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与教育》读后感范文

合集下载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范文(通用19篇)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范文(通用19篇)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范文(通用19篇)玫瑰与教育读后感范文篇1这个假期,我怀着对名师的崇敬,读完了窦桂梅老师写的《玫瑰与教育》,乍看题目,还以为是教育教学理论,其实不然,这是窦老师平时的一些杂感,有的是写在网上的一些随笔,书中的内容有的是与教育有关的,有的是她自己的读后感。

读完这本书,好象更了解她了,书中对我最有益的莫过于她有关教学的感受,她的一些思维的火花也引起了我对自己工作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就是窦桂梅老师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

她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间,同时以情动人,那些娓娓道来的文字,缓缓流淌出的是慈母对女儿的疼爱;老师对学生的关爱;领导对下属的期待;智者对朋友的友爱。

读窦桂梅老师的《玫瑰与教育》,感觉就如同与一位亲近的朋友谈心,亲切,自然,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本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的很多读后感。

积极实践,勤于积累。

窦桂梅老师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长起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断地创新实践,并且善于积累总结。

窦桂梅老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触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谈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语发声,勇于上探索性的课。

有实践就要有反思,不断地积累已成为窦桂梅老师的自觉行为。

她的个人专著的出版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我在成长,我在写。

”有人说,教育是一门艺术。

这话一点都不错,我认为,这门艺术的关键就是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教育方法,而老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是掌握这门艺术的诀窍,更重要的是掌握爱的艺术。

有些老师常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教,好话听不进去,好心不接受,真是没良心;也有些老师总是常常以“我是恨铁不成钢”来宽容自己在教育方法上的简单甚至粗暴,认为只要出发点对,是爱学生,是为学生好,方法上就可以不去计较。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玫瑰与教育写了对教育对社会对生活的爱。

那读完玫瑰与教育,大家的阅读感受都有哪些?来看看精心为你整理玫瑰与教育读后感,希望你有所收获。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篇一这个假期,我怀着对名师的崇敬,读完了窦老师写的《玫瑰与教育》,乍看题目,还以为是教育教学理论,其实不然,这是窦老师平时的一些杂感,有的是写在网上的一些随笔,书中的内容有的是与教育有关的,有的是她自己的读后感。

读完这本书,好象更了解她了,书中对我最有益的莫过于她有关教学的感受,她的一些思维的火花也引起了我对自己工作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就是窦老师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

她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间,同时以情动人,那些娓娓道来的文字,缓缓流淌出的是慈母对女儿的疼爱;老师对学生的关爱;领导对下属的期待;智者对朋友的友爱。

读窦老师的《玫瑰与教育》,感觉就如同与一位亲近的朋友谈心,亲切,自然,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本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的很多读后感。

积极实践,勤于积累。

窦老师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长起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断地创新实践,并且善于积累总结。

窦老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触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谈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语发声,勇于上探索性的课。

有实践就要有反思,不断地积累已成为窦老师的自觉行为。

她的个人专著的出版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我在成长,我在写。

”有人说,教育是一门艺术。

这话一点都不错,我认为,这门艺术的关键就是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教育方法,而老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是掌握这门艺术的诀窍,更重要的是掌握爱的艺术。

有些老师常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教,好话听不进去,好心不接受,真是没良心;也有些老师总是常常以“我是恨铁不成钢”来宽容自己在教育方法上的简单甚至粗暴,认为只要出发点对,是爱学生,是为学生好,方法上就可以不去计较。

2023年玫瑰与教育读后感模板6篇

2023年玫瑰与教育读后感模板6篇

2023玫瑰与教育读后感模板6篇最新2023玫瑰与教育读后感模板1徘徊在图书馆,在众多的教育名著中游走,我的视线不禁被眼前这本《玫瑰与教育》书名所吸引,翻阅泛着浓浓教育香气的书卷——《玫瑰与教育》,颇有感受,仿若走进玫瑰园,此处动人风景、迷人芳香让人流连忘返,我感觉自己承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心中的感悟与触动好像要“冲口而出”,自觉有很多话要说……《玫瑰与教育》一书是窦教师从实践中总结记录下的个人的思索和感悟,给我上了一堂关于教育的课,开拓了我的视野,令我受益匪浅。

