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和尚教案(2)
大班语言三个和尚教案【含教学反思】 (2)

大班语言三个和尚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对象为大班幼儿,年龄在4-5岁之间。
在本班中,部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有些欠缺,需要通过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来加强。
针对该情况,本次教学计划是通过三个和尚的故事,来让幼儿学习到更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二、教学目标1.认识故事中的三个和尚,理解他们的性格和行为;2.通过故事的情节,学习到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3.能够简单地讲述故事,并能用简单的词汇进行沟通和表达。
三、教学内容1.学习“和尚”这个角色的文化知识;2.通过故事理解“三个和尚”这个故事,表达个人看法;3.通过故事学习并理解三个和尚的性格和行为;4.教学新词汇:财宝,洪水,胆子大,胆子小;5.教学新表达方式:哇哇大哭,马上就自首,不顾一切地。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学习文化知识首先,老师向幼儿们简单介绍了和尚这个角色的文化知识。
告诉孩子们和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一般是生活在寺庙里专门修行的人,也是一个充满爱和关怀的角色。
第二步:理解三个和尚的故事老师通过图片和故事简述的方式来向幼儿们介绍《三个和尚》这个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中每个角色的行为和性格。
第三步:学习新词汇在孩子们理解了故事内容后,老师会介绍每个新词汇并教导孩子们发音及意思,并通过相关图例进行解释和示范使用方式。
第四步:学习新的表达方式除了学习新的词汇,幼儿还需要学会如何用这些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老师通过互动和实例来教授幼儿如何用新的表达方式,例如“哇哇大哭”、“马上就自首”等,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感受。
第五步:练习和复述最后,老师会安排幼儿们进行练习和复述故事。
通过这样的训练,幼儿能够熟练地运用新词汇和表达方式,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在教学背景分析方面较为到位,能够有效地满足幼儿园中幼儿语言表达方面的需求。
在教学内容的策划上,既有文化知识的介绍也有新词汇表达方式的培养,能够丰富幼儿与语言的互动和交流。
大班语言三个和尚教案

大班语言三个和尚教案教案一:大班语言三个和尚教学目标:1.认识并说出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尚”、“住在一起”、“有一个问题”、“解决问题”等。
2.听懂并正确朗读故事中的句子和短语。
3.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的内容,并参与课堂讨论。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课时安排:1.导入(15分钟)2.故事讲解(15分钟)3.反复听读(10分钟)4.小组活动(15分钟)5.大班讨论(10分钟)6.游戏巩固(10分钟)教法:讲解故事法、听说互动法、合作学习法教具准备:1.故事《三个和尚》卡片。
2.三个和尚卡片。
3.图片卡片:住在一起、有一个问题、解决问题。
具体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通过图片卡片引导学生回忆和尚的形象和特点。
二、故事讲解(15分钟)1.准备三个和尚卡片,向学生介绍和尚的外貌特点,并用简单的句子描述他们。
2.依次讲解故事的情节:三个和尚住在一起,他们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
3.通过问答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三、反复听读(10分钟)1.利用三个和尚卡片和故事卡片,带领学生反复听读故事,加深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四、小组活动(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和尚”,其他小组成员扮演和尚的助手。
2.老师给出一个问题,例如:“和尚们要解决什么问题?”。
3.每位小组的“和尚”用简短的语言回答问题,并由助手帮助表达。
4.每个小组依次展示,其他小组听完后给予评价和提问。
五、大班讨论(10分钟)1.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回顾和总结,谈谈他们喜欢这个故事的哪些地方。
2.提出问题,比如:“你们觉得三个和尚是如何解决问题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六、游戏巩固(10分钟)1.进行游戏环节,例如:“和尚寻宝”。
2.老师准备一些宝物图片卡片,学生模仿和尚的方式寻找和收集宝物。
3.游戏结束后,回顾游戏过程,再次复习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所需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合作性,听学生的小组交流和大班讨论,以及学生回答问题和表达意见的能力来评估学生的习得程度。
《三个和尚》第二课时教案精选文档

