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题目:南京商业办公综合楼冷冻站设计学生姓名:胡海旭学号: *********** 系别:环境学院专业班级:建筑设备z1211指导老师:孙志高李翠敏2015年10月目录1 设计目的 22 设计任务 23 负荷计算 24 机组选择 25 方案设计 36 水力计算 44 6.1 冷冻水的水力计算6.1.1确定水流量6.1.2确定管径6.1.3水力计算结果7 6.2 冷却水水力计算6.2.1水力计算结果7 设备选择7 7.1 冷却塔的选择7 7.2 水泵选择87.2.1冷冻水泵的选择7.2.2冷却水泵的选择8 参考文献11 附录一、设计目的课程设计是《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在设计中掌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理论知识。

通过课程设计,了解工程设计的内容、方法及步骤,培养确定空调冷冻站的设计方案、进行设计计算、绘制工程图、使用技术资料、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二、设计任务南京商业办公综合楼冷冻站设计(一)设计原始资料1、建筑物概况:建筑面积:10200㎡层数3层,层高4.8米2、参数条件:空调冷冻水参数:供水7℃,回水12℃冷却水参数:进水32℃,出水37℃三、负荷计算空调负荷指标:q=250~350 W/㎡。

本设计取250/㎡,则建筑总负荷为Q=250×10200=2550KW建筑物的最小冷负荷为设计冷负荷的15%,则q min=2550×15%=382.5KW四、机组选择在选择制冷机的计算中,应考虑到管道系统及设备的冷损失,故间接供冷系统一般附加7%~15%富裕量。

则制冷机组承担的制冷量为W=Q×(1+10%)=2550×(1+10%)=2805KW为了满足最小冷负荷下的工作情况,最小冷负荷考虑富裕量之后得出的值为q min =382.5×(1+10%)=420.75KW,分别按承担负荷的30%和70%选用麦克维尔空调公司的离心式冷水机组,选择WSC079/E2609/C2209型号1台,WCS100/E3612/C3012型号一台,机组技术参数见表五、方案设计选择该机房制冷系统为两管制系统,即冷却水供/回水管、冷冻水供/回水管系统。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目的课程设计是《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课程设计了解空调用制冷站工艺设计的内容、程序和基本原则,学习设计计算方法和步骤,提高运算和制图能力,增强对制冷站中所应用的冷水机组、水泵、冷却塔等设备的认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并学习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工程问题。

二、设计内容和要求1.制冷站总负荷计算制冷站总负荷应包括用户实际所需制冷量以及制冷系统本身和供冷系统的冷损2。

制冷机组类型及台数的选择根据装机容量、运行工况、节能环保、以及负荷变化情况和运行调节要求等因素确定。

一般选择同型号2—3台的机组.3.水系统设计(1)确定冷冻水和冷却水系统形式,进行水管路设计,计算并确定管径,拟定系统草图(2)选择冷冻水泵的规格和台数(3)冷却水泵和冷却塔的规格和台数(4)使用分、集水器时,决定分、集水器直径。

(5)选择主要阀门4。

制冷机房设备工艺布置机房内的设备布置应保证操作维修的方便,同时尽可能是设备布置紧凑以节省建筑面积(1)制冷机组设备布置。

(2)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和冷却塔布置(3)主要汽水管道布置。

(4)绘制布置简图。

5。

制冷机控制安全保护6。

采用溴化锂制冷机时能源供应系统设计7.编写设计说明书说明书按设计程序编写,包括方案确定、设计计算、设备选择和设计简图等全部内容;计算部分可用表格形式.(1)设计成果:包括课程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图纸(2)课程设计说明书的要求:①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内容一般包括冷水机组选型计算及方案比较;主要设备选型;包括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等设备型号及台数的选型计算;制冷站内水力计算;等几个部分。

②课程设计说明书文字要通顺、层次清楚、工艺方案选择合理、选定的参数要有依据、计算正确、各种符号应注有文字说明、必要时列出计算数据表格;8。

图纸要求(1)图纸要求课程设计图纸绘制要符合现行的制图和空调工程设计相关标准和规范,达到工艺图要求;图纸量一般不少于2张,出图图幅大小根据具体要求确定;课程设计图纸采用CAD制图或手工绘图。

制冷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样本)