我曾屡次听她的网络录像课,她的课布满激情,课如其人,热忱得让台上台下没有理由不为之兴奋,她的课也不无理性,正是在这个百花齐放的教育春天,她开出了最艳丽的一朵。

窦桂梅自诩为“玫瑰”,原来玫瑰是她在“教育在线”的“小学教育论坛”的网名,是桂梅倒过来的同音“玫瑰”。

她说:“作家冰心只钟情于玫瑰,冰心老人认为玫瑰有刺,那是风骨,玫瑰的芳香明丽就是冠艳群芳。

”现在,她已用玫瑰的含义要求自己。

我觉得颇为好玩,印象中的她沉着、大气、率直甚至豪迈,却又不失南方女子的细腻温情的特质。

教育在线是“一片生命的林子”,这里有很多来自一线优秀教师在沟通他们的教育思索,共享自己的教育故事,见证着彼此的影响窦教师说自己是在“连他们天人合一的融洽,采他们多姿的湖畔奇山,分他们一片迷漫的吴山烟水,取他们数帧流淌的花光水影,记他们淡远的岁月章回,耕耘出了自己的玫瑰园。

”最新2023玫瑰与教育读后感模板2玫瑰,教育的抱负之园——读《玫瑰与教育》有感不管何时何地,谁收到玫瑰花都会怦然心动。

你看,一朵有一朵的吉义。

比方,1朵代表我的心中只有你;18朵是真诚与坦白;99朵是天长地久。

现在,我已用玫瑰的含义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样,对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谅;8朵玫瑰那样怀着感恩之心对待关心及鼓舞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样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忍耐与期盼;像20朵玫瑰那样,一颗热诚的心对待自己的人生;像红玫瑰代表的那样,对教学付出热忱和真爱;像黄玫瑰代表的那样珍重自己,祝愿别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样感受心灵的真实和独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纯净一样,一辈子拥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温顺,橘色玫瑰的友情,蓝玫瑰的和善爱事业犹如喜爱我的生命一样。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范文6篇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范文6篇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范文6篇玫瑰与教育读后感范文 (1) “没有人能够知道春风的颜色,只有当她吹拂过山川和田野;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的发生,只有当他们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没有人能够知道孩子们的灵慧,只有当他们自由地思考和实践。

”翻开郭思乐教授的谛听教育的春天一书,就被扉页上的这番话,深深的打动着,初次读到这段话,并没有完全理解它的深刻内涵,但它的确给人留下了一种心灵的震撼,带着这样的震撼,我用心品读了这本书。

谛听教育的春天是郭教授的教育思想随笔集。

书中用朴实的语言分享了生本的理念,传播郭教授的教育思想。

书中展示的生本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状态。

生本教育的方法主要是强调要充分地调动和利用学生资源,强调把学生的学习尽早地交付给学生,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既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去解决问题。

就化学教学而言,要学好化学就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验机会,让学生通过实验结合实践活动体验化学无处不在,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积极思维和主动参与“做”而获得的数学知识,才是理解最深刻、掌握最牢固且最有实用价值的知识。

因此,化学教学中需重视几方面:首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化学实践活动的机会;其次,充分引导学生通过操作、亲身实践学习化学;再次,给学生化学活动的自由度,充分展示个性。

这样才能让学生大脑和双手真正动起来;才能让每个学生用自己内心的体验参与化学学习,并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才能让学生在这种体验和参与的过程中学会学习,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范文 (2) 金秋的九月,迎来了我们自己的节日——教师节,收到了学校给予我们每个教师的礼物——《拨开教育的责任》。

