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香菱学诗
香菱学诗主要故事情节

香菱学诗主要故事情节
摘要:
一、香菱学诗的故事背景
二、香菱与黛玉、宝钗的友谊
三、香菱向黛玉请教学诗
四、香菱苦心钻研诗艺
五、香菱创作出优秀诗作
六、香菱因诗作获得赞誉
正文:
香菱学诗的故事发生在清朝,她是一个聪明、善良的女子,热爱文学,尤其是诗歌。
她与黛玉、宝钗两位才女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她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香菱十分敬仰黛玉和宝钗的才华,因此常常向她们请教诗艺。
黛玉和宝钗也乐于分享自己的学识,帮助香菱提高文学修养。
在她们的指导下,香菱逐渐领悟到了诗的精髓,对诗的理解日益加深。
香菱在学习诗的过程中,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她不仅熟读了许多诗人的作品,还自己动手创作。
她苦心钻研诗艺,时常为了一个字、一个词而翻阅大量书籍,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香菱终于创作出了一首优秀的诗作。
这首诗表达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示了她在诗艺上的卓越才能。
她的诗作得到了黛玉和宝钗的高度赞誉,也赢得了众人的尊敬和喜爱。
香菱因诗作获得赞誉,她的名声传遍了整个清朝文坛。
人们纷纷称赞她是才女,为女性的文学成就树立了榜样。
香菱学诗原文赏析

香菱学诗原文赏析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插曲,但联系香菱的一生遭际来看,这个插曲的描写是作者颇具匠心的安排。
以下是香菱学诗原文赏析,欢迎阅读。
一、教的极致在《红楼梦》这部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中,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是林黛玉的主要性格,但在《香菱学诗》中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位学识渊博、热情大方、具有诗人气质的好老师。
(一)好为人师。
当香菱求教于她时,她不像宝钗那样囿于礼节规矩而推托,反而饶有兴致地承担起老师的责任。
她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
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乐为人师,当仁不让,主动、率真、自信,溢于言表。
(二)善于鼓励。
她首先鼓励香菱树立信心:学诗是“什么难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有了自信心,香菱自然上了劲,从而有信心有兴趣学下去。
(三)精通教艺。
林黛玉简单明确地提出了作诗的要领,使香菱打消了不少顾虑,很快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
她讲述“课程”提纲挈领,高屋建瓴,道规律,明要旨,生动形象,深入浅出,使香菱懂得了“取法乎上”的重要性。
她在教学中积极引导香菱循序渐进,要重视积累和感悟。
林黛玉安排的三个单元的教程:注重基础,全面落实,重视诵读和感悟,正是后人归纳的学习境界三层次。
(四)提倡自学。
不仅如此,林黛玉在教学中更强调自学,重视读写说听的综合训练;强调实践和探究,重视能力的培养。
她深谙教学的原理,能做到及时检查反馈、交流讨论、订正总结,从而全面提高成绩。
当香菱写出第一首诗时,林黛玉及时点拨“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当香菱拿来第二首诗作时,林黛玉虽然深感婉惜“自然算难为他了”,但还是实事求是,严格要求“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直至她最后写出新巧而有意趣的佳作来。
二、学的境界做学问如香菱者,恐怕并不多见。
她聪颖灵秀,求师心切,至诚至纯,不但好学乐学,而且善学苦学,终以自己的努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一)乐学。
简述香菱学诗情节

简述香菱学诗情节
香菱学诗是清代小说《红楼梦》中的经典情节。
以下是该故事的简要概述:
在《红楼梦》中,香菱原名甄英莲,被拐卖后成为薛蟠的妾室,后来跟随薛家搬入大观园居住。
她对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尤其在薛蟠外出后,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来追求自己的文学爱好。
香菱遂拜林黛玉为师,请求教其作诗之道。
黛玉作为才情出众的女子,欣然接受了香菱的求教,并给出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先从王维、杜甫、李白等名家的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及七言绝句入手,让香菱熟读背诵以领悟诗词格律与意境。
香菱极为刻苦,日夜研读,废寝忘食地学习和揣摩诗歌艺术。
在经过一番勤勉的努力之后,她经历了不断的尝试与失败,甚至在梦中都在构思诗句,最终在梦醒时分写出了令众人赞赏的好诗,展现了“苦吟”精神的极致体现。
这一情节既展示了香菱对美好事物执着追求的精神风貌,也通过她的学诗历程描绘了封建社会中女性自我教育和情感寄托的一面。
红楼梦48回香菱学诗原文

