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4课《京腔京韵》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4课《京剧唱腔联奏》|人音版(简谱)(2023秋)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4课《京剧唱腔联奏》|人音版(简谱)(2023秋)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对于京剧行当的分类和唱腔特点,学生们掌握得相对较快。但在难点部分,比如唱腔的韵味和情感表达,学生们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我意识到,这里需要更多的示范和互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模仿,从而更好地理解京剧唱腔的韵味。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唱腔联奏实践让学生们有了亲身体验的机会。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加深了对京剧唱腔的理解,还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在接下来的小组讨论中,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4课《京剧唱腔联奏》|人音版(简谱)(2023秋)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音版(简谱)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4课《京剧唱腔联奏》。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如行当、表演特点等。
2.学唱京剧经典唱段,如《苏三起解》、《空城计》等。
3.学习京剧唱腔的基本节奏和旋律,进行唱腔联奏实践。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京剧的基本概念、行当分类、唱腔特点和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京剧唱腔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传播京剧艺术。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京剧唱腔的学习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通过导入环节的问题,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日常生活中对京剧的点滴了解。在理论介绍环节,我尽量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解释京剧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京剧唱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4课《聆听 京剧唱腔联奏》教案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4课《聆听 京剧唱腔联奏》教案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4课《聆听京剧唱腔联奏》教案一. 教材分析《聆听京剧唱腔联奏》是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第4课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聆听和欣赏京剧唱腔联奏,了解和感受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热爱。

教材中提供了两首京剧唱腔联奏曲目,分别是《样板戏联奏》和《传统京剧唱腔联奏》。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简单的乐理知识有所了解。

但是,他们对京剧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于京剧唱腔的特点和魅力还需要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在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时,往往注重旋律和节奏,而对于音乐的文化内涵挖掘不足,这也是本节课需要关注的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京剧唱腔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热爱。

2.培养学生聆听和欣赏音乐的能力,提高音乐审美水平。

3.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京剧唱腔的特点和魅力。

2.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欣赏和分析京剧唱腔联奏。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京剧唱腔的特点和魅力,引导学生了解京剧艺术。

2.聆听法:让学生反复聆听京剧唱腔联奏,感受音乐的魅力。

3.实践法:分组进行京剧唱腔联奏表演,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京剧唱腔联奏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两首京剧唱腔联奏曲目:《样板戏联奏》和《传统京剧唱腔联奏》。

2.准备相关京剧图片和视频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3.准备录音机或音响设备,用于播放音乐作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京剧的基本知识,如京剧的起源、表演形式、角色分工等。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京剧唱腔的特点和魅力。

2.呈现(10分钟)播放《样板戏联奏》和《传统京剧唱腔联奏》,让学生初步聆听和感受京剧唱腔联奏的音乐特点。

3.操练(1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京剧唱腔联奏进行练习。

小学音乐人音六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第4课京腔京韵-京腔京韵教案(徐敏)

小学音乐人音六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第4课京腔京韵-京腔京韵教案(徐敏)

《京腔京韵》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京剧四大行当,戏曲中的唱腔和亮相等知识。

能力目标:通过对京剧艺术的学习,能大胆自信的用京剧的身段展示自己。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京剧文化,培养爱国热情,从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作品中,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二、教学重点:了解京剧的行当。

三、教学难点:学会用京剧的唱腔和动作来表演歌曲。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教师示范京剧动作,请学生在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请学生结合音乐和动作猜一猜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哪一种戏曲。

2、讲授新课京剧艺术包罗万象,今天我们走进京腔京韵,首先通过图片了解京剧的行当概念(ppt展示)京剧的行当:就是京剧的角色,包括生、旦、净、丑等门类,各门类又因为角色、年龄等不同又分为很多门类。

生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等旦包括:老旦、花旦、武旦等净包括:正净、副净、武净等丑包括:文丑、武丑京剧的唱腔特点:生:宜用大嗓,演唱时嗓音要洪亮圆润,唱出阳刚之气。

