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国学公开课教学说课

合集下载

二十四节气教案

二十四节气教案

二十四节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来历、特点以及与生活的关系。

2.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及来历2.二十四节气的顺序及特点3.二十四节气与生活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二十四节气的顺序及特点,了解二十四节气与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理解二十四节气的来历及科学原理。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四季吗?四季是如何划分的呢?(2)引导学生思考:其实,我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就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将一年分为24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为一个节气。

2.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及来历(1)讲解二十四节气的含义:每个节气都有其特定的气候特点,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清明、谷雨、芒种、小满等表示气候的变化;惊蛰、夏至、秋分、冬至等表示自然现象的变化。

3.二十四节气的顺序及特点(1)展示二十四节气顺序表,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

(2)讲解每个节气的特点,如立春: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清明:春雨绵绵,祭扫先烈;芒种:麦田金黄,收割忙;冬至:白雪皑皑,冰封雪锁。

4.二十四节气与生活的关系(1)引导学生思考:二十四节气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2)讲解二十四节气与农业、气象、民俗等方面的关系,如惊蛰:春雷响起,百虫复苏;立夏:气温升高,万物生长;秋分:昼夜平分,丰收在望;冬至:寒冷降临,注意保暖。

5.活动环节(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节气,讨论该节气的特点、来历以及与生活的关系。

(2)成果展示: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大家互相学习、交流。

(2)引导学生认识到二十四节气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五、课后作业1.熟记二十四节气的顺序。

2.选择一个节气,深入了解其来历、特点以及与生活的关系,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二十四节气的含义、来历、顺序及特点,培养了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中国二十四节气》教案

《中国二十四节气》教案

《中国二十四节气》教案7篇中国二十四节气教案精选篇1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夏天的气温、天气、动植物的生活、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变化。

2、有细致地观察与比较能力,会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夏季用品进行分类。

3、知道夏季应该注意防暑降温并体验夏天给人们特有的乐趣。

活动准备:1、夏天调查表:请幼儿画出自己找到的夏天。

2、请幼儿收集各种夏天使用的物品或图片。

3、请幼儿连续做一个月的气温观察记录,并画出曲线图。

4、幼儿用书:《夏天的秘密》、《夏季的星空》。

活动过程:1、幼儿寻找夏天的变化。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请你出去找一找,看看哪里能找到夏天?教师带领幼儿到室外,引导幼儿从周围环境的变化来发现夏天的特点。

教师:请你说说你是怎么发夏天到了的?你还知道夏季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喜欢夏天嘛?说说理由。

2、展示幼儿收集的夏季用品,学习分类的方法。

教师:我们夏季都会用到一些什么特别的东西呢?请幼儿介绍并展示幼儿收集的物品。

教师:夏季有这么多特别的东西,我们将它们这样分类呢?3、结合幼儿用书,引导幼儿看气象记录,讨论夏季应该注意的事项。

教师:这是小朋友做的气象记录,你发现最近的气温又什么变化?教师:气温越来越高,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教师提醒幼儿应该注意防暑降温,多喝水,少在室外活动,少吃冷饮,注意饮食卫生等。

幼儿园小朋友多有的吃有的喝还有的玩呢!(记者张伟)-年6月21日是今年的夏至日,夏至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开始,也是白昼时间最长,夜晚时间最短的一天,从夏至开始,白昼时间逐渐变短,夜晚时间变长。

夏至即将来临,为了让幼儿感受夏至,了解夏至的风俗习惯,6月18日,惠济区古荥幼儿园开展“夏天的味道”节气系列主题活动。

夏至时节,瓜熟蒂落,幼儿园准备了创意水果拼盘、臊子酸汤面和绿豆汤,和小朋友一起品尝美味的食物吧!结合“夏至”的节气特征,各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运用生动形象的课件、视频动画,让幼儿了解到“什么是夏至”“夏至吃什么”“夏至人们做什么”等风俗习惯,进一步认识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2024年二十四节气教案5篇

