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医舌诊彩色图谱
舌诊图解大全

舌诊图解主病及相关研究: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常描写为“淡红舌、薄白苔”。
观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
所谓“胃中生气”是指脾健运化,胃主受纳(即认为是人体消化机能正常),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上可现一层薄润的舌苔。
机体在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阴阳的盛衰,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变化中,察舌苔的变化,即可知脏腑盛衰(内脏器官病变)、病邪凶吉进退(疾病严重程度)裂纹舌图解: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裂纹舌多为阴虚热盛之证。
裂纹舌主病:(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
治宜滋补阴精,益气生津;补脾渗湿;补阴泻火;清热润燥。
另外,裂纹舌指舌质之裂纹,也指舌苔之裂纹;在辩证时,应从苔的干润来辨,若因干而裂,为外感疾病热灼津伤,燥热严重。
若苔上有津而裂,多为气虚所致。
现代研究认为舌上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使舌的纵纹或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病变,使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部分乳头变扁平而融合,部分则萎缩断裂形成裂纹,在其下可见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缩现象。
《辨舌指南·辨舌之质本》认为平人之舌无纹,有纹为血衰,裂纹多少深浅,反映血衰之甚微。
——舌生横裂纹为素体阴亏,如冰片纹,多为老年阴虚;——舌绛无苔或有横直纹而短小者,为阴虚液涸;——舌见裂、断纹如人字,川字,属胃燥液枯而实热内逼。
——舌红见人字纹,乃邪初入心.或阴证误用凉药;——舌红而裂,大渴引饮者为上消;——红赤苔腻厚而裂纹,为脏腑实热;——无苔无点而赤裂,为阴虚火炎;——舌绛干燥裂纹,为邪热入肝或阴液大伤;——但裂不光,为胃阴不足,痰热凝结;——若舌绛而边尖破碎,又有血痕而痛,为阴液大亏,心火上炽;——舌黄有虎斑纹者。
61张高清舌诊图谱,图文对照

61张高清舌诊图谱,图文对照中医思维十这里有临床常见的舌诊图谱,送给热爱中医的你。
舌诊脏腑部位分属图据《内经》记载,舌的不同部位能反映不同脏腑的病理变化,在临床上有一定参考意义。
舌尖候上焦心肺的病变;舌中部候中焦脾胃;舌根候下焦肾;舌两侧候肝胆。
《伤寒指掌· 察舌辩证法》还有“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的说法。
“舌色篇”1、正常舌正常舌象的特征是: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正常舌下络脉仅隐隐可见,呈紫红色线状,绝不粗胀。
大多为单枝干,络脉直径最粗不超过2.7mm,长度大多不超过舌尖与舌下肉阜连线的3/5。
2、淡白舌淡白舌多见于阳虚寒盛、气虚血少之证。
本图舌色淡白,舌苔薄白而润,提示气血两虚。
3、枯白舌舌色及龈、唇皆无血色,称为“枯白”。
本图舌色枯白,舌干皱缩,无力伸出,是舌无神气的表现。
提示精气衰败,病情危重。
4、红舌红舌见于外感热盛或阴虚火旺之证。
本图舌色较红,舌苔薄黄,舌质纹理粗糙,提示气分热盛。
