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及其历史发展ppt课件

合集下载

道德大讲堂ppt课件

道德大讲堂ppt课件
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动道德教育的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因果报应
佛教认为人的行为会带来 相应的后果,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
03
现代社会道德问题
社会公德问题
公共场所不文明行为
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大声喧哗等。
交通秩序混乱
如闯红灯、不礼让行人、超速行驶等。
侵犯他人权益
如抄袭、盗版、欺诈等。
职业道德问题
违反职业操守
如医生收受红包、法官徇私舞弊等。
商业道德缺失
道德大讲堂ppt课件
目录
• 道德概述 • 中华传统道德 • 现代社会道德问题 • 道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 道德实践与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道德概述
道德的定义与内涵
道德定义
道德是社会生活中普遍遵循的规 范和准则,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 系的行为准则。
道德内涵
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家庭道德、个人品德等方面,涵 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 然的关系。
亲子沟通
加强亲子沟通,关注孩子的情感 需求,引导孩子正确处理道德问
题。
社会道德教育
社会环境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和 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媒体宣传
发挥媒体宣传作用,通过公益广告、宣传片等形式,宣传道德典 型和先进事迹。
社会实践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环保活动等,让学生 在实践中体验道德价值。
基础。
道家道德思想
01
02
03
无为而治
道家主张顺其自然,不强 行干涉,让事物自然发展 。
柔弱胜刚强
道家认为柔弱比刚强更有 力量,强调以柔克刚。

第四章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第四章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问题: 1、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是道德的,那 么什么才是道德呢? 2、道德的本质是什么呢?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1、中国古时候“道”与“德”是分开使用, 表示不同的意思: “道” 指道路,后引申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 律或人们必须遵守的社会行为准则、规矩、规 范; “德” 既”得”,东汉刘熙—“德者,得也, 得事宜也” 道德最早见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 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问题:
• (1)可否从上面的例子说明当时伯尔尼市民的道 德素质比广州市民的道德素质要高? (2) 伯尔尼市民与广州市民道德行为差异的根 本原因是什么?
• 上述例子说明伯尔尼市民的道德素质比广州市民 的道德素质要高;根本原因是其社会经济条件不 同。
经济决定道德


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 质。
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 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的道德原 则。 • 自由、平等、博爱是基本的道德规范。 • 惟利是图是占主导地位的道德规范。
• “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象自 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 资本就胆大起来。 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 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 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 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 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 绞首的危险。” ——马克思
苏大友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想想自己把所有家当卖 了也不到1万元,他突然感到很害怕。他把钱放到了朋友那里。 妻子毕天淑治病需要一大笔钱,曾经几次住院,向亲戚朋友借 钱都借遍了,她也没敢动用一分那笔捡来的钱。 10年里,苏大友夫妇一直经受着道德良心的折磨。意外之 财没带来任何欢乐,相反使他俩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苏大 友原来开朗活泼此后却变得沉默了,毕天淑的病情也日益加重。 最后,他们决定通过警察将钱交给交给失主。

第三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伦理学》PPT课件)

第三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伦理学》PPT课件)
物质表现就是金钱,它代表一切事物,人们和社会关 系的价值”。 第二,工人在平等和自由的表象下成为资本的奴隶。 第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劳动异化的根源。
(二)以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道 德
(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抽象性和虚伪 性
(四) 无产阶级道德开始形成并在实践中发展 第一,崇尚集体主义精神。 第二,大公无私的优秀品质。 第三,与资产阶级斗争的革命勇气。
一、原始社会道德 二、奴隶社会道德 三、封建社会道德 四、资本主义社会道德 五、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
一、原始社会道德
原始社会道德是人类道德的最初形态,也是人类文明 最原初的展示。
(一) 平等互助的原始共同体道德 (二) 单纯质朴的道德形式及其绝对的道德权威 (三) 超脱于蒙昧的道德与野蛮并存
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论
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视野中,“物质生活的生产 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 程”。
因此,道德的起源只能从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以及人们在其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去思索和把握。
(一) 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道德是人和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动物的本能行为中 不存在真正的道德。劳动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 创造 了人、社会和社会关系,也创造了人类社会的道德。
二、道德在善恶矛盾的辩证运动中发展
道德自形成起就存在着善恶矛盾,不同所有制条件 下存在不同性质的善恶矛盾。道德在善恶矛盾的辩 证运动中不断向前发展,总趋势是进步的,但这种 进步体现为在曲折中上升和前进。
(一)辩证理解恶在道德进步中的作用 (二)善恶观念的碰撞与澄清推动道德观念的更新 (三)扬善抑恶的评价和行为推动道德行为的进步