2024年二十四节气教案5篇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准备工作:
两张挂图,一个西瓜。
活动流程:
一、进口
户外活动,感受夏天。
指令:“小朋友,夏天到了。我们站在院子里。你感觉怎么样?”(引导幼儿感受夏季天气的特点:非常热)
二、拓展
1、室外观察,寻找夏季植物的特征。
说明:“孩子感觉很热。我们去看看夏天的小花小草大树是什么样的!”
(1)让幼儿观察各种植物,并谈论他们的发现。(比如大树的叶子很多,有的叶子被太阳晒干了,草和花也被晒干了等等。)
冬至,吃水饺。我国北方冬至这天,有吃饺子的习俗,色鲜味美、满口生津、老少皆宜。相传“医圣”张仲景,将羊肉、辣椒和驱寒药材,用面皮包裹成耳朵样子,制作成“驱寒矫耳汤”给乡亲,吃后冻烂的耳朵就会变好,固有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3.画九
所谓的画九,是指冬至后计算春暖日期的图。明代《帝京景物略》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九九消寒图”有三种图式,分别为文字、圆圈、梅花三种。
(2)展示各种雪花图,让幼儿仔细观察,说出这些雪花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教师结合视频《雪花是如何形成的》,向幼儿讲解雪花的分子组成及形成过程。
3、科学小实验《制作雪花》(25分钟)
所需材料:吸水树脂,色素,清水,一次性水杯
活动过程:
(1)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
(2)教师简单讲解实验原理:吸水树脂有非常强的吸水性,吸水后会膨胀成水凝胶,像雪花一样。
一、小雪花飘来了1.冬天来了,北风呼呼的吹,吹来了一位好朋友,猜猜它是谁?
2.教师手捧雪花,吹起来,模仿雪花在风中飘落的`情景。
3.一片片小雪花从哪里飘下来?它是怎么从天空中飘下来的?你能用动作表演吗?(请个别幼儿表演)4.雪花飘到树枝上、飘到房顶上、飘到草地上、飘到窗户上。它敲着窗户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沙沙沙沙沙)二、1.小雪花从哪里飘下来?

24节气的教案优质6篇

24节气的教案优质6篇

24节气的教案优质6篇一份精心设计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优秀教案的详细设计能够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好地掌控教学进度和节奏,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24节气的教案优质6篇,供大家参考。

24节气的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了解简单的大雪文化,知道小雪的由来与相关习俗。

2、理解大雪儿歌的含义,并大胆尝试复述。

3、知道冬季如何防寒,保护自己。

二、活动准备1、ppt故事《二十四节气图画故事|第二十节大雪》或图片+老师讲故事的形式。

2、儿歌大雪到,大雪到,天寒地冻开始了。

冷风吹,雪花飘,山川树木尽萧条。

穿厚衣,带厚帽,加强锻炼身体好。

3、节节虫身体中间留出空白可添画的部分三、活动过程1、故事图片(节节虫、吉鸟、大尾鱼)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2、教师讲述故事内容,并通过提问帮助幼儿了解大雪的节气特点。

(1)大雪的天气是怎样的?(2)大地、树木都有些怎样的风景?(3)在天冷的时候,我们要怎样保护自己,抵抗严寒?小结:在二十四节气中,大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与程度,寒气降至零下形成雪,雪小,地面上又无积雪,是小雪节气的原本之意。

小雪过后,要要添加厚实冬衣保暖,还要加强身体锻炼。

3、添画节节虫:小班可以只涂色,中大班加入数物对应的内容。

4、健康领域还可以延伸,给树木的防寒和小朋友保暖,大雪后的食物(腌腊肉、吃糍粑的风俗,不挑食,多吃黑豆、黑木耳、鲫鱼等良好饮食习惯)。

四、活动延伸24节气的教案篇2一、活动目标1、了解大雪节气后,南北方气候的变化。

2、了解各地相应的习俗(给树木保温、腌腊肉、吃糍粑等)。

3、知道冬季树木保温的方法。

4、体验串山楂,提高动手能力。

二、活动准备1、用草秸包裹树木的图片、腌制腊肉、制作糍粑的过程图、草秸草绳(或薄膜纸、绳子)山楂、木签。

2、谚语:节到大雪天下雪;趁地未封冻,赶快把树种;瑞雪兆丰年;大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等。