红楼梦48 回香菱学诗原文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且说薛蟠听见如此说了,气方渐平。
三五日后,疼痛虽愈,伤痕未平,只装病在家,愧见亲友。
展眼已到十月,因有各铺面伙计内有算年帐要回家的,少不得家内治酒饯行。
内有一个张德辉,年过六十,自幼在薛家当铺内揽总,家内也有二三千金的过活,今岁也要回家,明春方来。
因说起“今年纸札香料短少,明年必是贵的。
明年先打发大小儿上来当铺内照管,赶端阳前我顺路贩些纸札香扇来卖。
除去关税花销,亦可以剩得几倍利息。
”薛蟠听了,心中忖度:“我如今挨了打,正难见人,想着要躲个一年半载,又没处去躲。
天天装病,也不是事。
况且我长了这么大,文又不文,武又不武,虽说做买卖,究竟戥子算盘从没拿过,地土风俗远近道路又不知道,不如也打点几个本钱,和张德辉逛一年来。
赚钱也罢,不赚钱也罢,且躲躲羞去。
二则逛逛山水也是好的。
”心内主意已定,至酒席散后,便和张德辉说知,命他等一二日一同前往。
晚间薛蟠告诉了他母亲。
薛姨妈听了虽是欢喜,但又恐他在外生事,花了本钱倒是末事,因此不命他去。
只说“好歹你守着我,我还能放心些。
况且也不用做这买卖,也不等着这几百银子来用。
你在家里安分守己的,就强似这几百银子了。
”薛蟠主意已定,那里肯依。
只说:“天天又说我不知世事,这个也不知,那个也不学。
如今我发狠把那些没要紧的都断了,如今要成人立事,学习着做买卖,又不准我了,叫我怎么样呢?我又不是个丫头,把我关在家里,何日是个了日?况且那张德辉又是个年高有德的,咱们和他世交,我同他去,怎么得有舛错?我就一时半刻有不好的去处,他自然说我劝我。
就是东西贵贱行情,他是知道的,自然色色问他,何等顺利,倒不叫我去。
过两日我不告诉家里,私自打点了一走,明年发了财回家,那时才知道我呢。
”说毕,赌气睡觉去了。
薛姨妈听他如此说,因和宝钗商议。
宝钗笑道:“哥哥果然要经历正事,正是好的了。
只是他在家时说着好听,到了外头旧病复犯,越发难拘束他了。
但也愁不得许多。
《香菱学诗》教案设计(优秀6篇)

《香菱学诗》教案设计(优秀6篇)香菱学诗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香菱的性格。
2、香菱学诗给学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从香菱身上找到学习语文的启示。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大家知道这首判词说的是谁吗?二、简介香菱身世。
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后来正妻金桂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
三、分析香菱学诗的情节。
1、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香菱学诗可分三个步骤: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2、让学生找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如“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
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
”“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
”“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
”“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3、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提示:专心致志,废寝忘食。
4、比较分析香菱写的三首诗。
第三首是: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简析:她仿佛对月低吟,顾影自怜,把自己沉痛的遭遇融入寒月之中,结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声,却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曲折含蓄。
如果说离愁,思绪这种深沉的感情,在第一首是肤泛的,在第二首是游离的,到第三首就变成实在的,意趣真切,余韵悠长。
四、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特别是写作上的启示。
做有心人,提高兴趣。
转益多师,不耻下问。
勤于实践,不怕失败。
五、总结。
红楼梦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红楼梦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红楼梦中的香菱是一个富有才华的女孩,她通过努力学习和不懈的努力,最终成功地学会了诗词。
她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原因。
首先,香菱有着对诗词的热爱和执着。
她对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文学有着深厚的情感。
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欣赏和品味诗词,还会主动去寻找学习的机会。
她心中有一种对诗词的执着追求,这种热爱和执着是她成功学诗的重要原因。
其次,香菱具备了学习诗词的良好条件。
她在红楼中有着优越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她有着良师益友,可以向他们请教学习。
她也有着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诗词,没有太多的外界干扰。
这些条件为她学习诗词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另外,香菱具备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勤奋的学习态度。
学习诗词并非易事,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她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但她从未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
她有着不屈不挠的毅力和勤奋的学习态度,这些品质使她最终成功地学会了诗词。
最后,香菱的成功也与她的聪慧和天赋密不可分。
她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领悟力,能够很快地领会诗词的精髓。
她的天赋和聪慧为她学诗增添了许多便利。
总的来说,红楼梦中的香菱之所以能够成功学诗,既有着自身的热爱和执着,也有着优越的学习条件和良好的学习态度,更有着聪慧和天赋。
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她的成功,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楷模。
《红楼梦》之香菱学诗

