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有机化合物质谱与主要结构
gk1p19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组成与结构

4.确定有机物中的官能团,确定结构式 (1)各种官能团的化学检验方法
官能团
试剂
判断依据
C==C 或 C≡C
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溶液_褪__色_
-X
-OH(醇) -OH(酚) -CHO
NaOH 溶液、 AgNO3(HNO3)溶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溴__水__溶液或氯化铁溶液 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或银氨溶液
—CH—3C—H—2O—H
——————
————————
乙酸乙酯(C4H8O2)
—C—H—3—C—O—O—C—2H——5
键线式
4.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体
(1)同分异构现象的理解
①“同分”—— 相同分子式;②“异构”——结构不同: 分子中原子的排列顺序或结合方式不同、性质不同。
(2)同分异构体的种类 ①_碳__链_异构 ;②_位__置_异构;③_官__能__团_异构(类别异构); ④顺反异构。
5.1 mol X 能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 44.8 L CO2(标 准状况),则 X 的分子式是( )
A.C5H10O4
B.C4H8O4
C.C3H6O4
D.C2H2O4
解析: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的有机物只有羧酸,那么
1 mol X 能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44.8 L CO2(标准状 况),说明 X 含2 mol 羧基,只有D含有2 mol 羧基。
②核磁共振氢谱的应用原理 氢原子核具有磁性,用电磁波照射它能通过共振吸收电磁 波能量,发生跃迁。用核磁共振仪可记录有关信号,处于不同 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吸收的频率不同,在谱图上出现的位置不同, 吸收峰面积与氢原子数目成正比,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图可推知 有机物分子中有几种不同类型的氢原子及其数目比。
有机化合物常用谱图解析

目录1原料药结构确证研究一般手段汇总 (1)2核磁共振谱图解析 (4)2.1核磁共振-氢谱 (4)2.1.11HNMR常见溶剂化学位移 (4)2.1.2常见有机化合物官能团化学位移数值 (6)2.1.3 常见结构单元的偶合常数数值 (7)2.2核磁共振-碳谱 (9)2.3核磁共振二维谱 (10)2.3.1同核位移相关谱(1H-1H-COSY) (10)2.3.2异核位移相关谱(HMQC或HSQC) (11)2.3.3异核位移相关谱(HMBC) (12)3质谱解析 (14)3.1电子(轰击)电离质谱(EI-MS) (14)3.2软电离质谱(ESI) (14)4红外谱图 (15)4.1红外谱图解析 (15)4.2常用官能团的波数 (16)5药物晶型研究谱图分析 (19)5.1X射线粉末衍射-XRPD (19)5.2热分析法 (21)5.2.1热重分析(TG) (21)5.2.2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23)6元素分析 (26)7结构确证送样基本要求与原则 (26)1原料药结构确证研究一般手段汇总2核磁共振谱图解析2.1核磁共振-氢谱2.1.11HNMR常见溶剂化学位移2.1.2常见有机化合物官能团化学位移数值化学位移数值大小反映了所讨论的氢原子核外电子云密度的大小。
由于氢原子核外只有S电子,因此氢原子核外电子云密度的大小即氢原子核外S电子的电子云密度大小。
S电子的电子云密度越大,化学位移的数值越小,相应的峰越位于核磁共振氢谱谱图的右方,反之亦然。
2.1.3 常见结构单元的偶合常数数值注意:在核磁共振氢谱中耦合裂分的信息的可靠性高于由化学位移得到的信息。
如果从这两种分析得到的结论不同,耦合裂分的信息应该优先。
这是因为准确的化学位移数值不能从任何计算得到,也不能从相似化学环境中的相同结构单元估计。
再者,化学位移数值是有例外的,而耦合裂分则极少有例外。
因此分析氢谱中峰组的耦合裂分是解析核磁共振氢谱最重要的事情。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元素与氢、氧、氮、硫等非金属元素通过共价键所组成的化合物。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并且在生物学、药学、化学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进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时,需要借助于一系列的实验方法和仪器设备,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结构式以及功能团的位置。
一、红外光谱分析法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方法。
通过检测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化学键的振动和伸缩,可以得到有关它们的结构信息。
