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基层统计报表
【基础教育基层统计报表】20XX-20XX学年初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幼儿园)

【基础教育基层统计报表】20XX-20XX学年初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幼儿园)20XX-20XX学年初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幼儿()园)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幼儿园)二〇一二年九月幼儿园统计报表填报总体说明1.填报范围:幼儿园填报本表。
2.报送日期:9月20日前报出。
3.学年:是指教育年度,即从本年的9月1日(学年初)至第二年的8月31日(学年末)。
4.统计时点:是指统计数据的截止时间,即本学年初9月1日。
如在校生数、教职工数、占地面积、固定资产总值等指标为统计时点数。
5.统计时期:是指统计数据的区间时间,即从上学年度的学年初9月1日至学年末8月31日时间区间。
如毕业生数、复学学生数等指标为统计时期数。
6.归档:本表由学校(机构)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归档管理。
基础基111学校(机构)基本情况一、指标解释1.学校(机构)学校(机构):是指经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成立、备案的实施各级各类教育的单位。
学校(机构)名称: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学校(机构)全称。
学校(机构)标识码:是指由教育部按照国家标准及编码规则编制,赋予每一个学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识别标识码。
2.学校(机构)办学类型幼儿园:是指招收学龄前幼儿,对其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单位;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于乐。
设立幼儿园须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审查合格,并予备案。
3.学校(机构)驻地城乡类型:是指学校(机构)驻地的城乡分类属性,分为城区、镇区、乡村,以国务院关于市镇建制的规定和行政区划为基础,以民政部门确认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为最小划分单元。
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包括不设区的地级市和县级市)的市中,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城市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其他居民委员会地域和村民委员会地域。
镇区:是指在城市以外的镇和其他区域中,镇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镇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村民委员会地域;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场、林场等特殊区域。
富源县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基层单位报表工作流程

富源县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单位报表工作流程安装9月26日云南教育规划与统计网站下载的云南省客户安装包。
云南省学校代码。
解压。
云南版客户端软件安装操作步骤:1、下载云南版软件(无学校信息);2、下载代码文件,解压缩后为“.imp”后缀;3、安装云南版软件;4、代码导入,第一次登录软件时,首先点击“导入教育机构代码”,然后点击“学校文件”后面的对勾按钮,选择需要导入的学校文件,注意导入路径要在安装软件的盘中,比如软件装D盘那么导入文件也要放在D盘的某个目录下点击“导入”按钮,会提示清空数据,选择“是”,完成导入;5、登录云南版软件,进行统计工作。
6、重新运行系统,登录,选择学校(机构)——选择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富源县)——选择学校(机构)(云南省富源县XXXXXX学校),然后登录。
7、录入报表。
⑴录入,选定111表,打开,点保存计算显示以下数据将空着的部分填写完整,校验保存。
依次录入各表并存保存校验,没有数据的空表请补充“0”。
⑵数据校验:点开数据校验,选择报表数校验。
按照提示进行校验。
校检通过后显示上图。