《红楼梦》之香菱学诗《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有香菱学诗一段。
香菱搬到蘅芜苑,想跟宝钗学诗,宝钗委婉拒了,叫她先把大观园的门摸清;香菱又找黛玉,才有黛玉教香菱学诗这一段。
黛玉教的学诗门径是,先五律,后七律,再到七绝,然后上窥陶谢诸家。
这条门径,是古人学诗比较正统的路途。
最近有些体会。
聊以记之。
从五律入门,学的是平仄声韵,对仗,相粘,相错,以及炼字,揣摩,优游涵泳。
香菱本来就有点古学功底,平仄应该是通的,所以格律被黛玉一点就明白了。
黛玉教她写诗,一上来香菱用功的点就是“炼字”。
黛玉缘何推荐她先看王维的五律,盖王维诗工整,字句皆斟酌出,遣词造句极准。
香菱体悟“大漠孤烟直”,体悟的正是王维的“炼字”工夫。
学诗也要学对仗。
古人的对仗本领,是从四六骈俪中训练来的,像李商隐,杜工部一类句工的诗人,骈文必定是极好。
《红楼梦》里没有提香菱怎么训练对仗,只是从对话中强调了体味“诗眼”,“炼字”的本事,宝玉说,你已经“得了”,得的应该是古诗的字句那种“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下一字如画龙点睛的境界,是一种玩汉字游戏的优雅技巧。
到了这层,香菱便可以入诗社了。
所以黛玉说闺阁之玉不外传,自知多是一些雅好,文字游戏而已。
说到这里扯点闲话。
自古官宦家庭,大多有诗教,相信沉废在闺阁之中的诗作真是太多了,连名家的作品,如大诗人李白,也是“十佚其九”,虽说是很遗憾的事,但是写古体诗,本身第一目的并非流传,而是陶冶性情,这一点其他的文学体式很难与之相比。
比如现代诗,滥觞于西方的自由体,也叫诗,但是它不渊雅,体式太自由了,情感不受克制,带进节奏里容易患中二病,精神病之类的;当不了文字游戏来玩,一当文字游戏,就俗烂了,因其语句的精炼感不如古诗,白话诗的作者可能会宣称,我们也会纠结于哪里该不该换行,哪里要不要用“了”——我看现代诗,只看思想和意象,以及理路这些东西。
对于那些悄悄多了一个“了”字的感觉,如果汉字工夫过关,是不会错过的,已经渗到肌肉记忆了。
红楼梦《香菱学诗》读后感5篇

