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津UV2501P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配置
岛津UV2401PC型紫外

2.
测量池(靠己)
参比池(靠墙)
均装入空白溶液(95%乙醇等),加盖,点击电脑下行Baseline(基线调整)
3测量池换成标准液(洗三次),点击下行Star(扫描)绘成曲线后,自动由电脑弹出对话框,输入文件名等Enter(保存)
4.找出λmax,点击Manipulate(数据处理)—Peak Pick(峰检测)从屏幕下方自上拉出各峰信息。记录λmax=?,做为定量测定用波长。
5.谱图的缩放,点击Presentation(显示)—Read(标尺均放大)—Set limits(设置显示范围)—reset回复原图
定
量
分
析
可用于标准曲线法定量
4.绘制工作曲线,点击Manipulate(数据处理)—Wording Cure(工作曲线—1st—No—OK
5.样品池换成待测液(未知液),点击Unknow(未知样)—Read(读取)记录浓度数据
6.读取回归方程,点击Presentation(显示)—Display Equetion(显示方式),记录y=ax+b
点击Configure(配置)—Utilities…—photometer—on(等待约5分钟全变绿灯再打开有灯机器)—OK
光
谱
扫
描
绘制吸收曲线
找出几个最大的吸收波长
确定测定用λmax?
事先需配置标准液及空白溶液
该图谱可作为定性定量
1.点击Acquire Mode(采样方式)—Spectrum(光谱模式)—Configure—paremeters
也可用于标准对照法等定量
1.点击Acquire Mode(采样方式)—Quantitative(定量计算)对话框中输入λmax=?
岛津分光光度计技术参数

波长重现性
±0.05nm
波长扫描速度
波长移动约14000nm/min,波长扫描约4000 to 0.5nm/min
波长设定
扫描开始波长和结束波长 1nm,其他 0.1nm
光源切换波长
与波长同步的自动切换,切换波长在290~370nm的范围内可任意设置
测光方式
双光束测光方式
分光器
使用切尼尔-特纳装置全息光栅
扫描速度
最快波长扫描速度3000nm/min;波长移动速度约4800nm/min
噪声水平
小于0.00005(700nm)
光谱带宽
0.1/0.2/0.5/1/2/5 nm
分辨率
0.1nm
杂散光
Max 0.005%(220nm,NaI),Max 0.005%(340,370nm,NaNO2),Max 1%(196nm,KCl)
测光模式
吸光度(abs)、透过率(%)反射率(%)、能量(E)
测光范围
吸光度:-5~5Abs,透射率、反射率:0-100000%
测光准确性
±0.002Abs(0.5Abs)、±0.003ABS(1ABS)、±0.005ABS(2ABS)、±0.3%T
测光重现性
±0.001Abs(0.5Abs)、±0.001ABS(1ABS)、±0.003ABS(2ABS)、±0.1%T
噪声
0.00003Abs HMS(5nm)
单色器
2600为单单色器,2700为配置超低杂散光的双单色器系统
岛津紫外分光光度计UV-1800(价格7万-10万)
波长范围
190nm-1100nm
实验五紫外光谱法结构分析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仪器分析实验实验项目名称:实验五紫外吸收光谱法结构分析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专业:应用化学指导教师:魏波报告人:习雯影学号:2006141075 班级:06应化同组人员:赵倩冯倩张秋吉郑艳萍杨菲陈苗实验时间:2009-5-6实验报告提交时间:2009-5-20教务处一、实验目的1、了解不同的助色团对苯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2、观察溶剂极性对丁酮、三氯乙烯的吸收光谱以及pH对苯酚的吸收光谱的影响;3、学习并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1、紫外吸收产生的基本原理及相关概念紫外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价电子的跃迁而产生的。
因此,这种吸收光谱决定于分子中价电子的分布和结合情况。
按分子轨道理论,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有几种不同性质的价电子:形成单键的电子称为σ键电子;形成双键的电子称为π键电子;氧、氮、硫、卤素等含有未成键的孤对电子,称为n电子。
当饱和单键碳氢化合物中的氢被氧、氮、硫、卤素等杂原子取代时,由于这类原子中有n 电子,n电子较σ电子易于激发,使电子跃迁所需能量降低,吸收峰向长波长方向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红移,此时产生n→σ* 跃迁。
这种能使吸收峰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的杂原子基团称为助色团。
芳香族化合物π→π*跃迁在近紫外区产生3个特征吸收带。
苯的特征吸收带为184nm (E1),204nm(E2),254nm(B)。
E1带、E2带和B带式苯环上三个共轭体系中的π→π*跃迁产生的,E1带和E2带属强吸收峰带,在230—270nm范围内的B带属弱吸收带,其吸收峰常随苯环上取代基的不同而发生位移。