道德的起源发展及其规律概述(PPT 43张)

道德的起源发展及其规律概述(PPT 43张)


泸沽湖素有“东方女儿国”之称, 居住湖畔的摩梭人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初仍处于原始社会阶段,保留着母系社 会男不娶、女不嫁,男女之间建立偶居 婚姻关系的走婚习俗,带给人们一种神 秘的感觉,并且成为当今世界研究人类 社会形态和母系社会婚姻习俗的鲜活材 料。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当政府 主导下,泸沽湖边的摩梭人开始发展旅 游产业。先是一家一户招揽游客,后来 由多家联合成立旅游开放公司开展旅游 产业。 由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原始纯朴的 摩棱风俗与伦理道德发生了实质性的变 化。
1、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前提。劳动 是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使人真正人的起点。 劳动不但创造了人本身,而且也创造出社会, 创造出社会关系,创造出人的道德。劳动成 为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前提,这集中体现在以 下在几个方面; 第一,劳动创造了道德的主体; 第二,劳动创造了人对道德的需要; 第三,在劳动中形成了道德产生和发展的 动力。

2、社会关系是道德起源的直接基 础。只有在社会中,发生个人与整体、 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之后,只有 当人将其合群的本能上升交往关系时, 道德才有可能发生。 道德从萌芽到形成,是同社会关系 的日趋复杂相一致。临时的社会关系 (原始社会早期)→稳定的社会关系 (原始社会中期以后)。 原始的图腾崇 拜、风俗习惯→道德。


3、社会意识是道德起源的精神条 件。人类社会意识的形成,使人明确认 识到活动的环境与对象,并且给活动注 入了目的和意图,使活动具有了自觉自 为的成分。随着社会关系的复杂,社会 交往的频繁,人际交往需要约束个人行 为的要求越来越明朗,当这种普遍的、 共同的要求经过一定的集中概括,“应 该”的要求从一般的价值观念中分离出 来,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出现,就形成了 比较严格和系统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的历史演变
从原始社会的习俗道德到奴隶社会的等级道德,再到封建社会的宗法道德,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平等、博爱等 道德观念,道德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演变。同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道德观念也呈现出多样性。
道德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道德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道德作为上层建筑受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另一方面,道德对社会 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能够推动或阻碍社会进步。
道德诉求
现代社会对道德有着高度的诉求 ,要求人们遵守社会公德、职业 道德、家庭美德等道德规范,以 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道德挑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传 统道德观念受到冲击,出现了一 些新的道德问题和挑战,如网络 道德、环境道德、科技道德等。
道德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社会秩序维护
道德作为社会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具有重要作 用,能够约束人们的行为,减少社会 冲突和犯罪。
•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道德: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成为全人 类的共同追求。未来道德发展需要关注生态伦理问题,推动建立生态友好的生 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道德观念。
• 个体道德品质提升与社会责任担当: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个体道德品质 的提升和社会责任担当显得尤为重要。未来道德发展需要关注个体品德培养和 社会责任教育问题,推动形成崇德向善的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强调个人主义,认为个人是社会的 主体和目的,追求个人自由、平等和权利。
竞争与效率
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观念还强调竞争和效率,鼓 励人们通过竞争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进步。
3
诚信与责任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诚信和责任被视为重要的道 德品质,人们需要遵守契约精神、承担社会责任。
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建构路径

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ppt课件

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ppt课件

而每当提到这样一些人的名字时, 你又有何感想?
雷 锋——为人民服务的丰碑; 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焦裕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孔繁森——领导干部的楷模; 郑培民——权为民用利为民谋; 李素丽——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站 ; 徐 虎——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答卷;
……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伦理思想家康德说:
1996年,瑞士伯尼尔市政府为了方便市民,在大街上投放 了800辆自行车。这些自行车没有上锁,任何人都可以骑,要 求骑到目的地就地摆放。一年后,市政府重新清点自行车,发 现800辆自行车一辆不少,有的还被翻修一新。
问题:上面的例子能否说明伯尔尼市民比广州市民的道 德素质要高?两城市市民道德行为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与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画上等号。 ⑤马克思主道德观:
2.道德的起源:
⑤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A,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劳动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创造了人、社会和社会关系, 也创造了道德。
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B,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在社会中,个人利益、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冲突,产 生了调节各种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需要,从而促进了道德 的进步和发展。
第一节: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看到这组图片,你有何感想?
彭宇事件
2006年11月20日早晨,南京市一位老太在一公交站台等 83路车。人来人往中,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鉴定后构成8 级伤残,医药费花了不少。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 彭宇。老太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
彭宇表示无辜。他说,当天早晨3辆公交车同时靠站,老 太要去赶第3辆车,而自己从第2辆车的后门下来。“一下车, 我就看到一位老太跌倒在地,赶忙去扶她了,不一会儿,另 一位中年男子也看到了,也主动过来扶老太。老太不停地说 谢谢,后来大家一起将她送到医院。”彭宇继续说,接下来, 事情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老太及其家属一口就咬定自己是 “肇事者”。

