲线是一种开放的曲线,其定义为到两个焦点距离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的点的集合。

双曲线具有以下性质:- 双曲线的渐近线:双曲线有两条渐近线,其与曲线的距离趋近于零,且曲线无限延伸。

- 双曲线的离心率:双曲线的离心率大于1。

离心率是描述焦点与准线距离关系的重要参数。

- 在物理学中,双曲线常用来描述电磁波的传播和光学系统中的折射现象等。

4. 抛物线的性质与应用抛物线是一种开放的曲线,其定义为到焦点距离等于到准线的距离的点的集合。

抛物线具有以下性质:- 抛物线的对称性:抛物线以焦点为中心,与焦点到准线垂直的线段称为对称轴。

抛物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焦点和准线的距离相等。

- 抛物线的焦距:焦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称为抛物线的焦距,是抛物线性质研究和计算的重要参数。

- 在物理学中,抛物线常用来描述抛射物的运动轨迹,以及天文学中的天体运动等。

5. 圆锥曲线的应用举例圆锥曲线在科学和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以下举几个例子:- 天体运动:行星、彗星和卫星的轨道通常用椭圆来描述,能够帮助科学家研究它们的运动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锥曲线定义的运用》案例分析双鸭山31 中郭秀涛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人教版)高二(上),第八章(圆锥曲线方程复习课)圆锥曲线的定义反映了圆锥曲线的本质属性, 它是无数次实践后的高度抽象. 恰当地利用定义解题, 许多时候能以简驭繁. 因此, 在学习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几何性质后,我认为有必要再一次回到定义, 熟悉“利用圆锥曲线定义解题”这一重要的解题策略.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是初中开始“课程改革”后的第一届毕业生,他们在初中三年的学习中,接受的是“新课改”的理念,学习的是“新课标”下的课程、教材,由于05 年高中“课改”还未全面推行,因此如今他们面对的高中教材还是旧教材。

与以往的学生比较,这届学生的特点是: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更强,思维敏捷,敢于在课堂上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但计算能力较差,字母推理能力较弱,使用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也略显不足。

三、设计思想由于这部分知识较为抽象, 难以理解. 如果离开感性认识, 容易使学生陷入困境,降低学习热情. 在教学时, 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波利亚的一般解题方法处理习题, 针对学生练习中产生的问题, 进行点评, 强调“双主作用”的发挥. 借助多媒体动画, 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主动参与教学,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发现、获取新知, 提高教学效率.四、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圆锥曲线的定义,能灵活应用定义解决问题;熟练掌握焦点坐标、顶点坐标、焦距、离心率、准线方程、渐近线、焦半径等概念和求法;能结合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求解圆锥曲线的方程。

2.通过对练习,强化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科学性和批判性, 提高空间想象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问题的不断引申, 精心设问, 引导学生学习解题的一般方法及联想、类比、猜测、证明等合情推理方法.3.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中, 培养学生敢想、敢说、勇于探索、发现、创新的精神.五、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2. 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求“最值”3. “定义法”求轨迹方程 教学难点:巧用圆锥曲线定义解题六、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思路】由于这是一堂习题课,加上我所任教的班级是重点中学的理科班,学生有较 好的数学基础,学习积极性较高,领悟能力较好,所以在教学中 ,我拟采用师生 共同参与的谈话法:由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 知识经验,利用合情推理来自行获取新知识。

通过个别回答,集体修正的方法让 我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最后,我将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小结, 概括出问 题的正确答案,并指出学生解题方法的优缺点。

(一)开门见山,提出问题一上课,我就直截了当地给出一一例题1: (1) M 的轨迹是((X , y )满足讥X 1)2 (y 2)2 |3x 4y |,则点M 的轨迹 是()。

(A )椭圆 (B )双曲线 (C )抛物线 (D )两条相交直线【设计意图】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熟悉不同概念的不同定义方式,是学习和 研究数学的一个必备条件,而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学生们对圆锥曲线的定 义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是否能真正掌握它们的本质,是我本节课首先要弄清 楚的冋题。

为了加深学生对圆锥曲线定义理解,我以圆锥曲线的定义的运用为主线,精心 准备了两道练习题。

为杜绝一些错误认识在学生大脑中滋生、 萌芽,我准备采用 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一一先制作好若干“电脑小课件”,一旦有学生提出错误的 解法,就向学生们展示。

希望用形象生动的“电脑课件”使学生对问题有正确的 认识。

此外,因为涉及的内容较多,学生的训练量也较大,所以考虑利用实物投 影器等媒体来辅助教学,一方面能弥补在黑板上板演耗时多的不足, 另一方面则 可以让学生一边演示自己的“成果”,一边进行介绍说明,有利于激发更多的学 生主动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学情预设】估计多数学生能够很快回答出正确答案,但是部分学生对于圆锥曲线的定义 可能并未真正理解,因此,在学生们回答后,我将要求学生接着说出:若想答案已知A (-2, 0), B (2, 0)动点 M 满足 |MA|+|MB|=2,则点(A )椭圆(B ) 双曲线 (C )线段 (D )不存在(2)已知动点是其他选项的话,条件要怎么改?这对于已学完圆锥曲线这部分知识的学生来 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但问题(2)就可能让学生们费一番周折一一如果有学生提出:可以利用变形来解决问题,那么我就可以循着他的思路, 先对原等式做变形:血|3X 粘2厂5这样,很快就能得出正确结果。

