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诊 脉诊
中医临床诊断术语

中医临床诊断术语中医临床诊断术语是中医临床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不同于西医诊断,中医临床诊断术语注重于整体观察,强调辨证施治,包含了中医独特的术语和理论,对于正确判断疾病的本质、辨明病因、辨证施治,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临床诊断术语的基本特点是以中医独特的理论为基础,强调辩证施治,贯彻整体观念。
中医临床诊断术语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声音、呼吸等方面的表现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其中,舌诊、脉诊是中医诊断中最常用的方法。
舌诊是通过观察舌苔、舌体和舌下脉络的颜色、形态、湿润程度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根据中医理论,舌诊能够反映出人体的脏腑功能以及气血运行的情况。
例如,苔色黄腻可以提示湿热内蕴,苔色白腻则可能是脾胃功能不佳。
通过舌诊,中医医生能够进一步判断出患者的体质以及疾病的病因。
脉诊是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中医认为,脉象能够反映出人体的气血运行情况以及脏腑功能。
通过触诊脉搏,中医医生能够判断出患者的气血运行是否平稳,脏腑功能是否协调。
例如,脉搏细数可以提示气血不足,脉搏弦紧可以提示肝气郁结。
脉诊不仅能够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本质,还可以判断出疾病的发展阶段以及初、中、后期的变化。
除了舌诊和脉诊之外,中医临床诊断术语还包括了一系列的术语,如“气虚”、“阳虚”、“湿热”等。
这些术语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来描述疾病的本质、病因以及病情变化。
例如,气虚指人体气血不足,阳虚指人体阳气不足,湿热指人体湿邪内蕴。
中医医生通过这些术语,能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体质,确定治疗方案。
中医临床诊断术语是中医临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在中医诊断中,医生必须精通这些术语,以便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并制订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中医临床诊断术语的独特性和整体观念,使得它在临床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与西医诊断相比,中医临床诊断术语更注重于辨证施治,强调了个体化的治疗。
总之,中医临床诊断术语对于正确判断疾病的本质、辨明病因、辨证施治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诊断之舌诊与脉诊结合的临床意义

舌诊与脉诊结合的临床意义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
是一门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和防治等的学科。
它传承着中国古代先辈们治疗疾病的经验和理论。
中医的主导思想是整体观念,以脏腑经络为生理、病理基础,辨证论治是诊疗依据。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探求病因、病位、病性,通过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罐、食疗等治疗疾病。
中医诊断的研究内容,包括对病人进行检查,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采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确定病证的临床表现特点与病情变化的规律,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