制冷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样本)
当前制冷技术的市场需求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制冷技术在食品冷藏、空调、数据 中心冷却等领域的需求不断增长,对制冷技术的性能、效率和环保性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
目的和意义
培养学生掌握制冷技术的 基本原理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深入了解制冷技术的 基本原理,掌握制冷循环的工作过程以及各 部件的作用和性能要求。
系统效率
优化系统设计,提高制冷效率 ,降低能耗。
设计流程与步骤安排
需求分析
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
方案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提出多种可行的设计方案,并进行初 步评估。
详细设计
对选定的方案进行详细设计,包括制冷循环设计、关 键部件选型、控制系统设计等。
设计流程与步骤安排
建模与仿真
利用专业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和仿真分析,验 证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在仿真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完善模型细节,提高仿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验证方面,可以增加更多对照组实验,以更全面地评估所设计制冷系 统的性能。
07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与建议
心得体会分享
理论与实践结合
通过课程设计,我深刻体会到制冷技术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才能更 好地理解和掌握制冷技术的核心原理。
对未来学习的展望和建议
深入学习制冷技术原理
在未来的学习中,我将更加深入地学习制冷技术的原理和 理论知识,以便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关注新技术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制冷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我将关注 最新的制冷技术动态,学习并掌握新的技术和方法。
提高实践能力
通过参加实验课程、实习和项目实践等方式,提高自己的 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以便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工作中。

空调用制冷课程设计

空调用制冷课程设计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理工类)目录目录 (1)第一章绪论 (3)1.1 设计题目:立方手表厂装配大楼空调系统冷冻站 (3)1.2 原始资料 (3)第二章制冷工况的确定 (4)2.1确定制冷剂种类及冷凝器、蒸发器的类型 (4)2.2 确定系统运行中各参数t k、t o、t l、t ch和冷却水温 (4)2.3制冷剂运行工况的绘制 (5)第三章压缩机及电动机的选择 (7)3.1系统压焓图 (7)3.2选择压缩机 (7)3.3 校核电动机 (9)第四章冷凝器的选择及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冷凝器的热负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确定传热系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对数平均温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冷凝器的传热面积 (12)4.5冷却水流量 (13)4.6冷凝器阻力计算 (13)第五章选择蒸发器 (14)5.1确定传热系数 (14)5.2计算蒸发器平均传热温差 (15)5.3 计算蒸发器的传热面积 (15)5.4 选择蒸发器 (16)5.5载冷剂流量计算 (16)第六章其他辅助设备的选择 (16)6.1 贮液器 (16)6.2 油离分离器 (18)6.3 集油器 (18)6.4 空气分离器 (18)6.5 过滤器 (19)6.6 冷却塔 (19)6.7 冷却水泵 (21)6.8 紧急泄氨器 (22)6.9 氨液分离器 (22)6.10氨泵选型 (22)第七章布置制冷机房7.1 制冷设备的布置原则 (23)7.2 确定制冷剂管路及管径 (24)7.3 提出安全保护方案 (24)第八章机房布置及管路管道的确定 (25)8.1 制冷机房的设备布置 (25)8.2 确定制冷剂管路的管径 (26)符号表 (30)参考文献 (32)第一章绪论1.1 设计题目:老历史手表厂装配大楼空调系统冷冻站1.2 原始资料1. 厂址:沈阳2. 空调负荷总计:420kw3. 要求供应的载冷温度:冷冻水供回水温度8 / 12℃4. 冷却剂条件:循环水(补充自来水),开式系统5. 要求载冷剂系统:闭式系统6. 冷冻站平面图:108㎡,层高6m第二章 制冷工况的确定2.1确定制冷剂种类及冷凝器、蒸发器的类型本设计采用氨制冷剂,冷凝器采用水冷式冷凝器中的立式壳管式冷凝器。

《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制冷技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制冷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分析简单的制冷系统,了解制冷剂的性质和选择,以及掌握制冷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方法。

1.理解制冷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制冷循环和制冷系数。

2.掌握制冷剂的性质和选择原则。

3.了解常见的制冷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4.能够分析简单的制冷系统,判断系统中的问题。

5.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制冷剂。

6.掌握制冷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制冷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使学生认识到制冷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制冷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制冷循环和制冷系数。

2.制冷剂的性质和选择原则。

3.常见的制冷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4.制冷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讲解制冷技术的基本原理、制冷剂的选择原则以及制冷设备的工作原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制冷系统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制冷技术。

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制冷技术基础》。

2.参考书:制冷技术相关论文和书籍。

3.多媒体资料:制冷系统工作原理动画、制冷设备实物图片等。

4.实验设备:制冷实验装置、制冷剂样品等。

以上教学资源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相关的制冷技术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考试:安排一次制冷技术知识的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制冷课程设计说明书

