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课时 观察物体(2) 教案
【经典教案】-小学数学二年级第2课时 观察物体(2)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2课时观察物体(2)教学内容:课本第34--35页。
教学目标:1、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正方体。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例3视图。
期刊发表详细问题了解下!提问:这幅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出来的?你能摆出来吗?二、学习新课。
1、出示学习提示:(1)从前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2)从上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3)从右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2、连一连。
(1)学生在课本的34页上完成。
(2)完成练一练第1题。
3、摆一摆,画一画,比一比。
(1)学生按例3第2幅视图摆一摆,然后在课本上画一画。
(2)比一比:上面两个物体,从哪些面看到的图形完全相同?从哪一面看到的图形不同?你有什么发现?我们去的时候正是故乡野草莓大量上市的季节,那一筐筐野草莓从遥远的大山里精心采摘而来,色泽艳红,樱桃大小,入口柔软甜美,沁人心脾,是人工种植的草莓远远无法比拟的。
舅舅将野草莓洗净后沥干水分,一层野草莓一层白糖腌渍起来,等到白糖消融,草莓渗出红色的果汁,满屋都是扑面而来的甜香,小羊已经很不好意思却又迫不急待地享用起来,红色的果汁沾在脸颊、鼻尖,嘴唇也变得红嘟嘟。
近年来,当地巧手的主妇用玻璃、陶瓷等器皿将糖渍草莓密闭封存,不用任何添加剂,却能保持新鲜,在长期保存后打开食用甘绵醇厚、香气悠长,是待客送礼之佳品。
已经七月的季节,可惜错过了每年农历五月十七的“花儿会”。
岷县“五月十七花儿会”久负盛名,那时正值牡丹花开,周边邻县、市、州游人汇聚县城狂欢半月有余,万商云集、满街美食、歌手荟萃,盛况动人!只见县城二郎山周围的草坡、河边、地头,人如潮涌,伞如云朵,“花儿”唱声此起彼伏。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观察物体-人教版(2)

观察物体小街子完小温梦玲一、教学目标1.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2.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二、重点难点能辩认不同位置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师:今天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做运动吧,请跟着老师一起动起来。
课前热身游戏《和我一起拍拍拍》(二)激发兴趣,合作求知1.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还邀请了其他一些小伙伴加入了我们的学习中,我们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呢?教师展示,引出我们不同在不同的位置看物体。
每个小组都有一位小客人要和我们一起学习,小组长赶快拿出来看看吧。
你悄悄的告诉玩具你坐在他的那一边?生:汇报师顺便板书。
前面(正面)侧面(左面右面) 后面(背面)师:我们把左面和右面都叫做他的侧面。
谁坐在小客人的前面请举手,谁坐在后面请举手。
坐在侧面的人请举手师:我们分别坐在小客人的前面,侧面,后面。
师:为什么,都是观察同一物体,四个人看到的都不一样?生:4个人坐的位置不一样、师小结:观察的位置不一样,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玩具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2)换位观察:同学们都观察的很仔细,同学们想不想换个位置看一看,根据老师所指示的方向换位。
师:看看,想一想和你刚才两个位置看到的一样吗?和组内交流一下师:你们看到的玩具一样吗?那是什么样的?学生汇报②第二次换座位师:你们看到的玩具一样吗?那是什么样的?生观察后汇报师:同学们,现在和以前看到的一样吗?生:不一样。
生:同学们坐的位置不一样。
③第三次换座位师:你们看到的玩具一样吗?那是什么样的?生观察后汇报师:同学们,现在和以前看到的一样吗?生:不一样。
生:同学们坐的位置不一样。
④换回自己位置师:为什么,都是观察同一物体,我们四次看到的都不一样?生:位置不一样,观察角度不一样师小结:从不同的位置看物体,就叫观察物体。
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第2课时 观察物体(2)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2课时观察物体(2)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继续引导学生观察物体,识别不同角度下的物体形状,并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我们将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各种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以及如何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和描绘物体。
教学内容将涵盖对立体图形的识别、分类以及对物体视图的理解。
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并能描述出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视图。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他们能够根据物体的不同视图重构物体的形状。
3. 引导学生理解物体的三视图,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视图绘制。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难点1. 学生在观察和描述物体时,可能会出现视角混淆的情况。
2. 对于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的学生,理解物体的三视图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3. 在绘制物体的三视图时,学生可能会出现比例和形状不准确的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各种不同形状的立体模型,如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2. 绘图工具,如铅笔、橡皮、直尺、三角板等。
3. 视频资料,展示不同视角下的物体形状。
4. 白纸和彩纸,用于绘制和制作模型。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授:介绍物体的三视图,通过实物模型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正面、侧面和上面的视图。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不同的立体模型,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绘制物体的三视图。
4. 交流分享: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全班交流讨论,分享观察和绘制的经验。
5. 总结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总结物体三视图的绘制方法和注意事项。
6.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绘制物体的三视图,标注每个视图的名称和特点。
2. 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区分不同的视图,以增强视觉效果。
3. 在黑板的一侧列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以便学生复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2)教案与反思

2 观察物体(2)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
如海学校陈泽学
一课时
教学反思
联系生活,实践运用。
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
本节课创造大量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培养了学生观察立体实物的能力,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素材积累】
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
摘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摘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摘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第五单元 第2课时 观察物体(2)(Word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