这是一本很有针对性、能破能立因而是一本很实用的书。

书中所言的,几乎每一个问题都是教育中正在发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家长到学校的对孩子的“包办”,假期的“假放”,教育的“女性化”,几乎从未实施过的“因材施教”,多媒体的“泛滥成灾”、“请君入瓮式”的强制解读,课堂提问中的“专业户”现象等,切入点不大,有些甚至还有点“小题大做”——因为其中的不少“故事”或者“事故”,很多“庐山中人”的我们早已司空见惯,见怪不惊,习以为常,但是火眼金睛的作者们却能够从现象入手,层层剥茧,丝丝入扣,直抵问题的症结。

读窦桂梅老师《玫瑰与教育》心得

读窦桂梅老师《玫瑰与教育》心得

读窦桂梅老师《玫瑰与教育》心得篇一:读书心得心灵鸡汤——读窦桂梅老师《玫瑰与教育》心得陈庄镇小流屯中心校周胜春提起窦桂梅老师,我总是不由心生一种高山仰止的崇敬之情。

她那精妙的教学设计,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深厚的人文素养就如一道道美味的心灵鸡汤,给人以最舒心的滋补。

《玫瑰与教育》这本书给我们讲述的都是她教学生活中的随笔和感想,但是正是这些朴实的故事,真实的思考,却看到了玫瑰的率直热情的个性,对教育、生活的热爱和执着追求,她充满激情与思考的人生历程,我被这样的勤奋和执着所感动着,被她那种坚持真理的信念所折服。

窦老师在自序中讲述了她写作成长的经历,没想到这么一位全国闻名的教育专家,在开始写作的时候也是“上气不接下气”,而且也没有经过学院派的写作训练。

但她真正开始写作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文字是那么的笨拙。

有时心里的感受很强烈,可倾吐出来的文字却很蹩脚;有时甚至会有一种羞耻感,产生永远与笔告别的念头。

读到这,我不禁也想到自己现在倒真的有这种感觉:总觉得教育生活中有许多让自己感到的一刹那,可真的来诉诸笔端,可又觉的无话可说,即使写出来也总觉的也内心感受相差甚远。

后来,窦老师是在网上以“玫瑰”为名发帖练笔,并形成了习惯,像吃饭一样每天必不可少的时候,才蓦然发现这几年已经有了不少的长进。

这才明白,练笔好比开花,没有一定时间和力量,是不可能让一瓣一瓣的花朵展开自己的面容的,以为刚一动笔就能一鸣惊人,那或是天才,或者只是妄想了。

后来又读到鲁迅称自己的文字是“逼写”出来的,心里这才安慰:即使是天才,也需要漫长地、艰苦的修炼。

窦老师的这段经历也让我的心里得到了安慰,只要坚持下去,我的梦想总能实现,即使因为自己太笨,但努力了,最后总不会留下遗憾。

窦老师说:“经常有人问我,你怎么有那么多话可写?从哪里获得写作的源泉?”其实这也是我们有所追求的普通教师的疑惑。

窦老师给出了答案:立足当下,着眼一生,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阅读,并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这是促使自己成长大科学途径。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玫瑰与教育》读后感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玫瑰与教育》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1受疫情影响,这个假期我有幸拜读了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专著——《玫瑰与教育》。

这本书记录了她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现象的种种反思,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以及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

读窦桂梅老师的《玫瑰与教育》,感觉就如同与一位亲近的朋友谈心,亲切,自然,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通过《玫瑰与教育》这本书,通过窦桂梅老师的成长经历,我感受到了名师光环背后执着的追求和心血的付出!令我触动最大的是以下两点:一、读书积淀促成长。

