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的意义练习题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和反比例 试卷 (含答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和反比例试卷 (含答案)第6章正比例和反比例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6小题)1.已知,当y一定时,x与z()。
A。
成正比例关系 B。
成反比例关系 C。
不成比例关系2.下面x和y成正比例关系的是()。
A。
y/x = 常数 B。
3x = 4y C。
y = x - 33.如图表示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是()。
A。
正比例 B。
反比例 C。
不成比例4.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5.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汽车行驶的速度与行驶的时间()。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6.下列各种关系中,反比例关系的是()。
A。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与高B。
三角形的高不变,它的底和面积C。
圆的面积固定,它的半径与圆周率7.XXX从家到学校,她每小时所走的路程与所用时间()。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D。
无法确定8.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D。
无法判断9.下面各选项中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的是()。
A。
当xy = 8时,x和y B。
购买物品的总价和数量C。
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 D。
圆锥的高一定,体积和底面半径10.XXX从家里去学校,所需时间与所行速度()。
11.下面几句话中,正确的有()。
①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②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③三角形面积一定,底和高成反比例;④x+y=25,x与y成反比例。
A。
①和② B。
①和③ C。
①和④ D。
③和④12.下面各题中,()成反比例关系。
A。
一本书看过的页数和剩余的页数B。
圆的周长和直径C。
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D。
行驶时间一定,速度和路程13.一本书,已经看的页数与剩余的页数如下表,它们()。
已看的页数剩余的页数10 9020 8030 7014.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可成正比例也可成反比例D。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课时练习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课时练习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基础训练1.填一填。
(1)表示两个比( )的式子叫做比例。
(2)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在一个比例中,如果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则两个内项的积是( ),如果一个内项是,则另一个内项是()。
(4)如果8=4,那么a=()(5)如果A:7=9:B,那么AB=( )。
(6)解比例的依据是()。
2.下面哪几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6:10和9:15(2)8:5和20/3:21(3)0.5:0.2和6/4:3/53.用下面的四个数据你能组成几个比例,请写出来。
小英说:我3分跳360下。
小丽说:我1.5分跳180下。
答案1. ⑴相等⑵等于两个内项⑶1 2/9 ⑷12 ⑸63 ⑹比例的基本性质2. ⑴能 6:10=9:15 ⑵不能⑶能 0.5:0.2=6/4:3/5 3~4略解比例1.解比例。
5/x=2/9 3/4:2/9=x:1/3 x:0.4=6:5 0.6:12=1.5:x2.根据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1)两个外项是12和x,两个内项是1.5和8(2)用3、0.6、9和x组成比例,并解比例。
3.一台织布机5时织布32米,照这样计算,王阿姨还要织多少时?王阿姨说:我还剩51.2米布没织。
4.在8:15中,如果前项加上4,要使比值不变,后项要加上多少?如果后项乘3,要使比值不变,前项要加上多少?答案1. x= 22.5 x=9/8 x=0.48 x=302 .(1)12:1.5=8:x x=1 (2)略3. 51.2÷(32÷5)=8(时)4.. 7.5 16练习十一1、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说明理由,并把能组成比例的两个比组成比例式。
(1)(2)(3)2、下面各表中相对应的两个量能否不组成比例?如果能,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一辆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如下表。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42_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小学数学-有答案-同步练习卷(2)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4.2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小学数学-有答案-同步练习卷(2)1. 直接写出得数。
2. 判断下列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请说明理由。
(1)订阅《中国少年报》的金额和份数。
________(2)人的年龄和体重。
________3. 李师傅要加工一批零件,如表是他每天加工零件的数量与相应可以完成工作时间。
(1)把表格填完整。
(2)李师傅每天加工零件数量与完成工作时间成反比例吗?为什么?填空题.如果用字母x、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积(一定),反比例的关系式是________.一个自然数(0除外)与它的倒数成________比例。
x和y的积是12,那么x、y成________比例,它们的关系式是________.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订《少先队员》的份数和总价钱。
________(2)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底和高。
________(3)总人数一定,行数和每行人数。
________(4)总价一定,单价与数量。
________已知x和y是反比例关系,根据表中的条件,填写下表。
全年级总人数一定,每班人数与班数成________比例。
=y(x不为0),那么x和y成________比例。
如果24x每块砖的面积一定,铺地的面积和所需砖的块数成________比例。
判断题。
(对的在括号中画“√”,错的画“×”)被除数一定,商和除数成反比例。
