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
第六章 土壤空气和热量状况

土壤通气性测定 土壤通气性造成的土壤剖面分异
第二节 土壤热状 况
一、土壤热量soil heat (一)土壤热量来源 太阳辐射、生物热、地球内热 (二)土壤热量消耗 土壤水分蒸发、给近地面空气升温、向地下传 递 热通量: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的热量。 J/cm2.min
二、土壤热性质
土壤热性质包括土壤热容量、导热率和导温率,决定 着土壤热量和温度变化的程度、热量传导的速度和深度。 (一)土壤热容量soil heat capacity,分为质量热容量和容积 热容量 1、质量热容量mass heat capacity是指单位质量土壤的温度升高 1℃所需的热量(焦/克.度),也叫土壤比热 2、容积热容量volume heat capacity是指单位容积土壤的温度升 高1℃所需的热量(焦/厘米3.度) 土壤容积热容量=土壤重量热容量×容重 土壤矿物质的质量热容量为0.71-1.09焦/克.度,平均为0.84 水的热容量最大,容积热容量为空气的千倍 各种土壤组分的密度和热容量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土壤上由土 壤扩散出来的CO2量。 2、氧气扩散率ODR(oxygen diffusion rate) 单位时间通过单位土壤截面扩散的氧的质量。 微克/厘米2.分钟
五、土壤通气性指标 3、土壤通气孔隙度soil air porosity 4、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 由土壤溶液中氧化态物质和还原态物质相 对比例变化而产生的电位。 Eh是土壤通气性指标。大于400mv为氧化 态,通气好。
O2(%) 20.94 18.0-20.03
CO2(%) 0.03 0.15-0.65
N2(%) 78.05 78.8-80.24
其他气体(%) 0.98 0.98
三、土壤空气的意义
1、土壤形成发育,二氧化碳溶于土壤溶液变为碳酸,使土壤中碳酸盐类 溶解,增加了土壤溶液中钙、镁、钾、钠、铁、锰,为植物增长提供了 养分,促进了他们的移动。 2、土壤空气影响着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对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植物 营养物质的转化及其生物有效性产生影响。 3、由于氧的作用,可氧化土壤中某些矿物,如硫铁矿变为溶解态的硫酸 铁,亚铁和亚锰变为高价铁锰化合物。 4、植物生长发育 植物从种子发芽到成熟都需要有足够的土壤空气,块茎类植物对土壤空 气要求高于一般植物,种子发芽需要土壤空气中氧的含量10%以上,低 于0.5%种子不发芽,对于ODR临界值要求15×18-8—25×18-8克/厘米2. 分的范围。
土壤水空气和热量之间的关系

土壤水空气和热量之间的关系分析土壤肥力要素水、气、热之间的关系。
由于土壤水分的重要作用,因此掌握土壤水的形态学观点和能量学观点。
土壤水的类型土壤学中的土壤水是指在一个大气压下,在105℃条件下能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水分。
土壤中液态水数量最多,对植物的生长关系最为密切。
液态水类型的划分是根据水分受力的不同来划分的,这是水分研究的形态学观点。
这一观点在农业、水利、气象等学科和生产中广泛应用。
一、吸湿水土壤颗粒从空气中吸收的汽态水分子。
从室外取土,放在室内风干若干时间后,表面上看似乎干燥了,但把土壤放在烘箱中烘烤,土壤重量会减轻;再放置到常温常压下,土壤重量又会增加,这表明土壤吸收了空气中的水汽分子。
土壤的吸湿性是由土粒表面的分子引力作用所引起的,一般来说,土壤中吸湿水的多少,取决于土壤颗粒表面积大小和空气相对湿度。
由于这种作用的力非常大,最大可达一万个大气压,所以植物不能利用此水,称之为紧束缚水。
二、膜状水土粒吸足了吸湿水后,还有剩余的吸引力,可吸引一部分液态水成水膜状附着在土粒表面,这种水分称为膜状水。
重力不能使膜状水移动,但其自身可从水膜较厚处向水膜较薄处移动,植物可以利用此水。
但由于这种水的移动非常缓慢(0.2—0.4mm/d),不能及时供给植物生长需要,植物可利用的数量很少。
当植物发生永久萎蔫时,往往还有相当多的膜状水。
三、毛管水当把一个很细的管子(毛细管)插入水中后,水分可以上升的较高于水平面,并保持在毛细管中。
毛管水:由于毛管力的作用而保持在土壤中的液态水。