5、舌尖红舌尖红多见于心火上炎,上焦有热之证。
本图舌尖红赤起刺,其余部位淡红而润。
提示上焦热盛。
6、红绛舌(1)舌色深红,称为“绛舌”,为热盛之象。
在外感病为邪热入营的标志;在内伤杂病阴虚火旺重症亦较多见。
本图舌色深红偏暗,舌面有叶脉状浅裂纹,苔少。
提示热盛、气血壅滞,正气已伤。
7、红绛舌(2)本图摄自慢性胃火患者,舌色红绛,舌干无苔,舌面上有浅裂纹。
提示内热炽盛,胃阴枯涸,胃气大伤。
8、红绛舌(3)舌色红绛,舌面苔少,舌前部有较多红点(即菌状乳状充血),提示邪热炽盛,气阴两伤。
9、青紫舌舌色青紫,由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本图患者为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肺气肿、心力衰竭,舌色紫暗,苔白腻。
提示痰饮内停、肺肾气虚,血行瘀滞。
10、淡紫舌淡紫舌多见于阳虚阴盛之证。
本图患者为肺原性心脏病,舌淡紫,苔薄白而湿润。
提示阳气不足,血行不畅。
最全中医舌诊图谱来啦!看舌头,知全身!(图文并茂)

最全中医舌诊图谱来啦!看舌头,知全身!(图文并茂)医学交流平台 2022-06-27 12:10 发表于广东中医之声关注中医之声,传承伟大中医药事业!公众号舌诊,为中医望诊的重中之重,是观察舌头的色泽、形态的变化来辅助诊断及鉴别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气所生。
舌诊主要诊察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以此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势的浅深、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及脏腑的虚实等。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
三大舌质表明身体可能有问题:一、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即为裂纹舌。
(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如果发现自己有这种现象需要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摄入热性食物。
多吃些滋阴降火的食物。
(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这类舌质多为贫血或者大病、手术后患者,平日需要多吃一些补血的食物,但是切记要循序渐进的补血。
(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
多为脾虚湿盛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多食用山药、薏米等补脾健胃祛湿的食物。
二、齿痕舌体的边缘见牙齿的痕迹,即为齿痕舌。
(1)舌淡白湿润而有齿印,属寒湿内盛。
这类患者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暖,不要吃生冷食物,尽量避免过于潮湿的环境。
(2)舌淡红而有齿痕,属脾虚或气虚。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党参、茯苓泡水冲服。
(3)舌红而肿胀满口,边有齿痕,多属湿热痰浊壅滞。
这类患者属于比较病情比较严重,建议及早去医院就医。
三、胖大舌舌体虚浮胖大,或边有齿痕,色淡而嫩,即为胖大舌。
(1)舌体胖大而嫩,色淡。
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面白形寒,少气懒言,倦怠食少,腹满便溏,脉虚缓或迟弱。