当苯环上有助色基团如—OH、—Cl等取代基时,由于n —π共轭,使E2吸收带向长波长方向移动,但一般在210nm左右。
同时,n—π共轭还能引起苯吸收的精细结构消失。
生色基团为一类含有π键的不饱和基团,在饱和碳氢化合物或苯环上引入这些基团后其最大吸收波长将移至紫外及可见区范围内,产生红移效应。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7230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本规程规定了7230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技术指标:波长范围:330-900NM 波长准确度: 2NM波长重复性:2NM 100%?(T)稳定性: 0.5?(T)/3分钟透射比(透过率)准确度:<1.5%t(T)透射比重复性:0.5t(T)透射比范围:0.0%?(T)--110.0%t(T)吸光度范围:-0.041-1.999波长范围:0.000-9999 (T)A转换精度:0.1%t(T)2.步骤2、1 启动电源开关,仪器显示"F7230",预热30分钟。
2、2 调节波长旋钮使波长移到所需之处。
2、3 按"CLEAR"键,仪器显示"YEA"2、4 按"MODE"键,使显示?(T)状态或A状态。
2、5 四个比色皿,第一个放入参比试样,其余三个放入待测试样,将比色皿放入样品池内的比色皿架上,夹子夹紧,盖上样品池盖。
2、6 将参比试样推入光路,按"100%?" 键,至显示"T100.0"或"A0.000" .2、7 打开样品池盖,按"0%?"键,显示"T0.0"或"A E1".2、8 盖上样品池盖,按"100%?"键,至显示"T100.0"或"A0.000"2、9 将待测试样推入光路,显示试样的?(T)值或A值.2、10 按 "PRINT"键打印数据.3. 注意:3、1 每次测量前,检查波长是否所需值.3、2 比色皿在盛装样品前,应用所盛装样品冲洗两次,测量结束后比色皿应用蒸馏水清洗干净后放起。
若比色皿内有颜色挂壁,可用无水乙醇浸泡清洗。
5、3 向比色皿中加样时,若样品流到比色皿外壁时,应以滤纸點干,镜头纸擦净后测量,切忌用滤纸擦拭,以免比色皿出现划痕。
岛津 UV-2501PC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岛津 UV-2501PC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技术指标:一、概述广泛应用于食品、药物、化工、生物制品以及天然产物等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定性、定量分析。
二、仪器简介及技术指标日本岛津 UV-2501PC 型控制:微机自动控制和数据处理测试波长范围 :190nm~900nm (使用特殊检测器时 , 可达 1100nm )波长准确性: ± 0.3nm 内装有自动波长校正功能波长重复精度: ± 0.1nm扫描速度 : 波长移动时 : 约 3200nm/min波长扫描时 : 约 900~160nm/min监控扫描时 : 约 2500nm/min谱带宽度 :0.1/0.2/0.5/1/2/5nm 6 段转换分辩率 :0.1nm杂散光 :0.0003 以下 (220nm , NaI 10g/I 溶液)0.0003% 以下 (340nm , UV-39 滤光片)测光方式 : 吸光度( Abs ) , 透射率( % ) , 反射率( % ) , 能量( E )测光范围 : 吸光度 (-4~5Abs), 透射率、反射率( 0.0~999.9% )测光准确度: ± 0.002~0.5Abs(0~0.5Abs) ;± 0.004Abs(0.5~1.0Abs) ;± 0.3%T(0~100%T) 以上由 NIST930 标准滤光镜测试偏差: 0.0004Abs/h( 电源启动 2 小时后 )操作规程:1、打开主机电源;2、打开 PC 电源,进入 WINDOWS 界面;3、启动工作站,并连主机,仪器自动进行初始化自检;4、波长扫描选择 Spectrum 界面,定量分析选择 Quantitative 界面;5、设置波长、带宽、响应时间等参数,把样品、参比样分别放入样品池和参比池,即可测定;6、测定完毕,退出工作站,关掉 PC 电源和主机电源;7、清理台面,认真做好仪器使用登记。
注意事项1、强腐蚀、易挥发试样测定时比色杯必须加盖;2、样品溅入比色室后应立即用滤纸或软棉纱布擦拭干净;3、测定完成后把波长调到 550nm 处再退出工作站。
UV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构分析

课程名称:实验名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结构分析学院部门:报告人:同组人员:实验时间:提交时间:α( 阿而法)β( 贝塔)γ(伽马)δ(德尔塔)ε(艾普西龙)δ(截塔)ε(艾塔)ζ(西塔)η约塔)θ(卡帕)ι(兰姆达)κ(米尤)λ(纽)μ(可系)ν(奥密克戎)π (派)ξ (若)ζ (西格马)η (套)υ (英文或拉丁字母)θ(斐)χ(喜)ψ(普西)ω(欧米伽)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2、了解并掌握不同的助色团对苯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3、了解并掌握溶剂极性对丁酮、三氯乙烯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4、了解并掌握pH对苯酚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2.1 紫外吸收光谱产生的基本原理及相关概念紫外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价电子的跃迁而产生的。