红外光谱图上的吸收峰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分子中存在的功能团,比如氨基、羟基、羰基等。
此外,红外光谱还可以用于检测有机化合物中的非对称拉伸振动和对称拉伸振动,帮助我们确定有机化合物的手性性质。
二、质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是一种通过检测有机化合物中离子的质量和相对丰度来确定其结构的方法。
通过质谱图上的质荷比(m/z)峰,可以推测出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和分子离子峰。
同时,质谱图上的裂解峰还可以提供有机化合物中化学键的断裂位置和分子结构的信息。
质谱分析法在有机化合物的鉴定和结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核磁共振分析法核磁共振分析是一种通过检测有机化合物中氢、碳等核自旋的能级差和共振频率来确定其结构的方法。
核磁共振谱图提供了有机化合物中各个原子核的相对化学位移和耦合常数,从而可以推导出有关化合物的结构信息。
核磁共振分析法可以用于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碳谱和氢谱,进而得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
四、元素分析法元素分析是一种通过测定有机化合物中碳、氢、氧、氮等元素的含量和比例来确定其分子式的方法。
通过考察有机化合物的百分含量和摩尔比,可以推测它们的结构和化学式。
元素分析法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表征过程中。
综上所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是一个重要且综合的研究领域。
通过运用红外光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核磁共振分析法和元素分析法等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我们可以准确地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信息,进而深入研究其性质和应用价值。
确定有机物的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为C2H6O的两种有机物的1H核磁共振图谱
核磁共振氢谱图的识别:
峰的个数代表什么? 峰的强度与什么有关?
下图是计算机软件模拟出的该分子氢原子的核 磁共振波谱图。氢原子在分子中的化学环境 (原子之间相互作用)不同,其峰线在核磁共振 谱图中就处于不同的位置。
参考该分子的结构简式分析谱图: 8 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 该分子中共有
Michael Faraday (1791-1867)
有机物组成的定量确定 —— 分子组成 的测定
1825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煤气灯 中首先发现了一种油状液体,测得其含碳 氢两种元素,并测得其含碳量为92.3%, 确定其最简式为————; 1842年,法国化学家日拉尔等确定其 相对分子质量为78,分子式为————。
g。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按上述所给的信息,装置的连接顺序应是
D→________ →________ B A ; C →F→________ (3)E中应盛装试剂________ H2O2 ;
吸收生成 (2)A、B管内均盛有固态试剂,A管的作用是________ 的CO2 ;
(4)如果把CuO网去掉,A管质量将
2、红外光谱法 a、原理: 不同的键的连接或官能团吸 收频率不同,在红外光谱图 上将处于不同位置 b、作用: 确定分子中含有何种键的连 接或官能团
红外光谱和分子结构
官
4000 3500
能
3000
团
区
2000
指纹区
叁键区:双键区: C=C、 C≡C、 氢键区: C=O、 OH、NH、CH、SH等 C≡N等 C=N、 C=S、 基团的伸缩振动 基团的 N=O以 伸缩振 及苯基 的伸缩 动 振动
核磁共振仪: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和鉴定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和鉴定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结构多样,需要通过结构分析和鉴定来确定其分子式和分子结构。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和鉴定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研究和应用有机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
一、元素分析元素分析是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的起点,通过分析有机化合物中的碳、氢、氧、氮等元素的含量和比例,可以初步推测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例如,对于含有碳、氢、氧的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燃烧分析确定其中碳和氢的含量,进而计算出氧的含量。