今天,我们来介绍中医诊断中的诊疗基础:舌诊与脉诊结合的临床意义。
舌诊与脉诊的主要意义,是它们在辨证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辨证是在病的基础上进行的,即首先要确定病名,然后才能谈到辨证,中医确定病名并不十分困难,确定病名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情况,如有的以病因做为病名,如虫积、食积、痰饮等;有的以一种突出的症状做病名,如喘证、眩晕、水肿等;有的以季节和疾病的性质做病名,如春温、冬温等;有的以季节和季节主令做病名,如夏暑、秋燥等;有的以代表一组症候群做病名,如太阳病、阳明病等。
病名确定之后,才能谈到辨证,换句话说,辨证只有在“病”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它的作用,离开了病,辨证也就设有什么意义了,因此辨证本身不是指某种具体的病,而是一种分析、认识所有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疾病性质和正邪消长等各方面的方法,在具体应用上必须有具体的病为基础。
疾病反映在舌象和脉象的变化,是辨证不可缺少的资料和重要的依据,两者在客观上存在着统一的规律,两者互相支持,互为佐证,相辅相成。
各种脉象与舌象都各自有自己的主证,一种病脉的出现,遂之出现相应的舌象,反之,舌象的变化,也随之带来了脉象的变化,也就是所谓脉象与舌象的统一规律,这种规律是从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的,有客观的可靠性,表现在辨证中就是实脉见实舌象,虚脉见虚舌象;主表的脉见主表的舌象,主里的脉见主里的舌象;主热的脉见主热的舌象,主寒的脉见主寒的舌象。
舌诊、脉诊

中医诊断学第一章:脉诊表格·2—历代脉象著作及脉象数目:表格·3—常见相兼脉表格图妇人脉与小儿脉1、诊月经脉(1)妇人左关、尺脉勿洪大于右手,口不苦,身不热,腹不胀,是月经将至。
(2)寸关脉调和而尺脉弱或细涩者,月经多不利。
(3)妇人闭经,尺脉虚细而涩者,多为精血亏少的虚闭。
(4)尺脉弦涩者,多为气滞血瘀的实闭;脉象弦滑者,多为痰湿阻于胞宫。
2、诊妊娠脉〔1〕已婚妇女,平时月经正常,突然停经,脉来滑数冲和兼饮食偏嗜者,多为妊娠之征〔2〕妇人两尺脉搏动强于寸脉或左寸脉滑数动甚者,均为妊娠之征。
3、诊临产脉〔1〕临产妇人可出现不同于平常的脉象,其脉多浮,或脉数而滑或紧,称离经脉。
〔2〕孕妇在平时无脉的中指中节或本节的两旁出现脉搏跳动,即是临产之征。
4、诊小儿脉〔1〕诊小儿脉方法:一指定三关。
〔2〕小儿正常脉象特点:较成人脉软而速,年龄越小,脉搏越快。
〔3〕小儿病脉:①主要以脉的浮、沉、迟、数辩病证的表、里、寒、热。
②以脉的有力、无力定病证的虚、实。
③痰热壅盛或食积内停可见滑脉。
④湿邪为病可见濡脉。
⑤心气、心阳不足可见歇止脉。
诊脉概述1、三部九候诊法:上为头部,中为手部,下为足部。
上、中、下三部又各分为天、地、人三候,总称三部九候诊法。
2、仲景三部诊法:即人迎、寸口、趺阳三脉。
1、诊脉方法:诊脉以平旦〔清晨〕最正确,正确体位是正坐或仰卧,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心脏置于同一高度。
医者应选用左手或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目,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角为宜。
2、脉有胃气:主要反映脾胃运化功能的盛衰、营养状况的优劣和能量的储备状况。
指下具有从容、徐和、软滑。
3、脉有神:可查精气之盈亏,并与胃气的盛衰有关。
指下脉律整齐,柔和有力。
4、脉有根:主要说明肾气的盛衰。
尺脉有力,沉取不绝。
第二章:舌诊1、我国最早验舌专著:《伤寒金镜录》2、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3、变异舌象:〔1〕变异年龄性别因素:①老年人,舌色多暗红。
舌诊脉诊

中医诊断学第一章:脉诊表格·1—常见脉象表格图表格·2—历代脉象着作及脉象数目:表格·3—常见相兼脉表格图表格·4—真脏脉妇人脉与小儿脉1、诊月经脉(1)妇人左关、尺脉勿洪大于右手,口不苦,身不热,腹不胀,是月经将至。