第五单元第2课时观察物体(2)——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识别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能够正确画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能够正确画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中体会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物体的方法。
2. 演示法:教师通过实物或图片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观察物体的过程。
3. 操作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际体验观察物体的方法。
4. 讨论法:学生分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观察物体的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各种形状的物体(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 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大家还记得吗?2. 讲授新课- 讲解观察物体的方法,强调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物体的重要性。
- 示范如何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画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
-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观察物体的方法。
3. 演示与操作- 教师演示如何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画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
-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观察物体并画出相应的图形。
4.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观察物体的技巧和心得。
-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
5.2观察物体(2)(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5.2 观察物体(2)(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当我站在教室前,面对着那一双双充满好奇和求知欲的眼睛,我知道我即将开始的课程将会是他们认知世界的一扇新窗户。
今天我要教授的是5.2观察物体(2),这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一部分。
一、教学内容我选择的教材章节是5.2观察物体(2),这一章节主要讲述的是如何通过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从而加深对物体形状和结构的理解。
具体内容涉及到物体在二维平面上不同角度的呈现,以及如何通过观察和描述来识别和区分物体。
二、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能够识别和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在这一章节中,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的是物体在不同角度下的呈现形式,以及如何用语言准确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因此,这一章节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亲身体验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带来的变化,并能够用语言准确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我将以一个实际的生活情景引入课程,我会拿出一个球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球体的形状和特征。
然后,我会改变球体的位置和角度,让学生再次观察并描述球体的变化。
接着,我会拿出一个长方体,重复上述的观察和描述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并用语言准确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六、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将会简洁明了,主要以图示和关键词为主。
我会用图形表示球体和长方体,并用箭头指示不同角度的观察方向,同时标注上对应的观察描述。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从家里找一个物体,通过不同的角度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答案:学生需要提供一张照片,照片中包含物体在不同角度的观察,并配有相应的观察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描述,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5 观察物体(2)教案(含反思和作业设计有答案)

第2课时观察物体(2)▶教学内容教科书P69例2、例3,完成教科书P71“练习十六”中第5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简单立体图形的活动,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立体图形时看到的图形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对立体图形的观察,学会辨认从立体图形前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图形。
3.能根据观察立体图形时所看到的图形,推理出观察的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会辨认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时所看到的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能根据观察到的图形,判断观察的视角,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积木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1.活动引入。
教师出示积木。
师:同学们认识它们吗拿出你们的积木搭一搭。
以小组为单位,组长出示任意图形或发出指令,组内成员搭一搭,看谁搭得又对又快。
2.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四个立体图形。
师:你们还记得这些立体图形吗?这节课,我们要利用这些立体图形继续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2)]【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搭积木活动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观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在观察中感受看到的图形的每个面,为新课的探究打好基础。
二、合作探究,观察立体图形【教学提示】注意说明长方1.合作探究,观察长方体。
(1)小组活动:将长方体摆放在桌子中间,组内同学分别从前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
(2)全班交流: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图形。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会说看到了长方形或正方形,也有的学生会说看到的是平行四边形,这时可用纸盖住这个面,沿着面的四周按压出图形的轮廓,用笔沿轮廓线描出所看到的图形,再确认看到的是什么图形。
(3)初步渗透“三视图”。
课件出示教科书P69例2。
师:小英、小强和小刚也在观察长方体,从他们的角度,这几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学情预设】有了前面观察的基础,学生都能说出:第一幅图是小英看到的,第二幅图是小刚看到的,第三幅图是小强看到的。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2)》教案

观察物体(2)【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简单立体图形的活动,使学生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对立体图形的观察,使学生能够辨认从立体图形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3.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若干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教材69页例2,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
教师小结:从不同的方向看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出示一个长方体,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
提出问题:从上面和下面看是什么形状,从左面,右面,正面或后面看又是什么形状呢?引出课题并板书。
(课题:观察立体图形)二、学习新知1、教学例2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一个圆柱和一个球(学具的大小应达到正对一个面看过去看不到其他面)。
请学生自己确定观察的顺序,轮流在不同的位置观察上述立体图形。
全班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小结:正方体和球从不同的位置看上去都是一样的;长方体和圆柱从不同的面看过去是不一样的。
2、学习例3教师出示图片:正方形有一个立体图形,它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它有可能是什么呢?学生猜测、交流一个面是正方形,有可能是正方体;还有可能是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70练习十六第2题。
2、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
3、完成练习十六第5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单元观察物体
第2课时观察物体(2)
【教学内容】:课本P69例2、3。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探究立体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 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难点: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观察物体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2
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一个圆柱和一个球(学具的大小应达到正对一个面看过去看不到其他面)。
请学生自己确定观察的顺序,轮流在不同的位置观察上述立体图形。
全班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正方体和球从不同的位置看上去都是一样的;长方体和圆柱从不同的面看过去是不一样的。
2、学习例3
教师出示图片:正方形
有一个立体图形,它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它有可能是什么呢?
学生猜测、交流
一个面是正方形,有可能是正方体;还有可能是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70练习十六第2题。
2、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
3、完成练习十六第5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最新部编本优质教案、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