三、活动过程1、通过图片简单了解大雪节气时各地的习俗。

二十四节气教案讲课教案

二十四节气教案讲课教案

二十四节气教案二十四节气教案课时目标:掌握四季分明,理解季节变化的意义。

熟记二十四节气歌;动手收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在小组内交流,用抢答赛的形式在全班交流。

教学重点和难点:熟记二十四节气歌;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有关知识。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教师制作一组幻灯片(课件);将学生分成三组。

教学过程(一)导入(2分钟)同学们,每当上课铃声响,大家都知道应该回教室上课,而我们的爸爸妈妈瞧看钟表把握好自己的上班时间,也不会迟到,可古代的人们呢?难道他们不上班,不上学?没铃声和钟表,他们靠什么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你知道吗?(请同学来回答)对于古代没铃声,没钟表这些可难不倒我们智慧的老祖先,他们啊!为了准确的把握好时间和季节变化特意设定了二十四节气,大部分地区四季变化明显,节气就是表示季节更换的时间点,日历上写的几时几分交节就是这个意思。

一年中共有二十四个这样的节气,大家想认识这些节气、了解这些节气吗?由于节气比较多,人们为了方便记住这些节气,把它编成了诗歌。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二十四节气歌》。

(二)二十四节气的来历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

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中国二十四节气》教案

《中国二十四节气》教案
创新发展
在传承的基础上,当代社会还积极探索二十四节气的创新发展,如 开发节气主题旅游产品、推广节气养生知识等。
国际交流
中国还积极开展二十四节气的国际交流活动,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
二十四节气的国际传播与影响
01
国际认知
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力不断增强,二十四节气也逐渐被世界各国人
民所认知和了解。
着祈求丰收和安康。
芒种:有芒作物成熟,播种秋季作物
气候特点
物候现象
芒种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 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物生长。
螳螂生、鹏始鸣、反舌无声等物候现象表 明夏季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农事活动
民俗风情
此时是有芒作物成熟和秋季作物播种的关 键时期,需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抢收、 抢种。
饮食不当
冬季饮食应以温热为主,但也要注意营养均衡,避免过度食用高 热量食物导致身体肥胖。
忽视锻炼
冬季虽然寒冷,但也要坚持适当的锻炼,如室内健身、瑜伽等, 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抗寒能力。
07 二十四节气与文化传承
节气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1 2 3
古代诗词
历代文人墨客常以节气为题材,创作大量脍炙人 口的诗词作品,如描写春分、秋分景象的诗词等 。
雨水:降雨增多,滋润大地
降雨增多
雨水节气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 降雨开始增多,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十 分有利。
滋润大地
习俗活动
在雨水节气期间,人们会进行一些与 雨水相关的习俗活动,如祭雨神、占 稻色等,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雨水能够滋润大地,促进植物的生长 和发育,为春季的农业生产创造良好 的条件。
02
文化交流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

24节气的教案最新5篇

24节气的教案最新5篇

24节气的教案最新5篇一份精心设计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教师若希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应从教案的写作开始下功夫,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24节气的教案最新5篇,供大家参考。

24节气的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了解与春分有关的习俗,感受春分带给我们的文化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收集春分的材料,传承民俗文化,建立起对家乡浓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独特情趣。

教学手段1.教师准备:了解各地有关春分习俗。

有关春分习俗的图片,各种与春分活动有关的文字介绍。

2.学生准备:向老人询问民间流传的与春分有关的谚语、习俗。

教学设计:前置学习初步了解一些春季气候变化的相关常识,以及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惊蛰简介:(课件、春分的图片)二、教师介绍春分的由来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所不同的是北半球是春天,南半球是秋天.春分是24节气中的第4个节气,是春季6个节气中的第4个。

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古代黄河流域与之相应的物候现象为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春分节气习俗:吃春菜岭南风俗昔日四邑(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

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

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

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

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

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

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一年自春,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春分节气习俗:送春牛春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春牛图的。