然后做报表校验查询,如果全部报表都审核通过,就可以做下步数据上报;如果没有通过,请认真检查报表据数,进行修改,并进行重新校验。
报表校验通过后:点报表审核⑶数据上报:数开数据上报,双击文件上报,再点左上角的数据上报,选定存储的文件包进行存储。
存盘的文件格式是:云南省富源县黄泥河镇黄泥河中学2011事业统计【基础_初级中学】_一般审核通过的报表,已经不能改动,如果需要改动,必须到报表审核里取消审核:重新运行程序,再进行改动。
改过的报表必须重校验审核上报。
8.乡镇接收基层学校的报表:选定教育行政机构,再在登录框里选到富源县。
然后登录。
县直各校迅速录好报表,9月30日前交,乡镇中心学校应抓紧时间,迅速组织各单位录入,录好后迅速上交,必须在国庆节收假前上交完,10日前后集中汇总。
选数据接收:选文件接收,在左上方出现离线接收:点击离线接收。
《全国基础教育统计系统》使用说明

《全国基础教育统计系统》使用说明第一章系统概述一、概述《全国基础教育统计系统》是依据2001年教育部制订的《基础教育统计指标体系》和《全国基础教育统计报表》开发的国家级基础教育统计软件。
本软件适合各级各类基础教育学校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使用。
本软件依据我国基础教育办学结构分为小学、普通中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工读学校共计六个子系统(如图1-1所示),分别处理各块的基本信息录入、校验、汇总、过录、接收、上报等过程。
图1-1二、系统主要目录结构介绍:系统主要目录结构如图1-2所示:图1-2主要目录结构三、表的概念与数据库中表的命名1、表的概念学校基表:是指由教育部制定的,用以反映基础教育的各级各类学校基本情况的基层统计报表。
学校基表是以各级各类基础教育学校为单位的手工填报的表。
包括:小学基层统计报表、普通中学基层统计报表、职业中学基层统计报表、幼儿园(班)基层统计报表、特殊教育学校基层统计报表、工读学校基层统计报表等。
县(乡)基表:是指由教育部制定的、用以反映县(乡)所辖的各级基础教育学校综合情况的报表。
县(乡)基表是以县为基本数据单位(地市级以上采用),表式同各级各类基础教育综合统计报表。
县(乡)基表是先对该县所有学校的学校基表进行汇总,形成综合报表,然后通过系统中的报表转换所得,地(市)以上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将以此为数据单位逐级汇总、上报。
综合报表:是指由教育部制定的采用学校基表或县(乡)基表通过汇总形成的,用以全面反映本级基础教育综合情况的报表。
主要包括:小学综合统计报表、普通中学综合统计报表、职业中学综合统计报表、幼儿园(班)综合统计报表、特殊教育综合统计报表、工读学校综合统计报表等。
2、系统中主要表的说明:四、系统运行环境1.硬件环境·pentium Ⅲ或者更高档的计算机系统,能够支持32位操作系统;·128MB 以上内存储器;·400MB 以上硬盘空间;·分辨率800*600及以上的显示器,32MB 或以上的显示存储器;·一个鼠标;·激光、喷墨或24针打印机(能打A4复印纸即可)。
1、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说明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说明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是综合反映学年度基础教育各类学校(机构)基本信息、班级、学生、教职工、办学条件等情况的统计报表。
统计范围:经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备案实施基础教育的学校(机构),包括幼儿园、附设幼儿班、小学、教学点、附设小学班、初级中学、职业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附设普通初中班、附设职业初中班、附设普通高中班、特殊教育学校、附设特教班以及工读学校。
报送时间:本年9月30日前。
填报要求:严格执行《统计法》各项条款,遵循“主体校统计原则”,按照本套报表的指标定义和填报说明,认真填报。
数据来源:来源于学校(机构)人、财、物、教学等管理部门。
归档:本表由学校(机构)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归档管理。
调查内容:1、学校(机构)基本信息情况:基础基111、112表,共2张。
基础基111表全面反映基础教育各类学校(机构)基本属性情况。
基础基112表反映基础教育各类学校(机构)发展现状情况。
2、班级情况:基础基211、212、213、214表,共4张,另有911、912表。
基础基211表反映幼儿园、幼儿班的分教学班分布情况。
基础基212表反映小学教学班不同班额的分年级班数分布情况。
基础基213表反映初中、高中教学班不同班额的分年级班数分布情况。
基础基214表反映特殊教育教学班按不同阶段分年级班数分布情况。
另有基础基911表反映工读学校班数、学生数、教职工数情况。
