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课件】望诊舌诊图谱
舌诊图片较全ppt课件

(二)淡白舌
舌象特征:舌色比正常舌色浅淡,
形成 气血亏虚,血不荣舌; 阳气虚衰,运血无力,舌失血充; 脱血夺气,病情危重,舌无血气充养。
临床意义 :主气血两虚、阳气虚衰。 脱血夺气则枯白舌。
22
淡白舌
淡舌、枯白舌。
淡白湿润,舌体胖嫩—阳虚 水湿内停。
淡白光莹, 或舌体瘦薄—气 血两亏。
23
手少阴心经沿食道,之别系舌本。
因心主血脉而藏神,故舌体的色泽变化, 从而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
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语言是否清晰, 又能反映“心主藏神”的功能。*
5
舌与脏腑功能相关
脾 舌为脾之外候,
足太阴脾经,连舌根、散舌下。
舌苔是胃气蒸化谷气上承于舌面而生成, 与脾胃运化功能相适应,故舌象的变化, 可以反映全身营养和代谢的功能,气血 的生化状况。
见底苔--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体的苔-薄苔 不见底苔--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体之苔-厚苔 临床意义:主要反应邪正盛衰和邪气深浅。
59
薄苔—正常舌苔,薄而均匀, 或中部稍厚,干湿适中, 提示胃有生发之气。
厚苔—胃气夹湿浊、痰浊、食浊、热邪熏蒸, 积滞舌面所致, 主痰湿、食积、里热等。
受阻侧舌肌弛缓,收缩无力 +健侧如常 →歪向健侧。
临床意义:多为肝风夹痰,或痰瘀阻络所致。 多见中风、喑痱,或中风先兆。
48
舌紫红势急者——肝风发痉; 舌淡红势缓者——中风偏枯。
49
(四)颤动舌
舌象特征:舌体不自主颤动,动摇不宁者。轻、重 形成:
阴血亏损,肝筋失养,舌脉挛急┓ ┣颤动舌
常与舌萎软并见。
临床意义:多为病情危重的征象。
色淡白、青紫+湿润━━ 寒凝经脉。
最全中医舌诊图谱来啦!看舌头,知全身!(图文并茂)

最全中医舌诊图谱来啦!看舌头,知全身!(图文并茂)医学交流平台 2022-06-27 12:10 发表于广东中医之声关注中医之声,传承伟大中医药事业!公众号舌诊,为中医望诊的重中之重,是观察舌头的色泽、形态的变化来辅助诊断及鉴别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气所生。
舌诊主要诊察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以此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势的浅深、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及脏腑的虚实等。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
三大舌质表明身体可能有问题:一、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即为裂纹舌。
(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如果发现自己有这种现象需要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摄入热性食物。
多吃些滋阴降火的食物。
(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这类舌质多为贫血或者大病、手术后患者,平日需要多吃一些补血的食物,但是切记要循序渐进的补血。
(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
