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城市空间形态规划

合集下载

慈溪市中心城区金轮北侧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

慈溪市中心城区金轮北侧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中国加入WTO后慈溪市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引导城市健康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建立起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合理空间结构,顺利实施慈溪市中心城区金轮北侧地块开发,特编制本次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坚持以土地使用为控制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强化规划设计与管理相结合,重视编制工作的整体性与延续性,指标数据定量的科学性,指标的规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协调发挥社会、经济、环境三大效益。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5、《慈溪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6、《慈溪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7、《慈溪市道路综合交通规划研究》;8、《慈溪市骨干河网总体规划》;9、国家相关规范及慈溪市和规划部门相关规定和设计要求。

第四条规划区内规划人口约6487人。

第五条规划范围和期限本规划用地南临宗汉大道,北界宗兴路,东至西二环路,西抵鸣山路江,总用地面积约为51.34h a。

本规划期限:2006-2011年第六条本规划由文本、图则、说明三部分内容组成,自批准之日起生效,文本与图则具有法律效力,且两者不可分割,说明则是对文本、图则作进一步解释。

第七条慈溪市中心城区金轮北侧地块范围内各类建设项目,均应符合文本和分图图则的规定和要求;本规划由慈溪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章用地布局及规划控制原则、要求第八条用地布局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地块区位条件、自然环境等特点进行规划布局,同时充分考虑交通、地形等和水文地质条件,统筹规划。

2、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3、以人为本原则充分考虑人的不同需求和居民的居住生活习俗,协调居住区与绿地系统、河湖水系,营造生活便利、富有地方特色的人居环境,力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和全面推进。

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

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

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正文】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各地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围海造地成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方式。

慈溪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境内,作为一个沿海城市,该地区也面临着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

为了有效应对土地问题,慈溪市政府制定了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旨在通过围海造地来拓展城市用地,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规划目标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的首要目标是解决土地资源短缺问题,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用地保障。

其次,规划方案还将重点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提供更多的居住和休闲空间,为市民创造宜居的生活条件。

此外,规划方案还将加强对海岸线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确保围海造地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二、技术实施方案1.工程设计在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中,将采用先进的工程设计技术,确保围海造地工程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通过调查研究和模拟分析,确定工程所需的防波堤、土方挖填等关键参数和尺寸。

工程设计还将充分考虑海岸线变化、水深等自然条件,为围海造地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2.生态保护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将采用一系列措施,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

例如,在围填海过程中,将尽量减少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减少水体污染,确保海洋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

同时,还将建设相应的生态绿带,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

3.基础设施建设围海造地需要充足的基础设施支持,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中将合理安排基础设施建设的布局。

包括道路、桥梁、供水、供电、排水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力求为围海造地后的城市发展提供完备的支撑条件。

此外,规划方案还将考虑到交通流量和人口规模的增长趋势,合理规划交通网络,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

三、实施进程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的实施将分阶段进行。

首先,进行前期的勘测和方案设计。

其次,进行围海造地工程的实施,包括土方填筑、护岸工程等。

最后,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恢复工作,确保围海造地后的城市能够正常运行,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慈溪市中心城区15平方公里详细规划教程文件

慈溪市中心城区15平方公里详细规划教程文件

一、前言为落实和深化《慈溪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塑造高水平的城市形象,并通过规划有效地指导城市建设,特制定慈溪市中心城区15平方公里详细规划(法定图则)。

慈溪市是杭州湾地区新兴的中等城市之一,在区域城镇体系中是宁波大都市的发展重点;总体规划将慈溪市确定为长江三角洲南翼工商名城,宁波大都市北部中心城市。

随着杭州湾大通道的打通,慈溪将会成为连接上海和宁波的节点和枢纽。

从规划发展看,沪、杭、甬对慈溪的辐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同时慈溪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力也会加大,必将带动城市传统产业升级与城市开放度的增强。

目前,慈溪在建成区内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使得用地功能进一步优化,更符合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

