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设备设计第四章(4.1-4.2)资料
第四章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

4.2 生物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规范
01 基础设备
生物实验室 常用仪器设备
02 生物培养仪器设备 03 其他生物类仪器
04 其他大型仪器
4.2 生物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规范
1. 基础仪器
(1)电子天平 —— 实验室常用称量仪器 (2)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 用于观察细胞的显微结构 (3)离心机 —— 用于分离溶液中的物质
• 1.常温或加热条件下作大量物质的反应 容器;
• 2.配制溶液用。
• 1.反应液体不得超过烧杯容量的2/3; • 2.加热前将烧杯外壁擦干,烧杯底要垫
石棉网。
⑦酒精灯
• 加热用。
• 操作要领: • 1.加入的酒精以酒精灯的容积的1/2至2/3为宜,使用时用漏
斗添加酒精; • 2.用火柴点燃,绝对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另一酒精灯; • 3.熄灭时要用酒精灯灯盖盖灭,不可以用嘴吹灭。
钟。 • 4.校正 — 首次使用天平必须进行校正,按校正键CAL,BS系列电子平
将显示所需校正砝码质量,放上砝码直至出现g,校正结束;BT系列电 子天平自动进行内部校准直至出现g,校正结束。
①电子天平
5. 称量 — 使用除皮键Tare,除皮清零。 放置样品进行称量。 6. 关机 — 天平应一直保持通电状(24小 时),不使用时将开关键关至待机状态, 使天平保持保温状态,可延长天平使用寿 命。
⑩移液管
准确地移取一定量的液体。
清洗→润洗→吸取→定容→注液
1.应把吸球内的空气尽量挤压干净,并把吸球贴近移液管。 2.右手持管插入液面下约1cm,左手释放吸球,并让它吸取烧杯中的液体。在吸取少量液 体时要留心不要吸入空气,以免污染吸球。 3.洗耳球轻轻吸取液体,当液面上升至刻度标线1cm时,迅速用右手食指堵住管口,松动 食指调整液面使其与标线相切; 4.释放液体时,将移液管插入接受容器中,使尖端接触器壁,使容器微倾斜,移液管直 立,然后松开手指使溶液顺壁流下。 5.当把液体由移液管释放出来时,由于水分子的附着力,会有部分液体附在管尖,这是 正常现象,若移液管标有“吹“字,则应将管内剩余的溶液吹出。
章4 往复运动结构设计

第四章、往复、间歇运动机构设计
4.1概述 4.2往复运动机构 4.3间歇运动机构
4.1、概述
一、往复运动机构
往复运动从形式上有往复直线运动、往复摆动、往复曲线运动 和往名,实现往复运动的常用机构有凸轮机构、 曲柄滑块机构、曲柄摇杆机构等。
图4-30所示的外槽轮 是槽轮机构的最简单 和基本形式。
图4-31为内槽轮的 结构,其工作原理 与外槽轮相似。
外槽轮主要用于转速较高、间歇短及机构负荷比较重的场合。 内槽轮机构运动内冲击小、动力性能好,适于要求运转平稳的 场合。特殊槽轮主要用于对转、停时间比例有特殊要求及不等 速间歇转动等场合。
利用电磁原理也可实现 往复移动和摆动,在现 代电子产品特别是数字 控制产品中,使用电磁 原理的机构可实现精密 的运动控制,图4-1为 计算机硬盘结构,其寻 道机构的运动控制就是 利用电磁原理实现的。
往复曲线运动通常由连杆机构实现,主要用于有特殊执行动作 要求的连续循环工作机械,如缝纫机的缝纫引线动作、织布机 的编织动作等。
图4-44为一种 适合于加工、 组装等作业自 动机或生产线 的启动棘轮步 进传送机构。 其中,气缸通 过齿条、齿轮 驱动棘轮机构 间歇运动,棘 轮再场将运动 传给同轴链 轮,从而使固 于链条上的工 件存放架进行 间歇直线移动。
图4-45为另一种 常见于轻工、包 装自动生产线的 直线转位机构。 其中,气缸为驱 动源,棘轮4上有 摩擦止回装置, 链轮系统有尼龙 张紧滚轮。
第四章操作分析

四、人机操作分析的案例分析
图4-2 滚齿加工的人机操作图(现行方法)
四、人机操作分析的案例分析
1.人机作业活动分析 由图4-2可以看出,人的空闲时间太多,人的时间利 用率仅为27%。则采用“5W1H”提问技术和 “ECRS”原则进行分析改进: 1)分析得取加工件为人的独立工作与装夹工件前后顺 序不紧密。 问:为什么是先取加工件再装夹工件后滚齿? 答:这是加工操作的习惯和顺序。 问:可不可以在机器滚齿过程中取加工件为装夹工作 做准备? 答:可以,这样还可以减少机器空闲时间。
四、人机操作分析的案例分析