[实用参考]道德及其历史发展.ppt

[实用参考]道德及其历史发展.ppt
“志于道,据于德”。 荀子在《劝学篇》中开始把“道”和“德”联用
“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 夫是谓道德之极”。
《管子·君辰下》“道德定于上,则百姓花于下”。
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一词最早来源于拉 丁语的“moralis”,其原意是风俗习惯、性格的意思, 以后逐步引申为原则规范、行为品质、善恶评价等方面 的意思。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道德的本质、功能与作用。 2、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4、诚信及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建设问题。
2013年11月13日合肥 百只放生白鸽被哄抢
2013年10月27日,一辆运送菠萝的大货车侧翻, 20吨菠萝被附近村民哄抢一空。经济损失价值 15万元以上
以上道德起源说是非科学的
它们离开了人的社会实践、人的生活、 人类的历史发展来思考道德的起源和基础。 它们把道德看成是外在强加于人的规约。 它们把道德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情感要素 和心理体验,把道德神秘化。
★科学的道德起源说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说:
道德的产生有其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客观条件——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一)道德的起源 1.道德的语义分析: 中国古时候“道”和“德”是分开使用的,分别表 示不同的意思。“道”指道路、坦途。后引申为原则、 规范、规律、道理等。“德” 指字原义与“伐”相通 ,是指征伐的结果而言,由是“德”与“得”相通,指 得到或占有奴隶、财富之义。
从最原始的意义上来说,道德即从物之道引出人之得。 道”“德”并举,始于孔子,《论语·述而》云:
★道德的本质
1996年,瑞士伯尔尼市政府为了方便市民,在 大街上投放了800辆自行车。这些自行车没有上 锁,任何人都可以骑,骑到目的地就地摆放。 一年以后,市政府重新清点自行车,发现八百 辆自行车一辆不少,有的还被翻修一新。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
第三,生产实践是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统一的 社会条件
人类最早并没有道德规范,而是有一些风俗后成习惯, 以后发展成为族规民约,后来随着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 生活的复杂化、多样化,才产生的初步的道德,以后不断逐 步演变成为比较牢固的道德意识、道德心理和道德感情,特 别是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道德便从风俗习惯中分化出来, 形成独立的意识形态,统一的道德也分裂成为彼此相对立的 阶级道德。因此,道德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即社会关系的产物, 是人类在长期的物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产生和逐步形成的。
主讲:杨文博&童莹
小组成员:席亚楠 孟洋 盛璐 胡文燕 宋叙章 张圆 张鹏飞 康乾坤
幻灯片制作:张鹏飞 广告位招租……
‚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 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有加无已的景仰和 敬畏:那就是我们头上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
——康德《实践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 张衡
第二,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 生的主观条件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在阐述
群婚向个体婚过渡时,曾经谈到过妇女耻辱心与保持贞操 这种观念的出现。他说:‚巴霍芬坚决地断定,从他所谓 的‘杂婚制’或‘污泥生殖’向个体婚制的过渡,主要是 由妇女所完成的,这是绝对正确的。古代遗传下来的两性 关系,愈是随着经济生活条件的发展,从而随着古代共产 制的解体和人口密度的增大,而失去朴素的原始的性质, 就愈使妇女感到屈辱和难堪;妇女也就迫切地要求取得保 持贞操,暂时地或长久地只同一个男子结婚的权利作为解 救的办法。‛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在人口的生产与再生产 的过程中,妇女对于贞操的意识逐渐产生了,而正是这种 意识成为了道德观念产生的主观条件。随着人们头脑中意 识的逐渐发展、扩散,如何做、做什么‚有利‛、做什么 ‚有害‛(实质上是最初的善恶观念),应该如何、不应 该如何的道德要求逐渐以观念、意识的形式被固定下来, 并最终成为道德规范。氏族内部禁止通婚就是最初的道德 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可以给道德以定义:道德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意识形态,是由一定的社会 经济关系所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个人内心信念和价值观念来维持的,以 善恶评价为标准的,评价人们的行为,调节人与自然、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 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也是人们发展自己的一种特殊力量和方式。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 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 为活动的总和。
3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依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标准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的善恶判断和评论, 表明褒贬态度。道德评价对道德行为进行全面考察并作出裁决,分析判断哪些行为是善的,哪些行 为是恶的;对善的行为给以赞扬、褒奖,对恶的行为加以批评、谴责,进而帮助人们明确自己承担 的道德责任。它可以揭示一个人行为的善恶价值,判明这些行为是否符合一定的道则和规范,是否 符合道德理想,从而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形成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弃恶扬善,以调整人与 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道德发展的规律是:人类 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有 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德 向前发展的。