二、红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方法。
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键具有不同的振动频率,不同的化学键会在红外光谱中产生特定的吸收峰。
通过观察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谱,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中存在的官能团和化学键类型,从而推断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三、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一种能够确定有机化合物分子式和分子结构的重要手段。
质谱仪可以将有机化合物分子分解成离子,并根据离子的质量和相对丰度,推测出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和分子结构。
质谱分析可以提供有机化合物的分子量、分子离子峰、碎片峰等信息,有助于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四、核磁共振分析核磁共振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方法。
核磁共振仪可以通过测量有机化合物中的核自旋和核自旋间的相互作用,得到有机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图。
通过观察核磁共振谱图,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化学环和取代基等信息,从而推断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五、色谱分析色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方法。
色谱仪可以将有机化合物分离成不同的组分,并根据组分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推测出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和结构。
常用的色谱分析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
结构分析和鉴定是有机化学研究和应用的重要环节。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质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和色谱分析等手段,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和分子结构,为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应用和性质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有机化合物的四谱解析

例: 计算C3H4Cl2的 M:M+2:M+4 的相对强度 解:氯的同位素比值为3:1,则用二项式计算: (3+1)2 = 9 + 6 + 1
所以 C3H4Cl2 中氯元素在质谱中峰的强度比是: 9:6:1
9:6:1
23
3. 官能团和化合物类型
质谱中各种碎片离子峰可以提供一些重要的官能团信息。 a) 重要的低质量端离子。如m/z29可能是C2H5或CHO。 b) 高质量离子的研究。通常研究分子离子与高质量碎片离子
M+
解:最大荷质比m/z为102,下一个荷质比的峰m/z为87,相差 15 , 对 应 一 个 -CH3 , 中 性 碎 片 丢 失 合 理 , 所 以 可 以 确 定 m/z(102)为分子离子峰,分子量为102。
17
2. 化学式
同位素离子峰可以帮助确定分子组成。对于有机分子,总 有一些M+1、M+2、M+3等峰伴随着分子离子峰M出现,即 以同位素峰簇存在。
化合物: C10H11BrO2
21
含Cl, Br原子的分子,其强度比符合二项式(a + b)n的展开 式, 其中:a – 常见元素的丰度;b – 同位素的丰度; n - 该元 素的个数。 如: CHCl3: (3 + 1)3 = 27 + 27 + 9 + 1
∴ 同位素丰度为 M:(M+2):(M+4):(M+6) =27:27:9:1
的质量差,由此得到有明确解释的结构信息。如[M-1]+表 示分子离子失去一个H,一个强的[M-1]+暗示存在一个活泼 H和缺乏其它活泼基团,又如[M-15]+, [M-18]+, [M-20]+等总 是表示分子离子失去CH3, H2O, HF。 c) 特征离子。少数特征基团在质谱上对应某些特征峰。如苯 基 的 m/z77 , 苄 基 的 m/z91 , 苯 酰 基 的 m/z105 , 伯 胺 基 的 m/z30,伯醇的m/z31等。
质谱 有机化合物

H CH R
CH R CH 2 M 一 46 +
+
H2O
(4)、羟基的Cα-Cβ键容易断裂,形成极强的: m/z 31峰 (CH2 =O+H,伯醇), m/z45峰(MeCH =O+H,仲醇), m/z 59峰(Me2C=OH,叔醇) 。
H 伯醇 R C OH H R' 仲醇 R C OH H R' 叔醇 R C OH R'' R' C OH H m/z 45+14n R' C OH R'' m/z 59+14n + R + R H 2C OH + R
1.
R X
异 裂
M
R + M-X
X
R
X
均 裂
R +
M
X M-R
H
2.
R
C H
CH 2 X
RCH
CH 2 + HX
M
M-HX (当X=F或Cl,强峰)
CH 2 X H2C X
3.