另有基础基912表反映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班数、学生数、专任教师数情况。
3、学生情况:基础基311、312、313、314、315、331、332、333、341表,共9张,另有911、912表。
基础基311表反映幼儿园、幼儿班的幼儿分年龄,在入园、分班级在园、离园分布情况。
基础基312表反映小学不同分组学生中毕业生、招生、分年级在校生、预计毕业生分布情况。
年报表填表说明完整版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小学)小学统计报表填报总体说明1.填报围:小学、小学教学点填报本表。
2.报送日期:9月20日前报出。
3.学年:是指教育年度,即从本年的9月1日(学年初)至第二年的8月31日(学年末)。
4.统计时点:是指统计数据的截止时间,即本学年初9月1日。
如在校生数、教职工数、占地面积、固定资产总值等指标为统计时点数。
5.统计时期:是指统计数据的区间时间,即从上学年度的学年初9月1日至学年末8月31日时间区间。
如毕业生数、复学学生数等指标为统计时期数。
6.归档:本表由学校(机构)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归档管理。
基础基111学校(机构)基本情况一、指标解释1.学校(机构)学校(机构):是指经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成立、备案的实施各级各类教育的单位。
学校(机构)名称: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学校(机构)全称。
学校(机构)标识码:是指由教育部按照国家标准及编码规则编制,赋予每一个学校(机构)在全国围唯一的、始终不变的识别标识码。
2.学校(机构)办学类型小学:是指招收适龄儿童实施初等教育的独立设置学校。
小学教学点:是指为方便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实施初等教育不计校数的教学机构。
少数民族学校:是指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实施初等、中等教育的独立设置学校。
3.学校(机构)驻地城乡类型:是指学校(机构)驻地的城乡分类属性,分为城区、镇区、乡村,以国务院关于市镇建制的规定和行政区划为基础,以民政部门确认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为最小划分单元。
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包括不设区的地级市和县级市)的市中,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城市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其他居民委员会地域和村民委员会地域。
镇区:是指在城市以外的镇和其他区域中,镇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镇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村民委员会地域;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场、林场等特殊区域。
小学在校生人数情况统计表

学校(乡镇)名称: 减少学生情况 年级 学年初 报表学 生数 休学 人数 3 停学 人数 4 转出 人数 5 死亡 人数 6 辍学 人数 7 填表人: 增加学生情况 转入 复学 其他 人数 人数 8 9 10 现有在 校学生 数 领导签字: 现有在校生情况 时间: 年 现有在校生中户籍情况 辍学率% 备注 月 日
119 151 182 167 199 937
注:1、学年初学生数必须与报表数一致,辍学人数/学年初学生数=辍学率; 2、现有在校生数包括在教室内人数、当天请假人数(有请假条); 3、城区分学校填写上报,乡镇学校以乡镇为单位填写上报; 4、此表于2011年9月30日前交教育局基教省内外 外省户籍 内人数 数 户籍 乡户籍 县户籍 12 119 119 151 182 167 199 937 0 0 0 0 0 13 16 17 18 19
1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小学合计
2
11 119
20
21
119
102 112 138 121 152 625 1 0 34 0 0 1 6 11 15 2 25 50 59 48 50 232 0 3 4 1
基础教育统计填报指标解释及注意事项(小学)

基础教育统计填报指标解释及注意事项(小学)——2009版——小基1-1表1、学校所在地及名称分两行填报。
上行以汉字填写所在地(省、地、县、乡镇——空白)和学校名称,下行填写其对应代码(区县教育主管部门提供代码,共12位);2、学校性质(参见上年数表中的学校性质)分两行填报。
