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集中育秧实施工作方案
水稻集中育秧基地实施方案

水稻集中育秧基地实施方案我国水稻是主粮作物,育秧是水稻生产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水稻育秧质量和效益,建设水稻集中育秧基地是必要的。
水稻集中育秧基地实施方案如下:一、选址阶段1. 选择土地条件优越、水资源充足、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的地块作为水稻集中育秧基地。
2. 考虑基地周围的交通便利情况,选择利于出入的位置。
二、基础设施建设1. 新建或改造集中育秧基地的渠道和水源设施,确保水稻育秧期间水源充足。
2. 建设育秧大棚和育秧池,保证育秧环境稳定和温度适宜。
3. 安装育秧设备,提高育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三、管理制度1. 制定水稻集中育秧基地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2. 建立健全的育秧管理规范和操作流程,确保育秧作业的质量和效率。
四、配套服务1. 提供育秧技术指导和服务,协助农户合理施肥、管理病虫害。
2. 提供优质种苗和育秧用品,确保育秧期间所需物资的供应。
五、安全保障1. 配备防火、防盗等安全设施,确保基地的安全。
2.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做好污水处理和废弃物处理工作。
水稻集中育秧基地的实施将有利于提高水稻育秧效率和质量,促进水稻生产的发展。
同时,集中育秧还能降低水稻产业的劳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水稻集中育秧基地的实施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农业发展需求。
首先要进行详细的选址规划,确保基地周边具备良好的交通、市场和服务配套,方便种植户将稻苗从集中育秧基地运输到田间地头。
此外,基地的水源充足和稳定也是至关重要的,需要进行水资源调查和规划,确保水稻育苗期间充足的灌溉水量。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当充分考虑用地合理布局,大棚、育秧池和设备的摆放位置等,确保施肥、浇水、通风等操作的便利性。
同时,应该采用节能环保的育苗设备,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在管理制度方面,需要建立科学的农业生产管理制度,规范生产程序和操作流程,确保育苗工作的有序进行。
同时,要加强对农户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农业技术水平,确保他们能正确有效地使用集中育苗基地提供的资源。
水稻集中育秧技术要点

水稻集中育秧技术要点水稻育秧是水稻生产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水稻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传统的水稻育秧方式是将水稻种子直接播种在田间,然后通过田间管理,让水稻自然生长。
这种方式存在着种子消耗多、发芽率低、消耗水量大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研发出了水稻集中育秧技术。
本文将介绍水稻集中育秧技术的要点。
一、育秧场选择要点1. 场地选择:选择平坦、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作为育秧场。
同时要避开低洼地和积水区,以免影响育秧效果。
2. 光照条件:育秧场要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避免过于阴暗的环境对水稻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3. 水源供应:在育秧场附近要有充足的水源供应,以保证后期育秧过程中的水量需求。
4. 土壤肥力:育秧场土壤要肥沃,具备供水稻生长所需的养分。
二、育秧基质准备要点1. 选种:选用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病虫害抗性好、高产性的水稻品种作为育秧种子。
2. 分选:将种子分选,去除破损、变形、虫蛀等不良种子,保证种子的质量。
3. 浸种处理:将种子用温水浸泡几个小时,使种子充分吸水,促进发芽。
4. 基质准备:可以选择稻草、稻壳、细沙等为基质,将基质进行脱杂、消毒处理,制成育秧基质。
三、育秧技术要点1. 清洗基质:将准备好的育秧基质浸泡在清水中,然后颠倒浸泡基质,将混入基质中的杂质浮出,再进行多次冲洗,直到基质清洁为止。
2. 消毒处理:将清洗好的基质加热至80-100摄氏度,保持一段时间,杀灭基质中的病菌、虫卵等。
3. 播种:将浸种处理好的水稻种子均匀撒在准备好的基质上,覆盖薄层基质,保持适当湿度。
4. 控温控湿:保持育秧场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可以利用遮阳网、喷雾器等工具进行调控。
5.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水稻苗情况,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四、育秧管理要点1. 定期施肥:根据水稻生长的需要,定期施加适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保证水稻苗的健康生长。