多为脾虚湿盛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多食用山药、薏米等补脾健胃祛湿的食物。
二、齿痕舌体的边缘见牙齿的痕迹,即为齿痕舌。
(1)舌淡白湿润而有齿印,属寒湿内盛。
这类患者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暖,不要吃生冷食物,尽量避免过于潮湿的环境。
(2)舌淡红而有齿痕,属脾虚或气虚。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党参、茯苓泡水冲服。
(3)舌红而肿胀满口,边有齿痕,多属湿热痰浊壅滞。
这类患者属于比较病情比较严重,建议及早去医院就医。
三、胖大舌舌体虚浮胖大,或边有齿痕,色淡而嫩,即为胖大舌。
(1)舌体胖大而嫩,色淡。
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面白形寒,少气懒言,倦怠食少,腹满便溏,脉虚缓或迟弱。
多为脾虚。
建议日常生活中多食用健脾的食物,如山药、茯苓、薏苡仁等。
(2)舌大胖嫩,色淡,边有齿痕,腰以下肿甚,小便少,形寒神疲,四肢厥冷,面色晦暗或晃白,脉沉迟或沉细。
多为肾虚水泛。
建议日常生活中可以多食用黑豆、冬瓜等食物。
2024中医舌诊图文ppt课件

•舌诊基本概念与原理•舌质观察与分析•舌苔观察与分析目录•常见舌象及其临床意义•图文结合实例讲解•操作演示与互动环节01舌诊基本概念与原理舌诊定义及作用舌诊定义舌诊作用舌与脏腑经络关系舌诊原理及方法舌诊原理舌诊方法望舌质(神、色、形、态)、望舌苔(苔质、苔色)。
02舌质观察与分析舌质颜色淡红润泽,是气血调和的征象,多见于正常人或病轻者。
舌色较正常浅淡,主虚证、寒证,多见于血虚、气虚、阳虚等。
舌色较正常深,呈鲜红色,主热证,多为里热实证。
舌色深红,舌尖有红点,多属热盛,气血壅滞不畅。
淡红舌淡白舌红舌绛舌老嫩胖瘦点刺裂纹舌质润燥辨识润燥糙粘腐腻03舌苔观察与分析白苔黄苔灰黑苔030201舌苔颜色判断舌苔厚薄程度评估薄苔厚苔舌苔润燥辨识润苔滑苔燥苔04常见舌象及其临床意义正常舌象特征描述舌质淡红色,润泽,不胖不瘦,活动自如。
舌苔薄白而均匀,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舌下络脉颜色暗红,脉络清晰,无怒张、紧束、弯曲、增生等异常表现。
红舌淡白舌舌质颜色鲜红,提示热证,多为里热实证。
绛舌胖大舌舌质胖大,提示水湿内停或脾虚。
紫舌舌质颜色青紫,提示血瘀或寒证。
瘦薄舌舌质瘦薄,提示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
裂纹舌舌质有裂纹,提示热盛伤阴或血虚不润。
齿痕舌舌质边缘有牙齿痕迹,提示脾虚或水湿内停。
常见疾病对应异常舌象举例感冒01咳嗽02哮喘03常见疾病对应异常舌象举例01020304胃痛泄泻便秘失眠05图文结合实例讲解1 2 3淡红舌,薄白苔舌体柔软,活动自如舌下络脉隐现舌质异常舌苔异常舌形异常舌下络脉异常患者舌淡苔白,脉沉细。
解读为气血两虚证,治以益气养血之法。
案例一案例二案例三案例四患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解读为湿热内蕴证,治以清热利湿之法。
患者舌紫暗有瘀斑,脉弦涩。
解读为气滞血瘀证,治以活血化瘀之法。
患者舌胖大边有齿痕,脉沉迟。
解读为脾虚湿盛证,治以健脾利湿之法。
案例分析:结合具体病例进行解读06操作演示与互动环节现场操作演示:如何正确进行舌诊观察观察舌形观察舌质观察舌苔讲解舌诊注意事项分组讨论将学员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一个舌诊案例进行讨论,分析舌象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提出诊断和治疗建议。