上行以汉字填写类别、办别、城乡,下行填写其对应代码;具体为:类别:11独立设置小学17一贯制学校小学部18小学教学点19其他学校附设小学班12为独立设置的少数民族小学办别: 1教育部门或集体部门办学 2民办 3其他部门办城乡: 1城市 2县镇 3农村3、县镇学校具体所在地(崇明只有三个乡其余均属镇)当前栏(城乡)为“2县镇”时,此栏必须填写。
1县政府所在地 2镇政府所在地4、规定年制:一般为5年制,民工转制校为6年制。
5、规定入学年龄:本市规定入学年龄为6周岁。
6、学校电话号码以区号-电话号码方式填写;其右上角必须书写填表人的手机或小灵通。
7、学校属性代码(参见学校属性代码5~9位)前4位为0第5位:1 教育部门(非转制) 2公立转制 3 普通民办 4 民工校转制 5 其他部门(含农场转制)6 集体办学第6-7位: 00一般学校 21中心小学22村校第8位: 0 非一贯制 1 九年一贯制 2 十二年一贯制 3 其他一贯制第9位: 0 无寄宿条件 1 全部学生寄宿 2部分学生寄宿第10位:空8、学校地址以汉字填写学校,必须为详细地址(XX区XXXX路XX号)小基2表班额是指每个教学班实有的、具有本校学籍的学生数。
小基3-1表1、在校生数:在校生数是指本学年初,具有本校学籍的注册学生总数。
2、重读生:重读生是指具有本校学籍的、接受过某年级教育后,在同年级再次接受教育的学生。
该数字包括留级生、休学后复学生和其他原因重读本年级的学生。
3、寄宿生:住宿在由学校统一管理的学生宿舍里的学生。
4、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基层报表)内黄县中小学在校生情况表基层报表统计

调整附设小学班后小学在校生人数
在校生数 学校名称 内黄县六村乡第七小学 内黄县六村乡第八小学 内黄县六村乡第九小学 内黄县六村乡温邢固新华希望小学 内黄县张龙乡第一小学 内黄县张龙乡第二小学 内黄县张龙乡第三小学 内黄县张龙乡第二小学中流河教学点 内黄县张龙乡第五小学 内黄县张龙乡第四小学 内黄县张龙乡第六小学 内黄县张龙乡第七小学 内黄县张龙乡第八小学 内黄县张龙乡第九小学 内黄县张龙乡福田小学 内黄县城关镇第二中心小学 内黄县城关镇第三中心小学 内黄县城关镇第四中心小学 内黄县城关镇第五中心小学 内黄县城关镇第六中心小学 内黄县城关镇第七中心小学 内黄县城关镇第十一中心小学 内黄县城关镇第九中心小学 内黄县阳光学校 河南省内黄县城关镇朱小汪小学 河南省内黄县城关镇北丈保小学 河南省内黄县城关镇张庄小学 内黄县马上乡张固小学 内黄县马上乡第一小学 内黄县马上乡第二小学 内黄县马上乡第三小学 内黄县马上乡第四小学 内黄县中召乡凯路小学 合计 163 190 187 145 375 227 274 82 132 330 47 60 237 224 216 109 708 198 316 210 183 286 287 236 73 44 0 82 384 446 137 281 175 一年级 32 42 48 43 82 50 65 26 24 73 0 8 51 43 46 27 110 29 45 46 20 30 76 38 25 20 0 39 88 110 30 42 37 二年级 31 41 50 30 59 59 62 18 14 66 7 17 41 68 39 14 109 22 44 38 24 35 60 40 19 24 0 27 68 101 17 60 27 三年级 33 41 36 23 71 40 53 22 25 73 8 7 41 29 32 13 147 33 63 42 47 45 60 38 9 0 0 16 62 74 30 54 53 四年级 28 26 17 21 66 28 39 6 31 45 14 7 42 30 43 22 101 44 36 25 26 60 37 42 11 0 0 0 55 53 30 47 25 五年级 24 23 19 15 55 24 34 10 22 36 9 10 35 29 28 15 126 26 40 34 22 34 24 26 5 0 0 0 52 54 18 40 33 六年级 15 17 17 13 42 26 21 0 16 37 9 11 27 25 28 18 115 44 88 25 44 82 30 52 4 0 0 0 59 54 12 38 0 举办者 县级教育部门 县级教育部门 县级教育部门 县级教育部门 县级教育部门 县级教育部门 县级教育部门 县级教育部门 县级教育部门 县级教育部门 县级教育部门 县级教育部门 县级教育部门 县级教育部门 民办 县级教县级教育部门 县级教育部门 民办 县级教育部门 县级教育部门 县级教育部门 县级教育部门 县级教育部门 县级教育部门 县级教育部门 县级教育部门 民办 办学类型 小学 小学 小学 小学 小学 小学 小学 小学教学点 小学 小学 小学 小学 小学 小学 小学 小学 小学 小学 小学 小学 小学 小学 小学 小学 小学教学点 小学教学点 小学教学点 小学教学点 小学 小学 小学 小学 小学 采集部门 六村乡代管 六村乡代管 六村乡代管 六村乡代管 张龙乡代管 张龙乡代管 张龙乡代管 张龙乡代管 张龙乡代管 张龙乡代管 张龙乡代管 张龙乡代管 张龙乡代管 张龙乡代管 张龙乡代管 城关镇代管 城关镇代管 城关镇代管 城关镇代管 城关镇代管 城关镇代管 城关镇代管 城关镇代管 城关镇代管 城关镇代管 城关镇代管 城关镇代管 马上乡代管 马上乡代管 马上乡代管 马上乡代管 马上乡代管 中召乡代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基层统计报表