旦:宜用假声演唱,又叫“小嗓”,演唱时嗓音要明亮婉转,唱出阴柔美。

净:演唱时运用宽音和假音,表演幅度大风格粗狂。

丑:主要是念白。

通过音频欣赏各类行当的唱腔,并通过谈论请学生总结出各类唱腔的特点。

3、学生合作探究,尝试让学生演绎戏曲《校园小戏迷》。

(1)介绍京剧中的节奏京剧中的节奏又叫“板式”俗称“板”和“眼”,也就是中国式的音乐节拍。

“板”是强拍,用拍手表示。

“眼”是弱拍用点手心来表示。

教师示范,学生跟着练习。

(2)京剧中的亮相亮相是戏曲独有的一个特殊招数,虽然只是一个短促停顿。

但是可以突出人物的精神状态,我们也来试一试。

亮相的规律在最后一拍,教师示范,学生跟学。

(3)教师展示,学生讨论练习。

教师演绎《校园小戏迷》选段。

演绎中四个角色的唱腔、身段、亮相均展示出来。

学生分成四组,通过京剧唱念做打的四种表演形式来分角色练习行当的唱腔、身段和亮相。

(4)学生展示。

四个小组选出代表合作演绎《校园小戏迷》选段(5)学生评价,选出最优秀的表演者。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4课《聆听 京剧唱腔联奏》教学设计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4课《聆听 京剧唱腔联奏》教学设计

人音版六年级①第四课欣赏综合课:《京剧唱腔连奏》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本课以小学音乐欣赏体验式教学实践研究所提倡的“二四七”体验式教学模式为研究视角,以课标理念中的: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艺术,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及爱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京剧的艺术表现力,从而初步掌握鉴赏京剧艺术的知识和技能,认识京剧的艺术特征为理念引领。

以学生为主,音乐为本为原则,通过“境”导体验——“问”引体验——“参”悟体验——“述”评体验教学“四环节”;综合运用图谱可示法、器乐辅助法、对比听辨法、演唱记忆法、律动参与法、故事演绎法、节奏感知法“七方法”中的器乐辅助法、对比听辨法、演唱记忆法、律动参与法、节奏感知法等方法进行体验式教学模式,打造真实高效小学音乐欣赏课堂。

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京剧唱腔联奏》作为器乐曲目,在没有了解四大行当唱腔的基础上,难以让学生理解分辨唢呐音色所吹奏的音乐形象。

巧妙选用《京剧唱腔联奏》唢呐曲第一课时作为本课内容,不仅是成功了解音乐形象的过程,更是学生感受京韵美、体验京韵的过程。

让孩子们从被动到主动,到打动、感动甚至是激动和运用的学习体验过程,符合学生审美认知。

也符合教参上提示说明:对于本课《京剧唱腔联奏》的学习,应在第一课时进行对这四大唱段的熟悉学习,了解旋律片段、掌握一定的行当唱腔知识,为《京剧唱腔联奏》唢呐乐曲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学情分析以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前提,以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为基础,以激发学生热爱京剧的学习热情为宗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通过“看”、“听”、“讲”、“赏”等多种方式参与学习活动。

在教学中还安排了学生“唱”、“演”的表现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全方位体验与表现“京剧”,符合六年级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更能加深学生对京剧知识的认识与了解。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赏析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体验京剧的韵味儿,激发对国粹音乐的热爱之情。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4课《聆听 京剧唱腔联奏》教学设计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4课《聆听 京剧唱腔联奏》教学设计

京剧唱腔联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四大行当,培养学生对国粹京剧的兴趣。

2.聆听《京剧唱腔联奏》说出生、旦、净、丑并说说各角色属于那个行当。

二.教学难点:四大行当各角色和表演形式。

三.教学重点:分清四大行当四.教学过程:1.观看《中国京剧真叫棒》看后说说对京剧的认识?提出问题:京剧都有哪些行当?3.我们认识京剧行当:生、旦、净、丑、末,说说各角色属于那个行当。

