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玉米生产水平与世界玉米高产纪录的差距分析

合集下载

国产玉米数据分析报告(3篇)

国产玉米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不仅在国内消费市场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显著的影响力。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国产玉米的市场分析,揭示其生产、消费、进出口等关键数据,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二、国产玉米生产概况1. 生产规模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19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为6.12亿亩,产量为2.58亿吨。

近年来,我国玉米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比例约为22%,位居世界第二。

2. 产区分布我国玉米主产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黄淮海等地区。

其中,东北地区凭借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成为我国玉米产量最高的地区。

3. 品种结构国产玉米品种繁多,主要包括甜玉米、糯玉米、饲料玉米、食用玉米等。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优质饲料玉米和食用玉米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三、国产玉米消费市场分析1. 消费总量我国玉米消费总量逐年上升,2019年消费量为2.57亿吨。

其中,饲料消费占比最高,约为60%;食用消费占比约为25%;工业消费占比约为15%。

2. 消费结构(1)饲料消费: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饲料玉米需求量不断增长。

其中,猪饲料对玉米的需求量最大,其次是家禽饲料。

(2)食用消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玉米食品的需求逐渐增加。

玉米食品主要包括玉米粥、玉米饼、玉米面条等。

(3)工业消费:玉米深加工产业快速发展,玉米淀粉、玉米酒精、玉米油等产品的消费量逐年增加。

四、国产玉米进出口数据分析1. 出口情况近年来,我国玉米出口量逐年下降。

2019年,我国玉米出口量为254万吨,主要出口到东南亚、非洲、中东等地区。

2. 进口情况我国玉米进口量相对较小,主要进口国为美国、阿根廷、乌克兰等。

近年来,我国玉米进口量基本保持稳定。

五、国产玉米价格走势分析1. 价格波动国产玉米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生产成本、供求关系、政策调控等。

近年来,国产玉米价格波动较大,2019年价格较2018年有所上涨。

我国玉米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我国玉米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我国玉米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玉米生产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生产环境受到影响等。

有必要对我国玉米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以促进我国玉米生产的健康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1. 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在我国,玉米种植主要集中在我国中部和东北地区,因此导致了土地资源利用不均衡的问题。

一些地区因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轮作轮休和土地充分休耕,导致了土地的退化和耕地质量的下降,从而影响了对玉米生产的支持。

2. 生产技术水平不高我国玉米生产中农民多依靠传统的、低效的种植方法,缺乏现代化的高效种植技术,导致了玉米产量偏低、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因为缺乏科学合理的施肥、植保和灌溉等技术,造成了玉米生产的风险增加,增加了农民的经济压力。

3. 生产环境受到影响由于玉米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抗生素,导致了土壤的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由于玉米生产中的废弃物处理不当,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解决途径1. 推进科学合理的轮作轮休制度对于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的问题,应该通过实行科学合理的轮作轮休制度来解决。

根据土壤和气候条件,确定好适宜的轮作作物,合理安排种植时间和茬口,增加土地的养分含量,提高土壤质量,从而推动玉米生产的健康发展。

2. 推广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对于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应该通过推广现代化的种植技术来解决。

如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水平,有效提高玉米产量,保证玉米质量,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对于生产环境受到影响的问题,应该加强生产环境保护工作。

在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上要严格按照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要求,加强环境监测,严格控制化肥、农药和抗生素的使用量,减少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玉米学论文.

玉米学论文.

[西南大学][中国近十年玉米育种、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专业:[ 农学]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22年4月26日中国近十年玉米育种、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xxxx( xxxx)(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2014级重庆 400715)【摘要】: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饲料作物和经济作物,至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玉米播种面积已突破1.3亿hm2,中国栽培玉米已有400多年历史是玉米生产大国,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对我国粮食安全举足轻重。

近年来,我国玉米育种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玉米增产的各种技术因素中,优良品种的贡献率在35%以上。

我国玉米单产和总产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其它发展中国家,玉米杂交种的普及率 95%左右,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玉米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显得愈来愈重。

2010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4.872亿亩*、单产364.10千克/亩、总产1.774亿吨,目前已成为我国第一大作物。

在21世纪,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玉米生产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消费多元化、分布区域化、产业层次等特点。

在了解玉米育种和生产状况的同时,进一步探索玉米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玉米育种玉米生产发展趋势一、我国玉米育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一)我国玉米育种成就1、玉米育种理论创新成就1.1玉米育种目标、育种方向的改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玉米育种目标有很大变化,商业化育种机制正在形成。