毛管水可以有毛管力小的方向移向毛管力大的方向,毛管力的大小可用Laplace公式计算:P = 2T/r式中的P为毛管力,T为水的表面张力,r为毛管半径。
根据毛管水是否与地下水相连,可分为2种类型:毛管悬着水:降水或灌溉后,由地表进入土壤被保存在土壤中的毛管水。
毛管上升水:或毛管支持水,土壤中受到地下水源支持并上升到一定高度的毛管水。
影响毛管上升水的因素:地下水水位和毛管孔隙状况毛管水上升高度用下式计算:H=75/d,d为土粒平均直径(上升高度与颗粒直径间关系见p142的附表)。
土壤空气、土壤热量及水气热调节

式中:E0:标准氧化还原电位,即体系中氧化剂与 还原剂浓度相等时的电位。
n:反应中电子转移数
39/42
氧化还原 状况
氧化
弱度还原
中度还原 强度还原
表2-20 土壤氧化还原状况分级
Eh范围
>400mV
400~ 200mV 200~100mV
<-100mV
化学反应
对作物生长的 影响
O2占优势,各物质以 旱作有利,水稻
2.5.2.2 土壤导热率(soil thermal conductivity)
土壤导热率是评价土壤传导热量快慢的指标,它 是指在面积为1m2、相距1m的两截面上温度相差1K度 时,每秒中所通过该单元土体的热量焦耳数。其单位 为:J·(m•K•s)-1。
土壤导热率的大小主要与土壤矿物质和土壤空气 有关。与土壤容重呈正相关,与土壤孔隙度呈负相关。
土壤
水分
4.187
4.187 0.0054-0.0059
矿质
土粒
1.930
0.712 0.0167-0.0209
土壤 有机质
2.512
1.930 0.0084-0.0126
导温率 (cm2 ·s-1) 0.1615-0.1923 0.0013-0.0014 0.0087-0.0108 0.0033-0.0050
2.6 土壤水、气、热的调节与氧化还原性 2.6.1 土壤水、气、热的调节 2.6.2 土壤氧化还原性质
30/42
2.6.1 土壤水、气、热的调节 2.6.1.1 土壤水分的调节 (1)土壤水分平衡 土壤水分的收入以降雨和灌溉水为主,此外还有 地下水的补给和其它来源的水(如水气凝结、外来径流 等)。 土壤水的支出主要有土表蒸发、植物蒸腾、向下 渗漏及地表径流损失等。
土壤空气、土壤热量及水气热调节

项目 对照 自然含水量 9.90
化肥 11.76
猪粪 15.08
秸秆 14.10
化肥+猪 粪
16.92
化肥+秸 秆
15.71
田间持水量 25.00 28.40 30.98 29.12 31.23 31.41
饱和含水量 35.18 35.10 39.23 36.90 40.71 40.68
34/42
2.6.1.2 土壤空气调节
对于粘质土壤的通气不良可采取合理耕作结合增 施有机肥料,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孔隙。
对于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的易涝地区的土壤通 气不良应加强土壤水分管理,建立完整的排水系统,降 低地下水位,及时排除渍涝。
对于因降(灌)水量大而造成的土壤过湿、表土 板结而影响通气的,应及时中耕、松土,破除地结皮等, 土壤通气性就会大大改善。
K =λ /Cv
式中:K为土壤导温率;
λ 为导热率;
Cv为土壤容积热容量。
26/42
27/42
土壤组成与土壤的热特性
重量
导热率
土壤组 成分
容积热容量 (J·cm-3·K-1)
热容量 (J·g-1·K-1)
(J·cm-1·s-1·K-1)
土壤
空气
0.0013
1.00 0.00021-0.00025
28/42
2.5.3 土壤温度与作物生长 2.5.3.1 土壤温度与种子萌发 2.5.3.2 土壤温度与作物根系生长 2.5.3.3 土壤温度与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2.5.3.4 土壤温度影响养分转化与吸收 此外,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养分的释放以及土壤 中水、气的运动等也都受到土壤温度的影响。
29/42
2.6 土壤水、气、热的调节与氧化还原性 2.6.1 土壤水、气、热的调节 2.6.2 土壤氧化还原性质
第五章土壤水、热、气、肥及其相互关系

1.3.1.1吸湿水: 干燥的土粒由于分子引力和静电引力的 存在而从空气中吸收水份的性质称为吸 湿性,所紧密吸附的水分就称为吸湿水. 特点: <1>.吸湿水的数量与大气温、湿度有关, 大 气温度愈低、湿度愈大, 吸湿量愈大; 也与质地有关,质地愈重,吸湿性愈强,吸 湿量也愈大.