4.京剧生角,五角之一。

明清传奇多扮青壮年男子。

今通常指老生。

中国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

视频观看《三岔口》。

讲解:宋大将焦赞打死奸臣谢金吾,被发配沙门岛,途经三岔口,投宿于刘利华夫妇店中。

见义勇为的店主人刘利华,为了救护被奸臣迫害而发配的焦赞,与奉杨延昭之命暗中保护焦赞的任堂惠发生误会,在深夜黑暗中打斗起来。

正当难解难分的时候,焦赞及时赶来说明真相,解除了误会大家相见,误会解除,同奔三关。

观看1分44秒5.京剧旦角是京剧中扮演各种不同年龄、性格、身份的女性的一类角色的总称。

旦角又分为正旦、花旦、花衫、刀马旦、武旦、老旦等,我们一起来欣赏《苏三起解》片段了解旦角。

6.京剧净角是京剧表演主要行当之一,俗称花脸。

以面部化妆运用图案化的脸谱为标志,音色宏亮宽阔,演唱风格粗壮浑厚,动作大开大阖,顿挫鲜明。

京剧形成以后,对净角的表演艺术进行了磨炼和提高,扮演人物的范围不断扩大,艺术上更为丰富和成熟。

净角资料讲解:《铡美案》又名《秦香莲》,这是包公故事里一个很有名的段落,讲述了陈世美家境贫寒与妻子秦香莲恩爱和谐,十年苦读的陈世美进京赶考,中状元后被宋仁宗招为驸马。

秦香莲久无陈世美音讯,携子上京寻夫,但陈世美不肯与其相认,并派韩琪半夜追杀。

韩琪不忍下手只好自尽以求义,秦香莲反被误为凶手入狱。

在陈世美的授意下,秦香莲被发配边疆,半途中官差奉命杀她,幸为展昭所救。

展昭至陈世美家乡寻得人证祺家夫妇,半途上祺大娘死于杀手刀下,包拯找得人证物证,欲定驸马之罪,公主与太后皆赶至阻挡,但包拯终将陈世美送上龙头铡。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4课知识与技能京剧行当教学设计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4课知识与技能京剧行当教学设计

京剧的行当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回顾京剧的行当、基本功、声腔与板式等基本知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

2、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通过唱段自主分析人物角色、所属行当。

3、学唱《猛听得》唱段的前四句,和青衣身段动作的表演,能完整的表演整个唱段。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对京剧艺术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点:加深对京剧艺术中声腔与板式的概念理解,通过分析了解其独有的“程式化”特色。

教学难点:唱段的学唱与身段动作的学习,完整的唱段表演。

课时安排:《走近京剧》的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开始上课。

二、复习前两课时内容1、四大行当的复习(PPT文字叙述加图片展示)师:同学们,今天咱们要讲的是“走近京剧”的第三课时。

首先,我们来回顾之前的内容。

(学生自行回答两个问题)什么是行当?京剧的四大行当?1)回顾“生、旦、净、丑”。

2)辨别武旦与花衫的区别。

(以防止到了后面的环节将刀马旦猜成短打武旦或是花衫)师:看来大家对我们的四大行当已经是比较熟悉了,那老师就不细说了。

不过,我想考一考大家。

“容易混淆的武旦与花衫”2、京剧基本功复习(PPT文字叙述加图片展示)师:说完了行当,咱们再来回忆一下,戏曲演员都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有哪些?有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吗?1)“四功”和“五法”。

3、京剧的“唱功”。

师:刚刚我们已经回顾了,“四功”之首是?(唱功),古代一般把戏曲演员叫做什么呢?(唱戏的)由此可见,“唱功”在京剧基本功里是最重要的。

并且呀,京剧有着自己独特的一套丰富、系统的唱腔。

这就是京剧的声腔与板式,还记得吗?1)何谓声腔(PPT展示)齐读概念,回忆“声腔”2)听唱段,分辨两种主要声腔师:光是知道概念还不行,咱们要学会运用。

下面,老师要请大家听两个唱段,来分辨一下,这分别是哪两种京剧的主要声腔?西皮声腔二黄声腔3)何谓板式(PPT展示)请同学齐读声腔概念的阐述,提问:还记得京剧板式的特点吗?帮助学生回忆、巩固不同板式的特点及节奏掌控方式。

2024-2025学年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4课京腔京韵 演唱《校园小戏迷》音乐教案