因此,这种吸收光谱决定于分子中价电子的分布和结合情况。
按分子轨道理论,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有几种不同性质的价电子:形成单键的电子称为ζ键电子;形成双键的电子称为π键电子;氧、氮、硫、卤素等含有未成键的孤对电子,称为n电子。
当饱和单键碳氢化合物中的氢被氧、氮、硫、卤素等杂原子取代时,由于这类原子中有n 电子,n电子较ζ电子易于激发,使电子跃迁所需能量降低,吸收峰向长波长方向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红移,此时产生n→ζ* 跃迁。
这种能使吸收峰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的杂原子基团称为助色团。
芳香族化合物π→π*跃迁在近紫外区产生3个特征吸收带。
苯的特征吸收带为184nm(E1),204nm(E2),254nm(B)。
E1带、E2带和B带式苯环上三个共轭体系中的π→π*跃迁产生的,E1带和E2带属强吸收峰带,在230—270nm范围内的B带属弱吸收带,其吸收峰常随苯环上取代基的不同而发生位移。
当苯环上有助色基团如—OH、—Cl等取代基时,由于n—π共轭,使E2吸收带向长波长方向移动,但一般在210nm左右。
同时,n—π共轭还能引起苯吸收的精细结构消失。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仪器及组成介绍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仪器及组成介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这玩意儿可真是科学实验中的得力助手!它就像一位细心的侦探,帮你精准测量各种物质的“深浅”。
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这个神秘的仪器世界,看看它到底长啥样,怎么用,以及那些鲜为人知的小秘密。
得说说这个家伙的外观。
它长得有点像个大号的放大镜,但比那玩意儿要精致多了。
主体是一个透明的圆盘,中间镶嵌着一块玻璃,这就是它的“眼睛”——紫外-可见光源。
这个光源可是高科技的产物,能发出从紫外到可见光的全波段光线,就像是一盏神奇的灯,照亮了我们探索未知的道路。
接下来,咱们聊聊这家伙的“大脑”——光电检测系统。
这部分由一系列精密的光电二极管组成,它们就像是一群聪明的小精灵,能够捕捉到通过样品时产生的微弱信号。
这些信号被转化为电信号,然后送到数据处理单元——一个小型电脑芯片里。
这个芯片就像是个聪明的小管家,负责分析数据、计算结果,最后把答案告诉我们。
说到使用,这可是门大学问。
你得先准备好待测样品,把它放在仪器的样品架上。
然后,轻轻旋转那个带有刻度的转盘,让光源照射到样品上。
这时,光电二极管们就开始忙碌起来,捕捉那些微弱的信号。
整个过程就像是一场无声的交响乐,每个人都在各自的位置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咱们来说说这家伙的一些“秘密”。
其实,这家伙并不神秘,但它确实很厉害。
它能轻松应对各种复杂的化学反应,无论是酸碱滴定还是沉淀反应,都能准确无误地给出结果。
而且,这家伙还能帮我们节省好多时间呢!以前我们可能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来观察颜色变化,现在好了,几分钟就能搞定!总的来说,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就像是一位全能的科学家,既能精确测量物质的浓度,又能揭示化学反应的秘密。
它让我们的实验更加高效、准确,也让我们的研究工作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所以,下次当你看到这个小家伙时,不妨给它点个赞,感谢它为我们的研究工作做出的贡献吧!。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岛津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岛津-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仪器,用于测量样品溶液或气体中的光吸收程度。
其原理是根据不同物质在紫外-可见光范围内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特性进行分析。
该仪器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食品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和实验中。
本文旨在介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规程,通过阐述其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常见故障排除方法以及维护保养等方面的内容,帮助用户更好地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并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首先,我们将会介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以帮助读者了解其工作原理和相关概念。