<2>.吸湿水受土粒引力极大{31~10000个大气 压},无溶解力,不导电,在土壤中不能自由运动, 与土粒作整体运动. 同时,植物根系的根吸力一般只有10~20个大 气压,所以吸湿水不能被一般植物吸收利用.
年变化 - (太阳辐射能的季节变化) 呈现两个阶段, 升温阶段, 2~7月; 降温阶段, 8~1月; 最高温7月, 最低温1月. 随土层加深年变幅也减小, 在5~20米处消 失.
影响土温的因素: 一切影响土壤热量收入或支出的因素最终都将 影响土壤温度的高低, 可分为环境因素和土壤 内部因素两大类. 环境因素: a. 土壤所处的纬度 随着纬度的增加, 太阳入射角减小, 单位面积土 壤得到的太阳辐射能减少, 故纬度越高, 土温越 低.
第 五 章 土壤水、热、气、 肥及其相互关系
土壤水、热、气、肥4大因素 :
各有其独立的运动发展变化规律 各自与环境状况息息相关 共存于土壤体系中,相互联系、相 互制约的。
第 一 节
土壤热性质
1- 土壤的热量来源 土壤热量主要来自4个方面,太阳辐射能、地热、 生物热和化学热。 1-1 太阳辐射: 任何物体,温度高于绝对零度 (-273 ℃) 时, 都要以电磁波的方式向外辐射能量。 太阳表面温度高达6000 ℃, 它要以电磁波 的方式向外辐射大量能量, 这种能量是土壤热 量的主要来源, 一般每cm2每分钟可得到1.9 卡 的热量.
土壤水分、空气、热量(1)

2.土壤空气调节
• 对于一般旱作来说,发生通气不良、供氧不足的情况 很少。土壤通气不良主要发生在那些质地粘重、通气 孔隙度不足10%、气体交换缓慢的粘质土壤上。对于 此类土壤可采取合理耕作结合增施有机肥料,以改善 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孔隙。土体中水分过多不仅 空气容量减少,而且阻碍土壤空气与大气的气体交换, 这是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的易涝地区土壤通气性差 的主要原因,对此应加强土壤水分管理,建立完整的 排水系统,降低地下水位,及时排除渍涝。至于那些 主要是由降(灌)水量大而造成的土壤过湿、表土板结而 影响通气的,则应及时中耕、松土,破除地结皮等, 土壤通气性就会大大改善。
壤水的收人大于支出,则土壤水分含量增加;反之,土壤水的支出
大于收入,则土壤水分含量降低。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土壤水分平 衡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①计算作物日耗水量 例如,某玉米地在6月15日灌水前根层土壤 含水量厚度为70mm,然后灌水55mm。6月25日测定同一根层的含 水量厚度为81mm,假设灌水后的这段时间内无降雨过程,也没有 土壤水分的深层渗漏,则在此期间玉米的日耗水量为:
• (1)土水势 • (2)土壤水吸力 • (3)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1)土水势 土水势(soil water potential)表示土壤水分在土—水平衡体系 中所具有的能态。通常用水势(ψw)表示。由于土壤水分受到各 种吸力的作用,有时还存在附加压力,所以其水势必然与参 比系统不同,两者之差为土水势的量度。通常规定纯水池参 比系统的水势能为零,因此,土水势一般为负值,它主要由 以下几个分势组成。 基质势(matric potential) 通常用ψm表示。对于非饱和土壤 而言,由于基质吸力对水分的吸持,完成这一过程需要环境 对它做功,所以基质势为负值;而饱和的土壤水不受基质吸 持,故其基质势为零。
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

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
1.1土壤水分
土
1、吸湿水(紧束缚水)
壤
水
2、膜状水(松束缚水)
的 类
3、毛管水
型
4、重力水和地下水土壤ຫໍສະໝຸດ 分、空气和热量1.1土壤水分
1.土粒2.吸湿水 3.膜状水4.移动的毛管水 5.空气孔隙
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
1.2土壤空气
气体 近地表大气
土壤空气与大气组成差异
O2(%) 20.94
CO2(%) 0.03
N2 (%) 78.05
其它气体(%) 0.98