制冷课程设计说明书

前言本次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对《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进行巩固,通过前期上课的理论学习,进行实践。

具体内容是针对乌鲁木齐地区,设计其适合的空调用冷冻站的。

首先通过查阅当地的各项原始资料,然后,确定制冷机的工作工况,通过提供的冷负荷资料选定压缩机的型号和台数。

综合冷负荷、工作工况、当地的水质和环境情况,选择合适的冷凝器和蒸发器。

再根据已有的设备资料,结合设计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辅助设备:油分离器、高压贮液器、集油器、氨液分离器、紧急泄氨器、空气分离器、过滤器、阀门等。

最后由工厂发展规划资料初步确定工厂尺寸,将设备进行合理的布局。

以求做到最经济合理的布置。

并根据设备布局确定管道的布局,计算管道的直径,给管道配置相应的阀门。

以上即是此次设计的流程,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统筹兼顾,有理有据。

目录一设计题目-----------------------------------------------------------------------------------4 二设计目的-----------------------------------------------------------------------------------4 三原始资料---------------------------------------------------------------------------=------4 四设计内容-----------------------------------------------------------------------------------4 1制冷压缩机的型号与台数的选择------------------------------------------------------41.1冷冻站的冷负荷的确定--------------------------------------------------------------41.3 制冷工况的确定及理论计算-------------------------------------------------------51.4 制冷压缩机的型号及台数的确定------------------------------------------------6 2冷凝器的选择------------------------------------------------------------------------------72.1冷凝负荷的确定-----------------------------------------------------------------------72.2传热温差--------------------------------------------------------------------------------82.3确定冷凝器的型号--------------------------------------------------------------------7 3蒸发器的选择------------------------------------------------------------------------------94 油分离器的选择-------------------------------------------------------------------------105 贮液器的选择--------------------------------------------------------------------------106油器的选择-------------------------------------------------------------------------------11 7空气分离器的选择--------------------------------------------------------------------11 8 急泄氨器的选择----------------------------------------------------------------------11 9过滤器的选择------------------------------------------------------------------------------11 10冷冻站设备及管路的平面布置-------------------------------------------------------12 10.1冷冻站房的设计--------------------------------------------------------------------12 10.2制冷设备的布置--------------------------------------------------------------------13 11管路和阀件的选择计算-----------------------------------------------------------------14 11.1管路计算------------------------------------------------------------------------------14 11.2排气管道----------------------------------------------------------------------------16 11.3冷凝器到贮液器液体管道----------------------------------------------------------18 11.4贮液器到蒸发器液体管道----------------------------------------------------------2012参考文献------------------------------------------------------------------------------------一设计题目空调用冷冻站的设计二设计目的课程设计是“制冷技术”的主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这一环节来达到了解冷冻站设计的内容、程序和基本原则的目的,学习设计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知识,以培养我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的能力。

《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制冷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制冷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解制冷循环的原理和主要组成部分。

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制冷剂特性,及其对制冷效果和环境保护的影响。

3. 帮助学生理解制冷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如能效比、制冷量和功耗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制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设计简单的制冷循环。

2. 提高学生进行制冷系统故障诊断和性能优化的实践技能。

3. 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手册,获取制冷技术相关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制冷技术领域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

2. 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制冷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在小组讨论和实验中学会相互尊重、协同工作。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应用技术类课程,结合理论与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和实验技能,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需兼顾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和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使学生在理解制冷技术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1. 制冷技术基础理论:- 制冷原理与制冷循环- 制冷剂的物理性质和热力学特性- 制冷循环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2. 制冷系统类型与结构:- 不同类型的制冷系统介绍(如蒸气压缩式、吸收式等)- 制冷系统的关键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制冷系统设计原则和优化方法3. 制冷剂与环境:- 制冷剂对环境的影响- 环保型制冷剂的选择与应用- 制冷剂的替代和回收技术4. 制冷系统性能评价:- 制冷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制冷系统的能效分析与评价方法- 提高制冷系统性能的技术途径5. 实践教学环节:- 制冷循环的模拟与实验- 制冷系统故障诊断与性能优化- 节能减排案例分析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制冷技术基础理论第二周:制冷系统类型与结构第三周:制冷剂与环境第四周:制冷系统性能评价第五周:实践教学环节(实验与案例分析)教材章节关联:《制冷技术》第一章:制冷原理与制冷循环《制冷技术》第二章:制冷剂与制冷系统《制冷技术》第三章:制冷系统性能评价与优化《制冷技术》附录:实验指导与案例分析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确保了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制冷技术相关知识,为后续的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空调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空调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空调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设计步骤:第一步:确定方案和选择设备(3)1、确定制冷机房的总冷负荷(1)总冷负荷的确定①总冷负荷应包括用户实际所需制冷量以及制冷系统本身和供冷系统的冷损失。