如5若不然,我将启发他们从等式两端的式子入手, 考虑通过适当的变形,转化为学 生们熟知的两个距离公式。

在对学生们的解答做出判断后,我将把问题引申为:该双曲线的中心坐标是 ________________ ,实轴长为 _____________ ,焦距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二)理解定义、解决问题例2 (1)已知动圆A 过定圆B : X 2 y 2 6x 7 0的圆心,且与定圆C:运用圆锥曲线定义中的数量关系进行转化, 使问题化归为几何中求最大(小) 值的模式,是解析几何问题中的一种常见题型,也是学生们比较容易混淆的一类 问题。

例2的设置就是为了方便学生的辨析。

【学情预设】根据以往的经验,多数学生看上去都能顺利解答本题,但真正能完整解答的 可能并不多…。

事实上,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能准确写出点 A 的轨迹,有了练习 题1的铺垫,这个问题对学生们来讲就显得颇为简单,因此面对例2 (1)、(2), 多数学生应该能准确给出解答,但是对于例2 (3)这样相对比较陌生的问题, 学生要么就卡壳了,要么可能得出错误的解答。

我准备在学生们都解答完后 ,选 择几份有“共性”错误的练习,借助于实物投影仪与电脑,加以点评。

这时,也 许会有学生说应当是P 、A 、B 三点共线时,取最小值。

那么,我应该鼓励学生 进行的大胆构想,同时不急于给出标准答案,而是打开“几何画板”,利用其能 够准确测量线段的特点,让学生们自己发现错误,在电脑动画的帮助下 ,让学生 ・・・・・・・・・ ・・・・ 们寻找到点B 所在的正确位置后,叫学生演练出正确的解题过程.,并借助实物投 影加以演示。

.在学生们得出正确解答后,由一位学生进行归纳小结:. 在椭圆中,当定点A 不在椭圆内部时,则A ,F 的连线与椭圆的交点M 就是使| BA|+|BF|最小的点;当定点A 在椭圆内部时,贝U A 与另一焦点F 的连线的延长线与椭圆的 交点B 即为所求。

(三)自主探究、深化认识6x 91 0相内切,求△ ABC 面积的最大值。

(2) 在(1)的条件下,给定点P(-2,2),求1P A| 5|AB |的最小值。

(3) 【设计意在(2)的条件下求|FA|+|AB|的最小值。

如果时间允许,练习题将为学生们提供一次数学猜想、试验的机会一一练习:设点Q 是圆C :(X 〔)2 y 25上动点,点A( 1,0)是圆内一点,AQ 的垂直平分线与CQ 交于点M,求点M 的轨迹方程。

引申:若将点A 移到圆C 夕卜,点M 的轨迹会是什么?【设计意图】练习题设置的目的是为学生课外自主探究学习提供平台, 当然,如果课堂上时间允许的话,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结论进 行验证。

【知识链接】(一) 圆锥曲线的定义1.圆锥曲线的第一定义 2. 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二) 圆锥曲线定义的应用举例2 2 1. 双曲线』J 1的两焦点为F i 、F 2, P 为曲线上一点,若P 到左焦点F i16 9的距离为12,求P 到右准线的距离。

2. P 为等轴双曲线X 2 y 2 a 2上一点,F 1、F 2为两焦点,0为双曲线的中心, 的取值范围。

上有一点A (4, m ), A 点到抛物线的焦点F 的距离为5, 求抛物线的方程和点A 的坐标。

2 24. (1)已知点F 是椭圆L 丄1的右焦点,M 是这椭圆上的动点,A (2, 25 92)是一个定点,求|MA|+|MF|的最小值。

们 2 2(2)已知A ( 11,3)为一定点,F 为双曲线 乙 工1的右焦点,M 在双曲 2 9 27线右支上移动,当|AM | 11 MF |最小时,求M 点的坐标。

2 (3)已知点P ( — 2, 3)及焦点为F 的抛物线y 』,在抛物线上求一点M ,8使 |P M|+|FM| 最小。

3.在抛物线2 5. 已知 A (4, 0),B (2, 2)是椭圆 L25求| MA|+|MB|的最小值与最大值。

七、教学反思本课将借助于“ POWERPOINT 牛”利用两个例题及其引申,通过一题多变,层层深入的探索,以及对猜测结果的检测研究,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 科学性、批判性,使学生从学会一个问题的求解到掌握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领略数学的统一美.“电脑多媒体课件”的介入,将使全体学生参与活动成为可能,使原来令人难以理解的抽象的数学理论变得形象, 生动且通俗易懂,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节省了板演的时间,从而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自悟、 自练、自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充分显示出“多媒体课件”与探究合 作式教学理念的有机结合的教学优势。

1.“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摒弃 ,“满堂问”的教学方式形似启发式教学,实则为“教师牵着学生,按教师事先设计的讲授程序”所进行 的接受性学习.基于以上考虑,本人期望在教学中能尝试使用“探究一合作”式教 学模式进行教学.使学生们的“知识的获得过程”不再是简单的“师传生受”而是让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的加以建构 .在这个建构过程中,学生应是教师主导下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所设计的问题以及引导学生进 行探究过程的发问,都力求做到“把问题定位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2.在有限的时间内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为了在课堂上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我将几类题型作了处理一一将“定义法求 轨迹问题”分置于例2( 1)与练习中,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把握这类问题的解法;将学生容易混淆的两类求“最值问题”并为一道题,方便学生进行比较、分析。

虽然从表面上看,我这一堂课的教学容量不大,但事实上,学生们的思维运动量 并不会小。

3.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媒体条件,然而,教师所编导的教学活动应该随着整体环境的变化、学生群体的变更而变化。

在本节课,我只是根据需要制作了一个较为简单的“小课件”,并在其中作 了多个按钮,以便根据学生的上课情况及时对教程进行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