从城市演变形态来看,市区由最初1平方公里的旧城,沿慈甬路蔓延生长,继而向纵深拓展,形成由中心向外扩张的圈层形态。

而原来的核心,即传统的旧城商业中心城区由于设施落后,承载能力下降,已日渐衰落,为了重塑中心城区形象,现正在对旧城中心按照CBD(中央商务区)的模式进行改建;而慈甬路作为商贸街的确立,使它成为城市的核心发展轴之一;同时新城大道沿线公共建筑的形成,使它成为城市的另一发展轴。

市区现状建成区范围内农村人口约占城市人口的一半,造成新建城市居住区较完整,而农居无序发展的局面,土地利用率较低,形成众多城中村,严重影响到城市的面貌。

对大量的农居点进行改建,引导村庄建设纳入城市的整体规划制约之中。

市区水网密集,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现有的峙山、乌山、教场山、龙头山、虎屿山等山体也可成为城市绿化与景观的构成要素。

正在进行的“城河治理”与“山体还绿”工程将为塑造具有“山水特色”的城市景观提供条件。

另外,已建的虞波广场、新世纪广场、寺山文化广场等城市形象精品工程,也创造出一定的环境景观基础。

本次规划编制以法定形式出现,试求通过一定法定程序和过程,加强规划编制、管理更加公开、科学、规范,将操作性层面中得指令性内容,通过法定程序达成各方共识并确定下来,为规划成果提供了实施保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依法行政的重要环节。

慈溪市慈东片区规划

慈溪市慈东片区规划

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条规划编制背景与目的随着区域宏观发展背景和区域性交通改变,慈东片区成为慈溪市域十一五规划中重要的发展区域,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片区需要整合发展,城镇发展格局也需要做相应的调整。

为了落实•慈溪市市域总体规划‣等上层次规划,从区域整合优化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加快区域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特编制本规划。

划线部分为规划强制性内容。

第二条规划范围、规划期限与规划依据1. 规划范围包括龙山镇、范市镇和三北镇的行政区划范围,东南与宁波镇海区毗邻,西与掌起镇接壤,东北临杭州湾,总面积为112.80km2(注:此数据为统计部门数据,电子图实测为142.78km2)。

2.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

其中:近期为2006—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

3.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3)•城市用地分类与城市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4)•村镇规划标准‣(GB 50118-93);(5)•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6)•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7)•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1992);(8)•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9)•慈溪市市域总体规划‣(2005);(10)•慈溪城市总体规划‣(2002);(11)•慈溪市生态市建设规划‣(2004);(12)•慈溪市城镇供水水源规划‣(2004);(13)•慈溪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14)•慈溪市滩涂围垦总体规划报告‣(2003);(15)•慈溪市交通发展规划‣(2005);(16)•慈溪市骨干河网总体规划‣(2002);(17)•慈溪市电网2004-2010年发展规划‣(2005);(18)•慈溪市村庄布点规划‣(2004);(19)•慈东工业区块和龙山镇总体规划‣(2005);(20)•范市镇城镇总体规划‣(2006);(21)•三北镇城镇总体规划‣(2002);(22)•慈溪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3);(23)•慈溪市市域污水治理一期工程初步设计‣(2005);(24)•慈溪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3);(25)•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2006);(26)•慈溪市“十一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2006);(27)•浙江省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04);(28)•宁波市市域总体规划‣(2006.4);(29)•慈溪市先进特色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2005);(30)•余慈地区城镇空间布局规划‣(2004);(31)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文件等。

慈溪市市域总体规划

慈溪市市域总体规划

第一章区域发展宏观环境第一节社会经济背景一、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强化,国际环境趋好,国际制造业加速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更快融入世界经济,更大范围地分享国际资金、技术、资源和市场机会;以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为先导的新科技革命,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利用后发优势、改造提升传统经济、拓展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这对处于沿海制造业发达地区的慈溪若想在浙江省或者全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制定合理的区域发展战略,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要求。

二、长三角地区发展一体化长三角地跨江、浙、沪三省市,位于长江和钱塘江的入海口,处于中国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带和沿长江产业密集城市带的“T型”接合部,具有得天独厚的江海交汇、南北居中的区位条件,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城镇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在核心城市——上海的辐射和带动下,正在加速向世界第六大城市群迈进。