为了满足玉米生产、加工、饲料、出口的需求,育成的品种类型多、周期短、速度快,除了保持和发扬传统的优质、高产、抗病等育种目标外,随着对玉米品质要求的提高,对高淀粉、高油、高支链淀粉、甜玉米、爆裂玉米等专用玉米的研究更加重视。

同时加强耐密植、低能量消耗、高产、优质的普通玉米新品种和专用品种选育。

近年又提出“超级玉米”育种目标,培育抗病、抗倒伏、抗螟虫、脱水快、籽粒含水量低、产量高、品质好、耐寒、拱土力强、适应性广的育种新材料,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

我国玉米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我国玉米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我国玉米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1. 引言1.1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可以说是非常庞大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生产国之一,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我国的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居于世界前列,但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玉米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地促进我国玉米生产的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玉米生产也面临着来自外部市场的竞争压力。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虽然有较大发展空间,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1.2 问题意识我国玉米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土壤质量下降是当前我国玉米生产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土壤质量逐渐恶化,出现了土壤酸化、盐碱化等问题,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影响了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水平。

化肥农药使用过量也是我国玉米生产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为了追求高产高效,一些农民盲目施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污染、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增加,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种植结构单一也是当前我国玉米生产发展中的一大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致使玉米种植结构单一,缺乏多样化种植,导致了对土壤的过度耗损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我国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意识十分突出,亟待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以推动我国玉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土壤质量下降土壤质量下降是我国玉米生产中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主要原因包括长期过度耕作、化肥农药过量使用、水土流失等因素导致土壤质量逐渐下降。

土壤质量下降直接影响到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给玉米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为了解决土壤质量下降的问题,首先需要采取有效的土壤保护措施。

一方面可以通过合理轮作、休耕制度等措施减少土壤的连作连种程度,减缓土壤质量下降的速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施入有机肥、生物肥料等途径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土壤的抗逆能力。

我国玉米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我国玉米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我国玉米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增长。

在玉米生产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以下是我国玉米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问题1:品种单一化当前我国玉米品种单一化严重,种植面积大多集中在几个常见品种上。

这不仅使农民面临着丰产的风险,而且限制了市场竞争力。

解决途径:一是加大新品种研发力度,引进和培育适应我国不同地区的玉米高产优质品种,提供给农民种植。

加强品种推广,鼓励农民尝试种植新品种。

二是加强玉米种子市场监管,加大对非法种子销售和冒牌种子的打击力度。

加强玉米种植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种植技能水平。

问题2:玉米质量不均衡目前我国玉米产量虽然较高,但质量相关指标不稳定。

高水分、高机械杂质、高霉菌毒素等问题较为突出,影响玉米的市场价格和加工价值。

解决途径:一是加强玉米种植技术指导,推广科学种植技术,控制玉米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和外界干扰因素。

提高种植质量,减少后期质量处理。

二是加强玉米质量检测和监测,建立健全质量检测体系,加大对玉米质量问题的监督检查力度。

对超标的玉米进行追溯和处罚。

问题3:玉米产业化进程缓慢玉米产业化经营水平整体较低,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缺乏有效的衔接,导致玉米农民收益低下。

解决途径:一是加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引导和支持。

鼓励大企业与农民合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销售渠道,帮助农民参与产业链。

二是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和推广。

通过加工玉米副产品,如淀粉、饲料、食用油等,提高玉米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问题4:农民收入水平不高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玉米种植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这也导致了农民对农田的不重视和农业劳动力的流失。

解决途径:一是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二是加强农业保险制度建设。

引导农民购买农业保险,减少因灾害和市场波动带来的农业风险,提高农民收入稳定性。

我国玉米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较多,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加强科技研发、技术指导和管理监督,推动我国玉米生产向科学化、标准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我国主要农产品品质与国外的差距比较

我国主要农产品品质与国外的差距比较

我国主要农产品品质与国外的差距比较戴小枫 陈 璐 孟宪学 叶志华(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局 北京100081)“以市场为导向,从各地实际出发,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包括种植业结构。

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条件下,积极发展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稀,农林果蔬牧副渔多种经营,促进农产品向优质、高产、高效的方向发展,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丰富多彩的消费需求”是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任务,本文就我国农产品品质与国外的差距进行比较,供参考。

一、我国主要农产品品质与国外的差距比较1.稻、麦、玉米优质品种与国外优质品种的比较。

以我国出口优质籼米新品种与国外优质食用米品种比较:米长,国际市场上4个名牌为7.2毫米,属于特长粒,我国优质精米平均为6.8毫米,除湖南软米、中优晚1号、鉴105米长在7.0毫米以上外,其余都在7.0毫米以下;千粒重,名牌米为17.55克,而我国优质米中除中优晚1号、鉴105为17.1克外,其余均在17.0克以下,平均为16.70克,两者间差距较大。