《三个和尚》第二课时教案精选文档西师大版:三个和尚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学习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初步懂得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逐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4、默读课文,讲讲三个和尚的故事。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词语,朗读课文,初步懂得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教学难点在学习、生活中逐步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准备1、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2、Flash歌曲三个和尚3、柳枝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三个和尚,认识了许多汉字娃娃。
现在我们来开火车点点它们的名字。
2、齐读词语卡片二、精读课文,读中感悟1、三个和尚是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它已经流传了很久。
请看大屏幕。
(播放歌曲三个和尚)会唱的小朋友可以跟着唱。
你看到了什么?2、刚才我们说的就是课文的13自然段,我们一起来读读吧!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孩子边听边想:这段说的是哪个和尚?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和尚?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点拨。
3、不久,来了一位瘦和尚。
这两个和尚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女同学读第二自然段。
4、后来,又来了一位胖和尚。
他们还有水喝吗?为什么?请男同学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5、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
直到有一天夜里,寺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
三、默读课文,讲述故事1、你喜欢这个故事吗?那我们就来讲讲这个故事。
(1)先请小朋友默读课文。
(2)闭上眼睛,把这个故事像电影一样在脑子里演一演。
(3)推荐你们班故事讲得最好的同学上台来讲故事。
要求:用自己的话讲,可以跟课文不一样。
(4)下课以后把故事讲给你的小伙伴听,回家再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还可以学唱歌曲三个和尚五、课外作业今天小朋友真能干,从故事中懂得了道理。
以后你们要多读书,多看报,这样你们将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中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三个和尚》2篇

中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三个和尚》中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三个和尚》精选2篇(一)课题:《三个和尚》〔中班社会公开课〕教学目的:1. 可以听懂并理解故事的根本情节和主要内容。
2. 可以通过观察和考虑,理解和掌握“分享”和“友善”等根本社会价值观念。
3. 可以通过参与互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三个和尚》的图片或幻灯片。
2. 抽奖盒子和卡片。
3. 分享小礼物。
〔如糖果、贴纸等〕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和尚的图片或幻灯片,简单介绍和尚的形象,并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和尚是怎样的人。
2. 互动讨论〔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和尚的特点,鼓励学生从形象、行为等多个角度来描绘和尚的特点。
然后,老师提问学生:“你们觉得真正的和尚应该是怎样的人?”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3. 欣赏故事〔10分钟〕老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呈现《三个和尚》的故事,适当使用肢体语言和声音表情增强故事的兴趣性和吸引力。
讲述完故事后,老师带着学生回忆和总结故事的内容。
4. 反思讨论〔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进展反思讨论,提问学生关于故事的问题,如:“为什么三个和尚会一起过河?”、“他们怎么帮助对方?”等。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进展适当的引导和补充。
5. 小组分享活动〔15分钟〕老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围成一个小圈。
老师准备好抽奖盒和卡片,在每个卡片上写上一个描绘和尚行为的标语,如“分享糖果”、“帮助别人”等。
老师把抽奖盒递给每个小组,在抽奖过程中,老师鼓励学生伸手进去抓取卡片,然后依次读出卡片上的标语,鼓励学生与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方案自己如何去理论这个标语。
6. 温故知新〔5分钟〕老师带着学生回忆课堂内容和教学目的,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本节课学习的感受和收获。
教学反思:这堂《三个和尚》的社会公开课,通过故事、互动讨论和小组分享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分享”和“友善”等根本社会价值观念,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三个和尚》(二篇)