(2)寸关脉调和而尺脉弱或细涩者,月经多不利。
(3)妇人闭经,尺脉虚细而涩者,多为精血亏少的虚闭。
(4)尺脉弦涩者,多为气滞血瘀的实闭;脉象弦滑者,多为痰湿阻于胞宫。
2、诊妊娠脉(1)已婚妇女,平时月经正常,突然停经,脉来滑数冲和兼饮食偏嗜者,多为妊娠之征(2)妇人两尺脉搏动强于寸脉或左寸脉滑数动甚者,均为妊娠之征。
3、诊临产脉(1)临产妇人可出现不同于平常的脉象,其脉多浮,或脉数而滑或紧,称离经脉。
(2)孕妇在平时无脉的中指中节或本节的两旁出现脉搏跳动,即是临产之征。
4、诊小儿脉(1)诊小儿脉方法:一指定三关。
(2)小儿正常脉象特点:较成人脉软而速,年龄越小,脉搏越快。
(3)小儿病脉:①主要以脉的浮、沉、迟、数辩病证的表、里、寒、热。
②以脉的有力、无力定病证的虚、实。
③痰热壅盛或食积内停可见滑脉。
④湿邪为病可见濡脉。
⑤心气、心阳不足可见歇止脉。
诊脉概述1、三部九候诊法:上为头部,中为手部,下为足部。
上、中、下三部又各分为天、地、人三候,总称三部九候诊法。
2、仲景三部诊法:即人迎、寸口、趺阳三脉。
表格·5—寸关尺分候脏腑表1、诊脉方法:诊脉以平旦(清晨)最佳,正确体位是正坐或仰卧,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心脏置于同一高度。
医者应选用左手或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目,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角为宜。
2、脉有胃气:主要反映脾胃运化功能的盛衰、营养状况的优劣和能量的储备状况。
指下具有从容、徐和、软滑。
3、脉有神:可查精气之盈亏,并与胃气的盛衰有关。
指下脉律整齐,柔和有力。
4、脉有根:主要说明肾气的盛衰。
尺脉有力,沉取不绝。
第二章:舌诊1、我国最早验舌专着:《伤寒金镜录》2、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舌诊、脉诊

舌诊、脉诊先来看舌质,如果你看到某个人舌尖红,那么他就是有心火,单纯出现舌尖红,有心火临床意义不大,睡眠可能不好,或者最近休息不好,劳心伤神了。
再看看舌边红不红,舌边红就是肝火,肝火大啥症状?脾气不好,容易发怒。
如果出现舌边尖红,那么就是心肝有火,这就有临床意义了,一旦心肝有火一定晚上睡不着觉,或者睡觉总是做梦,做噩梦。
再来看舌苔,如果在舌头中间位置有黄苔,一定有胃炎,中医叫胃火,你就说你是不是容易烧心,有时候反酸,胃容易胀。
他会对你伸出大拇哥很对。
如果舌苔白,就是肾阳虚,会出现腰膝冷痛,手足不温的症状。
如果舌头有裂纹,在加上舌红少苔就是肾阴虚,毫无疑问,就会出现阴虚症状。
晚上睡觉出汗,手脚心热,睡不好觉。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也可以反推出肾阴虚。
如果舌边有齿痕,就是脾虚湿盛,你问他大便肯定不成型,而且身体不是太健壮,因为吸收不好。
胖也是虚胖,干点活就满身大汗那种。
以上是关于舌诊的一些内容,我在临床就喜欢舌诊,因为比较直观并且客观,该是啥就是啥。
你一看舌苔黄就是有胃炎(胃火),特别明确。
下面再来说一下脉诊,脉诊主观性就比较强了。
10个人号脉可能会说出10种脉象来。
但并不是说号脉号的不对,可能是每个人的侧重点不一样,但殊途同归,都能治好你的病。
号脉必须左、右手都号。
记住,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命)门。
左手肾脉为肾阴,右手肾脉为肾阳。
记住这个口诀号脉就容易了。
号脉先整体号在分体号,先整体看脉率,如果有早搏(偷停),也叫心律不齐,中医叫沉、代脉,那么心脏肯定不好。
如果整体跳的非常有力,有点弹手的感觉,中医叫弦脉,说明这个人肝不好,脾气大,结合舌诊舌边红,可确诊。
如果整体号脉的过程中,就感觉某一个部位的脉跳的异常,相对于整体偏强或者偏弱,那么这个部位所主的内脏就有问题。
例如左手的心脉就是整体的脉强,那么心脏肯定有问题,右手的肺脉就是比整体的脉弱,那么肺子包括气管就是有问题。
至于什么问题,那就要结合问诊或者大师级的切脉才能说出来。
中医诊断脉搏与舌诊的解读与应用

中医诊断脉搏与舌诊的解读与应用脉诊与舌诊作为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它们通过观察脉搏的变化以及舌苔的情况,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及疾病发展情况。