随着杭州湾大桥等一批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开工建设以及沪杭高速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研究的不断深入,慈溪与上海以及长三角北翼城市的联系日趋紧密,慈溪亟需确立在长三角世界城市群中的地位与功能,进一步明确市域空间发展结构。

三、浙江省空间发展构架“十一五”时期浙江空间发展结构的确定要围绕提升浙江经济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一中心,突出“经济区域、生态优先、城市核心、交通关联、双重协调”的原则,在省城层面重点形成“四圈三带二区”的空间发展构架。

慈溪市处于“四圈”的宁波城市经济圈内,共同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与浙江临港重化工业的核心区域。

同时也处于“三带”中的环杭州湾产业带,形成涵盖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生态保护等的地域经济系统,成为“十一五”时期乃至更长阶段浙江发展的主骨架。

在《浙江省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中确定了以“一个杭州湾城市连绵带”为基础,形成“三三四六”的发展框架,在未来15年内,慈溪是新增的50万—100万人口城市之一。

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四期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

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四期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

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四期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四期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是慈溪市政府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而制定的规划方案。

该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慈溪市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加快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规划目的、规划内容、实施方案等方面对该项目进行详细介绍。

规划目的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四期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加快推进滨海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提高区域经济水平和竞争力。

通过科学规划土地利用、建设用地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实现经济结构升级、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和城市管理等方面的目标。

规划内容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四期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土地利用规划规划项目将科学规划区域内土地的利用方式和用途,合理布局不同功能区域,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同时,根据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的需要,合理划定生态绿地、产业园区、居住区等不同用地区域。

二、建设用地布局规划项目将科学规划区域内建设用地的布局,确定不同区域内建设项目的位置、规模和功能,并制定详细的建设方案。

同时,对重点建设项目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确保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项目将确定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包括道路交通、水利排水、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

同时,规划项目还将重点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

实施方案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四期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的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政策支持为确保规划项目的顺利实施,慈溪市政府将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包括土地利用政策、建设用地政策、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等,为规划项目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二、项目管理规划项目将建立专门的项目管理机构,负责规划项目的实施监督、评估和总结。

同时,加强项目管理与配合,确保规划项目的高效实施和质量保障。

三、社会参与规划项目将积极引导社会各界的参与,倾听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促进规划项目的顺利实施。

慈溪新潮塘区块城市设计PPT课件

慈溪新潮塘区块城市设计PPT课件

.
21
Part 3 空间布局与规模结构
3.3 功能分区
.
22
Part 3 空间布局与规模结构
3.4 复合的用地布局
.
23
本次规划用地调整与优化特点: 协调——协调《慈溪市中心片区规划》、《慈溪市经济开发区老区1#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宗汉分区规划》,
确定沿浒崇公路城市功能发展轴线。调整相关用地的布局:规划在浒崇公路布置商业、文化与商住混合用地;将原有控 规的两所小学,一个中学改为两个九年一贯制学校;优化原有绿地系统,丰富组团绿地水系和公共空间街头绿地,形成 网络;滨水增加商业或商住混合用地,与宗教用地结合布置商业用地形成文化商街。
Part 2 主题形象与总体功能定位研究
2.4 市场分析研究
2.4.1 市场竞争——区域楼盘比较研究
1. 白金湾 2.越溪梅园 3. 金色港湾 4.万翔美域 5.恒元悦府 6. 滨海龙湾 7.绿城玫瑰园 8. 梵石花园 9 .尚南华庭 10. 银桂苑
.
13
Part 2 主题形象与总体功能定位研究
.
1.2.3 行动措施
塑造—提升—联动—跨越
5
Part 1 规划任务与研究思路
1.2.4 研究框架
新潮塘板块城市设计
总体策划
总体规划设计
形势、背景 、策划理念 与定位研究
宏观形势 地区背景 案例分析 策划理念 定位 案例分析
相关规划策略 研究
专题研究与规 划意向
城市功能定位 建设项目确定 子项目库 选择项目的理由 发展前景展望 建设与实施策略
北侧保证观赏江景的视线通 廊。
沿浒崇公路和周家路江形成 由南到北高层建筑城市景观 界面,城市天际线设计错落 有致。