2. 管理密度:控制育秧苗的密度,避免苗床过密导致苗势弱、水稻发育不良。
育秧产业项目实施方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育秧产业项目实施方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XX大米”工厂化水稻育秧项目实施方案水稻工厂化育秧是利用现代农业装备进行集约化育秧的生产方式,集机电化、标准化、自控化为一体,是一项现代农业工程与农艺结合的技术。
实施水稻工厂化育秧,能够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有效衔接,对进一步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力,提升粮食生产、供给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积极意义。
带动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确保“XX大米”工厂化水稻育秧项目如期建成并发挥项目效益,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为全面贯彻落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XX县白圩镇万亩垌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优势,通过创新技术集成应用,建成一个占地100亩的现代化水稻育秧工厂,实现“XX大米”产量、品质大幅度提升,增产500斤/亩年以上,全县(按20万亩计)增产5万吨/年,年产值增加约2亿元以上,为乡村振兴夯实产业基础。
二、项目区基本情况XX县是“世界长寿乡”,位于大明山东麓,地处低纬,北回归线横贯县境中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温和,夏长而不酷热,冬短而无严寒,年平均气温20.9℃,年平均无霜期337天,雨量充沛,年平均日照时数1576小时。
XX县盛产大米,“XX大米”于2012年12月28日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XX大米”工厂化水稻育秧项目选址位于XX县壮族老家田园综合体核心区白圩镇万亩垌,占地100亩,缚龙渠、生产生态道路项目经过项目区,水利交通条件便利;距离村庄不到50米,方便村民家门口就业。
三、育秧技术及探索解决的问题育秧核心技术是通过专用育秧设备在育秧盘内播土、播种、洒水、盖土,然后采用自控电加热设备进行高温快速破胸、适温催芽及温室硬化的先进工艺。
通过水稻工厂化育秧培育出的秧苗均匀、健壮、整齐,为水稻机械化栽插提供较高素质的规格化、标准化秧苗,在南方双季水稻生产地区,尤其是早稻育秧能有效减轻“倒春寒”及烂秧的影响,为粮食生产赢得了栽插时间。
水稻集中育秧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水稻集中育秧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以水稻集中育秧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为标题项目背景: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育秧阶段对温度、湿度等环境要求较高。
为了提高水稻育秧的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农业现代化,水稻集中育秧设施建设项目应运而生。
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建设一套先进的、集中育秧的设施,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提高水稻育秧的效率和质量。
项目实施方案:1.项目可行性研究:针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全面研究,包括市场需求调研、技术可行性分析、经济效益评估等,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
2.设施选址:选择土地条件良好、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区进行设施选址。
同时考虑到气候条件,选择温暖湿润的地区。
3.设施设计:根据水稻育秧的环境要求,设计合理的设施,包括温室、育秧盘、灌溉系统、温度控制系统、湿度控制系统等。
确保设施能够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提高水稻育秧的效果。
4.设备采购:根据设施设计的要求,采购合适的设备和器材,包括温度控制设备、湿度控制设备、灌溉设备、育秧盘等。
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能够满足项目需求。
5.人员培训: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包括设施操作、设备维护、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培训。
提高人员的专业水平,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水稻育秧的顺利进行。
6.项目实施:按照项目计划,逐步推进设施建设工作,包括土地准备、设施搭建、设备安装、系统调试等。