本文将就脉诊与舌诊的解读与应用进行探讨。
一、脉诊的解读与应用1. 脉搏解读脉搏是人体血液在动脉中的脉动,通过触诊脉搏可以了解人体脏腑功能和气血状况。
在中医理论中,脉搏有浮、沉、细、数等不同的特征,每种特征都与特定的疾病相对应。
- 浮与沉:浮脉通常表示阳气偏盛,沉脉则可能与阳气不足有关。
- 细与数:细脉多见于阴虚,数脉则多见于热病。
- 滑与涩:滑脉通畅而有力,涩脉则不畅而稍弱,两者与湿热与瘀血有关。
2. 脉诊的应用脉诊可用于辨别疾病的类型、分析病情及判断治疗效果。
通过触诊脉搏,中医师可以判断病人的气血调理、经络通畅情况等,以便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脉诊在中医药的临床实践中有诸多应用,比如:- 用于判断病人体质与病情的辨析,如虚寒、实热、阴虚阳亢等。
- 根据脉搏的弦、滑、涩等特点,辨别病情为气滞、气郁等状况。
- 对于一些急性疾病,脉诊可以了解病的进展进度,以及预测病情的恢复。
二、舌诊的解读与应用1. 舌苔解读舌苔是指舌体表面的一层覆盖物,它的厚薄、颜色、质地等特征可以反映人体健康状况。
中医理论认为,舌苔与脏腑功能、气血状况和疾病有关。
- 颜色与厚薄:舌苔颜色可能与病情有关,如白苔、黄苔、黑苔等。
- 质地与滋润度:舌苔的质地可以分为薄、厚、糙等,滋润度则可以分为湿润、干燥等。
2. 舌诊的应用舌诊主要用于判断疾病类型、分析病情及评估治疗效果。
观察舌体表面和舌苔的变化,中医师可以推断出病人的体虚实、寒热内外等情况,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舌诊在中医药的临床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比如:- 通过观察舌质的淡红、绛色、紫色等,判断病人体质的充盛与不足。
- 通过观察舌苔的湿润度、厚薄、颜色等特征,评估病人的气血调理情况。
- 舌诊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可以提供病情的综合诊断,有助于制定更科学的治疗方案。
《中医诊断学》总结——舌诊脉诊

《中医诊断学》总结——舌诊脉诊分类细目临床意义具体望舌质望舌质淡白舌主阳气虚和气血亏虚湿润:脾虚水停少津:阳气虚光莹:气血亏虚淡红舌气血调和红舌主热舌红苔黄:实热舌红少苔:热伤阴绛舌主热盛热毒深重:营分阴虚火旺青紫舌主瘀血淡紫而润:寒湿绛紫而干:热盛肿胀:邪热挟酒毒望舌形老嫩实;虚胖瘦胖大湿瘦小肿胀红:热毒红紫:心脾积热青紫:邪热挟酒毒点刺热裂纹热盛伤阴;血虚不润;脾虚湿浸齿痕脾虚湿盛望舌态痿软舌阴虚;气血不足僵硬舌热入心包;热盛伤津;风痰阻络颤抖舌中风先兆㖞斜舌中风先兆吐弄舌心脾积热短缩舌寒凝;痰阻;血虚;津少望舌苔望苔质厚薄润燥滑苔:水湿腻腐痰饮、食积腻:湿腐苔:食积剥胃气不足,胃阴枯竭,气血不足望苔色白苔薄白:主表证润:风寒干:风热厚白:痰浊黄苔热灰黑苔主瘀血阴寒内盛里热炽盛脉纲脉名脉象主病浮脉类浮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表证;虚阳外越洪浮大有力(波涛汹涌,来盛去衰)阳明气分实热;邪盛正衰濡浮细软虚证;湿证散浮散无根(至数不齐)元气离散芤浮大中空失血,伤阴革浮大弦急而空亡血;失精;半产;漏下沉脉类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里证伏推筋著骨邪(闭)厥(证)痛(极)牢沉、实、大、弦、长阴寒内结;症瘕积聚;疝气弱沉细软气血不足;阴气不足迟脉类迟不足四至寒(虚,实);实热结聚(阳盛革阴)缓一息四至,怠缓湿证;脾胃虚弱涩往来艰涩,轻刀刮竹精伤血少;气滞血瘀;挟痰挟食结缓而中止,止无定数阴寒气结;寒凝血瘀;气血虚衰数脉类数五至以上热证(虚,实);里虚证促急而中止,止无定数阳盛实热;气血痰食;脏器虚衰疾七、八至阳极阴竭,元气将脱动如豆,厥厥动摇,关部尤显痛证;惊恐虚脉类虚无力虚微极细极软气血大伤;亡阳细细如线,应指明显虚证;湿证代中止,止有定数脏衰;跌打;惊恐痛短首尾俱短,不及本尾气病(虚,瘀)实脉类实有力实证滑入盘走珠痰、食、热紧如转绳索,紧搏抗指寒、食、痛长超过本位阳实、热弦端直以长,如按琴弦肝胆病;痛证;痰饮、疟疾、胃气衰败以上内容来源于张凤瑞视频笔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医舌诊、脉诊歌诀