冷损失一般用附加值计算,对于直接供冷系统通常附加5%-7%,对于间接供冷系统一般附加7%-15%。

②由于空调系统的负荷的峰值不可能同时出现,所以不应采用系统总负荷作为装机容量,应乘以系数0.6~0.8。

建筑总冷负荷:商场W标准层W非标准层W(2)总热负荷的确定商场W标准层W非标准层W2、确定制冷机组类型(1)确定制冷方式①电力等一次能源充足时应选择电力驱动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组(能耗低于吸收式制冷机组);当地电力供应紧张或有热源可以利用,应优先选择吸收式制冷机组(特别是有余热废热场合)。

②从能耗、单机容量和调节等方面考虑,对于相对较大负荷(如2000kw左右)的情况,宜采用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选择空调用蒸气压缩式冷水机组时,单机名义工况制冷量大于1758kw时宜选用离心式;制冷量在1054-1758 kw时宜选用螺杆式或离心式;制冷量在700-1054 kw时宜选用螺杆式;制冷量在116-700 kw时宜选用螺杆式或往复式;制冷量小于116活塞式或涡旋式。

(2)确定制冷剂种类直接供冷系统或对卫生安全要求较高的用户应采用氟利昂;大中型系统,如对卫生要求不十分严格或间接供冷时,可采用氨。

目前空调用制冷机组主要采用氟利昂,氨制冷机组主要用于食品的冷藏冷冻。

(3)确定冷凝器冷却方式①采用水冷、风冷、还是蒸发式冷凝器;(根据总制冷量大小和当地条件)②如采用水冷冷凝器,应同时考虑水源和冷却水的系统形式。

3、确定制冷系统设计工况(冷凝温度、蒸发温度)(1)冷凝温度根据冷凝器的冷却方式和冷却介质的温度确定。

(2)蒸发温度应根据用户使用温度确定,一般情况下,蒸发温度应比冷冻水供水温度低2~3℃。

4、确定制冷机组容量和台数(1)设计制冷机房时,一般选择2~3台同型号制冷机组,台数不宜过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2.制冷系统设计方案概述 2.1 设计原则
(1)满足舒适性空调工艺要求; (2)系统要运行可靠,操作管理方便,有安全保障; (3)系统应优先采用新设备、新工艺及新技术; (4)要考虑经济性。
2.2 机组工作原理
风冷机是直接由空气被机械地传热,机器的冷凝盘管,直接驱逐热量大气空 气冷却, 是利用壳管蒸发器使水与冷媒进行热交换,冷媒系统在吸收水中的热负 荷, 使水降温产生冷水后﹐通过压缩机的作用使热量带到翅片式冷凝器,再由散 热风扇散失到外界的空气中(风冷却)。
1.2 设计工况
由广州气象参数表有: (1)蒸发温度 t0 :制冷剂在蒸发器中汽化时的温度,与被冷却对象(冷冻 水、盐水、空气)、有关。 空气: t0 t1 (8 ~ 10 C ) 水或盐水: t0 t (4 ~ 6 C ) 取蒸发温度 t0 2 C (2)冷凝温度 tk:制冷剂在冷凝器中液化时的温度,与冷凝器结构型式和所 采用的冷却介质(水或空气)有关. 空气:tk=t 进口+15℃ 水:tk=+t 进口+(5~7℃) 取冷凝温度 t k 50 C 冷凝温度 t k 50 C ,取蒸发温度 t0 2 C ,设计制冷量 45 kW。压缩机采用全 封闭涡旋式压缩机, 蒸发器采用板式换热器, 冷凝器采用 U 型翅片套片式换热器, 节流装置采用热力膨胀阀。设制冷剂采用 R22。

