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所有的传统节日名称和日期.doc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节日目录

中国传统节日目录

中国传统节日目录.txt
中国传统节日目录
中秋节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日
由来:中秋节又称为___,因为是农历八月十五日的夜晚,所
以人们可以在皎洁的月光下共度团圆时光。

此节日起源于古代供奉
月神的俗,后来渐渐演变成家人团聚、赏月和吃月饼的传统风俗。

春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由来: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庆祝农历新年的民俗
活动。

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时候的年兽传说,人们通过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方式驱赶年兽,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清明节
时间:公历4月4日或4月5日
由来: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用来祭奠祖先和扫墓。

古代人们认为这一天阳光明媚,适合祭扫墓地,所以成为了祭祖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由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___而设立的传统节日。

___投汨罗江自尽后,人们划龙舟、包粽子、挂艾草等方式来悼念和纪念___的精神。

重阳节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由来:重阳节是为了祈求长寿和幸福,是中国的传统佳节。

___这一天,人们会登高、插茱萸、赏菊花等,以庆祝和祈福。

元宵节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由来:元宵节是农历新年的最后一天,也是灯节的节日。

人们在这一天会点灯、赏花灯、吃元宵等,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以上为中国传统节日的目录,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由来和庆祝方式。

参与这些节日活动可以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春节】时间:农历正月初一习俗:熬年守岁【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寒食节】时间:清明节前一天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

【清明节】时间:农历三月初八(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习俗:扫墓、踏青。

【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七夕节】时间:农历七月初七习俗:穿针乞巧。

【重阳节】时间:九月初九习俗:登高、插茱萸。

【中秋节】时间:农历八月十五习俗:赏月。

【腊八节】时间:农历腊月初八习俗:喝腊八粥。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

此节乃一岁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

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

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春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

”这是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写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了这个节日。

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岁首春节的风俗。

但当时的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

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

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

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有哪些我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供楼主参阅。

1.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2日)。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描写除夕的诗句有:除夜【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3日)。

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6日)。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节日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头节(农历二月初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寒食节(清明节前一日)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或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其中,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为中国七大传统节日。

一、除夕: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

来历: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

据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

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

“除”意思是“交替”;“夕”意思是“夜晚”。

故除夕之夜,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

“除”乃除旧布新之意。

“除夕”有“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

风俗活动:守岁、放烟花、吃团圆饭。

诗句:(唐)范成大《卖痴呆词》:“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二、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

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

来历: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

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直到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年:人们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而“年”的最初含义与今天根本不同。

据说,在很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的野兽叫“年”。

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

人们发现“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

于是,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年”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农历的新年。

这一节日通常在公历一月或二月底之间庆祝。

春节的庆祝活动包括贴春联、贴窗花、放鞭炮、拜年、吃团圆饭和舞龙舞狮等。

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中国农历的正月十五日,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第一个月圆节。

元宵节的传统活动有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和舞狮子等。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重要的祭扫节日,通常在公历4月4日前后。

在这一天,人们会扫墓祭奠祖先,并展示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和敬意。

此外,一些人也会游山玩水来迎接春天。

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农历节日,通常在公历6月初五。

这一节日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闻名,也是一个庆祝丰收和驱邪的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和挂菖蒲等。

七夕节七夕节,也称中国情人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公历7月7日。

这一节日源自中国古代的牛郎织女传说,象征着爱情和浪漫。

人们会庆祝这一节日,放飞孔明灯、写情书和赏乞巧等。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农历节日,通常在公历8月15日左右。

这一节日庆祝秋季的丰收和家庭团聚。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包括赏月、吃月饼、赏灯笼和传统舞龙舞狮等。

重阳节重阳节,也称为老人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公历9月初九。

这一节日重视对长者的尊敬与孝顺,人们会登高远足、饮菊花酒,并向长者赠送礼物和照顾照顾。

国庆节国庆节是中国最重要的公众节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这一节日通常在公历10月1日。

庆祝活动包括观看盛大的阅兵仪式、赏花灯和烟火,以及进行各种文艺表演。

除夕夜除夕夜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也是春节之夜,通常在公历12月的最后一天。

人们会家人团聚共度除夕,守夜、贴对联、吃年夜饭、放烟花和红包等成为庆祝除夕夜的传统习俗。

小结: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意义。

这些传统节日不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寄托着人们的情感和希望。

无论是春节还是中秋节,每个节日都代表着团圆、繁荣和祥和。

这些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久违的家庭温暖和浓浓的文化氛围,同时也成为了世代相传的宝贵传统。

中国一年传统节日表

中国一年传统节日表
中国一年传统节日表
中国一年传统节日表如下:
节日日期
节日名称
节日简介
农历正月初一
家人通常会团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放烟花、舞龙舞狮、贴春联等,以此辞旧迎新,祈求新的一年吉祥平安。
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
在这一天,人们会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以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阳历四月四日
腊八节
用以祭祀祖先,喝腊八粥,祈求来年吉祥如意。
农历腊月三十
除夕
家人会团聚,吃团圆饭,守岁,共度一年的最后时刻。
清明节
清明是用来祭祀先祖和扫墓的重要节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感激。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
人们会举行龙舟赛、吃粽子,并伴有挂香包、喝雄黄酒的习俗,以纪念诗人屈原。
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
人们会在这一天赏月、吃月饼,寓意团圆和美满。
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
人们会登高遥祭、赏菊花、佩插茱萸,以示健康长寿。
农历腊月初八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拥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是中国人民丰富多彩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大全。

