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2_3 世界的地形导学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新版)湘教版

3. 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准确精炼,概括性强:
- 使用简洁的关键词和短语来描述地形的特点和分类。
- 用图表或图形来展示地形的分布和形成原因。
4. 艺术性和趣味性:
- 设计有趣的图形或图案来表示不同地形,如山地可以用山形符号表示。
- 使用颜色和字体变化来增加视觉吸引力,如使用不同颜色的字来表示地形分类。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世界的地形知识点和技能。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六、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 地图册:提供一系列世界地形分布图,包括地形类型和特点的详细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形知识。
2. 观察: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密切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参与程度。通过观察学生的眼神、表情和行为,我可以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兴趣和理解程度。如果发现学生表现出不感兴趣或困惑,我会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采用更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讲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测试:在课堂结束前,我会进行一次小测试,以评估学生对世界地形的分类、特点和分布的掌握情况。通过测试结果,我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是否存在薄弱环节。如果有学生测试成绩不理想,我会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和讲解,帮助他们弥补知识点的不足。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形分析技能。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地形分析的应用。
《世界的地形——学看地形图》教学评一致性导学案

《世界的地形——学看地形图》教学评一致性导学案一、教材概况1.教材来源:本节课来源于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中的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2.教材分析:“学看地形图”是本章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课程标准及学业质量要求的“区分地形类型”、“估算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判断坡度的陡缓”及“识别山体的不同部位”这四个学习内容都在本节教学内容之中。
教材正文简短的两行字只引导出地形图这个名称和简单功能。
主要内容通过图像和活动展示出来。
首先通过一幅陆地地形示意图引出等高线地形图,然后通过玲玲和贝贝的对话,引出分层设色地形图,教材通过展示同一地区的四幅不同类型地图,形象地说明了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来历、特点及阅读的方法。
再通过活动落实标准要求--“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3.课标要求:《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版)》关于本节课的要求是:通过阅读地形图、图像,观看影视资料,观察地形模型或实地考察等,区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地形形态。
4.学业质量要求:学习后,能够运用地图及其他地理工具,观察、描述地形的基本状况,以及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能够秉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理念,选择适当的实例简要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这里指地形)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二、学习目标1.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及视频讲解,学会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综合思维)2.通过制作山地地形模型及临摹等高线,初步学会制作地形模型及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地理实践力)3.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学会区分各类地形的特征及应用(综合思维及人地协调观)。
三、学习重点及难点1.学习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及其应用。
2.学习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四、学习达标评估活动1.完成导学案中的“保卫平型关——初识等高线”,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描述地势特征及坡度陡缓。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新版)湘教版

3.发展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和运用的能力,提高地理思维和空间观念。
4.培养对地球地形多样性的人文关怀,增强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世界主要地形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学生需要掌握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特征,以及它们在世界各地的分布情况。
3.虚拟现实(VR)技术:通过VR设备,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地形景观,便于学生更好地识别和理解不同地形类型。
4.在线教学平台: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发布预习资料、课堂讨论话题和课后作业,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地理知识。
5.地图绘制活动:学生动手绘制世界地形分布图,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山脉、河流、海岸线等地形特征的形成和变化。通过地形剖面图,学习者可以观察到地形的起伏变化,了解地形的演变过程,为地理学习和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
-山地:海拔较高,坡度陡峻,沟谷较深。
-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2.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农业:平原和盆地适合种植业发展;山地和高原适合畜牧业发展。
-工业:山区利于水力资源的开发;平原和盆地利于交通和人口的分布。
-城市分布和交通:山区城市分布稀疏,交通不便;平原和盆地城市分布密集,交通发达。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涉及世界地形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并利用多媒体资源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等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地形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部分学生难以准确识别和区分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特别是在没有直观地形景观的情况下。此外,学生在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惑,难以理解地形对农业、工业、城市分布和交通等方面的具体影响,以及如何运用地形优势和克服地形劣势。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3《世界的地形》名师学案(第2课时)

《世界的地形》名师学案(第2课时)
一、知识回顾
1、五种基本地形类型有、、、、。
2、海拔指地平面上某点高出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指地面上某点高出的垂直距离。
3、海底地形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的是,心海底诞生的地方叫。
二、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38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平原用(颜色)表示,海洋用(颜色)表示,
高原用(颜色)表示,高山顶上的积雪用(颜色)表示。
(2)在地图上,将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高线。
用等高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地形图。
①等高线地形图的数字表示的是该点的,单位是。
②同一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
③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度差。
三、合作探究
1、合作完成P39页活动题
2、对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进行识别:
山脊:等高线由海拔处向海拔凸出。
山谷:等高线弯曲由海拔处向海拔处凸出
山顶:等高线数值高,低
盆地:等高线数值四周,中间低。
鞍部:两个山顶中间空白处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合,形状线段
下图中A、B、C、D、E五个点中山顶是、鞍部是、山脊是、山谷是。
四、达标检测
1、读下侧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题。
(1)图中甲处地形部位的名称是()
A.山顶 B.鞍部 C.陡崖 D.山脊
(2)小河的流向大致为()
A.自东向西 B.自西北向东南
C.自南向北 D.自东北向西南
2、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
《世界的地形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