R
+ R
M
M一 R
100 80 60 40 20 0 CH3 Br
170 M 91 172
间-溴代甲苯质谱图
100 80 60 40 20 0 49 CH2Cl+ 51 BrCH2Cl M 130
出现m/z 27、41、55、69、83、等(CnH2n一l)+系列的离子 峰。长链烯烃还有 (CnH2n+l)+。
(3)、烯往往发生麦克拉夫梯重排裂解,产生CnH2n离子。
H
CH3 β
各类有机化合物质谱-张敏

当-C上有烷基取代时,重排优先发生在有较大取 代基的那个-H上,次序为叔碳>仲碳>伯碳。
2-戊酮
2-辛酮
4.芳酮有较明显的M+.峰,当酮羰基的一短大于丙基时发生 麦氏重排.。如 苯丙酮 M=148
苯丙酮 的裂解
5.芳酮有较明显的M+.峰,如
薄荷酮 M=154
薄荷酮 的裂解
六、羧 酸 和 羧 酸 酯
二、醇 类
(一)脂肪族饱和醇
1.开裂
1-己醇 M=102
2-甲基-2戊醇M=102
2. 脱 水 所有的醇(甲醇除外),通过环状过程脱水, 生成M-18峰,峰强一般超过M+.峰; 长链醇的质谱图与烯烃化合物的质谱图类似,其 特征离子均是41、55、69等系列离子即为41+14n
1-十六醇 M=242
1. 特征离子 分子离子峰:脂肪族为较弱的峰:芳香族为强峰。
2. 麦氏重排
最重要的裂解方式
3. -开裂
4. 在芳香羧酸中,如邻位有CH3,NH2,OH时,易失 去H2O,NH3,ROH。
2-羟基-苯 甲酸丁酯
2-羟基-苯 甲酸丁酯 的质谱裂 解谱图
十六酸 M=256
十六酸甲酯 M=270
十六酸乙酯 M=284
3. 麦氏重排:具-H的脂肪醛,能发生麦氏重排, 产生偶数质量的重排离子(m/e 44+14n),有时为基峰。
丁醛 M=72
己醛 M=100
醛类化合物的裂解机理图
(二)酮 类
1. 分子离子峰M+.较强; 2. 易发生-开裂;
3. 小分子的酮类化合物的质谱类似烷烃;当酮羰基 的一边烷基大于等于丙基时易麦氏重排,有一个-H时 发生一次麦氏重排,如有二个-H时,则发生二次麦氏 重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H2C CH2
2. 酚(或芳醇)
1)分子离子峰很强。苯酚的分子离子峰为基峰。 2)M-1 峰。苯酚很弱,甲酚和苯甲醇的很强。 3)酚、苄醇最主要的特征峰: M-28 (-CO)
M-29(-CHO)
酚类 在苯环上引入羟基,谱图比芳烃更富有特征
a: M 峰很强,往往是基峰 b:[M - CO] 是酚类特征峰,对鉴别结构很有用。
2. 烯烃
1)由于双键的引入,分子离子峰增强。 2)相差14的一簇峰,(41+14 n)41、55、69、83…。 3)断裂方式有 β 断裂;γ-H、六元环、麦氏重排。 4)环烯烃及其衍生物发生 RDA 反应。
烯烃易发生烯丙基断裂:
CH3 CH2 CH CH2
CH3 CH2 CH CH3
CH3 + CH2 CH CH2
醇类
M 很难得到,因为离子化羟基引发的反应使分解 更为容易, *当进样量较多时,易形成[M+H]+峰(易发生 离子-分子反应)。
除1- 链烷醇外,α-碎裂是醇类最有用的特征反应, 并优先失去最大烷基,形成丰度最大的离子。
CH3
(1)
C4H9 C OH
C4H9
α
C2H5
CH3 H C OH
H2C C H H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 质谱和主要结构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质谱和
§1 烃类化合物的质谱
1. 烷烃
直链烷烃:1)显示弱的分子离子峰。 2)由一系列峰簇组成,峰簇之间差14个单位。 (29、43、57、71、85、99…) 3)各峰簇的顶端形成一平滑曲线,最高点在C3或C4。 4)比 M+. 峰质量数低的下一个峰簇顶点是 M-29。 而有甲基分枝的烷烃将有 M-15,这是直链烷烃 与带有甲基分枝的烷烃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3 硫醇、硫醚
硫醇与硫醚的质谱与相应的醇和醚的质谱类似,但硫醇和硫醚 的分子离子峰比相应的醇和醚要强。
1. 硫醇 1)分子离子峰较强。 2)α 断裂,产生强的 CnH2n+1 S+峰 ,出现含硫特征碎片离子峰。
( 47+14 n ;47、61、75、89…) 3)出现(M-34)(-SH2), (M-33)(-SH),33(HS+),
(M – HCO)+ 的形成按下式的过程。
OH H3C
OH
H3C
H rH
O H H
-H -CO
H3C
H
H
m/z 80
α H3C -H
m/z 79
邻甲基苯酚有较大的(M - 1)+ 峰,是失去苯基氢而产生 的。苯酚的质谱图中,没有(M - 1)+ 峰。
邻甲基苯酚的(M – H2O) OE 特征离子是 “邻位效应” 的一个例子,在相应的间位和对位异构体中,(M - 18) 丰度 很小.