2)分析得去毛刺和检查尺寸为人的独立工作。 问:为什么去毛刺和检查尺寸要在机器停止时进行? 答:过去一直是这样的。 问:有无改进的可能性? 答:有。 问:如何改进? 答:可将操作重排,在滚齿机加工齿轮时,可以对上 一个已加工好的齿轮进行去毛刺和检查尺寸的作业。 改进后的人机操作图如图4-3所示。
4.1 操作分析概述
4.操作分析的类型 操作分析的种类,按照不同的工序作业对象和调查目 的,可分为三类: (1)人机操作分析; (2)联合操作分析; (3)双手操作分析。
4.2 人机操作分析
一、人机操作分析概述
1.人机操作分析的概念 人机操作分析是应用于机器作业的一种分析方法,通 过现场观察记录一个操作周期(加工完一个零件的整 个过程称为一个操作周期或周程)内操作者和机器设 备在同一时间内的工作情况与相互关系,绘制人机操 作图并加以分析,研究人与机器的闲余时间,寻求合 理的操作方法,使人和机器的配合更加协调,充分发 挥人和机器的效率。
《过程设备设计基础》

《过程设备设计基础》习题集樊玉光西安石油大学2007.1前言本习题集为配合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过程设备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参考用书。
本书是编者在过去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整理编写而成,旨在帮助加深对课程中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因此编写过程中力求选题广泛,突出重点,注重解题方法和工程概念的训练。
本书与《过程设备设计基础》教材中各章教学要求基本对应。
各章中包含思考题和习题。
目录第一章压力容器导言 (2)第一章思考题 (2)第二章压力容器应力分析 (3)第二章思考题 (3)第二章习题 (7)第三章压力容器材料及环境和时间对其性能的影响 (13)第三章思考题 (13)第四章压力容器设计 (14)第四章思考题 (14)第四章习题 (16)第五章储存设备 (19)第五章思考题 (19)第五章习题 (19)第一章压力容器导言1.1压力容器总体结构,1.2压力容器分类,1.3压力容器规范标准。
第一章思考题思考题1.1.压力容器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分别起什么作用?思考题1.2.介质的毒性程度和易燃特性对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管理有何影响?思考题1.3.《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在确定压力容器类别时,为什么不仅要根据压力高低,还要视压力与容积的乘积pV大小进行分类?思考题1.4.《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与GB150的适用范围是否相同?为什么?思考题1.5.GB150、JB4732和JB/T4735三个标准有何不同?他们的适用范围是什么?思考题 1.6.化工容器和一般压力容器相比较有哪些异同点?为什么压力容器的安全问题特别重要?思考题1.7.从容器的安全、制造、使用等方面说明对压力容器机械设计有哪些基本要求?思考题 1.8.为什么对压力容器分类时不仅要根据压力高低,还要考虑压力乘容积PV的大小?思考题1.9.毒性为高度或极度危害介质PV>0.2MP a·m3的低压容器应定为几类容器?思考题1.10.所谓高温容器是指哪一种情况?第二章压力容器应力分析2.1 载荷分析,2.2回转薄壳应力分析,2.3 厚壁圆筒应力分析,2.4 平板应力分析,2.5 壳体的稳定性分析,2.6 典型局部应力。
第四章多媒体技术基础总结

ASF文件—— .ASF/.WMA ASF和WMA都是微软公司针对Real公司开发的 新一代网上流式数字音频压缩技术。这种压缩技 术的特点是同时兼顾了保真度和网络传输需求, 所以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可以利用WinAMP或媒 体播放机播放。
AIFF文件——.AIF/.AIFF
苹果公司开发的声音文件格式,被Macintosh平 台和应用程序所支持。
奈奎斯特采样定理:采样频率≥2×信号最高频率。 目前最常用的三种采样频率分别为:电话效果(11 kHz)、FM电台效果(22 kHz)和CD效果(44.1 kHz)。
20
2)量化
量化:对声波波形幅度的数字化。
量化位数:量化时采用的二进制位数,位数 越多,精度也越高,音质越细腻。 例如, 用16个二进制位(bit)表示声音,可将声 音强度分为216 =65536级。 每秒声音的数据量 =采样频率×量化位数×声道数/8(字节)
2)图像量化是将采样值划分成各种等级,用一 定位数的二进制数(量化字长)来表示采样 的值。
量化字长(也称颜色深度)越大,则越能真 实地反映原有图像的颜色。但得到的数字图 像的容量也越大。