中医舌诊、脉诊歌诀
中医的舌诊、脉诊是判断患者身体状况的重要方法之一。
以下是关于中医舌诊、脉诊的歌诀:
中医舌诊歌诀:
舌苔薄白胃火吐,黄腻之症谷气足。
舌苔白腻湿寒证,肾阳亏虚困寒盲。
舌苔白而干,欲问脾虚安。
苔薄而黑色,乃肺热无疑。
苔白而又厚,是阳中有阴腐。
舌质红光滑,肝火旺是还。
舌质绛红背有点,心火旺证见。
舌体淡红少苔,气虚血瘀堆。
中医脉诊歌诀:
足阳明脉荣指压,滑若鲤鱼有离杀。
足太阳脉经滑而涩,懈怠之囊若难达。
足少阳脉沉细弦,脏腑阻滞火势偏。
足太阴脉硬而长,血虚脾寒证是强。
足少阴脉涩而细,身虚阴虚又肾邪。
手太阴脉滑而长,卫表超宜荣血强。
手阳明脉涩弦细,燥热肠燥仲盛丸。
手太阳脉紧实弦,燥热太阳速宽容。
手少阴脉实而弦,囊刮夜尿是虚肾。
手少阳脉涩而长,表妨脏络是胆阴。
手厥阴脉涩细极,阴虚血滞血难行。
这些歌诀是在中医理论基础上总结出的经验,用于辅助医生通过舌诊、脉诊判断患者的体质、疾病类型和病情变化等。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还需要结合其他体征和患者的病史等综合分析,以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诊断学
第一章:脉诊
表格·2—历代脉象著作及脉象数目:
表格·3—常见相兼脉表格图
妇人脉与小儿脉
1、诊月经脉
(1)妇人左关、尺脉勿洪大于右手,口不苦,身不热,腹不胀,是月经将至。
(2)寸关脉调和而尺脉弱或细涩者,月经多不利。
(3)妇人闭经,尺脉虚细而涩者,多为精血亏少的虚闭。
(4)尺脉弦涩者,多为气滞血瘀的实闭;脉象弦滑者,多为痰湿阻于胞宫。
2、诊妊娠脉
(1)已婚妇女,平时月经正常,突然停经,脉来滑数冲和兼饮食偏嗜者,多为妊娠之征(2)妇人两尺脉搏动强于寸脉或左寸脉滑数动甚者,均为妊娠之征。
3、诊临产脉
(1)临产妇人可出现不同于平常的脉象,其脉多浮,或脉数而滑或紧,称离经脉。
(2)孕妇在平时无脉的中指中节或本节的两旁出现脉搏跳动,即是临产之征。
4、诊小儿脉
(1)诊小儿脉方法:一指定三关。
(2)小儿正常脉象特点:较成人脉软而速,年龄越小,脉搏越快。
(3)小儿病脉:①主要以脉的浮、沉、迟、数辩病证的表、里、寒、热。
②以脉的有力、无力定病证的虚、实。
③痰热壅盛或食积内停可见滑脉。
④湿邪为病可见濡脉。
⑤心气、心阳不足可见歇止脉。
诊脉概述
1、三部九候诊法:上为头部,中为手部,下为足部。
上、中、下三部又各分为天、地、人三
候,总称三部九候诊法。
2、仲景三部诊法:即人迎、寸口、趺阳三脉。
1、诊脉方法:诊脉以平旦(清晨)最佳,正确体位是正坐或仰卧,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心
脏置于同一高度。
医者应选用左手或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目,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角为宜。
2、脉有胃气:主要反映脾胃运化功能的盛衰、营养状况的优劣和能量的储备状况。
指下具
有从容、徐和、软滑。
3、脉有神:可查精气之盈亏,并与胃气的盛衰有关。
指下脉律整齐,柔和有力。
4、脉有根:主要说明肾气的盛衰。
尺脉有力,沉取不绝。
第二章:舌诊
1、我国最早验舌专著:《伤寒金镜录》
2、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3、变异舌象:
(1)变异年龄性别因素:①老年人,舌色多暗红。
(2)儿童舌多淡嫩,舌苔偏少易剥。
③女性在经期可出现舌覃状乳头充血而舌质偏红,或舌尖边部点刺增大,月经过后恢复正常。
(2)体质禀赋因素:肥胖之人舌多见胖大且质淡,消瘦之人舌体略瘦而舌色偏红。
裂纹舌、齿痕舌、地图舌等,均有属先天性者。
(3)气候环境因素:①在季节方面,夏季舌苔多厚,多见淡黄色。
②秋季苔多偏薄偏干。
③冬季,舌常湿润。
④在地域方面,我国东南地区偏湿偏热,西北及东北地区偏寒冷干燥,均会使舌象发生一定的差异。
4、望舌质主要包括观察舌神、舌色、舌的形质、动态以及舌下络脉五个部分。
5、舌神主要表现在舌质的荣枯和灵动方面。
荣为有神,虽病也是善候。
6、望舌形:舌质的形状,包括老嫩、胖瘦、点刺、裂纹、齿痕等方面。
表格·7—舌形
表格·8—舌态
表格·10—苔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