望诊(舌诊) ppt课件

Ø 外感暴病,邪实动风——有力
Ø 内伤久病,正虚风摇——无力
⑤吐弄舌
基本特征
舌喜伸出为吐,伸而复回为弄
临床意义
主心脾有热
⑥短缩舌
基本特征
舌体卷曲,内缩,不能伸出
临床意义——主危急重证
寒中肝经,阳气凝闭—舌兼淡青而润
热伤肝经,阴液耗竭—舌兼红绛而干
气血大虚,筋脉失养—舌兼淡白而痿
临床意义 Ø 苍老——主实证(多见于邪热内结者)
Ø 娇嫩——主虚证(多见于阳气久虚者)
(3)舌形变化 ——重辨虚实
①肿胖与瘦薄 舌象特征 舌宽为胖,舌厚为肿,肿胖为大;舌 窄为瘦,舌扁为薄,瘦薄为小 临床意义 Ø 胖大——痰、饮、水、湿内盛 Ø 肿大——湿热、火毒内壅(偏红绛) Ø 尖瘦——阴液亏虚(偏红绛) Ø 扁薄——气血亏虚(兼舌淡白)
舌尖——心肺;舌中——脾胃
舌边——肝胆;舌根——肾
舌苔与三脘(三焦)的分布对应 舌尖——上脘;舌中——中脘 舌根——下脘
(3)舌与脏腑气血的分候关系
由上两种对应关系 , 派生气血分候关系 , 即:
舌体候脏,侧重血分 舌苔候腑,侧重气分
3、舌诊的地位
1、特点:犹如内脏气血的一面镜子 • 客观 全面 灵敏 方便
第四节 望 舌(舌诊)
(一) 舌诊概说
1、概念——察舌诊病
2、原理
(1)舌的特殊构造
舌体(包括舌面与舌底) 舌苔
舌下络脉
(2)舌与内脏气血的特殊联系
舌为心之苗,心开窍于舌
舌为脾之外候
舌苔乃胃气蒸腾谷气上潮而成
与脏腑的经络皆有直接或间接的连 属关系
(3)舌与脏腑气血的分候关系
舌体与脏腑的分布对应
中医诊断学-舌诊 ppt课件

PPT课件
9
3)颤动:多见于热极生风、肝风内动、酒 精中毒、心脾两虚 4)歪斜:多为中风或中风先兆 5)吐弄:多为小儿智力发育不良 6)短缩:多为热病(天生舌短者除外)
PPT课件
10
2.望舌苔
(1)望苔色 1)白苔:多主表证、寒证、湿证 • 表证-薄白苔 • 寒证-白厚苔 • 湿证-白腻苔
PPT课件
PPT课件
20
2)润燥:表示体内津液的盈亏 由润转燥-热势加重,津液耗伤,病情发展 由燥转润-热邪渐退,津液恢复,病情好转
PPT课件
16
3)腐腻: 苔质颗粒粗大,疏松而厚,刮之易去-腐苔 颗粒细腻,粘滑不易刮去-腻苔
PPT课件
17
4)剥落:-胃气胃阴之存亡 苔全部退去,舌面光洁如镜-光剥苔(镜面舌) 舌苔部分剥落,界限清楚-花剥苔 大面积脱落,形似地图-地图舌
11
2)黄苔:多主热证、里证(从黄的程度辨别 热的的轻重) 薄黄 黄厚
PPT课件
12
焦黄
黄腻
PPT课件
13
3)灰苔:多主痰湿、里证 4)黑苔:主里热重证、寒盛证
PPT课件
14
(2)望苔质
1)厚薄: 薄苔为疾病初起,厚苔为病情较重。 由薄变厚-病情由轻转重 由厚变薄-病情由重转轻
PPT课件
15
PPT课件 3
1.望舌质
(1)舌色 • 淡白舌-主虚证、寒证 • 红舌-主热证 舌红起芒刺、黄厚苔-实热证 舌红少苔或无苔-虚热证
PPT课件
4
• 绛舌-邪热入营(温病:卫气营血辨证)
• 紫舌-主热证、寒证、瘀血证
PPT课件
5
(2)望舌形
1)老嫩: 舌质粗糙、苍老-实证、热证 细腻、娇嫩或边有齿痕-虚证、寒证
中医学基础第八章诊法第三讲望舌ppt课件

舌 体位 诊 光线 方 伸舌 法
望舌顺序 舌质观察 舌苔观察
(二)舌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采用坐位或仰卧位
面向自然光线
头略扬起,自然地将舌伸出口外,舌体放松,舌面
平展,舌尖略向下,尽量张口使舌体充分暴露
先望舌质,再望舌苔,最后观察舌下络脉
按照舌尖、舌中、舌边、舌根的顺序依次观察。
观察舌苔有根、无根,以及是否属于染苔等,可采
《中医学基础》第八章诊法
——第三讲舌诊
1
第一讲
一二三四 望望望望 神色形头
态颈 五 官
第一节:望诊
第二讲
第三讲
五六 七 八 九
十
望望 望 望 望
望