2024-2025学年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4课京腔京韵 演唱《校园小戏迷》音乐教案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校园小戏迷》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演唱校园小戏迷》的旋律和歌词。

2.能背唱歌曲《校园小戏迷》并唱出歌中的韵味。

3.通过歌曲学习了解戏曲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传统戏曲艺术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难点。

2.能背唱歌曲《校园小戏迷》并唱出歌中的韵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用音乐的方式问好。

2.发声练习。

二、新课导入1.观看《唱脸谱》演唱视频,说说歌曲中有什么元素?2.说说你对京剧的了解。

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Beijing Opera)中国国粹之一,是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

3.认识京剧角色。

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杂、武、流等行当,后三行已不再立专行。

京剧现在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种。

各行当都有一套表演形式。

唱、念、做、打的技艺各具特色。

京剧以历史故事为主要演出内容,传统剧目约有一千三百多个,常演的在三四百个以上。

三、新课学习1.初步聆听:说说歌曲是几拍子的?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四二拍(强弱)音乐情绪:慷慨激昂地2.再次聆听:说说歌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预设回答:京味浓郁、充满传统韵味的感觉。

3.歌曲简介:《校园小戏迷》是一首京味浓郁的歌曲,属于一首京戏歌。

4.你知道什么是戏歌吗?歌曲结合了京剧元素与现代歌曲的特点,共包含五个乐句,其中两句是由生行演唱,最后一句特别强调了生行的特点。

歌词通俗简洁,朗朗上口,同时蕴含深刻的意义,内容主要描述了当代少年儿童学习京剧艺术的情景。

旋律明快、爽朗流畅,展现了京剧的鲜明特点,但同时也赋予了歌曲时代感,这样的歌曲叫做戏歌(京戏歌)。

四、学唱歌曲1.朗读歌词,注意字正腔圆。

2.跟着老师的钢琴,用“啦”模唱旋律,并尝试模仿京剧吊嗓演唱高音。

3.京剧小知识:京剧“四功五法”四功:唱、念、做、打五法:手、眼、身、步、法4.了解歌曲中波音和倚音的唱法。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4课《聆听,京剧唱腔联奏》教学设计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4课《聆听,京剧唱腔联奏》教学设计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4课《聆听,京剧唱腔联奏》教学设计第四课京剧唱腔联奏教学内容: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第4课《京剧唱腔联奏》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四大行当,培养学生对国粹京剧的兴趣。

2.聆听《京剧唱腔联奏》,能准确听辩唢呐模拟的几个行当的唱腔。

教学重点: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及表演形式。

教学难点:分清四大行当。

教学准备:多媒体音像设备,脸谱,扇子,服饰。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1.问题导入。

(播放课件1)师:同学们,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段歌曲,听完之后告诉老师,这首歌和咱们平时听到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加入了哪种元素在里面呢?生:京剧 2.了解京剧。

(播放课件2、3、4)师:对了,你们可真聪明!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国之瑰宝——京剧。

介绍京剧相关知识。

二、学习京剧行当,了解各行当唱腔。

(一)认识“生”行1.师:“生”一般是指剧中扮演男子的演员,其中又可细分为:老生、小生、武生(播放课件5)2.出示小生等图片。

(播放课件6)3.欣赏京剧《伍子胥》选段,感受“生”行唱腔特点。

(播放课件7)4.欣赏京剧《淮河营》选段,师生一起模仿动作。

(播放课件8)(二)认识“旦”行 1.师: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其中按照不同年龄、性格,又可细分为许多行当。

(播放课件9)2.出示青衣等图片。

(播放课件10)3.欣赏京剧《苏三起解》,感受“旦”行唱腔特点。

(播放课件11、12)4.出示歌词,学生加动作模仿唱几句。

(播放课件13)5.欣赏京剧《红娘》选段《叫张生隐藏在棋盘之下》,感受花旦与青衣的不同性格。

(播放课件14)(三)认识“净”行 1.师:在京剧中,“净”角是舞台上具有独特风格的人物类型,脸部化妆最为丰富多彩。

“净”因面部化妆要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所以又俗称“大花脸”。

一般扮演品貌或者性格有特点的男子,在京剧中多为将军、神化人物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如包公、曹操。