多为脾虚。
建议日常生活中多食用健脾的食物,如山药、茯苓、薏苡仁等。
(2)舌大胖嫩,色淡,边有齿痕,腰以下肿甚,小便少,形寒神疲,四肢厥冷,面色晦暗或晃白,脉沉迟或沉细。
多为肾虚水泛。
建议日常生活中可以多食用黑豆、冬瓜等食物。
2024中医舌诊图文ppt课件

•舌诊基本概念与原理•舌质观察与分析•舌苔观察与分析目录•常见舌象及其临床意义•图文结合实例讲解•操作演示与互动环节01舌诊基本概念与原理舌诊定义及作用舌诊定义舌诊作用舌与脏腑经络关系舌诊原理及方法舌诊原理舌诊方法望舌质(神、色、形、态)、望舌苔(苔质、苔色)。
02舌质观察与分析舌质颜色淡红润泽,是气血调和的征象,多见于正常人或病轻者。
舌色较正常浅淡,主虚证、寒证,多见于血虚、气虚、阳虚等。
舌色较正常深,呈鲜红色,主热证,多为里热实证。
舌色深红,舌尖有红点,多属热盛,气血壅滞不畅。
淡红舌淡白舌红舌绛舌老嫩胖瘦点刺裂纹舌质润燥辨识润燥糙粘腐腻03舌苔观察与分析白苔黄苔灰黑苔030201舌苔颜色判断舌苔厚薄程度评估薄苔厚苔舌苔润燥辨识润苔滑苔燥苔04常见舌象及其临床意义正常舌象特征描述舌质淡红色,润泽,不胖不瘦,活动自如。
舌苔薄白而均匀,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舌下络脉颜色暗红,脉络清晰,无怒张、紧束、弯曲、增生等异常表现。
红舌淡白舌舌质颜色鲜红,提示热证,多为里热实证。
绛舌胖大舌舌质胖大,提示水湿内停或脾虚。
紫舌舌质颜色青紫,提示血瘀或寒证。
瘦薄舌舌质瘦薄,提示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
裂纹舌舌质有裂纹,提示热盛伤阴或血虚不润。
齿痕舌舌质边缘有牙齿痕迹,提示脾虚或水湿内停。
常见疾病对应异常舌象举例感冒01咳嗽02哮喘03常见疾病对应异常舌象举例01020304胃痛泄泻便秘失眠05图文结合实例讲解1 2 3淡红舌,薄白苔舌体柔软,活动自如舌下络脉隐现舌质异常舌苔异常舌形异常舌下络脉异常患者舌淡苔白,脉沉细。
解读为气血两虚证,治以益气养血之法。
案例一案例二案例三案例四患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解读为湿热内蕴证,治以清热利湿之法。
患者舌紫暗有瘀斑,脉弦涩。
解读为气滞血瘀证,治以活血化瘀之法。
患者舌胖大边有齿痕,脉沉迟。
解读为脾虚湿盛证,治以健脾利湿之法。
案例分析:结合具体病例进行解读06操作演示与互动环节现场操作演示:如何正确进行舌诊观察观察舌形观察舌质观察舌苔讲解舌诊注意事项分组讨论将学员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一个舌诊案例进行讨论,分析舌象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提出诊断和治疗建议。
中医舌诊图谱(全面总结)

中医舌诊图谱(全面总结)展开全文无为中医李春盈2021-03-09 16:47:47舌诊图谱关注导读:舌诊是中医重要的诊治疾病的方法之一,在临床上面有重要意义。
本文为大家介绍舌诊的具体内容,以供大家学习。
图片可能引起您的不适,请做好心里准备舌诊脏腑部位分属图据《内经》记载,舌的不同部位能反映不同脏腑的病理变化,在临床上有一定参考意义。
舌尖候上焦心肺的病变;舌中部候中焦脾胃;舌根候下焦肾;舌两侧候肝胆。
《伤寒指掌· 察舌辩证法》还有“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的说法。
舌色篇1、正常舌正常舌象的特征是: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正常舌下络脉仅隐隐可见,呈紫红色线状,绝不粗胀。
大多为单枝干,络脉直径最粗不超过2.7mm,长度大多不超过舌尖与舌下肉阜连线的3/5。
2、淡白舌淡白舌多见于阳虚寒盛、气虚血少之证。