《世界的地形》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地形的定义和分类;2. 掌握地形的形成原因;3. 理解地形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4. 能够描述世界上闻名的地形特征。
二、导学内容:1. 地形的定义和分类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状、高下、平缓水平等特征。
根据地球表面的特点,地形可以分为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不同类型。
2. 地形的形成原因地形的形成主要受地质构造、地貌作用、气候、水文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山地主要是由地壳运动、岩石破裂等地质构造因素形成的;平原则是由沉积作用和风化作用形成的。
3. 地形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地形对人类生活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地形条件下,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活动都会有所不同。
比如,山地地形适宜发展林业、矿产资源开采等;平原地形适宜农业发展。
4. 世界上闻名的地形特征世界上有许多闻名的地形特征,如喜马拉雅山脉、尼罗河、亚马逊雨林等。
这些地形特征对周边地区的气候、生态等有着重要影响,并且吸引着浩繁游客前来参观。
三、导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世界各种不同的地形特征,引起学生对地形的兴趣。
2. 进修:介绍地形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地形的基本观点。
3. 讨论:让学生讨论地形的形成原因,并举例说明不同地形类型的形成过程。
4. 总结:总结地形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地形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
5. 拓展:通过世界地图等资料,让学生了解世界上闻名的地形特征,并展开相关讨论。
四、导学作业:1. 请结合所学知识,描述你身边的地形特征,并分析其对生活和发展的影响。
2. 选择一个世界闻名的地形特征,撰写一篇短文介绍其地理位置、形成原因以及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对地形的定义、分类、形成原因以及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多关注身边的地形特征,加深对地球的认识。
七年级湘教版世界的地形导学案

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了解世界陆地两大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名称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2、能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典型的平原、高原、山地、盆地等地形类型。
3、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辨别方向,两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预习导航】1、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丘陵和五种基本类型。
2、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
地面某个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
3、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平原,面积最大的高原是高原,面积最大的盆地是盆地。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高原,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位于洋的海沟。
4、一般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
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反之,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
【问题探究】1、平原和高原、山地和丘陵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2、海底地形由大洋边缘到大洋中部的分布规律怎样?3、如何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目标检测】1、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且起伏较小的地形是()A、山地B、平原C、高原D、丘陵2、泰山玉皇顶(1524米)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4米)的相对高度是()A 、10380米B、1532米 C 、7320 D 、8380米3、大洋底部面积最广大的是()A、大陆架B、大陆坡C、大洋中脊D、洋盆4、纵贯南北美洲的高大山系()A、喜马拉雅山系B、阿尔卑斯山系C、科迪勒拉山系D、太行山脉5、地形以高原为主的大洲是()A、亚洲B、欧洲C、北美洲D、非洲6、关于海底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洋的主体部分是大陆架B、大洋最深的地方是海盆C、大陆架一般深度不超过200米D、海沟位于大洋中部【总结概括】【布置作业】- 1 -。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地形》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主要介绍世界的地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地球的地形特征,包括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并能够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世界的地形特征,掌握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的定义和特点。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球地形的兴趣,增强保护地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七年级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地理要素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地形的概念和分类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 教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地理要素,你们还记得吗?2. 学生回答。
3. 教师:很好。
那么,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不同的地形吗?请举例说明。
4. 学生举手回答。
第二环节:呈现与讲解1.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形的图片,包括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
2. 教师:同学们,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世界地形。
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3. 学生观察并思考。
第三环节:讨论与合作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地形进行讨论。
2. 教师:现在,请你们和小组成员一起讨论你们选择的地形。
你们可以讨论这个地形的特点、地理位置、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
3. 学生开始小组讨论并记录下来。
(例子:小组A选择了山地)学生A1:我们选择了山地,它的特点是地面高度较高,地势陡峭。
学生A2:对,山地通常有很多山峰和峡谷,非常壮观。
学生A3:而且山地的交通不便,因为山地地势陡峭,道路建设困难。
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2课时)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了解海底地形特征。
4.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5.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它在使用时有哪些优点以及如何使用及如何阅读地形图;6.关注当地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前面学生学习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主要介绍地理学基本常识,介绍地理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意义、地理学习的方法途径。
学习本章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地理做情感上的铺垫与准备,引导学生热爱并亲近地理学科。
加上第二章《地球的面貌》认识地球和世界海陆分布的学习,帮助学生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知识,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能够区分它们的形态特征。
3.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的基本概念。
4.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5.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学难点:1.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2.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世界的地形课前我先问学生:我们都生活在哪里?(学生回答:地球上)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陆地表面是什么样的呢?请学生往窗户外看回答:有山、有树、有水……总的来说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下面请看几副图片(用课件展示各类地形图片),多种多样的地下早就了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今天让我们走进世界,了解世界的地形。
活动2【讲授】海拔与相对高度海拔与相对高度那同学们知道吗?什么是地形?学生回答:地球表面各种各样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归纳整理:
四、达标测评:
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世界陆地表面最低点死海湖面为负400米,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 )
A.8848.13米B.9248.13米
C.8448.13米D.8808.13米
2.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 )
A.安第斯山脉 B.喜马拉雅山
8、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位于洲。
9.连线题。
山地 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但坡度比较缓和。
平原 周围高,中间低,四周有山岭环绕。
高原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盆地 海拔较低,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
丘陵 海拔较高,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比较陡峻。
学教反思: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3、区别五种主要地形类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习内容
师生随笔
一、感悟新知:
自学教材P33-35图文,完成下列问题。
1、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
2、什么是海拔高度、相对高度?
3、填表:
地形类型
共同点
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点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4、陆地上高峻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两大地带,一是,二是。
5、找出世界之最:
二、探究新知:
C.阿尔卑斯山 D.落基山脉
3.环太平洋沿岸的山脉带包括( )
A.阿特拉斯山脉 B.阿尔卑斯山脉
C.喜马拉雅山脉 D.科迪勒拉山系
4.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所在的大洲是( )
A.南美洲 B.北美洲 C.非洲 D.亚洲
5、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位于洲。
6、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位于洲。
7、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位于洲。
世界的地形
课题
第二章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
课时
1
使用人
学习
目标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的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重点
难点
1、掌握五种基本陆地地形的特点。
2、了解世界陆地两大山脉带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