最新慈溪市中心城区金轮北侧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

最新慈溪市中心城区金轮北侧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中国加入WTO后慈溪市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引导城市健康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建立起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合理空间结构,顺利实施慈溪市中心城区金轮北侧地块开发,特编制本次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坚持以土地使用为控制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强化规划设计与管理相结合,重视编制工作的整体性与延续性,指标数据定量的科学性,指标的规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协调发挥社会、经济、环境三大效益。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5、《慈溪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6、《慈溪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7、《慈溪市道路综合交通规划研究》;8、《慈溪市骨干河网总体规划》;9、国家相关规范及慈溪市和规划部门相关规定和设计要求。

第四条规划区内规划人口约6487人。

第五条规划范围和期限本规划用地南临宗汉大道,北界宗兴路,东至西二环路,西抵鸣山路江,总用地面积约为51.34h a。

本规划期限:2006-2011年第六条本规划由文本、图则、说明三部分内容组成,自批准之日起生效,文本与图则具有法律效力,且两者不可分割,说明则是对文本、图则作进一步解释。

第七条慈溪市中心城区金轮北侧地块范围内各类建设项目,均应符合文本和分图图则的规定和要求;本规划由慈溪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章用地布局及规划控制原则、要求第八条用地布局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地块区位条件、自然环境等特点进行规划布局,同时充分考虑交通、地形等和水文地质条件,统筹规划。