土壤空气 18.0~20.03 0.15~0.65 78.8~80.24
0.98
1、土壤空气中O2的含量低于大气,而CO2含量高于大气。 2、土壤空气中的水汽含量高于大气。 3、土壤空气中又是含有少量还原性气体。
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
1.3土壤热量状况
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
1.3土壤热量状况
图6-5 干燥土壤热传导示意图
图6-6 湿润土壤热传导示意图
园林植物生长与环境
土壤水、气、热调节

有机无机配施对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 ( %)
项目
对照 化肥
自然含水量 9.90 11.76 田间持水量 25.00 28.40 饱和含水量 35.18 35.10
猪粪 15.08 30.98 39.23
秸秆 化肥+猪粪 化肥+秸秆
14.10 29.12 36.90
16.92 31.23 40.71
15.71 31.41 40.68
灌溉方法:
地面平整、质地偏粘的土壤、大田作物和果园可采用畦灌; 土壤质地偏砂、丘陵旱地、菜园地等可选喷灌; 设施栽培的蔬菜可滴灌; 水分渗漏过快、深层漏水严重的土壤不宜采用沟灌。
灌溉方式:喷灌、滴灌、沟灌等
喷灌
滴灌
④提高土壤水分对作物的有效性
通过深耕结合施用有机肥,降低凋萎系数,提高 田间持水量,增加土壤有效水的范围;加厚耕层,促 进根系生长,扩大根系吸水范围,增加土壤水分的作 物有效性。
②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中耕除草,消灭杂草,减少蒸腾;切断上下土层间 的毛管,降低土表蒸发,减少水分损失。
地面覆盖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可使用地膜、作物 秸秆等进行土表覆盖,以减少水分蒸发损失。
③合理灌溉
灌溉目的:对根层补充水分,使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 灌溉定额:据土壤自然含水量与其田间持水量之差确定。
二、土壤空气调节
质地粘重、通气孔隙度不足10%、气体交换缓慢的粘质土壤。
措施: 合理耕作结合增施有机肥料,以改善土壤结构、
增加土壤通气孔隙。 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的易涝地区,建立完整
的排水系统,降低地下水位,排除渍涝。 由降(灌)水量大而造成土壤过湿、表土板
结,则应中耕、松土,破除地结皮等。
三、土壤温度调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cm
19 ℃
(2)导热率的物理意义
导热率大则传热快,得热后迅速下传(失热后迅速补 给),引起的变温小。
导热率小则传热慢,得热后不易下传(失热后补给缓 慢),引起的变温大。
J s-1
1cm2
20 ℃
21 ℃ 21 ℃
1cm
19 ℃
20 ℃ 19.2 ℃
Question:土壤的导热率大小取决于什么? Answer:取决于土壤中的基本组成物质。
固相 50% 矿物质45% 水20-30% 空气
30-20% 孔隙50%
有机质5%
不同土壤组分的热容量
土壤组成物质
粗石英砂 高岭石 石灰 腐殖质 Fe2O3 Al2O3
土壤空气 土壤水分
重量热容量 (Jg-1℃-1)
0.745 0.975 0.895 0.682 0.908 1.996 1.004 4.184
一般作物根系的吸水力平均为1.5MPa。
2、土壤膜状水
土壤膜状水:吸湿水达到最大后,土壤还有剩余的引力吸 附液态水, 在吸湿水的外围形成一层水膜。
膜 状 水 示 意 图
土壤膜状水的有效性:
土壤膜状水
3.1MPa (靠近土壤内层)(无效水)
受到的引力
0.625 MPa (靠近土壤外层)(有效水)
一般作物根系的吸水力平均为1.5MPa。
取容积为1的土壤,设它吸收(放出)的热量为 ⊿Q,引起的温度变化为⊿T ,则根据定义Cv=⊿Q/⊿T, 这就是容积热容量。
转换公式一下:⊿T=⊿Q/Cv, 当不同的物质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候,热容量越 大的物质,升、降温缓慢, 即温度变化小,反之亦然。
Question:土壤的热容量大小取决于什么?