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三个和尚》设计意图:《三个和尚》的故事,孩子们都很熟悉,这首歌曲的歌词内容和故事内容相匹配,念起来琅琅上口。
歌曲旋律优美、欢快、动听。
乐曲中的“嘿嘿、咿咿”使歌曲变的诙谐、有趣,深得孩子们喜爱;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我认识到音乐课不仅仅是教会幼儿学会唱这首歌,还应在幼儿会唱的基础上发展幼儿多方面的音乐素质,于是,在我设计了“以动画片配歌曲为主线,以三个闯关形式,引导孩子们不仅学会唱这首歌,并且培养孩子用对唱的形式表现歌曲,体验唱歌获得的快乐”。
教学目标:1、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学唱歌曲。
2、根据歌词内容的变化用不同的对唱形式表演歌曲,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3、教育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
活动准备:《三个和尚》动画课件、图谱、礼物盒、礼物、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一、发声练习,引起活动兴趣。
《柳树姑娘》使幼儿能够用“哼唱”、“啦”、“唱词”等不同方式练习发声。
二、看动画引入主题,学说歌词。
1、利用闯关的形式激起幼儿活动兴趣。
2、用不同形式学说歌词,进入闯关第一环节。
①示范唱歌曲(要求幼儿说出其中部分歌词)。
②分析图谱,有节奏读念歌词,强调弱拍起的“嘿嘿、咦咦”的法《三个和尚》。
③幼儿和老师进一步熟悉歌词。
④老师宣布:刚才由于小朋友们的团结努力,你们顺利地通过了第一关(打开神秘礼盒第一层),想不想把第二层也打开呀?那就进入咱们今天的下一个环节——学唱环节。
三、用不同一形式学唱歌曲。
⑤试听《三个和尚》音乐,让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⑥试跟老师唱一遍(纠正不足之处)。
⑦配旋律唱,注重节奏感培养。
⑧提出更高要求,给动画片配唱歌曲时的表情、声音、节奏等。
5、配动画片演唱。
6、老师宣布第二关顺利通过(找一名幼儿打开神秘礼合的第二层)。
四、用对唱地方法表现歌曲。
1、请幼儿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唱能把歌曲唱得更加好听?(幼儿回答)。
2、老师与幼儿试着对唱。
3、老师、幼儿对唱(完整一遍)。
4、男女分组、交换对唱(纠正不足之处)。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三个和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三个和尚》第二课时教学设
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词:“三个和尚”、“常年累月”、“黄岗山”、“修行”、“观音娘
娘”;
2.理解课文,能够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3.培养学生对和尚的尊重和敬爱,感受和尚的善良与助人为乐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生字词的认读,故事情节的理解;
2.教学难点:能够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三、教学过程
1. 观看视频
1.请学生观看附带视频,了解故事情节。
2. 故事情节讲解
1.请学生读课文,教师讲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含义;
2.教师重点讲解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3.请学生回答教师问题,巩固课文内容。
3. 课文复述
1.请几个小组派代表依次复述课文,其他同学可以加以补充;
2.教师点评每个小组的复述情况,进行纠正和指导。
4. 生字词认读
1.教师出示生字词,讲解音、形、义;
2.分组学习生字词,互相考核。
5. 小组讨论
1.邀请每组讨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我们应该学习和尚的哪些优
良品质?
2.小组进行讨论,汇报讨论成果。
6. 课外拓展
1.教师讲解简介,介绍观音娘娘;
2.认读生字词:“观音娘娘”、“慈悲”、“舍己为人”等相关生词。
四、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以生字词认读和故事学习为主要内容,课外拓展也相当到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复述课文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激发。
但在故事情节讲解方面,有些学生理解不够深刻,需要进一步加强。
同时,有些生字词的认读需要压实,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字词的知识。
大班综合活动《三个和尚》(整理10篇)

大班综合活动《三个和尚》〔整理10篇〕篇1:大班音乐活动教案三个和尚【活动目的】1. 复习按音乐的节奏念诵歌词,并尝试完好地唱出歌曲。
2. 运用声音、身体的配合,尝试对伴奏局部进展创编。
3. 充分理解感受歌曲角色的情绪和心理体验,懂得勤劳与团结的重要性。
【活动过程】1. 游戏:《看数字找朋友》通过老师的提示,玩‘找朋友’的游戏,能迅速组合成与数字一样人数的小组。
2. 复习歌词和节奏(l)在音乐背景下,观看动画《三个和尚》,回忆故事情节。
(2)复习歌曲节奏,在动作提示下念诵歌词。
3. 学习歌曲网(1)出示图谱,老师演唱歌曲一遍,幼儿看图谱欣赏。
(2)幼儿看图谱学唱歌曲。
(3)幼儿看图谱完好演唱歌曲。
(4)游戏“藏图谱”,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歌曲。
4. 创编伴奏局部(1)幼儿演唱,老师在伴奏局部加上有节奏的声音。
〔弹舌〕(2)通过自由讨论,幼儿尝试在伴奏局部创编有节奏的声音和动作。
(3)个别展示和集体学习相结合,进展完好的演唱和创编的游戏。
5. 全班一起完好演唱歌曲,在伴奏局部充分展示自己创编的声音或动作。
篇2:三个和尚大家都听过《三个和尚》的故事吧,有些人可能都听了几百遍了。
《三个和尚》的主人公就是三个和尚。
他们三个的老大是胖头和尚,老二是瘦头和尚,老三是高头和尚。
三个和尚在林灵寺里生活,他们虽然样貌各不一样,但性格却一样,那就是懒。
为什么说他们懒呢?你看,林灵寺里断水,可他们不但不去挑水,反而在这里推脱责任。
这不,他们又在吵了。
听,胖头和尚正在发怒:“你们两个笨蛋,快去挑水!再不去,留神罚你们抄经书一百遍!”瘦头和尚大声抗议:“你是老大,应该你去!”高头和尚呢,既不想挑水,又不想抄经书,便灵机一动,赶去抄经书之前两脚朝天,晕倒了。
这下他们可乱了,但扔不挑水,在寺里干坐着。
一天过去了,一个星期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可他们还是不知悔改。
终于有一天,胖头和尚忍不住了,发动另外两个和尚一起挑水。
三个和尚教案