(播放课件15)2.欣赏《说唱脸谱》,感受净角人物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腔京韵》教学设计
课题选自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四课《京腔京韵》
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教材分析
歌曲《校园小戏迷》取材于深圳市东湖中学原创京剧小戏《校园小戏迷》中的一个唱段。

唱腔旋律明快、爽朗、流畅,涵盖了京剧的鲜明特点。

调式为“西皮”,板式为“原版”,统称“西皮原版”。

2/4节拍(一板一眼),中速。

歌曲前两句是生行,后两句是旦行,最后是一起演唱,生行宜用大嗓演唱,嗓音要洪亮圆润,唱出阳刚之气。

旦行宜用假声演唱,嗓音要明亮婉转,唱出阴柔之美。

短小精炼的歌词里包含了京剧的行当、唱腔与韵味。

男、女声的对唱表演,表达了校园里当代“小戏迷”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与传承。

乐曲《京剧唱腔联奏》是一首用乐器模拟四段京剧名家唱段的唢呐曲,本节课根据内容需要选取了其中的两段,分别是《玉堂春》中的梅派青衣唱段《苏三起解》和《十老安刘》中的马派老生唱段《淮河营》。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音乐课的学习,已经具备了较好地聆听、歌唱习惯和一些实践与表现能力。

积累了很多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也不断提高,他们乐于倾听感受,能够准确的感知音乐的音色和情绪,但演唱时存在张嘴难的问题,不愿意积极地表现音乐。

学生正处在变声期,应当避免喊唱。

由于本课的京歌是当代学生音乐学习中较少能够接触到的艺术作品,歌曲中的一字多音及装饰音的唱句以及京调唱腔的韵味,学生很难把握。

基于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本课注重学生的聆听和模仿,采用口传心授的方式,层层化解教学难点,使学生基本掌握歌曲的难点和京腔京韵,能够用不同的音色演唱老生和青衣的唱段,并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中学习这首京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唢呐曲《京剧唱腔联奏》中《苏三起解》和《淮河营》唱段,能够区分并掌握旦角和生角的唱腔音色和动作特点。

2.了解西皮唱腔与原板板式,能用大、小嗓演唱老生、青衣唱段。

3.通过聆听、对比、模仿、识读乐谱等形式唱会京歌《校园小戏迷》,基本唱出京腔京韵,并能声音和动作表现歌曲。

4.通过感受老生、青衣的唱段、做功表演,表现校园“小戏迷”对京剧的喜爱与传承。

教学重点
能用不同的音色演唱京歌《校园小戏迷》
教学难点
1.了解老生和青衣的声音特点;
2.用不同的音色分别演奏老生和青衣唱段,基本唱出京腔京韵。

教学方法
总结归纳法、示范、欣赏、视唱法
教学过程
一、听赏导入:(播唢呐演奏的苏三起解片段)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富有独特韵味的乐曲,请同学们仔细听:你能从中联想到我国哪种戏曲艺术?能听出它是哪种乐器模仿的吗?”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导入,快速带领学生进入到京剧的氛围。

1:初听唢呐演奏的苏三起解片段:听辨感受了解京剧艺术。

①介绍京剧:“你们对京剧都有哪些了解?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啊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是我国的国粹之一。


②介绍唢呐:“你听出来它是哪种乐器模仿的吗?我国民族乐器中的吹管乐器唢呐,它的表现力极强,既能吹奏高亢尖锐的高音,又能吹奏浑厚的低音。


2:听唢呐演奏的《苏三起解》和《淮河营》片段,听辨音色的变化:
“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乐曲的第一部分,乐曲有两个部分,下面我们来听一听这两部分在音色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介绍乐曲:“这首乐曲是唢呐演奏的京剧唱腔联奏中的两个片段。

“我们都知道京剧中根据不同的人物性别和个性,分为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3、看《苏三起解》视频,观察属于哪个行当,思考声音和动作有什么特点。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唢呐模拟的第一个唱段《苏三起解》,边看边思考声音和动作有什么特点?这个唱段属于哪个行当? ”
分别吊嗓子、学动作来感受青衣的特点
4、看《淮河营》视频,观察属于哪个行当,思考声音和动作有什么特点。