________(判断对错)人的体重和年龄成正比例。
________(判断对错)糖水的含糖率一定,糖和水成反比例。
________(判断对错)正方形面积与边长成反比例。
________(判断对错)一批大米的总质量一定,每袋质量与袋数成反比例。
________(判断对错)铺地面积一定,每块砖的面积和块数成反比例。
________.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4.2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小学数学-有答案-同步练习卷(2)1.分数除法分数乘法【解析】根据分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求解即可。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课后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课后练习(共十练附答案)4.1 比例的意义1.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不能的说出理由。
(1)0.9︰1.2和8︰6(2) 0.22.5 和 450(3)6︰45和0.8︰6 (4)12︰1.2和1︰1102.写出比值是14的两个比: 和 ,组成的比例是 。
3.连一连。
(将两个能组成比例的比连起来)2︰3 0.5︰0.20.6︰0.8 13︰1103︰1.2 4︰623︰15 35︰454.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1)3︰( )= ( )︰12(2)24︰9 = 8︰( )(3)( )︰3 = 8︰( )填完之后,将各组比例中的第一项与第四项相乘,第二项与第三项相乘,算一算,你有什么发现?4.2 比例的基本性质1.填一填。
(1)如果a ︰b =c ︰d ,那么,( )×( )=( )×( )。
(b 、d 都不为0)(2)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5和a ,则两个外项的积是( )。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23 ︰ 14 和 45 ︰310(2)34 ︰1.2和 54︰1.63.根据等式,改写成比例式。
(1)14×12=21×8 (2)A ×B=C ×D4、用8,40,32再找上一个数组成比例,可以找哪些数?请写出组成的比例。
1.解比例。
(1)34 ︰56 =X ︰23 (2)1.5X =6122.根据下列条件列出比例,并解比例。
(1)8与X 的比等于13 与 56的比。
(2)什么数与314 的比值等于 79与1.2的比值?3.轮船模型是按照与实物大小1︰400的比例做成的,它的长是20.5cm ,这艘轮船的实际长多少米?4.下图是一个山坡的示意图,如果A 点的高度是40米,B 点的高度应是多少米?1.上表中,路程是随着 的变化而变化的, 和 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也就是 和 成正比例关系,和 是成 的量。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同步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6.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仔细审题,填一填。
(每小题4分,共20分)1. 4:5=24:( ) 3.5:( )=5:72.如果23a =45b (a 、b 都不等于0),那么a :b =( )。
3. 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最小的合数,则另一个内项是( )。
4. 大、小齿轮的齿数之比是9:5,大齿轮有45个齿,小齿轮有( )个齿。
5.12的因数有( ),选出其中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是( )。
二、火眼金睛,判对错。
(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每小题3分,共12分)1.由2、3、4、5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
( )2.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的差是0。
( )3.如果6a =7b (a 、b 均不为0),那么a :b =6:7。
( )4.5:10=12是比例。
( )三、仔细推敲,选一选。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3分,共12分)1.( )不能与1、2、3组成比例。
A .1.5B .6 C.23D.122.下面( )组的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
A .19:109和91:901B .12:13和16:19C .7:8和14:16D .5:2.5和1:0.53.能与15:14组成比例的是( )。
A .4:5B .5:4C .4:15D .14:54.比例5:3=15:9的内项3增加6,要使比例成立,外项9应增加( )。
A .6B .18C .27D .12四、解比例。
(每小题3分,共12分)1.5:1.2=6:(x +1)1.33.9=20x23:56=x :0.5x 0.15=0.40.03五、根据条件列比例并解比例。
(每小题3分,共9分)1.35与0.7的比等于4.2与x 的比。
2.最小的质数与它的倒数的比等于2.8与x的比。
3.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0.36和x,两个外项分别是1.2和0.9。
六、聪明的你,答一答。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练习:正比例的意义及相关联两种量的关系(B)(教师版)

4.2.1正比例的意义及相关联两种量的关系(B)1.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 )两个内项的积。
如果用字母y和x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式( )。
【答案】等于yx=k(一定)【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2)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式子表示为:yx=k(一定)。
2.已知:A×34=B×13,A与B成_____比例,A∶B=_____∶_____。
【答案】正49【解析】【分析】(1)要判定A与B成什么比例关系,必须根据式子,进行推导,然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分析数量关系,找出一定的量,然后看那两个变量是比值一定还是乘积一定,从而判定成什么比例关系;(2)逆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等式A×34=B×13改写成一个外项是A,一个内项是B的比例,则和A相乘的数34就作为比例的另一个外项,和B相乘的数13就作为比例的另一个内项。
【详解】(1)因为A×34=B×13,所以A:B=13∶34=49(一定),是A和B对应的比值一定,符合正比例的意义,所以A和B成正比例;(2)如果A×34=B×13,那么A:B=13∶34=4∶9【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辨识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关系;也考查了比例性质的逆运用。
3.正方形周长C=4a,所以,正方形的和成正比例。