四二 皮 小 排
舌
肢阴 肤 儿 泄
食物
指
络
脉
2
十、望舌
望舌,又称舌诊,是观察舌象以了解病情的 诊察方法。
(一)舌与脏腑的关系及舌诊原理
望
(二)舌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舌苔由燥转润,主热退津复,或饮邪始化。
30
腻 苔 3) 腻 腐 苔 腐 苔
转 变
3)望苔质:腻、腐苔表现及临床意义
特点 苔质致密,颗粒细小,融合成片,如涂有油腻之状,中 厚边薄,紧贴舌面,揩之不去,称为腻苔。 多由湿浊、痰饮、食积内蕴,阳气被遏所致。
薄腻 苔薄腻,或腻而不板滞者,多为食积,或脾虚湿困,阻 滞气机
3)点 点:指突起于舌面的红色或紫红色星点。 刺舌 刺:指舌乳头突起如刺,摸之棘手,称为芒刺舌。
是邪热内蕴,或营热郁结,舌络充斥。 4)裂 舌面上出现各种形状的裂纹、裂沟,沟裂中并无 纹舌 舌苔覆盖。
多主邪热炽盛、阴液亏虚、血虚不润、脾虚湿侵。 5)齿 舌边有齿痕,多因舌体胖大受牙齿挤压所致。多 痕舌 与胖大舌同见。
中医护理学舌诊课件

愿你有一双慧眼,能明辨是非真假
邪入血分——舌深绛或紫暗。
舌苔 病情轻浅——苔薄白。 病情深重——苔黄厚
(四)推断病势进退 舌色淡红转红至绛而紫——热入营血 舌苔薄白转黄至灰而黑——邪热渐甚
……
(五)估计病情预后 舌荣有神,苔薄而润——预后较好 舌枯无神,舌苔无根——病情凶险
舌诊小结
舌诊在辨证中占居重要地位。舌通过经络气血与 脏腑密切相关,舌质可反映脏腑气血的虚实,舌 苔可辨别邪气的浅深和胃气的存亡,大抵气病察 苔,血病观质。舌淡主虚寒,舌红主热证,青紫 为寒(润),为热(燥),白苔主表证、寒证, 但亦见于里证及热证;黄苔主里证、热证,但亦 见于寒证;黑苔则为寒(润),为热(燥),临 证时,舌质与舌苔当综合判断。
舌诊
舌诊,又称“望舌”,是观察病人 舌质和舌苔的变化以诊察疾病的方法, 是望诊的重要内容,是中医诊法的特色 之一。
舌诊原理 舌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有着密切的联系。
经络: 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 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 足少阴肾经循喉咙、挟舌本。 足厥阴肝经络舌本。
肾
舌面脏腑部
位分属图
脾胃
心肺
腐
腻
腻
苔
苔
苔
(四)剥(落)苔 特 征——舌苔部分或全部剥落,剥落处光滑无苔者为剥苔;若剥落 处仍有新生苔质颗粒,或舌乳头可见者,则为类剥苔。 临床意义——主胃气不足,胃阴枯竭或气血两虚,亦是全身虚 弱的一种征象。 辨 证—— 舌红苔剥多为阴虚;舌淡苔剥或类剥苔多为血虚, 或气血两虚。镜面舌,舌质红绛则属阴虚重证…
淡 红 舌
(二)淡白舌 特 征——较正常舌色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 舌色白,几无血色者,称为枯白舌。 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阳虚。枯白舌主脱血夺气。 辨 证——舌质瘦薄而淡白者,属气血两虚;舌质 胖嫩而淡白湿润者,多属阳虚水湿内停; 脱血夺气则舌枯白无华……。
61张高清舌诊图谱,图文对照,珍藏版

61张高清舌诊图谱,图文对照,珍藏版舌诊属于望诊,通过对舌质、舌苔的颜色、形状来辨别分析判断病情,是中医诊断的一种有力方式,与其他诊法相互补充,起到准确判断病情的作用。
这里有临床常见的舌诊图谱,热爱中医的你,千万不要忘记收藏,欢迎分享给你的好友,让更多人受益。
舌诊脏腑部位分属图据《内经》记载,舌的不同部位能反映不同脏腑的病理变化,在临床上有一定参考意义。
舌尖候上焦心肺的病变;舌中部候中焦脾胃;舌根候下焦肾;舌两侧候肝胆。