确保项目按时、按质量要求完成。
7.试点推广:在建设完成后,进行试点推广,验证设施的效果和经济效益。
根据试点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为后续的推广提供经验和依据。
8.项目管理: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包括项目组织架构、责任分工、进度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等。
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有效管理。
9.经济效益评估: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包括投资回报率、成本效益分析、市场竞争力等。
根据评估结果,优化项目的经济效益,提高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0.环境保护:在设施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采取合理的措施,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水稻集中育秧技术要点

水稻集中育秧技术要点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育苗过程对水稻产量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采用水稻集中育苗技术可以提高育苗效率,减少劳动力成本,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以下是水稻集中育苗技术的要点:一、选地选地是水稻育苗的第一步。
要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地块,避免低洼地或多风处,以免对育苗造成不利影响。
二、田间管理在水稻萌发前要对育苗田进行田间管理,包括深翻整地、平整田面、施入熟化有机肥料等,有利于土壤的松软和养分的充足。
三、选种选择良种是水稻育苗的关键环节。
要选用抗病虫、早熟性好、生长势强的良种,以提高水稻产量和抗逆性。
四、浸种水稻育苗采用浸种的方法,即将水稻种子浸泡在适温的水中,持续12-24小时。
这样可以促进水稻种子的吸水膨大,缩短发芽期,提高发芽率。
五、育秧盘播在集中育苗中,采用育秧盘播的方式,可以减少播种量,提高育苗效率。
育秧盘的规格一般为50*30cm,育秧盘深度不宜太浅,以免影响水稻幼苗的生长。
六、控温湿化种子播种后,要注意控制育苗田的温湿度,对水稻幼苗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温度控制在25-30摄氏度,相对湿度要保持在80%以上,有利于水稻幼苗的抽穗生长。
七、施肥水稻幼苗期要适量追施肥料,一般以铵态氮肥为主,有助于促进水稻幼苗的生长发育。
同时要注意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八、防治病虫水稻育苗期要定期巡田,及时发现并防治水稻苗期病虫害,以保证水稻幼苗的正常生长。
以上便是水稻集中育苗技术的要点。
通过采用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稻育苗的效率和质量,从而促进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水稻产量。
希望各位种植水稻的农户能够根据这些要点,科学合理地进行水稻育苗工作,为水稻的丰收做出贡献。
水稻软盘集中育秧技术

消毒和催芽
消毒:常用抗菌剂或强氯精浸种消 毒。消毒可与浸种结合进行。 催芽:催芽要求达到“快”(2—3 天内催好芽)、“齐”(发芽率90% 以上)、“匀”(芽长整齐一致)、 “壮”(芽白色、无异味、芽长半 粒谷,根长一粒谷)。
浸种消毒方法
“强氯精”消毒:先后分别将种子放清 水和“强氯精”溶液中浸8—10小时, 再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后催芽。 “苗博士”种衣剂消毒:水稻种衣剂分 早稻型和中、晚稻型,在水稻种子落水 前用“苗博士”1包(20克)兑等量的 清水,稀释后可拌干种谷1公斤,将种 子搅拌成均匀的白红色后,晾干后即可 浸种。
均匀播种
种谷破胸露白后即 可播种。 晚稻播前最好用 “烯效唑”1克兑水 50克拌1公斤芽谷后 闷半小时,以利壮 苗促分蘖。
摆盘与播种
根据亩用种量与亩需软盘数多少确定每厢播种 量,分厢过秤,均匀播种,做到常规稻种每孔 4—5粒谷,杂交种每孔2粒谷左右。播后用扫帚 把盘面上的芽谷扫入盘孔并实行泥浆轻踏谷。
三、播种期、播种量 播种期、
播种期:考虑气候条件、品种生育期和前后 茬关系等主要因素,以有利出苗和安全齐穗 出发,做到适时播种。 早稻界限期:根据出苗时对温度的要求而定。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为籼稻早播界限期。 我县适宜播期:薄膜育秧、软盘育秧在3月25 日左右。 早稻安全移栽的温度指标为日平均温度15℃ 以上,我县适宜移栽期为4月15日以后。Biblioteka 七、秧田管理(二) 秧田管理(
幼苗期管理。幼苗期是指出苗至3叶期。采取 露田和浅灌相结合。2叶期前露田为主,2叶期 后浅灌为主。早稻秧苗如遇寒潮低温,则应灌 深水护秧,低温过后逐步排浅水层,以免造成 秧苗生理失水,导致青枯死苗。软盘秧幼苗期 仍保持湿润,有利增氧促根和秧苗控长,及时 揭膜炼苗。 三叶期幼苗由异养转入自养,关键在于及早补 充营养(早施断奶肥)。目前比较好的一种有 机液肥“绿王牌”免追肥,在2叶1心时用1包 (50克)兑水15公斤叶面喷施,效果很好。