国外消费者喜长粒。

垩白、糊化温度及透明度除少数品种外,我国优质稻米已达到乃至超过名牌大米水平。

直链淀粉含量是影响煮熟及食味品质的重要因素,主要影响米饭的松散性。

4种名牌大米为20.1%,变幅在18.6%~21.8%,处于中、低直链淀粉含量的临界值附近;我国8个优质米直链淀粉含量平均为17.5%,变幅在10.1%~18.8%,都属低直链淀粉含量型。

稻米的品质除了食用的优质化,还有用途的多样化。

工业用的稻米要求高直链淀粉含量,饲用稻米要求高蛋白质含量,食用优质稻要求中低直链淀粉含量。

我国稻米目前既面临用途的结构性调整,也面临食用稻的优质化问题,后者是主要的。

我国小麦品种与国外代表性品种在主要品质指标方面差异不大,仅在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上较国外品种平均低1个百分点。

但在特质粉、专用粉的专用品种上差距较大,不仅数量稀缺,质量也差。

专用粉不仅为食品工业的发展创造条件,而且为小麦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

国内外玉米产业链专题报告》-中外玉米种植环节比较

国内外玉米产业链专题报告》-中外玉米种植环节比较

国内外玉米产业链专题报告-中外玉米种植环节比较一、引言玉米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泛的作物之一。

本文将对国内外玉米产业链中的种植环节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中外玉米种植环节的差异,并总结经验教训,以提升我国玉米种植业的发展水平。

二、国内玉米种植环节分析1. 种植规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之一,玉米种植规模庞大。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000万公顷,占据了全球玉米种植面积的20%以上。

玉米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

2. 品种选择国内玉米种植环节中,品种选择是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遗传改良和科技进步的推进,我国培育出了许多优良的玉米品种,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和种植需求。

传统的品种选择主要依赖于经验和地理条件,而现代化种植则更加依赖于科学的选择方法,如DNA分析等。

3. 播种技术国内玉米种植环节中,播种技术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优质的种子和合理的播种密度能够提高玉米的出苗率和生长速度,从而提高产量。

在现代玉米种植中,广泛采用机械化播种技术,提高了播种效率和质量。

4. 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国内玉米种植环节中,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是关键的农艺措施。

合理施肥和科学防治病虫害能够提高玉米的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降低产量损失。

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病虫害防治的研究,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三、国外玉米种植环节分析1. 种植规模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种植规模远超其他国家。

美国拥有广阔的耕地和先进的农业技术,玉米种植高度机械化,极大地提高了产量和效益。

2. 品种选择国外玉米种植环节中,品种选择更加注重基因改良和遗传优势。

美国农业机构在长期的研究中培育出了许多高产、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的玉米品种。

这些品种具有高产、高抗性和高适应性的特点,为玉米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3. 播种技术国外玉米种植环节中,播种技术高度自动化和机械化。

中国种业与国际的差距

中国种业与国际的差距

中国种业与国际的差距1.引言1.1 概述中国种业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种业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本文将从中国种业的现状和国际种业的发展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旨在深入探讨中国种业与国际的差距,并展望中国种业的未来发展。

通过研究和对比,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种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促进种业的持续创新与发展。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在2.正文部分,我们将探讨中国种业的现状以及国际种业的发展。

首先,我们将深入分析中国种业的现状,包括其发展历程、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等方面。

我们将重点关注中国种业在品种培育、种子生产和市场销售等环节的表现,并对其在国内种业市场的地位进行评估。

然后,我们将对国际种业的发展进行调研和比较。

我们将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际种业发达国家,如美国、荷兰和巴西等,对其种业的发展历程、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力进行分析。

我们将探讨这些国家在种子培育、种子生产和市场销售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案例,以期了解国际种业的发展趋势和领先地位。

在3.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中国种业与国际种业的差距。

我们将对比中国种业与国际种业在技术创新、品种培育和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的差异,探讨导致这些差距的原因和因素。

此外,我们还将评估中国种业的发展潜力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建议和措施,以促进中国种业的发展和提高其在国际种业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最后,我们将展望中国种业的未来发展。

我们将分析中国种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预测其发展方向和趋势。

我们将探讨中国种业如何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强自身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我们将提出对政府、企业和农业科研机构等相关主体的建议,以推动中国种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化进程。