【答案】周长边长【解析】【分析】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种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就成反比例。
【详解】因为:C =4a,那么C a =4,则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成正比例。
【点睛】此题关键就看哪两种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
4.如果要使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成正比例,必须使( )一定。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练习:正比例的意义及相关联两种量的关系(C)(教师版)

4.2.1正比例的意义及相关联两种量的关系(C ) 1.成语“立竿见影”在《辞源》里的解释为“竿立而影现,喻收效迅速。
”用数学的眼光来看,这是应用了比例知识中的( )关系。
A .正比例B .反比例C .比例尺D .不确定【答案】A【解析】因为:影长÷竿长=每米竿子的影长(一定),所以影长和竿长成正比例;进而解答即可。
【详解】成语“立竿见影”在辞源里的解释为“竿立而影现,喻收效迅速。
”用数学的眼光来看,这是应用了比例知识当中的正比例关系。
故答案为A 。
【点睛】此题考查了判断成正、反比例的方法:看两个相关联的量的乘积一定还是比值一定,如果乘积一定,则两种量成反比例;如果比值一定,则两种量则成正比例。
2.圆的面积和半径的平方成_____.【答案】正比例【解析】【详解】因为=圆周率(一定),所以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例. 故答案为正比例.3.已知58x y =(x ,y 均不为0),则x 和y 成( )比例关系,改写成比例的形式是( )。
【答案】 正 :8:5x y =【解析】【分析】5和x 看成是比例的两外项,8和y 看成是比例的两内项,可以得到85x y =,比值一定,典型的正比例关系,再改写成比的形式即可。
【详解】85x y = x 和y 比值一定,所以x 和y 成正比例关系;改写成比的形式,85x y =::。
【点睛】也可以等式两边同时除以8,可以得到58y x =,根据正比例关系的一般表达式进行判断。
4.若方程70.58a b b +=(且a 、b 均不为0)成立,则a 、b 成( )比例;若a 、b 为自然数,则a 、b 的最小公倍数是( )。
【答案】 正 b【解析】【分析】根据x÷y =k (一定),x 和y 成正比例关系,据此将70.58a b b +=化简后,进行辨识;两数成倍数关系,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
【详解】70.58a b b += 解:7770.5888a b b b b +-=- 1188284a ab a b a ÷⨯=÷⨯÷= 所以a 、b 成正比例;因为4b a ÷=,b 是a 的4倍,所以a 、b 的最小公倍数是b 。
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四单元《比例》典型题型专项练习(含答案)

第四单元《比例》典型题型专项一、选择题1.在同一时刻,测得1米高的竹竿的影长为80厘米,教学楼的影长为16米。
则教学楼的高度为()米。
A.20B.0.2C.12.8D.12802.用面积是9dm2的方砖,需要96块。
如果改用面积是4dm2的方砖,需要()块。
A.4x=9×96B.4×4×x=9×9×96C.96÷9=x÷43.如果a×3=b×4,那么a∶b=()。
A.4∶3B.3∶4C.1∶124.比例3∶8=15∶40的内项8增加2,要使比例成立,外项40应该增加()A.3B.5C.10D.505.做一批零件,甲需要4小时,乙需要3小时,甲与乙的速度比是().A.4:3B.5:4C.3:46.根据a×b=c×d下面不能组成比例的是()。
A.a∶c和d∶b B.d∶a和b∶cC.b∶d和a∶c D.a∶d和c∶b7.下面的两个数量不成比例的是().A.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B.某同学从家到学校的速度和所用的时间C.圆的半径和面积D.圆的直径和周长8.如果x∶y=m∶n, 那么x等于()A.y×m×n B.mnyC.mynD.nym9.下面的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的是()。
A.3:8和9:24B.0.8:0.4和2:1C.10:9和11:9 10.任何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减去两个内项的积,差都是()。
A.1B.0C.211.如果和相等,则m等于()A.B.C.D.12.如果3:5=x:2,那么x应该是()。
A.65B.56C.103D.31013.下列各数量关系中,成正比例关系的有()。
A.路程一定,时间和速度B.运送一批货物,运走的吨数和剩下的吨数C.分子一定,分母和分数值D.买同样的书,应付的钱数与所买的本数14.下面图象中,表示甲、乙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的有()。
A.∶∶B.∶∶C.∶∶D.∶∶15.x和y是两种相关联的量,a、b、c、d是它们的两组相对应的数值(如下表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的意义
知识点
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k (一定)
x
变式练习
一、判断•
1. 一个因数不变,积与另一个因数成正比例.()
2. 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成正比例.()
3. 大米的总量一定,吃掉的和剩下的成正比例.()
4. 圆的半径和周长成正比例.()
5. 分数的分子一定,分数值和分母成正比例.()
6. 铺地面积一定,方砖的边长和所需块数成正比例.()
7. 圆的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
8. 除数一定,被除数和商成正比例.()
9. 和一定,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成正比例.()
二、填空.
1. 两种()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如果这两种量中()的两个数的()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关系式
是()•
2. 一房间铺地面积和用砖数如下表,根据要求填空.
⑴表中()和()是相关联的量,()随着()的变化而变化•
(2)表中第三组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是(),比值是();第五组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是(),比值是().
(3)上面所求出的比值所表示的的意义是(),铺地面积和砖的块数的()是
一定的,所以铺地面积和砖的块数().
4.练习本总价和练习本本数的比值是().当()一定时,()和()成
()比例•
三、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 平行四边形的高一定,它的底和面积•
2. 被除数一定,商和除数.
3. 小明的年龄和他的体重.
4. 做一件衬衫的用布量一定,生产这种衬衫的总用布量和件数。
5. 拖拉机每天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与天数。
四、思考.
第一题:
A、B、C三种量的关系是:A X B = C
1. 如果A 一定,那么B和C成()比例;
2. 如果B 一定,那么A和C成()比例。
第二题:
如果丫=8X (Y,X都不为0),X和丫成()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