都昌县早稻抛秧集中育秧技术

都昌县早稻抛秧集中育秧技术作者:但建平石美林江亲金童晖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4期通过开展早稻集中育秧,可以有效减少早稻直播,扩大软盘抛秧育秧面积,提高秧苗素质,减轻早稻育秧低温影响,提升水稻育秧组织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促进粮食生产发展。
都昌县早稻抛秧推广早,集中育秧推广空间大,而育秧技术尤为关键,现做如下总结。
一、备耕要求1.物资筹备要求每亩大田备足70块(434孔)秧盘、750克壮秧剂、2公斤良种、1.5公斤中膜、20根竹拱架、100公斤干细营养土。
2.秧田准备要选择避风向阳、地势较高、交通和排灌方便、土质松软肥沃的冬闲水田或旱地做秧田。
集中育秧秧田面积以5~20亩为宜,便于运输秧苗,按秧田:大田=1:20-25的比例抛栽大田。
二、培育壮秧1.选用良种选择高产、优质、抗病、适合本县种植的优良早稻品种,如淦鑫203,金优458,先农37号等,生育期选择在110~115天左右,因为生育期短的早熟品种难夺高产,生育期长的迟熟品种会影响二晚栽插。
2.科学育秧全面推广塑料软盘集中育秧技术,在技术上注重以下几个问题:2.1适时播种早稻播种期根据气温与育秧方式而定,我县适宜播种期旱地育秧在3月21~27,水田育秧在3月25日至3月底;气温稳定在10度以上5~7天为宜。
2.2整田开沟旱地要先开沟整畦后播种,水田要先耕沤再排干水开沟整畦,做到围沟畦沟相通,秧田无渍水。
2.3配好营养土合理使用壮秧剂每亩大田秧床备足熟化了的肥沃细土200斤,充分干燥,打碎过筛,播前亩用壮秧剂0.5公斤与5公斤细土拌均后撒施于12平方米的秧床上,另用0.25公斤的壮秧剂与40公斤干细土混合拌均,装入70片秧盘孔穴内(约占孔穴三分之二)然后播种,用剩余未拌壮秧剂的5公斤细土盖种。
2.4清除杂物精做秧畦在已整好的秧田中依次做成畦面1.4米宽的秧床,畦间距留足0.6米,并将畦面可见杂物去除。
旱地育秧将畦面浇足水,让10厘米土层充分湿透,然后在畦面耥一层泥浆,或铺上一层2~3厘米厚的塘泥浆,按横摆2片、直摆4片的方式进行摆放秧盘,每片四边对齐、靠紧,用木板把秧盘压入泥浆;水田旱育可在播种前7天将秧田耕整水沤,播种前1天放干水,亩施25公斤45%复合肥做基肥再整平做畦,将秧盘两片横放,摆齐贴实后再将畦沟中糊泥灌入孔穴中,穴满后凉4~5小时,待穴内泥浆落实无明水再均匀撒种,最后用扫把将种谷轻打入泥浆内。
集中育秧点实施方案

集中育秧点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育秧工作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
为了提高育秧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我们制定了集中育秧点实施方案,以期在育秧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目标。
1. 提高育秧工作的效率和质量;2. 保障育秧作物的健康生长;3. 减少育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4. 促进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提升。
三、具体措施。
1. 选择合适的育秧地点,集中育秧点应选择地势较高、土壤肥沃、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以保障育秧作物的健康生长。
2. 规范育秧管理,制定育秧管理规范,包括育秧土壤的消毒处理、育秧容器的清洁消毒、育秧作物的适时浇水施肥等,以保证育秧作物的生长环境和条件。
3. 加强育秧技术培训,对育秧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其育秧技术水平,确保育秧工作的专业化和标准化。
4. 定期监测育秧情况,建立育秧作物生长情况的监测系统,定期对育秧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监测和调查,及时发现和解决育秧过程中的问题。
5. 强化育秧作物的保护,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病虫害,保障育秧作物的健康生长。
四、预期效果。
通过集中育秧点实施方案的推行,预计可以取得以下效果:1. 提高育秧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减少资源浪费;2. 保障育秧作物的健康生长,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3. 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的提升。
五、总结。
集中育秧点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推行,对于提高育秧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措施,确保集中育秧点实施方案取得更好的效果,为农业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集中育秧实施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规模化生产和农机化发展为目标,以扶持壮大种粮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育秧专业户为重点,按照“行政推动、主体带动、项目促动、农民联动”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水稻集中育秧、旱育秧、机插秧集中育秧示范,促进全县粮食生产健康发展,全面完成粮食生产目标和任务。