《伤寒指掌·察舌辩证法》还有“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的说法。
舌色篇1、正常舌正常舌象的特征是: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正常舌下络脉仅隐隐可见,呈紫红色线状,绝不粗胀。
大多为单枝干,络脉直径最粗不超过2.7mm,长度大多不超过舌尖与舌下肉阜连线的3/5。
2、淡白舌淡白舌多见于阳虚寒盛、气虚血少之证。
本图舌色淡白,舌苔薄白而润,提示气血两虚。
3、枯白舌舌色及龈、唇皆无血色,称为“枯白”。
本图舌色枯白,舌干皱缩,无力伸出,是舌无神气的表现。
提示精气衰败,病情危重。
4、红舌红舌见于外感热盛或阴虚火旺之证。
本图舌色较红,舌苔薄黄,舌质纹理粗糙,提示气分热盛。
5、舌尖红舌尖红多见于心火上炎,上焦有热之证。
本图舌尖红赤起刺,其余部位淡红而润。
提示上焦热盛。
6、红绛舌(1)舌色深红,称为“绛舌”,为热盛之象。
在外感病为邪热入营的标志;在内伤杂病阴虚火旺重症亦较多见。
本图舌色深红偏暗,舌面有叶脉状浅裂纹,苔少。
提示热盛、气血壅滞,正气已伤。
7、红绛舌(2)本图摄自慢性胃火患者,舌色红绛,舌干无苔,舌面上有浅裂纹。
提示内热炽盛,胃阴枯涸,胃气大伤。
8、红绛舌(3)舌色红绛,舌面苔少,舌前部有较多红点(即菌状乳状充血),提示邪热炽盛,气阴两伤。
9、青紫舌舌色青紫,由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本图患者为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肺气肿、心力衰竭,舌色紫暗,苔白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毒性刺激而 引起
第三部分: 望形体及其它 • 梭状指
• 由类风湿引起
第三部分: 望形体及其它
• 硬皮病
• 是一种结缔组织病, 使皮肤失去弹性、硬 化、继而萎缩和色素 沉着。在临床上有局 限性和系统性之分。 中医属于“痹证” (皮痹)范围。
第三部分: 望形体及其它
• 牛皮癣 • 为上片之放大
第三部分: 望形体及其它
• 白癜风 • 是一种原发性皮
肤色素脱失而形 成的局限性白色 斑片。由于风邪 相搏于皮肤,致 令气血失引起。
第三部分: 望形体及其它
• 唇疮
• 由心脾积热或虚 火上炎引起
第三部分: 望形体及其它
• 舌疮
• 由心脾积热或虚 火上炎引起
第三部分: 望形体及其它
第三部分: 望形体及其它
• 白(疒立口)胸 部皮肤上有晶莹 如粟的透明小疱 疹,高出皮肤, 擦破流水
• 辨证:湿热外透
第三部分: 望形体及其它
• 白(疒立口) 为上片之放大
• 辨证:湿热外 透
第三部分: 望形体及其它
• 牛皮癣(银屑病) • 中医认为由于营
血亏耗生风生燥, 肌肤失养而成
第三部分: 望形体及其它
• 苔白黄腻中有 酱色边尖苔少, 舌质淡红。
• 辨证: 痰湿蕴热
三 、 望舌苔——酱色苔
• 苔黄白腻中有 酱色,尖部干, 舌质红。
• 辨证: 湿热内困 痰浊内阻
三 、 望舌苔——酱色苔
• 苔灰黄腐腻, 舌质淡胖嫩有 小裂纹。
• 辨证: 气虚湿浊不化
三 、 望舌苔——灰苔
• 苔灰白中有酱 色,舌质淡紫。
• 辨证: 肺气虚弱 中焦痰热
三 、 望舌苔——黑苔
• 苔黑而腻中间 稍干,舌质淡 嫩有齿印。
• 辨证: 正虚痰热内盛
三 、 望舌苔——黑苔
• 苔黑干焦, 舌萎色淡红 无津、齿燥。
• 辨证: 热极炽盛 气阴耗伤
三 、 望舌苔——花剥苔
• 苔浊厚腐干, 尖部剥脱,舌 质红。
• 辨证: 湿热内困伤阴
• 辨证: 痰浊化热 蒙闭心窍。
三 、 望舌苔——白苔
• 苔白厚干腐部 分剥脱,舌体 红干稍偏左侧。
• 辨证:中风 肝阳化热 痰热内闭
三 、 望舌苔——白苔
• 舌苔白腻布 满全舌中转 微黄。
• 辨证: 湿邪久郁化热。
三 、 望舌苔——黄苔