3)图像编码是按一定的规则,将量化后的数据 用二进制数据存储在文件中。 位图文件(.bmp):Microsoft Windows 中使用的一种非压缩图像文件格 35 式。
RGB模型(显示):将红(Red)、绿 (Green)、蓝(Blue)三原色的色光以不同 的比例相加,以产生多种多样的色光。 CMYK模型(打印):印刷四分色模式利用色 料的三原色混色原理,加上黑色油墨,共计四 种颜色混合叠加,形成所谓“全彩印刷”。四 种标准颜色是:
C:Cyan = 青色;
M:Magenta = 品红色(洋红色)。 Y:Yellow = 黄色。
第4章工艺设计标准化

4.1 概述
•4.1.2工艺标准化的意义
➢传统工艺设计存在的问题
重视设计、轻视工艺,造成工艺设计水平较低: ✓工艺设计的质量取决于工艺人员,且存在工艺多样 性,使得工艺装备品种、规格、数量增加,生产计划 管理复杂,增加生产成本,延长生产周期 ✓一份工艺只针对一个零件,忽略同类零件之间的联 系,很少继承同类零件的优秀工艺;工艺人员工作繁 重,没有时间研究新工艺
4.2 工艺过程标准化的方法
4.2 工艺过程标准化的方法
✓复合路线法 将零件族中各零件需加工的工序都列在工艺卡片上
,然后进行工序叠加,形成零件族的成组工艺。 首先分析零件族内全部零件的工艺路线,从中选出
工序较多、流程合理、代表性强的一条作为基础工艺 路线,然后将其他零件的工序按合理的位置安插到基 础工艺路线中,就可得到一条适于整个零件族的成组 工艺路线。
4.1 概述
•4.1.3工艺标准化与CAPP的关系
工艺设计标准化是CAPP的基础,CAPP的产 生是工艺标准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两者相辅相 成。
随着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CAPP和工艺标 准化有着各自不同的工作范围和侧重点。
标准化和CAPP都是企业制造技术发展必不 可少的组成部分。
4.2 工艺过程标准化的方法
•4.2.1工艺标准化的方法
➢典型工艺法
典型工艺是最早的工艺设计标准化的体现,它的着眼 点在于使零件整个工艺过程(工序顺序和工序内容)实 现标准化。
典型工艺主要适用于产品品种和零件结构形状比较稳 定的系列产品或批量较大的场合。
4.2 工艺过程标准化的方法
➢成组工艺法
成组工艺首先着眼于缩小工艺标准化的范围,从构成 零件工艺过程的每一个工序入手,实现工序标准化;不 要求零件属于同一型,只要一组零件的某个工序能在同 一型号设备上,采用相同的工艺装备和调整方法进行加 工,则这组零件在该工序上便可归并成组。这种方式尤 其适合于产品加工由刚性制造向柔性制造转化。
第四章 干燥过程与设备

①干空气+水汽的混合物
水汽分压Pw 湿空气=干空气+水蒸汽,即:P=Pa+Pw
pwV nw RT ( p pw )V na RT Pw Pw nw Pa P Pw na
饱和湿空气:即水蒸气分压达到该空气温度 下的饱和蒸气压。(表5-1)
②湿度性质(绝对湿度,相对湿度, 湿含量)
平衡水分与自由水分—能否用干燥方法除去 平衡水分:不能用干燥方法除去的水分物料 表面水份产生的蒸汽压力与空气中水蒸汽 分压相同时,物料中的含水量为在该空气 条件(温度,湿度)下物料的平衡含水量。 自由水分:可用干燥方法除去的水分。 平衡水分一定是结合水分。
湿含量( Humidity)
湿含量:单位质量干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 单位:kg水汽· -1干空气 kg
nw M w 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 X ng M g 湿空气中绝干空气的质量
对于水蒸气~空气系统:
0.622nw 18 nw X 29 ng ng
nw pw pw ng p g P pw
L, t0 , X0
新鲜空气
预热器 L, t1 , X1
干 燥 器
废气
L, t2 , X2
产品 Gw2, (v2)
干燥流程图
湿物料 Gw1, (v1)
进干燥器的湿物料与出干燥器的湿物料之 差为被蒸发的水分质量。
mw Gw1 Gw2
因干燥前后的绝干物料量是相等的,即:
100 v1 100 v2 Gd Gw1 Gw2 100 100
100 v2 代入: 可得: Gw1 Gw 2 100 v1 v1 v2 mw Gw 2 100 v1
干燥介质消耗量计算
第四章 加工过程的智能监测与控制

图像匹配:图像分割后,对多幅图片进 行同名点匹配,从匹配结果中可以获得同一 目标在多幅图片上的视差,最后计算出该目 标的实际坐标。
左侧CCD
右侧CCD
4.1.2 智能监测与控制的内容
NC
传感器与检
程 序
加工中心
测系统
参数调 整、误 差补偿
预先建好的系 统控制模型
切削振动、变 形、温度、刀具 磨损、零件表面 质量、设备运行
状态...