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是: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 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 程度的重要尺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发展合乎规律的必然产物, 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的一种崭新类型的道德,是对人类道德传统的批判继承,并必 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6
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A.继承: 1.自己学会一两门中国传统文化的技艺,如书法、国 画、围棋、象棋......熏陶培养这种道德情操。 2.将自己学会的推广到身边社会群体人员上,培养他 们的道德情操。尤其是5岁以下的儿童,在这时让他 们懂得什么是道德尤其重要! 3.深入社会中寻访各种社会现象,会从中不自觉地接 受各种道德传统。 4.翻看《孝经》等传统化的名著。
道德评价在社会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评 价。道德评价是道则和规范发挥作用的杠杆。人们道德评价的能力,道德评价活动的深度和广度, 标志着一定道德体系原则,规范被人们接受的程度。道德评价也是个人道德观念、道德品质形成的 重要因素,它贯穿于道德教育、道德修养等实践活动中。
道德评价必须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这个标准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它是绝对的, 又是相对的。在阶级社会和有阶级存在的社会,不同阶级有不同的善恶观念,因而有不同的道德评 价标准。作为占统治地位的道德,总是以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作为道德评价的基础。没有超阶级的、 永恒不变的善恶标准。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产生以前的伦理思想家,在道德评价的标准问题上,或者片面夸大道德评价 标准的绝对性,把它看成是永恒不变的;或者片面夸大道德评价标准的相对性,把它看成是主观随 意的。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力图掩盖道德评价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不同社会,不同阶级以 及不同民族之间,有不同的善恶标准。道德评价的方式包括舆论、内心信念等。
道德及其历史 发展
LOGO
道德的由来
中国道德从上古发展而来,尧、舜、禹、周公是 道德的楷模。孔子《六经》,汉朝为《五经》, 孔子学说,被称为儒家学说,儒家《五经》发展 为《十三经》成为中国道德的主要思想来源。儒 家学说是中国社会道德观的依据。
2
道德的发展
道德不是千古不变的,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道德也有自己的发生发 展过程。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五种基本社会形态,与此相适应,出现了 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即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 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在社会主义社会,有一部分先进分子, 还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道 德;在同一社会形态中,不同的阶级或人群还会有不同的道德。在阶级社会中,占 社会统治地位的道德是统治阶级的道德,而同时存在着的被统治阶级的道德则总是 处于从属的地位。
发挥道德评价的社会作用,对于现代化建设事业,对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共产主义道德的提 倡,都具有重要意义。
4
什么是道德?
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道”一般是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引申为人们必须遵循 的社会行为准则和规范;“德”即得,东汉时刘熙对德的解释是“德者,得也,得事 宜也。”意思是说,“得”就是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合适,使自己和他人都有 所得。许慎对“德”的解释是:“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已也。”这也就是说,“德” 就是一个人在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时,一方面能够“以善念存诸心中,使身心互得 其益”,这就是“内得于已”;另一方面,又能够“以善德施之他人,使众人各得其 益”,也就是“外得于人”。这说明,一方面“德”是一种行为活动,一种力量;另 一方面,“德”是一种得益行为,使利益有所得为德,使利益有所损为非德或缺德。 德,为力,为得,为内而行于外。
7
B.弘扬: 1.可以在社区中举办联欢会,表演道德传统节 目。 2.出版报或者是海报,也可以将道德传统的有 关信息,精华,重要性写成文字或改编成文 档形式放到互联网上宣传。 ......
把“道德”两字连在一起用,始见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于礼而止矣,夫 是之谓道德之极。”可见,道德从它的原始规定和后来的使用来说,就包含着道德意 识、道德规范和道德活动等广泛内容。它既是一种善恶评价,又是一种行为标准。
5
现代社会的道德
在现代社会中,道德这个概念的科学涵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的要求表现为 道德的外部形式——行为规范;二是个体的内在约束力——表现为内在个人品质(人格) 规范;三是表现为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手段——即肯定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特 殊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