往是基峰。91+14 n--苄基苯系列。 3)也有 α 断裂,有多甲基取代时,较显著。 4)四元环重排; 有 γ-H,麦氏重排; RDA 裂解。 5)特征峰:39、51、65、77、、78、91、92、93
芳香烯类
注意重排的离子峰:m/z 92. 当苯环上烷基侧链C≥C3时,通过六元环过渡态的氢重
O HH CH2
3. 醚
脂肪醚: 1)分子离子峰弱。 2) α –裂解及碳-碳 σ 键断裂,生成系列 CnH2n+1O 的 含氧碎片峰。(31、45、59…) 3)ί-裂解,生成一系列 CnH2n+1 碎片离子。 (29、43、57、71…)
芳香醚:1)分子离子峰较强。 2)裂解方式与脂肪醚类似,可见 77、65、39 等苯的特 征碎片离子峰。
支链烷烃:1)分枝烷烃的分子离子峰强度较直链烷烃降低。 2)各峰簇顶点不再形成一平滑曲线,因在分枝处易 断裂,其离子强度增加。 3)在分枝处的断裂,伴随有失去单个氢原子的倾向, 产生较强的 CnH2n 离子。 4)有 M-15 的峰。
环烷烃:1)由于环的存在,分子离子峰的强度相对增加。 2)常在环的支链处断开,给出 CnH2n-1 峰, 也常伴随氢原子的失去,因此该 CnH2n-2 峰较强。 (41、55、56、69…) 3)环的碎化特征是失去 C2H4 (也可能失去 C2H5)。
34(H2S+)的峰。
2.硫醚 1)硫醚的分子离子峰较相应的硫醇强。 2) α 断裂、碳-硫 σ 键裂解生成 CnH2n+1S+ 系列含硫的
碎片离子。
§4 胺类化合物
1.脂肪胺 1)分子离子峰很弱;往往不出现。 2)主要裂解方式为 α 断裂和经过四元环过渡态的氢重排。 3)出现 30、44、58、72…系列 30+14 n 的含氮特征碎片离子峰。
2.芳胺 1)分子离子峰很强,基峰。 2)杂原子控制的 α 断裂。
m/z = 101
C2H4
CH3CH OH m /z =45
CH3
CH3
H C OH
(2)
C4H9 C OH
C2H5
α
C2H5
C H
CH H
C2H5
m/z = 101
C4H9 rH
CH3CH OH
45
C2H5
CH3
H C OH
(3)
C4H9 C OH
CH3
C2H5
m/z = 101
排可产生特征的OE+.离子。
H3C
思考:
写出重要裂解碎片
§2 醇、酚、醚
1.醇
1)分子离子峰弱或不出现。 2) Cα-C β 键的裂解生成 31+14 n 的含氧碎片离子峰。
伯醇:31+14 n ; 仲醇:45+14 n ; 叔醇:59+14 n 3)脱水:M-18 的峰。 4)似麦氏重排:失去烯、水;M-18-28 的峰。 5)小分子醇出现 M-1 的峰。
C4H8 rH
C2H5CH OH m/z = 59
H2C OH m/z = 31
C2H5 rH
H H C OH
H2C C H H
醇的M 容易失水和失去(H2O + CnH2n)(当 n≥2)
C2H5
H
OH
C2H5
H
OH
rd
C2H5
C2H5
H
C2H5
OH
i
HOH
+ HOH
m/z = 18 3%
i
C2H5
烯烃在质谱的碎裂过程中,显示双键位移的倾向。 在高鲨烯中, (M- 57)+ 离子是由于双键迁移到共轭位置 上再发生α- 碎裂产生的。
(M - 83)
(C5H8)4H
(M - 57)
(C5H8)4H
多双键的烯烃质谱往往与双键位置无关。(*双键定位)
3.芳烃
1)芳烃类化合物稳定,分子离子峰强。 2)有烷基取代的,易发生 Cα-C β 键的裂解,生成的苄基离子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