二、实施地点
按照县委、政府发展优质粮油产业带的规划,结合省水稻高产高效创建活动项目,规模流转、集约土地,培育育秧专业户、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等集中育秧主体,建立集中育秧点。
XX年水稻集中育秧涉及全县49个乡镇,重点建设2个集中育秧示范点。
一个是以新场乡新村村、照山坪村、窄口子村为重点,面积300亩;另一个是以广纳龙头山村、三溪乡金碑村、铁佛镇小岭子村为重点,面积200亩。
三、工作目标
以旱育秧、旱育抛秧、机插秧为主要育秧方式,在育秧规模、育秧主体、关键技术、育秧设施、技物
配套五个方面实现明显突破。
XX年,确保我县水稻集中育秧示范面积7万亩,力争达到8万亩,带动全县优质水稻28万亩种植。
扶持和发展水稻旱育秧集中育秧专业户20户、机插秧育秧专业户15户、种粮大户集中育秧50户,农民合作社8个。
通过开展集中育秧,大幅提高水稻种植面积,杜绝直播,扩大机械插秧面积,确保全县32万亩水稻种植面积全面完成。
四、工作重点
积极培育育秧主体。
按照“政府组织推动、育秧主体带动、项目补贴促动、农民参与联动”的总体思路,推进旱育秧专业户、机插秧大户、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等开展经营性集中育秧,与农户签订育秧订单,集中育秧,统一管理,将合格秧苗出售;二是组织开展公益性集中育秧。
县农技站、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组织以村或社为单位开展集中育秧,以产粮大县奖励资金、水稻高产高效创建项目资金为支撑,保证经费充足,保障种药供给,确定专人育秧、管护,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三是鼓励农民自愿联合为主体的互助性集中育秧,提供一定的物化补助;四是对科技户、机插秧大户、种粮大户的实施集中育秧,给予物化补贴。
严格规范管理。
制定可操作性的实施办法,加强
对各类育秧主体的管理,提高规范化运作程度,县农技站、农机站和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要切实加强指导育秧主体与农户签订育秧供种合同,明确各自责任和义务,做到有据可查,有据可循。
规模经营带动。
依托水稻规模化经营主体建立集中育秧项目示范区,逐步建立和完善水稻育秧供秧体系,实行专业化服务、规模化种植、机械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以规模化经营主体为龙头带动我县水稻集中育秧发展。
设施综合利用。
水稻集中育秧季节性强,生产周期短,在集中育秧生产结束后,要充分利用相关设施设备开展蔬菜、花卉等高效经济作物生产,实现场棚多用,常年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利用率。
把好“旱育保姆”使用关。
水稻旱育秧集中育秧,全面普及“旱育保姆”的使用,把好种药配比关,种药比为1:。
五、主要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成立由农业局分管局长任组长,农技站、农机站、植保站、种子管理站、土肥站等相关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农技站负责项目的实施及日常管理、协调工作。
二是成立技术指导小组,成立由县农业局总农艺师任组长,农
技站、农机站、植保站、种子管理站、土肥站等相关单位的技术骨干为成员的技术指导小组,负责水稻集中育秧技术规程的制订和技术指导、培训等。
强化宣传发动。
一是在开春后召开全县水稻集中育秧工作会议,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形成共识。
二是大造舆论,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络宣传报道,充分调动广大干群的积极性。
突出片点示范。
结合水稻高产高效创建项目,在全县全面开展水稻集中育秧示范。
一是一乡一镇一示范,办好示范片点,明确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是集中育秧责任人,责任明确,考核逗硬。
二是抓好主干线和重点路段的集中育秧,全县在办好示范片点的同时,要集中人力、物力突出抓好主干线和重点线路的水稻集中育秧,以突出示范效应。
加强资金投入。
积极整合水稻高产高效创建、省农机示范县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加大对水稻集中育秧项目的投入。
构建财政投入一部分,实施地投入一部分,育秧主体投入一部分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
严格督查考核。
一是对乡镇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将水稻集中育秧工作纳入粮油生产重要考核内容。
二是要建立分片包干责任制,责任到人,以做为职称评
定的重要依据。
三是建立水稻集中育秧通报制,不定期开展育秧期间的专项检查,好的表扬,差的通报批评。
四是加强对水稻集中育秧工作的督查和指导,建立分片包干责任制,把监管责任落实到人,责任到田,促进各项任务、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全面推进水稻集中育秧工作顺利开展。