三个和尚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讲述《三个和尚》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分享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3.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讲述《三个和尚》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2.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分享和助人为乐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2.《三个和尚》故事书3.白板、粉笔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PPT,展示三个和尚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他们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知道的故事,为讲述《三个和尚》的故事做好铺垫。
(二)讲述《三个和尚》的故事1.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三个和尚》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
2.讲述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三)讨论与合作1.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三个和尚开始时挑水很吃力,后来却轻松多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实践活动1.教师出示PPT,展示三个和尚挑水的场景,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如何合作挑水。
2.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挑水活动,教师观察并给予指导。
2.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运用合作、分享和助人为乐的经验。
3.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三个和尚》的故事,并讨论如何在家中实践合作、分享和助人为乐。
五、课后反思2.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思考如何更好地运用合作、分享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六、教学延伸1.开展以“合作、分享、助人为乐”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2.组织学生参观社区,了解社区中的合作、分享和助人为乐的事例。
3.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分享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合作、分享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2.教师进一步提问:“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引导学生认识到三个和尚开始合作的过程。
教学难点:1.在讨论环节,教师可设计如下对话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教师:“小和尚们,你们觉得为什么三个和尚开始挑水很吃力呢?”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引导:“那他们后来为什么能轻松挑水呢?”教学过程补充:(二)讲述《三个和尚》的故事1.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可适时插入问题,如:“小和尚们,你们猜猜第一个和尚为什么挑不动水?”“第二个和尚加入后,他们为什么还是感到困难?”“第三个和尚是怎么想的,他们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三)讨论与合作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三个和尚开始挑水困难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提问:“那他们后来为什么会改变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是的,合作使他们变得更强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三个和尚
教学目标:1.理解12个生字,以及和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喝、与、争三个生字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准确认读生字,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孩子们,喜欢刚才我们听了儿歌,你知道这首儿歌的名字吗?(三个和尚)尚是个生字,来我们一起读读它。
尚与和组成词的时候,尚就要变成轻声。
读好轻声。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想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吗?那让我们打开书自己去读读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长句子。
2.老师检查
(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谁来读,其余同学认真听,看他读准字音没有。
评价然后让学生教读第一自然段里的生字。
(2) 理解生词的意思“孩子知道净瓶是什么意思吗?”师画净瓶并画柳枝。
瞧,老师的柳枝长得怎么样呀!
对,像这样长得绿油油的充满生命力的东西就能够用“生意盎然”来形容。
让我
们也来充满活力地读读这个词语
回到句子中,让学生读好这句话。
(3) 让我们在一起读读这个自然段。
(4)孩子,你们读懂了这个自然段写了谁吗?写的是他的什么是吗?
板书:一个和尚挑水
3.不久庙里来了一个——和尚出示“瘦”瘦的反义词是——
瘦和尚与小和尚发生了什么事呢?想象一下他们会怎样争执呢?出示生词争执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老师也想读请你认真听,看你发现了什么
(老师把“与”读成”和”)你发现了什么?体会与的意思。
为了解决问题他俩商量怎么办呀?
板书:两个和尚抬水喝.
认读这段里的生字。
4. 和尚越来越多,后来又来了一个胖和尚
现在庙里有几个和尚了?他们又是怎样喝水的呢?
板书:三个和尚没水——喝
认读这段里的生字生词
学写生字喝
三、刚才我们认读并记忆了“喝”还有好多生字宝宝,等着我们去理解呢.
1.齐读
2.去拼音读
3.抽卡片读
4.开火车读
5.指名读
记字方法交流
用自己喜欢的记字方法记忆字形字音
四、给生字找朋友
课件出示连词游戏
自己给生字找朋友
五、自己写生字“与”、“喝”“争”
六、总结
七、一个和尚——
两个和尚——
三个和尚——
都说人多力量大,可为什么和尚变多了,反而没有人挑水了呢,反而没谁和呢呢?想知道为什么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去寻找答案。
板书:
22三个和尚
一个和尚挑水
两个和尚挑水喝
三个和尚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