制表机关:教育部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国统函[2004]182号
填报范围:凡经县或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小学、一贯制学校小学部、小学教学点、其他学校附设小学班均应填报本表。
报送单位:本表报送乡(镇)教育行政部门二份,经乡(镇)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总。
报送时间:本表应于本学年9月20日前报出。
说明:1、省地县代码使用国标码;乡镇代码由县(区)编序;学校名称代码由学校所在地的县级或乡级教育行政部门编序。
2、类别及类别代码填写:小学“11”;独立设置的少数民族小学“12”;一贯制学校小学部“17”;小学教学点“18”;其他学校附设小学班“19”。
3、办别及办别代码填写:教育部门和集体办“1”、民办“2”、其它部门办“3”。
4、城乡栏,城市学校填写“城市”,代码为“1”,县及镇政府所在地的学校填写“县镇”,代码为“2”;乡政府所在地和农村学校填写“农村”,代码为“3”。
5、所有名称和代码都要填写,不能为空格。
6、县镇学校具体所在地(县/镇)只有县镇学校填写,县政府所在地学校代码为“1”,镇政府所在地学校代码为“2”。
说明:1、在电话号码“-”前填写区号“-”后填写本校电话;2、校长、填表人只填汉字,不填代码;3、“学校属性代码”从左到右,前四位由国家级使用,后六位由省级使用。
单位:个
说明:本表列关系为(1)=(2)+…+(8);行关系为(01)=(02)+…+(07)。
小基3—1分年级、分年龄学生数单位:人
小基3-2 学生变动单位:人
…+(6);
(7)=(8)+(9)+(10)+(11)+(12)+(14)+(15)。
小基4—1教职工
小基
说明:1、“合计”、“其中女”及“其中少数民族”应与表4—1中相关数据对应相等。
2、本表列关系为(1)=(3)+ …+(11);行关系为(01)=(02)+…+(07)
小基4-3 专任教师分课程、分学历单位:人
说明:1、担任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师,应按其主要担负课程填报;学前班教师计入“其他”栏。
2、“学历”按在各级各类学校所取的最高毕业学历证书填写。
3、“合计”、“其中女”及“少数民族”应与表4—1、4—2中相关数据对应相等。
本表列关系为(1)=(3)+…+(15);行关系为(01)=(02)+…+(06)。
小基4-4 专任教师变动情况单位:人
说明:本表列关系为(12)=(1)+(2)—(7),并与表4-1对应数相等;(2)=(3)+…+(6);(7)=(8)+…+(11).
小基
说明:“专任教师中”是“教职工中”的其中数;本表列关系为(3)>=(7);(4)>=(8);(5)>=(9);(6)>=(10)。
小基
说明:1、一贯制学校的办学条件如能划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则分开填报;如不能划分清楚,可按就高不就低的方法填入初中、高中报表中,不能重复填写。
2、本表列关系为(2)=(3)+(9)+(11)+(12);(3)>=(4)+…+(8);(9)>=(10);行关系为(10)=(02)+…+(05)。
小基6—1—2办学条件(1-2)单位:平方米
说明:1、本表列关系为(2)=(3)+…+(6);行关每次为(01)=(02)+…+(05);本表第1列与表6-1-1第11列数对应相等。
小基6—2办学条件(2)
说明:1、本表列关系为(2)=(3)+…+(6);行关每次为(01)=(02)+…+(05);本表第1列与表6-1-1第11列数对应相等。
小基
说明:“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包括操场、跑道、器械场地、球类场地及室内场(馆)面积。
小基7 随班就读学生 单位:人
说明:1、该表小学随班就读生数据计入小学在校生中,此表为其中数。
小学附设特教班填《特殊教育学校基层统计报表》。
2、本表列关系为(3)=(4)+…+(9);行关系为(01)=(04)+(05)+(06)。
小基8
—1 附设幼儿班、学前班 单位:人
说明:1、“年龄”以周岁计算,截止日期为当年八月三十一日。
2、本表列关系为(1)>=(2);(3)>=(4);(5)>=(6);(7)>=(8);(5)>=(3);(6)>=(4);行关系为(01)=(04)+(05)+(06);(01)>=(02);(01)>=(03)。
3、小学附设幼儿园不填此表,另填《幼儿园基本信息调查表》。
小基8—2 附设幼儿班、学前班专任教师学历、职称 单位:人
说明:1、“幼儿班、学前班教师”包括在小学专任教师中。
2、“学历”按在各极各类学校所取得的最高毕业学历证书填写。
3、本表列关系为(1)=(2)+…+(6)=(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