本图舌色淡白,舌苔薄白而润,提示气血两虚。
3、枯白舌舌色及龈、唇皆无血色,称为“枯白”。
本图舌色枯白,舌干皱缩,无力伸出,是舌无神气的表现。
提示精气衰败,病情危重。
4、红舌红舌见于外感热盛或阴虚火旺之证。
本图舌色较红,舌苔薄黄,舌质纹理粗糙,提示气分热盛。
5、舌尖红舌尖红多见于心火上炎,上焦有热之证。
本图舌尖红赤起刺,其余部位淡红而润。
提示上焦热盛。
6、红绛舌(1)舌色深红,称为“绛舌”,为热盛之象。
在外感病为邪热入营的标志;在内伤杂病阴虚火旺重症亦较多见。
本图舌色深红偏暗,舌面有叶脉状浅裂纹,苔少。
提示热盛、气血壅滞,正气已伤。
7、红绛舌(2)本图摄自慢性胃火患者,舌色红绛,舌干无苔,舌面上有浅裂纹。
提示内热炽盛,胃阴枯涸,胃气大伤。
8、红绛舌(3)舌色红绛,舌面苔少,舌前部有较多红点(即菌状乳状充血),提示邪热炽盛,气阴两伤。
9、青紫舌舌色青紫,由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本图患者为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肺气肿、心力衰竭,舌色紫暗,苔白腻。
舌诊图谱 较全面的舌诊内容 图谱清晰 PPT

38
泸县中医院
39
泸县中医院
40
泸县中医院
41
泸县中医院
42
泸县中医院
43
泸县中医院
44
泸县中医院
45
泸县中医院
46
泸县中医院
47
泸县中医院
48
泸县中医院
49
泸县中医院
50
泸县中医院
51
泸县中医院
52
泸县中医院
53
泸县中医院
54
泸县中医院
55
泸县中医院
56
泸县中医院
76
泸县中医院
77
泸县中医院
78
泸县中医院
79
泸县中医院
80
泸县中医院
81
泸县中医院
82
泸县中医院
83
泸县中医院
84
泸县中医院
85
泸县中医院
86
泸县中医院
87
泸县中医院
88
泸县中医院
89
泸县中医院
90
泸县中医院
91
泸县中医院
92
泸县中医院
93
泸县中医院
94
泸县中医院
舌诊图谱
泸县中医院
1
泸县中医院
2
荣舌
泸县中医院
3
枯舌
泸县中医院
4
枯舌
泸县中医院
5
泸县中医院
6
县中医院
7
泸县中医院
8
泸县中医院
9
红舌
泸县中医院
10
泸县中医院
11
泸县中医院
12
泸县中医院
珍贵的舌诊图谱

珍贵的舌诊图谱珍贵的舌诊图谱(1)身体表现:面部(眼皮)浮肿.油光.易生痤疮.腹泻.身重困倦.大便燥结.急躁易怒。
(2)原因:气虚.运动少.饮冷饮,造成水湿留在体内。
(3)解决方法:红豆.薏仁各10克,煮水30分钟,代茶饮,祛署湿,适合夏天。
冬天寒湿则适应用绿色的花椒,煮水泡脚。
(1)身体表现:善忘.喉咙发干.性情急躁.皮肤干躁.身体疼痛.面色晦暗.口唇发黑.眼圈暗黑.痛经。
(2)原因:血液流动不畅.外伤造成.生气(肝郁气滞就容易造成血瘀).气虚.寒冷造成。
(3)解决方法:三七与西洋参各0.5克,打粉用温水冲服。
(1)身体表现:记忆力差.思考力差.睡眠不好.容易失眠.容易疲惫.怕风怕冷.天热手脚温.天冷手脚冰凉。
(2)原因:失血.脾胃功能差不能吸收营养.思虑过多消耗心脾之血。
(3)解决方法:西洋参30克打粉,龙眼肉300克,搅拌均匀隔水蒸4小时,每天一勺用开水冲服。
(1)身体表现:眼干.口躁咽干.手足心发热.大便干躁.眩晕耳鸣.睡眠差.脉搏快.喜冷饮.心烦爱发火.腰膝酸软(2)原因:津液不足.熬夜.吃辛辣及吃过多热性的食物.生大病。
(3)解决方法:生地.沙参.麦冬.枸杞各9克,石斛6克.当归3克.猪龙骨一节,煲汤服用,一周即可。
(1)身体表现:怕冷.喜饮热饮.精神不振.睡眠偏多.口唇色淡.毛发易落.易出汗.大便稀薄.小便清长。
(2)原因:过多吃寒凉的药.喝冷饮.体质弱.过份暴露在寒冷的环境里。
(3)解决方法: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煲汤服用。