红楼梦《香菱学诗》读后感5篇红楼梦《香菱学诗》读后感5篇篇1《香菱学诗》来自于曹雪芹的〈〈红楼梦〉〉,这篇文章讲得是黛玉师傅教香菱如何做诗和香菱如何学诗的事。
黛玉先教香菱读诗,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让香菱学会识记,理解运用五言律、七言律等,因为黛玉明白只有让香菱明白识记是基础,理解能帮忙识记,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的运用才能作出好诗。
成为“诗翁”。
最后香菱不负众望,理解了作诗的技巧,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她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这“白”“青”两字也似天理,但这两字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像是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这“余”字和“上”字形容的正是如此,联合实际想到那年上京去,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明白“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中的“上”字是从“依依”两个字上化出来的,但是香菱运用到现实也就是说自我作诗就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了。
黛玉见香菱学得如此之妙就借昨夜月亮让香菱作诗。
起初,香菱作了一首诗,黛玉批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
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诗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做。
”香菱听了,默默回来,连房也不入,只有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一会儿皱眉,一会儿含笑,默默天地至公,香菱做出来拿与黛玉看。
黛玉说:“还是不好,过于穿凿,还得另作。
”香菱自以为很妙的诗被说如此,于是思考不断,结果在梦中出现,这不就是灵感么?不就应了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么?是的,成功源于勤奋,青春的朝气和前进不己的好奇心也是成功的关键。
泉水叮咚奔向大海,雄鹰展翅搏击长空,香菱正是有追求,才感受到了快乐的心境;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流始,才能快乐的成长。
〈〈香菱学诗〉〉教给我们这些,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明天创造更多期望,为明天设下更多追求,一步步地踏上成功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 黛 玉玉
带 林堪 中怜 挂咏
絮 才
薛 宝 金可钗
簪叹 雪停 相争开年 逢及处来 大初照辨 梦春宫是 归景闱非
探 春
千清生才 里明于自 东涕末清 风送世明 一江运志 梦边偏自 遥望消高
湘
云
湘展襁富
江眼褓贵
水吊之又
逝斜间何
楚晖父为
云
母
飞
违
妙 玉
终可云欲 陷怜空洁 淖金未何 泥玉必曾 中质空洁
造漫情情 衅言既天 开不相情 端肖逢海 实皆必幻 在荣主情 宁出淫身
“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 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 他也不睡。”
“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 “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 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
“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 不旁听,目不别视。”
“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 才朦胧睡去了。”
迎 春
一金得子 载闺志系 赴花便中 黄柳猖山 梁质狂狼
惜 春
独可缁勘 卧怜衣破 青绣顿三 灯户改春 古侯昔景 佛门年不 旁女妆长
王 熙 哭一都凡凤
向从知鸟 金二爱偏 陵令慕从 事三此末 更人生世 哀木才来
李 纨 枉如到桃 与冰头李 他水谁春 人好似风 作空一结 笑相盆子 谈妒兰完
秦 可 卿
曹雪芹:
中国清代伟大的文学家,名沾,字梦阮,号雪芹, 又号芹圃、芹溪。大约生于1724年,卒于1763 年。香菱学诗曹雪芹在富贵荣华中长大。其先世 是正白旗包衣(家奴),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 父辈的曹颙和曹頫相继担任江宁织造达60余年 之久,颇受康熙帝宠信。曹家也因此成为当时财 势熏天的“百年望族”;雍正初年,由于统治阶 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多次打击,曹頫被 革职入狱,家产抄没,举家迁回北京,家道从此 日渐衰微。
红楼梦 香菱学诗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花费了十年心血 铸就的一部文学巨著,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 之间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 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全书规模宏大,精心刻画了 400多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广泛地涉及我国古 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礼仪、建筑学、医学、音 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高峰。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清霜抹玉栏。 猛醒西楼人迹绝,馀容犹可隔帘看。
评价: “过于穿凿”
第二首诗已写的不那么笨拙,能以花香、 夜露来烘托,胆子也放开了。但却“过 于穿凿了”,就是说,过多地喜欢拉别 的东西来比附。香菱想脱开前一首老是 形容月亮本身的束缚,结果“句句倒是 月色”(律诗十分看重切题,以“月” 为题和以“月色”为题的诗是不一样 的。)咏物诗如不能“寄情寓兴”,就 没有什么意思。
这属于对香菱的 正面描写
作用: 表现她学诗的专注投入,乃至痴迷的境界
诗词解读
第一首: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评价: “措辞不雅”;
第一首诗写得很幼稚,用语毫无含蓄, 又打不开思路,只好堆砌辞藻凑泊成句。 头尾联28个字,只说得个“月亮很美”, 内容空洞。黛玉说“措辞不雅,皆因你 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要她“只管 放开胆子去做”。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评价:不但好,新巧有意趣。
首句写得很有势头,恰似一轮皓月破云而出 ,将自己才华终难埋没、学诗必能成功的信心 含蓄带出。因知道寄情于景,第二句就像是自 己身世的写照,吐露出精神上的寂寞。颔联用 修辞上的特殊句式抒发内心的幽怨;颈联拓展 境界,情景并出,为尾联做好铺垫。结局的感 喟本是自己的,偏推给同样寂寞的嫦娥,诗意 曲折,紧扣咏月;“团圆”二字将月与人合咏 ,自然双关,余韵悠长。
• 元春 迎春 探春 惜春——原应叹息 • 千红一窟——千红一哭 • 群芳髓——群芳碎 • 万艳同杯——万艳同杯 • 潇湘馆——消香馆 • 蘅芜院——恨无缘 • 甄英莲——真应怜
香菱身世
香菱,本名甄英莲(偕音 真应怜),原籍姑苏.香菱是 个苦命女子,出身乡宦家 庭.她三岁被拐,长大后被 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后随 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 梨香院.平日也要伺候薛蟠, 难得有空,这一次薛蟠因外 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 大观园给自己做伴.环境的 变化激发了她学写诗的愿望, 宝钗笑她“得陇望蜀”劝她 “且缓一缓”可她急切得很, 于是去找黛玉.
讲授要领—“不以辞害意”
开列书目—先读王维五言 律诗, 再读杜甫七言律诗, 再次李白七言绝句
指导写作——命题限韵 评论习作 指点门径
香
●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
菱
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
学
●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
诗
●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林黛玉
香菱
找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通过林黛玉指导香菱学诗,体现了曹雪芹怎样的 诗歌创作思想?
• 首先,要多读。 • 其次,学一流的诗。 • 第三,要大胆创作,要敢于想像。
金陵十二钗
林黛玉(情情) 薛宝钗(冷情) 贾元春(宫情) 贾探春(敏情) 史湘云(憨情) 妙玉(度情) 贾迎春(懦情) 贾惜春(绝情) 王熙凤(英情) 贾巧(恩情) 李纨(槁情) 秦可卿(轻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