“再来看一看唢呐模拟的第二个唱段《淮河营》片段,声音动作又有什么特点呢?”
和老师一起学老生的动作
5、总结两个唱段在行当声音动作上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视听结合等形式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总结出老生和青衣的声音动作特点,为后面京歌的学唱打下基础。

二、学唱京歌《校园小戏迷》
(一)聆听感受
1、初听:感受歌曲的拍子,了解板式
“你们喜不喜欢京剧?校园里来了一群小戏迷,听听他们唱的和我们平时唱的歌有什么不同?是几拍子的?”
介绍京歌:“歌曲中既有京剧的韵味,又有现代音乐的元素,我们把他叫京歌。

”讲解板式:“这首京歌是几拍子的?在京剧中,强拍叫板,弱拍叫眼,一强一弱就是一板一眼。

在京剧中这是最原始的板式所以又叫原板。

这首歌曲的名字叫《校园小戏迷》。

2、参与听,听老师边表演边范唱,了解歌词与京剧有关的内容:四项基本功和两种唱腔
“请同学们边打板边听老师来演唱,小戏迷们是按什么行当顺序出场的?歌词中有哪些与京剧有关的内容?”
介绍京剧四项基本功:唱念做打
介绍西皮二黄:“西皮和二黄是京剧的两种唱腔,西皮的曲调明快活泼,而二黄的曲调舒缓深沉。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他的过门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前奏和间奏来判断,西皮的过门,二黄的过门”
【设计理念:音乐是视听觉的艺术,把欣赏的理念贯穿于歌唱教学中,学歌的第一步也是欣赏,通过带着层层递进的问题去聆听感受,才能主动地去一步步
接近歌曲本身,为理解学唱歌曲做好铺垫。


(二)演唱歌曲
1、跟唱,初步跟唱歌曲,提出声音要求。

“下面请同学们轻声来跟唱一遍,感受一下这首京歌是什么唱腔?”
2、学唱老生唱段:跟琴逐句教唱
①解决上波音、前倚音、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

②提示间奏过门的地方要像看到休止符一样空出来
【设计意图】解决学生演唱中出现的不准确的地方,使学生唱会歌曲。

此环节要做到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相结合。

3、处理老生音色
①声音浑厚的,低沉厚广,用的大嗓也就是本嗓来演唱,
②把板眼唱出来蓝色部分是板大家要板唱的明显一点
“黄”要将字头、字腹、字尾都唱清楚。

“浓”“功”字咬字要归韵,推到鼻腔【设计意图】通过前边老生音色的感知,带领学生模仿老生浑厚的音色,并引导学生把板眼、归韵唱出来,达到唱好歌曲,唱出京腔京韵的效果。

③跟伴奏演奏老生唱段
4、学唱青衣唱段
①划拍视唱乐谱,注意前倚音加下滑音,最后一句的时值,手势课件辅助
②跟琴填词演唱,重点解决一字多音和最后的拖腔的时值与气口
6、处理青衣音色
①小嗓(也就是假嗓)高位置读两句歌词、吊嗓子感受发声位置
②提示:声音集中往前唱,里边口腔打开,樱桃小口一点点,挑眉瞪眼、抬笑肌
7、完整跟伴奏
三、综合表现
1、分组演唱:男生演唱老生,女生演唱青衣,最后一句合
2、分组加动作演唱:男生扮演老生,女生扮演青衣
3、老师演奏京剧伴奏,学生加动作表演唱
“其实在京剧的舞台上是没有钢琴伴奏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是京胡,今天老师也把京胡带来了,先感受一下合作一下试一试。

【设计意图】学生的“唱”“做”与老师的京胡伴奏完美配合,完成对京歌的综合表演,产生了京剧舞台的表演氛围,提高学生对京剧艺术的浓厚兴趣。

四、课堂小结
生谈收获,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看京剧唱京歌,为大家打开了一扇了解京剧艺术的大门,希望大家课下更多地了解来传承京剧国粹,弘扬戏曲文化,成为真正的小戏迷!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