(1)身体表现:神情抑郁.口苦口干.眩晕.胃口不佳.忽冷忽热.心烦火大.呕逆.胸闷肋疼.失眠多梦(2)原因:思虑重.压力大(七情内伤:喜则气散.怒则气上.优则气聚.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3)解决方法:灯芯草.竹叶各3克,泡水喝,3-5天即可,主要用于突然上火需要疏肝理气。
长期肝气不疏主要需要调整“喜怒优思悲恐惊”七情。
慈悲心是克制七情最有力的法宝,即仁者寿舌诊脏腑部位分属图舌诊脏腑部位分属图 (1)舌色①淡舌:舌色较正常浅淡,主虚证.寒证,多见于血虚,为阳气衰弱.气血不足象。
中医舌诊图集

望舌图片集1 暗红舌2 白厚腻苔3 白腻苔4 白苔15 白苔26 白苔7 白星舌8 薄白苔19 薄白苔210 薄黄苔11 齿痕舌112 齿痕舌213 齿痕舌14 淡白舌黄腻苔15 淡红舌116 淡红舌17 淡黄苔18 淡青紫19 淡舌1 20 淡舌221 淡舌22 淡廋舌23 淡紫舌1 24 淡紫舌25淡紫舌滑苔26 腐舌27 光剥舌28 红点舌29 红舌1 30 红舌231 红舌32 红廋舌33 厚白苔34 厚腻苔135 厚腻苔36 厚苔37 花剥苔1 38 花剥苔239 花剥苔40 滑腻苔41 滑苔142 滑苔2 43 滑苔44 黄白相间苔45 黄厚腻苔46 黄厚腻苔裂纹舌47 黄厚苔48 黄滑腻苔49 黄滑粘腻苔50 黄腻苔151 黄腻苔52 灰黑苔53 灰黄苔54 积粉苔55 绛红舌56 绛舌57 焦黄苔58 枯舌59 老舌1 60 老舌261 老舌62 裂纹舌163 裂纹舌64 霉腐苔65 嫩舌166 嫩舌67 腻苔68 庞大舌69 胖大舌70 青紫舌71 荣舌72润苔73舌边尖红74 舌光少苔75 舌尖红76 廋薄舌77廋舌黄腻苔78 瘀斑舌179 瘀斑舌 280 瘀斑舌81 燥苔 182 燥苔83粘滑苔84 紫红舌85 紫舌厚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舌苔辩证舌苔就是舌体上面所散布得一层苔垢。
正常人得舌苔为薄白而湿润,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由于病人得胃气有强弱,及机体得寒热,故可形成各种不同得病理舌苔。
观察舌苔得方法分为望苔色与望苔质,中医根据舌苔得情况来诊断疾病。
(1)白苔:一般表示为表证、寒证。
舌苔薄白而润为正常人得舌苔,同时,苔薄白亦就是表示病在体表而未入里。
舌苔薄白而过于润滑,多见于表寒证。
苔薄白而干燥,为表热证或感受燥邪。
舌苔白厚而干燥,代表湿浊化热伤津。
舌苔布满白苔,摸之不干燥,称为“粉白苔”,表示得瘟疫病。
苔白且干燥,称为“糙裂苔”,多见于温热病。
舌淡苔白而滑润,代表寒证或寒湿证。
舌苔白滑而粘腻,见于体内有痰湿或湿困于脾。
舌苔白滑而腐,为胃腑蕴热。
如果苔白如雪花片而质干枯者,称为“雪花苔”,表示脾冷。
舌及满口生衣,出现霉苔或生糜烂点,为胃气衰败,脏气将绝之危候。
(2)黄苔:黄苔主里热证。
苔薄黄厚而干燥,则里热盛,津液受损。
苔黄干燥生刺,舌有裂纹,为里热极盛,津液大伤,脏腑大热。
舌苔黄厚而腻,多为痰热、食积或湿热内蕴。
舌苔黄滑而润,为阳虚表现。
(3)灰苔:主里证。
苔灰薄而润滑,多为寒湿内阻,或痰饮内停。
苔灰而干燥,为热病或阴虚火旺。
(4)黑苔:黑苔大多由黄苔或灰苔转化而成,表明了病情极其严重。
苔黑而干燥,为热盛津亏。
舌尖苔黑而干燥,为心火盛。
苔黑而润滑,为阳虚阴寒极盛。
最后讲述望苔质得知识。
望苔质即望舌苔得形状质感。
主要观察苔得厚薄、润燥、腐腻、剥落、有根无根及偏全等情况。
(1)厚、薄苔:苔质得厚薄,以见底与不见底为标准。
透过苔质能见到舌体,称之薄苔,否则为厚苔。
舌苔薄,病情一般较轻;舌苔厚,表明病情较为严重。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舌苔由薄变厚,表明病邪入里,病情由轻变重;若舌苔由厚变薄,表明病邪外透,病情好转。