春节。

春节,又称新年、年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最隆重、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是中国农历的新年,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开始,持续15天。

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传统习俗,如贴春联、吃年夜饭、放鞭炮、看春晚等,以此来迎接新的一年,祈求来年幸福吉祥。

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四月五日前后,是中国人民祭扫祖先坟墓的日子。

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祭祀节日,人们会扫墓祭拜祖先,烧纸钱、献花祭品,以表达对祖先的思念和尊敬。

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龙舟节、重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习俗,人们还会在这一天贴门神、挂香袋,以驱邪避灾,祈求平安健康。

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圆节、团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赏桂花、赏菊花等,以此来庆祝丰收、祈求团圆幸福。

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踏秋节、登高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

重阳节是一个登高赏秋的节日,人们会登高远眺、赏菊、赏秋色、饮菊花酒等,以此来庆祝丰收、祈求幸福安康。

除了以上所述的传统节日,中国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节日,如元宵节、寒食节、七夕节、中元节等,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习俗和意义,丰富多彩,体现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人民丰富多彩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节日,可以更好地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增进民族团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

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

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希望有所帮助!1、春节“春节”又叫“阴历年、农历年、旧历年”,俗称“过大年”。

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古时春节曾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后来改为夏历(即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视为农历年的开始,即岁首。

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而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廿三、廿四的祭灶,直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结束,有些地方甚至到整个正月,均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期间,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喜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2、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

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吃元宵、赏花灯、舞龙狮、猜灯谜等是元宵节重要习俗。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汉文帝时,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

清代,又增加了舞龙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内容。

3、天穿节“天穿节”又叫“补天节”,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传说正月二十,女娲从昆仑山炼出五色石补天。

天穿’日即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是日天一生水’,多半有雨,故谓天穿’。

是人们非常陌生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一风俗形成于汉代,从宋代以后就逐渐流失。

主要习俗:煎饼“补天穿”,天穿射,甜饭扎针。

4、填仓节“填仓节”是民间一个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

相传很早以前连年旱灾,颗粒无收,皇帝照样强征皇粮,以致饿殍遍野。

给皇帝看粮的仓官于心不忍,于正月二十五毅然打开皇仓,救济灾民,他知道皇帝绝不会饶恕他,于是百姓把粮食运走后,就一把火把仓库烧了,自己也活活烧死。

为纪念这名仓官,每年这天清晨,用筛过的炊灰撒成圆圆的囤形粮仓,在囤中撒以五谷,象征五谷丰登,表达人们填满仓谷救仓官的深情厚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节夏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传统上从岁末除夕、新年正月初一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吃元宵、汤圆)
元宵节夏历正月十五日吃元宵,庆团圆
清明节阳历四月五日左右祭祖、扫墓
端午节夏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主题:吃粽子
七夕夏历七月初七又称星期,即中国爱情节、情侣节,神话传说中鹊桥相会之日
中元节夏历七月十五又称盂兰节,俗称七月半、鬼节,有祭祀灵魂等民间习俗
中秋节夏历八月十五举家团圆节,主题:赏月、吃月饼重阳节夏历九月初九敬老节,并有其他多种主题
1月1日元旦节公历新年放假一天
3月8日国际妇女节庆祝妇女为社会、政治、经济等做出的贡献妇女放假半天
3月12日植树节孙中山逝世纪念日,以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为纪念,1979年全国人大恢复不放假
5月1日国际劳动节庆祝劳工运动为社会及经济等作出的贡献放假三天
5月4日五四青年节纪念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的反帝爱国学生运动不放假
6月1日国际儿童节庆祝儿童福利的促进儿童放假一天7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立纪念日纪念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放假
8月1日建军节纪念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不放假
9月10日教师节庆祝教师为社会做出的贡献,1985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小学、初中一年级教师和学生放假一天
10月1日国庆节纪念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放假三天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放假三天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赏灯,吃元宵不放假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纪念屈原(存在争议),吃粽子,赛龙舟不放假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又称“七巧节”、“乞巧节”,相传牛郎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中国的情人节不放假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七月半” 不放假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不放假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老年节不放假
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节祭祖先神灵,祈丰收吉祥不放假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小年祭灶,送灶王爷上天不放假
农历最后一个月最后一天除夕岁末,守岁不放假
回历10月1日开斋节又称“肉孜节”,斋月结束,伊斯兰教节日不放假
回历12月10日宰牲节又称“古尔邦节”,朝圣次日,伊斯兰教节日不放假
回答者:gxy017 - 进士出身八级6-15 17:14
春节夏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传统上从岁末除夕、新年正月初一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吃元宵、汤圆)
元宵节夏历正月十五日吃元宵,庆团圆
清明节阳历四月五日左右祭祖、扫墓
端午节夏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主题:吃粽子
七夕夏历七月初七又称星期,即中国爱情节、情侣节,神话传说中鹊桥相会之日
中元节夏历七月十五又称盂兰节,俗称七月半、鬼节,有祭祀灵魂等民间习俗
中秋节夏历八月十五举家团圆节,主题:赏月、吃月饼重阳节夏历九月初九敬老节,并有其他多种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