然后,我们将详细描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步骤,包括仪器的开启与关闭、样品的准备与操作、光谱扫描的设置与保存等内容。
此外,我们还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故障及其排除方法,以帮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解决。
最后,我们将探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维护与保养,包括仪器的清洁、日常维护以及故障预防等方面,以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和保持其准确性。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能够全面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规程,并能够正确合理地操作该仪器。
同时,本文还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强调了操作规程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操作规程的建议。
希望本文能够对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人员提供有益的指导,并促进该仪器在科学研究和实验中的应用。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每个部分包含若干小节,具体内容如下:1) 引言部分:- 1.1 概述:介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背景。
- 1.2 文章结构:本小节解释了本文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
- 1.3 目的:明确本文撰写的目的和意义。
- 1.4 总结:本小节在引言部分结束时对整体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为接下来的正文部分铺垫。
2) 正文部分:- 2.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介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包括光束路径、光源、检测器等相关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岛津UV-2501P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配置
1.工作条件:
1)电源:220V AC(交流),±10%,50Hz
2)环境温度:15--35︒C
3)相对湿度:45-85%(但温度小于30︒C时,湿度应小于70%)
2.分光光度计:
1)波长范围:190—900nm
2)谱带宽度:0.1,0.2,0.5,1,2,5nm可调
3)分辨率:0.1nm
4)波长表示:至0.1nm
5)波长设置:扫描开始波长和结束波长能够以1nm单位设置,其他为0.1nm单位
6)波长精度:±0.3nm (狭缝宽度为0.2nm),内装优自动波长校正功能
7)波长重现精度:±0.1nm
8)波长扫描速度:Goto WL(波长移动)命令:大约2400nm/min
Pop Up San 大约1400nm/min(进样间隔2nm)
FAST 大约550nm/min
MIDDLE 大约210 nm/min
SLOW 大约140 nm/min
VERY SLOW 大约85 nm/min
9)光源转换:和波长同步自动转换,转换波长可在282-293nm范围任意设定(0.1 nm/min单位)
10)杂散光:<0.015%(NaI,220nm;NaNO2,340nm)
11)波长移动速度:4500nm/min
12)吸光度量特性
测量范围:-2.0~3.0ABS(吸光度单位)
测量精度:± 0.002ABS(D 0—0.5AU时)
基线稳定性:±0.0004ABS/小时(340nm)
基线平直度:± 0.001ABS
基线校正:由数据处理系统控制自动校正
3.数据处理系统:
1)工作站PC:
CPU≥PⅣ
HD≥40G
RAM≥256M
2)应用软件:
要求对仪器的各项操作进行编程控制,通过数据处理系统设定仪器分析条件,包括设定波长扫描,单组分或多组份、多皮长测定其他装置的工作条件和参数。
具备数据采集与分析、样品定性和定量测定、报告制作、实时显示、紫外/可见光吸收谱图的储存和检索功能。
自动记录和审核分析过程中的所有分析数据,提供功能完整的质量控制软件。
仪器操作人可设计、改进和储存适合自己的分析方法。
当调出已存方法时,所有仪器
参数可自动调节至该方法所贮存的数值。
4.配置
主机1台
UV-Probe英文版操作控制系统
四联池架(用于方形10mm比色皿系列)1个
10mm 方形石英比色皿5个
消耗品:卤素灯1个,氘灯1个,0.5A保险丝5根
中国制造的品牌电脑与打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