监测、控制与 故障诊断
车间管理 MES系统
图 4-1 加工过程监测与控制实现流程
(1)加工过程仿真与优化:针对 不同零件的加工工艺、切削参数、进给 速度等加工过程中影响零件加工质量的各种参数,通过基于加工过程模型的 仿真,进行参数的预测和优化选取,生成优化的加工过程控制指令。
(2)过程监控与误差补偿:利用各种传感器、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技术, 对加工过程中的振动、切削温度、刀具磨损、加工变形以及设备的运行状 态与健康状况进行监测;根据预先建立的系统控制模型,实时调整加工参 数,并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进行实时补偿。
(3)通讯等其他辅助智能:将实时信息传递给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系统, 以及车间管理MES系统。
4.1.3加工过程的智能监测与控制发展趋势 加工过程的智能监控技术的发展将主要包括: (1)加工过程监控更适合于精密加工和自适应控制的要求; (2)由单一信号的监控向多传感器、多信号监控的发展, 充分利用多传感器的功能来消除外界干扰,避免漏报误报 情况; (3)智能技术与加工过程监控结合更加紧密;充分利用智 能技术的优点,突出监控的智能性和柔性;提高监控系统 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的表现形式,是设计者的劳动体现
13
强度计算书:
过程设备设计
★包括设计条件、所用规范和标准、材料、腐蚀裕量、 计算厚度、名义厚度、计算应力等。
★装设安全泄放装置的压力容器,还应计算压力容器安全 泄放量、安全阀排量和爆破片泄放面积。
★当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计算时,软件必须经“全国锅炉 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评审鉴定,并在国家质量 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局认证备案,打印结果中 应有软件程序编号、输入数据和计算结果等内容。
22
4.2 设计准则
4.2 设计准则
过程设备设计
教学重点: 强度失效设计准则。
教学难点: 弹塑性失效设计准则。
23
过程设备设计
失效形式
4.2 设计准则
(选择)
失效判据
(相应)
设计准则
(判别)
设计是否合理
24
4.2.1 压力容器失效
过程设备设计
失效—压力容器在规定的 使用环境和时间内,因尺寸、 形状或材料性能发生改变而完全失去或不能达 到原设计要求(包括功能和寿命等)的现象。
是否稳定;对压力、 温度有波动时,应注明 变动频率及变化范围;对开、停车频繁的容 器应注明每年的开车、停车次数; (4)其它: 还应注明容积、材料、腐蚀速率、设计寿命、是否带安 全装置、是否保温等。
19
设计条件图
一般容器条件图 换热器条件图
塔器条件图 搅拌容器条件图
应注明搅拌器形式、转 速及转向、轴功率等。
过程设备设计
应注明换热管规格、 管长及根数、排列 形式、换热面积与 程数等;
应注明塔型(浮阀 塔、筛板塔或填料 塔)、塔板数量及 间距、基本风压和 地震设计烈度和场 地土类别等;
20
4.1.4 设计的基本步骤
一、设备工艺设计
1. 物料衡算: 2. 热量衡算: 3. 设备的类型选择: 4. 设备工艺尺寸确定: 二、设备机械设计
简图——示意性地画出容器本体、主要内件部分结构尺寸、 接管位置、支座形式及其它需要表达的内容。
18
过程设备设计
用户要求包括:
(1)工作介质: 介质学名或分子式、主要组分、比重及危害性等; (2)压力和温度: 工作压力、工作温度、环境温度等; (3)操作方式与要求: 注明连续操作或间隙操作,以及压力、温度
第四章 压力容器设计
CHAPTER Ⅳ
Design of Pressure Vessel
1
过程设备设计
4.1 概述 4.2 设计准则 4.3 常规设计 4.4 分析设计 4.5 疲劳分析 4.6 压力容器设计技术进展