当土壤水吸 力相同时,则 三种质地的含 水量差异很大。
水分特征曲线的用途:
首先,可利用它进行土壤水吸力和含水率之间的换算。 其次,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可以间接地反映出土壤孔隙
大小的分布。 第三,水分特征曲线可用来分析不同质地土壤的持水性
和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第四,应用数学物理方法对土壤中的水运动进行定量
而温度、基质、溶质等状态完全相同的参比系统所做的功。 正值。只有当土壤水分饱和时才有压力势; 在不饱和土壤中压力势为0。 饱和土层越深,压力势越高。 p=-gh
(4)重力势(g) 又称引力势,指由重力作用而引起的土水势变化。
任何时候重力势都存在。高于参比面时为正,反之 为负,参比面处重力势为0。
2、土壤水吸力
土水势(土壤中水的势能)ψw: 是指将单位水量从一个土 -水系统移到温度和它完全相同的纯水池所做的功。
纯水池:指没有土壤基质和溶质,且与土-水系统处于 相同大气压和同一高度的参比系统。
土水势其分势组成
分势
基质势ψm 溶质势ψs 压力势ψp 重力势ψg
(1)基质势(m) 是指将单位水量从一个土-水系统移到另一个没有土
分析时,水分特征曲线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参数。
4、土壤水的调控
无效水 萎蔫系数 ~ 田间持水量 多余水 (下限) (上限) 土壤有效水
4.2 土壤空气
一、土壤空气的组成与变化
1、土壤空气和进地面大气空气组成的差异
(1)土壤空气中的CO2含量高于大气 (2)土壤空气中的O2含量低于大气 (3)土壤空气中的水气含量一般高于大气 (4)土壤空气中含有较高量的还原性气体(CH4、H2S等) (5)土壤空气组成显然不是固定不变的
容积热容量 (Jcm-3℃-1)
2.163 2.410 2.435
— — 2.515 1.255×10-3 4.184
(3)土壤热容量的变化 土壤的热容量随着土壤水分含量增加而增加,随
着土壤空气含量增加而减少。
Question:潮湿粘重的土壤温度如何变化? 干燥疏松的土壤温度如何变化?
Answer:潮湿粘重的土壤水多气少,热容量大,所以 温度变化小。 干燥疏松的土壤水少气多,热容量小,所以 温度变化大。
土壤饱和含水量:当重力水达到饱和, 即土壤所有孔隙都 充满水分时的含水量称为土壤全蓄水量或饱和持水量。
二、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1、质量含水量(rw)
r w = (m1-m2) × 1000
m2 rw: 土壤质量含水率 (g/kg) m1: 湿土质量 (g) m2: 干土质量 (g)
2、土壤容积含水量(Q,cm3/cm3 ) 土壤水分容积
壤基质,而其他状态完全相同的水池时所做的功。 负值,当土壤水饱和时最大=0。 土壤含水量越高,基质势也越高。
(2)溶质势(s) 指将单位水量从一个土-水系统移到另一个没有溶质
而其他状态完全相同的水池时所做的功。 负值,土壤不含溶质时, s=0。 土壤溶质浓度越高,溶质势越低。
(3)压力势(p) 指将单位水量从一个土-水系统移到另一个压力不同,
Q=
土壤容积 Q = 土壤质量含水量×容重÷1000 ×100%
3、土壤相对水量
土壤质量含水量
土壤相对含水量 =
× 100
土壤田间持水量
4、水层厚度(mm)
土壤质量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层深度 水层厚度 =
1000
三、土壤水能态
土壤 A
砂土 10%
水
流
向
何
方
土壤
?