• 苔薄黄滑,根 部稍腻,舌尖 红。
• 辨证:湿热证
三 、 望舌苔——黄苔
• 手部浮肿,按 之没指(右手 背有指压凹陷 处)
• 辨证:水肿 (阴水)与上 片为同一患者
第三部分: 望形体及其它
• 下肢浮肿,按 之没指(左足 有两处指压凹 陷)
• 辨证:水肿 (阴水)与上 片为同一患者
第三部分: 望形体及其它
• 皮下紫斑(背部 皮下斑色暗紫, 其形较大,摸之 不碍手)
• 辨证:阴斑(血 小板减少性紫癜)
三 、 望舌苔——花剥苔
• 苔微黄白腻部分 剥脱中间有裂纹, 舌质红干。
• 辨证:暑热夹湿 入里,气津两伤
三 、 望舌苔——花剥苔
• 苔黄腻而腐干, 中心偏右大片 剥落,舌质绛 而干,左边有 瘀斑。
• 辨证:湿热化 燥伤津兼血瘀
三 、 望舌苔——花剥苔
• 剥苔,残存 白腐苔(花 剥苔),舌 质嫩红。
三 、 望舌苔——无苔
• 舌绛紫无苔而 干(猪腰舌)。
• 辨证: 真阴亏耗
三 、 望舌苔——无苔
• 舌光绛无苔有 小裂纹津液全 无,口角糜烂。
• 辨证: 热入血分 肝肾阴伤
三 、 望舌苔——无苔
• 伸舌用力过度 造成的假象
第三部分: 望形体及其它
• 腹大如裹水, 脐突,下肢肿, 上肢瘦小
• 辨证: 臌胀(水臌)
• 辨证: 痰湿内盛 血行不畅
三 、 望舌苔——灰苔
• 苔灰腻布满全 舌边尖稍薄。
• 辨证: 寒饮内停
三 、 望舌苔——灰苔
• 苔灰黄腐腻, 舌质红歪向右 侧中间有裂纹。
• 辨证: 肝风夹痰热
三 、 望舌苔——黑苔
• 苔黄腐转黑。
• 辨证: 痰热炽盛
三 、 望舌苔——黑苔
• 苔焦黑,舌 质淡紫而润。
第三部分: 望形体及其它
• 形体羸瘦,大 肉已脱,失神, 跗肿。
• 辨证: 正气衰败
第三部分: 望形体及其它
• 口眼歪斜
• 辨证:中风
第三部分: 望形体及其它
• 口眼歪斜 • 辨证:中风
第三部分: 望形体及其它
• 眼面浮肿,面 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黄,舌淡 胖有齿印苔白 滑
• 辨证: 水肿(阴水)
第三部分: 望形体及其它
• 苔薄黄干根部 灰白腻,舌质 红。
• 辨证: 湿邪化燥伤阴
三 、 望舌苔——黄苔
• 苔薄黄,舌质 红前面有红点。
• 辨证:里热证
三 、 望舌苔——黄苔
• 苔薄黄干,舌 质红有小裂纹。
• 辨证: 里热伤津
三 、 望舌苔——黄苔
• 苔黄干稍厚, 舌淡红。
• 辨证:里热证
三 、 望舌苔——黄苔
• 苔黄,舌红 有裂纹。
• 辨证: 气阴耗伤
三 、 望舌苔——花剥苔
• 剥苔,舌质 嫩红。
• 辨证: 气阴耗伤
三 、 望舌苔——无苔
• 舌光红无苔瘦 嫩(舌尖偏右 有小舌疮)。
• 辨证: 气阴耗伤
三 、 望舌苔——无苔
• 舌光红无苔 (镜面舌)。
• 辨证: 胃气大伤
三 、 望舌苔——无苔
• 舌艳红无苔有 小裂纹。
• 辨证: 肝肾阴虚
• 脱疽(右小趾已脱落,
右四、左四、五趾肿胀
色紫,以左五为甚)
• 血栓闭塞性脉管 炎。由于气血运 行不畅,脉络受 阻而发生。
第三部分: 望形体及其它
• 脱疽(右拇趾 溃烂)
三 、 望舌苔——白苔
• 苔薄白润,舌 质淡红有齿印。
• 辨证:气虚
三 、 望舌苔——白苔
• 苔白稍干,舌 质淡中间有小 裂纹边尖有点。
• 辨证:气阴两 虚(点可能有 虫积)
三 、 望舌苔——白苔
• 苔白腻布满全 舌,舌体胖大。
• 辨证: 痰湿内盛
三 、 望舌苔——白苔
• 苔白厚如积粉, 舌体短缩。
• 辨证: 热盛伤津
三 、 望舌苔——黄苔
• 苔黄腻,舌红 有边有瘀斑。
• 辨证: 脾胃湿热 瘀热互结
三 、 望舌苔——黄苔
• 苔黄腻布满 全舌,舌尖 有瘀斑。
• 辨证: 湿热内盛 气血瘀滞
三 、 望舌苔——黄苔
• 苔黄焦,舌质 淡紫而暗。
• 辨证: 痰热壅盛 血行瘀滞
三 、 望舌苔——酱色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