(2)润、燥苔:舌苔润滑多津液,为津液未损伤,称为润苔。
舌苔干燥缺少津液,称为燥苔。
舌苔干燥而色黄者,为胃热炽盛,损伤津液。
舌苔干燥而色黑,为热极阴伤。
若舌苔干燥色黑而且有刺,则属热极津液枯竭。
(3)腐、腻苔:苔质颗粒细小致密,中厚边薄,刮之易去者,称为腻苔。
苔质颗粉较大,疏松而厚,形状似豆腐渣堆积于舌面,刮之易去者,称为腐苔。
腻苔常见于湿浊、痰饮、食积、湿温等。
腐苔为食积肠胃、痰浊内蕴及溃疡之证。
舌苔白腻,多为湿痰,或胃阳虚。
舌苔黄腻,多为痰热,食滞化热。
舌苔厚腐,多为饮食停积胃肠。
舌苔布满白衣,称为口糜,表明胃气衰败。
(4)剥落苔:舌上原本有苔,若局部或全部消失者,称为剥落苔。
如果苔全部脱落,表明胃阴枯竭,大伤胃气。
若舌苔剥落不全,剥落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苔,表明胃得气阴两伤。
如果舌苔剥落处不光滑,有类似新生颗粒,称为类剥苔,表明病人血气不连续。
若舌苔大部分脱落,仅留下一小块,称之鸡心舌,则为胃气阴亏损之证。
另外,舌苔从有到无,为胃得气阴不足,正气渐衰;如果舌苔从无而逐渐变薄白苔,表明病情好转。
(5)有根、无根苔:舌苔紧贴舌面,刮之不去,称为有根苔。
若舌苔好似涂在舌面上,刮之易落,称之无根苔。
有根苔表明病人有胃气,常见于实证、热证;无根苔表明胃气已衰,见于虚证、寒证。
如果有根兼薄苔,属于正常苔,表明正气未伤;若无根苔薄或厚,刮之即去,不再生成新苔,表明正气衰败。
(6)全、偏苔:舌苔布满整个舌,称全苔。
舌苔仅布于舌得某一部分,称偏苔。
全苔代表湿痰阻中之证。
如果仅就是舌尖部分有苔,就是病邪入里却未深入,但胃气却受伤。
若舌尖部分无苔,而其余地方有苔,代表肠胃有积滞或有痰饮。
舌苔偏于左侧或右侧,表明病邪半表半里,亦可有肝胆湿热;舌中央无苔、舌边缘厚苔而中央薄苔,为阴虚、胃气损伤或血虚之证。
清晨起床对着镜子把舌伸出口外,观察自己得舌质、舌苔,经常能瞧到时黄、时厚、时白、时红……医生说,舌苔可以反映出人得内脏以及躯体疾病得信息,平时多多注意观其变,能起到早日防病治病得作用。
西医:舌苔若不就是淡红色就有问题舌质就是舌得肌肉脉络组织,即舌体。
舌苔则就是舌面上附着得一层薄白得苔状物。
正常得舌象应该就是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着一层薄薄得、颗粒均匀、干湿适中得白苔。
有什么疾病将产生什么样得舌苔。
如地图舌,舌面上出现黄色上皮细胞堆积而成得隆起部分,状如地图。
其边缘不规则,存留时间不很长,可消退或再形成新得黄色隆起部分,也称为“移行性舌炎”,这就是由于缺乏核黄素而引起得;牛肉舌,舌面无苔而呈绛红色,如生牛肉状,见于糙皮病(缺乏烟酸引起得营养不良症)患者;毛舌,舌苔呈黑色或黑褐色,带毛刺,又称黑毛舌,就是由于舌面得丝状乳头缠绕了霉菌菌丝以及上皮细胞角化所造成得等。
中医:苔与脏连中医观察舌苔,强调人得整体性与各脏器之间得关联性。
北京武警三院王志明医生讲,若出现以下状况,最好及时就医———白苔,主要为外感等一些表证与寒征得苔色。
黄苔,主要为发热、火旺等一些热征、里征得表现。
一般情况下,黄苔得颜色越深,则邪热越重。
灰、黑苔,也就是热征得一种表现。
若出现此苔,就预示疾病已到了严重阶段了。
中西医共同建议:1、舌苔得分布、厚薄、颜色、舌体得厚薄、颜色,舌下静脉血管颜色、粗细,舌体黏液厚薄,以及流动性、口中味觉反应,以上都就是必须考虑得,才能决定全身体质得偏向,来解决舌诊所反应得整体现象。
舌苔厚腻得原因可以有许多种,最常见得并不就是“上火”,患者最好不要妄下定论。
2、如果健康人得确就是由于一时得上火,可以适当降火。
舌苔瞧健康——中医在临床上经常见到反复呼吸道感染得病号。
其实,饮食调理得好与坏起了非常重要得作用。
那么,依据什么来调整饮食呢?祖国医学认为,舌通过经络直接或间接地联系许多脏腑得精气上营使之灵活,所以脏腑得病变,往往能从舌象上反映出来。
观察舌质与舌苔就是中医诊断得主要方法手段之一。