B 粘土
20%
1、土水势及其分势
毛 管 悬 着 水 示 意
地下水位
田间持水量: 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
水量,通常作为灌溉水量定额的最高指标。 土壤毛管水的有效性:
毛管水所受的毛管引力在0.625-0.01MPa,因此它 既能保持在土壤中,又可被作物吸收利用。
4、重力水
毛管水:指当土壤水分含量超过田间持水量之后,过量的 水分不能被毛管吸持, 而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大空隙向 下渗漏成为多余的水。
3、土壤的导温率
土壤的导温率又称土壤热扩散 率是指在标准状况下,在土层垂直 方向上每厘米距离内,1J的温度梯 度下,每秒流入1cm2土壤断面面积 的热量,使单位体积(1cm3)土壤所 发生的温度变化。其大小等于土壤 导热率/容积热容量之比值。
D (厘米2 / 秒)
Cv
上式中:为土壤导热率, Cv为土壤容积热容量。
收>支 土壤温度升高 收<支 土壤温度降低 收=支 土壤温度不变
Question:对于不同的物体,如果它们得到相同的热量, 温度升高的程度能一样吗?
Answer: 由于不同物体本身的热学性质不一样,在得热相 同的情况下,升温不一样。
因此,土壤温度的升高(降低)也受到土壤热学性质 的影响。
那么什么是土壤热学性质?
第四章 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
4.1 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
土壤及其肥 力的重要组 成部分之一
土壤内的 有机化合物 矿物风化 合成和分解
作物吸水的 主要来源
土壤的形成和作物生长
土壤水:是一种稀薄的溶液,存在于土粒的表面和土粒
间的孔隙中。
三种吸引力: 土粒的吸附 毛管引力 重力
一、土壤水分类型及有效性
1. 土壤水分类型
土壤水吸力:是指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 的能态,简称吸力,但并不是指土壤对水的吸力。
如土壤水吸力为1巴,我们对土壤施加大于1巴的吸 力,水就会流出来。
土壤水吸力应用简便,比较形象易懂。 结论:土壤水是由土壤水吸力低处流向水吸力高处。
3、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指土壤水分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与含水量的关系曲线。
(3)土壤导热率的变化
土壤的导热率随着土壤水分含量增加而增加, 随着土壤空气含量增加而减少。
Question: 潮湿粘重的土壤温度如何变化? 干燥疏松的土壤温度如何变化?
Answer: 潮湿粘重的土壤水多气少,导热率大,所以 温度变化小。 干燥疏松的土壤水少气多,导热率小,所以 温度变化大。
解释现象:为什么赤道地区黑人一头卷发?
土壤的热学性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常采用松土、镇压、灌溉等措施改 变土壤热容量和导热率,从而调节土壤 温度。
四、土壤热学性质
1、土壤热容量(Soil Thermal Capacity)
(1)定义
土壤热容量
指单位质量(土重壤量导)热或容率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 低) 1℃所需要(或放土出)壤的导热温量率。
C 代表质量(重量)热容量,单位是Jg-1℃-1。
Cv 代表容积热容量,单位是Jcm-3℃-1。
(2)热容量的物理意义
到 达 地 面
蒸 发 蒸 腾
长 波 净 辐 射
反射和散光
对 流 传 导
三、土壤热量平衡
Q=E(收入)-﹝Q1+Q2+Q3﹞(支出)
Q为用于土壤增温的热量 E为土壤表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 Q1为地表辐射所损失的热量 Q2为土壤水分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Q3为其他方面消耗的热量
因此土壤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受到土壤热量 平衡中的收与支的影响。
解释现象: 为什么浇水防霜冻?锄头底下有火?
2、导热率(Thermal Conductivity)
是评价土壤传导热量快慢的指标
(1)定义: 在单位厚度(1 cm)土层,温差为1℃时,每秒钟经单位断
面(1 cm2)通过的热量焦耳数()。其单位是J·cm-2·s-1·℃-1。
J s-1
1cm2
20 ℃
三、土壤通气性的调节
1、调节土壤水分含量 2、改良土壤结构 3、通过各种耕作手段来调节土壤通气性
对旱作土壤,有中耕松土,深耙勤锄,打破土表结壳, 疏松耕层等措施。
对于水田土壤,可通过落水晒田、搁田等措施。
4.3 土壤热量与热学性质
土壤热量
土壤肥力
植物的生长 水分、空 微生物活动 气的运动
土壤中物理、 化学过程
固相 50% 矿物质45% 水20-30% 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