小时侯的窦桂梅老师没有读过多少书。

当上教师以后觉得“腹中空空”,于是她把书籍作为自己成长的土壤。

《玫瑰与教育》第一辑《清谈与忧患》之《执子之手,与子偕行》中,我们看到了窦桂梅老师从一名普通教师到一代名师的经历。

“现在,读书成了我的习惯。

我深深感到,这是一个可以独自培植幸福的习惯——土壤、阳光、水分都来自于美好的书籍。

”(窦桂梅语)就是现在,她依然每天流连于图书馆,玫瑰园,不知疲倦。

读书已经真正成了她生活、工作、学习的一部分了。

当然,读书也给她的教学,给她的不断成长提供了深沉的底色。

“立足当下,着眼一生,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阅读,并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这是促使自己成长的科学途径。

”我们身边的很多实例,也的确证明了读书学习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

二、创新实践常思考。

窦桂梅老师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长起来,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敢于创新创新实践,并且善于积累总结。

她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个性,不被周围环境所左右。

窦桂梅老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触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谈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语发声,勇于上探索性的课。

有实践就有反思。

玫瑰与学习教育的读书心得3篇精选

玫瑰与学习教育的读书心得3篇精选

玫瑰与教育念书心得3 篇玫瑰与教育念书心得一:窦桂梅清华大学隶属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全国典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

刚看几页,才发现自己的浅陋。

玫瑰与爱情其实没有一点关系。

玫瑰不过窦桂梅教师的网名而已。

这本书中,玫瑰,怎么会和在他人眼里严肃的职业教育,联系到一同的呢?好奇的拿起书读下去,被它深深地感动了。

书中主要讲了讲堂上物质奖赏的利与弊,有些时候,你看起来有利的做法,却在无形中间把对学生的损害从皮肤深入到心脏。

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没想到:没想到一个不认为意的夸奖,会对一些孩子幼当心灵造成损害; 没想到一朵奖赏的红花,会让一些孩子蒙上难以磨来的暗影; 没想到一次不公正的评选,会在一些学生心中种下铭心刻骨的难过。

是的,我们有些时候对学生常常缺乏真实的尊敬和关怀,很多班级的墙上小红花,小红旗,关于那些榜上出名的孩子来说是光荣的记录,但是关于方框后边没有这些小红花小红旗的学生来说,则恰好是他们尴尬的记录。

给他们的心灵埋下难过。

事与愿违。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对待教育事业,对待自己的学生,不不过要有爱,还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静静做着,自己该做的全部,我们会因感恩而更为漂亮。

有些老师常诉苦,此刻的学生不好教,好话听不进去,好意不接受,真是没良知 ; 也有些老师老是经常以我是恨铁不行钢来宽容自己在教育方法上的简单甚至粗暴,认为只需出发点对,是爱学生,是为学生好,方法上就能够不去计较。

于是就出现了不问是非曲直的训斥,其实我们有没有静下心来认真想想,我的话能否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我的爱能否能被学生欣然接受。

其实,这是教师感情教育没有真实落到实处,缺乏了爱,更缺乏了爱的艺术性。

总而言之,有个人特点的方式是有价值的教课,是活力勃勃的教课,也是学校教育的价值所在。

作业一名英语老师,我在形成自己特独的教课风格的过程中,必定要好好念书,联合实践,深入思虑,把自己的心里放进教课中去。

假如说自己从前仍是机器人,那么,此刻的我,正在努力创建自己的风格。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玫瑰与教育》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玫瑰与教育》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1放假前走进图书室,在一排排严肃而略显厚重的教学著作面前,《玫瑰与教育》显得如此不同,为什么浪漫的象征“玫瑰”,与我眼里严肃的职业“教育”,联系到一起呢?好奇的拿起它,却怎么也不能放下。

这本书有四辑:第一辑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由孩子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与朋友的交流、与《人民教育》的交流等。