号:
学院
课 程 设 计
45kW 风冷冷水机组冷凝器设计


教 学 院 专 班 姓 业 级 名ຫໍສະໝຸດ 指导教师2016 年
6 月
1
13 日
前言
风冷式冷水机组广泛应用于宾馆、商场、办公楼等公共设施的舒适性中央空 调系统,并能满足电子、制药等行业的工艺性的空调系统的不同使用要求,同时 也将成为户式中央空调的主打产品。 本文通过对风冷式冷水机组冷凝器部分设计 计算, 掌握风冷式冷凝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与工作特点,掌握基本的设计过程与步 骤。 消化和巩固学习的本专业全部理论知识和实际知识,并将它应用到工程实践 中去解决工程的实际问题, 熟悉有关的技术法规内容,培养施工设计的思维能力 和制图技巧及对工程技术的认真态度。 风冷式冷水机是冷水机型号之一,将常温的水通过冷水机的压缩机制冷到一 定的温度以强化冷却模具或机器,作为单机使用,散热装置为内置之风扇,主要 有三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制冷剂循环系统、水循环系统、电器自控系统。风冷冷 水机组采用空气冷却方式, 省去了冷却水系统所必不可少的冷却塔、冷却水泵和 管道系统,避免水质过差地区造成冷凝器结垢、水管堵塞,还节约了水资源,是 冷水空调设备产品中,保养维修最经济、简单的机种。本文首先通过对风冷式冷 水机组工作原理的分析, 根据其组各部件运行特点,提出对冷凝器部分的设计方 案。 风冷式冷水机的冷凝器就是采用强迫对流式空气冷却式冷凝器。高压制冷剂 蒸气从冷凝器上部的分配集管进入蛇形盘管,向下流动冷凝后经下部流出。空气 在风机的作用下,以 2~3m/s 迎面风速吸收并带走制冷剂冷凝时释放的热量。空 气冷凝器式冷凝器空气侧的总传热系数以外表面为基准。一般为 23 ~ 35W (m2.k),并且会随着风速的变化而变化,其平均传热温差通常取 10~15℃, 以免需要的传热面积过大。 本文通过对风冷式冷水机组的设计过程,主要对冷凝部分进行详细的设计计 算,其余部分零部件的粗略计算,了解其的选型安装及构造,冷凝器翅片管的结 构, 形状, 管的排列布置, 风机的选型过程, 加深对制冷设备及制冷原理的了解, 初步认识冷水机组的构造, 制冷供水原理。设计过程严格按照设计任务进行选型 计算,查阅相关资料,遵从老师的指导安排,独立自主完成设计任务书,严格按 照制图标准绘制相关图纸。
图 2-1 风冷式冷水机组系统图 1.涡旋式压缩机 2.高压压力表 3 翅片式冷凝器.4.风机 5 干燥过滤器 6.热力膨胀阀 7.板式蒸发器 8.水泵 9.低压压力表。 注:详细见附录附图 1 风冷式冷水机组是由压缩机吸入蒸发制冷后的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 然后压 缩成高温高压气体送冷凝器; 高压高温气体经冷凝器冷却后使气体冷凝变为常温
工作量: 1、查找相关资料,确定冷凝器的形式 2、风冷冷凝器的热力计算 3、结构设计及计算 4、冷凝器简图 1 张 (★热力计算以表格形式体现)
4
1.设计依据 1.1 气象参数
选定设定地点以获得计算参数,以下以广州为例。 设选定地点为广东省广州市,查全国主要城市室外气象参数表数据如下 表 1-1 广州气象参数表 地点 广州 夏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 t空 / C 30.6 供暖通风温度 t1 / C 7.1
2
目录
前言................................................................................................................................ 2 1.设计依据.................................................................................................................... 4 1.1 气象参数.......................................................................................................... 5 1.2 设计工况.......................................................................................................... 5 2.制冷系统设计方案概述............................................................................................ 6 2.1 设计原则.......................................................................................................... 6 2.2 机组工作原理.................................................................................................. 6 2.3 机组特点.......................................................................................................... 7 3.压缩机、蒸发器部件概述........................................................................................ 8 3.1 压缩机类型选择.............................................................................................. 8 3.2 压缩机型号选择.............................................................................................. 8 3.3 水泵选型.......................................................................................................... 8 3.4 蒸发器的选型.................................................................................................. 9 4.冷凝器的设计计算.................................................................................................... 9 4.1 冷凝器的热负荷.............................................................................................. 9 4.2 传热温差.......................................................................................................... 9 4.3 翅片管簇结构参数选择与计算.................................................................... 10 4 .4 进行传热计算.............................................................................................. 12 5.风机的选择计算...................................................................................................... 15 6.总结.......................................................................................................................... 15 参考文献...................................................................................................................... 18 附录.............................................................................................................................. 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