1.3 目的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中国种业与国际的差距,分析其中的原因并展望中国种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当前中国种业现状和国际种业发展的比较研究,我们将重点关注中国种业在技术、品质、创新等方面存在的差距,继而分析这些差距背后的原因,包括政策支持、市场需求、人才培养等因素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玉米生产水平与世界玉米高产纪录的差距分析玉米是C4作物,具有很强的光能利用能力,耐旱节水,抵御灾害能力强,产量潜力大,被称为作物“高产之王”,在全世界被广泛种植。

l世界玉米高产纪录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目前玉米科研和生产水平最高的国家。

美国自1914年开展全国性玉米高产竞赛,创造了许多高产纪录。

19 85年美国伊利诺斯外f的农民赫尔曼·沃尔索创造了非灌溉地春玉米23220 kg,hm2的世界玉米高产纪录。

选用紧凑型玉米杂交种Fs-854,生育期118-120d,植株健壮,叶片上冲,适宜密植,能保持较长的绿色叶面积,茎秆坚韧,根系发达,抗病性强,高产田采用机器条播,行距70 em,株距25 em,播种9.1万粒/ hm2,实际收获88950株/hm2。

当时美国全国平均单产6810 kg/hm2,高出同期平均产量的2.4倍。

1999年这一纪录被美国依阿华州玉米种植者柴欧德打破,创造了24697.5 kg/hm2的纪录。

2004年柴欧德又在美国玉米高产竞赛中创造了27753 kg/hm2的世界玉米高产新纪录。

2主要栽培技术
2.1培肥地力,提高土壤综合生产能力
高产田通过深松、秸秆还田、深施肥培肥土壤,其中残茬的处理是培肥的关键。

玉米收获后,立即切碎秸秆和残茬,混合均匀,耕翻人土40 cm,再用圆盘耙旋耕,每年大约有秸秆15 t/hm2和根茬7.5 t/hm2返回±壤,春季再进行1次深耕,疏松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以使土壤疏松,提高持水能力,高产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6%,通过耕作使土壤耕层从20-25 cm加深到40 cm,
增加土壤通气性和蓄水能力,有助于根系向土壤深层生长,增强吸收水肥能力。

2.2增施肥料,科学配方施肥
高产田块每年施人大量有机肥,秋耕时施入优质厩肥20-45 t/hm2,玉米生长期间再施入足量的N、P、K三要素,包括缓效复合肥、中量元素或微量元素肥料锌、锰等,尽量满足玉米对养分的需要。

2.3选用良种,增加密度
选用优良品种是玉米高产的重要基础。

高产田选用适合当地栽培、耐密植、抗病虫害、抗倒伏,产量潜力高的优良玉米杂交品种。

采用高密度种植也是高产的关键,保苗8.55万-10.95万株/hm2。

高产田块要采用密植,以形成均匀整齐、高效利用光能的群体结构,才能达到高产。

2.4机械化播种.重视檀保
采用机械化单粒播种技术,用较慢速度播种,这样可保证种子深浅一致,出苗整齐度好,达到全苗。

科学防治病虫害,强调杀真菌剂的作用,采用种子包衣,在苗带上施用杀虫剂或杀线虫剂,能够控制病虫害发生,增加产量。

2.5轮作倒茬,持续增产
合理轮作倒茬是玉米可持续高产的栽培措施之一,从美国玉米高产竞赛优胜者的田块看,前茬作物大部分是大豆,其余为玉米、小麦,美国黄金玉米带多采用玉米与大豆、牧草轮作,可使玉米持续增产。

3我国玉米生产与世界高产纪录的差距
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在2666.67万hm2左右,占世界玉米生产第2位,仅次于美国。

近年来,我国玉米生产取得长足发展,但与世界玉米生产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3.1产量差距
从单产看,目前春玉米世界高产纪录已经达到单产27753 kg/hm2,我国春玉米高产纪录达到单产17250 kg/hm2,远远达不到世界玉米高产纪录。

我国大面积高产示范田(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田),最高单产达到15 t/hm2。

从2008年全国平均水平来看,美国玉米平均产量是9495 kg/hm2,我国玉米平均产量为5 250 kg/hm2。

3.2品种差距
我国玉米育种近年来发展迅速,科技创新加快玉米种业发展。

但是我国与世界种业强国,尤其是美国等先进国家比,还有很大差距。

国外种企和品种进入我国玉米种业市场,给我国玉米生产带来机遇和竞争。

美国玉米基本采用抗除草剂和抗虫转基因品种,而我国主要是采用普通型玉米品种,缺乏优质、广适、抗逆、高产、耐密植的玉米新品种。

3.3栽培技术差距
美国玉米高产竞赛创造出的世界玉米高产纪录,集成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玉米高产栽培经验,主要是地块肥力高、品种适合、高密度、病虫害控制得当。

我国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创造出更高的玉米高产纪录,促进我国玉米生产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