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

中国民俗文化二十四节气学习培训讲座课件

中国民俗文化二十四节气学习培训讲座课件

我们一进公园的大门就闻到了一阵清 香,妈 妈告诉 我,那 是桂花 开了, 桂花在 秋天开 放的, 我朝桂 树望去 ,只见 树上开 着星星 点点的 小花, 花儿虽 小,那 香气可 迷人了 。桂花 的香气 香飘十 里,让 走进公 园的每 一位游 人都心 旷神怡 。
发展
夏商时期就已 经对气候的变 化和日照影长 等有所观察
我们一进公园的大门就闻到了一阵清 香,妈 妈告诉 我,那 是桂花 开了, 桂花在 秋天开 放的, 我朝桂 树望去 ,只见 树上开 着星星 点点的 小花, 花儿虽 小,那 香气可 迷人了 。桂花 的香气 香飘十 里,让 走进公 园的每 一位游 人都心 旷神怡 。
冬季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公历11月7 -8日交节。
发展
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一进公园的大门就闻到了一阵清 香,妈 妈告诉 我,那 是桂花 开了, 桂花在 秋天开 放的, 我朝桂 树望去 ,只见 树上开 着星星 点点的 小花, 花儿虽 小,那 香气可 迷人了 。桂花 的香气 香飘十 里,让 走进公 园的每 一位游 人都心 旷神怡 。
公历8月22 -24日交节。
公历9月07
公历9月22 我们一进公园的大门就闻到了一阵清香,妈妈告诉我,那是桂花开了,桂花在秋天开放的,我朝桂树望去,只见树上开着星星点点的小花,花儿虽小,那香气可迷人了。桂花的香气香飘十里,让走进公园的每一位游人都心旷神怡。
-09日交节。 -24日交节。
我们一进公园的大门就闻到了一阵清 香,妈 妈告诉 我,那 是桂花 开了, 桂花在 秋天开 放的, 我朝桂 树望去 ,只见 树上开 着星星 点点的 小花, 花儿虽 小,那 香气可 迷人了 。桂花 的香气 香飘十 里,让 走进公 园的每 一位游 人都心 旷神怡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节气》教案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二十四节气基本常识。

2、探索节气习俗等文化内涵,独特情趣。

3、传承民俗文化,树立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二十四节气基本常识、习俗等文化内涵。

难点:激发学习传统文化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意识。

三、教学方法
讲授、提问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中国继古代四大发明之后,又出现了第五大发明。

下面我们来看一短片,请仔细看视频回答相关问题。

(视频播放)请问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什么?(二十四节气)
2、新课
①从短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呢?
交流
②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中国是农业发达的文明古国,对于农业社会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一件大事,因此对气候与季节变化,须有一套准则或方法来遵循,以指导农业生产。

二十四节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制定出来的。

③从短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制定二十四节气的方法是什么?
交流
④二十四节气制定方法
祖先们没有时钟计时,便在地上插一根竿子,依「竿影」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再根据太阳从黄经(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依次划分出二十四节气。

⑤二十四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具体有哪些节气?
人们为了便于记诵节气名称,编了一首『二十四节气歌』
⑥二十四节气含义
重点字词解释
立:开始;分:(昼夜)平分;处:停止;暑:炎热;至:极致
⑦辨一辨:节气知识知多少?
1、赏景色,辨节气
2、话习俗,辨节气
3、知农活,辨节气
4、品意境,辨节气
⑧议一议
有人说:“二十四节气作为农业社会的时间认知体系,在城镇化的今天已经没有意义了。

”对此你怎么看?
总:二十四节气的现代意义:
1、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3、全球温室效应
4、气节如节气
……
五、小结
二十四节气凝聚着华夏祖先无穷的智慧,是我们老祖宗仰望星空发现的奥秘,是他们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传统文化的继承在少年,希望我们勇于肩负这项使命。

申遗成功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希望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不仅仅只有端午清明。

六、作业
收集相关二十四节气其他知识。

七、推荐阅读
《二十四节气知识》许彦来
《二十四节气民俗》高倩艺
《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沈善书
《二十四节气与养生(修订版)》张红星、左祖俊
《光阴(中国人的节气)》申赋渔
八、板书
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