2、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3、以人为本原则充分考虑人的不同需求和居民的居住生活习俗,协调居住区与绿地系统、河湖水系,营造生活便利、富有地方特色的人居环境,力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和全面推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三大文化已交织融汇在一起,善于兼容并蓄,注重务实 开拓,崇尚合作共赢,讲求开放、诚信,不排他、重吸收,海纳百川的人文精神, 已成为慈溪新时期无可比拟的人文竞争力。
1
1.1.3 自然环境
气候 慈溪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属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气温 16.0℃。雨量充足,年 平均降水量 1272.8 毫米,平均年径流总量 5.122 亿立方米。冬季盛行西北至北风, 夏季盛行东到东南风,全年以东风为主,夏秋间多热带风暴。 水文 慈溪雨量充足,但地表水拦蓄能力弱,年人均水占有量仅 578 立方米,为浙 江全省人均占有量的 24%, 系严重缺水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慈溪内陆 水域计 61.75 平方公里。有较长河道 73 条,河渠总长 5400 公里。地下水资源贫 乏,可开采淡水资源仅 782 万立方米/年。 地质地貌 慈溪土壤为典型的组合型平原土壤,类型单一,土层深厚,生产利用率高。 滨海平原地区,母质均为海积物,自海边向内依次有盐土、潮土、水稻土 3 个土 类。七塘以南,多为中壤,耕层结构良好 ,蓄水保肥能力和耕性均好,七塘以北 为新垦土地,成土历史短,富含平原面积大,全境地势南高北低,呈丘陵、平原、滩涂三级台阶状朝杭州湾展开。 土地资源 全市土地后备资料丰富,有海域及滩涂面积 752.30 平方千米,属全省最大的 海涂,是待开发的重要土地后备资源。
慈溪拥有三大传统的区域特色文化:青瓷文化、围垦文化、移民文化。在晋 唐时期,慈溪上林湖青瓷远销海外,架起了通往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慈溪又 有“唐涂宋地”之称,悠久的海涂围垦历史,塑造了慈溪人开拓进取的性格,慈 溪的移民文化源远流长。慈溪更有对外交流合作的传统,早在秦代,名士徐福在 慈溪达蓬山启航,东渡日本,拉开了对外交流的序幕。
1.1.2 历史沿革
慈溪历史悠久,据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文物测定,慈甬地区远在公元前约 5000 年前之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活动。慈溪春秋时属越,战国时属楚,至唐开元二十 六年(公元 738 年)始称慈溪,县治在今之慈城。因治南有溪,东汉董黯“母慈 子孝”传说而得名。1954 年行政区域调整,现市境为原慈溪、余姚、镇海三县的 北部组成(俗称“三北”),1988 年 10 月撤县设市。
第一部分 现状解读判断
1.慈溪市域
1.1 慈溪城市概况
1.1.1 地理区位
慈溪市地处浙东杭州湾南岸,浙东宁绍平原北部、东南与宁波市镇海区、江 北区毗邻,西南与余姚市接壤,北临杭州湾。市陆域东西长 53.3 公里,南北宽 31.3 公里,市域总面积 1154 平方公里。
慈溪东离宁波 60 公里,北距上海 148 公里,西至杭州 138 公里,是长江三角 洲经济圈南翼环杭州湾地区上海、杭州、宁波三大都市经济金三角的中心,区位 和交通优势十分明显。
1.2.3 人口结构特点
全市总人口 170 万人左右,户籍总人口 102 万人,辖 17 个镇、3 个街道,共 297 个行政村、28 个居委会、47 个社区,市政府驻地浒山街道。
上林湖水库 2
1.3 城镇建设
1.3.1 围塘发展
慈溪市有“唐涂宋地”之称。从宋庆历七年(1047)始建大古塘,之后又相 继在大古塘北,先后增筑新塘、三塘、利济塘(四塘)、五塘、六塘、七塘、八塘, 解放前所筑的上述诸塘,仅七塘、八塘留有残迹,其他只留下以塘命名的路名、 河名和村名,解放后新建九塘、十塘。随着杭州湾大桥的建设,将对慈溪北部淤 涨型岸线扩张提出新的发展要求。
1.2 社会经济
1.2.1 总体经济状况
慈溪市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 2003 年中国发达 100 县中,排名第 16 位。2006 年国内生产总值 450 亿元,2002-2006 平均增长率达 15.4%。总体上讲,慈溪市是 浙江省乃至全国的具有较强经济竞争力的城市。
1.2.2 产业结构特点
慈溪作为宁波都市区北部重点发展的中心城市,形成了以制造加工业、物流 业为依托、以科教旅游业、生态农业等为辅助的多层次,全方位结合的产业结构 特点。
1.3.2 土地利用
慈溪市海岸线长 77.56 公里,总面积为 1154 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 965.3 平方公里,陆域中平原面积 796.5 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 82.7%;丘陵面积 166.8 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 17.3%,耕地面积 46.78 平方公里,人均耕地面积为 0.4 亩,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50%左右。
城镇体系现状
慈溪道路交通网络 4
1.4 景观资源
1.4.1 自然景观资源
山体:连绵的山体横卧于慈溪市的南部,属翠屏山丘陵区、四明山余脉,东 西走向绵延 40 余公里,约占全境面积的十分之二。蹋脑岗 446 米,为全市之巅。
河道:南北向河道大都北流入海,主要有淞浦、古窑浦、淹浦、水云浦、四 灶浦、三十弓江、周家路江等;东西向河道主要有快船江、公路横河、东横河、 大古塘河、四塘河、六塘江、七塘江等。
1.3.4 道路交通网络
全市形成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水运为补充的内外道路交通格局。公路主 要有横向的 329 国道、329 国道南复线、中横线、沿海线,纵向主要有浒山至溪 口、浒山至崇寿公路等。铁路线主要为慈溪至余姚地方铁路。
另外,规划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南联接线、宁波沿海高速公路、杭甬高速慈溪 连接线及延伸段、联系宁波与余姚的倒“U”字型轻轨交通等道路交通设施都在筹 备建设中。慈溪一个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快速便捷的道路交通网络将逐渐呈现 在人们面前。
慈溪围垦示意
慈溪市用地现状 3
1.3.3 空间格局
慈溪市域的城镇主要沿 G329 公路轴向发展,慈溪市域共有城镇 17 个,其中 分布在南部 G329 公路沿线的城镇有 10 个,占总量的 55%,总体空间格局南强北 弱。随着杭州湾大桥的建设开发,北部杭州湾新区的启动将带动城市北向的发展, 城市以中心城区和杭州湾新区为“一体”、以周巷和观海卫为两翼的发展格局面临 调整与深化,城市空间格局将逐步从横向为主转变为纵横结合的发展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