2
压力容器 发 展趋 势
极端化 轻量化 长周期运行
过程设备设计
本章着重 介绍
压力容器的设计思想 常规设计方法——弹性失效 分析设计方法——不同失效形式
压力容器铭牌的位置;包装、运输、现场组焊和安装要求;
以及其它特殊要求。
15
16
4.1.3 设计条件
压力容器应根据设计委托方以正式书面形式提供的设计条件进行
设计。设计委托方可以是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用户)、制造单位、
工程公司或者设计单位自身的工艺室等。设计条件至少包含以下内
容:
(1)操作参数(包括工作压力、工作温度范围、液位高度、接管
载荷等);
(2)压力容器使用地及其自然条件(包括环境温度、抗震设防烈
度、风和雪载荷等)
(3)介质组分和特性(介质学名或分子式、密度和危害性等);
(4)预期使用年限(设计委托方提出预期使用期限,设计者应当
与委托方进行协商,根据压力容器使用工况、选材、安全性和经济
性合理确定压力容器的设计寿命);
(5)几何参数和管口方位(常用容器结构简图表示,示意性地画
1. 设备结构设计: 2. 设备材料的选择: 3. 设备强度计算: 4. 设备附件的选择: 5. 安全附件的配用: 6. 制造、验收与装配的技术条件编制 7. 设备施工图设计:
过程设备设计
21
第四章 压力容器设计 CHAPTER Ⅳ Design of Pressure Vessels
4.2 设计准则
9
过程设备设计
结构设计——确定合理、经济的结构形式,满足制造、 检验、装配、运输和维修等要求。
强(刚)度设计——确定结构尺寸,满足强度或刚度及 稳定性要求,以确保容器安全可靠 地运行。
密封设计——选择合适的密封结构和材料,保证密封性 能良好。
10
设计要求 设计文件 设计条件
过程设备设计
11
4.1.1 设计要求
出容器本体与几何尺寸、主要内件形状、接管方位、支座形式等);
(6)设计需要的其他必要条件(包括选材要求、防腐蚀要求、表
面、特殊试验、安装运输要求等) ”
17
工艺设计条件
原始 工艺 数据 要求
4.1.3 设计条件
设计
过程设备设计
设计条件——常用设计条件图表示。
设计条件图
设计的已知条件
简图
用户 要求
接管 表等
14
总图
设计图样
总图 零部件图
过程设备设计
包括压力容器名称、类别;设计条件;
设计、制造所依据的主要法规、标准;
工作条件;
设计条件;
主要受压元件材料牌号及标准;
主要特性参数(如容积、换热器换热面积与程数等);
压力容器设计寿命
特殊制造要求;热处理要求;防腐蚀要求;无损检测要求;
耐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要求;安全附件的规格;
教学难点: 无。
6
4.1 概 述
过程设备设计
设计要求 设计文件 设计条件
是设计的基本知识
7
提出问题
过程设备设计
什么是压力容器设计? 应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8
压力容器设计:
过程设备设计
根据给定的 工艺设计条件 , 遵循 现行的规范标准 规定, 在确保 安全 的前提下, 经济、正确地 选择材料 ,
并进行结构、强(刚)度 和密封设计。
安全性与经济性的统一
过程设备设计
安全性指结构完整性和密封 性。安全是前提,经济是目 标,在充分保证安全的前提 下尽可能做到经济。
经济性包括材料的节约, 高的效率, 经济的制造过 程, 低的操作和维修费用 等。
12
4.1.2 设计文件
过程设备设计
设计文件: 设计图样、 技术条件、 强度计算书, 必要时还应包括设计或安装、使用说明书。 若按分析设计标准设计,还应提供应力分析报告。
3
※ 压力容器常规设计方法 1. 失效设计准则 2. 设计公式的导出
※ 分析设计方法 1. 设计思想 2. 失效设计准则 3. 失效判别条件
4
第四章 压力容器设计 CHAPTER Ⅳ Design of Pressure Vessel
第一节 概 述
5
4.1 概 述
4.1 概 述
过程设备设计
教学重点: 压力容器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