如果能经常观察舌苔得变化,及时调整饮食,就可以防患于未然。
正常认得舌象应该就是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有干湿适中得薄苔。
一旦患病,舌质与舌苔就会相应地发生改变。
当出现以下几种变化,应及时调整饮食,并仔细观察就是否有病态,就是否要去医院诊治。
⑴舌质淡白,舌苔薄白:多为寒证,见于感冒早期,可选择性质偏温得饮食,如红枣糯米粥等,以软食、羹食为宜。
副食选择清淡性温得牛肉汤、羊肉汤、蛋花汤、红萝卜、洋葱、红糖等,并用醋、姜做为调味剂。
水果可吃苹果、蜜桔等。
少吃性偏寒凉得食物,如凉拌菜、黄瓜、冬瓜、绿豆芽、蟹、螺、鸭蛋等。
忌吃冷饮。
⑵舌苔白腻,或白厚腻:多为寒湿,应选用温胃健脾、散寒化湿得食物,品种同上。
少用甜腻厚味得食品,否则会导致腹胀及食欲减退。
⑶舌苔微黄,或黄腻:为脾胃湿热或肠胃积滞所致,见于感染、发热或消化功能紊乱,常伴有口舌干渴、烦躁、大便干结等症状,饮食上应选用清热利湿得食物,如白萝卜、西红柿、丝瓜、藕粉、绿豆或薏仁煮粥,水果可选用山楂、梨等。
⑷舌苔薄少或光滑无苔、或舌苔部分剥落:多因胃肠湿热或阴虚火旺所致,见于寄生虫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
可选用百合汤、雪梨、西瓜等有滋阴降火、生津止咳作用得膳食,避免吃辛温得食物,如羊肉、蒜、洋葱等、许多人一早起床刷牙时,常会发现自己舌头上得舌苔不少,有时候白白得,有时候又黄黄得,有时候薄,有时候又很厚,大部分得人会想办法刮掉,但就是隔天早上起床又一样,觉得很奇怪。
舌诊属于中医望诊得范畴,主要观察舌质、舌苔及整体神韵,不同部位又分属不同得脏腑,所以舌象可忠实反映出五脏六腑得健康情形,具有诊断上得价值。
因此人们可以根据自己近来舌头得表现,粗略判断一下身体出了什么问题,进而从饮食生活习惯上调整,使身体恢复健康,不宜用刮,因为“舌为心之苗”,常刮舌苔容易伤心气,又解决不了问题。
临床上常见得舌象:舌质淡红、舌苔白厚最常见就是脾湿,也就就是脾虚湿侵,主要就是脾胃消化系统机能障碍,对水液得代谢不良所致。
此时除了有厚厚得白苔之外,可能还有肠胃胀气、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喉咙有痰、大便稀软不成形、脸色较白、体形瘦弱或虚胖、肌肉稀软没力气等症状;女性患者或见白带多。
具有这种情形者建议尽量规律饮食,并多吃薏仁、五谷类,或莲子、山药等食物,并选择米饭为主食,借谷气,以助脾胃之气,少吃油腻、甜食、西瓜、水梨、橘子、大白菜、苦瓜、冬瓜、芹菜、白萝卜、香瓜、柿子等生冷食物;糯米则因为不好消化,也在禁忌之列。
此外,还要注意水分摄取勿过量,以免水湿加重,再a配合适当运动,一段时间后,消化系统对水分运化恢复正常,舌苔得情形就会改善。
调理上,着重于健脾利湿,常会用到人参、茯苓、苍术、白术、陈皮、半夏、姜、薏仁、山药、莲子等药,依据每一个案不同,加以运用。
舌质暗红、舌苔黄厚多就是胃中湿热,主要原因除了脾得湿气重之外,胃火也大,湿与热交阻于内,患者除了舌苔黄又厚之外,多兼见口臭、口干舌燥、唇红、便秘、或大便硬结、小便短赤,甚至夜晚烦躁、失眠,情绪暴躁等。
这种情形者建议多吃西瓜、冬瓜、大白菜、苦瓜及新鲜蔬菜,或红豆、绿豆汤等,性凉又可利湿得食物。
要避免葱、姜、蒜头、辣椒、补药或烈酒、油炸烧烤等性热易上火食物,还有甜腻之类得食物,以免生痰动火。
同时配合充足睡眠,一阵子之后,脾胃湿热改善,黄黄厚厚得舌苔自然就会消失,口气也会变得清新。
调理上,以利湿清热为主,常会用到黄芩、黄连、大黄、黄柏、石膏、知母清热泻火,搭配茯苓、苍术、白术、滑石、车前子、陈皮利湿。
要注意得就是,以上两种舌象兼见症状如果与上述不同,或经过这一些生活饮食改变,仍不能改善舌苔状况得话,则可能还有其她原因,或比较复杂得病机,这时候则须由中医师透过四诊合参,进一步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