第二辑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

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特别对于中国和日本教育的对比与不同有了很深的体会。

第四辑写出了作者的多篇读后随笔,书籍点评。

扪心自问,自己总以时间少、工作紧为由,研读过几本教育专著,认真伏写过几篇有价值的文章?我感觉到自己的渺小,无知。

潜心读书,细细想来真是一件好事。

有特色的教师容易被学生记住。

但是现在大部分教师没有特色。

究其原因,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家长、学生的压力导致教师缺少一个宽容、宽松的环境,令教师们不敢去尝试建立自己的风格,只能围着分数棒转,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尤其是年轻教师,他们的成长与培育风格的大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他们的专业水平刚刚成长,就要面对学生是否接受、领导是否肯定、同行是否理解的问题;如果参加比赛,还要面对评委老师们能否首肯的问题。

而目前的评委们,可能会出于对新风格的把握不定,或自身水平的局限,或为了规避风险,一般要求中规中矩、有板有眼。

评委们只是按照时尚的理念或个人的印象给授课教师打分,也不给授课教师任何申辩的机会,更全然不顾教师的个人特点。

所以,在这种形势下,教师们很容易迷失自己、丧失自己,把自己当作体现某种理念的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范文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范文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玫瑰与教育》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范文1
《玫瑰与教育》是窦桂梅老师的教育随笔集。

这本书记录了她最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和其他一些书籍相比它没有长篇大论的教育理论、理念论述,而是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以及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

刚拿到这本书,就对书名感到好奇,读来原来玫瑰是她在“教育在线”的“小学教育论坛”的网名,是桂梅颠倒过来的同音“玫瑰”。

她说:“作家冰心只钟情于玫瑰,冰心老人认为玫瑰有刺,那是风骨,玫瑰的芳香艳丽就是冠艳群芳。

”“现在,我已用玫瑰的含义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样对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谅’;像‘8朵’玫瑰那样怀着感恩之心对待‘关怀及鼓励’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样学会在现实中‘忍耐与期待’;像‘20朵’玫瑰那样,‘一颗赤诚的心’对待自己的人生;像红玫瑰代表的那样,对教学付出热情和真爱;像黄玫瑰代表的那样珍重自己,祝福别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样,感受心灵的真实和独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纯洁一样,一辈子拥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温柔,
橘色玫瑰的友情,蓝玫瑰的善良……爱事业如同热爱我的生命一样。

我晓得,要把个人的生命融入教育的使命。

”由此可见窦桂梅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之情,我不禁为她的满腔激情而动容。

为了自己能像“冰心玫瑰”那样绚丽和高贵,她一路拼搏,一路汗水。

一个吉林师范的中师生,先从吉林一实验小学,再到北京,而且当上了北京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其间受到过国家政治局常委的接见,参加过国家教育报告团,出版了不少教育专着,这些成就肯定包含着她的心血和汗水,也是对她的付出的汇报。

从她对自己的成长和成名的描述,虽有被“逼”之感,但更多的是自己在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后,所做的许多工作是很令人佩服的。

读到“要追求r Kitin所说:及时行乐。

四是学会感恩。

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学习,去工作,去生活,就可以得到很多快乐,正如我们改变态度的对面对人生一样。

学会感恩,即是拥有幸福。

身处教师这个岗位,有很多事情会不尽人意,教学中也会存在很多的不足。

在读了《小红花的背后》一文之后,我陷入了沉思。

我在课堂上和学生日常行为上都给学生实行分数制,然后给他们奖励小星星。

本来我想把这样一个表格直接挂在教室的墙上,现在我觉得这样可能很不好。

它可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孩子,可也在同时伤害了一些孩子。

那些贴满小星星的孩子感觉无比的骄傲,可对那些只有寥寥几颗星或近乎空白的孩子来说,无疑是造成自卑的因素。

我们说学习上没有失败者,只要付出努力了,每个孩子都是最棒的。

没有一个真正不想学习的孩子,做为老师我们不可以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不可以鄙视任何一个孩子,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人。

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全面地发展。

窦桂梅让我了解了激情与快乐,了解了对教育的热爱与真诚。

我希望我可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可以像她一样成长为一朵绽放的玫瑰。

让我的教育事业中充满芳香,充满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